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247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dsorption of Chromium (Ⅵ) from Aqueous Solution Using Zeolite/Chitosan Hybrid Composite 被引量:2
1
作者 Meiling Pang Naoki Kano Hiroshi Imaizumi 《Journal of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2015年第7期433-441,共9页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the adsorption ability of ZCHC (zeolite/chitosan hybrid composite) as adsorbent for chromium (Cr(Ⅵ)), ZCHC was prepared with sol-gel method by mixing zeolite and chitosan. Adsorption exp...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the adsorption ability of ZCHC (zeolite/chitosan hybrid composite) as adsorbent for chromium (Cr(Ⅵ)), ZCHC was prepared with sol-gel method by mixing zeolite and chitosan. Adsorption experiment from aqueous solutions containing known amount of Cr(Ⅵ) using zeolite, chitosan and ZCHC was explored to evaluate the efficiency of ZCHC as adsorbent for Cr in a batch system. The amount of Cr(Ⅵ) adsorbed at different pH values, initial concentrations, adsorbent dosages, and contact times were determined by ICP-AES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atomic emission spectrometry) in order to determine the optimum conditions for Cr(Ⅵ) adsorption. Furthermore, the adsorption mechanism of Cr(Ⅵ) by zeolite, chitosan and ZCHC was investigated by applying Langmuir and Freundlich isotherm equations to the data obtained. In addition, the rates of adsorption were found to conform to pseudo-second order kineti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DSORPTION chromium ZEOLITE CHITOSAN hybrid composite adsorption isotherms kinetics.
下载PDF
一株耐铬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对Cr(Ⅵ)的抗性
2
作者 胡振华 王祥宝 +3 位作者 王炳源 陆洪省 隋业伟 张翠静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16,49,共6页
