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6篇文章
< 1 2 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valuation of Baishao(Radix Paeoniae Alba)and Chishao(Radix Paeoniae Rubra)from different origins based on characteristic spectra of amino acids 被引量:2
1
作者 LI Shasha ZHANG Yiping +4 位作者 DENG Yuanhui WANG Qian XIE Zhiru Ibarra-Estrada Emmanuel XIAO Xue 《Digital Chinese Medicine》 2021年第2期120-129,共10页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difference between Baishao(Paeoniae Radix Alba,PRA)and Chishao(Paeoniae Radix Rubra,PRR)from different regions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 spectra of amino acids(AAs).Methods Fingerprints of ...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difference between Baishao(Paeoniae Radix Alba,PRA)and Chishao(Paeoniae Radix Rubra,PRR)from different regions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 spectra of amino acids(AAs).Methods Fingerprints of the 21 standard AAs were established using O-phthalaldehyde-9-fluorenylmethyl chloroformate(OPA-FMOC)pre-column derivation method.The AA components in PRA and PRR were characterized qualitatively and quantitatively,and different AAs were screened using pattern recognition technology.Results Twelve AAs were identified in both PRA and PRR.Meanwhile,aspartic acid,glutamic acid,arginine,alanine,and gamma-aminobutyric acid were screened as characteristic components,and their concentrations could effectively distinguish PRA from PRR.Conclusion The established characterization method,which is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 spectra of AAs,is accurate,efficient,and sensitive and can effectively distinguish between PRA and PRR from different producing areas,thus providing a reference for the overall characterization and evaluation of Chinese medicinal materia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phthalaldehyde-9-fluorenylmethyl chloroformate(OPA-FMOC)pre-column derivatization method Amino acids characteristic spectra Baishao(paeoniae radix Alba PRA) chishao(paeoniae radix rubra PRR) Pattern recognition
下载PDF
Analysis of volatile chemical components of Radix Paeoniae Rubra by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and chemometric resolution 被引量:11
2
作者 李晓如 兰正刚 梁逸曾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2007年第1期57-61,共5页
The volatile chemical components of Radix Paeoniae Rubra (RPR) were analyzed by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with the method of heuristic evolving latent projections and overall volume integration. The results... The volatile chemical components of Radix Paeoniae Rubra (RPR) were analyzed by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with the method of heuristic evolving latent projections and overall volume integrat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38 volatile chemical components of