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nteraction Between Ustilaginoidea virens and Rice and Its Sustainable Control
1
作者 ZHANG Fengmin CAO Zhenzhen +3 位作者 ZHENG Xin HE Yuntao CHEN Mingxue LIN Xiaoyan 《Rice science》 SCIE CSCD 2024年第3期269-284,共16页
Ustilaginoidea virens is a common rice pathogen that can easily lead to a decline in rice quality and the production of toxins pose potential risks to human health.In this review,we present a comprehensive literature ... Ustilaginoidea virens is a common rice pathogen that can easily lead to a decline in rice quality and the production of toxins pose potential risks to human health.In this review,we present a comprehensive literature review of research since the discovery of rice false smut.We provide a comprehensive and,at times,critical overview of the main results and findings from related research,and propose 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s.Firstly,we delve into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U.virens and rice,including the regulation of transcription factors,the process of U.virens infecting rice panicles,and the plant immune response caused by rice infection.Following that,we discuss the identific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mycotoxins produced by the pathogenic fungus,as well as strategies for disease management.We emphasize the importance of comprehensive agricultural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thods for the sustainable management of U.virens.This knowledge will update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U.virens and rice plants,offering a valuable perspective for those interested in U.vire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ice false smut flower-specific infection MYCOTOXIN food safety plant disease
下载PDF
Rice False Smut Fungus, <i>Ustilaginoidea virens</i>, Inhibits Pollen Germination and Degrades the Integuments of Rice Ovule 被引量:7
2
作者 Wenlu Li Luoye Li +2 位作者 Aiqing Feng Xiaoyuan Zhu Jianxiong Li 《American Journal of Plant Sciences》 2013年第12期2295-2304,共10页
Ustilaginoidea virens is a flower-infecting fungus that forms false smut balls in rice panicle. Rice false smut has long been considered a minor disease, but recently it occurred frequently and emerged as a major dise... Ustilaginoidea virens is a flower-infecting fungus that forms false smut balls in rice panicle. Rice false smut has long been considered a minor disease, but recently it occurred frequently and emerged as a major disease in rice production. In vitro co-cultivation of U. virens strain with young rice panicles showed that U. virens enters inside of spikelets from the apex and then grows