从山东省某含铬农田土壤取样进行宏基因测序、16SrDNA以及构建系统树等方法分离、鉴定耐铬细菌,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等研究其对Cr(Ⅵ)的抗性。某含铬农田土壤中的优势菌为Enterobacter cloacae(阴沟肠杆菌),将其命名为Enterobacter clo... 从山东省某含铬农田土壤取样进行宏基因测序、16SrDNA以及构建系统树等方法分离、鉴定耐铬细菌,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等研究其对Cr(Ⅵ)的抗性。某含铬农田土壤中的优势菌为Enterobacter cloacae(阴沟肠杆菌),将其命名为Enterobacter cloacae SD。SD的Cr(Ⅵ)耐受质量浓度可达3 200 mg/L;在150 mg/L Cr(Ⅵ)中培养时,菌落较不加Cr(Ⅵ)时少且分散,但单菌落较大;SD细胞表面粗糙,似有沉淀物产生。以酵母浸粉为碳源,pH值为7,培养温度为30℃时菌株SD可较好生长。在150 mg/L Cr(Ⅵ)下,SD对Cr(Ⅵ)的去除率为39.67%。研究表明Enterobacter cloacae SD可耐受高质量浓度Cr(Ⅵ)的同时,对Cr(Ⅵ)有一定的去除能力,这为Cr(Ⅵ)污染的微生物修复提供了可能的菌种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铬污染 分离鉴定 阴沟肠杆菌 Cr() 微生物修复
下载PDF
两株耐铬菌的分离鉴定及对Cr(Ⅵ)污染土壤的治理
3
作者 吴卿 李倩男 +3 位作者 张颖 刘睿怡 彭森 万芮含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399-2408,共10页
为实现高质量比铬污染场地的微生物修复,从华北某废弃铬盐厂取土样分离出两株高效铬还原菌,并对两株菌进行16S rRNA鉴定,分别命名为Agrobacterium sp. Cr-1(Cr-1)和Lysinibacillus sp. Cr-2(Cr-2)。将两菌株分别投入高质量比铬污染土壤... 为实现高质量比铬污染场地的微生物修复,从华北某废弃铬盐厂取土样分离出两株高效铬还原菌,并对两株菌进行16S rRNA鉴定,分别命名为Agrobacterium sp. Cr-1(Cr-1)和Lysinibacillus sp. Cr-2(Cr-2)。将两菌株分别投入高质量比铬污染土壤中,通过分析土壤Cr(Ⅵ)质量比、pH值、铬形态的变化,探究两菌株对高质量比Cr(Ⅵ)污染土壤的治理能力。通过细菌多样性和代谢组学分析,根据细菌种类、代谢物和代谢物通路的差异分析了两菌株的Cr(Ⅵ)解毒及还原的原理。当反应42 d后,投加Agrobacterium sp. Cr-1和Lysinibacillus sp. Cr-2的土壤Cr(Ⅵ)质量比分别由1 100 mg/kg降至33.49 mg/kg和92.29 mg/kg。研究显示:两种菌株均能够实现对高质量比Cr(Ⅵ)污染土壤的高效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学 Cr()污染土壤 生物还原 细菌多样性 代谢组学
下载PDF
以NH_(2)-MIL-53(Al)为前驱体制备多孔掺碳Al_(2)O_(3)吸附剂及其对水中Cr(Ⅵ)的吸附性能
4
作者 王兵 曾瑶 +2 位作者 李爽 熊明洋 邱瑞斯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49-358,共10页
铬是污染性金属元素,铬含量是水质污染控制的一项重要指标,其中Cr(Ⅵ)的毒性最大,且易被人体吸收.本研究以水中的Cr(Ⅵ)吸附传质分离为目标,利用以铝为金属源水热法合成的铝基MOFs为前驱体,600℃煅烧后制备了多孔掺碳Al_(2)O_(3)吸附材... 铬是污染性金属元素,铬含量是水质污染控制的一项重要指标,其中Cr(Ⅵ)的毒性最大,且易被人体吸收.本研究以水中的Cr(Ⅵ)吸附传质分离为目标,利用以铝为金属源水热法合成的铝基MOFs为前驱体,600℃煅烧后制备了多孔掺碳Al_(2)O_(3)吸附材料,利用现代分析技术对其进行微观结构表征,探究了其吸附作用能力与机制.研究结果表明,XRD、SEM、BET等表征手段证明了NH_(2)-MIL-53(Al)与多孔掺碳Al_(2)O_(3)结构的成功合成.前驱体NH_(2)-MIL-53(Al)和煅烧后的衍生物多孔掺碳Al_(2)O_(3),在形貌上相似,且多孔掺碳Al_(2)O_(3)材料(180.24 m^(2)·g^(-1))的比表面积要大于NH_(2)-MIL-53(Al)(116.73 m^(2)·g^(-1)).多孔掺碳Al_(2)O_(3)材料对Cr(Ⅵ)的平衡吸附量最大可达到671.56 mg·g^(-1).吸附动力学模型拟合结果显示,多孔掺碳Al_(2)O_(3)材料对Cr(Ⅵ)的吸附行为与Langmuir等温线模型和伪二阶动力学模型更加拟合.研究显示,多孔掺碳Al_(2)O_(3)材料可以作为除Cr材料实现对Cr(Ⅵ)的高效去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Fs衍生物 吸附 金属Cr() 吸附动力学
