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hinese Students in the United States:A study of Anxiety/Uncertainty Managing Behaviors
1
作者 陈颖 《海外英语》 2011年第4X期282-284,共3页
With The Anxiety/Uncertainty Management(AUM) Theory as framework,the paper had demonstrated an in-depth examination on Chinese students' anxiety/uncertainty managing behaviors and strategies when they are exposed ... With The Anxiety/Uncertainty Management(AUM) Theory as framework,the paper had demonstrated an in-depth examination on Chinese students' anxiety/uncertainty managing behaviors and strategies when they are exposed to the new environment in the US.One-on-one interview was employed to analyze both the internal and external factors during their adaptation to new cultures.Further recommendations would be given for developing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studies in Chinese students' oversea education or related other topi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e unite states chinese oversea students inTERCULTURAL education anxiety/uncertainty reduction
下载PDF
A Study of Chinese Students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Its Implication for English Teaching in China
2
作者 Yanhong Huang 《Sino-US English Teaching》 2005年第2期40-46,共7页
关键词 美国 中国学生 英语教学 学习能力 教学方式 语言环境
下载PDF
Chinese Students in the United States
3
作者 Zhang Yan 《China Today》 1995年第4期20-22,25,共4页
ChineseStudentsintheUnitedStatesHowstudentsfromChinaovercometheoddstowintheirshareofthe"Americandream,"andho... ChineseStudentsintheUnitedStatesHowstudentsfromChinaovercometheoddstowintheirshareofthe"Americandream,"andhowtheyhelpthepeop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inese students in the united states
下载PDF
以期刊作为方法:美国的中国学学术史变迁
4
作者 李松 周雨秋 《文化软实力研究》 2024年第3期52-68,共17页
中国学期刊是展示美国中国学领域科研成果的重要载体之一,为美国和全球的区域研究提供了重要的交流平台和思想资源。美国中国学期刊的发展反映了中美关系的冷暖亲疏,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冷战前后的曲折起步;中美建交前后的繁荣发展;全球... 中国学期刊是展示美国中国学领域科研成果的重要载体之一,为美国和全球的区域研究提供了重要的交流平台和思想资源。美国中国学期刊的发展反映了中美关系的冷暖亲疏,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冷战前后的曲折起步;中美建交前后的繁荣发展;全球化时代的深化拓展。为了更好推进这一领域的研究,可以从系统论、谱系论、关系论、比较论四个方面寻找解决办法。以中国学期刊作为方法,考察其不同历史阶段所呈现的创刊理念、发展路径、学者活动以及学术影响,可以透视期刊视野中的中国学历史面貌与演进过程,了解美国文化软实力的建构方式,加强中美之间的文明互鉴与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中国学 学术期刊 中国学 冷战 中美建交
下载PDF
从“制造”到“创新”:美国学界对中国科技形象的认知演变与传播对策研究
5
作者 于国辉 李勇威 《文化软实力研究》 2024年第3期82-92,共11页
