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effect of plasma-activated water treatment on the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of potato starch
1
作者 Yu-Jou Chou Yi-hung Tseng +1 位作者 Kuan Chen Hsieh Yuwen Ting 《Food Bioscience》 SCIE 2023年第3期2564-2573,共10页
Plasma-activated water(PAW)provides a means of treating food products that avoids the damage to heatsensitive biological materials.Starch is a carbohydrate that is commonly used as a texture modifier.This article desc... Plasma-activated water(PAW)provides a means of treating food products that avoids the damage to heatsensitive biological materials.Starch is a carbohydrate that is commonly used as a texture modifier.This article describes an experiment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PAW treatment on the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of starch,including the effects of the PAW production itself as reflected.Our results indicated that PAW treatment increased solubility and gel hardness of potato starch.At the same time,the starch is more affected by crosslinking reaction than by depolymerization.In addition,the PAW treatment primarily affected the amorphous region of starch.Finally,the thermal weight loss of potato starch and the reduction of enthalpy required for gelatinization represented an increase in thermal stability.The results of this experiment therefore show that the PAW method can produce chemically cross-linked starch with higher thermal stability,lower viscosity,and higher solubil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lasma-activated water(PAW) starch Potato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原文传递
湿热处理前后中国菰米淀粉结构、理化和消化特性的变化
2
作者 章海风 陈岩松 +3 位作者 徐若瑗 袁梦 尹力 李春梅 《现代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50-59,共10页
