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dmiration of Flowers in Poems”-On Image Rendering of Flowers in Tang Poems Under the Guidance of Green Translation
1
作者 QIN Nan FAN Xiang-tao 《Journal of Literature and Art Studies》 2022年第3期233-238,共6页
The progress of economy and social development is the driving force of translation research and practice.With the deepening of global development and cooperation,global ecology and green concept has become a topic of ... The progress of economy and social development is the driving force of translation research and practice.With the deepening of global development and cooperation,global ecology and green concept has become a topic of concern and is capturing increasing worldwide attention.Under this circumstances,green development has become the key to building global ecological civilization.“Strengthening ecological consciousness and green consciousness,shouldering ecological responsibility”has also become the main theme of the times.In response to this green trend,Green Translation lays stress on the green concept,green behaviour,and the green value in translation practice.The flower images,which take up a large proportion of plant images in Tang poetry,are of high ecological value and significance.This paper takes the Translation of 300 Tang Poems as the research subject,conducts a study on the image rendering of flowers in Tang poetry from the three aspects of Green Translation:language ecology,cultural ecology and communicative ecolog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anslation of 300 tang poems image rendering of flowers Green translation green value
下载PDF
A Brief Analysis of the Translation of Tang Poem
2
作者 王牧兰 《海外英语》 2011年第5X期171-173,共3页
As is known to all,Tang Poem(TP) reflects the humanities,the place and the people,the political and cultural life of the Tang dynasty.TP must be translated cautiously and detail.Poetry translation may be considered a ... As is known to all,Tang Poem(TP) reflects the humanities,the place and the people,the political and cultural life of the Tang dynasty.TP must be translated cautiously and detail.Poetry translation may be considered a rivalry between two languages(or even between two cultures) which vies