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etec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Chlamydophila psittaci in asymptomatic feral pigeons(Columba livia domestica) in central Thailand 被引量:1
1
作者 Ladawan Sariya Phirom Prompiram +5 位作者 Siriporn Tangsudjai Kanaporn Poltep Tatiyanuch Chamsai Chalisa Mongkolphan Kamolphan Rattanavibul Verachai Sakdajivachareon 《Asian Pacific Journal of Tropical Medicine》 SCIE CAS 2015年第2期94-97,共4页
Objective:To detect and characterize Chlamydophila psittaci(C.psittaci) in asymptomatic feral pigeons in central Thailand.Methods:A total 814 swabs from the trachea and cloacae of 407non-clinical feral pigeons in cent... Objective:To detect and characterize Chlamydophila psittaci(C.psittaci) in asymptomatic feral pigeons in central Thailand.Methods:A total 814 swabs from the trachea and cloacae of 407non-clinical feral pigeons in central Thailand were collected and tested for the presence of C.psittaci.Results:A 10.8%of feral pigeons in the sample group were positive as determined by nested PCR primer specific to C.psittaci.The outer membrane protein A(orupA) gene of positive samples exhibited amino acid identity of C.psittaci ranging from 71 to 100%and were grouped in genotype B.Exceptionally,BF1676-56 isolate was closely related to Chlamydia avium with99%identification of the I6 S ribosomal(r) RNA gene.Conclusions:This is the first report on C.psittaci isolated from asymptomatic feral pigeons in Thailand,which provides knowledge for the disease status in pigeon populations in Thailan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lamydophila psittaci PSITTACOSIS ompA gene FERAL PIGEON
下载PDF
Detection of Chlamydophila psittaci from feral pigeons in environmental samples:problems with currently available techniques
2
作者 Ila GEIGENFEIND Daniel HA AG-WACK ERNAGEL 《Integrative Zoology》 SCIE CSCD 2010年第1期63-69,共7页
Chlamydophila psittaci(Lillie,1930)Everett et al.,1999,the pathogenic agent of human ornithosis,is widespreadin feral pigeon populations and many cases of transmission from feral pigeons to humans have been reported.T... Chlamydophila psittaci(Lillie,1930)Everett et al.,1999,the pathogenic agent of human ornithosis,is widespreadin feral pigeon populations and many cases of transmission from feral pigeons to humans have been reported.Theaim of the present study was to detect C.psittaci in environmental samples to find out more about possibletransmission routes and,therefore,to assess the zoonotic risk for humans.Fecal