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崇善寺大悲殿大木设计尺度研究
1
作者 王小龙 《山西建筑》 2024年第23期20-24,28,共6页
太原崇善寺大悲殿作为明代早期建筑的珍贵遗存,其建筑技艺和结构特征体现了明官式营造制度与山西地方匠作技艺的完美融合。通过对大悲殿的平面布局、屋架结构及斗栱尺寸等的精细化测绘,深入探讨了其大木结构的设计尺度。研究采用传统手... 太原崇善寺大悲殿作为明代早期建筑的珍贵遗存,其建筑技艺和结构特征体现了明官式营造制度与山西地方匠作技艺的完美融合。通过对大悲殿的平面布局、屋架结构及斗栱尺寸等的精细化测绘,深入探讨了其大木结构的设计尺度。研究采用传统手工测绘与三维激光扫描相结合的方法,全面记录了大悲殿的建筑信息及特征,并通过对柱底、檩长及平板枋长度等关键平面数据的对比分析,揭示了大悲殿的建筑特点和结构逻辑。该研究为大悲殿的进一步研究和保护提供了科学的数据支撑,并为类似古建筑的研究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崇善寺大悲殿 明代建筑 大木尺度 精细化测绘 营造尺
下载PDF
滇西崇山剪切带南段左行走滑作用的构造特征及时代约束 被引量:22
2
作者 唐渊 尹福光 +4 位作者 王立全 王冬兵 廖世勇 孙志明 孙洁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311-1324,共14页
作为保山地块与兰坪-思茅盆地的重要边界,崇山剪切带新生代以来经历了多阶段的构造变形;其中以大规模走滑韧性剪切作用最为明显,表现为北段以右行走滑剪切为主、南段以左行走滑剪切为主。本文通过对崇山剪切带南段永保桥-瓦窑桥剖面出... 作为保山地块与兰坪-思茅盆地的重要边界,崇山剪切带新生代以来经历了多阶段的构造变形;其中以大规模走滑韧性剪切作用最为明显,表现为北段以右行走滑剪切为主、南段以左行走滑剪切为主。本文通过对崇山剪切带南段永保桥-瓦窑桥剖面出露的崇山群石英片岩、片麻岩及糜棱岩等进行详细露头解析、室内显微构造观察以及变形石英的EBSD组构分析,认为崇山剪切带南段的岩石新生代以来至少经历了两期不同环境下的韧性变形:第一期(D1)为纯剪条件下的收缩变形,发生的温度条件大约在550~650℃(角闪岩相),表现为一些褶皱构造、石香肠或透镜体构造的发育及石英的C轴组构图呈斜方对称式;第二期(D2)为单剪递进条件下的左行走滑剪切变形,表现形式为走滑剪切面理的发育及各类岩石遭受韧性剪切变形从而改造成糜棱岩。此外,在崇山剪切带内发育一套含电气石花岗质脉体,根据详细的露头解析及显微构造分析,本文认为该套含电气石花岗质脉体是左行剪切作用初期阶段伴随的深熔作用的产物,为同剪切花岗岩脉。本文选取了两个含电气石花岗质脉体的样品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测年,分别得到21.7±0.3Ma和22.7±0.3Ma的锆石U-Pb年龄,进一步表明了崇山剪切带南段的左行剪切作用起始时代在22Ma左右或略早于22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崇山剪切带 构造特征 显微构造分析 石英组构分析 年代学约束
下载PDF
云南崇山剪切断裂系显微构造特征及其^(40)Ar-^(39)Ar年代学约束 被引量:12
3
作者 陈新跃 王岳军 +1 位作者 范蔚茗 彭头平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41-51,共11页