to express the original idea best.That is to say,it is most important to grasp the cultural background in that period before one can study the translation of TP from a cultural perspective.Culture will not fade as time goes by and will not vanish as the world changes.How do TP be translated into English by application of linguistic context analysis? Firstly,the translator should have a thorough understanding of the content and background,and accordingly use various techniques of translation,e.g.Literal translation,free translation,transliteration,etc;furthermore,the style of the original must be given serious consideration.Linguistic context analysis includes phonetic context analysis,syntax context analysis and syntactic context analysis.As for the syntax,as far as syntax is concerned,there are many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Mr.Wang Li points out:"western language is rules-oriented,but Chinese is man-oriented"(Shen Xiaolong.1990:141).As for the syntax,he says:"structure of TP is close-knit and flaws less,which is inflexible,but western grammar isn't." this theses attempts to analysis how does an English version of a TP embody the style of the original poetic work by using proper syntactical for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anslation translation of tang poem SYNTACTIC level language LITERATURE
下载PDF
认知识解许渊冲唐诗英译“意美”的重构
3
作者 李亚萍 《商洛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56-63,共8页
运用认知识解机制的辖域、详略度、视角和突显四个要素分析了许渊冲唐诗英译文本。研究发现,许渊冲通过补充缺省辖域、互换语言表达的层级范畴、转换人称视角和改变分句主位与述位或在述位中增加新信息的策略,向目的语读者展现出一幅幅... 运用认知识解机制的辖域、详略度、视角和突显四个要素分析了许渊冲唐诗英译文本。研究发现,许渊冲通过补充缺省辖域、互换语言表达的层级范畴、转换人称视角和改变分句主位与述位或在述位中增加新信息的策略,向目的语读者展现出一幅幅清晰可见的场景,从而关照其阅读期望,重构了唐诗的意美,同时也说明认知识解译者的翻译策略,有助于揭示译者重构译文过程中复杂的心智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识解 意美 许渊冲 唐诗英译
下载PDF
唐人送别诗译者群体行为批评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周领顺 孙如莹 《山东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88-102,共15页
唐人送别诗久负盛誉,在英语世界得到了广泛传播。本文以李白送别诗《送友人》的三个译本为例,对洛威尔、小畑薰良和裘克安三位国内外译者形成的译者群体进行了译者行为批评分析。从翻译外而言,三位译者的身份分别为美国、日本和中国译者... 唐人送别诗久负盛誉,在英语世界得到了广泛传播。本文以李白送别诗《送友人》的三个译本为例,对洛威尔、小畑薰良和裘克安三位国内外译者形成的译者群体进行了译者行为批评分析。从翻译外而言,三位译者的身份分别为美国、日本和中国译者,其翻译诗学观和读者接受度存在差异。从翻译内而言,在叙述主体、意象叠加和时间变化三个方面,三位译者的译法也表现出差异性,而行为的差异性,皆源于译者身份、翻译态度和翻译目的等因素的差异,并最终表现为译文务实度的差异。文章最后对总的群体译者行为研究和传统译者行为研究思路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人送别诗 《送友人》 译者群体 译者行为批评