downward to infect floral organs. In response to U. virens infection, rice host exhibits elevated ROS accumulation and enhanced callose deposition. The secreted compounds of U. virens can suppress rice pollen germination. Examination of sectioning slides of freshly collected smut balls demonstrated that both pistil and stamens of rice flower are infected by U. virens, hyphae degraded the contents of the pollen cells, and also invaded the filaments. In addition, U. virens entered rice ovary through the thin-walled papillary cells of the stigma, then decomposed the integuments and infected the ovary. The invaded pathogen could not penetrate the epidermis and other layers of the ovary. Transverse section of the pedicel just below the smut balls showed that there were no fungal hyphae observed in the vascular bundles of the pedicel, implicating that U. virens is not a systemic flower-infecting fungu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lower-Infecting Fungi Integuments Pollen Germination Oryza SATIVA rice false smut
下载PDF
Ustilaginoidea virens: A Fungus Infects Rice Flower and Threats World Rice Production 被引量:19
3
作者 QIU Jiehua MENG Shuai +2 位作者 DENG Yizhen HUANG Shiwen KOU Yanjun 《Rice science》 SCIE CSCD 2019年第4期199-206,共8页
Rice false smut disease, which is caused by the fungus Ustilaginoidea virens, is currently one of the most devastating rice fungal diseases in the world. Rice false smut disease not only causes severe yield loss and g... Rice false smut disease, which is caused by the fungus Ustilaginoidea virens, is currently one of the most devastating rice fungal diseases in the world. Rice false smut disease not only causes severe yield loss and grain quality reduction, but also threatens food safety due to its production of mycotoxins. In this review, the most recent progresses regarding the life cycle, infection processes, genome and genetic diversity, pathogenic gene and disease resistance in rice were summarized in order to provide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control of U. virens. We also proposed some future directions and key questions that need to be addressed for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molecular mechanism that leads to rice false smut disease and the prospects for sustainable control of rice false smu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stilaginoidea virens rice false smut DISEASE life cycle infection process pathogenesis gene DISEASE resistance
下载PDF
水稻稻曲病研究进展 被引量:2
4
作者 刘春萍 徐孜 +5 位作者 龚洪波 金兴国 魏静 刘婧 张拥军 邱东峰 《湖北农业科学》 2023年第4期89-92,共4页
