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腺病毒介导融合双自杀基因治疗膀胱癌 被引量:13
1
作者 谭万龙 谢毅 +2 位作者 吴元东 朱文辉 郑少斌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94-597,共4页
目的探讨腺病毒介导胞嘧啶脱氨酶(CD)和胸苷激酶(TK)融合双自杀基因系统对膀胱癌治疗作用并与单基因系统作比较。方法利用含有CD-TK双自杀融合基因及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的复制缺陷腺病毒作载体,PCR检测CD、TK及E1基因。建立C57BL/6... 目的探讨腺病毒介导胞嘧啶脱氨酶(CD)和胸苷激酶(TK)融合双自杀基因系统对膀胱癌治疗作用并与单基因系统作比较。方法利用含有CD-TK双自杀融合基因及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的复制缺陷腺病毒作载体,PCR检测CD、TK及E1基因。建立C57BL/6同系膀胱癌Mb49皮下移植瘤模型,观察肿瘤注射腺病毒联合丙氧鸟苷(GCV)或/和5-氟胞嘧啶(5-FC)治疗后肿瘤体积及组织学变化。结果PCR可检测到腺病毒DNA中含CD及TK基因、无E1基因。腺病毒注射联合GCV、5-FC、GCV+5-FC治疗后,肿瘤体积与对照组相比明显缩小(P=0.00),腺病毒注射联合GCV+5-FC有协同作用(P=0.04),优于腺病毒注射联合GCV以及腺病毒注射5-FC。基因治疗后肿瘤细胞大片坏死,对照组细胞形态无变化。结论腺病毒介导CD-TK融合双自杀基因联合GCV或/和5-FC能有效治疗膀胱癌,融合双自杀基因CD-TK/(GCV+5-FC)系统对膀胱癌治疗有协同作用,其效果优于CD-TK/GCV或CD-TK/5-FC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自杀基因 胞嘧啶脱氨酶 胸苷激酶 基因治疗 膀胱癌
下载PDF
双自杀基因融合基因重组腺病毒的制备与鉴定 被引量:5
2
作者 赵军 冯跃 +1 位作者 孟荣贵 黄盛东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64-66,共3页
目的 :制备含胞嘧啶脱氨酶 (CD)基因、胸苷激酶 (TK )基因的融合基因重组腺病毒 ,为恶性肿瘤的基因治疗研究作准备。方法 :构建含有 CD、TK融合基因的重组粘粒 ,将其与腺病毒 DNA末端肽复合物混合后以磷酸钙共沉淀法转染人胚肾2 93细胞... 目的 :制备含胞嘧啶脱氨酶 (CD)基因、胸苷激酶 (TK )基因的融合基因重组腺病毒 ,为恶性肿瘤的基因治疗研究作准备。方法 :构建含有 CD、TK融合基因的重组粘粒 ,将其与腺病毒 DNA末端肽复合物混合后以磷酸钙共沉淀法转染人胚肾2 93细胞株细胞 ,获取重组腺病毒 ,并进行鉴定。结果 :酶切结果及 PCR结果显示 ,重组粘粒中 CD、TK融合基因插入正确 ,经鉴定所获重组腺病毒带有融合基因 ,并且无具有复制能力的腺病毒存在。 结论 :所获重组腺病毒为 E1、E3缺陷型 ,含有所需的双自杀基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备 鉴定 重组腺病毒 基因疗法 粘粒 胞嘧啶脱氨酶 胸苷激酶
下载PDF
高效化学转化菌内同源重组法构建重组腺病毒 被引量:3
3
作者 尹冰楠 李冬田 +2 位作者 李秋香 佟惠春 李光明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437-440,共4页
目的:对细菌内同源重组法构建重组腺病毒AdEasy系统加以改进,为制备具有更高抗肿瘤疗效的生物治疗制剂奠定基础。方法:将自杀基因CD和HSV-TK插入穿梭质粒pAdTrack-CMV中,PmeⅠ酶切后,用酚∶氯仿抽提、乙醇沉淀或切胶回收纯化;分别采用... 目的:对细菌内同源重组法构建重组腺病毒AdEasy系统加以改进,为制备具有更高抗肿瘤疗效的生物治疗制剂奠定基础。方法:将自杀基因CD和HSV-TK插入穿梭质粒pAdTrack-CMV中,PmeⅠ酶切后,用酚∶氯仿抽提、乙醇沉淀或切胶回收纯化;分别采用电穿孔转化法和化学转化法将线性穿梭质粒(pAdTrackCMV-CDglyTK)与腺病毒骨架质粒pAdEasy-1在细菌内实现同源重组;将重组腺病毒质粒rpAdEasyGFP-CDglyTK以脂质体介导至293细胞中进行包装、扩增。结果:采用切胶回收化学转化法获得阳性重组率最高(100%)。经PCR、酶切以及测序等方法鉴定,证实融合自杀基因已成功插入腺病毒中。结论:对细菌内同源重组法构建重组腺病毒的方法进行了改进,在降低实验成本的同时获得了较原法更高的阳性重组率,并成功构建了复制缺陷性重组腺病毒rAd-CDglyT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腺病毒 细菌内同源重组法 AdEasy系统 化学转化法 高效 生物治疗制剂 融合自杀基因 穿梭质粒 293细胞 脂质体介导 肿瘤疗效 基因CD 氯仿抽提 乙醇沉淀 骨架质粒 实验成本 CMV HSV PME 电穿孔 PCR 插入 酶切 回收 阳性
