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1篇文章
< 1 2 2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Urbanization Level Analysis of Chongqing 1 Hour Economic Circle Based on AHP and GIS 被引量:2
1
作者 余海清 陈阿林 +1 位作者 董国仓 孙小涛 《Journal of Landscape Research》 2010年第1期89-94,共6页
With Chongqing 1 Hour Economic Center as an example, AHP was adopted to comprehensively analyze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all districts and counties of Chongqing City, economic development scores... With Chongqing 1 Hour Economic Center as an example, AHP was adopted to comprehensively analyze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all districts and counties of Chongqing City, economic development scores were calculated and urbanization level of each district and county was comparatively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level and the urbanization level of almost all districts and counties were not coordinated, then the reasons were briefly elaborated and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were propo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hour economic circle ARCGIS URBANIZATION AHP economic development
下载PDF
Reasons for and Countermeasures against Gradient Transfer of Rural Population——A Case Study of Chongqing 被引量:1
2
作者 ZHU Yun JIN Di 《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 2011年第10期30-34,共5页
We take Chongqing as an example to analyze reasons for rural population gradient transfer from such factors as social system,industrial development,urban planning,and living costs.Finally,we present four policies and ... We take Chongqing as an example to analyze reasons for rural population gradient transfer from such factors as social system,industrial development,urban planning,and living costs.Finally,we present four policies and suggestions,including promoting urban construction,increasing investment in rural areas,pushing forward construction of labor market,and bringing safeguarding function into full pla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ural population Gradient transfer 'One-hour economic circle'and'two wings' China
下载PDF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旅游共生水平测度及协同发展研究
3
作者 司嵬 樊丹 王冲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5年第1期94-104,共11页
基于共生理论和社会网络分析,从成渝地区旅游同质度、关联度、外向功能强度3个维度测评并分析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旅游业共生水平现状.通过分析得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旅游业的同质度和重合度均较高,成都市、重庆主城区、渝西毗邻片区3... 基于共生理论和社会网络分析,从成渝地区旅游同质度、关联度、外向功能强度3个维度测评并分析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旅游业共生水平现状.通过分析得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旅游业的同质度和重合度均较高,成都市、重庆主城区、渝西毗邻片区3个片区处于成渝双城经济圈旅游共生的中心主导地位,成都是连接四川省其他地区和重庆片区的桥梁.广安市、达州市、资阳市与重庆地区虽联系较多,但是外向功能强度不高,还未发挥出旅游的带动和桥梁作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中旅游关系存在4个子群,重庆地区与川南地区子群具有较强的影响力,川东北与重庆毗邻地区是最具潜力子群.据此,从建立分工基础上的对称互惠一体化共生模式、营造良好的旅游市场一体化共生环境、打破行政区划创造多元旅游共生界面3个方面提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旅游共生发展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渝双城经济圈 旅游共生 社会网络分析 区域协同
下载PDF
基于改进引力模型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城市经济联系网络演变研究
4
作者 董威威 蒋贵国 +2 位作者 梁小雅 钟孟君 程珍旎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5年第1期82-93,共12页
