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8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1+2”选科模式下大学生学习适应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1
作者 王新凤 陈昱泽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6-76,共11页
学习适应性是评价学生发展的重要指标,分析新高考生源的学习适应性是评价新高考改革成效和提升高等教育质量的关键。对第三批高考改革实施“3+1+2”选科模式的八省市高校本科生进行大规模抽样调查,并通过组间差异分析与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学习适应性是评价学生发展的重要指标,分析新高考生源的学习适应性是评价新高考改革成效和提升高等教育质量的关键。对第三批高考改革实施“3+1+2”选科模式的八省市高校本科生进行大规模抽样调查,并通过组间差异分析与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深入研究了新高考生源的学习适应性。结果显示,大学生学习适应性总体良好,学生学习适应性存在显著的个体因素、家庭背景、学校层次和学科背景差异。学生对录取结果和改革成效的满意度以及学生选考科目与大学专业的匹配度均对学习适应性存在显著影响。“3+1+2”科目设置适应了我国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发展的实际,但同时高中层面要加强学生选科与志愿填报指导,提升学生选考科目与所学专业的匹配度。高校层面应当及时更新人才培养方案以应对生源多元化带来的挑战,提高学生学习适应能力和人才培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高考 学习适应性 高考综合改革 选考科目
下载PDF
新高考综合改革十周年回望:自由选科与理工类人才培养困境及其破解
2
作者 刘希伟 唐文瑞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3-70,共8页
2024年是新高考综合改革十周年,这场改革对高中教育和高等教育均产生了深刻影响。其中,自由选科的模式给高校理工类人才培养带来了困境:高考未选考物理、化学造成“教与学的双边痛楚”,进而导致挂科率升高与毕业率降低,以及转专业需求... 2024年是新高考综合改革十周年,这场改革对高中教育和高等教育均产生了深刻影响。其中,自由选科的模式给高校理工类人才培养带来了困境:高考未选考物理、化学造成“教与学的双边痛楚”,进而导致挂科率升高与毕业率降低,以及转专业需求增多与名额限制之间的矛盾。究其缘由在于,逃避物理、化学的功利性选科行为造成学生理化基础薄弱。破解理工类人才培养困境,是一个迂回曲折、不断探索完善的过程。目前来说,高校采取的治标之策包括:开设补习课程;降低专业课程难度,加大学生学习强度;实施分层分类培养及朋辈帮扶等。基于此,回归传统高考文理分科模式的呼声再次响起,同时,通过科学设置高校招生专业选考科目指引,引导报考理工类专业考生同时选考物理、化学也是一种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高考综合改革 自由选科 理工类人才 人才培养
下载PDF
劳动教育融入中高考的价值、内涵与路径
3
作者 胡向东 张虹芹 《中国考试》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10,共10页
在中高考试题中融入劳动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劳动观念、弘扬劳动精神、提高劳动能力,是新时代落实党中央对劳动教育新要求、改革教育教学评价的必要举措,也是构建引导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考试内容体系的现实需要。以语文中高考试题命制为... 在中高考试题中融入劳动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劳动观念、弘扬劳动精神、提高劳动能力,是新时代落实党中央对劳动教育新要求、改革教育教学评价的必要举措,也是构建引导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考试内容体系的现实需要。以语文中高考试题命制为例,劳动教育的融入可从劳动核心素养的维度出发丰富试题内涵,以情境化试题为考查载体,通过文本材料选择和试题设计构建基于语文学科素养和劳动素养相结合的各种情境,有机渗透劳动教育理念与内涵,增强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对劳动价值、劳动精神的体验与领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考内容改革 劳动教育 中高考语文 价值意蕴 情境化命题
下载PDF
新高考改革选科的自我—他人决策差异:责任感的中介作用
4
作者 张湘一 刘玉佩 +1 位作者 陈锡友 丁道群 《教育测量与评价》 2024年第3期57-67,共11页
以X省Y市4所普通高中的883名高一学生为对象,考察新高考改革选科中是否存在自我—他人决策差异,以及责任感在这一差异中所起的作用。研究发现:新高考改革选科中存在自我—他人决策差异,责任感在这一差异中起着中介作用;相较于为自我选科... 以X省Y市4所普通高中的883名高一学生为对象,考察新高考改革选科中是否存在自我—他人决策差异,以及责任感在这一差异中所起的作用。研究发现:新高考改革选科中存在自我—他人决策差异,责任感在这一差异中起着中介作用;相较于为自我选科,学生为他人选科时感知到的责任感较小,更倾向于为他人选择高兴趣—高难度的科目;学生自我选科时感知到的责任感较大,更倾向于为自己选择低兴趣—低难度的科目。因此,社会各界尤其是学校和家长应深入了解高中生选科现状,树立“远景性”的选科导向,重视学生兴趣与潜能的发掘;科学认识选科责任,各方协同,助力学生合理选科;正视自我—他人选科差异,聚力优化选科决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高考改革 自我—他人决策差异 高考选科 调节聚焦理论 责任感