下载PDF
西方世界中国古代爱情诗翻译选本嬗递
5
作者 李松 舒萌之 《长江学术》 2023年第4期35-50,共16页
自1824年以来,西方世界翻译、结集并出版了十余种中国古代爱情诗选本,这些经典化的作品在异国语境产生了较大的反响,形成了中西文化、美学和思想观念的碰撞。笔者对现存的中国古代爱情诗翻译选本进行竭泽而渔的搜集和整理,通过翻译、统... 自1824年以来,西方世界翻译、结集并出版了十余种中国古代爱情诗选本,这些经典化的作品在异国语境产生了较大的反响,形成了中西文化、美学和思想观念的碰撞。笔者对现存的中国古代爱情诗翻译选本进行竭泽而渔的搜集和整理,通过翻译、统计和分析发现,《诗经》是爱情诗翻译的首选,唐诗成为爱情诗翻译的热门,词是雅俗共赏的译本文体。据此可以了解数十年来古代爱情诗编选在西方世界的嬗递轨迹,从独特角度捕捉诗歌海外传播的客观规律,为“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国家策略提供建设性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爱情诗 翻译选本 中国古代诗歌翻译 《诗经》翻译 唐诗翻译
下载PDF
从解构主义看唐诗中模糊语言的汉英翻译 被引量:5
6
作者 翟秋兰 阮红梅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43-146,共4页
对唐诗中的模糊语言进行了分析和归类,并从模糊字词/词组和模糊内容两大方面探讨了产生模糊的原因,和唐诗中的模糊语言可能会对翻译造成的困难。从解构主义对翻译理论的启示出发,即打破作者和译者之间的二元对立,不提倡在译作中压抑译... 对唐诗中的模糊语言进行了分析和归类,并从模糊字词/词组和模糊内容两大方面探讨了产生模糊的原因,和唐诗中的模糊语言可能会对翻译造成的困难。从解构主义对翻译理论的启示出发,即打破作者和译者之间的二元对立,不提倡在译作中压抑译者的声音;强调意义是一种语境事件,它无法存在于语境之外,即"语境之外别无他物";充分展示源语和目标语的差异等观点作为理论基础,提出了与此相对应的翻译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诗 模糊语言 翻译 解构主义
下载PDF
早期英国汉学家对唐诗英译的贡献 被引量:18
7
作者 江岚 罗时进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3-42,共10页
唐诗向英语世界的传播是中西文化交流史上的一件盛事。为此事发端并奠定了基础的,是一批自19世纪到20世纪初来华的传教士和外交官员。传教士汉学家中首开唐诗英译先河的是罗伯特.马礼逊(Robert Morrison),迄今所知最早的唐诗单篇英文译... 唐诗向英语世界的传播是中西文化交流史上的一件盛事。为此事发端并奠定了基础的,是一批自19世纪到20世纪初来华的传教士和外交官员。传教士汉学家中首开唐诗英译先河的是罗伯特.马礼逊(Robert Morrison),迄今所知最早的唐诗单篇英文译介,便见于1815年由广州东印度公司出版社出版的马礼逊译著《汉语原文英译(附注)》(Translations from the Original Chinese,with Notes)。艾约瑟(Joseph Edkins)作为一位传教士在中国生活了半个多世纪,他对唐诗英译的贡献,在于他先后发表的两篇关于李白及其诗歌的论文。而在早期英国驻华外交官出生的汉学家中,戴维斯(Sir John Francis Davis)、庄延龄(Edward Harper Parke)、翟尔斯(Herbert Allen Giles)和弗莱彻(William John Bainbrigge Fletcher)是非常值得重视的唐诗译介者。其中弗莱彻的《英译唐诗选》(Gems of Chinese Verse)是第一本断代唐诗英译著作,具有较高的传播影响。这些自19世纪到20世纪初来华的传教士和外交官在中国生活过相当长的一段时间,精通汉语,对中国的文化传统有相当程度的研究和了解。他们的唐诗英文译本,虽然作品选择多非名篇,且瑕瑜互见,远未达到完美的境界,甚至有不少误读误解,但他们的努力,不仅体现了对唐诗这一中国古典诗歌传统的尊重与热爱,同时从不同侧面和不同层次上推进了唐诗作为中国古典文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进入西方文化视野的进程,使英语世界的文化探求者,可以借此约莫遥望到东方诗国的顶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诗英译 英国汉学家 传教士 外交官 中西文化交流
下载PDF
译者主体性与唐诗英译——李商隐诗作英译的个案分析 被引量:7
8
