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Langfang Economic and Technical Development Zone
1
《China's Foreign Trade》 1995年第5期35-36,共2页
The Langfang Economic and Technical Development Zone is situated at the entry/exit of the Beijing-Tianjin-Tangshan Expressway, with a designed area of 14 sq km. The first-stage construction in the zone will cover an a... The Langfang Economic and Technical Development Zone is situated at the entry/exit of the Beijing-Tianjin-Tangshan Expressway, with a designed area of 14 sq km. The first-stage construction in the zone will cover an area of 2.2 sq kms. The zone is 40 kms away from Beijing, 60 km from Tianjin, 105 kms from Tianjin New Harbour, and only six kms from Langfang Railway Station. Telecommmunications facilities in the zone are connected with a 10, 000-line programme-controlled telephone switchboard imported by the city from Canada, 500-line long-distance automatic telephone equipment, an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NE Langfang economic and technical development zone
下载PDF
Wuhu Economic and Technical Development Zone
2
《China's Foreign Trade》 1996年第8期78-78,共1页
Located in the southeast of AnhuiProvince, beside the Yangtze River, and atthe west verge of the Yangtze Delta, Wuhu isan open riverside city approved by the state,and a port opening to foreign ships,performing a link... Located in the southeast of AnhuiProvince, beside the Yangtze River, and atthe west verge of the Yangtze Delta, Wuhu isan open riverside city approved by the state,and a port opening to foreign ships,performing a link function in the generalstrategy of the Yangtze River, with Shanghaias the head and three gorges as the pillar. The Wuhu Economic and TechnicalDevelopment Zone, approved by the StateCouncil is the key point to developingWanjiang and responding Pudong. With aplanned area of 10 sq km, the zone is clo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uhu economic and technical development zone
下载PDF
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绩效及时空演变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高洋 桑晶 +4 位作者 臧娜 钱依森 万梅 田金平 陈吕军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245-1254,共10页
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简称“经开区”)是我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历经近40年发展,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和落实区域高质量发展战略的重要支撑.本文构建了涵盖经开区整体和个体的绩效评价体系,以资源产出率、污染物排放强度和生态效率指标表... 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简称“经开区”)是我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历经近40年发展,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和落实区域高质量发展战略的重要支撑.本文构建了涵盖经开区整体和个体的绩效评价体系,以资源产出率、污染物排放强度和生态效率指标表征发展绩效,定量分析了经开区发展绩效时序变化和生态效率的空间分异.结果表明:①2007—2017年,经开区新鲜水耗、4种常规污染物(COD、NH_(3)-N、SO_(2)、NOx)排放均与经济发展呈相对脱钩.2017年经开区能源和水资源产出率分别是全国工业能源和水资源产出率的1.2和3.5倍,COD、SO_(2)、NOx排放强度是全国工业排放强度的72%、53%、52%.②经开区绝对经济规模两极分化程度不断缓解,对地区经济影响力整体上升.空间分布上,经开区绝对经济规模大的城市从东部沿海进一步拓展到长江流域的中西部地区.③运用数据包络法分析190家经开区的生态效率并识别出典型的投入冗余和产出不足,为经开区精准施策奠定基础.全国仅10%的经开区生态效率为1,污染物排放、温室气体排放、工业能耗冗余是影响生态效率的主要原因.东部地区经开区生态效率平均值为0.35,大于中部地区(0.28)和西部地区(0.26).研究显示,不同地区经开区GDP差异较大,未来要加强不同地区经开区协作提高内生动力;为进一步提高经开区生态效率,需结合研究识别出影响生态效率的关键因素,开展针对性提质增效工作.在经开区实施能耗、水耗以及碳排放总量和强度的“双控”行动;同时,在稳定末端治理成效基础上着力强化全过程和系统优化,深化源头降碳减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发展绩效 时空演变 数据包络分析 生态效率
