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食盐添加量对腊肉风味及贮藏过程中理化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3
1
作者 付浩华 周兵 +3 位作者 夏启禹 孙琦 吴浩 刘胤 《肉类研究》 2023年第9期39-45,共7页
以不同食盐用量(分别为原料肉质量的1%、2%、4%和6%)腌制的液熏腊肉为研究对象,通过感官评价和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腊肉的风味差异,研究腊肉在贮藏过程中氯化物含量、水分活度、挥发性盐基氮(total volatile basic nitrogen,TVB-N)含量... 以不同食盐用量(分别为原料肉质量的1%、2%、4%和6%)腌制的液熏腊肉为研究对象,通过感官评价和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腊肉的风味差异,研究腊肉在贮藏过程中氯化物含量、水分活度、挥发性盐基氮(total volatile basic nitrogen,TVB-N)含量、过氧化值(peroxidation value,POV)和色泽的变化,并对腊肉的感官评价与风味物质进行主成分分析,将腊肉的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不同食盐添加量能够显著影响腊肉的水分活度、TVB-N含量和POV,呈一定的线性关系,盐添加量越高,水分活度越低,TVB-N含量越低,POV越高,而腊肉色泽受多种因素影响,4%盐添加量的腊肉在贮藏过程中红度值最高,达到9.10;不同盐添加量的腊肉对风味有显著影响,2%盐添加量的腊肉总体喜好感得分最高;腊肉中挥发性风味物质的总含量随食盐用量的增加而增加,6%食盐添加量的腊肉挥发性风味物质最多为1 064.01μg/kg;感官评价结果与风味物质主成分分析表明,2,6-二甲氧基苯酚等物质与愉悦滋味相关联,总体喜好感与苯乙醇等物质相关联,愉悦气味、脂肪感与乙醇、壬醛、糠醛等风味物质相关联,肉味与己醛等物质相关联,烟熏味与4-甲基愈创木酚等物质相关联;相关性分析表明,食盐添加量与氯化物含量、POV、咸度感知、咀嚼性、酮类物质和酯类物质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在腊肉中添加2%食盐既符合健康需求,又具有较好的品质和风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盐添加量 腊肉 风味 贮藏
下载PDF
近红外光谱定量检测腌腊肉制品品质的研究 被引量:33
2
作者 赵丽丽 张录达 +3 位作者 宋忠祥 李勇 严衍禄 马长伟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46-49,共4页
以中国传统腌腊肉为对象,研究用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快速准确检测肉制品品质的可行性。腊肉是富含脂肪的肉制品,其酸价是目前国标中必须检测的品质指标,它可以反映腊肉在加工储藏过程中脂肪氧化酸败的情况,对腊肉的品质尤为重要。腊肉样... 以中国传统腌腊肉为对象,研究用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快速准确检测肉制品品质的可行性。腊肉是富含脂肪的肉制品,其酸价是目前国标中必须检测的品质指标,它可以反映腊肉在加工储藏过程中脂肪氧化酸败的情况,对腊肉的品质尤为重要。腊肉样品经过简单的粉碎后在BRUKER傅里叶变换近红外光谱仪上扫描,获得其近红外光谱参照国标法测定酸价和水分含量,采用附加散射校正光谱预处理方法,建立了腊肉酸价和水分含量的PLS回归模型。酸价模型预测集中样品的预测值与标准值的相关系数r2为0.98,预测标准差RMSECV为0.25;水分含量模型预测集中样品的预测值与标准值的r2为0.90,RMSECV为0.02。成对t检验统计结果表明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可以用于腊肉制品品质的快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 腊肉 酸价 品质 偏最小二乘
下载PDF
腊肉加工过程中肌原纤维蛋白结构的变化 被引量:30
3
作者 曹锦轩 张玉林 +3 位作者 韩敏义 蒋亚婷 潘道东 欧昌荣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8期3871-3877,共7页
【目的】解析肌原纤维蛋白在腊肉加工过程中主链构象及微环境的变化。【方法】运用拉曼光谱,对酰胺Ⅰ、Ⅲ带及S-S、C-C、C-N伸缩振动谱带进行分析,比较I760、I850/I830的强度变化。【结果】在加工过程中,肌原纤维蛋白α-螺旋的含量显著... 【目的】解析肌原纤维蛋白在腊肉加工过程中主链构象及微环境的变化。【方法】运用拉曼光谱,对酰胺Ⅰ、Ⅲ带及S-S、C-C、C-N伸缩振动谱带进行分析,比较I760、I850/I830的强度变化。【结果】在加工过程中,肌原纤维蛋白α-螺旋的含量显著下降,β-折叠的最终含量显著增加,β-转角及无规则卷曲含量无明显变化,主链C-C的α-螺旋及C-N伸缩振动强度减弱,二硫键天然构象的谱带强度也显著下降;I760归一化强度在干腌2d后显著降低,而后在风干过程中又显著上升,I850/I830的比值在同时期显著下降。【结论】肌原纤维蛋白的主链及二级结构在整个加工过程中发生了变化,氨基酸残基的疏水性在风干过程中得到了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曼光谱 肌原纤维蛋白 构型 腊肉
