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20th Century Chinese Oil Painting Exhibition
1
《China & The World Cultural Exchange》 2001年第1期42-43,共2页
关键词 the 20th century chinese Oil Painting Exhibition
下载PDF
Rejuvenation of Chinese Dance in the 20th Century
2
《China & The World Cultural Exchange》 1995年第3期24-25,共2页
关键词 Rejuvenation of chinese Dance in the 20th century
下载PDF
On Chinese Image of American Literature in the 20^(th) Century
3
作者 Wang Ting Wang Jian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267-272,共6页
Due to the influence and control of many factors such as geographical location and historical conditions,many of the 20thCentury American literature works portray distorted Chinese image different from reality. In Ame... Due to the influence and control of many factors such as geographical location and historical conditions,many of the 20thCentury American literature works portray distorted Chinese image different from reality. In American literature,China doesn't exist as a real country with a geographical location,but it exists in a virtual space in the world composed of cultural imagination. Literature is the reflected thought that can accommodate numerous social fields,and American literature can mostly reflect the overall cognition of different fields for Chinese imag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haracterization and cognition of Chinese image in the20thCentury American literature works,understanding the history and features of Chinese image in the 20thCentury American literature works,in order to obtain the enlightenment of how to better establish Chinese imag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作品 形象特征 中国人 美国 地理位置 虚拟空间 特征和 历史
下载PDF
A 30-year controversy over the Shanghai East China Electric Power Building:the creation and conservation of late 20th century Chinese architectural heritage
4
作者 Jiawei Liu Xiahong Hua 《Built Heritage》 CSCD 2021年第3期1-17,共17页
The Shanghai East China Electric Power Building,which was completed in 1988,is widely accepted as one of the first postmodern high-rise buildings in Shanghai.Based on articles published in mass media and professional ... The Shanghai East China Electric Power Building,which was completed in 1988,is widely accepted as one of the first postmodern high-rise buildings in Shanghai.Based on articles published in mass media and professional magazines,interviews with relevant stakeholders and social media debates,this paper focuses on two controversies regarding the building’s peculiar architectural form.The first occurred between 1988 and 1992,when the building’s postmodern appearance aroused heated debates among architectural professionals.The second happened between 2015 and 2018,when the building’s postmodern appearance was planned to be replaced with a slated Art Deco surface during its renovation into a boutique hotel.This paper reveals how a thirst for‘form innovation’emerged in the specific social