借助改进的引力模型,结合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132个区县为例,从综合网络、“双核”网络和廊道网络3个视角探索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区县经济联系的网络特征与变化,结果表明:1)2005—2019年间区县间经济联系总量显著增长... 借助改进的引力模型,结合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132个区县为例,从综合网络、“双核”网络和廊道网络3个视角探索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区县经济联系的网络特征与变化,结果表明:1)2005—2019年间区县间经济联系总量显著增长,一级联系的数量和占比大幅度增加,但四川省、重庆市之间仍旧缺乏高质量的一级联系.2)综合网络的网络密度和网络可达性明显提升,层级性下降趋势明显,区县间等级结构依旧分明;“双核”网络均属于同配性核心-边缘网络,小世界特性逐步明显;廊道网络属于韧性网络,网络密度和网络可达性整体提高.3)网络中心度水平整体较高,呈现明显的圈层结构,成都市和重庆市主城区始终处于核心地位,掌握着网络权,相较于重庆市,四川省部分区县差距仍较大,省内发展不均衡问题依旧明显.4)2005—2019年15 a间,绝大多数区县都融入了相近模块的发展趋势,截至研究期末仅存在古蔺县、芦山县、宣汉县和仪陇县4个孤立区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网络分析 城市经济联系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 改进引力模型
下载PDF
数字经济赋能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被引量:2
5
作者 黄庆华 刘倩 潘婷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6-140,共15页
基于2008—2020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城市数据,采用CRITIC-熵权法与TOPSIS相结合的方法测算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考察数字经济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表明:第一,数字经济能够显著推动... 基于2008—2020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城市数据,采用CRITIC-熵权法与TOPSIS相结合的方法测算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考察数字经济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表明:第一,数字经济能够显著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该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第二,数字经济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推动效果在技术创新水平较高的地区表现得更为明显;此外,数字经济推动了流域地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但现阶段并不利于非流域地区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第三,数字经济显著提升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制造业的创新能力和质量效益,但在促进制造业绿色发展和提升制造业产业基础能力方面并不明显。为此,应发挥成都、重庆双城辐射带动作用,促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数字经济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增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制造业区域协同发展力度,夯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数字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 技术创新
下载PDF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区域协调发展的理论逻辑、实践创新与优化路径 被引量:2
6
作者 杨毅 许晨杨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1-52,共12页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深入贯彻党的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实践途径。成渝地区历经从经济区建设到城市群发展、再到双城经济圈构建的区域协调发展实践进程,基于对跨域治理需求的现实考量,通过调整府际关系、...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深入贯彻党的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实践途径。成渝地区历经从经济区建设到城市群发展、再到双城经济圈构建的区域协调发展实践进程,基于对跨域治理需求的现实考量,通过调整府际关系、强化地方政府间合作、构建横向行政协调机制,以突破行政区划限制、促进区域资源优化配置、实现风险共担和利益共享,从而推动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等层面的均衡发展。新时代十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在合作领域、协调机制、利益共享、政策执行方面创新制度体系,实践混合共力型的区域协调发展模式。但是未来在区域规划、利益格局、组织协同、资源配置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仍面临诸多阻碍因素,需要从理念重塑、外部支持与内部保障三个维度进行路径优化。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向高质量阶段迈进意义重大,进一步从规划层面、执行层面、效能层面探索制度措施和协作策略,为形成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的区域发展新格局提供实践经验和路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 区域协调发展 跨域治理 府际关系 协同治理 合作机制
下载PDF
地方政府竞争对土地资源错配的影响研究——基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面板数据 被引量:2
7
作者 孙超英 邹炀 李金泉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54-64,共11页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是我国经济的重要新兴增长极,但其发展相对滞后,经济增长内生动力不足,依靠土地出让的地方政府竞争行为依然普遍存在,不利于土地资源的高效配置。基于政府土地出让视角,构建地方政府博弈模型,选取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2...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是我国经济的重要新兴增长极,但其发展相对滞后,经济增长内生动力不足,依靠土地出让的地方政府竞争行为依然普遍存在,不利于土地资源的高效配置。基于政府土地出让视角,构建地方政府博弈模型,选取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2009—2017年城市面板数据,采用系统GMM的实证研究表明:成渝地区政府竞争与土地资源错配呈现显著的“U”形变化特征,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是这一影响的重要作用机制;在替换变量和剔除核心城市后,结论依然稳健;此外,由于政府竞争博弈行为的反复特征,土地资源错配程度存在动态循环的正向累积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政府竞争 土地资源错配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 经济增长
