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egradation of Azo Dyes by Photocatalysis of Fe(Ⅲ)-oxalate Complexes/H_2O_2 in Aqueous Non-ionic Surfactant Triton X-100 Solution 被引量:1
1
作者 董永春 王秋芳 +2 位作者 刘春燕 潘巧斌 徐天标 《Journal of Donghua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EI CAS 2010年第4期535-543,共9页
Two azo dyes,C.I.Reactive Red 195(RR195)and C.I.Acid Black 234(AB234)were degraded by photocatalysis of Fe(Ⅲ)-oxalate complexes/H2O2 in aqueous non-ionic surfactant,Triton X-100(TX-100)solution.Some factors affecting... Two azo dyes,C.I.Reactive Red 195(RR195)and C.I.Acid Black 234(AB234)were degraded by photocatalysis of Fe(Ⅲ)-oxalate complexes/H2O2 in aqueous non-ionic surfactant,Triton X-100(TX-100)solution.Some factors affecting the dye degradation such as TX-100 concentration,irradiation intensity,and sodium chloride were investigated.The interaction and competition between dye and TX-100 during the degradation were also examined using spectrophotometry and maximum bubble pressure method,respectively.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X-100 showed a significant reduction effect on degradation of two azo dyes,but which was largely confined to TX-100 concentration below the Critical Micellar Concentration(CMC).And the reduction was considerably decreased above the CMC,especially in the case of AB234.Moreover,the reducing effect of TX-100 on dye degradation almost did not vary with irradiation intensity.And the impact of sodium chloride on dye degradation was limited by the addition of TX-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zo dyes Triton X-100 DEGRADATION Fe()-oxalate complexes H2O2
下载PDF
中国希瓦氏菌D14^T的Fe(Ⅲ)还原特性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7
2
作者 许玫英 林培真 +2 位作者 孔祥义 钟小燕 孙国萍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63-466,i003,共5页
报道了中国希瓦氏菌D14 T 的Fe(Ⅲ)还原特性,研究了溶氧浓度、光照强度、温度、pH等条件对菌株Fe(Ⅲ)还原的影响。结果发现,随着培养基中Fe(Ⅲ)浓度的提高,菌株D14 T 的Fe(Ⅲ)还原速率相应降低;氧气和光照对Fe(Ⅲ)还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报道了中国希瓦氏菌D14 T 的Fe(Ⅲ)还原特性,研究了溶氧浓度、光照强度、温度、pH等条件对菌株Fe(Ⅲ)还原的影响。结果发现,随着培养基中Fe(Ⅲ)浓度的提高,菌株D14 T 的Fe(Ⅲ)还原速率相应降低;氧气和光照对Fe(Ⅲ)还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菌株还原Fe(Ⅲ)的最适反应温度为37℃;在反应起始pH6 0 - 10 0的条件下菌株可进行Fe(Ⅲ)还原。对不同形态Fe(Ⅲ)还原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Fe(Ⅲ)的溶解度越高越有利于还原反应的进行。采用SDS和OGP这两种蛋白变性剂对Fe(Ⅲ)还原蛋白进行初步定位的结果表明,参与Fe(Ⅲ)还原的蛋白主要位于细胞可溶性外周蛋白。在同时含有偶氮染料和Fe(Ⅲ)的条件下,菌株D14 T 的偶氮染料脱色率和Fe(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希瓦氏菌D14^T Fe()还原 影响因素 偶氮染料脱色