samples were collected from nestboxes in a feral pigeon loft.Additionally,samples were taken from the feather dust film covering the water surface ofpublic fountains where pigeons regularly bathe.The samples were tested for the presence of chlamydial antigenusing an antigen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to prove shedding of C.psittaci by feral pigeons.This testdetects a genus specific lipopolysaccharide in the outer membrane of the chlamydial bacteria.Samples were testedusing the IDEIA PCE Chlamydia Test kit(DakoCytomation)and positive results were verified with IDEIA ChlamydiaBlocking Reagents(DakoCytomation).The IDEIA PCE Chlamydia Test yields a high proportion of positive results.However,when IDEIA Chlamydia Blocking was performed,most of the positive results turned out to be negative orcould not be interpreted.We conclude that antigen-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tests are not suitable fordetecting C.psittaci in environmental samples.Previous publications where no blocking test was used should bereconsidered critical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tigen-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chlamydophila psittaci Columba livia environmen-tal samples ZOONOSIS
原文传递
鹦鹉热衣原体Ⅲ型分泌蛋白SINC通过激活MAPK/ERK信号通路促进宿主细胞自噬
3
作者 曾心靛 陈利 +5 位作者 周鹏 唐婷 陈曦 胡丹 王川 陈丽丽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94-299,共6页
目的 探讨鹦鹉热衣原体(Cps)SINC蛋白对宿主细胞自噬的影响,及MAPK/ERK信号通路在其中的调控作用。方法 用重组的SINC蛋白刺激小鼠单核巨噬细胞(RAW 264.7),Western blot检测LC3-Ⅱ和Beclin-1的水平及ERK1/2的磷酸化程度,并用间接免疫... 目的 探讨鹦鹉热衣原体(Cps)SINC蛋白对宿主细胞自噬的影响,及MAPK/ERK信号通路在其中的调控作用。方法 用重组的SINC蛋白刺激小鼠单核巨噬细胞(RAW 264.7),Western blot检测LC3-Ⅱ和Beclin-1的水平及ERK1/2的磷酸化程度,并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SINC蛋白刺激后细胞LC3的水平,透射电镜检测自噬特殊结构。用50μmol MEK1/2抑制剂U0126预处理RAW 264.7细胞后1 h,再用不同浓度SINC蛋白刺激不同时间,用间接免疫荧光检测LC3的水平,并用Western blot检测LC3-Ⅱ和Beclin-1的表达水平。结果 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以2μg/mL SINC蛋白刺激RAW 264.7细胞12 h时,LC3-Ⅱ和Beclin-1的表达水平显著上调,并达到峰值;间接免疫荧光检测发现SINC刺激后可使细胞内LC3荧光斑点数明显增多,透射电镜下可见更多的自噬小体和自噬溶酶体。2μg/mL SINC蛋白刺激RAW 264.7细胞15 min时p-ERK1/2/ERK1/2比值明显上调;加入抑制剂U0126后,LC3-Ⅱ和Beclin-1表达下调,LC3-Ⅱ荧光斑点聚集减少。结论 SINC蛋白通过激活MAPK/ERK信号通路促进RAW 264.7细胞发生自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鹦鹉热衣原体 SINC蛋白 自噬 MAPK/ERK通路
下载PDF
鹦鹉热嗜性衣原体特异性TaqMan-MGB探针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被引量:6
4
作者 冯悦 张忠华 +1 位作者 龚福明 柳陈坚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041-1044,1058,共5页