下载PDF
rGO/PANI对Cr(Ⅵ)的吸附还原性能及机理分析
5
作者 刘转年 廖晟 +2 位作者 魏本龙 刘威 石晓磊 《有色金属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60-168,共9页
以还原氧化石墨烯(rGO)为载体,采用原位聚合法将聚苯胺(PANI)负载到rGO上以增大其比表面积,探究复合材料对溶液中Cr(Ⅵ)的吸附还原反应效果。采用SEM、XRD、BET、FTIR和XPS等对rGO/PANI复合材料进行表征,从吸附等温模型、吸附动力模型... 以还原氧化石墨烯(rGO)为载体,采用原位聚合法将聚苯胺(PANI)负载到rGO上以增大其比表面积,探究复合材料对溶液中Cr(Ⅵ)的吸附还原反应效果。采用SEM、XRD、BET、FTIR和XPS等对rGO/PANI复合材料进行表征,从吸附等温模型、吸附动力模型等角度探讨rGO/PANI对Cr(Ⅵ)的吸附还原反应特征及机理。结果表明,rGO/PANI对Cr(Ⅵ)的去除包括吸附、络合和还原三个部分。Cr(Ⅵ)一部分吸附在rGO/PANI表面,一部分还原成Cr(Ⅲ),还原的Cr(Ⅲ)部分被络合在复合材料表面,少量扩散到溶液中。在pH=2时,rGO/PANI对Cr(Ⅵ)的最大去除量可达到97.61 mg/g,其中,吸附还原量为73.46 mg/g,溶液中剩余的Cr(Ⅲ)浓度为24.13 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 PANI Cr() Cr(Ⅲ) 吸附还原
下载PDF
煤基压块活性炭的制备及吸附水溶液中Cr(Ⅵ)的能力研究
6
作者 李晶 侯星兵 +3 位作者 张嘉桐 徐国忠 白金锋 张生刚 《辽宁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119-128,共10页
为了降低压块活性炭的制备成本,以大同不黏煤为主料,桃山焦煤和重相沥青为黏结成分,以高温煤焦油和水为成型助剂制备压块活性炭。依靠调节配煤比例和改变活化条件来调控活性炭孔结构。利用碘吸附值、亚甲蓝吸附值、耐磨强度等表征活性... 为了降低压块活性炭的制备成本,以大同不黏煤为主料,桃山焦煤和重相沥青为黏结成分,以高温煤焦油和水为成型助剂制备压块活性炭。依靠调节配煤比例和改变活化条件来调控活性炭孔结构。利用碘吸附值、亚甲蓝吸附值、耐磨强度等表征活性炭常规性能;研究了样品吸附水溶液中Cr(Ⅵ)的能力,并考察了活性炭再生效率和质量损耗情况。结果表明:在大同不黏煤、桃山焦煤、重相沥青、高温煤焦油和水的配比为51∶24∶9∶7∶9的基础上,活化温度和时间分别为875℃和2.5 h的条件下制备出的压块活性炭性能最优,其耐磨强度为90%,碘吸附值为902 mg/g,亚甲基蓝吸附值为270 mg/g,比表面积为992.6 m^(2)/g;对水溶液中Cr(Ⅵ)最大吸附容量可达27.3 mg/g;质量分数为5%的硝酸溶液对饱和活性炭在50℃条件下再生8 h效果最佳,再生5次以后,其质量损耗率为21%,性能恢复率为70.0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基压块活性炭 配煤技术 Cr()吸附 再生
下载PDF
以箬叶“炭”究Cr(Ⅲ)和Cr(Ⅵ)的检测与吸附综合实验
7
作者 张蕾 肖长生 +1 位作者 苏明伟 张洪权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8期20-26,共7页
本文以“科教融合”为导向,以湖北鹤峰的箬叶为原料,制备生物质炭和碳量子点并进行基本表征,以生物质炭吸附Cr(Ⅲ)和Cr(Ⅵ),以荧光淬灭法检测Cr(Ⅲ)和Cr(Ⅵ),吸附和检测过程绿色环保。结果表明生物质炭吸附Cr(Ⅲ)的吸附符合颗粒内扩散模... 本文以“科教融合”为导向,以湖北鹤峰的箬叶为原料,制备生物质炭和碳量子点并进行基本表征,以生物质炭吸附Cr(Ⅲ)和Cr(Ⅵ),以荧光淬灭法检测Cr(Ⅲ)和Cr(Ⅵ),吸附和检测过程绿色环保。结果表明生物质炭吸附Cr(Ⅲ)的吸附符合颗粒内扩散模型,吸附Cr(Ⅵ)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二者均为自发吸热过程。作为本科生综合教学实验,本实验不仅涉及多种无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仪器分析的理论知识,还包含了制备、表征、数据处理、吸附机制分析等重要环节,同时融入了文化自信、地域文化和绿色化学等课程思政理念。该创新实验教学时长约为24小时,适合用于综合化学实验教学,实现了基础化学理论在实践中的有效应用,提升了化学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箬叶 生物质炭 碳量子点 Cr(Ⅲ)和Cr() 检测与吸附