下载PDF
巯基棉分离富集-偶氮氯膦Ⅲ-TPB-共振光散射测定垃圾渗滤液中的Zn(Ⅱ) 被引量:4
3
作者 庞向东 江虹 +2 位作者 何婷婷 秦艾 洪歆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27-131,共5页
建立了测定垃圾渗滤液中微量Zn(Ⅱ)的巯基棉分离富集-偶氮氯膦Ⅲ-溴代十六烷基吡啶(TPB)共振光散射新方法。在pH为3.1~4.6的Tris-盐酸缓冲介质及TPB存在下,Zn(Ⅱ)与偶氮氯膦Ⅲ-TPB结合生成三元缔合物,使共振光散射(RLS)显著增强并产生... 建立了测定垃圾渗滤液中微量Zn(Ⅱ)的巯基棉分离富集-偶氮氯膦Ⅲ-溴代十六烷基吡啶(TPB)共振光散射新方法。在pH为3.1~4.6的Tris-盐酸缓冲介质及TPB存在下,Zn(Ⅱ)与偶氮氯膦Ⅲ-TPB结合生成三元缔合物,使共振光散射(RLS)显著增强并产生新的散射光谱,最大RLS散射峰位于378 nm处,体系的RLS增强程度(△IRLS)与0.008~0.20 mg/L范围内的Zn(Ⅱ)呈线性关系,定量限为0.010 mg/L。研究了共振光散射的光谱特征、适宜的反应条件及主要分析化学性质。方法用于垃圾填埋场渗滤液中Zn(Ⅱ)的测定,加标回收率为98.10%~102.7%,相对标准偏差为1.5%~1.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离富集 偶氮氯膦 溴代十六烷基吡啶 Zn(Ⅱ) 共振散射
下载PDF
一类新偶氮试剂的研究——Ⅱ.试剂2-(8′-羟基喹啉-5′-磺基-7′-偶氮)-1-羟基-8-氨基萘-3,6-二磺酸光度法测定铁(Ⅲ) 被引量:17
4
作者 鄢远 嵇志琴 黄坚锋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1-5,共5页
用新合成的偶氮试剂2-(8′-羟基喹啉-5′-磺基-7′-偶氮)-1-羟基-8-氨基萘-3,6-二磺酸(HQSAH)研究了光度法测定Fe(Ⅲ)的反应条件。Fe(Ⅲ)与试剂在pH4.66(NaAc/HAc缓冲介质)时发生特效络合反应,络合物吸收峰716nm,ε为1.64×10~4L... 用新合成的偶氮试剂2-(8′-羟基喹啉-5′-磺基-7′-偶氮)-1-羟基-8-氨基萘-3,6-二磺酸(HQSAH)研究了光度法测定Fe(Ⅲ)的反应条件。Fe(Ⅲ)与试剂在pH4.66(NaAc/HAc缓冲介质)时发生特效络合反应,络合物吸收峰716nm,ε为1.64×10~4L·mol^(-1)cm^(-1),络合比为1:2(M:R),线性范围为0~20μg/25ml,检测限为5.0ng/ml,考察了其它共存离子的干扰,发现除Al(Ⅲ)略有干扰外,其它常见离子均允许大量存在,该方法已直接应用于血样、矿祥和铝合金样中铁的分析,结果令人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荧光法 HQSAC 偶氮试剂
下载PDF
新显色剂8-喹啉偶氮槲皮素的合成及其与Fe(Ⅲ)显色反应的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雷丽红 雷春华 罗明辉 《光谱实验室》 CAS CSCD 1999年第5期494-497,共4页
本 文研究了新显 色试剂 8喹啉偶氮 槲皮素(简 称 8 Q A Q)的合成 方法及其 理化性质, 显色性能 和与 Fe(Ⅲ)的显色反应条件。在 Tw een 80 存在下,p H= 10.3 的 N H3  N H4 Cl缓冲介质... 本 文研究了新显 色试剂 8喹啉偶氮 槲皮素(简 称 8 Q A Q)的合成 方法及其 理化性质, 显色性能 和与 Fe(Ⅲ)的显色反应条件。在 Tw een 80 存在下,p H= 10.3 的 N H3  N H4 Cl缓冲介质中 , Fe(Ⅲ)与 8 Q A Q 的络合物 在 500nm 处有最大吸收, 表观摩尔吸光系数 为 1.06×105 L·m ol- 1 ·cm - 1 , Fe(Ⅲ) 含量在 0- 2.6μg/10m L 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在室温下,络合物 至少稳定 15h,络合比为 1∶ 3。此法用于茶叶中微量铁(Ⅲ)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喹啉偶氮槲皮素 显色反应 分光光度法 测定