该研究探讨了湿热处理(Heat-moisture Treatment,HMT)对不同水分含量中国菰米淀粉(HMT-15、HMT-20、HMT-25、HMT-30)结构、理化和消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HMT导致菰米淀粉颗粒形态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淀粉结晶结构改变,短程有序性降低... 该研究探讨了湿热处理(Heat-moisture Treatment,HMT)对不同水分含量中国菰米淀粉(HMT-15、HMT-20、HMT-25、HMT-30)结构、理化和消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HMT导致菰米淀粉颗粒形态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淀粉结晶结构改变,短程有序性降低,且随着体系中水分含量的增加,该现象更为明显。淀粉的粒径由0.84µm增大至5.14µm,相对结晶度从26.29%下降到20.65%。菰米淀粉的溶解度由19.25%提高到24.01%,膨胀度由15.13 g/g降低到12.11 g/g。冻融稳定性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其中HMT-20析水率(35.12%)达到峰值,而HMT-30析水率(13.12%)最低,且显著低于天然菰米淀粉(19.66%)。糊化特性结果显示,HMT能提高菰米淀粉的糊化温度,降低米糊体系的黏度和回生值。体外消化结果显示,随着体系中水分含量的增加,菰米淀粉的快速消化淀粉(Rapidly Digestible Starch,RDS)含量显著降低,抗性淀粉(Resistant Starch,RS)含量显著增加,其中HMT-30具有最低的RDS(20.49%)和最高的RS(28.66%)。高水分体系下的湿热改性菰米淀粉表现出良好的冷热稳定性、抗老化性以及抗消化性,研究结果可为菰米淀粉的深加工及推广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菰米淀粉 湿热处理 结构 理化性质 消化特性
下载PDF
超高压处理对荸荠淀粉理化、结构及消化特性的影响
3
作者 闻萌 曹正文 +3 位作者 胡荣 王一州 陈厚荣 张甫生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190-198,共9页
为探究超高压处理对荸荠淀粉性质的影响,将荸荠淀粉在200~600 MPa的压力下处理20 min,研究不同压力处理后荸荠淀粉理化性质、结构和体外消化特性的变化。结果显示,随着处理压力的增加,荸荠淀粉的溶解度、膨胀力和黏度降低,600 MPa时分... 为探究超高压处理对荸荠淀粉性质的影响,将荸荠淀粉在200~600 MPa的压力下处理20 min,研究不同压力处理后荸荠淀粉理化性质、结构和体外消化特性的变化。结果显示,随着处理压力的增加,荸荠淀粉的溶解度、膨胀力和黏度降低,600 MPa时分别降低了83.73%、48.32%和78.12%;超高压处理使荸荠淀粉的储能模量和损耗模量增加;400 MPa处理时荸荠淀粉的凝胶强度、硬度和胶着性提升最多,分别增加了47.07%、45.45%和25.34%;500~600 MPa处理后荸荠淀粉的颗粒形貌消失,其晶型从A型变为B型,结晶度和短程有序性显著降低(P<0.05);体外消化结果表明,超高压处理可降低荸荠淀粉快消化淀粉相对含量和增加慢消化淀粉相对含量。超高压处理作为一种荸荠淀粉非热改性的方法,可拓宽其在食品生产中的应用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压处理 荸荠淀粉 理化性质 结构 消化特性
下载PDF
荸荠淀粉的物化特性研究 被引量:21
4
作者 尹志华 汪兰 +2 位作者 田斌强 吴佳 谢笔钧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66-70,共5页
以荸荠为原料提取淀粉,测定了淀粉的组成、颗粒及糊化、老化等方面的性质。结果表明,淀粉中直链含量为27.3%,淀粉颗粒为椭圆、多角等形貌,颗粒表面光滑平整,粒径为3~14μm,为接近A型的C型晶体。热力学参数分别为T064.08℃、T... 以荸荠为原料提取淀粉,测定了淀粉的组成、颗粒及糊化、老化等方面的性质。结果表明,淀粉中直链含量为27.3%,淀粉颗粒为椭圆、多角等形貌,颗粒表面光滑平整,粒径为3~14μm,为接近A型的C型晶体。热力学参数分别为T064.08℃、Tp67.70℃、Tc72.85℃和ΔH11.97J/g干重。荸荠淀粉达到糊化温度后膨胀和溶解能力大于玉米淀粉、小于木薯淀粉,具有很高的黏性,透明度较好,抗冻融优良远高于木薯和玉米淀粉,但较易凝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荸荠 淀粉 物化 特性