下载PDF
黄杨枝生物炭的特性表征及其对Cr(Ⅵ)的吸附机理研究
8
作者 韩菲菲 肖艺 +2 位作者 刘林 刘秀云 胥明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6-52,共7页
重金属Cr(VI)是水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为提高园林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水平,寻找碳基吸附剂新材料,使用园林废弃物黄杨枝制备生物炭来探究其对水体中Cr(Ⅵ)的吸附机制。采取批量吸附试验研究溶液初始pH值、吸附温度和吸附时间等对生物炭吸附... 重金属Cr(VI)是水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为提高园林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水平,寻找碳基吸附剂新材料,使用园林废弃物黄杨枝制备生物炭来探究其对水体中Cr(Ⅵ)的吸附机制。采取批量吸附试验研究溶液初始pH值、吸附温度和吸附时间等对生物炭吸附Cr(Ⅵ)的影响;通过BET-N_(2)、SEM-EDS、FTIR和XPS等表征方式以及Cr(Ⅵ)价态变化对黄杨枝生物炭吸附前、后进行吸附机理分析。结果表明:黄杨枝生物炭去除Cr(Ⅵ)的最适pH值为2,最佳吸附温度为55℃,吸附时间为3.0 h时,Cr(Ⅵ)的去除效率接近100%;化学吸附是其主要吸附方式,吸附机理主要包括氧化还原反应、络合作用和静电作用;低温热解的黄杨枝生物炭是一种新型高效的碳基吸附材料,可在提高园林废弃物资源化水平的同时,用于重金属Cr(Ⅵ)的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重金属 Cr() 特性表征 吸附机理
下载PDF
磁性茶渣的制备及其对Cr(Ⅵ)吸附性能的研究
9
作者 胡芳 张顺宝 +2 位作者 谭嘉琪 史长伟 郑顺姬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55-59,共5页
采用化学交联法在废茶渣(TW)上负载Fe_(3)O_(4)磁性粒子,制备了新型生物质基磁性吸附剂-磁性茶渣(MTW),利用SEM和FTIR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MTW对于水溶液中Cr(Ⅵ)的吸附性能。在30℃、pH为2、吸附剂用量1 g/L、吸附时间120 min时,MTW对... 采用化学交联法在废茶渣(TW)上负载Fe_(3)O_(4)磁性粒子,制备了新型生物质基磁性吸附剂-磁性茶渣(MTW),利用SEM和FTIR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MTW对于水溶液中Cr(Ⅵ)的吸附性能。在30℃、pH为2、吸附剂用量1 g/L、吸附时间120 min时,MTW对初始浓度为20 mg/L的Cr(Ⅵ)的吸附率为91%。Cr(Ⅵ)在MTW上的吸附符合Langmuir等温线模型和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在40℃下,最大吸附容量为33.847 mg/g。热力学参数表明,吸附是自发和吸热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附 茶渣 Fe_(3)O_(4) CR(VI)
下载PDF
催化动力学褪色光度法测定煤炭工业废水排放中痕量铬(Ⅵ)的研究
10
作者 连锦花 高玫香 《化工设计通讯》 CAS 2024年第7期145-146,153,共3页