作者 徐玉娟 束金星 《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4期54-61,共8页
唐诗作为中国古典诗歌中的精品,千百年来广为传诵,经久不衰,晚唐诗人李商隐的诗作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通过国内外诸多名家的翻译,唐诗在英语文化圈中得到了日益广泛的传播;然而,唐诗的译介仍然面临挑战,这源于诗歌翻译是选择的艺术,而... 唐诗作为中国古典诗歌中的精品,千百年来广为传诵,经久不衰,晚唐诗人李商隐的诗作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通过国内外诸多名家的翻译,唐诗在英语文化圈中得到了日益广泛的传播;然而,唐诗的译介仍然面临挑战,这源于诗歌翻译是选择的艺术,而选择的过程不可避免受到译者主体性的影响。形式转换、意义传递或文化移植都需要充分发挥译者主体性。在对译者主体性进行理论诠释的基础上,可以结合哲学阐释学的视角,从"诗歌意义中未定点的存在与阐释"和"译者主体性为唐诗多译本现象的内在理据"两个方面探究李商隐诗作英译的多元阐释现象。多义性作为李商隐诗作的内在本质,是中国古诗的主要特点之一,也是促使译者发挥主体性、对源语文本意义进行多元阐释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诗英译 译者主体性 哲学阐释学 李商隐诗作英译
下载PDF
唐诗中的隐转喻与转隐喻及其翻译研究 被引量:12
9
作者 金胜昔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0-36,共7页
隐喻与转喻的连续体观为唐诗中隐喻和转喻的翻译提供了新视角。唐诗中隐喻和转喻的互动关系外化为特殊的隐转喻和转隐喻现象,是诗人隐喻思维和转喻思维操作互动的结果。翻译唐诗中这些隐转喻和转隐喻现象,要以强调译语读者最大相似体验... 隐喻与转喻的连续体观为唐诗中隐喻和转喻的翻译提供了新视角。唐诗中隐喻和转喻的互动关系外化为特殊的隐转喻和转隐喻现象,是诗人隐喻思维和转喻思维操作互动的结果。翻译唐诗中这些隐转喻和转隐喻现象,要以强调译语读者最大相似体验和最佳相似体验为内核的认知等效原则为依规,采取保留源语喻体以及隐喻与转喻互动关系、变更源语喻体以及隐喻与转喻互动关系、舍掉源语喻体以及消解隐喻与转喻互动关系等三种可行路径来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转喻 转隐喻 唐诗翻译
下载PDF
唐诗中纺织服饰文化及英译策略 被引量:2
10
作者 江慧芝 张晓旭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00-105,共6页
唐代的纺织与服饰文化别具一格,唐诗作为当时社会、政治和文化的一种记载形式,文人常将这种文化融入其中,唐诗的英译是向世界传播此类文化的有效途径。文章以美国译者哈里斯的《唐诗三百首》英译本为例,分析唐诗中服装文化的表现形式和... 唐代的纺织与服饰文化别具一格,唐诗作为当时社会、政治和文化的一种记载形式,文人常将这种文化融入其中,唐诗的英译是向世界传播此类文化的有效途径。文章以美国译者哈里斯的《唐诗三百首》英译本为例,分析唐诗中服装文化的表现形式和功能,探讨英语服装文化的翻译策略。并基于“功能对等”“目的论”等翻译理论及“信”“达”“雅”的翻译原则,对哈里斯译本中处理纺织服饰词汇的策略进行分析。发现其中的策略主要包括:采用典故修辞类词汇、名词术语统一、一词多译、特殊词汇直译与意译借代等。肯定了其译本对中国古典文学海外传播及跨文化交际活动的建设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诗 纺织服饰 服饰文化 翻译策略 哈里斯
下载PDF
宾纳与江亢虎英译《唐诗三百首》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朱斌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第2期38-45,共8页
宾纳与江亢虎合译的《唐诗三百首》为英语世界的第一个全译本。在众多英译本中,该译本在英语世界接受度最高、影响力最大,也最为成功。描述两人合作翻译的缘起、过程和策略,分析考察相关社会历史文化背景和译者动机,可以加深对这一文化... 宾纳与江亢虎合译的《唐诗三百首》为英语世界的第一个全译本。在众多英译本中,该译本在英语世界接受度最高、影响力最大,也最为成功。描述两人合作翻译的缘起、过程和策略,分析考察相关社会历史文化背景和译者动机,可以加深对这一文化现象的理解,为中国文学"走出去"提供一定的经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宾纳 江亢虎 《唐诗三百首》 英译
下载PDF
唐代山水诗“情”与“境”中的隐逸情愫的传递 被引量:2
12
作者 潘莹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3期132-136,共5页