稻曲病是水稻后期发生的一种真菌性病害,在中国及世界各地均有发生,现已成为水稻的主要病害之一。近年来有大量学者致力于水稻抗稻曲病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对水稻稻曲病的分布及危害、稻曲菌的生物学特征、稻曲菌的侵染机制、水... 稻曲病是水稻后期发生的一种真菌性病害,在中国及世界各地均有发生,现已成为水稻的主要病害之一。近年来有大量学者致力于水稻抗稻曲病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对水稻稻曲病的分布及危害、稻曲菌的生物学特征、稻曲菌的侵染机制、水稻与稻曲菌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水稻稻曲病的分子生物学研究等方面进行了综述,为育种家培育抗稻曲病水稻品种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稻曲病 水稻-稻曲菌互作 侵染机制
下载PDF
稻曲病菌的病原学 被引量:48
5
作者 王疏 白元俊 +2 位作者 周永力 姚健民 白金铠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19-24,共6页
稻曲病菌产生的黄色和黑色厚垣孢子表面都有疣状突起,但黑色厚垣孢子的疣状突起明显。常规萌发试验,黄色厚垣孢子萌发,黑色不萌发。黄色厚垣孢子在4℃和25℃下贮存分别保持萌发能力1年和80d左右,萌发的最适pH值和最适温度... 稻曲病菌产生的黄色和黑色厚垣孢子表面都有疣状突起,但黑色厚垣孢子的疣状突起明显。常规萌发试验,黄色厚垣孢子萌发,黑色不萌发。黄色厚垣孢子在4℃和25℃下贮存分别保持萌发能力1年和80d左右,萌发的最适pH值和最适温度分别为pH5~pH8和25℃~30℃。光照可诱导产生厚垣孢子。病菌在PD和PS培养液中可产生大量分生孢子。田间采集的稻曲病菌菌核在砂培条件下可以萌发并可产生成熟的子囊孢子。该菌可产生毒素,在一定的浓度下,对稻种萌发和胚芽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曲病菌 厚垣孢子 菌核 毒素 水稻 病原学
下载PDF
稻曲病菌白化菌株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18
6
作者 王疏 白元俊 +2 位作者 周永力 姚健民 白金铠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321-326,共6页
新发现的稻曲病菌白化菌株其分生孢子座白色,厚垣孢子表面光滑,大小为3.5-6.0×3.5-6.8μm。在麦芽糖-稻芽浸渍液中可产生较多的分生孢子。pH值为6时生长最好。普通培养基中加入几种供试碳源和氮源均有利于菌... 新发现的稻曲病菌白化菌株其分生孢子座白色,厚垣孢子表面光滑,大小为3.5-6.0×3.5-6.8μm。在麦芽糖-稻芽浸渍液中可产生较多的分生孢子。pH值为6时生长最好。普通培养基中加入几种供试碳源和氮源均有利于菌落生长,以蔗糖为碳源,浓度为2%或以L-天门冬酰胺为氮源浓度为0.2%~0.3%时时其菌落生长有促进作用。培养过程中可产生对稻种萌发有抑制作用的毒素,而固体培养时产毒能力高于液体培养。白化菌株回接到水稻上可重新产生白色稻曲球。该菌和稻曲病菌的酯酶同功酶和RAPD扩增谱带明显不同。可见白化菌株具有独立于稻曲病菌的新的分类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化菌株 稻曲病菌 厚垣孢子 水稻 生物学特性
下载PDF
稻曲球及稻曲病菌菌落微结构的SEM观察 被引量:17
7
作者 陈丽 胡东维 +1 位作者 陈美军 张敬泽 《菌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89-96,共8页
本文对不同培养条件下稻曲病菌菌落及稻曲球的微结构进行了扫描电镜比较研究。在PS培养液里进行液体培养时,稻曲病菌很少产生分生孢子和厚垣孢子,只有培养后期漂浮在培养液表面的菌落可以产生大量的厚垣孢子。病原菌在进行PSA固体培养时... 本文对不同培养条件下稻曲病菌菌落及稻曲球的微结构进行了扫描电镜比较研究。在PS培养液里进行液体培养时,稻曲病菌很少产生分生孢子和厚垣孢子,只有培养后期漂浮在培养液表面的菌落可以产生大量的厚垣孢子。病原菌在进行PSA固体培养时,大部分菌株在培养后期产生大量的成堆分布的厚垣孢子,少部分菌株在菌落上产生散生的厚垣孢子。说明暴露于空气有助于稻曲病菌产生厚垣孢子。在煮熟的带壳谷粒上稻曲病菌的生长明显比在去壳上的要慢得多。微结构分析表明,稻曲球表面是一层密集的厚垣孢子,菌丝与稻粒的胚乳层界限分明,大部分稻曲球中部有大块的发育良好的胚乳,并充满密集的淀粉粒。说明稻曲病菌可能在开花灌浆后开始侵染,而且至少后期是腐生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曲病 厚垣孢子 侵染
下载PDF
基于稻曲球结构分析稻曲菌的侵染部位和侵染时期 被引量:14
8
作者 张震 叶胜海 +3 位作者 柴荣耀 邱海萍 王教瑜 孙国昌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07-210,共4页
对田间采集的稻曲病病粒进行解剖分析,结果显示厚垣孢子层未形成的稻曲病病粒可分离出完整雌雄蕊;典型的稻曲球均可解剖出完整子房,且子房绿色未见明显膨大。雄性不育的水稻品系受稻曲病为害产生典型症状,其解剖结果与正常水稻品系相同... 对田间采集的稻曲病病粒进行解剖分析,结果显示厚垣孢子层未形成的稻曲病病粒可分离出完整雌雄蕊;典型的稻曲球均可解剖出完整子房,且子房绿色未见明显膨大。雄性不育的水稻品系受稻曲病为害产生典型症状,其解剖结果与正常水稻品系相同。由此推测稻曲菌侵染水稻雌蕊发生在水稻开花之前,并直接从子房获得营养形成稻曲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曲病 稻曲球 侵染时期 侵染部位
下载PDF
稻曲病侵染机制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3
9
作者 姚琳 叶慧丽 +4 位作者 胡容平 吴江 卢代华 毛建辉 何忠全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273-1276,共4页