下载PDF
HSV-tk/CD融合基因杀伤人胆管癌细胞QBC939的体内实验 被引量:4
4
作者 李梅生 梁力建 +2 位作者 黄洁夫 胡文洁 甄作均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05年第6期581-584,共4页
目的研究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HSV-tk)/胞嘧啶脱氨酶(CD)融合基因在动物体内对人胆管癌的杀瘤作用。方法构建人胆管癌的裸鼠皮下移植瘤动物模型,按排序法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对照组,每只裸鼠腋部瘤体内注入不含自杀基因的腺病毒液0.1... 目的研究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HSV-tk)/胞嘧啶脱氨酶(CD)融合基因在动物体内对人胆管癌的杀瘤作用。方法构建人胆管癌的裸鼠皮下移植瘤动物模型,按排序法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对照组,每只裸鼠腋部瘤体内注入不含自杀基因的腺病毒液0.1 ml,CD基因组t、k基因组和HSV-tk/CD融合基因组,在每只裸鼠腋部瘤体内分别注入CD基因t、k基因及HSV-tk/CD融合基因的重组腺病毒液0.1 ml。注射后24 h每只裸鼠腹腔内注射5-氟胞嘧啶(5-flurocytosine,5-FC)和丙氧鸟苷(ganciclovir,GCV),观察肿瘤的生长情况。结果CD基因组t、k基因组及HSV-tk/CD融合基因组肿瘤的生长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与对照组比较,抑制率分别为41.2%、55.7%和70.7%,P均<0.05;病理组织学检查显示,对照组肿瘤生长良好,细胞分裂相多见;其余各组出现不同程度的肿瘤坏死,这种现象以HSV-tk/CD融合基因组最为明显。结论HSV-tk/CD融合自杀基因在胆管癌细胞体内也具有较强的杀瘤活性,但作用不够彻底,可能与旁观者效应(bystander effect,BSE)的效应强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癌 胞嘧啶脱氨酶 胸苷激酶 基因疗法
下载PDF
WTp53基因联合TK/GCV、CD/5-Fc系统治疗人结肠癌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魏冬 何庆泗 +2 位作者 吴雪 谭伟 牛洪欣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05年第6期342-345,共4页
目的:观察WTp53基因联合TK/GCV、CD/5-Fc系统对人结肠癌的治疗效果,并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采用培养细胞移植法,将人结肠癌细胞系SW480接种于裸鼠背部皮下,建立裸鼠人结肠癌移植瘤模型,将32只裸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WTp53组、TK、CD... 目的:观察WTp53基因联合TK/GCV、CD/5-Fc系统对人结肠癌的治疗效果,并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采用培养细胞移植法,将人结肠癌细胞系SW480接种于裸鼠背部皮下,建立裸鼠人结肠癌移植瘤模型,将32只裸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WTp53组、TK、CD组、WTp53与TK、CD组,每组8只,WTp53采用脂质体介导,TK、CD采用逆转录病毒介导。将WTp53、TK、CD注入移植瘤体内,瘤内注射TK、CD的裸鼠同时腹腔注射GCV、5-Fc治疗,观察各组小鼠的生存状况及肿瘤体积、瘤重、肿瘤生长抑制率、常规病理、生存期等指标,比较观察各治疗组的治疗效果及对荷瘤裸鼠存活的影响。结果:各治疗组裸鼠人结肠癌移植瘤的生长均受到显著抑制,裸鼠存活期显著延长,联合基因治疗组效果更好,WTp53、与TK、CD有交互协同作用。结论:WTp53、TK/GCV、CD/5-Fc对人结肠癌SW480细胞有明显抑制作用,WTp53基因联合TK/GCV、CD/5-Fc系统效果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 WTp53 胸苷激酶 丙氧鸟苷 胞嘧啶脱氨酶 氟胞嘧啶 结直肠肿瘤 基因疗法 小鼠