and professional environment shortly after China’s opening-up,and how professional and public awareness of the value of late 20th century architectural heritage was stimulated in the early 21st century in the search for an alternative representation of urban identity other than the widely accepted Art Deco style.This paper emphasises the public meaning of architectural forms in arguing for institutional co-operation in systematic evaluation and conservation legislation for late twentieth century Chinese architectural heritage sites to maintain the historical diversity of the cityscape during urban regener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chitectural form Architectural conservation Postmodernism in China Urban identity 20th century chinese architectural heritage
原文传递
The Tortuous Path to Modernization for Chinese Theater─A Retrospective Review of the 20th Century Development of Chinese Theater
5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1999年第4期165-174,共10页
关键词 the Tortuous Path to Modernization for chinese theater PATH A Retrospective Review of the 20th century Development of chinese theater
原文传递
Chinese Historical Studies in the 20th Century
6
作者 林甘泉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1998年第1期91-98,192,共9页
关键词 IV chinese Historical Studies in the 20th century
原文传递
A 30-year controversy over the Shanghai East China Electric Power Building:the creation and conservation of late 20th century Chinese architectural heritage
7
作者 Jiawei Liu Xiahong Hua 《Built Heritage》 CSCD 2020年第4期14-30,共17页
The Shanghai East China Electric Power Building,which was completed in 1988,is widely accepted as one of the first postmodern high-rise buildings in Shanghai.Based on articles published in mass media and professional ... The Shanghai East China Electric Power Building,which was completed in 1988,is widely accepted as one of the first postmodern high-rise buildings in Shanghai.Based on articles published in mass media and professional magazines,interviews with relevant stakeholders and social media debates,this paper focuses on two controversies regarding the building’s peculiar architectural form.The first occurred between 1988 and 1992,when the building’s postmodern appearance aroused heated debates among architectural professionals.The second happened between 2015 and 2018,when the building’s postmodern appearance was planned to be replaced with a slated Art Deco surface during its renovation into a boutique hotel.This paper reveals how a thirst for‘form innovation’emerged in the specific social and professional environment shortly after China’s opening-up,and how professional and public awareness of the value of late 20th century architectural heritage was stimulated in the early 21st century in the search for an alternative representation of urban identity other than the widely accepted Art Deco style.This paper emphasises the public meaning of architectural forms in arguing for institutional co-operation in systematic evaluation and conservation legislation for late twentieth century Chinese architectural heritage sites to maintain the historical diversity of the cityscape during urban regener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chitectural form Architectural conservation Postmodernism in China Urban identity 20th century chinese architectural heritage
