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iological Effects of Chlamydiaphage phi CPG1 Capsid Protein Vp1 on Chlamydia Trachomatis In Vitro and In Vivo
1
作者 王生 郭睿 +5 位作者 郭媛丽 邵丽丽 刘洋 魏世娟 刘原君 刘全忠 《Journal of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Medical Sciences)》 SCIE CAS 2017年第1期115-121,共7页
The researches on chlamydia in recent years show that chlamydia bacteriophage may be a potential and effective means to solve the clinical infection of chlamydia trachomatis(Ct). We investigated the biological effec... The researches on chlamydia in recent years show that chlamydia bacteriophage may be a potential and effective means to solve the clinical infection of chlamydia trachomatis(Ct). We investigated the biological effect of chlamydiaphage phi CPG1 capsid protein Vp1 on Ct both in Mc Coy cells and genital tract of mice.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Vp1 were co-incubated with Ct E serotype strain in Mc Coy cells. Female BALB/c mice were used to establish Ct E strain-induced urogenital infection model. 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five groups and given different treatments on the fifth day after Ct inoculation. Animals in groups 1 and 2 were given 30 μL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Vp1 in the genital tract respectively, those in group 3 were intramuscularly injected with 30 μL Vp1, those in the infected group did not receive any intervention, and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30 μL PBS in the genital tract. The vaginal discharge was collected to identify the live chlamydia by cell culture and gene fragment by real time PCR different days after infection. Inhibition rate of 100 μg/m L and 50 μg/m L Vp1 proteins against Ct E strain in the Mc Coy cell cultures was 91% and 79% respectively. The number of intracellular Ct inclusion in the Mc Coy cells co-cultured with vaginal discharge of group 1 and group 2 was less than in the infected group, and that in group 1 was less than in group 2, on the 7th day after Ct inoculation. Real-time PCR showed that chlamydia concentration of the vaginal discharge in group 2 was lower than in the infected group, and that in group 1 was lower than in group 2 on the 10 th day. It was suggested that Vp1 capsid proteins had inhibitory effect on the proliferation of Ct serovar E strain in cell culture and mouse genital trac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lamydia trachomatis trachoma mice phage Vp1 protein
下载PDF
Etiology of trachoma:a great success in isolating and cultivating chlamydia trachomatis
2
作者 王用楫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1999年第10期74-77,共4页