由于受到隐逸文化精神中悲剧因素的影响,很多唐代的山水诗蕴涵着诗人幽独的"情境"和诗作静谧的"物境"。忠实传达这些"情"与"境"中的隐逸情愫成为译者不可忽略的问题。"情境"与"... 由于受到隐逸文化精神中悲剧因素的影响,很多唐代的山水诗蕴涵着诗人幽独的"情境"和诗作静谧的"物境"。忠实传达这些"情"与"境"中的隐逸情愫成为译者不可忽略的问题。"情境"与"物境"融合升华为"意境",二者缺一不可。一个格式塔的整体意境构成取决于"情"和"境"的完整再现,因此,译者要"情"与"境"兼顾,既要对诗人的创作心理和历史文化背景多几分关注,又要透过语言文本解读和挖掘出诗作中蕴含的"忧情"和"幽境",从而使得诗中幽独的"情境"与静谧的"物境"互为作用、双向映现,更忠实地传达出"情"与"境"浑之上等"意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逸文化 唐代山水诗 意境 意境翻译
下载PDF
德译唐诗的侨易问题浅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姜丽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9-28,共10页
随着海外汉学的发展,德国的唐诗翻译与研究规模日益扩大,随之而来的翻译问题逐渐引起我们的关注。通过认真观察,我们发现,这里不仅有对词语的误解,也有对文化现象的误解,更有明显的意境缺失。这里,我们首次尝试用新生的侨易学理论来对... 随着海外汉学的发展,德国的唐诗翻译与研究规模日益扩大,随之而来的翻译问题逐渐引起我们的关注。通过认真观察,我们发现,这里不仅有对词语的误解,也有对文化现象的误解,更有明显的意境缺失。这里,我们首次尝试用新生的侨易学理论来对唐诗德译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进行梳理,以期在一个更大的背景下对德译唐诗所展示的文化交融现象有更为深入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侨易 唐诗 翻译
下载PDF
唐诗《春晓》英译文的语篇衔接探讨 被引量:3
14
作者 张晓春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2期109-112,共4页
从文献上看,许多中国学者对中国古诗的英译文研究做了大量的研究,有多种不同的方法可以被用来分析诗歌以及诗歌的英译文,本文所采用的方法是功能分析法。本文从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言学角度出发,对唐代诗人孟浩然的《春晓》一诗的几种英... 从文献上看,许多中国学者对中国古诗的英译文研究做了大量的研究,有多种不同的方法可以被用来分析诗歌以及诗歌的英译文,本文所采用的方法是功能分析法。本文从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言学角度出发,对唐代诗人孟浩然的《春晓》一诗的几种英译文作了语篇功能分析,主要分析了各种英译文的衔接系统。其目的是:(1)通过语言学分析来解释汉英翻译中存在的某些现象,比如"对等"、"相似"以及"三美";(2)透过分析帮助我们揭示译文和原文以及各种译文之间所存在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语言学 翻译 英译文 语篇衔接 《春晓》
下载PDF
语内翻译和语际翻译的界面研究——从外国人翻译两首唐诗谈起 被引量:4
15
作者 肖宏德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1期91-93,共3页
谈到翻译,往往想到的是两种语言的翻译,即语际翻译,好像事不关及语内翻译。在国内,一提到语内翻译也囿于古文今译。那么,语际翻译和语内翻译存在不存在界面研究?以界面研究为方法论,通过两首唐诗的英译文本,探讨分析语际翻译和语内翻译... 谈到翻译,往往想到的是两种语言的翻译,即语际翻译,好像事不关及语内翻译。在国内,一提到语内翻译也囿于古文今译。那么,语际翻译和语内翻译存在不存在界面研究?以界面研究为方法论,通过两首唐诗的英译文本,探讨分析语际翻译和语内翻译的界面研究。语内翻译无论在语际翻译的理解阶段和表达阶段都起着重要作用,语际翻译借助语内翻译构建源语言和译入语之间的协调和对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界面研究 语际翻译 语内翻译 唐诗英译 诗的本质
下载PDF
论Gutt关联翻译理论在翻译唐诗中的适用性——以分析《寻隐者不遇》八篇英译文为例 被引量:3
16
作者 白玉杰 《宜宾学院学报》 2008年第5期71-73,共3页