下载PDF
一类新偶氮试剂的研究——Ⅳ.试剂2-(8′-羟基喹啉-5′-磺基-7′-偶氮)-变色酸催化荧光法测定铈(Ⅲ) 被引量:2
6
作者 鄢远 嵇志琴 黄坚锋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49-52,共4页
根据铈(Ⅲ)对试剂2-(8′-羟基喹啉-5′-磺基-7′-偶氮)-变色酸(HQSAC)分解反应的催化作用,提出了铈(Ⅲ)的荧光催化动力学分析新方法,本法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较好等特点。铈(Ⅲ)含量在0~15.0μ8/25ml呈良好线性关系,检出限为0.9ng/ml... 根据铈(Ⅲ)对试剂2-(8′-羟基喹啉-5′-磺基-7′-偶氮)-变色酸(HQSAC)分解反应的催化作用,提出了铈(Ⅲ)的荧光催化动力学分析新方法,本法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较好等特点。铈(Ⅲ)含量在0~15.0μ8/25ml呈良好线性关系,检出限为0.9ng/ml。本法已用于合成样的分析,效果良好。对该反应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确定了反应动力学方程,进行了反应速率和活化能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光光度法 HQSAH
下载PDF
新显色剂2-[2'-(6'-硝基-苯并噻唑)-偶氮]-1,8-二羟基萘-3,6-二磺酸的合成及与Fe(Ⅲ)的显色反应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夏心泉 赵书林 +1 位作者 楚天舒 李毅 《沈阳化工学院学报》 1996年第3期255-262,共8页
研究了新显色试剂2-[2'-(6'-硝基-苯并噻唑)-偶氮]-1,8-二羟基萘-3,6-二磺酸的合成方法及其基本性质,并将试剂应用于Fe(Ⅲ)的分析测定。在有阳离子表面活性剂CTMAB存在下,试剂与Fe(Ⅲ)形成1∶... 研究了新显色试剂2-[2'-(6'-硝基-苯并噻唑)-偶氮]-1,8-二羟基萘-3,6-二磺酸的合成方法及其基本性质,并将试剂应用于Fe(Ⅲ)的分析测定。在有阳离子表面活性剂CTMAB存在下,试剂与Fe(Ⅲ)形成1∶2的蓝紫色络合物,显色反应的适宜酸度为pH5.2~5.8,络合物的最大吸收波长为690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1.02×10 ̄5,Fe(Ⅲ)含量在0~10μg/10ml范围内服从比尔定律.对自来水、铝合金中微量Fe(Ⅲ)测定取得满意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光光度法 显色剂 试剂 杂环偶氮化合物
下载PDF
激光拉曼光谱研究苏丹红Ⅲ分子的吸附方式
8
作者 周小芳 张鹏翔 《光学与光电技术》 2010年第4期14-17,共4页
用近红外傅里叶拉曼光谱研究了苏丹红Ⅲ分子在覆银纳米颗粒的抛光铝片表面上的吸附行为,得到了一系列高质量的增强拉曼散射(SERS)谱图。对苏丹红Ⅲ分子在银胶溶液、覆银滤纸、覆银粗糙铝片上的SERS谱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苏丹红Ⅲ分子在各... 用近红外傅里叶拉曼光谱研究了苏丹红Ⅲ分子在覆银纳米颗粒的抛光铝片表面上的吸附行为,得到了一系列高质量的增强拉曼散射(SERS)谱图。对苏丹红Ⅲ分子在银胶溶液、覆银滤纸、覆银粗糙铝片上的SERS谱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苏丹红Ⅲ分子在各基底上与银纳米颗粒表现出不同的吸附行为。在银胶溶液中,苏丹红Ⅲ分子主要是通过N=N双键吸附在银纳米颗粒上的;在沉积了银纳米颗粒的滤纸表面,同样地,主要是由N=N双键吸附;而在沉积了银纳米颗粒的抛光铝片表面,不仅N=N双键参与了吸附,苏丹红Ⅲ分子中的羟基与银颗粒有相互作用,并且铝片上的氧化铝颗粒也可能吸附了苏丹红Ⅲ分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曼光谱 苏丹红 纳米颗粒 铝片 吸附行为
下载PDF
β-环糊精与苯基偶氮(4-偶氮-1)-2-萘酚(苏丹红Ⅲ)相互作用的光谱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韩娟 赵虎 +1 位作者 庞艳玲 王怀友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77-380,共4页
