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6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emory Recently Retold: The Chinese Historical Writing of the Second Sino-Japanese War and World War II
1
作者 Choi Sze Hang, Henry 《Journal of Sociology Study》 2013年第9期697-706,共10页
关键词 中国历史 战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 二战 书写 内存 想象力 受害者
下载PDF
Regard History as a Mirror and Create a New World of Peace,Development and Cooperation—In Commemoration of the 60^(th) Anniversary of the Victory of the Chinese People's 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ese Aggression and the World's Anti-Fascist War 被引量:2
2
作者 Ma Zhengang, former ambassador of China to Great Britain, is president of China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 《China International Studies》 2005年第1期1-21,共21页
The year 2005 marks the 60th anniversary of the victory of the Chinese People’s 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ese Aggression and the world’s anti-fascist war. China and many other countries have held all kinds of a... The year 2005 marks the 60th anniversary of the victory of the Chinese People’s 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ese Aggression and the world’s anti-fascist war. China and many other countries have held all kinds of activities to commemorate this event that has most deeply impacted human history. The Second World War, the crudest wa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niversary of the Victory of the chinese People’s 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ese Aggression and the world’s Anti-Fascist war TH world
下载PDF
Chinese Films on The 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
3
《China & The World Cultural Exchange》 1995年第4期9-11,共3页
关键词 chinese films on The 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
下载PDF
“冷战”·“逆行”·“新时期”—— 世界华文文学视野下的中国当代文学
4
作者 刘俊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96-102,共7页
完整意义上的中国当代文学应当包括中国版图内全部地区的当代文学,但现在我们通常所说的“中国当代文学”是指中国境内(境指关境)的当代文学。从世界华文文学的视野来观照这一传统意义上的文学样态时,可以从三个方面提供对当代文学的新... 完整意义上的中国当代文学应当包括中国版图内全部地区的当代文学,但现在我们通常所说的“中国当代文学”是指中国境内(境指关境)的当代文学。从世界华文文学的视野来观照这一传统意义上的文学样态时,可以从三个方面提供对当代文学的新认识:置身“冷战”环境,但“中国当代文学”对“冷战”的参与,具有一种“非典型形态”;“中国当代文学”向现实主义挺进并不断深入,与整个世界文学潮流形成了一种“逆行”发展的势头;在经历了“拨乱反正”的过渡期后,一是向西方深度学习追求先锋,二是自觉回视传统有意寻根,“中国当代文学”放弃了“新”“新文学”的尝试,以一种既具有自觉的理论意识和本土立场,又兼具开放和包容的姿态,拥抱世界文学并致力于并入世界文学,从而造就了一个“新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战” “逆行” “新时期”“中国当代文学” 世界华文文学
下载PDF
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进攻英属缅甸动因分析
5
作者 杨鑫 《西部学刊》 2024年第4期147-150,共4页