下载PDF
荸荠淀粉糊黏度特性研究 被引量:14
5
作者 游曼洁 赵力超 +1 位作者 张茜 陈晓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99-102,共4页
测定了荸荠淀粉糊的Brabender黏度曲线,利用NDJ-8S数字显示黏度计研究了淀粉乳浓度、pH值、增稠剂、糖、盐等因素对荸荠淀粉糊黏度的影响以及荸荠淀粉糊的流变性。实验结果表明,荸荠淀粉糊化温度低,峰值黏度大,冷稳定性优良,不易发生老... 测定了荸荠淀粉糊的Brabender黏度曲线,利用NDJ-8S数字显示黏度计研究了淀粉乳浓度、pH值、增稠剂、糖、盐等因素对荸荠淀粉糊黏度的影响以及荸荠淀粉糊的流变性。实验结果表明,荸荠淀粉糊化温度低,峰值黏度大,冷稳定性优良,不易发生老化,但热稳定性差。荸荠淀粉糊的黏度随淀粉浓度增加而呈幂次方上升;酸使糊黏度下降,碱使糊黏度上升;黄原胶与魔芋胶均使淀粉糊的黏度增加;葡萄糖和蔗糖对糊黏度的影响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NaCl与CaCl2均能降低淀粉糊的黏度。荸荠淀粉糊属于非牛顿假塑性流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荸荠 淀粉糊 黏度
下载PDF
韧化处理对板栗淀粉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1
6
作者 刘畅 阎贺静 常学东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24-29,36,共7页
以燕山板栗淀粉为材料,在30、40和50℃分别进行韧化处理。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分析(XRD)、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及体外消化法等方法,研究了韧化处理对板栗淀粉颗粒结构、理化特性和体外消化性的影响。研究表明:与原淀... 以燕山板栗淀粉为材料,在30、40和50℃分别进行韧化处理。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分析(XRD)、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及体外消化法等方法,研究了韧化处理对板栗淀粉颗粒结构、理化特性和体外消化性的影响。研究表明:与原淀粉相比,韧化处理后2种板栗淀粉的直链淀粉含量降低,淀粉颗粒破损率增大,但淀粉仍为C型晶体。随着韧化温度的升高,淀粉颗粒表面出现凹坑和损伤越显著,膨胀度随着处理温度的升高而降低。DSC分析表明,韧化处理使淀粉的糊化温度升高,热焓变化不大。不同的韧化处理温度对板栗淀粉体外消化性有不同的影响,韧化处理使淀粉的快消化淀粉(RDS)含量减少,慢消化淀粉(SDS)含量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栗淀粉 韧化处理 颗粒结构 理化特性 体外消化性
下载PDF
荸荠食品加工研究进展 被引量:30
7
作者 孔进喜 韩文芳 +2 位作者 吕广英 熊善柏 赵思明 《保鲜与加工》 CAS 2011年第1期43-46,共4页
对荸荠的营养成分、理化特性及贮藏加工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分析了荸荠资源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展望了今后研究的主要内容与方向。
关键词 荸荠 特性 贮藏加工 存在问题
下载PDF
不同品种菱角淀粉的理化特性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刘洵妤 杨冯 +1 位作者 赵小皖 赵国华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46-51,共6页