下载PDF
聚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语文教学价值引领——以2023年高考语文(天津卷)为例
5
作者 张妍 曾辉 林峥 《考试研究》 2024年第3期1-11,共11页
通过对2023年高考语文(天津卷)的相关数据及部分试题进行抽样分析,发现考生在作答涉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试题时存在古代典籍阅读量不足、熟悉程度不高、核心思想理念理解不深、缺乏学习体悟、以机械记忆为主、忽略中华优秀传统文... 通过对2023年高考语文(天津卷)的相关数据及部分试题进行抽样分析,发现考生在作答涉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试题时存在古代典籍阅读量不足、熟悉程度不高、核心思想理念理解不深、缺乏学习体悟、以机械记忆为主、忽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的发展等问题;提出加大古代典籍阅读量、建立文化教育教学目标、创设生活取向的实践活动情境、设计学习任务带动课堂探索等教学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高考语文(天津卷)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教学建议
下载PDF
“3+1+2”新高考选科行为的分化及其功利化释疑 被引量:1
6
作者 吴易林 余秀兰 +1 位作者 倪颖 高静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6-82,89,共8页
新高考虽然提出科学选科的制度愿景,但实际却出现了与之有出入的个体选择困境——选科行为的功利化。基于感知空间、构想空间和亲历空间的分层视角,分析33位考生的选科行为发现:“成绩”“出息”不单是学校、家庭的共识,也被考生所感知... 新高考虽然提出科学选科的制度愿景,但实际却出现了与之有出入的个体选择困境——选科行为的功利化。基于感知空间、构想空间和亲历空间的分层视角,分析33位考生的选科行为发现:“成绩”“出息”不单是学校、家庭的共识,也被考生所感知并影响了他们后续的选科构想和选科行为;在学业竞争大众化的背景下,考生选科构想的差异体现了不同认知、不同成长经历的考生对教育资源的占有与使用的差别;感知与构想共同支配考生的亲历选科行为并导致行为分化。据此,对选科行为及其功利化的认识应从行为学论域转向社会学论域,教育管理部门、学校、家庭可通过影响考生的感知与构想引导考生科学选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高考 选科 空间三元辩证法 功利化
下载PDF
新高考是否促进了学生自主选科?——基于CatBoost回归树模型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周建华 单正义 覃红霞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25,共14页
新高考改革的目标旨归之一在于使学生能够自主选择考试科目。然而现有研究对新高考是否增加了学生的选科自主性未达成共识。本文基于2022年“高考改革问卷调查”获取的31656份大学生样本,按70%、15%、15%的比例随机将样本分割为训练组... 新高考改革的目标旨归之一在于使学生能够自主选择考试科目。然而现有研究对新高考是否增加了学生的选科自主性未达成共识。本文基于2022年“高考改革问卷调查”获取的31656份大学生样本,按70%、15%、15%的比例随机将样本分割为训练组、验证组和测试组,用训练组构建CatBoost回归树模型,该模型通过了验证组和测试组的检验。基于该模型的实证研究发现:新高考促进了学生选科自主性,提高了学生的选择权,但学生的选择能力并未提升,反而有所下降;同时,新高考加剧了学生、家长、高中教师的选科逻辑冲突,增加了学生选科焦虑感;从促进学生自主选科视角来看,“3+1+2”模式是高考改革的理性回归,有利于维护高考改革的稳定性与可持续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高考 自主选科 选择权 选择力
下载PDF
“五育融合”背景下高考语文作文命题价值取向研究——基于2019-2023年高考语文作文真题的分析
8
作者 李熹 董蓓菲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4年第3期108-116,共9页
“五育融合”已成为新时代我国高考语文作文命题变革的发展趋向。基于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依据《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研究建构了“五育融合”背景下新时代高考语文作文命题价值... “五育融合”已成为新时代我国高考语文作文命题变革的发展趋向。基于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依据《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研究建构了“五育融合”背景下新时代高考语文作文命题价值取向的分析框架。通过回溯2019—2023年间我国全国卷和地方卷中的46道高考语文作文试题并对其展开内容分析,研究发现:新时代我国高考语文作文命题全面考查了中学生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辐射联动个体德性养成与共同体重塑,有机渗透体、美、劳育相关元素。未来,可通过研制“分析性作文”题型、融入丰富多元的社会议题和设计“真实性”问题情境等方式深化“五育融合”背景下我国高考语文作文命题改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育融合” 高考 语文作文命题 价值取向