从美国中国学的视野来看,当代中国的科技形象经历了从“起步者”到“追赶者”再到“挑战者”的三重转变。美国学者主要从政府角色定位、企业创新能力和科技人力资源三个维度分析中国科技发展的历史经验,其研究既存在着客观理性的一面,... 从美国中国学的视野来看,当代中国的科技形象经历了从“起步者”到“追赶者”再到“挑战者”的三重转变。美国学者主要从政府角色定位、企业创新能力和科技人力资源三个维度分析中国科技发展的历史经验,其研究既存在着客观理性的一面,也存在着一定的偏见和敌意。中国科技形象的演变受益于中国科技事业发展、中外学者合作研究以及实证主义研究方法的积极因素,但又受制于美国国家利益、意识形态框架和科技传播效果的负面影响。因此,中国需要重视多元主体的参与,丰富科技传播的形式,加强对外传播的针对性,塑造“创新、负责、和平”的国家科技形象,为中国的科技发展营造积极的国际舆论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科技形象 美国中国学 认知演变 传播对策
下载PDF
于临界处转型:《为中国寻找现代之路:中国留学生在美国(1900—1927)(第二版)》中的戏仿实践、混合地带与性别重塑
6
作者 王元江 《世界文学评论(高教版)》 2024年第1期152-157,共6页
叶维丽的《为中国寻找现代之路:中国留学生在美国(1900—1927)(第二版)》将美国社会的种族与族裔、性别、阶级、宗教等元素结合考量,呈现出1900—1927年间中国留美学生群体在多重临界状态下的转型。留美学生们处于传统与现代的交界:他... 叶维丽的《为中国寻找现代之路:中国留学生在美国(1900—1927)(第二版)》将美国社会的种族与族裔、性别、阶级、宗教等元素结合考量,呈现出1900—1927年间中国留美学生群体在多重临界状态下的转型。留美学生们处于传统与现代的交界:他们的社团初创、政治假设、身份建构,都是以中国的真实政治处境与文化状况为基准的一场精神挪移。他们处于身份割裂与融入的临界:学生们无法参与华工共同体,却也难以被美国主流社会完全接纳。他们亦处于性别角色与意识的转型夹缝:男学生们在列强入侵中国的集体性创伤中形成对力量的深刻认同,不断重塑传统中国男性气概的时代新内涵;女学生们在由私人领域迈进公共地带的过程中,形成内心空间私人性与公共性兼备的混同特征。戏仿的政治实践、两难的身份认同、复杂交融的性别意识更迭共同体现出处于局势异变之下的中国留美学生们在他乡经历的边缘性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中国留学生 叶维丽 现代 历史
下载PDF
美国早期汉学知识圈与民国时期图书馆学人留美之路
7
作者 郑丽芬 《图书馆》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00-108,116,共10页
学术团体、研究机构、基金会、图书馆构成了美国早期汉学研究的知识圈。汉学图书馆的发展离不开中文文献管理专门人才。借助洛克菲勒基金会、来华汉学家等汉学知识圈的内生力量,在国内官费留学无望的中国图书馆学人“另辟蹊径”获得了... 学术团体、研究机构、基金会、图书馆构成了美国早期汉学研究的知识圈。汉学图书馆的发展离不开中文文献管理专门人才。借助洛克菲勒基金会、来华汉学家等汉学知识圈的内生力量,在国内官费留学无望的中国图书馆学人“另辟蹊径”获得了新的留美通道,国会图书馆、哈佛燕京图书馆和哥大图书馆等汉籍收藏重地成为留美图书馆学人主要的工读基地。文章探究了美国早期汉学知识圈与民国时期图书馆学人留美之路之间的联系,以及两者如何形成了互动的知识共同体,对于汉学研究及图书馆学研究具有学术史及知识史方面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时期 留美图书馆学人 洛克菲勒基金会 汉学知识圈
下载PDF
中美大学生体育成就动机结构模型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李安民 张力为 姒刚彦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84-87,共4页
采用体育运动倾向问卷对中美4所大学的413名大学生进行测试,中国157名,美国256名,旨在分析了解体育成就动机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结构及差异,为在中国的文化背景下研究体育成就动机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体育成就动机差异主要表现在结... 采用体育运动倾向问卷对中美4所大学的413名大学生进行测试,中国157名,美国256名,旨在分析了解体育成就动机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结构及差异,为在中国的文化背景下研究体育成就动机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体育成就动机差异主要表现在结构因素之间的联系方面,即:虽然中国和美国大学生的成就动机都是由3个因素构成,但各因素之间的相关系数则存在不同文化背景间的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就动机 大学生 文化背景
下载PDF
中国留学生在美国的师生互动压力:以美国某大学为例 被引量:7
9