太平洋战争中,日军凭借闪电攻势横扫中南半岛,夺取了西方列强在东南亚的大部分殖民地,而缅甸由于处于独特的战略位置,并拥有丰富的物资资源,使其成为日本觊觎的目标。与此同时,美国奉行“先欧后亚”战略,英国深陷欧洲战场使得盟军无法... 太平洋战争中,日军凭借闪电攻势横扫中南半岛,夺取了西方列强在东南亚的大部分殖民地,而缅甸由于处于独特的战略位置,并拥有丰富的物资资源,使其成为日本觊觎的目标。与此同时,美国奉行“先欧后亚”战略,英国深陷欧洲战场使得盟军无法派遣多余兵力牵制日本,而日本法西斯也通过控制泰国,并利用英属缅甸内部的反英情绪拉拢缅甸国内民族主义者完成了自己在入侵缅甸之前的准备工作,种种因素促使日本法西斯走上了征服缅甸的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战 日本 英属缅甸
下载PDF
从“根本恶”到无法言说的“恶”——二战后法国情境下的概念考古
6
作者 庄懿 《文艺理论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15-223,226,共10页
恶是现代以来德国哲学传统的关键概念。康德提出的“根本恶”为人性奠定了抽象普遍的基调,涉及先验哲学框架内人性的可能性与限度,恶的神学意涵被淡化。20世纪下半叶到21世纪初,两次世界大战对西方文明的摧毁,集中营等极端事件引发了对... 恶是现代以来德国哲学传统的关键概念。康德提出的“根本恶”为人性奠定了抽象普遍的基调,涉及先验哲学框架内人性的可能性与限度,恶的神学意涵被淡化。20世纪下半叶到21世纪初,两次世界大战对西方文明的摧毁,集中营等极端事件引发了对人性的重新思考。法国哲学以自由与介入的独特思想特质,回应并发展了德国哲学传统中恶的概念,在后现代思潮的影响下赋予了恶的概念无法言说、无法理解的特质。恶的概念在法国自身的历史语境与地理空间中,在与德国哲学的互动中,不断流变甚至被彻底打破。恶的历史语义在理论与实践中发生了根本改变,却在美学领域与具体的文艺实践中以悖论方式得以重新言说和表述。因此法国语境下恶的概念的特质,还在于其中蕴含的救赎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概念史 自我 他者 文学 二战后
下载PDF
伪满洲国与维希法国经济史研究比较与述评
7
作者 朱文浩 《经济论坛》 2024年第1期35-46,共12页
伪满洲国与维希法国同为二战时期被扶持的傀儡政权,其战时经济发展与经济掠夺有可比较之处,而学界研究亦较为丰硕。通过比较维希法国与伪满洲国的经济史研究,可以发现两者在史观上均经历了一个由批判、回避到正视的过程。区别在于,维希... 伪满洲国与维希法国同为二战时期被扶持的傀儡政权,其战时经济发展与经济掠夺有可比较之处,而学界研究亦较为丰硕。通过比较维希法国与伪满洲国的经济史研究,可以发现两者在史观上均经历了一个由批判、回避到正视的过程。区别在于,维希法国经济史研究已经开始通过计量经济学对维希法国和德国的经济掠夺进行量化分析;伪满洲国经济史研究则处在从历史学阐释到经济学量化的转型期,涉及工业金融与企业经营方面的研究尚需开展,在具体研究路径方面亦与前者存在较大差别。理解并借鉴维希法国经济史的研究路径与方法,可以更好地发展我国抗战时期的沦陷区经济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战 抗日战争 伪满洲国 维希法国 经济史
下载PDF
二战后英国移民政策的历史演进(1945-2010)
8
作者 徐业城 《特区经济》 2024年第6期141-144,共4页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二战后(1945-2010)英国移民政策的历史演进。英国移民政策深受文化多元主义的影响,不仅促进了各群体间的和谐共存、融合发展,而且较好地保持了各族群的独特性,体现出开放性与包容性,成为世界民族融合的典范。二战后(194...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二战后(1945-2010)英国移民政策的历史演进。英国移民政策深受文化多元主义的影响,不仅促进了各群体间的和谐共存、融合发展,而且较好地保持了各族群的独特性,体现出开放性与包容性,成为世界民族融合的典范。二战后(1945-2010)英国移民政策共经历了四个时期:自由与鼓励的移民政策(1945-1961)、限制与控制的移民政策(1962-1997)、开放与包容的移民政策(1997-2007)、继承与转变的移民政策(2007—2010),移民政策属于一个国家的国内政策,体现了该国政府和执政党的执政理念和行动指南,更是一个国家的移民形势在政治层面的反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战后(1945-2010) 英国 移民政策 历史演进
下载PDF
Lofty Expectations and Bitter Reality: Chinese Interpreters for the US Army during the Second World War, 1941-1945
9
作者 Zach Fredman 《Frontiers of History in China》 2017年第4期566-598,共33页