下载PDF
低硝腊肉天然着色剂的筛选 被引量:34
4
作者 郑立红 任发政 +1 位作者 刘绍军 李丽丽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270-272,共3页
为了降低亚硝酸钠的用量和满足消费者对腊肉色泽的感官要求,对红曲红、高粱红、辣椒红3种天然色素在腊肉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通过对腊肉色泽的感官评定以及不同贮存环境下腊肉色泽的变化,发现用红曲红着色的腊肉色泽最受欢迎,在冷藏... 为了降低亚硝酸钠的用量和满足消费者对腊肉色泽的感官要求,对红曲红、高粱红、辣椒红3种天然色素在腊肉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通过对腊肉色泽的感官评定以及不同贮存环境下腊肉色泽的变化,发现用红曲红着色的腊肉色泽最受欢迎,在冷藏(0~4℃)及室温(15~20℃)贮藏下,其红色稳定性均显著高于高粱红和辣椒红着色的腊肉(p〈0.01);以红曲红代替部分亚硝酸盐,经感官评定。确定红曲红的最佳添加量为每千克原料肉添加0.14g(亚硝酸钠使用量为0.04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硝腊肉 天然色素 筛选
下载PDF
农家腊肉冷熏加工过程中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变化 被引量:54
5
作者 尚永彪 吴金凤 +1 位作者 夏杨毅 屠大伟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7期79-83,共5页
以重庆农家腊肉为对象,研究冷熏加工过程中挥发性物质的变化规律,以期为传统特色腊肉产品的工艺改进提供理论依据。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SDE)结合气质联用仪(GC-MS)、以癸酸乙酯为内标,分别对腌制结束、烟熏与烘烤10、20、30d后农家腊肉... 以重庆农家腊肉为对象,研究冷熏加工过程中挥发性物质的变化规律,以期为传统特色腊肉产品的工艺改进提供理论依据。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SDE)结合气质联用仪(GC-MS)、以癸酸乙酯为内标,分别对腌制结束、烟熏与烘烤10、20、30d后农家腊肉生产过程中4个阶段挥发性风味成分的变化进行定性和半定量分析。实验结果表明:4个阶段腊肉中挥发性成分的种类分别为:40、59、68和72种;腊肉中挥发性物质的相对含量百分数变化分别为:酚类从0增加到33.19%,醇类从21.94%减少到13.74%,醚类从3.84%减少到0.88%,羰基类从13.99%减少到8.88%,酸类从1.26%增加到2.55%,酯类从27.32%减少到24.96%,碳氢化合物从5.71%增加到12.69%;通过对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定性分析,确定了腊肉中主体风味物质为酚类、羰基类、醇类、酯类和碳氢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腊肉 挥发性风味成分 同时蒸馏萃取 气质联用
下载PDF
胰蛋白酶对腊肉风味形成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2
6
作者 罗珺 崔建云 +2 位作者 陈尚武 任发政 王也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61-64,共4页
对将胰蛋白酶以不同的添加量(0.0015%、0.003%、0.005%)添加到腊肉的生产工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添加胰蛋白酶能促进腊肉中蛋白质的降解,提高腊肉中游离氨基酸及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含量,对腊肉的风味形成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腊肉 胰蛋白酶 蛋白质降解 挥发性风味成分
下载PDF
以不同比例KCl替代NaCl制备低盐腊肉其理化及品质特征的变化 被引量:11
7
作者 甘潇 李洪军 贺稚非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76-184,共9页