RPR are determined, accounting for 95.21% of total contents of volatile chemical components of RPR. The main volatile chemical components of RPR are (Z, Z)-9,12-octadecadienoic acid, n-hexadecanoic acid, 2-hydroxy- benzaldehyde, 1-(2-hydroxy-4-methoxyphenyl)-ethanone, 6,6-dimethyl-bicyclo[3.1.1] heptane-2-methanol, 4,7-dimethyl-benzofuran, 4-(1-methylethenyl)-1-cyclohexene-1-carboxaldehyde, and cyclohexadeca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dix paeoniae rubra volatile chemical components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heuristic evolving latent projections
下载PDF
The Mechanism of the combination of radix paeoniae rubra-cortex moutan in treating cerebral hemorrhage based on network pharmacology
3
作者 Jia-Qi Chen Ge-Sheng Wang +4 位作者 Yu-Jia Zhou Jia-Lin Liu Guang-Rong Song Zhen-Zhen Pei Can Zheng 《Journal of Hainan Medical University》 2021年第2期51-57,共7页
Objective:To clarify the material basis of Chinese medicine pair“Radix Paeoniae Rubra-Cortex Moutan”(Chishao-Mudanpi)and explore their mechanism in the treatment of ICH with network pharmacology.Methods:The active i... Objective:To clarify the material basis of Chinese medicine pair“Radix Paeoniae Rubra-Cortex Moutan”(Chishao-Mudanpi)and explore their mechanism in the treatment of ICH with network pharmacology.Methods:The active ingredients contained in Radix Paeoniae Rubra and Cortex Moutan were searched and selected based on the oral bioavailability prediction and drug-likeness prediction from the TCMSP database.Then the targets of cerebral hemorrhage were collected from GeneCards,OMIM,and DrugBank databases.After obtained the intersections of drugs and disease,the active component target disease interactive network diagram was drawn by Cytoscape software.The obtained key targets were uploaded to the STRING database for analysis and construct a PPI network map.GO function enrichment analysis and KEGG analysis were performed on the key target proteins.Results:Collected the active ingredients of Radix Paeoniae 119,Radix Paeoniae 55,including paeoniflorin,baicalin,β-sitosterol,etc.Related drug target protein 1190,ICH disease-related genes 823,"Radix Paeoniae-Radix Paeoniae"and 72 common targets of ICH,mainly acting on Akt1,IL6,VEGFA,CASP3,EGF,involving 133 related signaling pathways such as AGE-RAGE,TNF,IL-17,HIF1,PI3K-Akt.Conclusion:The combination of"Radix Paeoniae Rubra-Cortex Moutan"in the treatment of ICH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ultiple pathways and multiple targets,which provides a reference and basis for further molecular biology verification in the fu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dix paeoniae rubra Cortex moutan Cerebral hemorrhage Network pharmacology
下载PDF
基于GEO数据库联合网络药理学研究川芎-赤芍药对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药理过程及分子机制
4
作者 陈启庭 林洪 +4 位作者 陈利捷 卓超林 岳双冰 金宇 张淼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24年第6期655-661,共7页