目的建立一种特异、灵敏、重复性好的鹦鹉热嗜性衣原体的TaqMan-MGB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方法利用鹦鹉热嗜性衣原体MOMP基因的特异保守序列设计引物和MGB探针,通过优化,获得最佳反应体系与反应条件,同时进行特异性、重复性、灵敏性评价... 目的建立一种特异、灵敏、重复性好的鹦鹉热嗜性衣原体的TaqMan-MGB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方法利用鹦鹉热嗜性衣原体MOMP基因的特异保守序列设计引物和MGB探针,通过优化,获得最佳反应体系与反应条件,同时进行特异性、重复性、灵敏性评价与Spike-test实验进行临床应用性评价,利用该检测方法对禽鸟类粪便样品进行检测,并与常规PCR检测方法进行比较。结果该方法在0.01pg^100pg范围内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扩增效率为97.7%;对鹦鹉热嗜性衣原体菌株检测结果均呈现阳性,而非鹦鹉热嗜性衣原体菌株及其它衣原体菌株为阴性;重复性试验中,变异系数为0.317%~0.563%;检测灵敏性为0.01pg;Spike-test试验中最低检出量为25个EB;该方法对禽鸟类粪便样品的检出率为14.3%(40/282),高于常规PCR检测法的7.4%(21/282)。结论本文所建立的Taqman-MGB荧光定量PCR检测法是一种灵敏、高效、稳定,可在嗜性衣原体属中准确检测鹦鹉热嗜性衣原体的方法,该方法的建立更有意于今后对禽鸟类实施鹦鹉热的临床诊断与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鹦鹉热嗜性衣原体 荧光定量PCR MGB探针 MOMP基因
下载PDF
鹦鹉热嗜衣原体实时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4
5
作者 王争强 朱虹 +2 位作者 苏裕心 何君 端青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701-703,共3页
目的建立一种简便、快速、特异的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用于鹦鹉热嗜衣原体的快速检测。方法以主要外膜蛋白(MOMP)基因为靶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采用SYBR GreenⅠ随机渗入法建立实时定量PCR检测方法。结果循环阈值(Ct)与标准DNA模板在1.0&... 目的建立一种简便、快速、特异的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用于鹦鹉热嗜衣原体的快速检测。方法以主要外膜蛋白(MOMP)基因为靶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采用SYBR GreenⅠ随机渗入法建立实时定量PCR检测方法。结果循环阈值(Ct)与标准DNA模板在1.0×102-1.0×107拷贝/μl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89。该方法用于鹦鹉热嗜衣原体的检测具有很高的特异性,其敏感性与常规PCR相比可以提高100倍。结论本研究建立的检测鹦鹉热嗜衣原体的实时定量PCR检测方法具有很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可以用于鹦鹉热嗜衣原体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鹦鹉热嗜衣原体 实时定量PCR MOMP基因 熔解曲线
下载PDF
CPSIT_p7通过激活JNK/ERK信号通路诱导宿主细胞炎症 被引量:3
6
作者 贺庆芝 曾怀才 +1 位作者 许雪梅 吴移谋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24-128,共5页
目的初步探讨鹦鹉热嗜衣原体蛋白CPSIT_p7对宿主细胞炎症反应的调节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佛波酯(PMA)处理THP-1细胞过夜,诱导其分化为贴壁的巨噬细胞,之后用CPSIT_p7蛋白刺激贴壁细胞,或先用30μmol/L ERK抑制剂PD98059、JNK抑制剂SP6... 目的初步探讨鹦鹉热嗜衣原体蛋白CPSIT_p7对宿主细胞炎症反应的调节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佛波酯(PMA)处理THP-1细胞过夜,诱导其分化为贴壁的巨噬细胞,之后用CPSIT_p7蛋白刺激贴壁细胞,或先用30μmol/L ERK抑制剂PD98059、JNK抑制剂SP600125和p38抑制剂SB202190分别预处理贴壁细胞,再用CPSIT_p7蛋白处理贴壁细胞;Western blot检测ERK、JNK和p38磷酸化水平,ELISA检测各种炎症因子的表达水平。结果 0~10μg/ml CPSIT_p7蛋白刺激PMA诱导的THP-1细胞24 h后,随着CPSIT_p7质量浓度升高,IL-6、IL-1β、IL-8及TNF-α的含量呈剂量依赖性增加;10μg/ml的CPSIT_p7处理细胞0、6、12、24和36 h,在24 h时IL-6、IL-8及IL-1β表达水平达到高峰,而TNF-α在12 h就达到高峰;CPSIT_p7蛋白处理细胞后其ERK和JNK磷酸化水平显著升高,p38磷酸化水平改变不明显;JNK和ERK抑制剂能明显降低CPSIT_p7蛋白诱导的IL-6、IL-1β、IL-8及TNF-α表达。结论 CPSIT_p7通过JNK/MAPKs和ERK/MAPKs信号传导途径诱导THP-1产生IL-1β、IL-6、IL-8及TNF-α炎症因子,与p38/MAPKs信号传导通路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鹦鹉热嗜衣原体 CPSIT_p7 MAPKS 细胞因子