分别以质量比30%、50%、70%的KCl替代NaCl生产腊肉,以100%NaCl含量的腊肉为对照组,检测了腊肉加工过程中的pH、水分含量、水分活度、蒸煮损失、剪切力、色值、蛋白降解指数、硫代巴比妥酸值、菌落总数、感官评价等指标,并对各理化与感... 分别以质量比30%、50%、70%的KCl替代NaCl生产腊肉,以100%NaCl含量的腊肉为对照组,检测了腊肉加工过程中的pH、水分含量、水分活度、蒸煮损失、剪切力、色值、蛋白降解指数、硫代巴比妥酸值、菌落总数、感官评价等指标,并对各理化与感官评定综合评分进行关联性分析,KCl不同比例替代NaCl对腊肉理化及感官评价的影响进行了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KCl替代使腊肉pH值降低,烘烤之后水分含量和水分活度升高,烘烤阶段及成熟1周剪切力降低,腌制阶段蒸煮损失升高,烘烤之后蛋白降解指数升高,成熟后期脂肪氧化降低,对色值和菌落总数影响不显著,感官评价发现KCl高比例替代会影响腊肉的香味和滋味。通过皮尔逊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发现,腊肉的感官评价与pH、水分活度和蛋白降解指数显著相关,KCl 70%比例替代NaCl有促蛋白降解作用,并且与感官评价呈负相关的作用。以KCl替代NaCl生产低盐腊肉时,应该控制KCl的替代比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盐 腊肉 氯化钾
下载PDF
自然发酵腊肉中酵母菌的分离鉴定及其发酵特性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张秋会 王晗 +5 位作者 祝超智 崔文明 王小鹏 余小领 王兴辉 赵改名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4期113-117,共5页
为寻找适合发酵肉制品的酵母菌菌株,该研究以信阳腊肉和湖南腊肉为材料,对其优势酵母菌进行分离,并通过16S rDNA测序进行鉴定,筛选出3株具有优良发酵性能的菌株,分别为季也蒙毕赤酵母、汉逊德巴利酵母和假丝酵母;通过对菌株的基础发酵... 为寻找适合发酵肉制品的酵母菌菌株,该研究以信阳腊肉和湖南腊肉为材料,对其优势酵母菌进行分离,并通过16S rDNA测序进行鉴定,筛选出3株具有优良发酵性能的菌株,分别为季也蒙毕赤酵母、汉逊德巴利酵母和假丝酵母;通过对菌株的基础发酵特性进行测定,确定了各菌株的最佳发酵条件,为3种菌株在腊肉生产过程中的应用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腊肉 鉴定 分离筛选 酵母菌
下载PDF
改进型城口腊肉贮藏过程中的品质变化及货架期预测 被引量:29
9
作者 贺雪华 李林 +1 位作者 白登荣 尚永彪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249-255,共7页
以改进型城口腊肉为研究对象,研究在不同贮藏温度条件下其感官品质、菌落总数、酸价(acid value,AV)、过氧化值(peroxide value,POV)和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thiobarbituric acid reactive substances,TBARS)值的变化及其相关性,以探讨改... 以改进型城口腊肉为研究对象,研究在不同贮藏温度条件下其感官品质、菌落总数、酸价(acid value,AV)、过氧化值(peroxide value,POV)和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thiobarbituric acid reactive substances,TBARS)值的变化及其相关性,以探讨改进型城口腊肉在贮藏过程中的品质变化并预测其货架期。结果表明:不同贮藏温度下腊肉的感官品质随贮藏时间的延长而逐渐降低;菌落总数、AV、POV及TBARS值均随着时间的延长而逐渐上升,且上升速率为35℃>30℃>25℃;通过分析不同贮藏温度下腊肉的感官评分及各理化指标之间的Pearson相关系数选出POV为货架期预测模型的关键因子;通过POV的动力学方程计算出腊肉在12、25、37℃条件下的理论货架期分别为459、93、24 d,且货架期理论值与实测值能较好符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腊肉 贮藏 温度 品质变化 货架期
下载PDF
感官评价和GC-MS结合偏最小二乘回归法分析酚类化合物对腊肉烟熏风味的贡献 被引量:15
10
作者 王洪伟 索化夷 +1 位作者 张玉 阚建全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1期244-249,共6页
通过探究酚类化合物对腊肉烟熏风味的影响,确定关键烟熏风味物质。以6个烟熏腊肉和2个风干腊肉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定量描述分析法描述气味特征和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挥发性成分。结果表明,烟熏腊肉具有烟味、木味、... 通过探究酚类化合物对腊肉烟熏风味的影响,确定关键烟熏风味物质。以6个烟熏腊肉和2个风干腊肉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定量描述分析法描述气味特征和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挥发性成分。结果表明,烟熏腊肉具有烟味、木味、灰烬味、刺鼻等4种烟熏风味,但风干腊肉不具有烟熏风味。6个烟熏腊肉样品中共鉴定出苯酚等6种烷基酚类和愈创木酚等6种愈创木基型酚类,每个样品中分别含有3~10种。2种风干腊肉中均未鉴定出酚类化合物。偏最小二乘回归(partial least-squares regression,PLSR)分析发现,除了4-甲氧基苯酚,苯酚、愈创木酚等酚类化合物对烟熏风味有较大的贡献。该研究确定了酚类化合物是腊肉中的关键烟熏风味物质,为改良食品的烟熏风味和开发烟熏液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腊肉 烟熏风味 酚类化合物 偏最小二乘回归法