目的:探讨活血化瘀中药药对川芎-赤芍拮抗动脉粥样硬化的潜在分子机制及药理过程。方法:使用R语言Limma包分析GEO数据库GSE43292数据集,对有表达差异的动脉粥样硬化基因进行筛选和提取。川芎-赤芍药对所含的化学活性组分及靶点通过中药... 目的:探讨活血化瘀中药药对川芎-赤芍拮抗动脉粥样硬化的潜在分子机制及药理过程。方法:使用R语言Limma包分析GEO数据库GSE43292数据集,对有表达差异的动脉粥样硬化基因进行筛选和提取。川芎-赤芍药对所含的化学活性组分及靶点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检索。合并差异基因和药物作用靶点以获得共同的靶点。利用在线分析工具STRING和Cytoscape构建药物和靶点的调控网络以及靶点间的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然后利用R语言注释靶点基因的基因本体(GO)功能,分析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再进行基因集富集分析(GSEA)以验证KEGG的通路和富集的情况,确定靶点基因的调控功能和参与基因调控功能的信号转导通道。结果:共筛选出动脉粥样硬化差异基因1244个,川芎-赤芍药对含36个生物活性成分,其中靶点为环加氧酶1、肾上腺素受体、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激酶插入域受体、孕激素受体、基质金属蛋白酶9、CXC趋化因子配体8、蛋白激酶Cβ、白细胞介素6、CD14、二肽基肽酶-4、PIK3CG、肾上腺素受体α1B、微管相关蛋白2、尿激酶纤溶酶原激活剂和单胺氧化酶B。靶点在GO中主要富集在合成DNA过程的调控、DNA生物合成的过程、含胶原的细胞外基质、细胞外基质、蛋白酶结合、细胞迁移、血管形成过程、膜筏结构、转录的调节等与动脉粥样硬化炎症、脂肪代谢及血管生成相关的生物学注释。脂质与动脉粥样硬化通路和核因子κB信号通路与动脉粥样硬化关系最为密切,并且在KEGG信号通路和GSEA均显示出富集。结论:川芎-赤芍药对通过潜在的13个活性成分作用于可能的16个靶点调控相关信号转导通路,通过抗炎、调脂和保护血管等方式产生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芎-赤芍药对 动脉粥样硬化 GEO数据库联合网络药理学 信号通路
下载PDF
基于营卫理论探讨桂枝-赤芍配伍重塑肿瘤血管微环境的网络药理学机制
5
作者 黄菁 汪宗清 +2 位作者 李思泽 陈婷 沈红梅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24年第3期265-270,共6页
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预测桂枝-赤芍配伍影响肿瘤血管生成的潜在靶点和通路,从分子网络药理学水平探索该配伍重塑肿瘤血管微环境的网络药理学机制。方法:采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检索桂枝、赤芍的化学成分和潜在靶... 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预测桂枝-赤芍配伍影响肿瘤血管生成的潜在靶点和通路,从分子网络药理学水平探索该配伍重塑肿瘤血管微环境的网络药理学机制。方法:采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检索桂枝、赤芍的化学成分和潜在靶点,选择口服生物利用度≥30%和类药性≥0.18作为化学成分筛选条件;在GeneCards数据库中检索血管生成的靶点;利用Cytoscape 3.6.0软件绘制桂枝-赤芍配伍-化合物-靶点-血管生成网络;使用STRING 11.0在线软件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并挖掘核心靶点;采用David Bioinformatics Resources数据库对该复方活性成分潜在的靶点网络中的蛋白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桂枝-赤芍配伍的33种有效成分作用于血管生成过程的77个靶点,PPI网络的核心靶点包括蛋白激酶B(Akt)1、JUN、白细胞介素6、基质金属蛋白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一氧化氮合酶2和缺氧诱导因子-1α等多个蛋白。GO功能富集分析提示,该配伍的关键蛋白主要参与了DNA结合转录激活剂活性、血红素结合、抗氧化活性、核受体活性和转录因子活性等生物过程。KEGG通路富集分析显示,该配伍参与了缺氧诱导因子-1(HIF-1)信号通路、肿瘤蛋白53信号通路、细胞凋亡信号通路、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耐药信号通路、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信号通路和磷脂酰肌醇3激酶-Akt信号通路等,提示桂枝-赤芍配伍与肿瘤血管生成的关系最为密切。结论:桂枝-赤芍配伍中的黄芩素、谷甾醇和鞣花酸等成分可能通过HIF-1信号通路、VEGF信号通路影响肿瘤血管生成,干预肿瘤的生物学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卫 桂枝 赤芍 配伍 肿瘤血管微环境 网络药理学
下载PDF
赤芍多糖延缓秀丽隐杆线虫衰老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李思明 毛浩洋 +7 位作者 董方昕 王福玲 雒江菡 高原 吴毓斌 盛美琳 阎力君 王文飞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283-291,共9页