下载PDF
胰腺癌的基因治疗 被引量:10
6
作者 冷建军 陈玉强 冷希圣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0年第8期916-918,共3页
胰腺癌仅占恶性肿瘤的2%,却占癌症死亡的第4位.迄今为止,胰腺癌的切除率从未超过20%,五年生存率低于5%.对胰腺癌采取多模式综合治疗,虽有一定的疗效,也远不令人满意.随着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深入,对胰腺癌采用基因治疗给我们展示了新的前景... 胰腺癌仅占恶性肿瘤的2%,却占癌症死亡的第4位.迄今为止,胰腺癌的切除率从未超过20%,五年生存率低于5%.对胰腺癌采取多模式综合治疗,虽有一定的疗效,也远不令人满意.随着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深入,对胰腺癌采用基因治疗给我们展示了新的前景,是胰腺癌当代治疗的一个重要方面.广大学者也一直在不断的探索有效的治疗途径,本文试从以下几个方面综述胰腺癌基因治疗近年研究进展.1 WTp53基因替代疗法p53基因是目前明确的最容易产生突变的抑癌基因,突变的p53不仅失去正常野生型 p53(WTp53)的生长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治疗 基因序法 基因 P53
下载PDF
融合自杀基因抑骨肉瘤生长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李伟 沙丹 马春燕 《华中医学杂志》 2009年第1期1-5,23,共6页
目的观察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胞嘧啶脱氨酶融合自杀基因(HSV-TK/CD)对骨肉瘤细胞增殖的影响和对裸鼠骨肉瘤生长的影响。方法将含TK/CD的重组腺病毒载体感染人骨肉瘤细胞系MG-63细胞,测定感染效率后分别给予不同浓度的前体药物和不同... 目的观察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胞嘧啶脱氨酶融合自杀基因(HSV-TK/CD)对骨肉瘤细胞增殖的影响和对裸鼠骨肉瘤生长的影响。方法将含TK/CD的重组腺病毒载体感染人骨肉瘤细胞系MG-63细胞,测定感染效率后分别给予不同浓度的前体药物和不同感染复数的自杀基因重组腺病毒作用于瘤细胞,测定细胞A值计算瘤细胞增殖抑制率,MTT法测定细胞存活率,并用流式细胞术和Hochest33342染色法分析其杀伤机制;人骨肉瘤细胞系MG-63细胞于裸鼠成瘤后将其分为6组(每组8只):PBS对照组(A组);重组腺病毒(Ad)-Lac-Z/GCV+5-FC组(B组);Ad-TK/GCV组(C组);Ad-CD/5-FC组(D组);Ad-TK/GCV+Ad-CD/5-FC组(E组);Ad-TK-CD/GCV+5-FC组(F组)。各组经治疗后观察肿瘤的生长状况及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含自杀基因的重组腺病毒成功感染MG-63细胞;不同感染复数和不同前体药物浓度下,融合自杀基因系统对瘤细胞的杀伤作用明显强于单基因作用和双基因相加的作用,且有显著性差异(P<0.05);杀伤机制为致细胞坏死和细胞凋亡。裸鼠实验中,B组与A组比较,肿瘤体积与肿瘤坏死程度无明显差异(P>0.05);与A、B组相比较,C~F组肿瘤的生长均受到明显抑制(P<0.05),且E、F组与C、D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融合自杀基因HSV-TK/CD对骨肉瘤细胞系MG-63细胞和裸鼠骨肉瘤的生长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肉瘤 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基因 胞嘧啶脱氨酶基因 MG-63细胞 裸鼠
下载PDF
腺病毒介导的双自杀基因对胆管癌细胞的体外杀伤作用
8
作者 李梅生 梁力建 +2 位作者 褚忠华 黄洁夫 甄作均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2401-2403,共3页