下载PDF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国家战略腹地建设的内在逻辑、现实基础与路径选择 被引量:1
8
作者 龚勤林 宋明蔚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1-36,共16页
加强国家战略腹地建设是落实党的二十大作出“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的战略部署,彰显了党中央统筹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动态平衡的重大战略考量。作为国家明确的战略腹地,同时叠加城市群成为区域发展的空间极核点与要素承... 加强国家战略腹地建设是落实党的二十大作出“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的战略部署,彰显了党中央统筹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动态平衡的重大战略考量。作为国家明确的战略腹地,同时叠加城市群成为区域发展的空间极核点与要素承载地的发展趋势,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主动服务和融入新时代国家战略腹地建设意义重大。“国家战略腹地”是邻近国家级的极核或先行地区,拥有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和产业承接能力,能在一般或特殊时期支撑总体经济运行、承接产业转移、提供资源供给及保障生态安全,服务国家战略全局发展的内陆纵深区域。“国家战略腹地核心承载区”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在国家战略腹地建设中的重要定位,担负着“以一域谋全局”的高质量发展价值追求,凝结了党中央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的价值属性,是局部性和系统性并存的关键空间,是带动广大战略腹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新时代国家战略腹地核心承载区应具备经济组织活跃、产业部类齐备、要素供给充足、基础设施完善等发展优势。当前,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领有“扎实完备”的发展基础及产业体系、领有“保链稳链”的关键科技创新实力、具有“服务大局”的产业备份承接能力、富有“平战结合”的要素供应和设施支撑,已具备打造新时代国家战略腹地核心承载区的比较优势;但同时也存在区域空间结构发育不完全、高科技成果转化效能不强、区内产业同质化和显示度弱等薄弱环节。未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要以战略思维建设国家重要战略产业备份基地、以创新思维培育自主创新的区域创新体系与模式、以底线思维打造保障国家重要初级产品供给战略基地、以极限思维完善“平急转换”“平战结合”产业体系,努力打造新时代国家战略腹地核心承载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战略腹地 重大生产力布局 核心承载区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
下载PDF
基于能值分析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农业绿色发展评价 被引量:1
9
作者 陈昌洪 唐笛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26-33,共8页
农业绿色发展是实现国家“双碳”战略目标、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重大举措。依据能值理论与方法,利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农业绿色发展相关数据,计量分析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区域农业生态系统投入能值、产出能值等系统指标,通过能值自给率... 农业绿色发展是实现国家“双碳”战略目标、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重大举措。依据能值理论与方法,利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农业绿色发展相关数据,计量分析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区域农业生态系统投入能值、产出能值等系统指标,通过能值自给率、能值投资率、可持续指标等能值指标分析区域农业绿色发展状况,得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农业绿色发展可持续性良好、具有农业绿色发展竞争优势、农业生态系统对环境造成较大压力等结论,据此提出该区域农业绿色发展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绿色发展 能值分析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
下载PDF
成渝双城经济圈职业教育协同提升的现实审视与困境突破 被引量:1
10
作者 韦吉飞 唐铃博 汪桠如 《教育与教学研究》 2024年第5期90-100,共11页
作为与产业发展和民生就业关系最紧密的教育类型,职业教育协同发展是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成渝双城经济圈职业教育协同提升已经具备充分的认知动力,包括由经济利益驱使、团队协作、管理调控需要等构成的外源动力及区域发展需要构成... 作为与产业发展和民生就业关系最紧密的教育类型,职业教育协同发展是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成渝双城经济圈职业教育协同提升已经具备充分的认知动力,包括由经济利益驱使、团队协作、管理调控需要等构成的外源动力及区域发展需要构成的内源动力。协同理论作为成渝双城经济圈职业教育协同提升的理论向导,对标首都经济圈进一步发现成渝职业教育协同提升过程中存在的现实困境,提出战略顶层设计、资源同城共享、产教同化激励、健全共同体平台等实践路径,以期为相关决策的制定与落实提供方向指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渝双城经济圈 职业教育 协同提升
下载PDF
以行政协同治理推动区域协同发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协同推进机关事务标准化工作范例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敏 李小玲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90-305,共16页