目的基于模式生物秀丽隐杆线虫(简称线虫)探究赤芍多糖延缓衰老的作用。方法将线虫随机分为空白组和不同质量浓度的赤芍多糖组(100、200、400μg/mL),观察赤芍多糖对线虫寿命、运动能力和应激能力的影响,测定线虫体内脂褐素、丙二醛(mal... 目的基于模式生物秀丽隐杆线虫(简称线虫)探究赤芍多糖延缓衰老的作用。方法将线虫随机分为空白组和不同质量浓度的赤芍多糖组(100、200、400μg/mL),观察赤芍多糖对线虫寿命、运动能力和应激能力的影响,测定线虫体内脂褐素、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的含量以及相关抗氧化酶的活力,分析赤芍多糖对线虫体内抗氧化能力的影响;运用实时荧光定量酶链式反应技术检测赤芍多糖对线虫衰老相关基因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与空白组相比,赤芍多糖高剂量组(400μg/mL)能够显著延长线虫寿命,增强线虫运动能力和应激能力,明显降低线虫体内脂褐素、MDA、ROS的含量,显著提高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力;同时,赤芍多糖能够显著上调daf-16、skn-1、sod-3 mRNA的表达,下调daf-2、age-1 mRNA的表达。结论赤芍多糖能够通过提高线虫应激能力、增强抗氧化酶活力以及调控胰岛素/类胰岛素生长因子信号通路(IIS)相关基因的表达从而延缓线虫衰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芍多糖 秀丽隐杆线虫 衰老 抗氧化
下载PDF
赤芍配方颗粒与饮片对急性血瘀大鼠抗凝功能药理等效性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黄雪君 赵新新 +3 位作者 黄晓丹 甘海宁 赵自明 黄奕霖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5-9,共5页
目的 探讨赤芍配方颗粒与赤芍饮片对急性血瘀大鼠抗凝功能的药理等效性。方法 大鼠灌胃给药不同剂量赤芍配方颗粒及同批次饮片煎液,复制急性血瘀模型后检测APTT、PT、TT,计算其抑制率并进行主成分分析。根据抑制率主成分建立曲线回归模... 目的 探讨赤芍配方颗粒与赤芍饮片对急性血瘀大鼠抗凝功能的药理等效性。方法 大鼠灌胃给药不同剂量赤芍配方颗粒及同批次饮片煎液,复制急性血瘀模型后检测APTT、PT、TT,计算其抑制率并进行主成分分析。根据抑制率主成分建立曲线回归模型,确定合适的量效回归方程。比较两药等效应剂量及等剂量效应,分析两药的药理等效性。结果 模型组大鼠APTT、PT及TT均较空白组显著下降(P<0.01或P<0.05)。赤芍配方颗粒各剂量组APTT均较模型组显著升高(P<0.01或P<0.05);赤芍饮片2~8倍剂量组APTT较模型组显著升高(P<0.01或P<0.05)。赤芍配方颗粒及饮片8倍剂量组PT较模型组显著升高(P<0.05)。赤芍配方颗粒8倍剂量组TT较模型组显著升高(P<0.01)。根据剂量-效应进行曲线拟合后选择最合适的量效曲线方程,根据方程计算等效应剂量及等剂量效应,回归方程分别为:赤芍配方颗粒(g生药·kg^(-1))=0.382 1×DEE赤芍饮片(g生药·kg^(-1))+0.160 1及EED赤芍配方颗粒(%)=-0.029 8×EED赤芍饮片2(%)+3.894 5×EED赤芍饮片(%)-52.38。结论 在对应的效应范围内,1 g生药·kg^(-1)赤芍饮片对急性血瘀大鼠抗凝主成分抑制率效价约相当于0.382 1 g生药·kg^(-1)的赤芍配方颗粒,同剂量赤芍配方颗粒对急性血瘀大鼠抗凝主成分抑制率大于赤芍饮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理等效性 赤芍配方颗粒 赤芍饮片 抗凝 血瘀
下载PDF
登革热中医证治规律的数据挖掘
8
作者 王婷 刘城鑫 +1 位作者 詹少锋 江勇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9期2491-2499,共9页
【目的】采用R语言数据可视化技术挖掘登革热的中医证治规律,为登革热的中医辨治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fang Data)、维普中文期刊服务平台(VIP)中收录的中医药治疗登革热的相关文献,运用R... 【目的】采用R语言数据可视化技术挖掘登革热的中医证治规律,为登革热的中医辨治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fang Data)、维普中文期刊服务平台(VIP)中收录的中医药治疗登革热的相关文献,运用R Studio对中药内服方涉及的登革热中医证型、治法、方剂、中药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基于Apriori算法进行关联规则挖掘、聚类分析,以探讨登革热的中医证治规律。【结果】共提取得到176条有效处方数据,涉及29个证型,73种中医治法,56首经方与时方及35首自拟方,179味中药。其中卫气同病证、气营两燔证是中药内服方治疗登革热的高频证型;清热、解毒、凉血、化湿为高频治法;清瘟败毒饮为高频运用方剂;甘草、连翘、黄芩、石膏、金银花等为高频用药;含赤芍、牡丹皮、生地黄的药物组合共有3项,且其相关性最高。水牛角、牡丹皮、赤芍、生地黄、金银花、连翘、石膏、黄芩、知母、甘草是治疗登革热的核心中药。【结论】登革热中医证型分布以卫气同病证、气营两燔证为多,中医治疗登革热以清气分之热邪、凉营血之实热,兼化湿邪、养气阴为原则,治疗重在气血两清,同时重视化瘀在热病中的运用,见势及时阻断疾病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登革热 卫气同病证 气营两燔证 清热 解毒 凉血 清瘟败毒饮 赤芍 牡丹皮 生地黄 数据挖掘
下载PDF
芍药甘草汤美白保湿乳液的研制
9
作者 周莹 朴敏艳 +4 位作者 张维玲 李盛楠 侯冰冰 陈煜 施溯筠 《山东化工》 CAS 2024年第16期21-23,27,共4页
以传统方剂芍药甘草汤为基础,制备一款乳液并对其美白、保湿功效进行评价;制备赤芍、甘草提取液,采用DPPH自由基清除试验,筛选出两种提取液各自的最佳抗氧化浓度及复配比例;采用单因素实验法优化乳液基质配方,得到复配液最佳添加量;采... 以传统方剂芍药甘草汤为基础,制备一款乳液并对其美白、保湿功效进行评价;制备赤芍、甘草提取液,采用DPPH自由基清除试验,筛选出两种提取液各自的最佳抗氧化浓度及复配比例;采用单因素实验法优化乳液基质配方,得到复配液最佳添加量;采用络氨酸酶活性抑制实验对乳液的美白功效进行评价;采用CM825皮肤水分测试仪对乳液的保湿功效进行评价;对比护肤乳液(国家标准QB/T 29665—2013)检验指标要求,对乳液成品的感官理化性质进行评价;通过斑贴试验检验乳液的刺激性。结果表明,将甘草和赤芍提取液,以2∶3体积比例复配,制得的甘草赤芍乳液,美白、保湿能力良好,质地均匀,使用感舒适,感官理化性质良好,耐热、耐寒、安全性等指标符合化妆品规范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 赤芍 乳液 保湿 复配