To review the studies on the etiology of trachoma and to honor Professor Tang Feifan (Prof FF Tang) He is the first scientist who was successful in isolating and cultivating chlamydia trachomatis in 1946 Data sou... To review the studies on the etiology of trachoma and to honor Professor Tang Feifan (Prof FF Tang) He is the first scientist who was successful in isolating and cultivating chlamydia trachomatis in 1946 Data sources The principal literatures are cited from Tang's papers published from the 1930s to the 1950s Earlier literatures concerning early hypotheses for trachoma pathogenic agent are also studied Study selection and data extraction Only important and conclusive breakthroughs in Tang's papers are selected and extracted Results and conclusions In the 1930s Tang was intending to repeat Noguchi's experiments in isolating bacterium granulosis from cases of trachoma in China and to employ bacterium granulosis isolated by Noguchi in 1928 for reproducing experimental trachomatous human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in China Both experiments showed negative results In the 1950s, before isolated chlamydia trachomtas, Tang and his colleagues had finished two fundamental studies: (1) the histological nature of trachoma, their relationship to etiological agent as well as to the host cells; and (2) the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and the morphological pictures of trachoma in monkeys Eventually chlamydia trachomatis was isolated successfully and cultivated continuous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TIOLOGY trachoma chlamydia trachomatis
原文传递
Trachoma control:the SAFE strategy
3
作者 Lei Tian Ning-Li Wa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phthalmology(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2018年第12期1887-1888,共2页
As a contagious bacterial infection that affects the conjunctival covering of the eye, the cornea and the eyelids, trachoma is controlled by an endorsed integrated strategy consisting of surgery for trichiasis, antibi... As a contagious bacterial infection that affects the conjunctival covering of the eye, the cornea and the eyelids, trachoma is controlled by an endorsed integrated strategy consisting of surgery for trichiasis, antibiotic therapy, facial cleanliness and environmental improvement, namely, the SAFE strategy developed by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Developed based on evidence from previous field trials and constantly modified in practice, SAFE strategy has greatly boosted the progress in trachoma control. Regardless of the fact that there are still many pending questions, national program coordinators are convinced that trachoma control initiative based on SAFE strategy would be effectiv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FE strategy trachoma chlamydia trachomatis