目的:研究CD、HSV-TK融合基因对胆管癌细胞QBC939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构建了含CD、HSV -TK融合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体外转染胆管癌细胞株QBC939,并与单基因转染对照,观察其对胆管癌细胞的杀瘤活性。结果:CD、HSV-TK融合基因经体外... 目的:研究CD、HSV-TK融合基因对胆管癌细胞QBC939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构建了含CD、HSV -TK融合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体外转染胆管癌细胞株QBC939,并与单基因转染对照,观察其对胆管癌细胞的杀瘤活性。结果:CD、HSV-TK融合基因经体外转染可在人胆管癌细胞QBC939中高效表达。与单一自杀基因转染组对照,双基因组对前体药物的敏感性增强,表现出更强的抗肿瘤作用,具有更明显的旁观者效应(BSE)。结论:CD/ HSV-TK双自杀基因对胆管癌细胞具有更强的抗肿瘤作用,是一种较单自杀基因治疗更合理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上皮癌 胸苷激酶 胞嘧啶 基因疗法
下载PDF
双自杀基因HSV-tk/CD对胆管癌体内体外旁观者效应的研究
9
作者 李梅生 梁力建 +1 位作者 黄洁夫 甄作均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2004年第3期176-178,共3页
目的研究双自杀基因HSV鄄tk/CD的体内外旁观者效应。方法在体外将tk/CD阳性的胆管癌QBC939细胞与亲本细胞按不同的比例混合,并与单自杀基因组对照,观察给予前体药物后对混合细胞的生长抑制情况。建立荷瘤裸鼠模型,在瘤体内注入不同数量... 目的研究双自杀基因HSV鄄tk/CD的体内外旁观者效应。方法在体外将tk/CD阳性的胆管癌QBC939细胞与亲本细胞按不同的比例混合,并与单自杀基因组对照,观察给予前体药物后对混合细胞的生长抑制情况。建立荷瘤裸鼠模型,在瘤体内注入不同数量的tk/CD阳性胆管癌细胞,观察给予前药后的旁观者效应。结果融合基因组在体外产生明显强于单基因组的BSE,tk组的BSE出现较晚,阳性细胞的比例需达到40%,而CD组和融合基因组中,阳性细胞仅占20%时,就可观察到明显的BSE。体内实验也观察到BSE,强度与注入阳性细胞数有关(P<0.05);本研究没有观察到“远处旁观者效应”。结论腺病毒介导的双自杀基因HSV鄄tk/CD在体外和体内均可产生旁观者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旁观者效应 体内 体外 HSV-TK 双自杀基因 观察 胆管癌 阳性细胞 融合基因 BSE
下载PDF
肝癌双自杀基因逆转录病毒转染体系构建与鉴定 被引量:1
10
作者 谭铖洸 林丽珠 《国际老年医学杂志》 2018年第6期265-271,286,共8页
目的 进行肝癌双自杀基因逆转录病毒转移体系的建立及鉴定, 为后续将其转染肝癌细胞、并进行抗肝癌细胞株的功能实验和功效研究奠定基础.方法 采用基因工程的方法, 将pWZLneoC-DglyTK质粒转化到 DH5α 感受态菌后, 提取质粒 DNA, 并采... 目的 进行肝癌双自杀基因逆转录病毒转移体系的建立及鉴定, 为后续将其转染肝癌细胞、并进行抗肝癌细胞株的功能实验和功效研究奠定基础.方法 采用基因工程的方法, 将pWZLneoC-DglyTK质粒转化到 DH5α 感受态菌后, 提取质粒 DNA, 并采用酶切和 PCR 及 A260 nm 和 A260 nm/A280 nm吸光度测定等方法进行分析鉴定; 再将其质粒DNA用脂质体介导转染PA317 细胞, 然后经G418 筛选阳性克隆, 进行扩增培养PA317/CD+TK细胞, 即成功构建含大肠杆菌胞嘧啶脱氨酶( E. coli CD)和单状疱疹病毒胸苷激酶( HSV-tk)的肝癌双自杀基因逆转录病毒转移体系.结果 转化的阳性菌株可在含Amp的琼脂上生长; 质粒经1%琼脂糖凝胶电泳后可见有质粒 DNA 存在; 经单酶切和双酶切后, 分别显示相应的电泳条带; PCR鉴定可见有扩增出的CD和TK阳性条带, 测定DNA浓度为5. 25 μg/μl, 纯度为1. 81.同时, 两种质粒转入PA317 细胞48 h后荧光显微镜下可观察细胞内有绿色荧光产生, 其转染效率约为20% ~30% ; CD、 TK基因PCR分别扩增, 已整合到PA317 细胞基因组上, 其基因PCR产物的相应处分别有一特异性条带; 将RNA逆转录后进行PCR扩增, CD、 TK基因在 PA317 细胞中得到表达, 其基因RT-PCR产物的相应处也分别有一特异性条带; 另外, 透射电镜下观察到培养液上清液中病毒颗粒散在或聚集成堆, 呈圆球形, 边缘呈波状, 直径约100 nm.结论 采用上述方法并通过分析鉴定结果证实,已成功构建出肝癌双效自杀基因逆转录病毒转移体系, 这将为今后该体系对人类肝癌细胞系的 HepG2 及联合肝癌双效自杀基因前体药物并结合天然抗癌药物共济增效及代谢协同杀伤肝癌细胞奠定治疗物质和方法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疗法 双自杀基因 逆转录病毒载体 胸苷激酶基因 胞嘧啶脱氨酶基因
下载PDF