作者 阎琨 David C Berliner 《复旦教育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77-82,共6页
本文从师生互动的维度解析了中国留学生在美国大学中的学业压力因素。四种因素构成了中国学生和美国教授互动的主要压力因素:语言功力不足、缺少对学业的自治和自主引领、言语表达的被动性、交流模式的非直接性。中国学生的压力是中美... 本文从师生互动的维度解析了中国留学生在美国大学中的学业压力因素。四种因素构成了中国学生和美国教授互动的主要压力因素:语言功力不足、缺少对学业的自治和自主引领、言语表达的被动性、交流模式的非直接性。中国学生的压力是中美两种文化模式和教育模式碰撞合力作用的结果。这为反思中国教育的问题提供了有效切入点。本文从英语语言教育和转变人才培养观念两个方面为中国教育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并指出中国学生应进行"深层结构性社会文化转化",充分适应美国大学的学术文化,与美国教授形成良性互动,最终减缓跨文化所带来的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因素 师生互动 中国留学生 美国
下载PDF
哥伦比亚大学留学归国群体与中国教育学的创建 被引量:3
10
作者 孙元涛 刘伟 《大学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21-127,共7页
中国教育学真正植入现代大学学科体系,成为一门被广泛接纳的学科,离不开留美归国生群体的卓越贡献,其中哥伦比亚大学的留学归国群体作用尤巨。他们实质性地促成了教育学领域的"现代学术转型"。由此开始,西方的教育学议题、方... 中国教育学真正植入现代大学学科体系,成为一门被广泛接纳的学科,离不开留美归国生群体的卓越贡献,其中哥伦比亚大学的留学归国群体作用尤巨。他们实质性地促成了教育学领域的"现代学术转型"。由此开始,西方的教育学议题、方法(论),逐渐成为体制化的现代中国教育学术日益崛起的主导力量。通过邀约美国教育学名家、创办《新教育》、积极介入社会与教育改革、参与教育学分支学科建设,哥伦比亚大学留学归国群体极大地提升了教育学在民国学术共同体中的影响力,使其成为当时较好体现"学术现代性"的"显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教育学术 留美归国生 中国教育学 哥伦比亚大学 现代学术转型
下载PDF
中国留美学生保钓统一运动几个问题再探讨 被引量:4
11
作者 刘玉山 《华侨华人历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6-46,共11页
论文针对保钓运动研究中以前没有谈过或者比较模糊的问题,从保钓群体概况、保钓运动的分裂以及统一运动期间保钓左派的努力这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探讨,结果显示,参加保钓运动的人士以理工科背景的中国留美青年学生为主体;保钓运动正式分... 论文针对保钓运动研究中以前没有谈过或者比较模糊的问题,从保钓群体概况、保钓运动的分裂以及统一运动期间保钓左派的努力这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探讨,结果显示,参加保钓运动的人士以理工科背景的中国留美青年学生为主体;保钓运动正式分裂的标志是1971年底左派中国统一大会的召开以及右派"反共爱国联盟"的成立;保钓左派通过出版保钓刊物、成立读书会、放映祖国优秀电影、创作收集爱国歌曲、服务侨社及发起保卫西沙南沙运动等活动,为中国统一运动作出巨大的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留美学生 保钓运动 保钓左派 统一大业
下载PDF
略论20世纪40年代中国赴美学者对美国汉学的影响 被引量:5
12
作者 吴原元 《华侨华人历史研究》 CSSCI 2010年第2期31-40,共10页
目前学界对于美国汉学史的研究,多侧重于美国汉学概况、研究范式转变和著名中国学家及其著述的研究,而缺少从华裔汉学者对美国汉学之影响这一角度研究的论著。论文就赴美华裔汉学者对美国汉学的影响这一论题作了总体性探析。结果表明,2... 目前学界对于美国汉学史的研究,多侧重于美国汉学概况、研究范式转变和著名中国学家及其著述的研究,而缺少从华裔汉学者对美国汉学之影响这一角度研究的论著。论文就赴美华裔汉学者对美国汉学的影响这一论题作了总体性探析。结果表明,20世纪40年代,一批从事中国文史研究的华裔学者赴美潜心于中国文史研究。他们在美所从事的文史研究是美国汉学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美国汉学产生了重要影响。他们对美国汉学的基础性贡献和推进作用具体表现在:协力培育美国汉学的基础、矫正美国汉学发展中的流弊、开拓美国汉学研究的新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汉学 文史研究 华裔学者 美国汉学
下载PDF
既“来学”,则“往教”:美国教会接触和影响中国留学生的个案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陈燕 《华侨华人历史研究》 CSSCI 2015年第1期56-66,共11页