2009~2011年对稻曲病的侵染机制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稻曲病菌厚垣孢子的生存力很强,即使在-20℃的低温条件下也可保持8个月以上的活性,揭示厚垣孢子完全可以成为来年稻曲病的初侵染来源;在水稻的苗期、分蘖期、孕穗期和齐穗期分... 2009~2011年对稻曲病的侵染机制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稻曲病菌厚垣孢子的生存力很强,即使在-20℃的低温条件下也可保持8个月以上的活性,揭示厚垣孢子完全可以成为来年稻曲病的初侵染来源;在水稻的苗期、分蘖期、孕穗期和齐穗期分别对其进行药剂处理,孕穗期处理的防效最高,均超过90%,与其他处理间有极显著的差异,揭示孕穗期是稻曲病菌侵染的关键期;水稻不同播期对稻曲病的发生密切相关,抗性越强的品种分期播种对稻曲病的影响越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稻曲病 侵染源 侵染关键期 播期
下载PDF
人工培养条件下稻曲病菌厚垣孢子产生因素初探 被引量:8
10
作者 程明渊 刘洪涛 +3 位作者 阎万元 孙永吉 胡莹 韩润亭 《吉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62-64,共3页
本文通过对稻曲病菌在不同培养基、不同营养条件(碳源和氮源)、不同pH值、不同温度和光照及不同代数的菌株在PSA上产孢能力的研究,初步明确,PSA是适宜的产孢培养基;2~3代菌株最易产孢;NH4CI和KNO3对厚垣孢子... 本文通过对稻曲病菌在不同培养基、不同营养条件(碳源和氮源)、不同pH值、不同温度和光照及不同代数的菌株在PSA上产孢能力的研究,初步明确,PSA是适宜的产孢培养基;2~3代菌株最易产孢;NH4CI和KNO3对厚垣孢子产生有一定的作用;适宜产孢的温度为15~25℃,但15℃和20℃培养时间较长;培养基适宜的pH值是5~7,以pH6为最佳;光照对厚垣孢子的产生数量及时间都有很大的影响,光暗交替是适宜的培养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曲病菌 厚垣孢子 产孢因素 人工培养
下载PDF
浙江省水稻品种抗稻曲病自然诱发鉴定初步研究 被引量:18
11
作者 王连平 董明灶 +1 位作者 郝中娜 陶荣祥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0年第7期73-74,86,共3页
在浙江省金华县稻曲病重发病区,对113个水稻品种进行了田间自然诱发抗性鉴定。结果表明:以稻曲病平均病级(X)为指标,X=0级、0级<X≤Ⅰ级、Ⅰ级<X≤Ⅱ级、Ⅱ级<X≤Ⅲ级、Ⅲ级<X≤Ⅳ级、Ⅳ级<X≤Ⅴ级的品种数分别占品种总... 在浙江省金华县稻曲病重发病区,对113个水稻品种进行了田间自然诱发抗性鉴定。结果表明:以稻曲病平均病级(X)为指标,X=0级、0级<X≤Ⅰ级、Ⅰ级<X≤Ⅱ级、Ⅱ级<X≤Ⅲ级、Ⅲ级<X≤Ⅳ级、Ⅳ级<X≤Ⅴ级的品种数分别占品种总数的33.62%、20.35%、15.92%、8.84%、13.27%和7.96%。常规籼稻、常规粳稻、杂交籼稻和杂交粳稻,不发病或轻发病(平均病级小于Ⅰ级)的发生频率分别为100%、66.67%、54.04%和0%;重发病(平均病级大于Ⅲ级)的发生频率分别为0%、4.16%、20.26%和90.00%;粳稻发病明显重于籼稻,杂交稻明显重于常规稻,杂交粳稻发病最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曲病 品种 抗性 自然诱发 浙江省
下载PDF
国内外水稻稻曲病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12
作者 伏荣桃 王剑 +2 位作者 卢代华 龚学书 张鸿 《中国农学通报》 2016年第12期189-194,共6页
水稻稻曲病是由稻曲菌侵染水稻稻穗引起的真菌病害,现已成为世界稻谷主产区主要的真菌病害之一,对水稻的产量和质量产生重大的为害。由于此病害在早期发生较轻,因此,长期不被人们重视。为了加强人们对稻曲病的广泛认识,笔者从近年来国... 水稻稻曲病是由稻曲菌侵染水稻稻穗引起的真菌病害,现已成为世界稻谷主产区主要的真菌病害之一,对水稻的产量和质量产生重大的为害。由于此病害在早期发生较轻,因此,长期不被人们重视。为了加强人们对稻曲病的广泛认识,笔者从近年来国内外稻曲病研究进展入手,综述了病原菌在生物学特性、侵染过程、分子生物学、毒素等方面的研究以及稻曲病的综合防治技术等,分析了稻曲病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展望了将要开展的研究工作,以期为揭示稻曲病原菌致病机制及稻曲病有效防治提供一定参考和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曲病 生物学特性 侵染过程 分子生物学 研究进展
下载PDF
稻曲病研究进展 被引量:42
13
作者 王洪凯 林福呈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2008年第5期385-390,共6页
稻曲病由Ustilaginoidea virens引起,主要为害水稻的谷粒。近年来稻曲病已成为水稻的重要病害之一,有关此病害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进展。文章主要综述了国内外近些年来在稻曲病病原、侵染循环和防治等方面的主要研究进展,并对进一步研究... 稻曲病由Ustilaginoidea virens引起,主要为害水稻的谷粒。近年来稻曲病已成为水稻的重要病害之一,有关此病害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进展。文章主要综述了国内外近些年来在稻曲病病原、侵染循环和防治等方面的主要研究进展,并对进一步研究该病害的重点方面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曲病 侵染循环 病害防治