下载PDF
川南渝西旅游合作发展对策探讨
4
作者 王爱忠 苟春莲 《成都工业学院学报》 2023年第5期70-74,共5页
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为背景,对川南渝西融合发展试验区旅游开发合作现状进行深入分析,总结该区域旅游合作发展中存在的优势、面临的阻碍和现实挑战,并借助成渝两地加强合作与交流这一现实机遇,提出川南渝西地区旅游合作一体化发展... 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为背景,对川南渝西融合发展试验区旅游开发合作现状进行深入分析,总结该区域旅游合作发展中存在的优势、面临的阻碍和现实挑战,并借助成渝两地加强合作与交流这一现实机遇,提出川南渝西地区旅游合作一体化发展的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旅游合作 川南渝西融合发展试验区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
下载PDF
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绿色发展绩效评估 被引量:26
5
作者 张玥 乔琦 +3 位作者 姚扬 方琳 郭静 白卫南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2-16,共5页
从1984年到2014年,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国家级经开区")建设发展历经30年,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但作为工业生产活动最为集中的区域之一,国家级经开区不可避免地成为我国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的重点区域。... 从1984年到2014年,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国家级经开区")建设发展历经30年,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但作为工业生产活动最为集中的区域之一,国家级经开区不可避免地成为我国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的重点区域。本文对近几年国家级经开区经济发展,土地资源、水资源和能源的利用情况,以及污染排放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国家级经开区经济保持高速持续增长,且年均增速大幅高于全国年均增速水平。此外,国家级经开区土地占地,水资源和综合能源消耗总量分别占全国的0.15%,1.9%和2.2%,COD和SO2排放量占全国排放总量的0.8%和0.6%,但同时创造了占全国8.7%的地区生产总值和占全国15.6%的工业增加值。国家级经开区以较小的土地占地,较少的水资源、能源消耗量,较低的污染排放量,对我国的经济发展贡献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资源、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强度均大幅领先于全国水平。2007-2011年,国家级经开区水资源和能源消耗总量小幅增长,但其消耗强度明显下降,年均降幅分别为15.3%和14.9%;单位土地面积经济产出年均增长8.6%;污染物COD和SO2排放量年均降幅分别为6.9%和8.8%,其排放强度年均降幅分别为28.0%和23.2%,且各项年均降幅都显著高于全国年均削减幅度。因此,国家级经开区在经济发展,资源、能源优化利用和污染减排方面走在全国前列,其绿色发展成效显著。在我国工业园区绿色、低碳和循环发展实践中,国家级经开区发挥着重要的引领和示范带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绿色发展 经济绩效 资源环境绩效
下载PDF
工业园区土地利用经济评价探讨——以重庆市高新技术开发区为例 被引量:14
6
作者 曹蕾 邱道持 +1 位作者 刘力 粟辉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80-183,共4页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对工业园区经济评价的内涵进行了探索, 构建了一套工业园区土地利用经济评价指标体系, 采用协调度模型对工业园区发展现状与理想规划目标值间的协调度进行了测算, 对工业园区土地利用进行了经济评价. 同时以重庆市高...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对工业园区经济评价的内涵进行了探索, 构建了一套工业园区土地利用经济评价指标体系, 采用协调度模型对工业园区发展现状与理想规划目标值间的协调度进行了测算, 对工业园区土地利用进行了经济评价. 同时以重庆市高新技术开发区为实证进行了土地利用经济评价, 对提高重庆市高新技术开发区土地利用经济效益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评价 工业园区 协调度模型 重庆市高新技术开发区
下载PDF
成渝经济区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发展研究 被引量:30
7
作者 何雄浪 朱旭光 《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4-79,共6页
利用1991~2008年的统计数据对成渝经济区形成前后的产业结构对川渝经济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就成渝经济区对川渝经济的影响而言,第二产业的影响较大,第一产业的影响呈下降的趋势,第三产业的影响有上升的趋势,川渝经济正向工... 利用1991~2008年的统计数据对成渝经济区形成前后的产业结构对川渝经济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就成渝经济区对川渝经济的影响而言,第二产业的影响较大,第一产业的影响呈下降的趋势,第三产业的影响有上升的趋势,川渝经济正向工业型经济转型。成渝经济区成为中国经济的第四增长极还有一定的差距,我们有必要采取一系列的对策,促进成渝经济区经济快速、健康、协调发展,实现大发展,大赶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渝经济区 产业结构 经济发展
下载PDF
经济技术开发区可持续发展测评指标体系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路正南 王正明 张爱龙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16-119,共4页