下载PDF
添加木瓜蛋白酶对腊肉风味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9
11
作者 罗珺 崔建云 +2 位作者 陈尚武 任发政 张厚军 《肉类研究》 2005年第10期25-28,共4页
对将木瓜蛋白酶以不同的添加量(0.002%、0.004%、0.006%)添加到腊肉的生产工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添加木瓜蛋白酶能促进腊肉中蛋白质的降解,对腊肉的风味形成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对腊香味的贡献不明显。
关键词 腊肉 风味 木瓜蛋白酶 蛋白质降解 木瓜蛋白酶 风味形成 添加量 腊肉 生产工艺 蛋白质 香味
下载PDF
不同来源腊肉中细菌菌群结构与风味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8
12
作者 赵改名 李珊珊 +6 位作者 崔文明 祝超智 王晗 银峰 焦阳阳 李佳麒 韩明山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3期246-253,共8页
为深入了解传统自然发酵腊肉中细菌群落的结构组成,进一步探讨菌群结构与产品风味的关系,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腊肉中细菌16S rDNA V3-V4区基因序列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在门水平上,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变形菌门(Pro... 为深入了解传统自然发酵腊肉中细菌群落的结构组成,进一步探讨菌群结构与产品风味的关系,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腊肉中细菌16S rDNA V3-V4区基因序列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在门水平上,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为绝对优势菌门,两者的相对丰度在各样品中均达到98%以上。在属水平上,共鉴定出83个细菌属,其中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嗜冷杆菌属(Psychrobacter)、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环丝菌属(Brochothrix)和魏斯氏菌属(Weissella)为主要优势细菌属。相关性分析表明,嗜冷杆菌属(Psychrobacter)和环丝菌属(Brochothrix)与硫化物显著正相关,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与多种芳香化合物显著正相关且与硫化物显著负相关,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和魏斯氏菌属(Weissella)与烷类、醇类和酯类正相关。另外,嗜冷杆菌属(Psychrobacter)、魏斯氏菌属(Weissella)、肉食杆菌属(Carnobacterium)、气球菌属(Aerococcus)、未识别的芽孢杆菌属(unclassified_c_Bacilli)和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有对腊肉产品品质和安全性造成不良影响的风险。研究结果加深了对传统发酵腊肉中细菌群落组成和多样性的认识,为传统腊肉食品的生产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通量测序 传统发酵腊肉 细菌群落结构 腊肉风味
下载PDF
真空腌制技术及其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7
13
作者 罗扬 刘成国 +1 位作者 陈瑶 王冬冬 《肉类研究》 2010年第6期31-34,共4页
腊肉是我国深受人们喜爱的传统发酵食品。目前我国腊肉的生产还是以家庭小作坊式加工为主。其生产周期长,季节性强,生产成本高,产品质量不稳定。近几年,逐渐有人将真空腌制工艺用于传统腊制品的生产中,这项新工艺改变了传统腊制品落后... 腊肉是我国深受人们喜爱的传统发酵食品。目前我国腊肉的生产还是以家庭小作坊式加工为主。其生产周期长,季节性强,生产成本高,产品质量不稳定。近几年,逐渐有人将真空腌制工艺用于传统腊制品的生产中,这项新工艺改变了传统腊制品落后的生产工艺,在传统腊制品的生产加工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腌制 腊肉 真空腌制
下载PDF
低盐低硝腊肉复合抗氧化剂最佳配方的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冯彩平 刘美玉 +2 位作者 郑立红 郭慧媛 任发政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07-110,共4页