下载PDF
鹦鹉热嗜衣原体PCR检测体系的建立 被引量:3
7
作者 柳陈坚 龚福明 +2 位作者 蔡燕 李海燕 张忠华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 2009年第6期554-560,共7页
鹦鹉热是由鹦鹉热嗜衣原体(Chlamydophila psittaci C.psittaci)引起,并可由带病鸟类传染给人类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虽然有巢式PCR和多重PCR被开发用于C.psittaci的检测,但是这些方法较为繁琐。本研究应用了32株衣原体和嗜衣原体菌株... 鹦鹉热是由鹦鹉热嗜衣原体(Chlamydophila psittaci C.psittaci)引起,并可由带病鸟类传染给人类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虽然有巢式PCR和多重PCR被开发用于C.psittaci的检测,但是这些方法较为繁琐。本研究应用了32株衣原体和嗜衣原体菌株,24株来自鸟类及人的肠道与呼吸道的细菌菌株,此外还使用606个禽鸟粪便、泄殖腔棉拭子及人体气管分泌物的临床样本。笔者以C.psittaci的MOMP基因(major outer membrane protein gene)为靶基因而开发了PCR检测方法。该最低能检测到100 fg DNA(相当于10个衣原体)相当的鹦鹉热嗜衣原体。该靶基因区域涵盖了除C.pneumoniae、C.pecorum、C.trachomatis、C.suis和C.muridarum以外的鹦鹉热嗜衣原体所有的菌株及其他部分嗜衣原体菌株。606例临床样本中有29例鸟类粪便样本、25例泄殖腔棉拭子样本和2例人源样本检测为阳性。结果表明,该PCR检测法是检测鸟源鹦鹉热嗜衣原体的快速、敏感、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鹦鹉热衣原体 MOMP PCR检测
下载PDF
鹦鹉热嗜衣原体两对荧光定量PCR引物的应用与比较 被引量:1
8
作者 宋立华 何君 +4 位作者 李岩伟 赵海 段鸿元 朱虹 端青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139-1142,1161,共5页
针对鹦鹉热嗜衣原体(Cps)的主要外膜蛋白(MOMP)基因和多形态膜蛋白(PMP)基因分别设计引物,建立荧光定量PCR方法,比较两对引物的灵敏度和特异性。试验结果表明,两对引物均可用于Cps检测,在样本中靶标浓度高时,PMP引物的检测灵敏度优于MOM... 针对鹦鹉热嗜衣原体(Cps)的主要外膜蛋白(MOMP)基因和多形态膜蛋白(PMP)基因分别设计引物,建立荧光定量PCR方法,比较两对引物的灵敏度和特异性。试验结果表明,两对引物均可用于Cps检测,在样本中靶标浓度高时,PMP引物的检测灵敏度优于MOMP引物;但前者的扩增效率低于后者,后者更适合用于Cps的实时定量PCR检测。相对定量研究表明国内不同Cps流行株的PMP基因在基因组上的拷贝数可能存在较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鹦鹉热嗜衣原体 荧光定量PCR 主要外膜蛋白 多形态膜蛋白
下载PDF
肉鸡鹦鹉热衣原体的分离和鉴定 被引量:3
9
作者 石岩 何诚 +1 位作者 朱虹 端青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2003年第4期217-220,I001,共5页
目的 确定鹦鹉热衣原体是否为导致肉鸡发生严重呼吸道疾病的主要病原。方法 对 2 0 0 1~ 2 0 0 2间北京、天津地区肉鸡流行的严重呼吸道疾病的鸡群进行血清学测定。取发病鸡的心、肺、肾脏组织固定、切片、染色 :发病鸡肺脏组织液接... 目的 确定鹦鹉热衣原体是否为导致肉鸡发生严重呼吸道疾病的主要病原。方法 对 2 0 0 1~ 2 0 0 2间北京、天津地区肉鸡流行的严重呼吸道疾病的鸡群进行血清学测定。取发病鸡的心、肺、肾脏组织固定、切片、染色 :发病鸡肺脏组织液接种 7dSPF鸡胚 ,收集 4~ 9d死亡鸡胚的卵黄囊膜 ,分别用碘染色、衣原体荧光染色 ;青霉素、磺胺嘧啶钠抑制分离的病原 ,观察SPF鸡胚发育。分离病原注射 15d商品肉鸡 ,复制病变。结果 发病肉鸡血清抗体出现 10 %~ 30 %阳性 ,分离病原荧光染色阳性 ,人工感染肉鸡后可以复制病变。结论 从肉鸡分离的病原可能是鹦鹉热衣原体 ,与大肠埃希菌混合感染是造成肉鸡呼吸困难、死亡升高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鸡 鹦鹉热衣原体 血清学 诊断
下载PDF
鹦鹉热嗜性衣原体感染SPF鸡和污染相关疫苗的初步调查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曦 袁吉磊 +3 位作者 张圣 曾汶曙 陈慧 何诚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66-169,共4页