原文传递
The History Journey of A Literary Slogan——Reality
8
作者 Hongxia Lu 《International English Education Research》 2015年第11期8-10,共3页
As a literary slogan given to a special meaning by history, ‘reality' has constituted a dominant clue in the evolution of the ideological trend of realism in 20th Century Chinese Literature. In the ‘New Literature ... As a literary slogan given to a special meaning by history, ‘reality' has constituted a dominant clue in the evolution of the ideological trend of realism in 20th Century Chinese Literature. In the ‘New Literature Movement' of May 4th Movement,‘reality', as the characterization of scientific rationality spirit and an imposition on the description of the objective reality, has been incorporated into the perspective of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In the 1950s and 1960s, it protested to obtain an independent literary discourse as a saving weapon; in the early 1980s, it‘restored' realism as a theory starting point of ‘re-enlightenment'. In the late 1980s, with the conversion of historical context, and the subversion and reconstruction of Western ‘refer to' concept to "reality" concept of traditional epistemology, ‘reality' ended its historic mission, and thus to reti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ALITY REALISM Evolution 20th century chinese Literature
下载PDF
古代教育人物群体的最初建构——以20世纪上半叶38种教育史著作为中心的考察
9
作者 杜成宪 张月佳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13,共10页
清末民国是中国教育史学科的初建时期,将什么样的古代人物写入教科书是学科建设的重要内容。截至1949年,全国共出版通论性质的中国教育史著作38种,共选入古代教育人物187人,按其选入频次可分为低频人物(162人)、中频人物(21人)和高频人... 清末民国是中国教育史学科的初建时期,将什么样的古代人物写入教科书是学科建设的重要内容。截至1949年,全国共出版通论性质的中国教育史著作38种,共选入古代教育人物187人,按其选入频次可分为低频人物(162人)、中频人物(21人)和高频人物(4人),有86人只被选入1次。从所选入人物及其频次看:这些著作以儒家思想为主线,宋以后则更侧重理学思想;从所选入人物的时代分布看:“厚古薄今”倾向明显;从所选中频人物、高频人物看:所选入人物身份比较混杂,教育家之外,传说人物、政治家、诗人、军事家、天文历算家、经学家等都有;从所选入人物学派背景看:春秋战国时期的人物体现出儒墨道法相争而以儒家为主导、儒道法相抗衡的现象,而两宋时期的人物则体现出学派蜂起而以程朱理学为主导的现实;从所选入人物的重要性看:所选入人物的重要性与被选入频次基本相称,同时也存在应当选入而未选入、所选入人物被高估或被低估等情况。在中国教育史学科体系中建构一个较为科学合理的古代教育人物群体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社会价值。在具体实践中,可将20世纪上半叶我国38种教育史著作中中频人物、高频人物25人视为学科初建时期构建出来的古代教育人物基本群体,其中高频人物4人可以视为核心群体。基本群体基本能够反映中国古代教育的实际状况,但核心群体却不足以反映古代教育的核心价值。因此,如能让非儒家的一些中频人物进入核心群体,让一些低频人物进入基本群体,将会是理想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上半叶 中国教育史著作 古代教育人物 选入频次 群体建构
下载PDF
在19世纪20世纪之交,建立中国现代文学的界碑 被引量:19
10
作者 范伯群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10-18,共9页