防止、减缓脂肪的氧化是低盐、低硝腊肉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本试验在腊肉制作中添加天然、高效、安全的茶多酚、异抗坏血酸钠、迷迭香作为其抗氧化剂,三种抗氧化剂在腊肉中协同抗氧化,通过测定腊肉酸价、过氧化值以及腊肉色泽的变化,得... 防止、减缓脂肪的氧化是低盐、低硝腊肉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本试验在腊肉制作中添加天然、高效、安全的茶多酚、异抗坏血酸钠、迷迭香作为其抗氧化剂,三种抗氧化剂在腊肉中协同抗氧化,通过测定腊肉酸价、过氧化值以及腊肉色泽的变化,得到抗氧化剂最佳组合为:茶多酚0.3g/kg、异抗坏血酸钠0.3g/kg、迷迭香抗氧化剂0.1g/kg。抗氧化剂以此最佳配比制作腊肉,保质期内酸价及过氧化值均显著低于国家限定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腊肉 复合抗氧化剂 最佳配方
下载PDF
腊肉风味及其安全性探讨 被引量:5
15
作者 苏扬 张聪 闫峰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4,共4页
腊肉是我国传统的腌腊制品。我国学者一直致力于对它的风味和安全性的研究。文章阐述了腊肉风味形成、风味物质及其安全性方面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腊肉 风味 安全性 研究进展
下载PDF
强化高温风干成熟对中式培根脂质氧化和感官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2
16
作者 王艳 章建浩 +2 位作者 刘佳 彭洁 孙丽双 《食品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7,共7页
以猪五花肉为原料,采用强化高温风干成熟工艺制作中式培根,研究强化高温风干成熟工艺对中式培根脂质氧化和感官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65℃强化高温处理可以显著激活脂肪氧合酶活力(P<0.05),产品的硫代巴比妥酸值(0.17mg MDA/kg)... 以猪五花肉为原料,采用强化高温风干成熟工艺制作中式培根,研究强化高温风干成熟工艺对中式培根脂质氧化和感官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65℃强化高温处理可以显著激活脂肪氧合酶活力(P<0.05),产品的硫代巴比妥酸值(0.17mg MDA/kg)比对照组降低26.1%、过氧化值降低了45%(P<0.01),感官评分提高14.0%,说明强化高温可以促进脂质氧化和风味物质积累,降低产品氧化指标;以硫代巴比妥酸值和感官评分为目标函数的综合回归优化工艺结果为强化温度65℃、风干成熟温度18~29.5℃(每天升高1.5℃)、风干相对湿度72%~68.5%(每天降低0.5%)、风干时间8d,此时产品的盐分与水分含量分别为3.56%、52.2%,与感官分析结果有良好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式培根 强化高温风干成熟 脂质氧化 感官品质 回归优化
下载PDF
改性茶多酚对中式培根发酵成熟过程脂肪氧化的影响 被引量:6
17
作者 申雷 章建浩 靳国锋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3期64-69,共6页
脂质过度氧化对传统腌腊肉制品的品质安全产生重大影响。本实验采用天然抗氧化剂茶多酚的油溶性改性物对中式培根进行涂膜抗氧化处理,研究其对中式培根在发酵成熟过程中的脂肪氧化效果。结果表明:经改性茶多酚-壳聚糖联合处理的中式培... 脂质过度氧化对传统腌腊肉制品的品质安全产生重大影响。本实验采用天然抗氧化剂茶多酚的油溶性改性物对中式培根进行涂膜抗氧化处理,研究其对中式培根在发酵成熟过程中的脂肪氧化效果。结果表明:经改性茶多酚-壳聚糖联合处理的中式培根在成熟结束时内层肌肉过氧化值(POV)、硫代巴比妥酸(TBARs)、酸价值(AV)分别比普通茶多酚-壳聚糖处理组降低了28.82%、12.76%、7.91%,表层脂肪降低了12.73%、17.11%、14.37%,说明改性茶多酚良好的油溶性提高了其抗氧化性,使中式培根脂质氧化得到有效抑制。同时,成熟结束时改性茶多酚-壳聚糖处理组的红度值、黄度值与普通茶多酚-壳聚糖组的差异不显著(P>0.05)。综合考虑,建议在实际应用中采用改性茶多酚与壳聚糖的联合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性茶多酚 中式培根 脂肪氧化 壳聚糖
下载PDF
蛋白质氧化与腊肉品质调控 被引量:8
18
作者 张春江 黄峰 +3 位作者 胡宏海 张雪 张泓 张睿梅 《肉类研究》 2014年第5期41-45,共5页
氧化反应贯穿于整个腊肉加工过程,适度氧化能促进风味物质的形成,但过度氧化会导致腊肉发生哈败。蛋白质是腊肉的主要成分,在加工与贮藏过程中会发生一系列氧化变化,包括产生氧化标志产物、小分子挥发性物质,发生物理结构改变等,从而对... 氧化反应贯穿于整个腊肉加工过程,适度氧化能促进风味物质的形成,但过度氧化会导致腊肉发生哈败。蛋白质是腊肉的主要成分,在加工与贮藏过程中会发生一系列氧化变化,包括产生氧化标志产物、小分子挥发性物质,发生物理结构改变等,从而对腊肉的风味产生重要影响,但其氧化进程和作用机制并不明确。本文对蛋白质氧化机制、蛋白质氧化对肉类品质的影响、蛋白质氧化控制、腊肉中蛋白质氧化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为进一步开展研究,揭示腊肉中蛋白质氧化演变规律,阐明蛋白氧化在腊肉品质形成与保持中的作用机制,实现腊肉加工中氧化的精准控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腊肉 蛋白质氧化 品质
