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translation Strategy for Chinese Culture Going-out in View of the West Learning during the Second Translation Climax in Chinese History
1
作者 李晓雨 《海外英语》 2018年第13期152-153,共2页
Co-translation is a translation model has been thoughout the whole translation history,and a new co-translation modelemerged in the second translation climax of Chinese history—"Oral Interpretation by Foreigners... Co-translation is a translation model has been thoughout the whole translation history,and a new co-translation modelemerged in the second translation climax of Chinese history—"Oral Interpretation by Foreigners and Written Chinese by ChineseIntellectuals".During this period,the co-translation brought about the"Western Learning"effect,which was a huge driving forceto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 at that time.Consequently,concerning the"Chinese Culture’s Going-out Strategy"in current China,the co-translation model can be analogously used as a reference.By investigating related researches and reading relevant litera-ture,it proposed a co-translation strategy that is consistent with"Chinese Culture Going-out"strateg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translation western learning chinese Culture Going-out STRATEGY CO-translation STRATEGY
下载PDF
传教士·工具书·文化传播——从《英华萃林韵府》看晚清“西学东渐”与“中学西传”的交汇 被引量:10
2
作者 林金水 吴巍巍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27-133,共7页
"西学东渐"与"中学西传"是考察晚清时期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两个基本维度,西方传教士在其中扮演着文化传播者的重要角色。美国传教士卢公明所编撰的《英华萃林韵府》这一工具书,汇合了"西学东渐"与"中... "西学东渐"与"中学西传"是考察晚清时期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两个基本维度,西方传教士在其中扮演着文化传播者的重要角色。美国传教士卢公明所编撰的《英华萃林韵府》这一工具书,汇合了"西学东渐"与"中学西传"的内容和特征,拓展了"中学西传"的内涵,从多方面反映了晚清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概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学东渐 中学西传 《英华萃林韵府》 卢公明
下载PDF
重印版外文图书书名翻译问题对图书馆工作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崔淑萍 李莉 《图书馆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61-163,135,共4页
引进版权外文图书在我国重印出版时,将外文图书的书名翻译成中文名称,并且将中文译名以大字体编排在书名页的显著位置,在版编目数据与一些MARC数据将中文译名作为主书名,由于同种书书名翻译不同,给图书馆分类编目、图书采访和读者服务... 引进版权外文图书在我国重印出版时,将外文图书的书名翻译成中文名称,并且将中文译名以大字体编排在书名页的显著位置,在版编目数据与一些MARC数据将中文译名作为主书名,由于同种书书名翻译不同,给图书馆分类编目、图书采访和读者服务工作带来了不利影响,文章提出了改进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进版外文图书 重印版西文图书 书名翻译 中文译名 图书馆工作
下载PDF
授权影印版西文图书的著录应区别于译著 被引量:7
4