论文以美国中西部K大学的中国留学生群体和向他们宣教的当地基督教组织和个人为主要研究目标,主要分析校园宣教士如何通过各种传教方法来影响中国留学生。本文认为美国的基督教文化具有很强的拓展性。宗教在美国校园的传统合法存在,使... 论文以美国中西部K大学的中国留学生群体和向他们宣教的当地基督教组织和个人为主要研究目标,主要分析校园宣教士如何通过各种传教方法来影响中国留学生。本文认为美国的基督教文化具有很强的拓展性。宗教在美国校园的传统合法存在,使当地基督教会有条件和机会接触到来自非基督教国家的留学生。共同的民族背景使华人教会在向中国留学生传教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学生在受到美国宗教文化冲击的同时,也在积极体验异域文化,并从中体现出民族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宗教文化 基督教 宣教士 留学生 华人教会
下载PDF
当代美国华人的非选举政治参与——以2013年全美华人抗议“ABC辱华言论”为例 被引量:4
14
作者 万晓宏 《华侨华人历史研究》 CSSCI 2016年第1期11-18,共8页
论文从美国华人政治参与的理论视角,以2013年全美华人抗议美国广播公司(ABC)辱华言论的行动案例,就非选举政治参与方式对当代美国华人政治参与的有效性和必要性进行了探讨。认为当代美国华人参与非选举政治的主要方式有个人接触、游说... 论文从美国华人政治参与的理论视角,以2013年全美华人抗议美国广播公司(ABC)辱华言论的行动案例,就非选举政治参与方式对当代美国华人政治参与的有效性和必要性进行了探讨。认为当代美国华人参与非选举政治的主要方式有个人接触、游说、法律诉讼、抵制、不合作、加入参政团体、利用大众媒体进行政治表达、游行、示威、抗议和请愿等,具有发起时间短、行动见效快等特点。这些参政方式能增强美国华人的凝聚力,提升他们的族裔意识、维权意识和参政意识,与他们参与选举政治形成互补。未来美国华人参政应该继续走多元化道路,在积极参与选举政治的同时,重视非选举政治参与,以影响美国各级政府决策和社区公益再分配,反对种族歧视,维护和增进在美华人的合法权益与尊严,提高华人参政的有效性,防止辱华、反华和排华的事件重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华人研究 政治参与 辱华言论 种族歧视 中美关系
下载PDF
略论美国华人专业人才的规模与分布——以中国留学生为例 被引量:2
15
作者 康晓丽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5期7-14,共8页
自20世纪70年代至今,中国留美学生一直保持在全球中国留学生规模20%-40%以上的比例,约达160-170万。这部分人才大多是高学历,在中国大陆和台湾留美学生中,硕士和博士研究生的比例高于本科生方面的比例。在中国香港留美学生中,本科生比... 自20世纪70年代至今,中国留美学生一直保持在全球中国留学生规模20%-40%以上的比例,约达160-170万。这部分人才大多是高学历,在中国大陆和台湾留美学生中,硕士和博士研究生的比例高于本科生方面的比例。在中国香港留美学生中,本科生比例则远高于研究生的比例。中国留美学生专业以商务管理、工程学、物理学、生命科学、数学和计算机科学、社会科学为主导,这与中国对于培养大批技术和管理人才以满足新知识经济发展所需的迫切性紧密相关。中国留学生在美分布仍以围绕东西部沿海和五大湖区域为主,既遵循老华人的居住传统,也符合美国经济发展的区域格局。长期以来,中国留美学生以就读名校比例高、学历层次高、在科学技术等领域的突破和创新高,持续成为中国可资利用的重要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留学生 规模 分布
下载PDF
论20世纪初旅美华侨的反排华游说——以伍盘照为中心 被引量:1
16
作者 陈英程 《华侨华人历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9-57,共9页
本文以伍盘照的反排华演说活动为线索,揭示旅美华侨的游说活动在遏制美国排华言行、促使美国政府对禁外华人实行宽松政策方面的重要作用。认为"非官方大使"伍盘照的游说外交不但缓解了美国人对中国的傲慢和敌视心理,更使旅美... 本文以伍盘照的反排华演说活动为线索,揭示旅美华侨的游说活动在遏制美国排华言行、促使美国政府对禁外华人实行宽松政策方面的重要作用。认为"非官方大使"伍盘照的游说外交不但缓解了美国人对中国的傲慢和敌视心理,更使旅美华人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舆论同情,这对于保护实际上在斗争中失势的华侨而言意义重大。伍盘照通过"美国式"的幽默、理性和雄辩,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美国人对中国人"无爱国心"、"不归化"或"素质低下"等刻板成见,并因此获得他本人极为看重的"口笔权"。正是这难得的"口笔权"使他在反排华运动之后仍有机会参与各种公民团体组织的巡回演讲,作为"形象大使"在美国公众生活中重建华人与中国的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华侨研究 排华运动 反美运动 维权 伍盘照
下载PDF