下载PDF
基于变性梯度凝胶电泳和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恩施地区腊肉的细菌多样性 被引量:17
19
作者 董蕴 王玉荣 +3 位作者 王尧 廖华 赵慧君 郭壮 《肉类研究》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37-42,共6页
以采集自湖北省恩施地区的5个腊肉样品为研究对象,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olymerase?chain?reaction-denatured?gradient?gel?electrophoresis,PCR-DGGE)与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对其中所含微生物的多样性进... 以采集自湖北省恩施地区的5个腊肉样品为研究对象,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olymerase?chain?reaction-denatured?gradient?gel?electrophoresis,PCR-DGGE)与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对其中所含微生物的多样性进行解析。PCR-DGGE结果表明,腊肉样品中的细菌主要为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嗜冷杆菌属(Psychrobacter)、乳酸杆菌属(Lactobacillus)和假交替单胞菌属(Pseudoalteromonas);MiSeq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腊肉中的细菌门主要为硬壁菌门(Firmicutes)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其平均相对含量分别为54.05%和44.28%,细菌属主要为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嗜冷杆菌属(Psychrobacter)、假交替单胞菌属(Pseudoalteromonas)、环丝菌属(Brochothrix)、科贝特氏菌属(Cobetia)和不动细菌属(Acinetobacter),其平均相对含量分别为40.18%、24.02%、9.37%、8.53%、4.71%和2.31%;在分类操作单元(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s,OTU)水平上,发现252个核心OTU,累计平均相对含量高达74.22%。由此可见,PCR-DGGE和MiSeq高通量测序的结果综合分析得出恩施地区腊肉中的细菌主要为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嗜冷杆菌属(Psychrobacter)和假交替单胞菌属(Pseudoalteromon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腊肉 细菌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 MiSeq高通量测序
下载PDF
天然植物提取物替代亚硝酸钠对中式培根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5
20
作者 王卫 熊玮 +5 位作者 李晓燕 何丹 黄本婷 张佳敏 白婷 吉莉莉 《肉类研究》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8-13,共6页
在中式培根加工中用天然植物提取物T10 PLUS替代亚硝酸钠,以添加亚硝酸钠的常规产品作为对照,研究天然植物提取物替代亚硝酸钠对产品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实验期内,实验组和对照组产品均呈现较好的红度值和外观色泽,而亚硝酸钠的护... 在中式培根加工中用天然植物提取物T10 PLUS替代亚硝酸钠,以添加亚硝酸钠的常规产品作为对照,研究天然植物提取物替代亚硝酸钠对产品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实验期内,实验组和对照组产品均呈现较好的红度值和外观色泽,而亚硝酸钠的护色作用比天然植物提取物稍佳;添加亚硝酸钠产品的抑制酸败和抗氧化能力略强,但与添加天然植物提取物的产品无显著差异;亚硝酸钠表现出略优于天然植物提取物的抑菌效果,但在产品冷藏的25 d内差异不显著;亚硝酸钠组产品的色泽指标更佳,其他指标未见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式培根 天然植物提取物 亚硝酸钠 产品特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