下载PDF
高考综合改革背景下高中语文单元主题阅读教学探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尤云 《成才之路》 2024年第9期89-92,共4页
部编版高中语文教材创造性地将主题相近的课文编排在一起,为单元主题阅读教学的实施创造了条件。在高考综合改革背景下,教师应以语文教材为突破口,以阅读、理解和应用为切入点,以任务群活动为载体,通过开展单元主题阅读,促进学生的深度... 部编版高中语文教材创造性地将主题相近的课文编排在一起,为单元主题阅读教学的实施创造了条件。在高考综合改革背景下,教师应以语文教材为突破口,以阅读、理解和应用为切入点,以任务群活动为载体,通过开展单元主题阅读,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提高学生语文学习效率,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考改革 高中语文 单元主题 阅读教学 学习效率 核心素养
下载PDF
从追踪学生的答题眼动轨迹积累内容效度证据——以高考语文试题为例
10
作者 余航 《考试研究》 2024年第2期52-61,共10页
效度如何得到有效的评估是教育测量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为了有效评估中高考等高利害考试的试题效度,以语文学科为例,在学生作答往年试题过程中采用红外线眼动仪,追踪学生审读题目要求和作答的思维轨迹,为学生答题思维过程画像。眼动仪监... 效度如何得到有效的评估是教育测量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为了有效评估中高考等高利害考试的试题效度,以语文学科为例,在学生作答往年试题过程中采用红外线眼动仪,追踪学生审读题目要求和作答的思维轨迹,为学生答题思维过程画像。眼动仪监测答题过程的一系列心理反应数据和后期学生访谈记录生成作答的心理反应样本。将这些数据样本与命题人所期待的测量目标进行对比后发现:有部分试题所希望测量的知识点、能力点与学生实际的心理反应偏差较大。建议依据被试面对不同刺激材料时的眼动轨迹和心理反应的有关数据,建立一个相对完善的试题效度检测系统,从而在试题设计上减少“噪声”;并在日常教学中以被评价者视角增强“评价对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动轨迹 心理反应 高考语文试题 内容效度
下载PDF
新高考选科制度下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联动发展探析——职业生涯教育视角
11
作者 顾嘉頠 徐鑫悦 刘洋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19-29,共11页
选科制度是新高考改革的主要改革点,也是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联动的重要纽带。选科制度在赋予高校自主权的同时要求高校明确专业标准,赋予学生选择权的同时要求基础教育通过职业生涯教育提升学生的选择能力。本文利用吉林省高校选科要求... 选科制度是新高考改革的主要改革点,也是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联动的重要纽带。选科制度在赋予高校自主权的同时要求高校明确专业标准,赋予学生选择权的同时要求基础教育通过职业生涯教育提升学生的选择能力。本文利用吉林省高校选科要求分析高校专业选科标准制定的逻辑,提出高校专业招生标准应该更加精准化、动态化。通过分析日本职业生涯教育发展的沿革、举措及特点,启示我们新高考选科应该引导学生从自身兴趣和职业发展出发,将职业生涯教育理念贯穿教育全过程,实现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联动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高考 选科政策 职业生涯教育
下载PDF
考生“文理区隔”倾向的形成机制及其跨越——基于“3+1+2”新高考考生选科实践的分析
12
作者 吴易林 刘儒雅 《现代教育论丛》 2024年第3期47-58,共12页
通过对“3+1+2”新高考考生选科实践的分析,探讨其“文理区隔”倾向的形成机制,发现考生“文理区隔”倾向的形成并非线性的“从无到有”,而是根植于其前置先见,并在社会互动过程中受到情景激发——即由学业期望、思维定势和刻板印象构... 通过对“3+1+2”新高考考生选科实践的分析,探讨其“文理区隔”倾向的形成机制,发现考生“文理区隔”倾向的形成并非线性的“从无到有”,而是根植于其前置先见,并在社会互动过程中受到情景激发——即由学业期望、思维定势和刻板印象构成的前置先见是考生“文理区隔”倾向形成的合理性来源,社会需求、学校引导和他人影响等情景因素进一步激发了前者的指导作用。此外,新高考赋予考生相对自由的选科权利,使部分考生萌发跨越“文理区隔”的力量,凭借成就累积、学业感受交织的主体参与悬置了前置先见,亦弱化了情景因素的影响。研究认为,“文理区隔”倾向的形成具有普遍性,而考生跨越该倾向束缚的方法却具有异质性。完善高考制度设计的同时,应以考生的主体参与为重点关照,协同发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高考 选科 文理区隔 形成机制 跨越区隔
下载PDF
高中生选科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13
作者 郑伟明 孙伟 《科教导刊》 2024年第9期149-152,共4页