实验利用催化动力学褪色光度法测定煤炭工业废水排放中痕量Cr(Ⅵ)的研究反应在缓冲溶液NH_(3)-NH_(4)Cl中,加入表面活性剂SDS,利用3,3'-二甲基酚酞在Cr(Ⅵ)催化作用下发生褪色反应,从而研究出煤化工废水中痕量Cr(Ⅵ)新的实验测定方... 实验利用催化动力学褪色光度法测定煤炭工业废水排放中痕量Cr(Ⅵ)的研究反应在缓冲溶液NH_(3)-NH_(4)Cl中,加入表面活性剂SDS,利用3,3'-二甲基酚酞在Cr(Ⅵ)催化作用下发生褪色反应,从而研究出煤化工废水中痕量Cr(Ⅵ)新的实验测定方法,即利用催化动力学分光光度法测定痕量Cr(Ⅵ),该实验测定方法表明Cr(Ⅵ)的质量浓度在0.03~0.35μg/m L的范围内与吸光度差△A值呈现出较好的线性关系,线性回归方程为:△A=0.9843ρ_(Cr(Ⅵ))(μg/m L)+0.1704,相关系数r=0.9889,检出限C_(L)=2S_(eb)/K=6.41×10^(-4)mg/L,该方法可直接用于煤化工企业达标废水中痕量铬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 煤化工达标废水 催化氧化
下载PDF
铁掺杂分散性氮化碳的制备及其对废水中Cr(Ⅵ)的还原
11
作者 刘朕 任卓 +2 位作者 孙杨硕 马喜君 张静 《淮阴工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5期33-38,共6页
Fe掺杂辐照改性石墨相氮化碳(g-C_(3)N_(4))制备铁掺杂分散性氮化碳,利用SEM、XRD、FTIR对材料进行表征,电子束辐照改变了石墨相氮化碳的能带结构,Fe的掺杂抑制了光生电子空穴对的复合。在光催化条件下利用铁掺杂分散性氮化碳对废水中Cr... Fe掺杂辐照改性石墨相氮化碳(g-C_(3)N_(4))制备铁掺杂分散性氮化碳,利用SEM、XRD、FTIR对材料进行表征,电子束辐照改变了石墨相氮化碳的能带结构,Fe的掺杂抑制了光生电子空穴对的复合。在光催化条件下利用铁掺杂分散性氮化碳对废水中Cr(Ⅵ)的还原能力进行了试验研究,对电子束辐照剂量、催化剂种类、催化剂投加量、Fe的掺杂量等影响因素进行了相关的分析,结果表明:电子束辐照剂量为30 kGy,Fe的掺杂比例为10%时,Cr(Ⅵ)的降解效率最高,180 min内的降解率为95%,是纯石墨相氮化碳的4倍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掺杂分散性氮化碳 Cr() 电子束辐照 光催化
下载PDF
螯合剂与低分子有机酸复配淋洗修复Cr(Ⅵ)污染土壤 被引量:2
12
作者 杨宗政 李文轩 +3 位作者 董春婷 赵润谦 王春虎 仇荣亮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43-552,共10页
为探究可生物降解螯合剂氨三乙酸(NTA)替代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在复配淋洗剂中的作用,本文研究了NTA和EDTA与草酸和酒石酸所配制的复配淋洗剂在不同浓度、固液比、pH值和淋洗时间下对Cr(Ⅵ)污染土壤淋洗效果的影响及淋洗动力学,此外... 为探究可生物降解螯合剂氨三乙酸(NTA)替代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在复配淋洗剂中的作用,本文研究了NTA和EDTA与草酸和酒石酸所配制的复配淋洗剂在不同浓度、固液比、pH值和淋洗时间下对Cr(Ⅵ)污染土壤淋洗效果的影响及淋洗动力学,此外还使用顺序提取方案(BCR)分析了淋洗前后土壤中重金属的形态、迁移率和稳定性变化。结果表明:混合等体积的0.25 mol·L^(-1)NTA和0.3 mol·L^(-1)草酸在固液比为1∶9、pH为3、淋洗时长为240 min条件下达到最大Cr(Ⅵ)去除效率82.94%,这与使用EDTA淋洗时的效率相近;该复配淋洗剂淋洗Cr(Ⅵ)污染土壤时的动力学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方程;BCR实验结果表明,NTA和草酸复配淋洗后土壤中Cr的弱酸可提取态、可氧化态和残渣态组分含量分别从6346.67、4280.00、2387.67 mg·kg^(-1)下降至1161.67、433.35、741.00 mg·kg^(-1),可还原态组分从2746.67 mg·kg^(-1)上升至6016.67 mg·kg^(-1),污染土壤重金属迁移率下降。淋洗后土壤有机质含量从13.47%上升至30.56%,脲酶和脱氢酶活性分别从46.32、329.09μg·d^(-1)·g^(-1)降低至29.36、131.98μg·d^(-1)·g^(-1),土壤结构基本与原土一致。因此,NTA与草酸复配淋洗剂是一种高效且对土壤影响较小的淋洗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淋洗 Cr() 复配淋洗剂 淋洗动力学 BCR提取法
下载PDF