为初步调查SPF鸡感染鹦鹉热嗜性衣原体状况及相关SPF鸡胚源疫苗是否出现污染,本试验通过采集不同日龄的SPF鸡血清70份、SPF种蛋卵黄膜30份,收集市场上销售的SPF鸡胚源疫苗共41支,利用国产间接血凝试剂盒检测抗体,进口免疫荧光试剂盒分... 为初步调查SPF鸡感染鹦鹉热嗜性衣原体状况及相关SPF鸡胚源疫苗是否出现污染,本试验通过采集不同日龄的SPF鸡血清70份、SPF种蛋卵黄膜30份,收集市场上销售的SPF鸡胚源疫苗共41支,利用国产间接血凝试剂盒检测抗体,进口免疫荧光试剂盒分别测定其抗体、抗原阳性率,以评价SPF鸡鹦鹉热嗜性衣原体的流行状况和相关疫苗的污染状况。本试验结果显示,SPF鸡血清阳性率分别为31.4%(荧光法)、5.7%(间接血凝法);SPF种蛋阳性率33.3%,SPF鸡胚源疫苗平均阳性率31.7%。SPF鸡已经感染了鹦鹉热嗜性衣原体,且发现经鸡胚卵黄膜而传播病原的新途径,进而造成SPF鸡胚源疫苗出现衣原体污染。因此,加强SPF鸡鹦鹉热嗜性衣原体监测已势在必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鹦鹉热嗜性衣原体 抗原 抗体 疫苗 SPF鸡
下载PDF
鹦鹉热嗜衣原体CPSIT_0018融合蛋白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表达及其在Hela细胞中的定位 被引量:1
11
作者 贺庆芝 曾怀才 +4 位作者 陆春雪 胡艳群 陈芝喜 王川 吴移谋 《中南医学科学杂志》 CAS 2014年第3期229-232,共4页
目的构建鹦鹉热嗜衣原体(Cps)CPSIT_0018原核表达载体,表达并纯化该融合蛋白,观察其在感染的Hela细胞中的定位。方法采用PCR技术从Cps 6BC基因组中扩增CPSIT_0018基因,并构建pET30a-CPSIT_0018原核表达载体,然后转化到宿主菌E.coli BL21... 目的构建鹦鹉热嗜衣原体(Cps)CPSIT_0018原核表达载体,表达并纯化该融合蛋白,观察其在感染的Hela细胞中的定位。方法采用PCR技术从Cps 6BC基因组中扩增CPSIT_0018基因,并构建pET30a-CPSIT_0018原核表达载体,然后转化到宿主菌E.coli BL21中,IPTG诱导His-CPSIT_0018融合蛋白表达,进一步用该融合蛋白免疫BALB/c小鼠制备多克隆抗体,间接免疫荧光法分析His-CPSIT_0018蛋白在Hela细胞中的分布特征。结果成功构建了pET30a-CPSIT_0018原核表达载体,并表达和纯化较稳定的重组蛋白;在Cps感染的Hela细胞中CPSIT_0018的分布与主要外膜蛋白MOMP相似,而与包涵体膜蛋白IncA的分布模式不同。结论成功克隆表达了His-CPSIT_0018,该蛋白定位在Cps包涵体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鹦鹉热嗜衣原体 CPSIT_0018 克隆表达 细胞定位
下载PDF
鹦鹉热嗜衣原体基因组学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2
作者 黎知青 吴移谋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709-712,共4页
目前,7株鹦鹉热嗜衣原体全基因组已测序完整,揭示了不同株之间的相同性与差异性。主要外膜蛋白基因、多形态膜蛋白多基因家族、Ⅲ型分泌系统基因和包涵体膜蛋白基因是鹦鹉热嗜衣原体(Chlamydophila psittaci,Cps)研究的重点。对多个种株... 目前,7株鹦鹉热嗜衣原体全基因组已测序完整,揭示了不同株之间的相同性与差异性。主要外膜蛋白基因、多形态膜蛋白多基因家族、Ⅲ型分泌系统基因和包涵体膜蛋白基因是鹦鹉热嗜衣原体(Chlamydophila psittaci,Cps)研究的重点。对多个种株Cps基因组完整核苷酸序列测定的研究,将有助于进一步了解Cps的致病机制,寻找更好的诊断方法和防治措施,预防和控制Cps的流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鹦鹉热嗜衣原体 基因组 测序 膜蛋白
下载PDF
鹦鹉热衣原体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检测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吴东海 李应国 +3 位作者 杨迎伍 邓伟 王昱 李正国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3期9905-9906,共2页
[目的]为鹦鹉热衣原体的快速、准确检测奠定基础。[方法]根据鹦鹉热衣原体主要外膜蛋白(MOMP)基因序列设计一对特异性引物,以SYBRGreenI为荧光染料,建立了鹦鹉热衣原体Real-time quantitativePCR检测方法。根据检测结果,计算样品... [目的]为鹦鹉热衣原体的快速、准确检测奠定基础。[方法]根据鹦鹉热衣原体主要外膜蛋白(MOMP)基因序列设计一对特异性引物,以SYBRGreenI为荧光染料,建立了鹦鹉热衣原体Real-time quantitativePCR检测方法。根据检测结果,计算样品的批内和批间变异系数(CV)。[结果]以提取的鹦鹉热衣原体DNA为模板。用引物Cps-1和Cps-2进行PCR扩增,得到长100bp的片段。扩增产物回收纯化后。连接到pGEM-TEasy载体上并转化到大肠杆菌DH50α。菌落PcR检测筛选阳性克隆,培养后提取质粒DNA。当模板浓度范围为1.78×10^2~1.78×10^8拷贝/μl时,标准曲线相关系数达0.998;批内和批间变异系数(CV%)分别为1.30%~4.59%和5.72%~9.87%。[结论]为鹦鹉热衣原体的感染、流行调查等提供了重要的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鹦鹉热衣原体 荧光实时定量PCR 外膜蛋白基因 检测