下载PDF
赤芍根际耐盐碱促生菌分离鉴定及促生效果研究
10
作者 丁洪霞 曹正林 +8 位作者 徐天龙 黄玉兰 李有真 魏文麒 夏凯旋 孙俪芯 战仕晗 徐登坤 胡静怡 《土壤与作物》 2024年第3期371-380,共10页
为丰富赤芍根际促生菌(Plant growth promoting rhizobacteria,PGPR)菌种资源,本研究采用功能性培养基分离、筛选和鉴定赤芍根际促生菌,并通过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实验评价其促生效果。研究以盐碱地赤芍根际土壤为材料,筛选出具有促生功... 为丰富赤芍根际促生菌(Plant growth promoting rhizobacteria,PGPR)菌种资源,本研究采用功能性培养基分离、筛选和鉴定赤芍根际促生菌,并通过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实验评价其促生效果。研究以盐碱地赤芍根际土壤为材料,筛选出具有促生功能的耐盐碱菌株C14和C31。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发现这两个菌株分别为嗜气芽孢杆菌(Bacillus aerophilus)和暹罗芽孢杆菌(Bacillus siamensis),且菌株C14在促生方面的效果明显优于菌株C31。种子萌发实验显示,在C14菌株(10^(7) CFU·mL^(−1))的处理下浸种48 h,赤芍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分别提高29.5%、44.0%、30.6%和55.5%。C14菌株处理后,赤芍根长、干重和鲜重在一定程度上均有所增加。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索耐盐碱促生菌的功能及盐碱地改良提供了后备菌种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芍 PGPR 分离鉴定 促生
下载PDF
赤芍、白芍的化学成分及药理学研究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孙立夫 《园艺与种苗》 CAS 2024年第3期11-13,83,共4页
赤芍、白芍为临床的常用中药材,均来源于芍药属植物,有着相似的化学性质,但其临床应用不同。该文通过阐述赤芍、白芍的历史沿革,对比两者的化学性质及药理活性,同时引入中药质量标志物概念,以期为赤芍、白芍的临床应用、质量评价、质量... 赤芍、白芍为临床的常用中药材,均来源于芍药属植物,有着相似的化学性质,但其临床应用不同。该文通过阐述赤芍、白芍的历史沿革,对比两者的化学性质及药理活性,同时引入中药质量标志物概念,以期为赤芍、白芍的临床应用、质量评价、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芍 白芍 化学成分 药理学研究
下载PDF
范冠杰以活血化瘀药串治疗肥胖经验
12
作者 曾慧妍 余丹 +3 位作者 朱胜伶 张锦明 谢雯雯 范冠杰(指导)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8期2184-2188,共5页
范冠杰教授基于“动-定序贯八法”理论,认为肥胖除气虚、痰湿之外,还同时存在血瘀的病理因素;治疗肥胖时配伍活血化瘀药物为顺应疾病发展之需要。临证时可运用活血化瘀之山楂药串,该药串以山楂为君,配伍丹参-红花药对及牡丹皮-赤芍药对... 范冠杰教授基于“动-定序贯八法”理论,认为肥胖除气虚、痰湿之外,还同时存在血瘀的病理因素;治疗肥胖时配伍活血化瘀药物为顺应疾病发展之需要。临证时可运用活血化瘀之山楂药串,该药串以山楂为君,配伍丹参-红花药对及牡丹皮-赤芍药对。山楂药串气血并治,以祛瘀为核心,辅以养血、行气血、健脾胃,散收兼施,动静相宜,适用于血脉瘀阻之肥胖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胖 动-定序贯八法 血瘀 山楂药串 丹参 红花 牡丹皮 赤芍 活血化瘀 范冠杰
下载PDF
牡丹皮-赤芍药对治疗川崎病作用机制的网络药理学研究
13
作者 冯子娟 周虹宏 +2 位作者 阳亭亭 罗武政 黄道超 《贵州科学》 2024年第1期4-10,共7页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的方法探讨了治疗川崎病的常用药对牡丹皮-赤芍发挥作用的潜在机理。方法:用TCMSP数据库对牡丹皮-赤芍药对的有效成分和相关靶点进行检索筛选,基于GeneCards和OMIM数据库搜索川崎病有关靶点,通过Venny工具分析牡丹皮...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的方法探讨了治疗川崎病的常用药对牡丹皮-赤芍发挥作用的潜在机理。方法:用TCMSP数据库对牡丹皮-赤芍药对的有效成分和相关靶点进行检索筛选,基于GeneCards和OMIM数据库搜索川崎病有关靶点,通过Venny工具分析牡丹皮-赤芍药对治疗川崎病的交集靶点。共有靶点经STRING数据库与Cytoscape3.7.2软件构建PPI网络图,使用R语言分析GO功能和KEGG富集情况,经分子对接技术评价关键靶点与主要成分的结合力。结果:筛出牡丹皮-赤芍药对36个活性成分,243个潜在靶点,川崎病相关靶点1619个,活性成分-疾病共同靶点100个。PPI网络中核心靶点主要涉及MYC、HIF1A、AKT1、JUN等。GO功能分析获取GOBP条目1883条,GOCC条目40条,GOMF条目147条;KEGG富集得到168条信号通路,靶点集中在AGE-RAGE信号通路、IL-17信号通路和TNF信号通路等。分子对接结果中,槲皮素、山柰酚与JUN、AKT1、CASP3具有较好的结合能力。结论:牡丹皮-赤芍药对通过细胞氧化应激反应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等生物过程,经多成分、多靶标、多通路作用于川崎病进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丹皮 赤芍 川崎病 网络药理学