Between 1941 and 1945, the Nationalist government supervised a program that trained more than 3,300 male college students and recent graduates to serve as interpreters for the US military in the China-Burma-India (CB... Between 1941 and 1945, the Nationalist government supervised a program that trained more than 3,300 male college students and recent graduates to serve as interpreters for the US military in the China-Burma-India (CB1) Theater. These interpreters made the Sino-US alliance a reality by enabling American servicemen to communicate with other Chinese. But despite the program's operational success, interpreters suffered from intractable morale problems. Interpreters began their service with lofty expectations. Senior officials and intellectuals encouraged them to see themselves as central figures in China's struggle for nafonal rejuvenation. They would uplift the country by convincing American servicemen to see Chinese as equals and by introducing American technology, traits, and habits to the Chinese Army. It all sounded glorious to cadets undergoing training, but actual interpreter service proved bitterly disappointing to most young men. They found their monotonous duties unworthy of their position The Nationalist government, for its part, lacked the capacity to keep them clothed, paid, and fed. Their own compatriots--soldiers and civilians alike--regarded them with suspicion. Most frustrating of all, American soldiers refused to treat them as equals. By examining interpreter morale problems in China fronl 1941 to 1945, this article enriches our understanding of wartime interpreting, China in a global World War II, and sources of friction in the Sino-US allia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tionalism US-China relations INTERPRETERS Anti-Japanese war world war ii wartime translation and interpreting Huang Renlin
原文传递
Going Home, Staying or Emigrating: Former WWII-Forced Labourers in Ukraine, Great Britain and Germany
10
作者 Christoph Thonfeld 《Sino-US English Teaching》 2011年第4期241-249,共9页
关键词 英语教学 教学方法 中国 美国
下载PDF
二战后美国研究型大学科研商业化演进探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杨九斌 刘媛媛 《教育文化论坛》 2023年第3期80-90,共11页
二战后,随着学术研究活动的兴盛,美国联邦政府不断塑形研究型大学的科研商业化发展。二战至冷战时期,来自美国政府的国防研发资助间接刺激了研究型大学的科研发展。研究型大学一方面继续承担国防研究的重要角色,另一方面也承担着促进科... 二战后,随着学术研究活动的兴盛,美国联邦政府不断塑形研究型大学的科研商业化发展。二战至冷战时期,来自美国政府的国防研发资助间接刺激了研究型大学的科研发展。研究型大学一方面继续承担国防研究的重要角色,另一方面也承担着促进科研成果转化为商用、民用的任务,大学科研专利商业化等事宜不断成为可能。20世纪70年代,出于对美国经济竞争力的担忧,联邦政府出台相关政策为研究型大学创造了有利的创业环境,掀起了大学科研商业化的高潮。知识经济时代,加快科研转化已成为研究型大学的时代使命。然而,在商业化实践中,应警惕科研商业化陷入逐利的危机。审视美国研究型大学科研商业化的发展,对促进我国大学科研转化,充分发挥其经济使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战后 美国研究型大学 科研商业化 演进
下载PDF
二战后香港地区爱情电影的情感文化透视(1946-2022)
12
作者 邢成武 《三明学院学报》 2023年第5期72-80,共9页