半胱天冬酶3前酶增强胞嘧啶脱氨酶-胸苷激酶融合双自杀基因系统治疗人卵巢癌的体外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宋悦 孔北华 +2 位作者 马道新 曲迅 江森 《中华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11-416,共6页
目的探讨半胱天冬酶3前酶(procaspase3)能否增强胞嘧啶脱氨酶胸苷激酶/5氟胞嘧啶+更昔洛韦(CDTK/5FC+GCV)系统对人卵巢癌细胞的体外杀伤作用。方法构建procaspase3的表达载体pcDNA3casp3和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启动子调控下的CDTK融... 目的探讨半胱天冬酶3前酶(procaspase3)能否增强胞嘧啶脱氨酶胸苷激酶/5氟胞嘧啶+更昔洛韦(CDTK/5FC+GCV)系统对人卵巢癌细胞的体外杀伤作用。方法构建procaspase3的表达载体pcDNA3casp3和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启动子调控下的CDTK融合双自杀基因表达载体pBTdel279CDTK。应用蛋白印迹法检测pcDNA3casp3和pcDNA3质粒转染后的3AO细胞(3AOpcDNA3casp3、3AOpcDNA3细胞)中procaspase3蛋白的表达情况;应用RTPCR技术检测pBTdel279CDTK和pBTdel279分别转染的3AOpcDNA3casp3和3AOpcDNA3细胞中CD和TK基因的表达情况;应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流式细胞仪技术、蛋白印迹法和荧光底物分析法分别检测4种细胞在CDTK/5FC+GCV系统作用后的细胞存活率、细胞周期及半胱天冬酶3(caspase3)活性。结果3AOpcDNA3casp3细胞有明显的procaspase3蛋白表达,而3AOpcDNA3细胞则无表达。3AOpcDNA3casp3和3AOpcDNA3细胞在pBTdel279CDTK转染后均可检测到CD和TK基因,但在pBTdel279质粒转染后则CD和TK基因表达均为阴性。在5FC+GCV作用下,3AOpcDNA3casp3+pBTdel279CDTK细胞的存活率显著低于3AOpcDNA3+pBTdel279CDTK细胞。在5FC(2mmol/L)+GCV(10μg/ml)作用48h后,3AOpcDNA3casp3+pBTdel279CDTK细胞的凋亡率为37.98%,S期比例为49.67%,分别高于3AOpcDNA3+pBTdel279CDTK细胞的21.34%和35.76%,两者分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5FC(1mmol/L)+GCV(1μg/ml)作用48h后,3AOpcDNA3casp3+pBTdel279CDTK细胞中的caspase3活性值为189.7,高于3AOpcDNA3+pBTdel279CDTK细胞的44.9,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rocaspase3可显著增强CDTK/5FC+GCV系统对人卵巢癌细胞的杀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胞嘧啶脱氨酶 半胱天冬酶3 胸苷激酶 双自杀基因 体外研究 系统治疗 caspase-3蛋白 融合 人端粒酶逆转录酶 人卵巢癌细胞 CD-TK PCR技术检测 四甲基偶氮唑蓝 流式细胞仪技术 蛋白印迹法 GCV系统 体外杀伤作用 5-氟胞嘧啶
原文传递
人端粒酶逆转录酶启动子调控下胞嘧啶脱氨酶胸苷激酶融合基因治疗卵巢癌的体外研究 被引量:11
12
作者 孔北华 宋悦 +2 位作者 马道新 曲迅 江森 《中华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390-395,共6页
目的 探讨人端粒酶逆转录酶 (hTERT)启动子调控下的融合双自杀基因———胞嘧啶脱氨酶 胸苷激酶 / 5 氟胞嘧啶 +更昔洛韦 (CD TK/ 5 FC +GCV)系统对人卵巢癌细胞及正常细胞的体外杀伤作用。方法 应用脂质体转染法将hTERT核心启动子... 目的 探讨人端粒酶逆转录酶 (hTERT)启动子调控下的融合双自杀基因———胞嘧啶脱氨酶 胸苷激酶 / 5 氟胞嘧啶 +更昔洛韦 (CD TK/ 5 FC +GCV)系统对人卵巢癌细胞及正常细胞的体外杀伤作用。方法 应用脂质体转染法将hTERT核心启动子报告质粒pBTdel 2 79转染人卵巢癌细胞系3AO、正常卵巢上皮细胞 (NOEC)和人胚肺成纤维细胞株HELF ,用荧光素酶分析检测hTERT启动子活性 ;应用RT PCR技术检测hTERTmRNA的表达水平。