作者 崔淑萍 《图书馆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55-157,共3页
一些编目机构采用中文译著的方法著录授权影印版西文图书,这种做法仅注重了文献的外部特征,忽略了文献内容特征,造成许多弊端。文章提出了区分两种文献的著录方法。
关键词 授权影印版西文图书 中文译著 内容特征 外部特征 著录方法 文献 编目
下载PDF
清代的翻译会通思想 被引量:6
5
作者 张德让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15-221,共7页
清代翻译会通思想在多方面不断丰富和发展:会通领域由天文历算、科技翻译到制度译介;会通手段由合译、广译、转译到独译;会通方式由"入吾学之型范"、以中会西到中西互相会通;会通目的由超胜到寻求富强,再到维新救亡;会通心理... 清代翻译会通思想在多方面不断丰富和发展:会通领域由天文历算、科技翻译到制度译介;会通手段由合译、广译、转译到独译;会通方式由"入吾学之型范"、以中会西到中西互相会通;会通目的由超胜到寻求富强,再到维新救亡;会通心理由"中学西源"到"中体西用",再到"体用不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会通 中学西源 中体西用 体用不二
下载PDF
民族文化身份嬗变与古代典籍核心词汇翻译--以《论语》中的“仁”为例 被引量:15
6
作者 王福祥 徐庆利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2013年第2期98-102,共5页
近几个世纪以来,古代典籍核心词汇翻译不当致使中国文化在西方经受了不同程度的误读,导致中西文化交流中中国文化失语及文化身份嬗变。本文以《论语》的核心词"仁"的翻译为例,分析了"仁"的翻译不当导致了儒家核心... 近几个世纪以来,古代典籍核心词汇翻译不当致使中国文化在西方经受了不同程度的误读,导致中西文化交流中中国文化失语及文化身份嬗变。本文以《论语》的核心词"仁"的翻译为例,分析了"仁"的翻译不当导致了儒家核心思想及孔子形象在西方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扭曲、变形及误读,在此基础上指出应以异化翻译策略为指导,结合使用音译法和综合性注释法来翻译古代典籍核心词汇,以在中西文化交流中逐步建立中国文化话语体系,减少西方对中国的文化误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典籍 核心词汇 文化身份嬗变 翻译
下载PDF
译书与中国近代化 被引量:6
7
作者 陈志勇 《南京政治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66-70,共5页
译书 ,作为沟通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渠道 ,对促进东西方文明的发展作出过重要贡献。近代译书 ,大体上分为教会、官方、民间三方面的力量。尽管各方译书的目的、内容各有不同 ,但对于中国走向世界、走向近代化的作用不可低估。
关键词 译书 西学东渐 中国近代化
下载PDF
朝鲜西学初期传入的特征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李虎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2期56-58,共3页
17世纪初 ,随着东西文化的交流 ,汉译西学书流入朝鲜 ,它对朝鲜后世产生了积极影响 ,即由前期赴京使臣传入的汉译西学书对传统社会产生了较大的冲击 ,导致近代朝鲜出现多元文化并推进了朝鲜近代化的进程。
关键词 汉译西学书 赴京使臣 多元文化
下载PDF
梁启超的日译西学与五四新文学 被引量:1
9
作者 宋剑华 曹亚明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23-127,共5页
梁启超在流亡日本期间,运用"和文汉读法"学习日语,意欲建造一座连通中西文化的巴贝尔塔,但是,翻译方法的急功近利、文学观念的返归传统,以及中、日、西多种思想的交错等诸多因素,都决定了梁启超难以跨越中国传统文学的樊篱,... 梁启超在流亡日本期间,运用"和文汉读法"学习日语,意欲建造一座连通中西文化的巴贝尔塔,但是,翻译方法的急功近利、文学观念的返归传统,以及中、日、西多种思想的交错等诸多因素,都决定了梁启超难以跨越中国传统文学的樊篱,完成引导中国近现代文学的历史性转型。本文从翻译手段、文学观念、思想文化等三个层面考察梁启超通过日文译介西学的行为,进而探析在中国近现代文学转型中,梁启超与五四新文学的承续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启超 日译西学 和文汉读法 五四新文学
下载PDF
“得尺得寸,为旱年一溉之计”——南洋公学译书院的翻译出版活动 被引量:3
10
作者 唐欣玉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4期106-111,共6页