二战后香港地区爱情电影的情感表达,在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至70年代,在伦理道德的束约下,有着鲜明的“情感调控”特质;20世纪八九十年代,呈现出从“情感调控”到“情感至上”的鲜明转向,并在后现代主义的文化语义下,与“后情感主义”表... 二战后香港地区爱情电影的情感表达,在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至70年代,在伦理道德的束约下,有着鲜明的“情感调控”特质;20世纪八九十年代,呈现出从“情感调控”到“情感至上”的鲜明转向,并在后现代主义的文化语义下,与“后情感主义”表达相夹杂;21世纪以来则呈现出“后情感主义”的消退与“情感至上”的主导性特质。透视二战后香港地区爱情电影的情感文化,需要从“情感调控”“情感至上”“后情感主义”的历时性变迁中进行对比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战后 香港地区爱情电影 情感调控 情感至上 后情感主义
下载PDF
国民政府保护华侨权益的尝试——以二战时期伊拉克海员华工案为例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钊 《华侨华人历史研究》 2023年第4期57-66,共10页
论文梳理了二战时期伊拉克海员华工的基本情况与国民政府对工潮案的处理过程。1942年5月,驻伊拉克英军招募一批滞留印度的中国海员赴伊拉克为内河运输队工作,华工到后不久却因待遇差等原因而爆发工潮。国民政府与英军展开交涉,焦点为涉... 论文梳理了二战时期伊拉克海员华工的基本情况与国民政府对工潮案的处理过程。1942年5月,驻伊拉克英军招募一批滞留印度的中国海员赴伊拉克为内河运输队工作,华工到后不久却因待遇差等原因而爆发工潮。国民政府与英军展开交涉,焦点为涉事华工应否受军事法庭审判。经过协商,由中方外派军事法庭进行审判,开创了中国向他国派出法庭审判本国华侨的先河。中国法官并未使用军事法,而是以普通刑法审判华工,量刑较轻。此后,国民政府继续为改善华工工作与生活条件等问题与英军展开交涉,以保护华侨权益。伊拉克海员华工是战时海外华侨特别是华工生活的缩影,此案的处理体现了战时国民政府处理侨务的特点及境外司法审判实践的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二次世界大战 伊拉克 海员华工 军事法庭 华侨权益
下载PDF
整体视野中的意大利政治文化——以法西斯意大利的现实主义为例
14
作者 信美利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42-151,共10页
意大利史研究长久以来呈现出相对“断裂式”的发展态势,即以古罗马史、文艺复兴史和法西斯史为特定主题,强调其各自独特性、重要性,由此缺乏对意大利史作为完整研究对象的系统性、连贯性讨论。实际上,意大利史可从整体视角切入,断代研... 意大利史研究长久以来呈现出相对“断裂式”的发展态势,即以古罗马史、文艺复兴史和法西斯史为特定主题,强调其各自独特性、重要性,由此缺乏对意大利史作为完整研究对象的系统性、连贯性讨论。实际上,意大利史可从整体视角切入,断代研究方法并不排斥历史延续性和内在逻辑的统一性。以法西斯意大利史为例,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策源地之一,学界对其外交政策的研究已取得丰硕成果,但以意大利本土及英语世界的研究者为主,中国学界的关注及成果较集中于个别研究者。以往研究倾向于将法西斯意大利外交“单独”探讨,认为其自成体系,明显区别于自由政府时期,其强烈的投机色彩主要归咎于法西斯党和墨索里尼的个人作用。然而,法西斯意大利外交遵循的可称为“现实主义”的路径,在法西斯夺权后的若干年里,与自由政府时期的外交选择并无本质区别,甚至二者均受到意大利传统政治外交文化的影响,因其共同面临意大利自统一以来就已形成的经济基础薄弱、国家实力欠缺、强权环伺等局面。“现实主义”是两段不同历史时期的共同选择,法西斯意大利亦是整体意大利史中既特殊又具有某种关联性、共性的历史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大利史 法西斯 外交 现实主义 二战
下载PDF
王宠惠对二战及战后世界和平的认识与思考
15
作者 孙阳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2期38-48,95,共12页
王宠惠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杰出的外交家和政治家。在长期的外交生涯中,他将自己的所学与国际政治相结合,就二战和战后世界和平提出了一系列重要主张。对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他认为终会发生,而德意日三国是战争的罪魁祸首。战争发生的具体... 王宠惠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杰出的外交家和政治家。在长期的外交生涯中,他将自己的所学与国际政治相结合,就二战和战后世界和平提出了一系列重要主张。对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他认为终会发生,而德意日三国是战争的罪魁祸首。战争发生的具体原因在于和约与盟约混合在一起、国联本身不健全、国联未得到真心拥护以及《国际联盟盟约》存在诸多弊端。战争的爆发,不仅破坏了各国的和平与安全,也威胁了各国的经济利益,还影响了各国文化的发展。为了维护战后世界和平,王宠惠认为需要重建世界和平组织,改革各国的新闻事业和消除战争发生的根源。他的这些思想主张具有很大的进步性,但同时也带有一定的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宠惠 第二次世界大战 世界和平
下载PDF
电影《美丽人生》的创伤叙事与国际争议
16
作者 田爽 《上海视觉》 2023年第2期100-106,共7页