下载PDF
赤芍的研究进展及其质量标志物预测分析
14
作者 苗佳勇 董馨 +4 位作者 况媛媛 王辰 付瑶 薛培凤 刘德旺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36-242,共7页
赤芍是大宗中药材,广泛分布于我国温带地区。现代研究表明赤芍的化学成分主要包括单萜苷类、酚酸类、鞣质类、挥发油类等,具有抗血栓、抗氧化、抗炎、保护心血管、抗肿瘤等多种药理活性。通过查阅文献,在综述赤芍质量评价、化学成分及... 赤芍是大宗中药材,广泛分布于我国温带地区。现代研究表明赤芍的化学成分主要包括单萜苷类、酚酸类、鞣质类、挥发油类等,具有抗血栓、抗氧化、抗炎、保护心血管、抗肿瘤等多种药理活性。通过查阅文献,在综述赤芍质量评价、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的基础上,根据中药质量标志物(quality-marker,Q-Marker)理论,从传统功效、植物亲缘学、药动学、产地和采收期影响等方面对赤芍质量标志物进行预测分析,建议将芍药苷、芍药内酯苷、羟基芍药苷、苯甲酰芍药苷、没食子酸、儿茶素、1,2,3,4,6-五没食子酰葡萄糖、丹皮酚等成分作为赤芍的候选Q-Marker,为进一步明确赤芍Q-Marker、研究制定科学的质量控制方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芍 质量评价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质量标志物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赤芍抗肿瘤转移的作用机制
15
作者 费庆林 罗琴 +1 位作者 张阳 韩立 《中国医药科学》 2024年第1期20-24,共5页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的方法探究赤芍抗肿瘤转移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和Pharm Mapper数据库获取赤芍的活性成分及靶点,通过Gene Cards和在线人类孟德尔遗传(OMIM)数据库中获得肿瘤转移的相关靶点,...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的方法探究赤芍抗肿瘤转移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和Pharm Mapper数据库获取赤芍的活性成分及靶点,通过Gene Cards和在线人类孟德尔遗传(OMIM)数据库中获得肿瘤转移的相关靶点,进而获得药物活性成分治疗疾病的潜在靶点。构建蛋白质互作(PPI)网络,用DAVID数据库对潜在靶点进行富集分析,并利用Cyto Scape 3.9.0软件对核心成分和关键靶点进行筛选,同时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共得到符合条件的药物活性成分29个及其作用靶点132个、交集靶点115个。主要信号通路有癌症信号通路、脂质和动脉粥样硬化、前列腺癌等。分子对接结果表明赤芍抗肿瘤转移的核心成分与疾病的核心靶点有较强的结合活性。结论赤芍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发挥抗肿瘤转移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药理学 赤芍 肿瘤转移 作用机制
下载PDF
Mechanism of total glucosides from Chishao(Radix Paeoniae Rubra)on proliferation and apoptosis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cells via phosphatase and tensin homolog deleted on chromosome ten/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protein kinase B signaling pathway
16
作者 FAN Bingbing LI Tianjiao +3 位作者 MENG Xiansheng WANG Shuai BAO Yongrui WANG Fei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CIE CSCD 2021年第5期677-683,共7页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possible molecular mechanism of total glycosides of Chishao(Radix Paeoniae Rubra)(TG-RPR)on proliferation and apoptosis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cells.METHODS:The proliferation of TG-RP...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possible molecular mechanism of total glycosides of Chishao(Radix Paeoniae Rubra)(TG-RPR)on proliferation and apoptosis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cells.METHODS:The proliferation of TG-RPR on Hep G2 cells was detected using the 3-(4,5-Dimethylthiazol-2-yl)-2,5-diphenyltetrazolium bromide(MTT)assay.The apoptosis of Hep G2 cells was measured by annexin V-FITC/double staining.The phosphatase and tensin homolog deleted on chromosome ten(PTEN)/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PI3 