下载PDF
三种方法对禽鹦鹉热嗜性衣原体疑似病例病原的流行调查 被引量:4
14
作者 张畅 曹金元 +1 位作者 杨君敬 何诚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4期39-43,共5页
目的利用免疫荧光抗体法、PCE-ELISA、PCR法分别检测北京市及周边地区禽鹦鹉热嗜性衣原体疑似病例的病原,以了解和评价该病原流行状况。方法收集临床疑似禽衣原体的父母代、商品代家禽、SPF鸡喉头拭子、气囊组织、子宫黏膜,组织标本固... 目的利用免疫荧光抗体法、PCE-ELISA、PCR法分别检测北京市及周边地区禽鹦鹉热嗜性衣原体疑似病例的病原,以了解和评价该病原流行状况。方法收集临床疑似禽衣原体的父母代、商品代家禽、SPF鸡喉头拭子、气囊组织、子宫黏膜,组织标本固定后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染色测定衣原体包含体;喉头拭子、子宫黏膜处理后以PCE-ELISA定量测定衣原体;以衣原体保守性高的序列设计CTU/CTL引物扩增病料组织的omp-1基因片段。结果直接荧光染色法显示家禽衣原体平均阳性率为38.7%,组织检出率依次为子宫黏膜、气囊、喉头拭子;PCE-ELISA检测显示平均阳性率为58.7%,其中SPF鸡阳性率为10.0%,健康肉鸡达到30.0%;PCR法检测家禽衣原体平均阳性率为71.6%,SPF鸡为10.0%。样本的目的基因与标准禽衣原体6BC同源性超过99%。结论种禽场和商品养殖场均发现疑似病例中禽鹦鹉热嗜性衣原体感染情况较为严重。荧光抗体染色、PCE-ELISA可用于临床实践中进行快速、准确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鹦鹉热嗜性衣原体 免疫荧光检测 PCE-ELISA PCR 家禽
下载PDF
禽衣原体病实验室诊断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小军 邓海燕 +2 位作者 黄洁莹 王自强 张险朋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22年第12期104-111,共8页
禽衣原体病(avian chlamydiosis)主要由鹦鹉热衣原体(Chlamydophila psittaci)引起。鹦鹉热衣原体可感染禽类等多种动物,在禽类中广泛流行,也可感染人类,对公共卫生构成了威胁。禽衣原体病的早期诊断成为该病防控重要手段之一。病原学... 禽衣原体病(avian chlamydiosis)主要由鹦鹉热衣原体(Chlamydophila psittaci)引起。鹦鹉热衣原体可感染禽类等多种动物,在禽类中广泛流行,也可感染人类,对公共卫生构成了威胁。禽衣原体病的早期诊断成为该病防控重要手段之一。病原学诊断是禽衣原体病诊断的金标准,但需要在生物安全级别较高的实验室操作,且耗时较长和操作繁琐,已不再是禽衣原体病实验室诊断的主流方法。目前,禽衣原体病的血清学检测主要是补体结合试验(CFT)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其中ELISA方法在流行病学调查和大规模监测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分子生物学方法中以荧光PCR方法最为普及,成为了禽衣原体核酸检测的主流方法,与传统的病原学检测方法相比,其速度、通量、特异性、敏感性各方面都有提升,相较于免疫学诊断,避免了获得性免疫带来的假阳性结果,是未来禽衣原体病实验室诊断的主要发展趋势。本文从病原学、血清学和分子生物学方面对禽衣原体病的诊断方法进行论述,介绍各种诊断方法的研究进展和应用现状,并分析其优缺点,以期为禽衣原体病的诊断和防控措施的制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衣原体 鹦鹉热 诊断技术
下载PDF
鹦鹉热衣原体肺炎特征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亭亭 郭伟 +3 位作者 王帝 金朋 方园 叶婷婷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CAS 2022年第5期703-707,共5页
目的 分析鹦鹉热衣原体肺炎患者的临床特征、诊疗方法,并探讨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NGS)技术在鹦鹉热衣原体肺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7例鹦鹉热衣原体肺炎患者病历资料,对其临床表现、影... 目的 分析鹦鹉热衣原体肺炎患者的临床特征、诊疗方法,并探讨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NGS)技术在鹦鹉热衣原体肺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7例鹦鹉热衣原体肺炎患者病历资料,对其临床表现、影像学演变、病原学检查及药物治疗等进行分析。结果 17例患者均以高热、呼吸困难为主要临床表现;其中11例患者既往有鸟禽类或其粪便接触史;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正常或轻度升高,血C反应蛋白及降钙素原水平升高明显;肺部CT表现为某一肺叶或多个肺叶炎症渗出或实变,所有患者应用mNGS技术检测肺泡灌洗液或血液中鹦鹉热衣原体核酸序列呈阳性表达,用以莫西沙星或多西环素为基础的抗感染方案治疗有效。14例患者病情好转出院,3例患者死亡。结论 鹦鹉热衣原体肺炎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不典型,应用mNGS技术可提高鹦鹉热衣原体肺炎诊断的及时性,积极治疗可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衣原体肺炎 鹦鹉衣原体 体征和症状 宏基因组