应用基因克隆技术分别构建hTERT启动子和巨细胞病毒 (CMV)启动子调控下的CD TK基因真核表达载体pBTdel 2 79 CD TK和pcDNA3 CD TK ,以及hTERT启动子调控下的TK基因表达载体pBTdel 2 79 TK。用四甲基偶氮唑蓝 (MTT)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pBTdel 2 79 CD TK/ 5 FC +GCV系统和pcDNA3 CD TK/ 5 FC +GCV系统对上述 3种细胞不同的杀伤作用 ;应用RT PCR技术检测pBTdel 2 79 CD TK和pcDNA3 CD TK转染前后 3AO和NOEC细胞中CD和TK基因的表达情况。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pBTdel 2 79 CD TK/ 5 FC +GCV作用后 3AO细胞的形态变化。结果 卵巢癌细胞系 3AO中hTERT启动子活性增高 ,为 2 4 1% ,RT PCR检测hTERTmRNA为阳性 ,而在正常细胞NOEC和HELF中 ,hTERT启动子活性仅为 0 3%和 0 7% ,hTERTmRNA为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端粒酶逆转录酶 启动子 调控 胞嘧啶脱氨酶 胸苷激酶 基因治疗 卵巢癌 体外研究
原文传递
腺病毒介导的双自杀基因对直肠癌细胞的杀伤作用 被引量:5
13
作者 李世拥 于波 +3 位作者 安萍 陈钢 蔡惠云 郭文华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8期577-579,共3页
目的 探讨直肠癌的基因治疗方法。方法 用重组腺病毒介导外源胞嘧啶脱氨酶(CD)基因、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 (HSV tk)基因转移到人直肠癌细胞系HR 834 8,通过细胞集落形成实验、细胞存活率测定 (MTT法 ) ,检测、分析CD和HSV tk双自杀... 目的 探讨直肠癌的基因治疗方法。方法 用重组腺病毒介导外源胞嘧啶脱氨酶(CD)基因、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 (HSV tk)基因转移到人直肠癌细胞系HR 834 8,通过细胞集落形成实验、细胞存活率测定 (MTT法 ) ,检测、分析CD和HSV tk双自杀基因系统对肿瘤细胞的作用。结果重组腺病毒介导的CD和HSV tk自杀基因可在HR 834 8细胞高效表达。用腺病毒穿梭质粒pAdCMV Link1(CD +tk)、pAdCMV Link1(- )、pAdCMV Link1(CD)、pAdCMV Link1(tk)重组腺病毒感染HR 834 8细胞 ,不加 5 氟胞嘧啶 (5 FC)、环氧鸟苷 (GCV) ,各组肿瘤细胞的集落形成和存活率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应用 5 FC、GCV后 ,pAdCMV Link1(CD +tk)转染组细胞集落形成和存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和pAdCMV Link1(- )转染组 (P <0 0 1) ,也低于pAdCMV Link1(CD)、pAdCMV Link1(tk)转染组(P <0 0 5 )。CD和 5 FC、HSV tk和GCV系统联合作用较单一自杀基因系统对HR 834 8直肠癌细胞的集落形成、细胞生长有更显著的抑制作用 ,对肿瘤细胞有更强的杀伤能力和“旁观者效应”。 结论CD和HSV tk双自杀基因联合作为肿瘤基因治疗的一种手段和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 胞嘧啶脱氨酶 胸苷激酶 基因治疗 腺病毒 双自杀基因
原文传递
腺病毒介导HSV-TK/CD基因对胆管癌体内体外的杀伤作用 被引量:6
14
作者 李梅生 梁力建 +1 位作者 黄洁夫 陈祖兵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1428-1429,共2页
目的 研究HSV TK /CD融合基因对胆管癌的杀伤作用。方法 腺病毒介导HSV TK /CD融合基因体外转染胆管癌细胞QBC93 9,与单自杀基因对照 ,四甲基偶氮唑蓝 (MTT )比色法测定肿瘤细胞生长抑制率 ,旁观者效应 ;构建胆管癌裸鼠模型 ,瘤内注... 目的 研究HSV TK /CD融合基因对胆管癌的杀伤作用。方法 腺病毒介导HSV TK /CD融合基因体外转染胆管癌细胞QBC93 9,与单自杀基因对照 ,四甲基偶氮唑蓝 (MTT )比色法测定肿瘤细胞生长抑制率 ,旁观者效应 ;构建胆管癌裸鼠模型 ,瘤内注射重组腺病毒 ,观察肿瘤生长情况。结果 与单一自杀基因转染组对照 ,双基因组表现出更强的抗肿瘤作用。