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克里斯塔·沃尔夫《卡珊德拉》的女性乌托邦书写
1
作者 南方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117-122,共6页
战后德语作家克里斯塔·沃尔夫在小说《卡珊德拉》中构想的斯卡曼德河畔的洞穴是富有代表性的女性乌托邦书写。沃尔夫的女性乌托邦思想根源于德语文学中乌托邦书写传统、浪漫主义女性思想与矿山喻象,在核威胁阴霾笼罩的时代环境中,... 战后德语作家克里斯塔·沃尔夫在小说《卡珊德拉》中构想的斯卡曼德河畔的洞穴是富有代表性的女性乌托邦书写。沃尔夫的女性乌托邦思想根源于德语文学中乌托邦书写传统、浪漫主义女性思想与矿山喻象,在核威胁阴霾笼罩的时代环境中,小说采用重构经典神话的叙事策略,在反英雄叙事中张扬和谐共处的群体价值观,以“主观真实性”写作原则颠覆传统线性叙事模式,在对女性乌托邦的想象性建构中反思启蒙理性,觅求超越对立的真实生活,构建自然与精神都能诗意栖居的生态乌托邦愿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里斯塔·沃尔夫 《卡珊德拉》 乌托邦小说 女性乌托邦 战后德语文学
下载PDF
趋向差异多元的文学流变——战后德国现实主义到后现代主义风格的一种考察 被引量:3
2
作者 印芝虹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37-142,共6页
战后德国是冷战中东西方阵营及之后世界格局的一个缩影,其从分裂到统一后的文学打上了深刻的时代烙印。民主德国作家对现实社会主义的文学表现、其作品与社会的互动,联邦德国战后反思文学的发展变化,均为我们探讨时代与文学的关系提供... 战后德国是冷战中东西方阵营及之后世界格局的一个缩影,其从分裂到统一后的文学打上了深刻的时代烙印。民主德国作家对现实社会主义的文学表现、其作品与社会的互动,联邦德国战后反思文学的发展变化,均为我们探讨时代与文学的关系提供了重要的视角。从两德最著名的前辈作家伯尔、格拉斯、克·沃尔夫、海纳·米勒到1968年代作家彼得·施耐德、乌佛·梯姆、施林克等,从他们获得高度评价、影响广泛的作品中,我们不难察见一种从现实主义到后现代主义风格演变的文学发展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后德国 后现代 梯姆 施林克 克里斯塔·沃尔夫
下载PDF
悖之痛——高墙下的集体记忆 被引量:6
3
作者 印芝虹 《当代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28-137,共10页
本文以柏林墙题材的著名诗文、克里斯塔·沃尔夫的《分裂的天空》和佛尔克·布劳恩的《墙》及《所有》为例,从记忆理论的视角,考察文学与集体记忆的相互交集和作用,描述意义的凝结、读者接受的再塑造、意识形态和政治等因素对... 本文以柏林墙题材的著名诗文、克里斯塔·沃尔夫的《分裂的天空》和佛尔克·布劳恩的《墙》及《所有》为例,从记忆理论的视角,考察文学与集体记忆的相互交集和作用,描述意义的凝结、读者接受的再塑造、意识形态和政治等因素对于回忆文本的影响,分析高墙下分裂的自我与围墙内集体记忆形成的关联,阐释文学内部的记忆即文本互涉方法、文学作为集体和文化文本之于表现"围墙与诗人"主题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柏林墙 集体记忆 克·沃尔夫 佛·布劳恩
原文传递
《卡桑德拉》中的神话接受现象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刘为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25-32,共8页
沃尔夫继承了早期浪漫派关于社会正当性缺失和神话的合法性功能的讨论,并将其视为文学创作的出发点;她从对旧神话的回溯中,获取其革新的潜能,将"新神话"的理念巧妙地诗学化在卡桑德拉的自我意识和个体形成过程中,借用卡桑德... 沃尔夫继承了早期浪漫派关于社会正当性缺失和神话的合法性功能的讨论,并将其视为文学创作的出发点;她从对旧神话的回溯中,获取其革新的潜能,将"新神话"的理念巧妙地诗学化在卡桑德拉的自我意识和个体形成过程中,借用卡桑德拉的视角重新书写了特洛伊战争,藉此针砭德意志民族之弊;同时,她对固化不变的美学习惯以及由此导致的诗学语言表现力的折损进行了深刻的批判,积极主张建构结构开放、具有多义性、主体性和创新性的美学形式,在作品中完美地践行了她一直倡导的"主观真实性"的写作诉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神话 《卡桑德拉》 克里斯塔·沃尔夫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