下载PDF
鹦鹉热嗜衣原体蛋白酶样活性因子(CPAF)原核表达与纯化
17
作者 王绍胜 吴移谋 《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 2011年第4期24-28,共5页
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选择鹦鹉热嗜衣原体(Chlamydophila psittaci,C.psittaci,Cps)6BC株的CPAF蛋白的免疫优势区基因,进行构建pGEX6p-2/CPAFm重组质粒与重组菌,使用IPTG诱导重组蛋白的表达并分析诱导温度、诱导剂剂量及诱导时间对蛋白... 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选择鹦鹉热嗜衣原体(Chlamydophila psittaci,C.psittaci,Cps)6BC株的CPAF蛋白的免疫优势区基因,进行构建pGEX6p-2/CPAFm重组质粒与重组菌,使用IPTG诱导重组蛋白的表达并分析诱导温度、诱导剂剂量及诱导时间对蛋白表达的影响。重组蛋白以GST琼脂糖凝胶FF进行纯化,用SDS-PAGE和免疫印迹(Western blot)进行鉴定。为建立Cps的快速诊断和富集Cps诊断抗原奠定良好的试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鹦鹉热嗜衣原体 蛋白表达 重组蛋白
下载PDF
Molecular survey on zoonotic tick—borne bacteria and chlamydiae in feral pigeons(Columba livia domestica)
18
作者 Valentina Virginia Ebani Fabrizio Bertelloni Paolo Mani 《Asian Pacific Journal of Tropical Medicine》 SCIE CAS 2016年第4期316-319,共4页
Objective;To determine the presence of zoonotic tick-borne bacteria in feral pigeons(Columba lixia domestica) from urban areas.Methods:Spleen samples from 84 feral pigeons,found dead with traumatic injuries in urban a... Objective;To determine the presence of zoonotic tick-borne bacteria in feral pigeons(Columba lixia domestica) from urban areas.Methods:Spleen samples from 84 feral pigeons,found dead with traumatic injuries in urban areas,were examined by PCR to detect DNA of Anaplasma phagocytophilum,Bartonella spp.,Borrelia burgdorferi sensu lato.Coxiella burnetii.Rickettsia spp.,and Chlamydnphila spp.Results:Twenty(23.8%) pigeons were infected by tick-borne agents,in particular 2(2.38%) animals resulted positive for Bartonella spp.,5(5.95%) for Coxiella burnetii.5(5.95%) for Rickettsia spp.,13(15.47%) for Borrelia burgdorferi sensu lato.All birds scored negative for anaplasma phagocytophilum.Moreover,17(20.23%) pigeons were positive for Chlamydophila spp.and among them 10(11.9%) for Chlamydophila psittaci,Mixed infections by two or three agents were detected in 8(9.52%) animals.Conclusions:Feral pigeons living in urban and periurban areas are a hazard for the human health as source of several pathogens.The obtained results confirm pigeons as reservoirs of chlamydial agents and suggest that they may be involved in the epidemiology of zoonotic tick-borne infections to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geon(Columba livia domestica) TICK-BORNE BACTERIA chlamydophila psittaci PCR