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在科技创新和对外开放两大动力系统的作用之下,由经济、资源、环境、社会等子系统共同构成的一个复杂的地域系统。测评指标体系的设计运用可持续发展观,突出开发区的环境协调、资源集约和社会贡献等科学发展要求,并从... 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在科技创新和对外开放两大动力系统的作用之下,由经济、资源、环境、社会等子系统共同构成的一个复杂的地域系统。测评指标体系的设计运用可持续发展观,突出开发区的环境协调、资源集约和社会贡献等科学发展要求,并从动态和静态两个维度建立测评指标,具有良好的实际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技术开发区 可持续发展 测评指标体系
下载PDF
职业教育适应经济发展背景下的政府角色探析——以成渝经济区为例 被引量:4
9
作者 罗哲 李怡欣 李俊领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9期48-51,共4页
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职业教育对区域发展的推动作用日益显现。这一作用的有效发挥,需要政府发挥其引导与支持作用,修补立法缺陷,完善职业教育管理体制,鼓励和引导企业参与,全面构建质量监控体系,促进职业院校的教育创新,以此推动区... 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职业教育对区域发展的推动作用日益显现。这一作用的有效发挥,需要政府发挥其引导与支持作用,修补立法缺陷,完善职业教育管理体制,鼓励和引导企业参与,全面构建质量监控体系,促进职业院校的教育创新,以此推动区域经济社会的快速稳定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教育 成渝经济区 政府角色 经济发展
下载PDF
嘉陵江流域:构建成渝经济区北部新兴经济带和增长极 被引量:6
10
作者 刘世庆 齐天乐 《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83-87,共5页
提出了"依托两极、三江、重要交通干线和三市、两区,建设五个基地、一个屏障、连接我国西南与西北的新兴经济带和成渝经济区北部增长极"的总体战略,以及"扶贫攻坚、两化互动、交通突破、流域经济、开放合作、文化重塑&qu... 提出了"依托两极、三江、重要交通干线和三市、两区,建设五个基地、一个屏障、连接我国西南与西北的新兴经济带和成渝经济区北部增长极"的总体战略,以及"扶贫攻坚、两化互动、交通突破、流域经济、开放合作、文化重塑"等六个方面的重点任务和进一步加快嘉陵江流域开发建设,促进成渝经济区北部快速发展的目标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嘉陵江流域 成渝经济区 流域开发 新兴经济带 区域合作
下载PDF
高新区与经开区的趋同趋势及两区合一的管理模式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韩伯棠 方伟 王栋 《特区经济》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9-31,共3页
本文从地理位置、发展方向、产业结构、管理模式等4个方面分别论述了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趋同趋势,并从它们的历史根源、宏观环境和理论基础3个方面深入地分析了产生这种趋势的原由,以及对地区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最... 本文从地理位置、发展方向、产业结构、管理模式等4个方面分别论述了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趋同趋势,并从它们的历史根源、宏观环境和理论基础3个方面深入地分析了产生这种趋势的原由,以及对地区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最后,在对广州、佛山和济南等国家级开发区管理体制改革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两区合一”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技术开发区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趋同 管理体制 两区合一
下载PDF
重庆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县域乡村性评价 被引量:4
12
作者 李孝坤 王述维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68-172,共5页
重庆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乡村人口多、贫困人口多、贫困范围广,认识评价其乡村性,明确乡村发展方向,对于推进重庆市城乡统筹发展、新农村建设都具有现实意义。根据2010年重庆统计年鉴数据,选择各产业地区生产总值相对比重指标将重庆三峡... 重庆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乡村人口多、贫困人口多、贫困范围广,认识评价其乡村性,明确乡村发展方向,对于推进重庆市城乡统筹发展、新农村建设都具有现实意义。根据2010年重庆统计年鉴数据,选择各产业地区生产总值相对比重指标将重庆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的县域划分为第一产业主导型、工矿业主导型、商旅服务型和均衡型4种乡村发展类型。基于此,选取城镇化率、农业劳动生产率、农地产出率、农业产值与非农业产值比、高速公路密度、广播电视覆盖率等指标评价判断各县域的乡村性。结果表明:同类及不同类乡村发展类型的县域之间的乡村发展水平差异明显,工矿业主导型乡村发展类型中乡村性弱的仅有3个区,乡村性显著的有两个区县;均衡型乡村发展类型中乡村性居中的县域有4个,乡村性强和显著的也有4个县;第一产业主导型和商旅服务型乡村发展类型的县域乡村性强或显著。最后,明确了各乡村发展类型的县域经济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经济学 县域 乡村发展类型 乡村性指数 重庆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
下载PDF
成渝经济区的因由及其面临的现实问题 被引量:11
13
作者 徐承红 《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60-66,共7页