野外构造解析和显微构造分析表明:崇山剪切断裂系北部的崇山剪切断裂带为一条左旋走滑剪切带,变形温度为300~550℃,为绿片岩相至低角闪岩相;而南部的临沧剪切带是一条带有NWW-SEE向地壳缩短变形的左旋走滑剪切带,普遍为绿片岩相,变形... 野外构造解析和显微构造分析表明:崇山剪切断裂系北部的崇山剪切断裂带为一条左旋走滑剪切带,变形温度为300~550℃,为绿片岩相至低角闪岩相;而南部的临沧剪切带是一条带有NWW-SEE向地壳缩短变形的左旋走滑剪切带,普遍为绿片岩相,变形温度为300~450℃,存在向SE的推覆事件。对采自崇山和临沧韧性剪切带内糜棱岩样品中矿物的40Ar-39Ar年代学研究表明:崇山韧性剪切带凤庆至小湾公路26km处02DX-139样品中黑云母40Ar-39Ar坪年龄为28.3±0.1Ma,临沧韧性剪切带双江粟义剖面02DX-51样品白云母给出了31.5±0.2Ma的坪年龄。崇山-临沧剪切断裂带变形运动学和变形时序与哀牢山-红河剪切断裂带具有很好的一致性,这为理解滇西地区新生代构造演化和亚欧-印度块体的拼合效应及南海海盆的打开提供了新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崇山剪切断裂系 石英C轴岩组 ^40AR-^39AR年代学 云南
下载PDF
滇西时代不明变质岩系的解体和时代厘定 被引量:1
4
作者 王国芝 刘登忠 +2 位作者 朱利东 陶晓风 李佑国 《中国区域地质》 CSCD 2000年第1期32-37,共6页
建立在岩石组合、变质、变形、碎屑组分和同位素年代学基础上的研究成果表明,滇西时代不明变质岩系是两个时代不同的构造岩片,分别相当于中元古界崇山群和二叠系吉东龙组,二者是喜山期构造混杂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崇山群在晚元古时期(727... 建立在岩石组合、变质、变形、碎屑组分和同位素年代学基础上的研究成果表明,滇西时代不明变质岩系是两个时代不同的构造岩片,分别相当于中元古界崇山群和二叠系吉东龙组,二者是喜山期构造混杂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崇山群在晚元古时期(727~956Ma)发生区域性的动热变质作用,加里东时期(397Ma)又叠加了一次变质作用。吉东龙组中有喜山期(32Ma)变质作用的叠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杂岩 崇山群 同位素年代学 变质岩
下载PDF
保山腊西山铜铅锌多金属矿地质特征 被引量:1
5
作者 杨洪 胡成军 +1 位作者 李泉 杨勇 《云南地质》 2011年第2期144-147,共4页
腊西山矿赋存在古生界崇山群变质岩系中,受区域性崇山西侧压扭性大断裂控制,矿(化)体分布于次级北西向断裂破碎带的矽卡岩碎裂岩内,矿化类型为矽卡岩型。
关键词 矽卡岩型 铜铅锌多金属 断裂破碎带 崇山群川塘组 云南保山腊西山
下载PDF
桂林崇善清真寺的建筑结构及装饰艺术
6
作者 哈柍 罗瑜斌 《建筑与文化》 2018年第4期225-227,共3页
桂林崇善清真寺坐落于桂林市中心地区,始建于清代,经过历次扩建和维修才形成今天的规模格局,现为桂林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作为一座服务于穆斯林的历史宗教建筑,桂林崇善清真寺有较高的建筑艺术成就。文章从建筑的大门、内院、客厅、礼... 桂林崇善清真寺坐落于桂林市中心地区,始建于清代,经过历次扩建和维修才形成今天的规模格局,现为桂林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作为一座服务于穆斯林的历史宗教建筑,桂林崇善清真寺有较高的建筑艺术成就。文章从建筑的大门、内院、客厅、礼拜大殿和附属建筑及屋顶形制逐步分析,希望藉此展现崇善清真寺的建筑结构魅力,从而引起广大群众对清真寺建筑的重视和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崇善清真寺 历史沿革 建筑艺术
下载PDF
滇西澜沧江南段小湾地区崇山岩群LA-ICP-MS锆石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5
7
作者 徐云飞 刘军平 +2 位作者 丛峰 孙柏东 黄晓明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006-1014,共9页