文章以广东省某中学6个班级的高一学生为研究对象,对之进行问卷调查,并运用SPSS2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研究发现,行为态度会影响高中生物理、政治学科的选择,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均会影响高中生物理、化学、政治、历史学科的选择... 文章以广东省某中学6个班级的高一学生为研究对象,对之进行问卷调查,并运用SPSS2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研究发现,行为态度会影响高中生物理、政治学科的选择,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均会影响高中生物理、化学、政治、历史学科的选择;性别会影响科目的选择意愿;学科兴趣以及个人方面在影响选科过程中比重不高,而成绩排名和选择科目之间存在显著差异。据此,文章提出选科对策与建议,以期为后续高考综合改革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高考改革 普通高中 选科影响因素
下载PDF
新高考背景下高中语文教材“1+X”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14
作者 袁婷 《成才之路》 2024年第27期93-96,共4页
新高考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需要积极转变原有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新高考对语文教学的要求,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促进学生语文应用能力的提升,让学生以更加饱满充实的姿态应对高考。文章立足新高考背景,以部编版... 新高考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需要积极转变原有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新高考对语文教学的要求,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促进学生语文应用能力的提升,让学生以更加饱满充实的姿态应对高考。文章立足新高考背景,以部编版高中语文教材为例,分析开展“1+X”群文阅读教学的必要性,探讨“1+X”群文阅读教学模式,以提高高中语文教学质量,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高考 高中语文 “1+X”群文阅读 教学质量 核心素养
下载PDF
高考化学试题真实情境的建构:思路、内涵与教学策略 被引量:9
15
作者 江合佩 单旭峰 王春 《教育测量与评价》 2023年第1期51-61,共11页
系统梳理国内外几种大型教育评价项目中真实情境的分类,我国高考化学命题可以根据学科特质,构建5种试题真实情境,分别是日常生活情境、生产环保情境、学术探索情境、实验探究情境、化学史料情境,这种真实情境分类与SOLO能力目标分类有... 系统梳理国内外几种大型教育评价项目中真实情境的分类,我国高考化学命题可以根据学科特质,构建5种试题真实情境,分别是日常生活情境、生产环保情境、学术探索情境、实验探究情境、化学史料情境,这种真实情境分类与SOLO能力目标分类有着较强的匹配度。以2022年高考化学科典型试题为例,对以上5种真实情境如何实现考查目标、考查内容等的协同发力进行详细分析与论证。这些分析与讨论给中学化学教学带来以下启示:加强教学与日常生活情境的联系,挖掘情境的学科育人价值;利用生产环保情境素材,挖掘其内隐的工程设计思维;精心挑选前沿学术探索情境素材,体味化学创造物质的魅力;深度挖掘教材中的实验探究素材,体会科学研究的一般程序及方法;精心挖掘化学史料中有价值的科研现场,外显科学家创新解决问题的思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考化学 真实情境 考查路径 教学策略
下载PDF
高考语文学科认知情境的内涵、功能与试题设计 被引量:7
16
作者 胡向东 於胜成 《中国考试》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6-42,共7页
对高考语文情境化试题设计的认知较多局限于社会生活情境和个人体验情境,对学科认知情境试题设计实践缺乏深入研究。学科认知情境关联语文学科本体,涵摄语文学科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及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其在高考语文试题设计中的具体实... 对高考语文情境化试题设计的认知较多局限于社会生活情境和个人体验情境,对学科认知情境试题设计实践缺乏深入研究。学科认知情境关联语文学科本体,涵摄语文学科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及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其在高考语文试题设计中的具体实践主要体现在试题背景材料或任务中,呈现出三重面貌,可区分为纯粹学科认知情境试题和综合性学科认知情境试题,并在任务设计中指向语文学科必备知识、关键能力或核心素养考查。进一步优化学科认知情境在高考语文试题设计中的运用,能够强化语文学科基础地位,发挥引导教学功能,促进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考语文 学科认知情境 必备知识 关键能力 核心素养 情境化试题
下载PDF
新高考制度下家庭背景对高中生科目选择的影响分析--基于浙江省2017-2020届高考毕业生调查数据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张建珍 梁晓雨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47-58,共12页