南洋公学译书院为配合晚清军事、政治变革及公学人才培养的需要,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方针指导下,近六年间从西方、日本翻译并出版了大量兵书、政法类书籍及教材。尽管译书院负责人、身为洋务官僚的盛宣怀在政治上存有局限,... 南洋公学译书院为配合晚清军事、政治变革及公学人才培养的需要,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方针指导下,近六年间从西方、日本翻译并出版了大量兵书、政法类书籍及教材。尽管译书院负责人、身为洋务官僚的盛宣怀在政治上存有局限,尽管"中体西用"作为指导思想在学理上是否合理,目前学界还颇有争议,但译书院事实上为建立晚清新式陆军、推行新政运动、培养新型人才以及推进近代翻译事业做出的贡献,实不容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 中学为体 西学为用 盛宣怀 张元济 南洋公学译书院
下载PDF
花华圣经书房与晚清西学翻译——兼论宁波作为美国传教士传播西学之摇篮在晚清译史中的地位 被引量:3
11
作者 高黎平 《梧州学院学报》 2007年第4期55-59,共5页
花华圣经书房系19世纪中叶来华美国传教士在华设立的第一个翻译出版机构,为外来传教士,特别是美国传教士在华进行西学翻译传播活动提供了地利人和的用武之地,它经过数十年的迁徙演变,发展成为在中国颇有影响的翻译出版机构,在晚清翻译... 花华圣经书房系19世纪中叶来华美国传教士在华设立的第一个翻译出版机构,为外来传教士,特别是美国传教士在华进行西学翻译传播活动提供了地利人和的用武之地,它经过数十年的迁徙演变,发展成为在中国颇有影响的翻译出版机构,在晚清翻译史上不但有开来华美国传教士编译出版书籍之先河的作用,而且是晚清译坛一支不可小视的长盛不衰的有生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华圣经书房 在华美国传教士 晚清 西学翻译
下载PDF
论晚清时期西学汉译发展的历史逻辑与文化功能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广荣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9-43,共5页
晚清的政治危机在知识权力化的中国传统文化语境下也是传统知识的危机。晚清西学汉译的兴起,主要是我国传统知识领域觉醒之后挽救政治危机的一个重要举措。但是它的发展却经历了由扩充传统政治体制下的知识的初衷滑向了传统知识机制的变... 晚清的政治危机在知识权力化的中国传统文化语境下也是传统知识的危机。晚清西学汉译的兴起,主要是我国传统知识领域觉醒之后挽救政治危机的一个重要举措。但是它的发展却经历了由扩充传统政治体制下的知识的初衷滑向了传统知识机制的变革,折射出一条新型知识——新型知识分子——新型公共关系——新型政治的发展逻辑,彰显出晚清时期的翻译对中国传统知识转型与传统政治转型互动所具有的阐释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 西学汉译 知识转型 政治转型
下载PDF
“洋务运动”时期西学教科书编译问题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吴洪成 《临沂师范学院学报》 2004年第5期32-36,共5页
19世纪中后期兴起的“洋务运动”是中国封建统治集团的一个应变、自救运动。奕訢、曾国藩、李鸿章等洋务官僚把教育内容作为教育改革的重要方面。在他们的领导下,改革者们设置新式课程,翻译西学书籍。这时期教材种类日益增多,内容渐趋... 19世纪中后期兴起的“洋务运动”是中国封建统治集团的一个应变、自救运动。奕訢、曾国藩、李鸿章等洋务官僚把教育内容作为教育改革的重要方面。在他们的领导下,改革者们设置新式课程,翻译西学书籍。这时期教材种类日益增多,内容渐趋丰富。从此,科技方面的教育内容在中国学校中得到承认,所编译西学教材在与一统天下的传统教材的抗争中争得了一席之位,并日渐被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洋务运动 “中体西用” 西学 编译 教科书
下载PDF
中国最早科技期刊《格致汇编》的译编与西学传播 被引量:1
14
作者 邵毅 《外国语文研究》 2016年第6期93-97,共5页
本文论述中国最早科技期刊《格致汇编》得到创立并维持数年,而且在传播西学上产生较大影响的主要原因,包括创立背景、期刊宗旨、经费支持、期刊稿源、栏目设置、插图印刷、稿件润饰、发行销售等,所有这些因素促成了《格致汇编》在当时... 本文论述中国最早科技期刊《格致汇编》得到创立并维持数年,而且在传播西学上产生较大影响的主要原因,包括创立背景、期刊宗旨、经费支持、期刊稿源、栏目设置、插图印刷、稿件润饰、发行销售等,所有这些因素促成了《格致汇编》在当时向国人广泛普及科技知识,对中国近代科技的引进和发展起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致汇编》 翻译 编辑 西学传播 科技期刊
下载PDF
论晚清传教士林乐知的西学书刊翻译 被引量:1
15
作者 曹文刚 《鸡西大学学报(综合版)》 2015年第2期85-87,共3页
晚清美国传教士林乐知为在中国广泛传播西学进行了大量的翻译活动,他的西学书刊翻译在来华的众多传教士中出类拔萃,促使中国人改变传统思想,推动晚清社会的变革,对晚清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林乐知的西学书刊翻译在译名的处理上主要是&qu... 晚清美国传教士林乐知为在中国广泛传播西学进行了大量的翻译活动,他的西学书刊翻译在来华的众多传教士中出类拔萃,促使中国人改变传统思想,推动晚清社会的变革,对晚清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林乐知的西学书刊翻译在译名的处理上主要是"旧瓶装新酒",辅之以创造新名词,对原文的增删服务其特定目的,采取的是当时传教士普遍采用的西译中述这种特殊的协作方法。传教士的西学传播是中外文化交流的一种特殊现象,长期以来被人们所忽视,研究林乐知的书刊翻译,无疑有助于进一步了解那一段西学东渐的历史进程,并对今天的人们有所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乐知 西学 书刊翻译 晚清 翻译策略