下载PDF
放置宫内节育器后出血与衣原体、支原体感染的关系 被引量:21
4
作者 黄宇春 唐世玉 +3 位作者 张月香 朱庆文 黄骊莉 何继增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48-49,共2页
目的:探讨放置宫内节育器(IUD)后出血与衣原体、支原体感染的关系。方法:采用套式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对108例放置IUD后出血病例(IUD出血组)、放置IUD后无不良反应者102例(IUD正常组)、未放置IUD子宫异常出血32例(无IUD出血组)及未放... 目的:探讨放置宫内节育器(IUD)后出血与衣原体、支原体感染的关系。方法:采用套式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对108例放置IUD后出血病例(IUD出血组)、放置IUD后无不良反应者102例(IUD正常组)、未放置IUD子宫异常出血32例(无IUD出血组)及未放置IUD正常妇女30例(无IUD正常组)之宫颈分泌物和子宫内膜中的沙眼衣原体(CT)、生殖支原体(Mg)进行检测。结果:IUD出血组宫颈管分泌物CT及Mg阳性检出率分别为36.1%、25.0%,均明显高于IUD正常组和无IUD正常组(P<0.05),IUD出血组宫腔内膜CT及Mg阳性检出率分别为28.7%、20%,均明显高于其他各组(P<0.05)。结论:放置IUD后子宫异常出血与生殖道C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内避孕器 支原体感染 沙眼衣原体感染 出血
下载PDF
我国北方两地区小学生沙眼衣原体检测及基因分型研究 被引量:12
5
作者 周玉梅 王智群 孙旭光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465-468,共4页
目的对我国北方两地区小学生沙眼患者结膜样本进行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并分析其病原流行株的基因类型。方法按照世界卫生组织沙眼分期标准,在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和河北省武强县两地采集临床诊断为沙眼的小学生结膜样本共213份。同... 目的对我国北方两地区小学生沙眼患者结膜样本进行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并分析其病原流行株的基因类型。方法按照世界卫生组织沙眼分期标准,在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和河北省武强县两地采集临床诊断为沙眼的小学生结膜样本共213份。同时在两地分别采集正常小学生结膜样本作对照。利用PCR检测沙眼衣原体质粒片段,对质粒PCR检测阳性者通过套式PCR扩增沙眼衣原体主要外膜蛋白(MOMP)基因(omp-1)第4可变区片段,再经序列分析进行基因分型。结果银川市45份样本中,质粒PCR检测阳性22份,检出率为48.9%;对17份样本进行套式PCR基因分型,显示B型为16份(94.1%),C型为1份(5.9%)。武强县168份样本中,质粒PCR检测阳性109份,检出率为64.9%;对34份样本进行套式PCR基因分型,显示B型为28份(82.4%),C型为6份(17.6%)。结论沙眼在中国西北部银川市和华北部武强县的小学生中仍有流行,其流行株的基因类型以B型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眼 沙眼衣原体 基因分型
下载PDF
先兆流产与解脲支原体、沙眼衣原体感染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4
6
作者 武泽 官洁 章晓梅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00年第4期160-162,共3页
为研究宫颈解脲支原体(UU)与沙眼衣原体(CT)感染与先兆流产的关系,对63例先兆流产要求保胎者和40例正常妊娠者取宫颈分泌物,用PCR技术对UU、CT感染进行研究,同时取先兆流产患者宫颈分泌物进行UU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先兆流产组UU—DNA... 为研究宫颈解脲支原体(UU)与沙眼衣原体(CT)感染与先兆流产的关系,对63例先兆流产要求保胎者和40例正常妊娠者取宫颈分泌物,用PCR技术对UU、CT感染进行研究,同时取先兆流产患者宫颈分泌物进行UU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先兆流产组UU—DNA、CT—DNA阳性率分别为50.8%,31.7%,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先兆流产组UU—DNA与CT—DNA复合阳性率15.8%。UU培养阳性率46.0%,与PCR法UU—DNA检出率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果显示,宫颈UU和(或)CT感染与先兆流产密切相关,是导致先兆流产的病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脲支原体 沙眼衣原体 感染 先兆流产
下载PDF
沙眼衣原体药物敏感性试验方法比较 被引量:1
7
作者 尚淑贤 钟铭英 +2 位作者 张津萍 赵建斌 王千秋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704-704,I0001,I0002,共3页