滇西崇山岩群一直被认为是元古宙的大陆地壳-结晶基底,但至今无精确的年龄依据。对滇西澜沧江南段小湾地区崇山岩群的5件样品(糜棱岩化斜长变粒岩、黑云斜长角闪岩、片麻岩、糜棱岩化花岗质片麻岩、糜棱岩化黑云斜长变粒岩)进行锆石U-P... 滇西崇山岩群一直被认为是元古宙的大陆地壳-结晶基底,但至今无精确的年龄依据。对滇西澜沧江南段小湾地区崇山岩群的5件样品(糜棱岩化斜长变粒岩、黑云斜长角闪岩、片麻岩、糜棱岩化花岗质片麻岩、糜棱岩化黑云斜长变粒岩)进行锆石U-Pb定年。5件样品的锆石阴极发光图像显示,锆石有明显的生长振荡环带,指示岩浆成因。5件样品锆石的206Pb/238U年龄加权平均值分别为239.4±3.8Ma、248.4±4.3Ma、237.1±5.7Ma、268.7±3.2Ma、238.4±5.5Ma。根据野外地质特征和年龄数据,认为滇西澜沧江南段小湾地区崇山岩群是不同时代、不同岩性的岩体/地层(二叠系、三叠系)经后期变质作用形成的一套正变质岩,并不全是古老基底岩石出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崇山岩群 LA-ICP-MS锆石U-PB定年 小湾 澜沧江南段 滇西
下载PDF
太湖冲山湖滨带生态修复工程对富营养化水体的作用 被引量:6
8
作者 李婧慧 沈振华 +1 位作者 吴荣华 张海建 《淮海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8年第2期86-92,共7页
对比研究太湖冲山湖滨带生态修复工程前后湖滨带水域水质理化指标,分析生态修复工程实施后修复区、对照区水质理化指标变化情况,探讨生态修复工程对冲山湖滨带富营养化水体各项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修复后修复区水域总磷(TP)、总氮(TN)... 对比研究太湖冲山湖滨带生态修复工程前后湖滨带水域水质理化指标,分析生态修复工程实施后修复区、对照区水质理化指标变化情况,探讨生态修复工程对冲山湖滨带富营养化水体各项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修复后修复区水域总磷(TP)、总氮(TN)、氨氮(NH3-N)、高锰酸盐指数(CODMn)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42.7%,65.2%,59.7%,56.1%,浊度平均下降70.6%;同时,修复区水域TP,TN,NH3-N等水质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区,并在水生植物修复区达到最低;修复区水体溶解氧(DO)升高,平均值为8.67mg/L,基本维持在饱和状态(>7.5mg/L);修复后水体pH略高于修复前.生态修复工程总体上达到了降低并稳定污染物质量浓度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 冲山湖滨带 生态工程 生态修复
下载PDF
崇山剪切带混合岩化长英质脉体锆石U-Pb年龄及其意义 被引量:2
9
作者 郭小飞 荆一洪 刘佳琪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768-1774,共7页
受印度和欧亚板块碰撞影响,西南三江地区新生代以来发育一系列大型走滑剪切带。为了确定其中碧罗雪山-崇山-澜沧江剪切带的剪切属性和时限,对崇山剪切带大理永平县永保桥地区进行了详细的野外地质考察和室内分析,观测资料表明其左行走... 受印度和欧亚板块碰撞影响,西南三江地区新生代以来发育一系列大型走滑剪切带。为了确定其中碧罗雪山-崇山-澜沧江剪切带的剪切属性和时限,对崇山剪切带大理永平县永保桥地区进行了详细的野外地质考察和室内分析,观测资料表明其左行走滑剪切特征明显。同时,获得崇山剪切带内混合岩化长英质脉体激光剥蚀-等离子体质谱仪(laser ablation-inductive coupled plasma-mass spectrometer,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24.6±2.0)Ma,表明该带在晚渐新世处于走滑剪切深熔阶段。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在新生代剪压应变分解条件下,碧罗雪山北段、碧罗雪山至崇山段、澜沧江段分别具有右行走滑、左行走滑和右行走滑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崇山剪切带 长英质脉体 U-PB年龄 剪切属性 构造指示