K)/protein kinase B(Akt)signaling pathway was evaluated by Western Blot and 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RESULTS:TG-RPR can up-regulation the expression of pro-apoptotic factors such as PTEN and BCL2-Associated X(Bax),down-regulation the expression of anti-apoptotic factors including B-cell lymphoma-2(Bcl-2),PI3 K,and Akt.CONCLUSION:TG-RPR significantly inhibits the proliferation of Hep G2 cells in a dose-dependent manner and promotes apoptosis.These results demonstrated TG-RPR has significant inhibitory effect on Hep G2 cells.These results identify a critical role of TG-RPR in proliferation and apoptosis of Hep G2 cells via modulating PTEN/PI3 K/Akt signaling pathway.TG-RPR may offer a promise as a potential pharmaceutical therapy for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rcinoma hepatocellular GLYCOSIDES PTEN phosphohydrolase 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 proto-oncogene proteins c-akt chishao(radix paeoniae rubra)
原文传递
赤芍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7
作者 刘玉峰 白静 +1 位作者 刘畅 许肇初 《辽宁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年第3期193-199,F0002,共8页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是缺血和缺氧导致的脑部损伤,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赤芍中的活性成分如单萜苷类成分可通过参与调控酪氨酸、柠檬酸循环、苯丙氨酸等重要代谢途径以及有效降低炎症因子的表达,减轻自由基损伤等机制发挥治疗作用,而...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是缺血和缺氧导致的脑部损伤,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赤芍中的活性成分如单萜苷类成分可通过参与调控酪氨酸、柠檬酸循环、苯丙氨酸等重要代谢途径以及有效降低炎症因子的表达,减轻自由基损伤等机制发挥治疗作用,而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与细胞正常功能受损、代谢通路的异常变化(如柠檬酸循环等)有关,因此推测赤芍可能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为进一步了解赤芍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效果与治疗机制,本文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发病原因与赤芍的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治疗机制进行归纳总结,为赤芍的临床用药及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治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芍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药效物质基础 治疗机制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分析赤芍抗氧化应激作用的活性成分及其机制 被引量:10
18
作者 豆佳红 王梓颖 +5 位作者 杨娟 周炜炜 张同存 何红鹏 戴小枫 李秀梅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229-1240,共12页
【目的】利用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分析赤芍抗氧化应激作用的有效活性成分及其分子机制。【方法】运用TCMSP数据库搜集赤芍的活性成分和靶点,借助UniProt数据库对靶点进行基因名转化;通过GeneCards和OMIM数据库检索氧化应激的相关基... 【目的】利用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分析赤芍抗氧化应激作用的有效活性成分及其分子机制。