下载PDF
浙江省水稻主栽品种抗稻曲病性鉴定与评价 被引量:9
14
作者 余山红 马义虎 王会福 《山西农业科学》 2018年第2期163-166,共4页
为探明浙江省水稻主栽品种对稻曲病的抗性水平,为抗病水稻品种的选择和推广布局提供参考依据,在网室、田间病圃同时以自然诱发方式对浙江省23个水稻主栽品种进行抗稻曲病性鉴定,分别用病穗率、病情指数和平均每穗曲球数进行评价。结果显... 为探明浙江省水稻主栽品种对稻曲病的抗性水平,为抗病水稻品种的选择和推广布局提供参考依据,在网室、田间病圃同时以自然诱发方式对浙江省23个水稻主栽品种进行抗稻曲病性鉴定,分别用病穗率、病情指数和平均每穗曲球数进行评价。结果显示,杂交稻比常规稻感病,籼粳杂交稻发病最严重;自然发病条件下病穗率、平均每穗曲球数与病情指数高度相关且存在直线回归关系,可用病穗率作为抗性评价指标以简化病情调查程序,尤其在鉴定大量水稻品种抗病性时更有效。目前,浙江省水稻主栽品种对稻曲病的抗性水平较低,需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主栽品种 稻曲病 抗性鉴定 自然诱发 浙江省
下载PDF
稻曲病菌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黄蓉 胡建坤 +4 位作者 李保同 刘永锋 潘夏艳 曹慧娟 黄瑞荣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22年第4期75-79,87,共6页
研究了稻曲病菌厚垣孢子在水中的萌发、菌丝在不同培养基中的生长与产孢、菌核形成条件及厚垣孢子的致病性。结果发现,少数黄色与黑色稻曲球上的厚垣孢子在田间存在萌发现象;黄色球厚垣孢子在清水中2 h即有孢子萌发产生分生孢子,4 h可... 研究了稻曲病菌厚垣孢子在水中的萌发、菌丝在不同培养基中的生长与产孢、菌核形成条件及厚垣孢子的致病性。结果发现,少数黄色与黑色稻曲球上的厚垣孢子在田间存在萌发现象;黄色球厚垣孢子在清水中2 h即有孢子萌发产生分生孢子,4 h可见部分分生孢子产生次生分生孢子,12 h分生孢子中60%以上产生次生分生孢子。黑色稻曲球上的厚垣孢子萌发与黄色球上的厚垣孢子类似,但萌发起始时间较后者一般晚2 h以上,萌发率和萌发速率也稍低。稻曲病菌培养以PSA培养基生长最好。病菌培养25 d可产生厚垣孢子。江西稻区稻曲球上可产生菌核,但一般年份不常见。结果表明,田间采集的厚垣孢子是诱发稻曲病的有效接种体,推测其应是田间诱发稻曲病的重要初侵染来源和再侵染要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曲病 稻曲病菌 厚垣孢子 菌核 生物学特性
下载PDF
稻曲病厚垣孢子的致病传递过程及消毒药剂的选择
16
作者 吕建平 李化瑶 杨虹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5年第2期81-84,共4页
土壤接种厚垣孢子,秧田期或本田期均可在叶片上检测到相当数量的厚垣孢子。以分蘖末及拔节期孢子量最多。孕穗至抽穗期剑叶及幼穗上亦有大量厚垣孢子,以幼穗上较多。大田采样观察与土壤接种试验相同.通过试验筛选出毒菌锡对厚垣孢子... 土壤接种厚垣孢子,秧田期或本田期均可在叶片上检测到相当数量的厚垣孢子。以分蘖末及拔节期孢子量最多。孕穗至抽穗期剑叶及幼穗上亦有大量厚垣孢子,以幼穗上较多。大田采样观察与土壤接种试验相同.通过试验筛选出毒菌锡对厚垣孢子具杀菌作用,为孕穗期叶面防治稻曲病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曲病 厚垣孢子 传递过程 消毒剂 选择 水稻
下载PDF
稻曲病研究进展 被引量:27
17
作者 陈旭 邱结华 +3 位作者 熊萌 舒亚洲 黄世文 寇艳君 《中国稻米》 2019年第5期30-36,共7页
近年来,稻曲病已由次级病害上升为水稻三大主要真菌病害之一,严重影响水稻的产量和品质。随着对稻曲病菌研究的深入,对稻曲病致病机理的了解日益加深,防控技术也在不断的更新。通过综述稻曲病的危害、生物学特性及侵染致病机理等研究进... 近年来,稻曲病已由次级病害上升为水稻三大主要真菌病害之一,严重影响水稻的产量和品质。随着对稻曲病菌研究的深入,对稻曲病致病机理的了解日益加深,防控技术也在不断的更新。通过综述稻曲病的危害、生物学特性及侵染致病机理等研究进展,以期为稻曲病持续深入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为开发稻曲病防治新方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曲病 水稻 生物学特性 侵染机理
下载PDF
稻曲病侵染规律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佐乾 杨小林 +3 位作者 吕亮 袁斌 常向前 张舒 《湖北农业科学》 2019年第9期5-8,12,共5页
水稻稻曲病(Rice false smut,RFS)发生情况日趋严重,已经上升为水稻主要病害之一。目前对稻曲病的研究已经取得一定的进展,但对其病菌侵染方式和侵染机理的了解还有局限性。通过激光共聚焦和透射电镜等方法已经基本明确了稻曲病菌在颖... 水稻稻曲病(Rice false smut,RFS)发生情况日趋严重,已经上升为水稻主要病害之一。目前对稻曲病的研究已经取得一定的进展,但对其病菌侵染方式和侵染机理的了解还有局限性。通过激光共聚焦和透射电镜等方法已经基本明确了稻曲病菌在颖花内的侵染过程,然而稻曲病是否具有系统侵染、种子带菌以及幼苗根部侵染对病害发生的影响程度仍有待明确。对稻曲病菌研究中存在的亟待解决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分析,同时也对稻曲病主要的防控手段和病原监测方法进行了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曲病(rice false smut RFS) 侵染方式 侵染机制 活体寄生