《美丽人生》(1997)是由意大利导演罗伯托·帕尼尼执导的电影。2020年,该电影的4K修复版在中国内地上映。电影讲述了二战期间,一位犹太人父亲为了在集中营里保护儿子的童心,于是假装集中营的折磨是一场游戏,最终让儿子熬过困境的故... 《美丽人生》(1997)是由意大利导演罗伯托·帕尼尼执导的电影。2020年,该电影的4K修复版在中国内地上映。电影讲述了二战期间,一位犹太人父亲为了在集中营里保护儿子的童心,于是假装集中营的折磨是一场游戏,最终让儿子熬过困境的故事。国内对于该电影的研究集中在歌颂父爱与人性、从哲学角度探讨乐观精神、分析电影的声音和画面等内容上。该电影因感人至深的父爱和高超细腻的制作技巧,在国内赢得一片赞誉。然而在国际上,电影却因历史呈现、喜剧形式和人物刻画等原因饱受争议。本文探讨了该电影的创伤叙事,对国际上的争议做了探讨分析。本文认为,争议的实质是艺术化的审美观与强烈的道德观之间的冲突。在文章结尾,本文针对电影该如何呈现创伤性的历史事件也做了开放式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丽人生 创伤叙事 大屠杀 二战
下载PDF
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日本现代包装设计的兴起研究
17
作者 阳吉祥 邹岳丽 +1 位作者 李雅男 石荣榕 《绿色包装》 2023年第11期190-195,共6页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大力发展包装产业,开始了轰轰烈烈的现代包装设计革命,获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对中国包装设计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文章立足于日本的经济、政治、文化等社会时代背景,通过对当时日本重要的包装设计作品、机构、...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大力发展包装产业,开始了轰轰烈烈的现代包装设计革命,获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对中国包装设计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文章立足于日本的经济、政治、文化等社会时代背景,通过对当时日本重要的包装设计作品、机构、设计师等进行分析,主要研究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日本现代包装设计的兴起。文章首先分析了日本现代包装设计逐渐兴起的原因;其次,总结了逐步兴起期日本现代包装设计的特点;最后,分析了该时期的日本现代包装设计对当代中国包装设计发展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战后 日本 包装设计
下载PDF
马岛战争和二战中海战伤发生特点及其对我军海战伤救治的启示 被引量:16
18
作者 宗兆文 李楠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4期2341-2344,共4页
2015年《中国的军事战略》白皮书指出^([1]):"随着世界经济和战略重心加速向亚太地区转移以及美国持续推进亚太再平衡战略等因素的影响,我们维护国家领土主权、海洋权益压力增大……"。由此可预见:为了维护国家利益,我们需要... 2015年《中国的军事战略》白皮书指出^([1]):"随着世界经济和战略重心加速向亚太地区转移以及美国持续推进亚太再平衡战略等因素的影响,我们维护国家领土主权、海洋权益压力增大……"。由此可预见:为了维护国家利益,我们需要做好海战和海战伤救治的战略准备。分析既往战争中海战伤发生特点,对我们做好海战伤救治的准备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伤救治 海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 马尔维纳斯群岛战争
下载PDF
中国二战电影与反思“二战”的距离有多远 被引量:9
19
作者 曲春景 张田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09-114,共6页
中国二战题材电影有三种面相:"英雄传奇类抗战电影"、"回归历史的抗战电影"、"反思类二战电影"。传奇类过强而反思类不足是中国二战题材电影的特点。欧美国家的二战电影取得了反法西斯的丰硕成果,而我国... 中国二战题材电影有三种面相:"英雄传奇类抗战电影"、"回归历史的抗战电影"、"反思类二战电影"。传奇类过强而反思类不足是中国二战题材电影的特点。欧美国家的二战电影取得了反法西斯的丰硕成果,而我国导演反思"二战"的视角还不到位。只有揭露日本军国主义的法西斯本质,并从根本上揭示其形成法西斯观念的内在原因,才能触及"二战"的本质从而达到反思战争的目的。抗战-反法西斯-反战,是认识这场战争的三个有序过程,既切合人们对"二战"历史的认识规律,又符合一般观众思想运行的内在逻辑。对于中国观众的接受心理来说,"反法西斯"环节尤其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战 电影 反法西斯
下载PDF
试论中日教科书里的日本二战小说——从文学批评的历史把握谈起 被引量:7
20
作者 高宁 韩小龙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60-67,74,共9页
中日两国教科书里的日本二战小说在历史认识上所存在的偏差和作为教材所起到的负面作用值得注意。在日本,它们对青年一代二战史观的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在中国则导致对日本二战小说的误读,影响了从历史层面对日本侵华战争的总体把握。
关键词 日本二战小说 文学批评 中国 日本 教科书 历史 误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