目的比较3种测定沙眼衣原体对抗生素敏感性的方法。方法以微量板稀释法为基础,分别用碘染色、荧光染色和RT-PCR方法确定红霉素、阿奇霉素、克拉霉素、氧氟沙星、多西环素和四环素对E型和L3型沙眼衣原体标准株的最低抑茵浓度(MIC)。结... 目的比较3种测定沙眼衣原体对抗生素敏感性的方法。方法以微量板稀释法为基础,分别用碘染色、荧光染色和RT-PCR方法确定红霉素、阿奇霉素、克拉霉素、氧氟沙星、多西环素和四环素对E型和L3型沙眼衣原体标准株的最低抑茵浓度(MIC)。结果RT-PCR方法检出的MIC结果高出另外两种方法的1~8个稀释度。免疫荧光和碘染色法相比,后者比前者的MIC结果低1个稀释度,或者没有差别。结论就沙眼衣原体抗生素敏感性检测而言.与免疫荧光法比较,RT-PCR法较为客观,而碘染色方法则相对简便,且敏感性差别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眼衣原体 微生物敏感性试验
下载PDF
细胞培养和酶联免疫法检测沙眼衣原体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张莉 宋卫忠 +1 位作者 梁艳华 黄平 《中国热带医学》 CAS 2006年第8期1471-1472,共2页
目的比较细胞培养和酶联免疫法(EIA)检测沙眼衣原体的效果。方法收集性病门诊患者标本1 350例分别进行细胞培养和EIA法检测,另将两法检测结果不相符的标本采用荧光PCR复检,比较分析细胞培养,EIA法与综合结果的相符性。结果分析表明细胞... 目的比较细胞培养和酶联免疫法(EIA)检测沙眼衣原体的效果。方法收集性病门诊患者标本1 350例分别进行细胞培养和EIA法检测,另将两法检测结果不相符的标本采用荧光PCR复检,比较分析细胞培养,EIA法与综合结果的相符性。结果分析表明细胞培养与EIA法检测沙眼衣原体的敏感性分别为65.77%和93.96%,特异性分别为100%和99.0%。结论EIA法检测沙眼衣原体有较高的敏感性而且方法简便、快速,可以用于大规模标本的检测,是世界目前实验室最普遍的衣原体筛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眼衣原体 细胞培养 酶联免疫法
下载PDF
连接酶链反应检测结膜沙眼衣原体 被引量:1
9
作者 赵普宁 刘汉生 +9 位作者 欧波 龙登虹 陈元良 李志刚 冼文光 张开颜 Thomas Lietman Jocelyn Thein Anne Paxton Julie Schachter 《中国热带医学》 CAS 2005年第1期41-42,共2页
目的了解活动性沙眼患者的年龄分布,评价WHO简易沙眼分级法和连接酶链反应(LCR)诊断沙眼衣原体的意义.方法根据WHO简易沙眼分级法,对89例受检者进行沙眼分级,并应用刮擦拭子采集上睑结膜标本,进行连接酶链反应以诊断沙眼衣原体.结果10... 目的了解活动性沙眼患者的年龄分布,评价WHO简易沙眼分级法和连接酶链反应(LCR)诊断沙眼衣原体的意义.方法根据WHO简易沙眼分级法,对89例受检者进行沙眼分级,并应用刮擦拭子采集上睑结膜标本,进行连接酶链反应以诊断沙眼衣原体.结果10岁以下的沙眼占56.18%,20岁以下占26.94%;84例沙眼及可疑沙眼中,16例LCR阳性(19.05%),各抽样点的LCR阳性率为7.14%~34.38%. 结论应加强对青少年活动性沙眼的防治;WHO的简易分级活法适合在基层农村推广;连接酶链反应可用于早期沙眼的诊断及批量样本的检测,需注意采样方法及转送温度条件的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眼衣原体 连接酶链反应 诊断 WHO 结膜 简易 分级 温度条件 推广 防治
下载PDF
泌尿系支原体与沙眼衣原体合并感染的实验室诊断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月玲 裴瑞 《医药论坛杂志》 2003年第20期1-2,共2页
目的 探讨泌尿系支原体与沙眼衣原体合并感染与性传播疾病的关系 ,为临床提供实验室诊断依据。 方法 对临床拟诊为泌尿系感染 ,具有典型尿路刺激征 ,近期未服用抗生素的患者取尿道分泌物 ,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生产的MycoplasmaIST... 目的 探讨泌尿系支原体与沙眼衣原体合并感染与性传播疾病的关系 ,为临床提供实验室诊断依据。 方法 对临床拟诊为泌尿系感染 ,具有典型尿路刺激征 ,近期未服用抗生素的患者取尿道分泌物 ,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生产的MycoplasmaIST支原体培养鉴定及药敏试剂进行支原体 [解脲支原体 (Uu)和人型支原体 (Mh) ]培养和鉴定 ;用英国OXOID公司生产的沙眼衣原体 (Ct)检测卡检测沙眼衣原体抗原。 结果 10 80例泌尿系感染患者支原体感染 4 72例 ,感染率为 4 3 7% ,其中Uu 4 6 5例 ,感染率 4 3 1% ;Mh 15 4例 ,感染率14 3% ;而Uu和Mh合并感染者 14 7例 ,感染率 13 6 % ;衣原体阳性 2 0 1例 ,感染率为 18 6 % ;而衣原体与支原体同时阳性者 16 0例 ,感染率为 14 8%。 结论 开展支原体培养及沙眼衣原体的检测对临床确诊非淋菌性尿道炎有着积极重要的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泌尿系感染 支原体 沙眼衣原体 实验室诊断
下载PDF
PCR技术对检测可疑沙眼患者眼分泌物中沙眼衣原体病原的作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汤备 董晨 《黑龙江医学》 2007年第1期7-8,共2页