下载PDF
鹦鹉热衣原体SINC蛋白激活宿主细胞MAPK/ERK信号通路抑制细胞凋亡
19
作者 李昀霏 曾心靛 +5 位作者 罗宇辰 肖翠 曹赛红 胡丹 王川 陈丽丽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16,共6页
目的探讨鹦鹉热衣原体SINC蛋白对宿主细胞凋亡的影响,及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MAPK/ERK)信号通路在其中的调控作用。方法用重组SINC蛋白刺激... 目的探讨鹦鹉热衣原体SINC蛋白对宿主细胞凋亡的影响,及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MAPK/ERK)信号通路在其中的调控作用。方法用重组SINC蛋白刺激HeLa细胞,Western blot检测凋亡相关蛋白Bax和Bcl-2的蛋白质表达水平及ERK1/2的磷酸化程度,Hoechst 33258染色检测SINC蛋白刺激对HeLa细胞凋亡的影响。用50μmol/L MEK1/2抑制剂U0126预处理HeLa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浓度SINC蛋白刺激后细胞凋亡率的变化,Western blot检测Bax和Bcl-2的蛋白质表达水平。结果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用10μg/ml SINC蛋白刺激HeLa细胞18 h后,Bax表达下调,Bcl-2表达上调,Bax/Bcl-2比值最低;p-ERK1/2与ERK1/2的比值明显上调;Hoechst 33258染色检测发现5、10、15μg/ml SINC蛋白刺激后,HeLa细胞内凋亡小体数量明显减少。加入抑制剂U0126后,Bcl-2表达下调,cleaved PARP表达量显著增加;流式细胞术显示细胞凋亡率明显增高。结论SINC蛋白通过激活MAPK/ERK信号通路抑制HeLa细胞发生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鹦鹉热衣原体 SINC蛋白 MAPK/ERK通路 凋亡
原文传递
鹦鹉热衣原体肺炎28例临床特征分析
20
作者 蒋榕 汤渝玲 +4 位作者 文隆 孔祥龙 李慧 姜迪譞 周志国 《安徽医药》 CAS 2024年第7期1348-1352,共5页
目的分析经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技术(metagenopmic 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mNGS)确诊的28例鹦鹉热衣原体肺炎病人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1日至2022年4月1日长沙市第一医院采用mNGS诊断的28例鹦鹉热衣原体肺炎病人的诊... 目的分析经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技术(metagenopmic 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mNGS)确诊的28例鹦鹉热衣原体肺炎病人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1日至2022年4月1日长沙市第一医院采用mNGS诊断的28例鹦鹉热衣原体肺炎病人的诊治情况。结果28例病人中10例为女性,18例为男性,中位年龄60岁;27例病人有明确禽类接触史,1例无。重症病例占32.1%,多为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或尿毒症等基础疾病病人。临床表现包括发热(100%)、畏寒(28.6%)、咳嗽、咳痰(71.4%)、气促(53.6%)。外周血中白细胞总数多在正常范围,96.4%的病人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淋巴细胞比例降低;96.4%病人PCT升高,所检测病人中ESR和CRP升高者达100%;分别有71.4%和50%病人乳酸脱氢酶和肌酸激酶增高;有82.1%的病人谷草转氨酶增高,有78.6%的病人白蛋白降低。胸部CT表现单侧病变25例、其中右肺病变19例,常见影像改变是斑片状阴影(78.6%)、大片实变(21.4%),26例伴有胸腔积液。治疗情况:单用氟喹诺酮类(莫西沙星或者左氧氟沙星)治疗9例,单用多西环素治疗2例;联合用药13例,其中青霉素类(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或头孢哌酮舒巴坦钠)联用喹诺酮类有10例,青霉素类联合多西环素3例。有2例病人初始选择青霉素类加喹诺酮类药物治疗无效,改用多西环素或联用多西环素后症状缓解。28例病人均预后良好,无死亡病例。结论鹦鹉热衣原体肺炎病人的职业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及肺部CT具有一定的特点;临床对可疑病例应尽早行mNGS检测,快速过渡到精准治疗,能明显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鹦鹉热 鹦鹉衣原体 喹诺酮类 肺炎 临床特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