格特(Gutt)的关联翻译理论是把翻译看作一种认知-推理活动,一种涉及大脑机制的交际行为。这一交际行为包含两个明示-推理过程:一是译者根据原文以读者的身份经认知获得最佳关联;二是译者以交际者的身份在译文中向译文读者转达原文作者... 格特(Gutt)的关联翻译理论是把翻译看作一种认知-推理活动,一种涉及大脑机制的交际行为。这一交际行为包含两个明示-推理过程:一是译者根据原文以读者的身份经认知获得最佳关联;二是译者以交际者的身份在译文中向译文读者转达原文作者的明示和交际意图,而译文读者进行推理,以最小的推理努力获得最佳关联。本文作者试图以分析一首唐诗的八种不同英译本为例来论证其在翻译唐诗中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联 翻译 认知 推理 唐诗 适用性
下载PDF
论孙大雨唐诗译作中民俗文化词汇的英译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红绿 于洁 《怀化学院学报》 2012年第7期95-97,共3页
孙大雨是新月派重要诗人,在英诗中译和中诗英译中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在中国唐诗英译中,孙大雨先生以保留中国文化意象为主,主要采用音译、直译、意译等方法翻译中国诗歌中的民俗文化词汇。通过分析四首孙译唐诗发现,孙大雨先生译诗手... 孙大雨是新月派重要诗人,在英诗中译和中诗英译中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在中国唐诗英译中,孙大雨先生以保留中国文化意象为主,主要采用音译、直译、意译等方法翻译中国诗歌中的民俗文化词汇。通过分析四首孙译唐诗发现,孙大雨先生译诗手法灵活多变,较好地保留了唐诗中的文化元素,为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平等地对话与交流做出了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诗 民俗文化词汇 译诗
下载PDF
维特·宾纳英译唐诗《玉山诗集》及其仿中国诗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葛文峰 《大理学院学报(综合版)》 CAS 2014年第11期36-39,共4页
美国20世纪著名诗人翻译家维特·宾纳翻译的《玉山诗集》是《唐诗三百首》在英语世界的第一部英译单行本。宾纳在"散体"译诗思想的指导下,以独特的方式传译了唐诗的情感、语言风格和音乐性。宾纳创作的诗歌折射出他丰富... 美国20世纪著名诗人翻译家维特·宾纳翻译的《玉山诗集》是《唐诗三百首》在英语世界的第一部英译单行本。宾纳在"散体"译诗思想的指导下,以独特的方式传译了唐诗的情感、语言风格和音乐性。宾纳创作的诗歌折射出他丰富的唐诗翻译体验,显现出唐诗意象、语言等"汉诗风尚",是著名的"仿中国诗"。《玉山诗集》与仿中国诗为宾纳在英语诗坛赢得了盛誉,促进了美国现代诗歌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特·宾纳 《玉山诗集》 唐诗翻译 仿中国诗
下载PDF
走向世界文学的宇文所安唐诗译本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魏家海 《外国语文研究》 2019年第6期58-66,共9页
“世界文学”的实践性意味着其途径的演变性、阶段性、层次性,但“世界文学”的建构途径也有其基本原则。翻译及其相关的途径是民族文学经典走向世界文学的重要手段。本文通过考察宇文所安选译的可通约性价值、译诗的世界诗歌特性、译... “世界文学”的实践性意味着其途径的演变性、阶段性、层次性,但“世界文学”的建构途径也有其基本原则。翻译及其相关的途径是民族文学经典走向世界文学的重要手段。本文通过考察宇文所安选译的可通约性价值、译诗的世界诗歌特性、译诗的经典化和经典阅读、国际译评的推动作用,分析了唐诗的世界文学的建构过程。但是我们必须注意,汉学家把中国文学译文建构成为世界文学的一部分,本质上为了满足他们自己的学术研究需要,而不是为了把中国文学推向世界文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宇文所安 唐诗译诗 世界文学
下载PDF
副文本研究——语言层面之外的《唐诗三百首》异域文本形象建构 被引量:2
20
作者 胡筱颖 《杜甫研究学刊》 2020年第4期93-102,共10页
本文从孙洙《唐诗三百首》的编排入手,然后关注六个英语全译本的副文本现象,包括译本的体例编排,译本的前言、序、跋、注释与附录,以及体现在译本副文本现象中译者对于唐诗整体形象的理解、阐释和建构。目的不在于对六个译本进行评价甚... 本文从孙洙《唐诗三百首》的编排入手,然后关注六个英语全译本的副文本现象,包括译本的体例编排,译本的前言、序、跋、注释与附录,以及体现在译本副文本现象中译者对于唐诗整体形象的理解、阐释和建构。目的不在于对六个译本进行评价甚至给出高低优劣的判断,而在于通过对各译本副文本的客观描述和解读,勾勒出《唐诗三百首》语言层面之外的、经由译本的结构编排和副文本因素实现的、在英语世界读者中的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诗三百首》 六个英文全译本 编排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