目的探讨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技术诊断眼分泌物中的沙眼衣原体的实用价值,为临床早期沙眼诊断提供依据和方法。方法应用PCR技术,以具有衣原体属性的16S rRNA基因为目的基因,对50例诊断为可疑沙眼患者的眼分泌... 目的探讨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技术诊断眼分泌物中的沙眼衣原体的实用价值,为临床早期沙眼诊断提供依据和方法。方法应用PCR技术,以具有衣原体属性的16S rRNA基因为目的基因,对50例诊断为可疑沙眼患者的眼分泌物进行沙眼衣原体检测。并同时跟踪调查所有病例沙眼的发病情况。结果PCR检测50例可疑沙眼患者,阳性41例,占82%;阴性9例,占18%。病例跟踪调查结果表明,41例PCR检查结果阳性的患者均发生了沙眼典型症状,9例PCR检查结果阴性患者中仅有1例发生了沙眼典型症状。结论对沙眼的诊断不能只根据其临床特征来诊断,PCR检测沙眼衣原体具有特异性高的优点,能为临床早期诊断提供实验诊断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眼 沙眼衣原体 聚合酶链反应
下载PDF
支原体衣原体性小儿肺炎的流行病学研究
12
作者 姚静婵 顾 美 王桂兰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1年第1期63-64,75,共3页
对肺炎支原体(MP)、沙眼衣原体(CT)性肺炎进行流行病学的实验研究。采用痰MP、CT荧光定量PCR结合探针的体外DNA扩增和检测。MP-DNA感染阳性率为8.2%,CT-DNA感染阳性率为6.7%,两者混合感染阳性率为0.27%。小于1岁大于3岁年龄组比较MP感... 对肺炎支原体(MP)、沙眼衣原体(CT)性肺炎进行流行病学的实验研究。采用痰MP、CT荧光定量PCR结合探针的体外DNA扩增和检测。MP-DNA感染阳性率为8.2%,CT-DNA感染阳性率为6.7%,两者混合感染阳性率为0.27%。小于1岁大于3岁年龄组比较MP感染阳性检出率(x2=28.72,P<0.01)和CT感染阳性检出率(x2=5.80,P<0.05)均有显著性差异。MP阳性检出率秋季与春季比较(x2=7.089,P<0.01);CT阳性检出率秋季与春季比较(x2=60.346,P<0.01)及夏季与春季比较(x2=28.1756,P<0.01)均有显著性差异。MP和CT易感年龄较传统的患病年龄有明显提前趋势,感染季节MP以秋季为主,CT以夏秋季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肺炎 流行病学 肺炎支原体性肺炎 沙眼衣原体性肺炎 检测 PCR
下载PDF
不孕症妇女衣原体和支原体感染及其耐药性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胡誉 周从容 吴泳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10期1062-1064,1090,共4页
目的:了解不孕症妇女生殖道沙眼衣原体(CT)、解脲脲原体(UU)和人型支原体(MH)感染状况并分析支原体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方法:对2186例不孕症患者(不孕组)和210例早孕妇女(对照组)进行CT抗原检测和UU、MH培养及药敏试验,并对结果进行... 目的:了解不孕症妇女生殖道沙眼衣原体(CT)、解脲脲原体(UU)和人型支原体(MH)感染状况并分析支原体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方法:对2186例不孕症患者(不孕组)和210例早孕妇女(对照组)进行CT抗原检测和UU、MH培养及药敏试验,并对结果进行临床分析。结果:不孕组CT阳性173例,阳性率7.9%;支原体总阳性1102例,阳性率50.4%,其中UU感染987例,MH感染115例;CT、UU、MH的总感染数1275例,总感染率58.3%。对照组CT阳性率1.4%,支原体阳性率6.2%,对照组总感染率为7.6%,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UU、MH、UU+MH培养前三位敏感的抗生素分别是交沙霉素、美满霉素、克拉霉素。耐药率最高的抗生素是喹诺酮类,居前三位的分别是司帕沙星、诺氟沙星、氧氟沙星。结论:不孕症妇女生殖道衣原体、支原体感染率显著高于正常已孕妇女,这说明生殖道衣原体、支原体感染可能是引起不孕症的原因之一;支原体对常用抗生素,特别是喹诺酮类和部分大环内酯类的敏感性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孕症 沙眼衣原体 支原体 耐药性
下载PDF
沙眼患者病原体基因型的鉴定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周玉梅 王智群 +1 位作者 李然 孙旭光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855-858,共4页
背景沙眼是眼科的常见疾病,近年来,其病原体类型在中国鲜有报道。目的鉴定门诊沙眼患者病原体的基因类型。方法收集2003年1月至2006年8月在北京同仁医院眼科确诊为沙眼的16例患者的眼部样本,应用沙眼衣原体特异性引物,采用套式聚合... 背景沙眼是眼科的常见疾病,近年来,其病原体类型在中国鲜有报道。目的鉴定门诊沙眼患者病原体的基因类型。方法收集2003年1月至2006年8月在北京同仁医院眼科确诊为沙眼的16例患者的眼部样本,应用沙眼衣原体特异性引物,采用套式聚合酶链反应(n—PCR)扩增沙眼衣原体主要外膜蛋白基因第4可变区序列(VS4)片段,扩增产物测序后,采用分子生物学软件ClustalX及MEGA2对所测序列进行分析,与基因库中已有序列及中国沙眼流行地区病原体类型进行比较,分析门诊沙跟衣原体的基因型特点及与其他国家和地区沙眼衣原体株的基因型异同。结果沙眼衣原体的MOMP基因扩增产物为277bp的基因片段,收集的16例临床标本中,有3种类型的沙眼衣原体株,其中B型者9株,占56.3%;C型者4株,占25.0%;D型者3株,占18.7%。本研究中沙眼衣原体B型和C型株与基因库中及中国沙眼流行地区同类型者基因序列差异较小,高度同源,但D型株间则有一定差异。结论沙眼衣原体的基因型鉴定可以对流行性沙眼和包涵体性结膜炎患者进行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眼 沙眼衣原体 脱氧核糖核酸 核糖体 基因分型 套式PCR