【方法】运用TCMSP数据库搜集赤芍的活性成分和靶点,借助UniProt数据库对靶点进行基因名转化;通过GeneCards和OMIM数据库检索氧化应激的相关基因,利用Veeny在线平台获得赤芍与氧化应激的交集靶点,将交集靶点上传至STRING数据库和Cytoscape 3.8.0软件建立蛋白互作(PPI)网络图和赤芍-靶点-氧化应激可视化网络并进行拓扑学分析,筛选关键靶点;运用Metascape数据库对关键靶点进行GO功能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确定赤芍发挥抗氧化应激作用的活性成分和信号通路;运用AutoDock和PyMol软件对赤芍发挥抗氧化应激作用的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共筛选到12个赤芍活性成分,包括黄芩素、β-谷甾醇、鞣花酸、豆甾醇、(+)-儿茶素等;赤芍活性成分与氧化应激靶点分别有76和4873个,其中赤芍与氧化应激交集靶点共69个,包括蛋白激酶B(AKT1)、转录因子AP-1(JUN)、细胞肿瘤抗原p53(TP53)、肿瘤坏死因子(TNF)和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3)等;GO功能和KEGG通路富集结果提示,赤芍抗氧化应激与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核因子κB(NF-κB)等多个信号通路有关;分子对接结果表明,赤芍主要活性成分黄芩素、β-谷甾醇与核心靶点有较好的结合能力。【结论】赤芍可能通过黄芩素、β-谷甾醇、鞣花酸等活性成分调控PI3K-Akt、NF-κB、白细胞介素-17(IL17)等信号通路中的关键靶点来发挥抗氧化应激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芍 抗氧化应激 作用机制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下载PDF
基于UHPLC-Q-Exactive-Orbitrap-MS技术的赤芍化学成分分析及其抗银屑病活性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金重先 于佳禾 +4 位作者 刘金凤 魏梅 陈向东 石晋丽 王春国 《中南药学》 CAS 2023年第4期894-902,共9页
目的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法(UHPLC-Q-ExactiveOrbitrap-MS)分析赤芍中的化学成分并探讨其抗银屑病活性。方法色谱条件:色谱柱为ACQUITY UPLC HSS T3液相色谱柱(2.1 mm×100 mm,1.8μm),以0.1%甲酸水(A... 目的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法(UHPLC-Q-ExactiveOrbitrap-MS)分析赤芍中的化学成分并探讨其抗银屑病活性。方法色谱条件:色谱柱为ACQUITY UPLC HSS T3液相色谱柱(2.1 mm×100 mm,1.8μm),以0.1%甲酸水(A)-0.1%甲酸乙腈(B)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质谱条件为热喷雾离子源(HESI),在负离子模式下对色谱流出物进行检测,检测范围m/z 100~1200。利用肿瘤坏死因子(TNF)-α诱导人永生化角质形成细胞(Ha Ca T细胞)过度增殖建立银屑病细胞模型,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白介素-2(IL-2)、白介素-6(IL-6)、γ干扰素(IFN-γ)的水平,探讨赤芍乙醇提取物、赤芍总苷中的单体成分芍药苷和芍药内酯苷的抗银屑病活性。结果共鉴定出61个化合物,其中单萜及其苷类24个,黄酮及其苷类13个,酚酸类14个,鞣质类10个。细胞实验中,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IL-2、IL-6、IFN-γ水平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赤芍乙醇提取物、芍药苷和芍药内酯苷组IL-2、IL-6、IFN-γ水平显著降低(P<0.01)。结论UHPLCQ-Exactive-Orbitrap-MS技术能够简便、快速、准确地鉴别赤芍药材的化学成分,且赤芍乙醇提取物、芍药苷和芍药内酯苷可能通过降低IL-2、IL-6、IFN-γ银屑病相关炎性因子的水平而发挥抗银屑病活性,本研究可为赤芍的临床应用、药效物质基础研究及质量评价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芍 液质联用 成分分析 银屑病 HACAT细胞
下载PDF
黄芪、赤芍配伍补骨脂对大鼠体内补骨脂素和异补骨脂素药代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4
20
作者 翟玉霞 张孝莹 +3 位作者 门伟婕 成丽媛 张玥 周昆 《中国药物警戒》 2023年第2期152-156,共5页
目的 研究黄芪、赤芍与补骨脂配伍后,补骨脂中主要毒性成分补骨脂素和异补骨脂素的血浆药代动力学参数变化。方法 3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补骨脂组、补骨脂-黄芪组、补骨脂-赤芍组、补骨脂-黄芪-赤芍组。单次灌胃给药,分别于给药后0... 目的 研究黄芪、赤芍与补骨脂配伍后,补骨脂中主要毒性成分补骨脂素和异补骨脂素的血浆药代动力学参数变化。方法 3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补骨脂组、补骨脂-黄芪组、补骨脂-赤芍组、补骨脂-黄芪-赤芍组。单次灌胃给药,分别于给药后0.25、0.5、0.75、1、2、4、6、8、10、12、24 h目内眦取血,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级杆质谱(UPLC-MS/MS)法检测血浆中补骨脂素和异补骨脂素的血药浓度,采用DAS3.0软件非房室模型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 补骨脂与赤芍配伍后,大鼠血浆中补骨脂素、异补骨脂素最高血药浓度(c_(max))、药时曲线下面积(AUC_(0-t))显著降低,补骨脂与黄芪配伍后,大鼠血浆中异补骨脂素的c_(max)显著降低,补骨脂与黄芪赤芍三药合用后大鼠血浆中补骨脂素和异补骨脂素的AUC_(0-t)显著降低;异补骨脂素的AUC_(0-∞)和c_(max)显著降低。结论 黄芪、赤芍与补骨脂配伍使用,可以降低补骨脂中主要毒性成分补骨脂素和异补骨脂素的体内暴露量,补骨脂-黄芪-赤芍组大鼠血浆中异补骨脂素平均驻留时间(MRT)延长,其具体作用机制有待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骨脂 黄芪 赤芍 配伍 补骨脂素 异补骨脂素 药代动力学 大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