随着区域协同发展政策战略地位的不断提高,区域协同研究正如火如荼,但现阶段学界尚有待阐明区域协同瓶颈之因并提出解决之法及相应的区域协同新机制。本研究试图聚焦于此,在理论层面梳理区域协同瓶颈产生机制与区域协同新机制,并对成渝... 随着区域协同发展政策战略地位的不断提高,区域协同研究正如火如荼,但现阶段学界尚有待阐明区域协同瓶颈之因并提出解决之法及相应的区域协同新机制。本研究试图聚焦于此,在理论层面梳理区域协同瓶颈产生机制与区域协同新机制,并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协同推进机关事务标准化工作进行案例分析与问卷调查,在实证层面检验本研究的两个理论框架。案例分析发现,以机关事务为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存在治理尺度差异,这与中央政策调控共同构成协同的内外动机,驱动成渝地区深化合作意愿,卷入区域协同;与此同时,地方保护主义现象在两地机关事务标准化协同工作中亦有所披露,并阻碍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协同发展。问卷调查数据进一步验证案例分析结果:推进协同地区加强行政治理协同、推进治理尺度统一具有紧要性,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推进标准化执行助推区域协同发展,标准化的行政治理协同增强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协同互信意识,在一定程度上消解行政壁垒和地方保护主义;此外,当前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干部协同卷入的奖惩机制不完善,行政治理协同还需大力推进,两地协同仍有较强的地方本位意识。基于此,本研究认为,地方保护现象是长久以来中国实行区域分治所衍生的治理产物,消弭地方保护主义、强化区域一体化思维成为协同瓶颈破局之必然要求,而基于行政尺度视角出发的行政协同治理则可能通过为地区卷入协同建构与区域空间相适配的治理尺度,从而成为区域协同必然的路径选择。并且,协同是基于时间矢量上不断发展变换的过程,地方政府应当通过牢牢把握不同阶段中区域协同“动机—路径—目的”三核心元素以寻求合理的区域协同合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保护 区域协同发展 行政协同治理 区域协同新机制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 机关事务协同标准化
下载PDF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严红 邓益婷 《四川行政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55-66,103,共13页
现代化产业体系是转变经济发展动力、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产业载体,具有创新驱动、环境友好、融合发展等特征。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三次产业结构逐步优化,已进入工业化后期向后工业化过渡阶段,优势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存在“结构性陷阱”... 现代化产业体系是转变经济发展动力、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产业载体,具有创新驱动、环境友好、融合发展等特征。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三次产业结构逐步优化,已进入工业化后期向后工业化过渡阶段,优势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存在“结构性陷阱”突出、创新能力不足、同质化竞争明显等问题,应从加强科技创新、强化人才队伍建设、显著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推动全域开放合作、促进成渝差异化发展等方面加快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 现代化产业体系 科技创新 扩大开放
下载PDF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基于耦合协调度与互动关系的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杜雪锋 赵澳 《数量经济研究》 2024年第2期145-163,共19页
本文基于2011~2020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16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利用熵值法对衡量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的各项指标进行赋权,通过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灰色关联度法分析指标间的关联程度,并基于耦合协调度模型对相关关... 本文基于2011~2020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16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利用熵值法对衡量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的各项指标进行赋权,通过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灰色关联度法分析指标间的关联程度,并基于耦合协调度模型对相关关系进行实证考查。研究结果表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地区性差异明显,数字经济各指标对制造业产业创新与开放合作影响关联度较高;各地级市数字经济与制造业发展耦合度高,相互作用影响强烈,但存在低水平抑制现象,尤其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北翼城市群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发展缓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 数字经济 制造业 耦合协调度
下载PDF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无偿献血志愿服务运营模式分析与改进
14
作者 程颖 陈鹏 +2 位作者 王芳 吴强 田耘博 《临床输血与检验》 CAS 2024年第4期556-562,共7页
目的调研分析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无偿献血志愿服务队伍的建设及运营模式,提出改进策略,为优化献血志愿服务管理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研究选取了2024年1月—6月期间,重庆和成都各500名共1000名志愿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收集... 目的调研分析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无偿献血志愿服务队伍的建设及运营模式,提出改进策略,为优化献血志愿服务管理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研究选取了2024年1月—6月期间,重庆和成都各500名共1000名志愿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收集数据。问卷内容包括基本信息和评分量表两部分,后者采用李克特量表对行为方式、主观意识、服务动机、生活幸福感及持续服务意向进行评分。数据通过SPSS 26.0进行统计分析,包括描述性统计、因子分析、线性回归分析以及模型拟合度评估。