研究了3种不同品种菱角(无角、两角和四角)淀粉的理化特性。3种菱角淀粉中直链淀粉的质量分数在26.12%~29.71%之间,无角菱淀粉中直链淀粉的含量明显低于其他两种菱角淀粉。3种菱角淀粉溶解度和膨润力都比较低,在60~90℃的溶解度范围为... 研究了3种不同品种菱角(无角、两角和四角)淀粉的理化特性。3种菱角淀粉中直链淀粉的质量分数在26.12%~29.71%之间,无角菱淀粉中直链淀粉的含量明显低于其他两种菱角淀粉。3种菱角淀粉溶解度和膨润力都比较低,在60~90℃的溶解度范围为4.4%~20.68%,膨润力范围为0.77~12.64,且品种间差异不大。菱角淀粉的吸水能力在0.87~1.08 g/g范围内,吸油能力在1.01~1.16 g/g之间。3种菱角淀粉糊的黏度较低,6%的淀粉糊的峰值粘度为155~181 BU,但热稳定性非常好,降落值都为0 BU。3种菱角淀粉糊化后透明度在20.5%~22.4%之间,但菱角淀粉糊的透明度在储藏期间下降很快,表明菱角淀粉易于老化。3种菱角淀粉凝沉稳定性和冻融稳定性都比较差,品种间冻融稳定性没有显著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菱角 淀粉 理化性质
下载PDF
凝沉型及交联型淀粉微球的水包水乳液法制备及理化特性比较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冼学权 黎演明 +2 位作者 杨辉 潘丽霞 李秉正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5-30,37,共7页
以酸变性木薯淀粉为原料,采用水包水乳液法在不同温育温度下制备了凝沉型和交联型淀粉微球,并对微球的产率和理化特性进行比较研究。随着温育温度的提高,凝沉型淀粉微球的产率降低,但交联型淀粉微球的产率提高。温育温度为6℃时,凝沉型... 以酸变性木薯淀粉为原料,采用水包水乳液法在不同温育温度下制备了凝沉型和交联型淀粉微球,并对微球的产率和理化特性进行比较研究。随着温育温度的提高,凝沉型淀粉微球的产率降低,但交联型淀粉微球的产率提高。温育温度为6℃时,凝沉型淀粉微球产率最高,达到79.8%。交联型淀粉微球的溶胀率和亚甲基蓝吸附量明显大于凝沉型淀粉微球。扫描电镜照片显示,凝沉型和交联型淀粉微球基本均为球形,但凝沉型淀粉微球表面较粗糙且有多个小凹坑,而交联型淀粉微球表面较致密。X射线衍射图谱显示凝沉型淀粉微球为部分结晶结构,而交联型淀粉微球为无定形结构。热重分析结果表明,凝沉型淀粉微球的热稳定性明显高于交联型淀粉微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淀粉微球 水包水乳液 凝沉 交联 理化特性
下载PDF
毛板红品种板栗淀粉加工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顾振宇 江美都 +2 位作者 顾青 陈顺伟 彭华正 《浙江林业科技》 2001年第4期13-16,共4页
研究了毛板红品种板栗淀粉的加工特性包括淀粉颗粒形貌,粘度,溶解度与膨胀度,糊化温度,直链、支链淀粉的含量等。结果表明,毛板红品种板栗淀粉颗粒粒径范围为 5~20μm,长轴平均粒径 11μm;最高粘度为 183.25cp;溶解度和膨胀度... 研究了毛板红品种板栗淀粉的加工特性包括淀粉颗粒形貌,粘度,溶解度与膨胀度,糊化温度,直链、支链淀粉的含量等。结果表明,毛板红品种板栗淀粉颗粒粒径范围为 5~20μm,长轴平均粒径 11μm;最高粘度为 183.25cp;溶解度和膨胀度都随着温度的上升而增加,为典型的二段膨胀过程,属限制型膨胀淀粉。板栗淀粉的糊化温度为 75.9℃。支链淀粉含量为 90.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栗 淀粉 加工特性 毛板红品种 板栗
下载PDF
微波间歇干燥与热风干燥对马蹄淀粉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6
11
作者 唐小闲 汤泉 +2 位作者 段振华 刘艳 商飞飞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71-75,共5页
以马蹄为试验对象,通过微波间歇干燥和热风干燥方法对马蹄淀粉的制备进行研究,探讨两种方式对马蹄淀粉微观结构、透明度、碘蓝值、凝沉稳定性及黏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微波间歇干燥和热风干燥马蹄淀粉X-射线衍射图谱和红外光谱表明马蹄... 以马蹄为试验对象,通过微波间歇干燥和热风干燥方法对马蹄淀粉的制备进行研究,探讨两种方式对马蹄淀粉微观结构、透明度、碘蓝值、凝沉稳定性及黏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微波间歇干燥和热风干燥马蹄淀粉X-射线衍射图谱和红外光谱表明马蹄淀粉结构一致,晶体类型均为A型结构。微波间歇干燥马蹄淀粉表面光滑,大颗粒整体结构为椭球型,小颗粒为球形,无团聚;碘蓝值为17.9,透明度为12.3%,淀粉糊清液体积分数为62.2%,淀粉糊稳定状态时黏度为98 800 m Pa·s,黏度波动率为152.0%,与热风干燥马蹄淀粉对比,微波间歇干燥的马蹄淀粉微观结构和性能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蹄淀粉 微波间歇干燥 热风干燥 特性