下载PDF
沙眼包涵体多形性的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汤飞凡 张晓楼 +3 位作者 黄元桐 李一飞 金秀英 崔杰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5期365-367,共3页
从50年代制备的48例沙眼包涵体阳性标本片中摄制出一批彩色沙眼包涵体图片,经分类顺序排列,对各种沙眼包涵体的形态及其与宿主细胞的关系进行了描述和讨论,提出了一个五期分类法,有助于对沙眼包涵体多形性的理解。本文所附15幅彩色沙眼... 从50年代制备的48例沙眼包涵体阳性标本片中摄制出一批彩色沙眼包涵体图片,经分类顺序排列,对各种沙眼包涵体的形态及其与宿主细胞的关系进行了描述和讨论,提出了一个五期分类法,有助于对沙眼包涵体多形性的理解。本文所附15幅彩色沙眼包涵体图片,显示了沙眼包涵体的多形性特征,将有助于临床实验诊断和教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眼衣原体 包涵体 多态性
下载PDF
泌尿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者血清抗衣原体免疫优势蛋白抗体检出率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刘东明 施瑾 《中国性科学》 2015年第1期75-77,共3页
目的:对泌尿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者血清抗衣原体免疫优势蛋白抗体的检测展开研究分析。方法:随机选取接受治疗的50名泌尿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患者、50名泌尿生殖无沙眼衣原体感染患者,对临床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目的:对泌尿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者血清抗衣原体免疫优势蛋白抗体的检测展开研究分析。方法:随机选取接受治疗的50名泌尿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患者、50名泌尿生殖无沙眼衣原体感染患者,对临床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两组病例血清中抗外膜蛋白复合物B蛋白c端肽(Omc Bc)、抗衣原体质粒编码蛋白3(Pgp3)、抗热休克蛋白60(HSP60)以及抗ct841编码蛋白(CT841)等抗体蛋白进行检测。结果:经GST Magbeads纯化处理后的GST-Omc Bc、GST-Pgp3、GSTHSP60、GST-CT841以及空质粒表达的GST蛋白于SDS-PAGE电泳和考马斯亮蓝染色,均呈现清晰目的条带。感染组血清中检出Pgp3抗体36例(72.0%),检出Omc Bc抗体23例(46.0%),检出CT841抗体19(38.0%),检出HSP60抗体12例(24.0%);未感染组血清中仅检出HSP60抗体3例(6.0%);两组检测结果对比,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泌尿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者血清抗衣原体免疫优势蛋白抗体检测,抗衣原体质粒编码蛋白3是抗原性较强、检出率较高的衣原体蛋白之一,抗热休克蛋白60是抗原性较弱、检出率较低的衣原体蛋白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泌尿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 衣原体 蛋白抗体
下载PDF
沙眼衣原体、支原体属感染及药物敏感度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李美芬 胡汝南 《中国抗感染化疗杂志》 2005年第6期358-359,共2页
目的了解女性非淋菌性宫颈炎患者沙眼衣原体(CT)、支原体感染及药敏情况。方法采集342例女性非淋菌性宫颈炎患者的宫颈分泌物进行CT抗原检测、支原体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CT和支原体感染共249例(72.8%),其中解脲脲原体(Uu)129例(37.7%)... 目的了解女性非淋菌性宫颈炎患者沙眼衣原体(CT)、支原体感染及药敏情况。方法采集342例女性非淋菌性宫颈炎患者的宫颈分泌物进行CT抗原检测、支原体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CT和支原体感染共249例(72.8%),其中解脲脲原体(Uu)129例(37.7%),显著高于人型支原体(Mh)15例(4.4%)。Uu+Mh混合感染60例(17.5%)及Uu+Mh+CT混合感染45例(13.2%)(P<0.005)。246株支原体对环丙沙星、红霉素、氧氟沙星、克拉霉素、阿奇霉素、四环素、原始霉素、交沙霉素和多西环素的耐药率分别为76.5%、45.9%、43.5%、35.3%、29.4%、10.6%、3.5%、2.4%和2.4%。结论CT和支原体是引起非淋菌性宫颈炎主要病原体,支原体的耐药性监测对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淋菌性宫颈炎 沙眼衣原体 支原体 耐药性
下载PDF
泌尿系支原体与沙眼衣原体合并感染的实验报告 被引量:3
18