结果研究发现,年轻(如18~25岁)、高学历(如本科及以上)和高收入(如月收入8001元以上)群体在服务动机(得分分别为3.38,3.40,3.47,P<0.05)和生活幸福感(得分分别为3.53,3.57,3.63,P<0.05)上得分显著较高;成都志愿者在主观意识(得分3.59,P<0.01)、服务动机(得分3.35,P<0.01)和持续服务意向(得分3.57,P<0.05)上显著高于重庆志愿者(得分分别为3.51,3.28,3.39);线性回归分析显示,生活幸福感(偏回归系数=0.214,P<0.001)、服务动机(偏回归系数=0.200,P<0.001)、主观意识(偏回归系数=0.117,P=0.013)和行为方式(偏回归系数=0.130,P=0.019)对持续服务意向有显著正向影响;模型拟合度评估表明,模型的拟合度良好,卡方自由度比(χ^(2)/df)=1.844,GFI=0.933,RMSEA=0.006,CFI=0.919,NFI=0.958,NNFI=0.942,均满足拟合优度标准。结论本研究揭示了影响无偿献血志愿者行为及态度的关键因素,并发现成都和重庆地区在志愿服务方面的差异。建议通过增强社会责任感、优化招募与培训策略、提升服务动机和主观意识、关注生活幸福感、建立激励机制及加强区域合作等措施,促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内无偿献血志愿服务队伍的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 无偿献血志愿服务 运营模式 改进措施
下载PDF
双城经济圈建设背景下成渝协同辐射效应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15
作者 严红 聂有亮 邓益婷 《资源开发与市场》 CAS 2024年第10期1546-1555,共10页
在国家大力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背景下,增强成都、重庆的协同辐射效应,对于加快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一体化进程、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均具有重要意义。选取2010—2021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24个地区的面板数据,运用... 在国家大力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背景下,增强成都、重庆的协同辐射效应,对于加快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一体化进程、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均具有重要意义。选取2010—2021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24个地区的面板数据,运用引力模型、回归分析等方法对成渝协同辐射效应现状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成都、重庆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其他地区的协同辐射效应呈现出明显的地域影响效应,对距离较远的地区辐射较弱,这与城市距离、经济集聚度等都有关;②经济发展水平、劳动力素质、资本流动性、交通基础设施、市场化水平和对外开放等因素对成渝协同辐射效应均产生显著负向影响。基于以上结论,应从构建统一市场、完善基础设施、提升城市规模、提供制度保障等方面提升成渝协同辐射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 成渝协同辐射效应 影响因素 对策建议
下载PDF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数字创意产业设计人才的培养路径分析
16
作者 陈昊 胡果 +1 位作者 唐宇 伍晓岚 《科技管理研究》 CSSCI 2024年第15期110-118,共9页
随着国家工业设计质量提升牵引的质量强国的战略部署,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升级转型,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过程中数字产业发展不均衡、人才供给不足的问题逐渐显露。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数字创意产业生态差异为研究切入点,分析“产业... 随着国家工业设计质量提升牵引的质量强国的战略部署,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升级转型,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过程中数字产业发展不均衡、人才供给不足的问题逐渐显露。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数字创意产业生态差异为研究切入点,分析“产业-人才-教育-城市”互动的内在机理,提出基于产业需求的多元教学资源库建设路径思路,根据成渝地区数字产业特点差异,紧扣产业需求,构建“产教地政”相结合的特色人才模式,形成区域经济的人才供应链优势互补,为成渝地区高校、企业及政府之间展开协同育人活动,实现数字创意的设计人才培养资源共创共享合作提供参考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渝双城经济圈 数字创意产业 人才培养 多元情景教学资源库
下载PDF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数字化要素对产业结构升级的空间效应
17
作者 陈堂 陈光 陈鹏羽 《科技管理研究》 CSSCI 2024年第12期85-93,共9页
数字要素赋能已成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产业升级的新途径,然而,目前缺乏对其在地理、经济和数字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以下简称“新基建”)等距离特征条件下数字化要素产生的空间效应的深入研究。为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产业高质量发展在政... 数字要素赋能已成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产业升级的新途径,然而,目前缺乏对其在地理、经济和数字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以下简称“新基建”)等距离特征条件下数字化要素产生的空间效应的深入研究。为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产业高质量发展在政策层面提供理论支持,从数字化创新环境、数字化创新技术、数字化人力资本、数字化劳动力、数字化资本等维度构建数字化要素评价体系,选取2012—2021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空间面板数据,基于地理、经济和数字新基建距离特征建立内生增长模型,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实证分析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数字化要素和产业结构升级的关系。结果表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数字化要素和产业结构升级具有禀赋差异特征和时空集聚特征,且域间集聚差异在逐步扩大,3种距离特征下“成都+重庆”中心城市产业呈现出显著的生态化、集群化和丛林化特征,其他地区产业发展呈现出显著的专业化特征,对中心城市的空间依赖性越来越强。赋能产业结构升级方面,3种距离特征下,数字化要素对域内带来空间效应、对域外带来空间外溢效应,资源禀赋对域内具有空间促进作用、对域外具有空间抑制作用;在地理距离特征条件下,数字化技术创新对域外具有空间抑制作用;在数字新基建距离特征条件下,数字化人力资本具有空间抑制作用。此外,动态空间面板模型可以修正静态空间面板模型产生的过高空间估计误差。据此,建议加强成渝两极协同发展,形成两地产业的梯度化分工格局,实现成渝“双核”驱动相邻区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要素 数字赋能 产业结构升级 距离特征 空间效应 空间计量模型 区域创新发展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