本文认为 ,中国现代文学萌生的界碑 ,应建立在 1 9世纪 2 0世纪之交。在以文学观念更新为启动发力点的文学革新运动中 ,小说、诗歌、散文、戏曲等各个领域几乎是齐头并进 ,各显神通 ,虽然成败不一 ,但就总体而言 ,已初具文学现代化的新... 本文认为 ,中国现代文学萌生的界碑 ,应建立在 1 9世纪 2 0世纪之交。在以文学观念更新为启动发力点的文学革新运动中 ,小说、诗歌、散文、戏曲等各个领域几乎是齐头并进 ,各显神通 ,虽然成败不一 ,但就总体而言 ,已初具文学现代化的新貌 ,而变革时段的“公约数”是“世纪之交”。作者还从通俗文学的角度 ,分析了文学如何与市场结合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世纪末20世纪初 中国 现代文学 文学史 分期
下载PDF
20世纪中国新闻史研究 被引量:36
11
作者 丁淦林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133-140,共8页
中国新闻史研究起步于20世纪初,从20年到90年代取得了三次突破性的进展,最近20多年来出现了繁荣的局面。在新闻传播学的各个分支学科中,中国新闻史已经成为基础扎实、稳定发展的学科。但在继续前进的道路上,还有一些问题需... 中国新闻史研究起步于20世纪初,从20年到90年代取得了三次突破性的进展,最近20多年来出现了繁荣的局面。在新闻传播学的各个分支学科中,中国新闻史已经成为基础扎实、稳定发展的学科。但在继续前进的道路上,还有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新闻史 研究 20世纪
下载PDF
趋“新”与“创”旧:论现代性语境中的新古典主义 被引量:3
12
作者 杨经建 李兰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92-197,共6页
新古典主义是学界近年来已开始关注但又缺乏实质性学术发掘的话题。本文在20世纪中国文学的"现代性"语境中对新古典主义理论话语形成的机制及其历史的、动态的发展过程进行爬梳、检视和厘析,并在此基础上追究其之所以长期以... 新古典主义是学界近年来已开始关注但又缺乏实质性学术发掘的话题。本文在20世纪中国文学的"现代性"语境中对新古典主义理论话语形成的机制及其历史的、动态的发展过程进行爬梳、检视和厘析,并在此基础上追究其之所以长期以来处于"失语"状态的缘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古典主义 现代性语境 20世纪中国文学
下载PDF
从20世纪月份牌看中国女性泳装服饰美学及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巧 李正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06-113,共8页
月份牌是20世纪上半叶国内社会生活的缩影,它的兴衰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成为人们研究彼时经济、政治、商业、文化、艺术的重要载体。文章以月份牌中的女性泳装服饰为研究对象,审视月份牌画所承载的物质文化与流行文化的关系。通过文献... 月份牌是20世纪上半叶国内社会生活的缩影,它的兴衰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成为人们研究彼时经济、政治、商业、文化、艺术的重要载体。文章以月份牌中的女性泳装服饰为研究对象,审视月份牌画所承载的物质文化与流行文化的关系。通过文献研究、图像学分析、设计还原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探析20世纪月份牌的时代特色及中国女性泳装的缘起背景。重点论述上海游泳运动兴起对泳装服饰的影响,以设计学视角关注月份牌中泳装服饰的形色之美、纹样之美、搭配饰物之美,研究审美观念转变的根本原因。总结月份牌对中国女性泳装形制美学形成的促进与载体作用,解析其独特的搭配美学特征,力求为文化自信、服饰自信道路下的中国泳装服饰设计变革提供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月份牌 中国女性 泳装服饰 美学 设计学
下载PDF
20世纪中国艺术批评史的几个“主题范式” 被引量:7
14
作者 陈旭光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15-120,226,共7页
20世纪中国艺术批评史,是整个中国艺术批评史的延续和有机组成,也是在延续承传的现代化进程中发生剧变的历史。在世纪百年艺术批评的风云起伏中,必然有一些基本的问题、矛盾、焦点是反复出现甚至贯穿始终的。文章认为:外来/本土、传统/... 20世纪中国艺术批评史,是整个中国艺术批评史的延续和有机组成,也是在延续承传的现代化进程中发生剧变的历史。在世纪百年艺术批评的风云起伏中,必然有一些基本的问题、矛盾、焦点是反复出现甚至贯穿始终的。文章认为:外来/本土、传统/创新:中西文化的对立与融合,主流/支流: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的消长纠葛,正统/多元:马克思主义政治批评的沉浮即与其他批评流派或方法的关系,现代/后现代:超越、反叛与融合的混杂等基本问题或基本矛盾,也即一种基本的"主题范式",构成为贯穿20世纪艺术创作和艺术批评之始终的重要线索,应该成为研究20世纪艺术批评的自觉参照。文章秉持一种全局的艺术批评视野和开放动态的历史意识,对20世纪艺术批评史的几个重要的主题范式进行了总结与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学理论 20世纪 艺术史 中国艺术批评史 主题范式
下载PDF
20世纪发现戏曲文献的历史沿革与地域分布 被引量:8
15
作者 李占鹏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46-50,共5页
20世纪发现戏曲文献的历史沿革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900年到1949年为第一阶段,1950年到1976年为第二阶段,1977年到1999年为第三阶段;它们的地域分布也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板块:第一板块为我国大陆和港台地区,第二板块为日本和韩国地区,... 20世纪发现戏曲文献的历史沿革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900年到1949年为第一阶段,1950年到1976年为第二阶段,1977年到1999年为第三阶段;它们的地域分布也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板块:第一板块为我国大陆和港台地区,第二板块为日本和韩国地区,第三板块为欧洲和北美洲地区。绝大多数戏曲文献发现的时间和地点都比较清楚确定,也有为数不少的戏曲文献发现的时间和地点迄今仍很模糊。20世纪通行于世并始为学界所广知的戏曲文献也应纳入发现戏曲文献的范畴和领域。追溯它们的历史沿革,俯瞰它们的地域分布,对深入了解和准确认识20世纪发现戏曲文献的内容、价值、特质以及中国戏曲文化的形成、发展、演变,无疑具有不可或缺的实证意义与导引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 发现戏曲文献 沿革 分布