当给予相同浓度的前体药物时 ,融合基因组 ,CD组和TK组的肿瘤细胞存活率分别为 3 .1%、3 2 .1%、5 5 .2 %。体内实验显示 ,融合基因组的肿瘤生长受到明显抑制 ,抑制率达 70 .7%。单自杀基因TK、CD组则分别为 41.2 %和 5 5 .7%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组织学检查可见实验组肿瘤发生明显坏死 ,这种现象在融合基因治疗组尤为明显。结论 与单自杀基因相比 ,HSV TK/CD融合基因在体内和体外都具有更强的抗肿瘤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SV-TK 融合基因 胆管癌 自杀基因 腺病毒介导 杀伤作用 体内 体外转染 基因组 抑制率
原文传递
CDglyTK双自杀基因杀伤C6胶质瘤细胞的体外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刘小红 马利亚 +2 位作者 王云彦 宋敏鹰 鲍修风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1期18-21,共4页
目的观察CDglyTK双自杀基因对C6胶质瘤细胞的杀伤作用及旁观者效应。方法利用逆转录病毒介导的胞嘧啶脱氨酶(CD)、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HSV-tk)融合基因转染C6胶质瘤细胞,通过细胞集落形成试验、细胞生长抑制率(GIR)测定(MTT法),检测... 目的观察CDglyTK双自杀基因对C6胶质瘤细胞的杀伤作用及旁观者效应。方法利用逆转录病毒介导的胞嘧啶脱氨酶(CD)、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HSV-tk)融合基因转染C6胶质瘤细胞,通过细胞集落形成试验、细胞生长抑制率(GIR)测定(MTT法),检测和分析CD/5-氟胞嘧啶(5-FC)、HSV-tk/更昔洛韦(GCV)双自杀基因系统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和旁观者效应。结果RT-PCR检测分析融合基因的表达,显示逆转录病毒介导的双自杀基因在C6胶质瘤细胞中表达。不加5-FC和GCV时,转染组和对照组肿瘤细胞集落形成和倍增时间分别为94h、96h和25.7h、26.6h,组间差异比较无显著意义(P>0.05)。在5-FC(80.0mg/L)和GCV(10-1mg/L)浓度下,GIR分别为83.36%、7.08%,差异比较有显著意义(P<0.01)。转染C6胶质瘤细胞在混育细胞中比例占5%时,即可获得明显的旁观者效应,细胞生长抑制率可达38.48%。结论CDglyTK融合基因联合双前药治疗能取得显著的抗胶质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杆菌胞嘧啶脱氨酶基因 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基因 基因融合 基因疗法 神经胶质瘤
原文传递
WTp53基因联合TK/GCV、CD/5-FC系统抑制结肠癌肝转移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牛洪欣 何庆泗 +2 位作者 谭伟 魏冬 王海连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10期690-693,共4页
目的研究WTp53基因联合TK/GCV、CD/5-FC系统对结肠癌肝转移的抑制作用。方法32只裸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脾内注射法建立结肠癌肝转移动物模型。第1组:脾内注射SW480细胞(对照组);第2组:脾内注射SW480/p53细胞;第3组:脾内... 目的研究WTp53基因联合TK/GCV、CD/5-FC系统对结肠癌肝转移的抑制作用。方法32只裸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脾内注射法建立结肠癌肝转移动物模型。第1组:脾内注射SW480细胞(对照组);第2组:脾内注射SW480/p53细胞;第3组:脾内注射SW480/TK-CD细胞,腹腔注射GCV、5-FC;第4组:脾内注射SW480/p53与SW480/TK-CD等比例混合细胞,腹腔注射GCV、5-FC。观察各组裸小鼠的肝转移率、肝转移瘤数目、肿瘤细胞凋亡指数(AI)、生存期等指标。结果各治疗组裸鼠肝转移的发生率下降,平均肝转移瘤数减少,其动物的生存期延长,肝转移瘤内的癌细胞凋亡率增高。联合基因治疗组效果最好,且WTp53与TK/GCV、CD/5-FC有交互协同作用。结论WTp53基因与TK/GCV、CD/5-FC系统联合应用具有协同效应,可有效地抑制结肠癌肝转移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肿瘤 肝转移 裸鼠 p53 TK GCV CD 5-FC 基因治疗