下载PDF
晚清“西学东渐”语境下的小说翻译
16
作者 熊建闽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4期35-39,共5页
晚清"西学东渐"语境下的文学翻译并没有从根本上脱离"中体西用"的翻译原则。从晚清译者文学翻译的具体实例中可见,晚清译者的小说翻译策略主要受小说翻译的工具主义本质、封建礼教主流意识形态和文学中心观等因素... 晚清"西学东渐"语境下的文学翻译并没有从根本上脱离"中体西用"的翻译原则。从晚清译者文学翻译的具体实例中可见,晚清译者的小说翻译策略主要受小说翻译的工具主义本质、封建礼教主流意识形态和文学中心观等因素的影响,文学翻译(主要是小说翻译)的目的不是对文学本身的学习与借鉴,而是译者结合时政用来表达个人见解、宣扬传统道德观和价值观的工具。翻译时译者大都采取归化的翻译策略,大量使用删减、增补和改写的方法,用以满足国内读者的审美需求和阅读习惯,以迎合本土文化的主流价值标准。在翻译活动中社会因素也起到了重要作用,译作显现出浓厚的本土化色彩和鲜明的时代气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说翻译 晚清时期 “西学东渐” 中体西用 归化翻译
下载PDF
日本近代启蒙思想在中国的传播形式及其汉译评析
17
作者 王铁钧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3期112-116,共5页
20世纪初叶的“译书热”推进了日本近代启蒙思想在中国的传播。诚然当时的日文汉译粗劣有余精品不多,但此乃时代使然,亦是中国的日语翻译从幼稚走向成熟的必然。正是这“译书热”造就了新世纪中国的译坛之兴,译事之盛和译才之济,这才是... 20世纪初叶的“译书热”推进了日本近代启蒙思想在中国的传播。诚然当时的日文汉译粗劣有余精品不多,但此乃时代使然,亦是中国的日语翻译从幼稚走向成熟的必然。正是这“译书热”造就了新世纪中国的译坛之兴,译事之盛和译才之济,这才是其真正的价值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西学 日文汉译 政治小说
下载PDF
明清图书翻译的特征、种类及作用
18
作者 张蓓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2期198-202,共5页
本文对我国在明末和清代西学东渐过程中的图书翻译进行了梳理和剖析,总结了这一时期西学翻译的历史概况,阐述了东西文化交流中翻译图书的重要作用,以及历史上有识之士对于西学翻译的贡献。
关键词 明清时代 翻译图书 特征 种类 作用
下载PDF
从晚明到晚清:知识史视域中的西学翻译史——邹振环《晚明汉文西学经典:编译、诠释、流传与影响》述评
19
作者 葛文峰 《安康学院学报》 2017年第2期125-128,共4页
复旦大学邹振环教授的著作《晚明汉文西学经典:编译、诠释、流传与影响》,从知识史的角度切入,对晚明来华传教士的西学汉译经典进行了论述。该著每一章以个案研究的形式,详论了晚明西学东渐的十个经典案例。该著的意义不仅在于将传教士... 复旦大学邹振环教授的著作《晚明汉文西学经典:编译、诠释、流传与影响》,从知识史的角度切入,对晚明来华传教士的西学汉译经典进行了论述。该著每一章以个案研究的形式,详论了晚明西学东渐的十个经典案例。该著的意义不仅在于将传教士西学汉译的影响跟踪到晚清,还将中国社会源自西方的现代性追溯到晚明。邹教授的这部专著,既属于知识史,又属于翻译史,对于中国翻译史的书写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邹振环 《晚明汉文西学经典:编译、诠释、流传与影响》 知识史 翻译史
下载PDF
文化先驱孙毓修的成就及思想 被引量:1
20
作者 朱潇娜 龚蛟腾 《图书馆》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9-14,26,共7页
孙毓修先生是近代中国著名的出版学家、版本目录学家、图书馆学家,在西学翻译与传播、古籍整理与刊印、图书馆实践及图书馆学研究等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其文化活动折射了近代中国文献生产、传播、管理与利用的状况,蕴含着新旧学术交替... 孙毓修先生是近代中国著名的出版学家、版本目录学家、图书馆学家,在西学翻译与传播、古籍整理与刊印、图书馆实践及图书馆学研究等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其文化活动折射了近代中国文献生产、传播、管理与利用的状况,蕴含着新旧学术交替时期文化发展尤其是图书馆建设的旨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毓修 西学翻译 古籍整理 图书馆活动 图书馆学思想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