下载PDF
滇西漕涧地区崇山杂岩带始新世花岗岩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3
10
作者 黄亮 浦涛 +4 位作者 刘军平 王晓林 刘小春 熊波 宋冬虎 《地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79-592,共14页
崇山杂岩带为滇西三江造山系西侧边缘的一条重要边界构造,属青藏高原造山带的南东缘。带内岩浆活动强烈,前人认为其主要由晚元古代、中生代的花岗岩组成;而据地质调查发现,带内新生代的岩浆作用十分发育。本文对带内新发现的灰白色黑云... 崇山杂岩带为滇西三江造山系西侧边缘的一条重要边界构造,属青藏高原造山带的南东缘。带内岩浆活动强烈,前人认为其主要由晚元古代、中生代的花岗岩组成;而据地质调查发现,带内新生代的岩浆作用十分发育。本文对带内新发现的灰白色黑云二花岗岩进行研究,获得了锆石U-Pb LA-ICP-MS年龄为34.88 Ma和35.25 Ma,表明其侵位于古近纪始新世。岩石地球化学表明,黑云二花岗岩为钾玄质-高钾钙碱性系列的过铝质花岗岩类,稀土元素配分曲线为右倾,其中LREE明显富集,HREE为不同程度亏损,具明显的负Eu异常;富集Rb、Th、Ce、Sm和亏损K、Ba、Ta、Hf、Y等元素,且为淡色花岗岩特征;据锆石Hf同位素测试分析,εHf(t)值为–2.35~+2.33和TDM2为962~1259 Ma,表明了花岗岩岩浆源区为壳幔混合的产物,以及源岩主要源自中元古代—新元古代陆壳基底物质的部分熔融。综合研究认为,始新世黑云二长花岗岩形成于喜马拉雅期碰撞造山向造山晚期转换阶段,是一套典型的“超厚地壳”部分熔融和壳幔相互作用的淡色花岗岩;以及其侵位时间代表了漕涧地区喜马拉雅碰撞造山阶段的完成和造山晚期阶段的开始,且转换时间约为35 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崇山杂岩带 始新世 淡色花岗岩 喜马拉雅期 造山晚期 漕涧地区 滇西
下载PDF
滇西漕涧地区崇山造山带伟晶岩的发现与地质意义 被引量:2
11
作者 黄亮 吴嘉林 +4 位作者 王晓林 熊波 浦涛 朱勋早 方雄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84-594,共11页
在滇西大理漕涧地区地质调查期间对崇山造山带的岩浆岩进行调查研究,新发现了一套白色伟晶岩。该伟晶岩与母岩相伴呈条带状和局部网纹状,并组合成一岩浆混合岩带,根据岩浆源差异,可细分为二长花岗质和碱长花岗质2类,其中以二长花岗质为... 在滇西大理漕涧地区地质调查期间对崇山造山带的岩浆岩进行调查研究,新发现了一套白色伟晶岩。该伟晶岩与母岩相伴呈条带状和局部网纹状,并组合成一岩浆混合岩带,根据岩浆源差异,可细分为二长花岗质和碱长花岗质2类,其中以二长花岗质为主体。锆石U-Pb年代学测试表明,LA-ICP-MS年龄为18.66~34.47 Ma,形成于始新世(末期)—中新世(早期),显示伟晶岩为长时间持续性的熔融作用所成。地球化学研究表明,伟晶岩为(高钾)钙碱性系列和钾玄质系列的过铝质花岗岩类,LREE中等富集,HREE平缓和较弱亏损,富集Rb、Th和亏损K、Ba、Hf、Zr等元素;R2-R1图解、A-B图解和Sr-Yb图解的投图结果显示,伟晶岩主体与喜马拉雅造山晚期阶段有关,形成于低压-极低压力条件和深部地壳物质的减压熔融过程。综合研究认为,伟晶岩为崇山造山带喜马拉雅造山晚期阶段的快速隆升过程的岩浆响应,其熔融作用的结束时间可能指示了崇山造山带快速隆升阶段的结束,且约为18.66 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崇山造山带 伟晶岩 喜马拉雅期 始新世 中新世 造山晚期 熔融作用 隆升