下载PDF
20世纪遗产视角下的中国近现代城市公园保护与发展 被引量:7
16
作者 周向频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67-70,共4页
20世纪遗产的保护在国内外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中国近现代城市公园作为20世纪遗产的重要类型,面临保护与发展的巨大挑战。简述了20世纪遗产的概念与国内外的最新保护形势,回溯了中国近代城市公园的发展历程和风格特征,分析在快速城... 20世纪遗产的保护在国内外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中国近现代城市公园作为20世纪遗产的重要类型,面临保护与发展的巨大挑战。简述了20世纪遗产的概念与国内外的最新保护形势,回溯了中国近代城市公园的发展历程和风格特征,分析在快速城市化背景下保护工作所面临的问题,借鉴国内外对现代遗产保护的理论与实践成果,结合20世纪遗产类型的共同特征以及中国近现代城市公共园林的独特性,重新认知中国近代城市公园的历史、艺术、文化、技术、社会、教育等多方面遗产价值,并进一步从调研普查、价值评估、遗产管理、合理利用、整体规划、公众参与等方面提出中国近现代城市公园遗产保护与发展的具体策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20世纪遗产 中国近现代公园 保护 发展
下载PDF
角色困惑:20世纪中国文学中女性双重角色冲突 被引量:4
17
作者 翟瑞青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28-133,共6页
伴随着妇女解放的步伐,20世纪广大女性逐渐走出家庭步入社会,进入到社会公共劳动领域,然而,由于男性中心观念的影响和传统伦理道德观念的存在,尤其是女性自身无法推卸的繁重的家务劳动和生儿育女的辛苦,致使她们时常陷入社会角色和家庭... 伴随着妇女解放的步伐,20世纪广大女性逐渐走出家庭步入社会,进入到社会公共劳动领域,然而,由于男性中心观念的影响和传统伦理道德观念的存在,尤其是女性自身无法推卸的繁重的家务劳动和生儿育女的辛苦,致使她们时常陷入社会角色和家庭角色的矛盾冲突中无法自拔。这种矛盾和痛苦随着妇女进入公共领域机会的增加逐渐增强,反映在文学中各个时期也体现出了不同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 中国文学 女性 双重角色冲突
下载PDF
论20世纪末叶的审丑文学思潮 被引量:4
18
作者 王洪岳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111-117,共7页
本文从 2 0世纪末叶的中国文学多元的发展态势中发现了其共同性本质 ,即从统摄文艺的感性学角度来看 ,这共同性就是审丑 ,其具体表现为 :文学审美论在新时期的张扬发展 ,最后就导致了自身的悖反——文学审丑思潮的出现 ;文学由初期的局... 本文从 2 0世纪末叶的中国文学多元的发展态势中发现了其共同性本质 ,即从统摄文艺的感性学角度来看 ,这共同性就是审丑 ,其具体表现为 :文学审美论在新时期的张扬发展 ,最后就导致了自身的悖反——文学审丑思潮的出现 ;文学由初期的局部审丑到中期的全面审丑 ;新时期文学尤其是先锋文学的审丑意识和特点与近现代文学中对丑的展览和欣赏具有不同质的表现 ,从而导致中国文学在世纪末发生了根本性的美学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末叶文学 审丑文学 感性学
下载PDF
20世纪中国史学界对历史规律问题的探讨 被引量:3
19
作者 黄敏兰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21-128,共8页
20世纪中国历史学界对历史规律性问题进行了长期反复的争论。人们对历史规律的研究主要有两种 ,一种是社会发展史意义的规律 ,一种是历史认识论意义的规律。长期以来 ,绝大多数人把五种生产方式的演进当作历史规律的主要形式。近年来一... 20世纪中国历史学界对历史规律性问题进行了长期反复的争论。人们对历史规律的研究主要有两种 ,一种是社会发展史意义的规律 ,一种是历史认识论意义的规律。长期以来 ,绝大多数人把五种生产方式的演进当作历史规律的主要形式。近年来一些学者反思过去研究中的简单化倾向 ,对历史规律的研究开始进入到历史认识论的层面 ,对规律的理解日益深入和具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规律 历史学目的 20世纪中国史学 史学理论
下载PDF
从《史记·河渠书》说到当代中国水利通史的编纂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志刚 张伟兵 《史学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67-74,77,共9页
20世纪以来,中国水利通史编纂在批判继承传统水利遗产方面取得了长足进展:第一,疏通知远,系统梳理了中国水利发展史;第二,立足现代水利工程科学,系统评价了传统水利;第三,从科学哲学和环境史角度审视中国水利遗产,积极回应当代科学发展... 20世纪以来,中国水利通史编纂在批判继承传统水利遗产方面取得了长足进展:第一,疏通知远,系统梳理了中国水利发展史;第二,立足现代水利工程科学,系统评价了传统水利;第三,从科学哲学和环境史角度审视中国水利遗产,积极回应当代科学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现实需要;第四,对中国水利史的反思呈现出鲜明的经世致用等史学意识。这充分体现了中国水利通史编纂的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水利通史 历史编纂学 水利史学意识 环境史 20世纪以来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