下载PDF
荸荠片分段变温干燥加工工艺 被引量:9
12
作者 胡晓浩 余顺火 +2 位作者 王泽南 董金鹏 李暖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85-87,共3页
对热风干燥生产荸荠片的加工工艺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表明:采用0.2%柠檬酸溶液进行护色预处理和分段变温干燥方式可较好地防止产品干燥过程中发生褐变。分段变温干燥采用前段90℃干燥75min、后段65℃干燥180min,可得到风味色泽俱佳、... 对热风干燥生产荸荠片的加工工艺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表明:采用0.2%柠檬酸溶液进行护色预处理和分段变温干燥方式可较好地防止产品干燥过程中发生褐变。分段变温干燥采用前段90℃干燥75min、后段65℃干燥180min,可得到风味色泽俱佳、复水性良好的荸荠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荸荠片 分段变温干燥 护色 褐变 复水性
下载PDF
小麦氧化淀粉的理化性质及对生鲜面条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6
13
作者 张克 陆启玉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5期26-30,共5页
分析氧化淀粉与原淀粉理化特性的差异以及对面条水分分布和动态热力学性质的影响。通过添加H_2O_2并在50℃条件下水浴振荡4h制备氧化淀粉。结果表明:淀粉被氧化后颗粒表面及内部均有不同程度的损伤,并且在水溶液中容易发生黏连;氧化后... 分析氧化淀粉与原淀粉理化特性的差异以及对面条水分分布和动态热力学性质的影响。通过添加H_2O_2并在50℃条件下水浴振荡4h制备氧化淀粉。结果表明:淀粉被氧化后颗粒表面及内部均有不同程度的损伤,并且在水溶液中容易发生黏连;氧化后淀粉晶型不变,结合脂质的能力增加,直链淀粉含量出现小幅降低,膨胀势与持水力显著降低(P<0.05),溶解度极显著增加(P<0.01)。将原淀粉、氧化淀粉分别与原面粉按照1∶4的比例混合,二者的湿面筋含量、面筋指数、干面筋含量无显著差异,添加氧化淀粉的样品峰值黏度、最低黏度和最终黏度极显著降低(P<0.01)。添加氧化淀粉的鲜湿面条中深层结合水比例减少,弱结合水比例增多,升温过程中,添加氧化淀粉面条的储能模量及损耗模量均小于原淀粉面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淀粉 理化特性 面条 水分分布 动态热力学性质
下载PDF
马蹄淀粉理化性质的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邓春丽 韦芳兰 +1 位作者 张巧 陈振林 《粮食与饲料工业》 CAS 2017年第8期16-19,共4页
以水生植物马蹄为原料湿法提取淀粉,对其理化性质进行研究,并与工业常用谷物类淀粉玉米淀粉及薯类淀粉马铃薯淀粉、木薯淀粉的性质进行比较分析,旨在为水生植物马蹄淀粉工业化应用提供参考。研究结果表明:马蹄淀粉的蓝值,高于玉米淀粉... 以水生植物马蹄为原料湿法提取淀粉,对其理化性质进行研究,并与工业常用谷物类淀粉玉米淀粉及薯类淀粉马铃薯淀粉、木薯淀粉的性质进行比较分析,旨在为水生植物马蹄淀粉工业化应用提供参考。研究结果表明:马蹄淀粉的蓝值,高于玉米淀粉和马铃薯淀粉,但远低于木薯淀粉;马蹄淀粉糊的冻融稳定性与玉米淀粉糊、马铃薯淀粉糊相近,明显高于于木薯淀粉糊;马蹄淀粉糊的透光率、溶解度、膨胀率介于玉米淀粉糊和木薯淀粉糊之间,但远低于马铃薯淀粉糊;马蹄淀粉颗粒的体积平均粒径为10.79μm,与木薯淀粉相近,比玉米淀粉和马铃薯淀粉小,属于小颗粒淀粉。马蹄淀粉的偏光十字接近颗粒中心但不明显,甚至出现一个大颗粒内有多个不规则十字交叉点的现象,说明马蹄淀粉可能为假复粒淀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蹄淀粉 理化性质 比较分析