简要回顾成渝经济区的由来,同时列出成渝经济区发展面临六大现实问题:成渝经济区能否成为和如何成为西南甚至是西部经济发展的增长极;成渝经济区的协作发展问题;成渝经济区的特色经济、特色产业以及产业协同发展问题;统筹城乡综合改革... 简要回顾成渝经济区的由来,同时列出成渝经济区发展面临六大现实问题:成渝经济区能否成为和如何成为西南甚至是西部经济发展的增长极;成渝经济区的协作发展问题;成渝经济区的特色经济、特色产业以及产业协同发展问题;统筹城乡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问题;成渝经济区城市、城镇体系建设问题;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国家生态安全保障区的问题。未来成渝经济区的建设,应着力研究成渝经济区的战略定位、产业空间布局战略、协调机制、对外开放、生态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渝经济区 区域规划 协调发展
下载PDF
成渝经济区产业发展与城市化空间协调布局战略研究 被引量:10
14
作者 鲍文 《科技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0期95-99,共5页
成渝经济区是我国西部大开发的优先发展重点地区之一,具有西部地区最好的综合条件,发展优势明显。通过对成渝经济区产业发展与城市化互动及区域空间结构演变分析,归纳出成渝经济区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总体战略思路,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优化产... 成渝经济区是我国西部大开发的优先发展重点地区之一,具有西部地区最好的综合条件,发展优势明显。通过对成渝经济区产业发展与城市化互动及区域空间结构演变分析,归纳出成渝经济区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总体战略思路,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优化产业结构对策与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发展 城市化 成渝经济区 空间协调布局
下载PDF
产业结构变迁的新型城镇化响应地域差异分析——以成渝经济区16地市为例 被引量:3
15
作者 杨占锋 段小梅 《资源开发与市场》 CAS CSSCI 2018年第8期1150-1156,共7页
以唯一可突破省市界限进行资源优化配置的成渝经济区为研究对象,基于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度化变迁视角,运用改进的响应强度指数对2006—2016年成渝经济区16地市产业结构变迁的新型城镇化响应地域差异进行了分析,测度了产业结构与新型城... 以唯一可突破省市界限进行资源优化配置的成渝经济区为研究对象,基于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度化变迁视角,运用改进的响应强度指数对2006—2016年成渝经济区16地市产业结构变迁的新型城镇化响应地域差异进行了分析,测度了产业结构与新型城镇化间的耦合协调性。结果表明:按照产业结构变迁维度的组合方式可将成渝经济区16地市划分为一致响应型、偏R_(tl)正响应型和偏R_(ts)正响应型三类;新型城镇化发展为产业结构变迁提供了动态空间载体,响应强度的地域差异和产城耦合协调度均与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紧密相关,但产城耦合协调度的高低并不能反映产业结构变迁的新型城镇化响应强度,据此提出未来各类型响应区域新型城镇化的发展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产业结构变迁 响应强度 协调发展 改进熵值法 成渝经济区
下载PDF
成渝经济区城市化进程的现状与愿景:自经济地理观察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世庆 林睿 《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77-86,共10页
基于经济地理变迁的视角,借鉴世界银行2009年世界发展报告的分析框架,得出成渝经济区城镇化进程的市场之手与政府之手合力推进的领先地区选择、提高密度缩短距离打破分割的演进框架和机制、进入城镇化加速发展的中期阶段的演进特征、领... 基于经济地理变迁的视角,借鉴世界银行2009年世界发展报告的分析框架,得出成渝经济区城镇化进程的市场之手与政府之手合力推进的领先地区选择、提高密度缩短距离打破分割的演进框架和机制、进入城镇化加速发展的中期阶段的演进特征、领先发展与共享发展"并行不悖"的规律特点。应针对城镇化不同阶段确定政策重点和政策组合,把握成渝城镇化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渝经济区 城市化进程 西部经济发展 西部社会发展
下载PDF
促进区域经济均衡增长,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基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视角 被引量:10
17
作者 姚树洁 刘嶺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50-164,共15页
中共中央提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我国新时代应对国内外各种挑战与风险、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重大战略部署。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需要促进区域经济均衡增长,形成强大而富有... 中共中央提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我国新时代应对国内外各种挑战与风险、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重大战略部署。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需要促进区域经济均衡增长,形成强大而富有韧劲的全国性空间经济地理结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不仅是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支撑,也是构建我国“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内涵。基于“马阵跨阱”“板链拉动”等内生经济增长理论,区域内部和区域之间经济均衡增长是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两个必要条件。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不仅需要促进双城经济圈内部的均衡增长,进而带动西部12个省市自治区实现超越式发展,还需要与全国其他区域经济板块,特别是京津冀、长三角和粤港澳大湾区构成强大的空间经济地理架构,为全国经济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 内生增长 马阵跨阱 板链拉动