下载PDF
双重影响下的多福寺壁画艺术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骎 《艺术探索》 2019年第3期40-55,共16页
多福寺位于太原市西北边崛围山上,寺庙规模不大却存有大规模明代佛传连环壁画。多福寺在明代的两次大规模重修都与晋王府资助有关,壁画既有皇家赞助,又为民间画工绘制完成,形成其独特的艺术风格。一方面,多福寺壁画保留了明初宫廷画风... 多福寺位于太原市西北边崛围山上,寺庙规模不大却存有大规模明代佛传连环壁画。多福寺在明代的两次大规模重修都与晋王府资助有关,壁画既有皇家赞助,又为民间画工绘制完成,形成其独特的艺术风格。一方面,多福寺壁画保留了明初宫廷画风的一些形式,同时更多融入了自唐宋以来的民间画风。与明朝其他皇家赞助寺院相比,多福寺壁画的人物、构图等各方面更为简洁和灵活。另一方面,多福寺壁画中"世俗化"的特征以及一些陈陈相因、程式化的因素十分明显,体现了这个时代佛教美术的整体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福寺壁画 崇善寺画稿 永乐宫壁画 赞助人 画工
下载PDF
张家界地名源流考
13
作者 彭雪开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3期94-98,共5页
张家界,古称崇山,亦名大庸、天门。充县、北衡州、崇州、崇义县、大庸县,皆与崇山、大庸、天门等自然地域地名密切相关。永定县、张家界市,其得名,另有原因。其历代行政区划地名累次更替,皆有历史文化渊源,而县、郡、卫、州治,多驻今张... 张家界,古称崇山,亦名大庸、天门。充县、北衡州、崇州、崇义县、大庸县,皆与崇山、大庸、天门等自然地域地名密切相关。永定县、张家界市,其得名,另有原因。其历代行政区划地名累次更替,皆有历史文化渊源,而县、郡、卫、州治,多驻今张家界市永定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家界 崇山 大庸 天门 永定
下载PDF
关于粘合重山为质时间再讨论
14
作者 李环宇 《昆明学院学报》 2022年第5期99-105,共7页
粘合重山曾作为质子被献给成吉思汗,学术界对于粘合重山的作质时间存在不同的看法。根据对《元史》《蒙古秘史》《史集》和《圣武亲征录》等相关史料进行分析考证,可以把粘合重山作质子的时间大致确定在狗年(1214年)4月到6月之间。粘合... 粘合重山曾作为质子被献给成吉思汗,学术界对于粘合重山的作质时间存在不同的看法。根据对《元史》《蒙古秘史》《史集》和《圣武亲征录》等相关史料进行分析考证,可以把粘合重山作质子的时间大致确定在狗年(1214年)4月到6月之间。粘合重山对成吉思汗以及蒙古帝国的建立具有一定的影响,正因如此,确定粘合重山作质子的具体时间,有助于从质子的视角了解金朝与蒙古帝国之间和战关系的发展变化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合重山 金朝末期 金中都 质子
下载PDF
“嵩山”非“崇山”辩——夏族起源新探之一 被引量:2
15
作者 刘铮 《中原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8-32,共5页
三国韦昭以降,学者多以为河南嵩山即是夏族兴起之地——崇山。然此说实是一种讹传,因为嵩山不仅从无"崇山"之称,而且"嵩"、"崇"二字亦不相通,崇山当另在他处。
关键词 夏族 起源 嵩山 崇山
原文传递
“山戎”名号考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焕青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77-81,共5页
"山戎"是我国北方游牧民族的一个古老称谓,和"崇山"习俗密切相关。而历史上北方各游牧部族如匈奴、东胡、蒙古,都有"崇山"习俗。所以"山戎"一词,应是对古代中国北方具有浓郁"崇山"... "山戎"是我国北方游牧民族的一个古老称谓,和"崇山"习俗密切相关。而历史上北方各游牧部族如匈奴、东胡、蒙古,都有"崇山"习俗。所以"山戎"一词,应是对古代中国北方具有浓郁"崇山"习俗的各游牧部族的"泛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方草原 山戎 游牧部族 崇山