内外有别:美国华人基督徒研究中观察主体身份特点的学术意义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燕 《华侨华人历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1-49,共9页
论文运用参与观察法分析,认为族裔身份、宗教信仰、移民背景等是影响美国华人基督教信仰研究中研究者内部人还是局外人身份及其学术观点形成的重要因素。研究显示,运用参与观察法进行社会研究,观察者是内部人还是局外人往往会影响到与... 论文运用参与观察法分析,认为族裔身份、宗教信仰、移民背景等是影响美国华人基督教信仰研究中研究者内部人还是局外人身份及其学术观点形成的重要因素。研究显示,运用参与观察法进行社会研究,观察者是内部人还是局外人往往会影响到与被观察者之间的交流沟通,从而进一步影响到研究素材的搜集整理和研究结果的形成。区分参与观察者内部人还是局外人的身份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这种方法的情境特点以及观察结果的相对意义,也有助于从多角度分析和衡量这种方法所产生的学术作品。作为一种实证研究方法,参与观察法尽管有自己内在的局限性,却在针对华人基督徒的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与观察法 美国 华人研究 宗教研究 基督徒
下载PDF
民国时期中国留学生对美国汉学的贡献述论 被引量:1
18
作者 吴原元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7,共7页
民初以来,留学美国渐成热潮,一波接一波的中国学生乘风破浪奔趋美国。中国留学生的到来,对处于"荒村"阶段的美国汉学发展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中国留学生对美国汉学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他们积极为美国汉学界提供语言帮助,或... 民初以来,留学美国渐成热潮,一波接一波的中国学生乘风破浪奔趋美国。中国留学生的到来,对处于"荒村"阶段的美国汉学发展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中国留学生对美国汉学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他们积极为美国汉学界提供语言帮助,或承担教授汉语的工作,或担任美国汉学研究者的助手,帮助其翻译中文资料;他们在学习美国方式的同时,通过各种方式介绍宣传中国社会和文化,以增进美国人对中国社会和文化的了解;他们通过所撰的汉学博士论文,为美国汉学界提供了一批有学术价值的论著,与此同时其汉学博士论文还为美国汉学界带来富有价值的信息、材料,丰富了美国汉学家的知识,拓展了美国汉学研究者的视角。更为值得注意的是,美国非常注意汲取中国留美学生等知识移民所带来的关于中国的"奇异"知识及其提供的观点和方法。这也正是为什么在20世纪初还是世界汉学"荒村"的美国,到20世纪50、60年代即成为汉学重镇的原因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时期 中国留美学生 美国汉学
下载PDF
建国初期美国阻挠华侨学生回国升学内幕 被引量:3
19
作者 刘雄 《华侨华人历史研究》 CSSCI 2006年第1期62-66,共5页
新中国成立后,海外华侨学生有感于祖国的繁荣昌盛,掀起了一股回国升学的热潮。国民党集团为了“反共复国”,也极力劝诱侨生赴台升学,但收效甚微。在此背景下,美国出于“遏制中国”的险恶用心,积极介入华侨学生的升学问题,并使之染上一... 新中国成立后,海外华侨学生有感于祖国的繁荣昌盛,掀起了一股回国升学的热潮。国民党集团为了“反共复国”,也极力劝诱侨生赴台升学,但收效甚微。在此背景下,美国出于“遏制中国”的险恶用心,积极介入华侨学生的升学问题,并使之染上一层浓厚的冷战色彩。本文主要依据上世纪90年代公布的美国政府的有关原始档案,分析美国政府阻挠华侨学生回国升学的背景和动机及其制定的计划、采取的措施。作者认为,虽然美国政府所采取的阻挠华侨学生回国升学的政策和措施对华侨学生的流向产生了一定影响,但其“遏制中国”的野心并未得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侨学生 回国 升学 美国 遏制政策
下载PDF
台湾留美学生保钓群体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玉山 《当代青年研究》 2013年第1期97-104,116,共9页
20世纪70年代台湾留美学生爆发了保钓运动,运用社会学"群体"的概念,可以将保钓学生视作一个群体,但群体内部不同组成部分参加保钓的心态以及特征各有不同。从整体看,70年代台湾留美学生保钓群体大都是具有高学历的知识分子,... 20世纪70年代台湾留美学生爆发了保钓运动,运用社会学"群体"的概念,可以将保钓学生视作一个群体,但群体内部不同组成部分参加保钓的心态以及特征各有不同。从整体看,70年代台湾留美学生保钓群体大都是具有高学历的知识分子,继承了中国传统的士人精神;而理想主义是钓统运动持续时间长久的内在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地区 留美学生 保钓 群体 钓鱼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