下载PDF
Infection of Ustilaginoidea virens intercepts rice seed formation but activates grain-filling-related genes 被引量:23
19
作者 Jing Fan Xiao-Yi Guo +9 位作者 Liang Li Fu Huang Wen-Xian Sun Yan Li Yan-Yan Huang Yong-Ju Xu Jun Shi Yang Lei Ai-Ping Zheng Wen-Ming Wang 《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 SCIE CAS CSCD 2015年第6期577-590,共14页
Rice false smut has become an increasingly serious disease in rice (Oryza sativa L.) production worldwide. The typical feature of this disease is that the fungal pathogen Ustilaginoidea virens (Uv) specifical y in... Rice false smut has become an increasingly serious disease in rice (Oryza sativa L.) production worldwide. The typical feature of this disease is that the fungal pathogen Ustilaginoidea virens (Uv) specifical y infects rice flower and forms false smut bal , the ustiloxin-containing bal-like fungal colony, of which the size is usual y several times larger than that of a mature rice seed. However, the underlying mechanisms of Uv-rice interac-tion are poorly understood. Here, we applied time-course microscopic and transcriptional approaches to investigate rice responses to Uv infection. The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the flower-opening process and expression of associated transcription factors, including ARF6 and ARF8, were inhibited in Uv-infected spikelets. The ovaries in infected spikelets were interrupted in fertilization and thus were unable to set seeds. However, a number of grain-fil ing-related genes, including seed storage protein genes, starch anabolism genes and endosperm-specific transcription factors (RISBZ1 and RPBF), were highly transcribed as if the ovaries were fertilized. In addition, critical defense-related genes like NPR1 and PR1 were downregulated by;Uv infection. Our data imply that Uv may hijack host nutrient reservoir by activation of the grain-fil ing network because of growth and formation of false smut bal 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lower-infecting grain filling MICROSCOPY rice false smut RNA-SEQ
原文传递
稻曲病菌有性世代和子囊孢子侵染水稻过程的研究
20
作者 王国良 《浙江万里学院学报》 1995年第Z1期3-9,共7页
田间调查表明,田间稻曲病菌菌核形成量,其幅度每亩为0~318粒,每亩加权平均为18.69~36.75粒。自然条件下越冬后菌核到早稻孕穗时,其萌发率旱田、水田分别为60.6%和22.8%。室内高湿培养二年总萌发率高达98%其中第一年萌发率为77.2%... 田间调查表明,田间稻曲病菌菌核形成量,其幅度每亩为0~318粒,每亩加权平均为18.69~36.75粒。自然条件下越冬后菌核到早稻孕穗时,其萌发率旱田、水田分别为60.6%和22.8%。室内高湿培养二年总萌发率高达98%其中第一年萌发率为77.2%第二年为20.8%。菌核形成子座必需有一定光照。高湿、25℃、光照条件最有利菌核萌发,形成子座和产生子囊孢子。子囊孢子长度变化同光、暗条件和子座成熟度有关。子囊孢子易萌发直接在孢子两端形成小孢子。加水稻花器或0.5%葡萄糖液能显著地促使子囊孢子快速萌发并形成多个小孢子。该小孢子通过直接形成侵染钉或先形成芽管,附着孢然后侵染水稻。侵染主要集中在处于破口前期的水稻柱头的乳头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曲病菌 有性世代 子囊孢子 侵染过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