利用分光光度法研究了苯基偶氮(4-偶氮-1)-2-萘酚(苏丹红Ⅲ)与β-环糊精的包合机理。用红外光谱法确认了主体分子对客体分子的包合深度。结果表明:苯基偶氮(4-偶氮-1)-2-萘酚与β-环糊精形成1∶1的包容络合物,包合常数为7.95×102L/... 利用分光光度法研究了苯基偶氮(4-偶氮-1)-2-萘酚(苏丹红Ⅲ)与β-环糊精的包合机理。用红外光谱法确认了主体分子对客体分子的包合深度。结果表明:苯基偶氮(4-偶氮-1)-2-萘酚与β-环糊精形成1∶1的包容络合物,包合常数为7.95×102L/mol,求出了包合反应热力学参数ΔG,ΔH及ΔS,整个包合过程受熵变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基偶氮(4-偶氮-1)-2-萘酚 Β-环糊精 包容络合物 分光光度法 红外光谱法 苏丹红
下载PDF
测定四元合金及锌液中稀土总量的偶氮氯膦Ⅲ分光光度法
10
作者 林华 《钢管》 CAS 1996年第1期45-47,共3页
在热镀锌行业中,应用偶氮氯膦Ⅲ分光光度法,在721型分光光度计上、675μm波长处测定Zn-Al-Mg-Re四元合金及锌液中稀土总量。该方法简单,准确,适用于工业快速分析。
关键词 热镀锌 偶氮氯膦分光光度法 稀土总量 测定 锌合金
下载PDF
新显色剂O-CPAQ光度法测定微量铁的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罗明辉 尹郁芝 +2 位作者 陈蓉 杨博 饶恒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1997年第3期45-47,共3页
研究了新显色剂邻羧基苯基偶氮皮素与Fe(Ⅲ)在弱酸性介质中的显色反应。试验结果表明:利用此反应测定Fe(Ⅲ)的灵敏度很高,表现摩尔吸光系数达7.3x104L·mol-1·cm-1,线性范围为0~4μg/10m... 研究了新显色剂邻羧基苯基偶氮皮素与Fe(Ⅲ)在弱酸性介质中的显色反应。试验结果表明:利用此反应测定Fe(Ⅲ)的灵敏度很高,表现摩尔吸光系数达7.3x104L·mol-1·cm-1,线性范围为0~4μg/10mL。应用于锌样中微量Fe(Ⅲ)的测定,获得了满意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光光度法 显色剂 O-CPAQ 测定
下载PDF
改性PAN纤维铁配合物暗态催化偶氮染料降解反应 被引量:5
12
作者 王志超 董永春 韩振邦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88-95,共8页
利用偕胺肟改性聚丙烯腈(PAN)纤维和三氯化铁的配位反应制备改性PAN纤维铁配合物(Fe-AO-PAN),然后将其作为非均相Fenton反应催化剂应用于不同结构偶氮染料的降解反应中,重点考察Fe-AO-PAN的添加量(M)和铁离子含量(CFe-PAN)与暗态时染料... 利用偕胺肟改性聚丙烯腈(PAN)纤维和三氯化铁的配位反应制备改性PAN纤维铁配合物(Fe-AO-PAN),然后将其作为非均相Fenton反应催化剂应用于不同结构偶氮染料的降解反应中,重点考察Fe-AO-PAN的添加量(M)和铁离子含量(CFe-PAN)与暗态时染料的脱色率(D)和初始反应速率常数(k)之间的关系。此外还研究了暗态时偶氮染料的降解反应过程以及无机盐的影响。结果表明:Fe-AO-PAN暗态时能够催化偶氮染料的降解,并且使活性染料的k值明显高于酸性染料;暗态时Fe-AO-PAN的M和CFe-PAN与染料降解反应50 min时的D和k值之间存在着线性关系,可通过定量增加Fe-AO-PAN的M和CFe-PAN来促进暗态时染料的降解反应,达到其在辐射光时的降解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N纤维铁配合物 暗态 催化 偶氮染料 降解
下载PDF
新显色剂邻羧基苯基偶氮桑色素褪色光度法测定微量铁的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罗明辉 陈蓉 +1 位作者 甘利霞 饶恒 《分析试验室》 CAS CSCD 1997年第5期39-41,共3页
本文研究了新显色剂邻羧基苯基偶氮桑色素与铁(Ⅲ)在pH5.6的缓冲溶液中的褪色反应,实验结果表明,利用此褪色反应测定铁(Ⅲ),其灵敏度高,表观摩尔吸光系数达3.15×105L·mol-1·cm-1,线性范... 本文研究了新显色剂邻羧基苯基偶氮桑色素与铁(Ⅲ)在pH5.6的缓冲溶液中的褪色反应,实验结果表明,利用此褪色反应测定铁(Ⅲ),其灵敏度高,表观摩尔吸光系数达3.15×105L·mol-1·cm-1,线性范围0~1.0μg/25mL,检测限为:1.8×10-10g/mL。应用于黑色食品中微量铁的测定,获得了满意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褪色 光度法 桑色素 CPAM
下载PDF
显色剂-α(4-氨基安替比林偶氮)-β-萘酚的合成及光度法测定微量铁的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赵剑英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48-150,共3页