下载PDF
综合型生态工业园生态产业链的构建探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花月 鲍春晖 +2 位作者 辛玉婷 姚敏 何卿 《上海环境科学》 CAS 2017年第2期85-91,共7页
园区产业链的结构决定着整个园区工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因此,研究产业链的结构对于促进生态工业园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以张家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为研究对象,利用循环经济、生态工业学和产业链的相关理论和研究方法,... 园区产业链的结构决定着整个园区工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因此,研究产业链的结构对于促进生态工业园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以张家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为研究对象,利用循环经济、生态工业学和产业链的相关理论和研究方法,在其产业发展定位和开发区现状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张家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生态产业链总体结构,并根据现代纺织服装业,现代装备制造业、新材料产业、新能源产业这4个主导产业对张家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生态产业链进行了具体设计,从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等方面进行了补充完善,从而为张家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生态工业园建设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工业园 生态产业链 经济技术开发区 张家港
下载PDF
基于区域协调发展的长江上游经济带的战略地位与发展定位 被引量:3
19
作者 王崇举 张益伟 +1 位作者 张宏丽 熊萍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 2009年第6期25-30,共6页
长江上游经济带肩负着引领西部广大欠发达地区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历史使命,其发展在西部大开发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和作用。长江上游经济带的战略取向应为:对内实施地区联合发展模式,对外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实现与长江中下游的... 长江上游经济带肩负着引领西部广大欠发达地区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历史使命,其发展在西部大开发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和作用。长江上游经济带的战略取向应为:对内实施地区联合发展模式,对外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实现与长江中下游的良好对接;其发展定位应是:注重特色产业和战略产业的发展,以成渝经济区为增长极。以城市化和工业化战略辐射和带动整个长江上游经济带发展,并实现生态建设和经济建设的有机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协调发展 长江上游经济带 战略地位 发展定位 成渝经济区
下载PDF
经济发达区域生态产业链构建探析——以张家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例 被引量:1
20
作者 花月 鲍春晖 +2 位作者 辛玉婷 姚敏 何卿 《国家林业局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6年第1期45-51,64,共8页
园区产业链的结构将决定整个园区工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因此,研究产业链的结构对于促进生态工业园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以经济高度发达区域张家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为研究对象,利用循环经济、生态工业学和产业链... 园区产业链的结构将决定整个园区工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因此,研究产业链的结构对于促进生态工业园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以经济高度发达区域张家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为研究对象,利用循环经济、生态工业学和产业链的相关理论和研究方法,在根据其产业发展定位和开发区现状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张家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生态产业链总体结构,并以现代纺织服装业和现代装备制造业这两个主导产业为例对张家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生态产业链进行了具体设计,从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等方面进行了补充完善,指明了其生态化改造的重点和方向,可为张家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建设提供科学决策的依据。文章所提出的产业链构建侧重于实际应用,所探索的生态产业链构建的具体实施路径也可为同类经济发达区域今后的产业链建设提供思路和方法。从而为经济发达地区生态产业链建设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发达区域 生态工业园 生态产业链 张家港经济技术开发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