下载PDF
高静压对于板栗淀粉颗粒及糊化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晶 Enkhtuya Oldokh 沈群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7期53-55,59,共4页
通过对不同浓度的板栗淀粉悬浮液进行高静压处理,探究不同压力条件处理对淀粉颗粒形态及糊化特性的影响。实验采用普通光学显微镜、快速粘度测定仪等方法进行研究。结果显示高静压处理前后板栗淀粉颗粒形态发生明显变化,随着压力的增... 通过对不同浓度的板栗淀粉悬浮液进行高静压处理,探究不同压力条件处理对淀粉颗粒形态及糊化特性的影响。实验采用普通光学显微镜、快速粘度测定仪等方法进行研究。结果显示高静压处理前后板栗淀粉颗粒形态发生明显变化,随着压力的增大,部分颗粒偏光十字消失,但是颗粒结构保持完整;同时高静压处理使得板栗淀粉峰值粘度增加和成糊温度降低,压力越大,峰值粘度的增加越显著,表明板栗淀粉颗粒结构发生了变化;在10%~30%浓度范围内,浓度越高,被包裹在内部的板栗淀粉相对于外部的淀粉越不易糊化。实验表明,高静压对于板栗淀粉的颗粒形态和淀粉糊化特性都有显著影响。高静压处理能够破坏板栗淀粉的晶体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静压 板栗淀粉 颗粒形态 糊化特性
下载PDF
洪泽湖野生红莲子、芡实、菱角中淀粉的理化性质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陈晓明 朱鼎程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1-35,共5页
以洪泽湖野生的红莲子、芡实、菱角为原料,采用浸泡法制备3种淀粉,并对3种淀粉的颗粒形貌、大小、结晶结构、热学性质、溶解度、膨胀度、糊化特性、分子大小与分布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野生莲子、芡实和菱角淀粉体积平均粒径分别为11.77,... 以洪泽湖野生的红莲子、芡实、菱角为原料,采用浸泡法制备3种淀粉,并对3种淀粉的颗粒形貌、大小、结晶结构、热学性质、溶解度、膨胀度、糊化特性、分子大小与分布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野生莲子、芡实和菱角淀粉体积平均粒径分别为11.77,2.15,25.76μm,且颗粒大小均匀。3种淀粉均为A型结晶构型,莲子、芡实和菱角淀粉的晶体度分别为27.1%,23.7%,25.7%。糊化峰值温度分别为76.04,72.37,75.88℃,糊化焓值分别为8.46,5.58,4.63J/g。3种淀粉糊的冻融稳定性较差,易形成局部的微晶束,易凝沉、易回生,均不适合应用于冷冻食品;3种淀粉糊的透明度介于马铃薯淀粉和玉米淀粉之间;3种淀粉的热糊稳定性较好,适用于高温食品的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莲子 芡实 菱角 淀粉 理化性质
下载PDF
板栗淀粉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7
作者 于修烛 李志西 张莉 《西部粮油科技》 2003年第1期47-49,共3页
综述了近年来有关板栗淀粉理化性质的研究概况,着重就板栗淀粉颗粒性质、淀粉糊性质以及食品添加剂对板栗淀粉糊粘度特性的影响等内容作了阐述。
关键词 板栗淀粉 板栗 理化性质 开发利用
下载PDF
荸荠皮多糖的理化性质及抗氧化活性 被引量:12
18
作者 曾凡珂 潘蕾蔓 +3 位作者 张祎 赖富饶 吴晖 张猛猛 《现代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82-88,81,共8页