合成了试剂α-(4-氨基安替比林偶氮)-β-萘酚(AAP-NP),研究了试剂的光度性质.实验表明,pH在1.5~3.0范围内,铁(Ⅲ)与AAP-NP形成1:2配合物,其最大吸收波长为300 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6.72×10^-4L·mol^-1·cm^-1,... 合成了试剂α-(4-氨基安替比林偶氮)-β-萘酚(AAP-NP),研究了试剂的光度性质.实验表明,pH在1.5~3.0范围内,铁(Ⅲ)与AAP-NP形成1:2配合物,其最大吸收波长为300 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6.72×10^-4L·mol^-1·cm^-1,铁含量在0~11/25μg/mL范围内与吸光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回归系数r=0.9999,方法检出限为1.6 ng/mL.将该方法用于茶叶、木耳、缸豆和水中微量铁(Ⅲ)的测定,结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度法 铁() α-(4-氨基安替比林偶氮)-β-萘酚(AAP-NP)
下载PDF
偶氮染料的草酸铁配合物/Na_2S_2O_8体系氧化降解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丛灿 董永春 +1 位作者 李甫 王鹏 《印染》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6,共6页
使用草酸铁配合物/Na_2S_2O_8体系对偶氮染料活性红195进行光催化氧化降解,考察了Na_2S_2O_8、Fe3+离子和草酸浓度,反应温度和辐射光等对染料降解性能的影响,并通过ESR分析和自由基淬灭试验研究了染料的氧化降解机理。结果表明,适当提... 使用草酸铁配合物/Na_2S_2O_8体系对偶氮染料活性红195进行光催化氧化降解,考察了Na_2S_2O_8、Fe3+离子和草酸浓度,反应温度和辐射光等对染料降解性能的影响,并通过ESR分析和自由基淬灭试验研究了染料的氧化降解机理。结果表明,适当提高反应体系中Na_2S_2O_8、Fe^(3+)离子和草酸浓度,能够显著促进染料的降解反应;升高温度和引入辐射光有利于发挥草酸铁配合物/Na_2S_2O_8体系催化氧化的性能;无机盐的存在会抑制染料的降解反应,其中NaCl的抑制作用比Na_2SO_4更大。反应体系中存在HO·、SO_4^-·和O_2^-·三种自由基,其中HO·对染料降解反应的贡献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染废水 草酸铁 过硫酸钠 偶氮染料 氧化降解 自由基
下载PDF
基于偶氮配体的一类配位不饱和建筑块分子的合成、结构和荧光性质研究
16
作者 张广威 张齐 +1 位作者 李双双 王鹏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60-69,共10页
合成一种偶氮羧酸类配体(E)-3-(5-羧乙基-2-羟基苯)偶氮烯基苯甲酸(H 2L),采用液相溶剂分散法,在室温下分别与醋酸钴和醋酸锰进行自组装反应,获得了同构的2个配位不饱和建筑块分子[Co(HL)2(H 2O)4]·2H 2O(1)和[Mn(HL)2(H 2O)4]... 合成一种偶氮羧酸类配体(E)-3-(5-羧乙基-2-羟基苯)偶氮烯基苯甲酸(H 2L),采用液相溶剂分散法,在室温下分别与醋酸钴和醋酸锰进行自组装反应,获得了同构的2个配位不饱和建筑块分子[Co(HL)2(H 2O)4]·2H 2O(1)和[Mn(HL)2(H 2O)4]·2H 2O(2)。通过红外光谱、X-射线单晶衍射、元素分析等检测手段对配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1和2的单晶结构研究表明:配体上的两个羧基中只有苯乙酸基团与金属离子形成了配位键,苯甲酸基团不参与配位,使其有望成为配位化学中的配位不饱和建筑块分子。荧光光谱分析表明:两个配合物都在420 nm附近存在低浓度下的荧光发射且高浓度下荧光猝灭。在溶液中测定了该类配合物对铕离子的荧光猝灭作用,并得到了配合物与铕离子在3∶2时的最大猝灭。结果表明,合成的配位不饱和建筑块分子可以作为一种可修饰的次级建筑单元(SBU)与其他金属离子发生配位,从而展现出丰富的反应活性和更加多样的结构。配合物的CCDC号:1942960(1),194296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位不饱和建筑块分子 偶氮双羧酸配体 单晶衍射分析 铕离子 荧光猝灭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