下载PDF
川渝省际毗邻经济新区户籍制度改革的现实困境与优化路径——以川渝高竹新区为例 被引量:1
18
作者 周长明 朱家巡 朱斌 《四川警察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9-19,共11页
重庆市、四川省积极实施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国家战略,在两地交界地区携手共建川渝高竹新区,着力开展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推进产城景乡深度融合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级新区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然而,囿于行政区划、经济基础... 重庆市、四川省积极实施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国家战略,在两地交界地区携手共建川渝高竹新区,着力开展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推进产城景乡深度融合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级新区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然而,囿于行政区划、经济基础、社会发展等因素,川渝高竹新区规划范围内的渝北区、邻水县两地的户籍人口在就业、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保障政策上差别较大。为提升川渝高竹新区吸引企业和人才的能力、增强户籍人口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应遵循经济建设“政策就高不就低、成本就低不就高”的原则,坚持以行政区经济理论、府际关系理论、跨域治理理论为指导,推进户籍制度改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渝高竹新区 户籍制度改革 双城经济圈
下载PDF
基于复杂网络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区域铁路网络时空演化研究
19
作者 向鹏成 游昀艳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5-142,197,共9页
基于复杂网络理论,借助Space L空间方法,构建区域铁路网络拓扑结构模型,研究2000—2030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区域铁路网络时空演化。将成渝区域铁路网络的演化划分为初步发展、快速发展、高等化完善化3个发展阶段,分析铁路网络整体结构... 基于复杂网络理论,借助Space L空间方法,构建区域铁路网络拓扑结构模型,研究2000—2030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区域铁路网络时空演化。将成渝区域铁路网络的演化划分为初步发展、快速发展、高等化完善化3个发展阶段,分析铁路网络整体结构特征与节点特征的演化,结果表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区域铁路网络空间格局分布存在差异性,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内部已演变形成以成都、重庆双核心为引领,以遂宁、南充、合川等城市为次核心的非均衡区域铁路网络;随着铁路站点与线路的增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区域铁路网络逐渐呈现小世界特性,核心-边缘的分异特征较为明显;第二阶段的网络化水平提升幅度高于第一阶段的网络化水平提升幅度,且区域边缘节点城市的中心性指标提升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运输 交通网络演化 复杂网络 区域交通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
下载PDF
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国家战略腹地建设
20
作者 姚树洁 房景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0,共20页
2023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加强国家战略腹地建设”的重大策略。党中央高度重视西部地区发展,2024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重庆时强调“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2024年的《政府... 2023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加强国家战略腹地建设”的重大策略。党中央高度重视西部地区发展,2024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重庆时强调“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2024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再次强调加强国家战略腹地建设的重要性。顾名思义,战略腹地是相较于沿海(沿边)地区而言的。因此,中西部地区必将是国家战略腹地建设的重点区域。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位于长江上游,与东部沿海地区有数千公里的距离,在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推动下,双城经济圈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不断追赶沿海三大经济增长极。该地区人口众多、土地辽阔、自然资源丰富、经济规模较大、科技力量雄厚、战略地位特殊,是打造新时代国家战略腹地的理想核心承载地区之一。本文首先梳理21世纪以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在经济增长、人口集聚、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市场培育、对外开放等方面所取得的显著成就,在此基础上分析该地区培育新质生产力、提高发展质量的机遇和挑战,最后提出新时代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国家战略腹地核心承载区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 国家战略腹地核心承载地 新质生产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