原文传递
PWZL质粒介导的双自杀基因前药系统对人晶状体上皮细胞杀伤作用的研究
17
作者 阎晓然 吴红 +2 位作者 于海涛 王绣 张昱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10-314,共5页
目的探讨PWZL质粒介导的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基因(TK)和大肠杆菌胞嘧啶脱氨酶基因(CD)双自杀基因系统在前体药物作用下对人晶状体上皮细胞(LEC)的杀伤效应。方法为实验研究。以PWZL质粒为载体将双自杀基因转入体外培养的LEC,然... 目的探讨PWZL质粒介导的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基因(TK)和大肠杆菌胞嘧啶脱氨酶基因(CD)双自杀基因系统在前体药物作用下对人晶状体上皮细胞(LEC)的杀伤效应。方法为实验研究。以PWZL质粒为载体将双自杀基因转入体外培养的LEC,然后使用不同浓度的前体药物5-氟胞嘧啶(5-FC)(20、40、60、80mg/L)和(或)丙氧鸟苷(0.1、1.0、10、50、100mg/L)作用于CD—TK基因转染的细胞,光镜下观察细胞生长情况,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比色法计算细胞存活率,统计各组细胞的存活率差别,并进行旁观者效应分析。实验所得细胞生存数值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结果经PCR和半定量分析检测,CD-TK基因在LEC中可获得稳定表达;仅行CD—TK基因转染组与空白对照组细胞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使用前体药物组细胞生存率随时间延长呈逐渐下降趋势,观察期末,GCV10mg/L+5-Fc60mg/L组、GCV10mg/L+5.FC100mg/L组、GCV100mg/L+5-FC100mg/L组细胞生存率最低,此3组间经卡方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25,P〉0、01);旁观者效应分析表明,GCV100mg/L+5-FC100mg/L组、GCV10mg/L+5-Fc60mg/L组细胞存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t=10.26,13.16;P〈0.01)。结论PWZL质粒可成功、有效地将CD-TK基因转入人LEC并能获得稳定表达;双自杀基因前体药物系统对人LEC具有杀伤作用;联合用药可提高杀伤力、减少前体药物使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粒 胸苷激酶 胞嘧啶脱氨酶 基因 转基因 自杀 氟胞嘧啶 更昔洛韦 白内障
原文传递
融合自杀基因对骨肉瘤细胞作用的实验研究
18
作者 李伟 焦宗乾 +1 位作者 孙成良 刘立成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54-59,共6页
目的观察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胞嘧啶脱氨酶融合自杀基因(HSV-TK/CD)对骨肉瘤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将含TK/CD的重组腺病毒载体感染人骨肉瘤细胞系MG-63细胞,测定感染效率后,分别给予不同浓度的前体药物和不同感染复数的自杀基因重组... 目的观察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胞嘧啶脱氨酶融合自杀基因(HSV-TK/CD)对骨肉瘤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将含TK/CD的重组腺病毒载体感染人骨肉瘤细胞系MG-63细胞,测定感染效率后,分别给予不同浓度的前体药物和不同感染复数的自杀基因重组腺病毒,计算瘤细胞增殖抑制率,MTT法测定细胞存活率,并用流式细胞术和Hochest33342染色法分析杀伤机制。结果含自杀基因的重组腺病毒成功感染MG-63细胞;不同感染复数和不同前体药物浓度下,融合自杀基因系统对瘤细胞的杀伤作用明显强于单基因和双基因相加的作用(P<0.05);其杀伤机制为致细胞坏死和细胞凋亡。结论融合自杀基因HSV-TK/CD对骨肉瘤细胞系MG-63细胞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肉瘤 胸苷激酶基因 胞嘧啶脱氨酶基因 融合自杀基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