科目选考是新高考改革的核心内容之一。为探究家庭背景对高中生科目选择意愿及学业成就的影响,以浙江省2017—2020届新高考毕业生的抽样调查数据为基础,进行描述性统计、因子分析、交叉分析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1)家庭背... 科目选考是新高考改革的核心内容之一。为探究家庭背景对高中生科目选择意愿及学业成就的影响,以浙江省2017—2020届新高考毕业生的抽样调查数据为基础,进行描述性统计、因子分析、交叉分析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1)家庭背景越有优势,学生越容易获得高学业成就。(2)家庭背景对学科选择有显著影响,主要表现在家庭经济资本正向影响学习成本较高学科的选择,家庭数理化理念正向影响偏理学科的选择,家庭文化氛围正向影响偏文学科的选择。(3)个人因素如性别和学科成绩仍是影响科目选择意愿的关键因素,主要体现为男生和优绩学生更青睐理科。需出台相应政策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合理进行科目选择,进一步促进教育机会公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高考改革 科目选择 学业成就 家庭背景
下载PDF
人文引领视域下高考科目设置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彭道林 李景景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8-35,共8页
高考制度是中国教育体系中一项极为重要的制度,意义重大,影响深远。考试科目的设置是其核心内容。新中国成立以来,高考科目设置的改革从未间断。高考科目设置的理论依据是知识的分类,一直以来,我们都沿用将知识分为文、理、工三大类的... 高考制度是中国教育体系中一项极为重要的制度,意义重大,影响深远。考试科目的设置是其核心内容。新中国成立以来,高考科目设置的改革从未间断。高考科目设置的理论依据是知识的分类,一直以来,我们都沿用将知识分为文、理、工三大类的分类方法。然而,这种分类方法并非唯一。根据不同的标准,还可以将知识分为人文科学知识、自然科学知识和社会科学知识,并且这样的分类更能彰显知识的本质特征。人文科学引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是这种分类的必然结论。以此为理论基础,对高考选考科目重新进行设计,或许可以突破现有的较为固化的思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考 选考科目 知识分类 人文科学 人文引领
下载PDF
理性选择制度主义视角下新高考科目选择的制度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沈甸 蒋梦凯 《中国考试》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38-47,共10页
新高考制度下的科目选择问题受到社会各界关注。在选科制度下,教育行政部门、高校、高中学校和学生是4个主要行动者。利用理性选择制度主义的制度分析框架,基于行动者在制度过程中所处的身份或地位,分析行动者的价值倾向与偏好、信息、... 新高考制度下的科目选择问题受到社会各界关注。在选科制度下,教育行政部门、高校、高中学校和学生是4个主要行动者。利用理性选择制度主义的制度分析框架,基于行动者在制度过程中所处的身份或地位,分析行动者的价值倾向与偏好、信息、控制力、成本与效益、可选择行为等行动情景因素,分析行动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选科制度下各行动者为实现个体利益最大化而采取了理性行动,而个体理性行为的集合有可能产生非理性结果,非理性结果则促使选科制度的调整与改进。从效率性、公平性、问责制和适应性方面对新高考选科制度进行评析,并提出建立协同治理平台等建议,以为完善新高考选科制度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性选择制度主义 高考改革 科目选择 行动者 理性选择
下载PDF
文学类文本解读的“术”与“道”——以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为例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跃力 《榆林学院学报》 2023年第6期1-7,共7页
文学类文本可以从文字、文章和文学三个维度进行解读,但文学类文本更应从文学维度进行解读。所谓文学维度,按照形式主义和新批评的说法,就是从文本的内在有机构成入手,去看文本的复义性,也就是它作为一个多重话语的含蕴性,以及这个文本... 文学类文本可以从文字、文章和文学三个维度进行解读,但文学类文本更应从文学维度进行解读。所谓文学维度,按照形式主义和新批评的说法,就是从文本的内在有机构成入手,去看文本的复义性,也就是它作为一个多重话语的含蕴性,以及这个文本内在的张力、悖论,它所运用的反讽、隐喻等,由此来揭示作品内在的有机构成。文本解读是文本、读者、作者三个主体间的行为,需要充分尊重文本的整体有机性,了解其历史性。文本解读具有特殊的读者期待,即期待读者成为专业的解读者。专业读者既要掌握大量的思想史和文学史的知识,还需要有文学理论的积淀,更需要在文学解读的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思维。文本解读从根本上来讲,是生命的敞开与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本解读 高考语文 文学类文本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