原文传递
滇西漕涧地区崇山变质杂岩中崇山岩群的时代与构造属性 被引量:4
17
作者 黄亮 王冬兵 +4 位作者 王晓林 刘小春 丛峰 朱勋早 方雄 《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3861-3879,共19页
滇西崇山变质杂岩带位于三江造山带"峰腰"的北段,带内构造挤压变质作用强烈,主体由一套中-深变质岩系(崇山岩群)和晚期花岗岩组成.其中崇山岩群历来被认为是元古代的结晶基底,但至今无精确的年龄依据,其形成时代和构造属性存... 滇西崇山变质杂岩带位于三江造山带"峰腰"的北段,带内构造挤压变质作用强烈,主体由一套中-深变质岩系(崇山岩群)和晚期花岗岩组成.其中崇山岩群历来被认为是元古代的结晶基底,但至今无精确的年龄依据,其形成时代和构造属性存在较大争议,严重制约了对区域构造演化的认识.对滇西漕涧地区崇山岩群中的岩石组分开展了碎屑锆石U-Pb年代学及岩石地球化学研究,结果显示副变质岩中的锆石均具明显的磨圆特征和较大的岩浆核,其中3件样品的最小一组碎屑锆石年龄分别为366~412 Ma(平均值为395 Ma)、435~508 Ma(平均值为473 Ma)和673~704 Ma(平均值为689 Ma),指示了其原始沉积时代应不早于395 Ma;岩石地球化学表明,副变质岩是一套活动大陆边缘或被动大陆边缘构造背景有关的大陆岛弧碎屑岩,变质基性岩和变质中性岩为同源异相,均具活动大陆边缘的弧火山岩特征.结合副变质岩和两类正变质岩的构造属性相同以及普遍具相互伴生关系的特点,该3类岩石应属同一套地层系统的不同物质组分,崇山岩群主体为一套成岩于晚古生代(236~395 Ma)和形成于陆缘弧环境的火山-沉积地层单元;并与南东侧澜沧增生杂岩的志留纪弧火山岩组合成原-古特提斯洋盆东侧不同时代多岛弧的构造格局.综合研究认为,崇山变质杂岩带内的中-深变质岩系(崇山岩群)不(全)是前人认为的元古代结晶基底建造,应为原-古特提斯洋盆向东俯冲在兰坪-思茅地块西缘形成的一套火山-沉积地层系统;崇山岩群主要由年轻的(晚古生代)地层岩石组成,由于后期遭受中生代和新生代变质变形作用后形成了现今所见的"古老"岩石面貌的中-深变质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崇山岩群 晚古生代 陆缘弧 火山-沉积建造 碎屑锆石 滇西 岩石学
原文传递
湖南花垣老卫城遗址及其周边遗存考古调查试掘报告
18
作者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文物管理局 花垣县文物管理局 +2 位作者 刘玉成 徐双刚 龙京沙 《湖南考古辑刊》 2018年第1期167-191,368-371,共26页
2015年夏,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文物管理局对花垣县老卫城遗址及其周边遗存开展了调查试掘工作。初步弄清了老卫城遗址的城墙结构、城门布局及城内功能分区等概况,并在其周边新发现一处城址和一座龙窑址。本次工作拉开了考古学研究湘西... 2015年夏,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文物管理局对花垣县老卫城遗址及其周边遗存开展了调查试掘工作。初步弄清了老卫城遗址的城墙结构、城门布局及城内功能分区等概况,并在其周边新发现一处城址和一座龙窑址。本次工作拉开了考古学研究湘西地区卫所制度的序幕,为研究我国西南地区古代民族之间的对抗与融合、中央与地方土司之间的相互关系提供了新的契机和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垣县 老卫城遗址 崇山卫 吉多坪城址 新寨窑址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