为探究荠皮多糖在食品领域的应用潜力,利用X射线衍射光谱分析、热重分析、Zeta电位分析、乌氏粘度测定法、红外光谱法等方法研究纯化的荸荠皮多糖WVP-1和WVP-2的结晶性、稳定性、粘度等理化特性,并结合细胞抗氧化实验和AAPH诱导的红细... 为探究荠皮多糖在食品领域的应用潜力,利用X射线衍射光谱分析、热重分析、Zeta电位分析、乌氏粘度测定法、红外光谱法等方法研究纯化的荸荠皮多糖WVP-1和WVP-2的结晶性、稳定性、粘度等理化特性,并结合细胞抗氧化实验和AAPH诱导的红细胞溶血实验评估两种多糖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WVP-1和WVP-2的结晶区域较少,主要以无定型态存在,玻璃化温度分别为61.30和69.50℃,热分解温度分别为290.50和308.50℃,Zeta电位分别为9.60和-18.50 mV,特性粘度分别为5.33×10^(-3)和3.80×10^(-2)mL/mg,果胶类多糖WVP-2的酯化度为15.00%。此外,在62.5~1000μg/mL浓度范围内,WVP-1和WVP-2能有效抑制AAPH诱发HepG2细胞内活性氧水平升高,也能有效保护红细胞免受AAPH攻击发生氧化溶血。综上所述,WVP-2比WVP-1具有更好的稳定性、粘度和和抗氧化活性,并且WVP-2属于低酯果胶,可作为食品添加剂和功能活性成分应用于食品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荸荠皮 纯化多糖 理化性质 抗氧化
下载PDF
多酚与淀粉相互作用对板栗淀粉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9
19
作者 谢亚敏 许飞 +3 位作者 陈洁 陈玲 崔超悦 李杨敬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30-38,共9页
多酚可与淀粉相互作用,对淀粉的理化特性产生影响,且可不同程度降低淀粉的重结晶能力。探究4种多酚(茶多酚、儿茶素、阿魏酸和没食子酸)与板栗(燕山和锥栗)淀粉的相互作用,对板栗淀粉基本理化指标、溶液透明度、吸水性、水合特性、糊化... 多酚可与淀粉相互作用,对淀粉的理化特性产生影响,且可不同程度降低淀粉的重结晶能力。探究4种多酚(茶多酚、儿茶素、阿魏酸和没食子酸)与板栗(燕山和锥栗)淀粉的相互作用,对板栗淀粉基本理化指标、溶液透明度、吸水性、水合特性、糊化特性、淀粉与碘结合能力及凝胶质构特性进行测定,并结合红外图谱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种类多酚的加入,对板栗淀粉的透光率、凝沉性、水合特性、吸水性、糊化特性和凝胶质构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多酚的加入可抑制淀粉间的聚合,减缓淀粉凝沉,使淀粉在短期老化过程中透光率降低的趋势逐渐减缓;且可使淀粉吸水性减弱,与碘的结合能力下降,凝胶强度明显降低,糊化性质发生变化,其中回生值降低;由红外图谱分析可知,1 047 cm-1/1 022 cm-1峰面积比值降低,淀粉的短程有序性降低,淀粉重结晶能力减弱;对比2种板栗淀粉,燕山淀粉分子有序度更高,更易发生回生。综合可知,多酚可与板栗淀粉相互作用,起到减弱淀粉的重结晶能力、减缓淀粉回生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栗淀粉 多酚 理化特性 重结晶
下载PDF
不同取代度板栗淀粉磷酸酯理化特性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呼娜 李路宁 +3 位作者 吕秀亭 欧阳杰 王丰俊 王建中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54-59,共6页
通过改变板栗淀粉酯化反应的时间,制得不同取代度的板栗淀粉磷酸酯,对其理化性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原板栗淀粉颗粒表面光滑,可见椭圆形、三角形、梨形等;改性后,淀粉颗粒出现不同程度凹陷、破损和裂痕。同时,随着取代度的增加,其透明... 通过改变板栗淀粉酯化反应的时间,制得不同取代度的板栗淀粉磷酸酯,对其理化性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原板栗淀粉颗粒表面光滑,可见椭圆形、三角形、梨形等;改性后,淀粉颗粒出现不同程度凹陷、破损和裂痕。同时,随着取代度的增加,其透明度、溶解度、膨胀度增加,冻融稳定性提高。质构分析显示,改性后,其凝胶的硬度、脆裂性、胶黏性和咀嚼性降低,内聚性和黏附性增大。差示扫描量热分析显示,改性后,其糊化初始温度、吸热高峰温度和糊化最终温度降低,糊化热焓值显著变小。糊化特性显示,改性后的淀粉糊黏度提高,糊化温度降低,黏度稳定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栗淀粉磷酸酯 取代度 理化特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