作者 邢俊丽 武红霞 王月玲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00年第3期260-261,共2页
目的 :探讨泌尿系支原体与沙眼衣原体合并感染与性传播疾病的关系 ,为临床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对临床拟诊为“泌尿系感染”、具有典型尿路刺激症、近期内未服用抗生素的患者取分泌物 ,女性可取宫颈分泌物 ,男性可取精液、前列腺液和前... 目的 :探讨泌尿系支原体与沙眼衣原体合并感染与性传播疾病的关系 ,为临床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对临床拟诊为“泌尿系感染”、具有典型尿路刺激症、近期内未服用抗生素的患者取分泌物 ,女性可取宫颈分泌物 ,男性可取精液、前列腺液和前段尿 ,用法国生物 梅里埃公司生产的MycoplasmaIST支原体培养鉴定及药敏试剂进行支原体 (解脲支原体Uu和人型支原体Mh)的培养和鉴定 ,用英国OXOID公司生产的沙眼衣原体 (Ct)检测卡检测沙眼衣原体抗原。结果 :5 63例泌尿系感染患者中有支原体感染 2 47例 ,感染率为 43 9%,其中解脲支原体 2 41例 ,感染率 42 8%;人型支原体 81例 ,感染率 14 4 %;而Uu和Mh合并感染有 75例 ,感染率为 13 3 %。衣原体阳性 10 9例 ,感染率为 19 4 %,而衣原体与支原体同时阳性有 84例 ,感染率为 14 9%。结论 :支原体和沙眼衣原体是引起人类泌尿生殖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 ,可引起非淋病性尿道炎、子宫颈炎、不育症等。因此 ,开展支原体培养及沙眼衣原体的检测不仅对临床确诊非淋菌性尿道炎极其重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泌尿系感染 支原体 沙眼衣原体 检测
下载PDF
广州地区女性患者泌尿生殖道CT,NG,MG和UU感染状况分析 被引量:17
19
作者 唐盈 林佩萱 +3 位作者 陈翊 钟家禹 谢嘉慧 朱冰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9年第5期146-149,共4页
目的了解广州地区女性患者沙眼衣原体(CT)、淋病奈瑟菌(NG)、生殖支原体(MG)及解脲脲原体(UU)的感染现状,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7年1月~2018年12月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就诊的女性患者宫颈分泌物或尿液标本共2388份,采用实... 目的了解广州地区女性患者沙眼衣原体(CT)、淋病奈瑟菌(NG)、生殖支原体(MG)及解脲脲原体(UU)的感染现状,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7年1月~2018年12月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就诊的女性患者宫颈分泌物或尿液标本共2388份,采用实时荧光核酸等温扩增检测技术(SAT)对以上标本分别进行CT-RNA,NG-RNA,MG-RNA和UU-RNA检测。结果女性患者CT,UU,NG和MG总阳性率分别为6.57%(157/2388),53.73%(1283/2388),0.63%(15/2388)和1.38%(33/2388),UU检出率显著高于其他三种病原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561.6,P<0.01)。排在前三位的感染类型分别为:单独UU感染,CT+UU混合感染和单独CT感染,分别占85.51%,8.03%和2.93%。感染人群主要集中在21~30岁年轻女性,临床诊断为泌尿生殖道炎症的女性患者检出率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3.2,P<0.01)。结论UU是广州地区女性主要的流行病种,在临床诊疗中应重视常见病原体的混合感染,加强育龄期女性的早期筛查和监测。SAT检测能为临床诊断CT,NG,MG和UU感染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眼衣原体 淋病奈瑟菌 生殖支原体 解脲脲原体 核酸扩增技术
下载PDF
衣原体单克隆抗体胶体金法测定沙眼衣原体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先宁 吴洁 +1 位作者 朱秀萍 陶沙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7年第6期1759-1760,共2页
目的:介绍一种沙眼衣原体的快速检测方法。方法:采用衣原体单克隆抗体胶体金法进行实验室诊断及鉴别诊断沙眼及其它结角膜病。结果:阴性结果,仅检测板的质控区(C)有1条红线,检测区(T)无红线出现;阳性结果,除质控区(C)外,另有1条红线出... 目的:介绍一种沙眼衣原体的快速检测方法。方法:采用衣原体单克隆抗体胶体金法进行实验室诊断及鉴别诊断沙眼及其它结角膜病。结果:阴性结果,仅检测板的质控区(C)有1条红线,检测区(T)无红线出现;阳性结果,除质控区(C)外,另有1条红线出现在检测区(T)。10例临床诊断沙眼的患者,其检测结果阳性率为100%。10例其他原因引起的慢性结膜炎患者,其中1例查到沙眼衣原体。10例慢性病毒性结膜炎患者中1例查到沙眼衣原体。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仅0.5h可出结果,结果判断直观,不需要荧光显微镜、酶联检测仪等设备。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眼 沙眼衣原体 衣原体单克隆抗体胶体金法 慢性结膜炎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