我国典型土壤Cr(Ⅵ)固-液分配系数K_(d)值及其在推导保护地下水的土壤环境基准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天董 薛维纳 +4 位作者 罗飞 唐伟 余海波 晏井春 宋静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26-1335,共10页
Cr(Ⅵ)是铬盐、电镀、皮革等行业的特征污染物,极易因土-水迁移造成地下水污染。对于迁移性较强的污染物〔如Cr(Ⅵ)〕,有必要制定保护地下水的土壤环境基准。Cr(Ⅵ)在不同土壤上的吸附和解吸特征参数不同,为获取我国典型土壤Cr(Ⅵ)吸附... Cr(Ⅵ)是铬盐、电镀、皮革等行业的特征污染物,极易因土-水迁移造成地下水污染。对于迁移性较强的污染物〔如Cr(Ⅵ)〕,有必要制定保护地下水的土壤环境基准。Cr(Ⅵ)在不同土壤上的吸附和解吸特征参数不同,为获取我国典型土壤Cr(Ⅵ)吸附及解吸过程的固-液分配系数(K_(d)),本研究采用我国黑龙江海伦黑土、河南封丘潮土、海南儋州砖红壤等12种典型土壤,开展了吸附动力学及吸附-解吸平衡实验。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12种土壤均在48 h内达到吸附平衡,与拟一级动力学模型和Elovich动力学模型相比,拟二级动力学模型对Cr(Ⅵ)的土壤吸附动力学过程有更好的拟合效果。吸附平衡实验表明,相较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能够更好地拟合Cr(Ⅵ)在我国典型土壤上的吸附特征。Cr(Ⅵ)土壤吸附过程的固-液分配系数(K_(d)x)非固定值,随着平衡液Cr(Ⅵ)浓度的增大,K_(d)x逐渐减小。解吸平衡实验表明,Cr(Ⅵ)土壤解吸过程的固-液分配系数(K_(d)j)高于吸附过程的对应值。基于三相平衡估算土壤平衡液Cr(Ⅵ)浓度时应采用K_(d)j,且其取值因平衡液Cr(Ⅵ)浓度而异。基于污染土壤与地下水直接接触且不存在地下水稀释的保守假设条件,本研究初步提出了保护地下水的不同土壤的Cr(Ⅵ)环境基准值,研究结果丰富了我国典型土壤Cr(Ⅵ)基础参数数据库,为我国分区制定保护地下水的土壤Cr(Ⅵ)环境基准积累了科学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 吸附-解吸 土-水迁移 固-液分配系数 保护地下水的土壤基准
下载PDF
Isolation of Cr(Ⅵ) reducing bacteria from industrial effuents and their potential use in bioremediation of chromium containing wastewater 被引量:19
14
作者 Ahmed Zahoor Abdul Rehman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09年第6期814-820,共7页
The present study was aimed to assess the ability of Bacillus sp.JDM-2-1 and Staphylococcus capitis to reduce hexavalent chromium into its trivalent form.Bacillus sp.JDM-2-1 could tolerate Cr(Ⅵ)(4800 μg/mL) and ... The present study was aimed to assess the ability of Bacillus sp.JDM-2-1 and Staphylococcus capitis to reduce hexavalent chromium into its trivalent form.Bacillus sp.JDM-2-1 could tolerate Cr(Ⅵ)(4800 μg/mL) and S.capitis could tolerate Cr(Ⅵ)(2800 μg/mL).Both organisms were able to resist Cd^2+(50 μg/mL),Cu^2+(200 μg/mL),Pb^2+(800 μg/mL),Hg^2+(50 μg/mL) and Ni2+(4000 μg/mL).S.capitis resisted Zn^2+ at 700 μg/mL while Bacillus sp.JDM-2-1 only showed resistance up to 50 μg/mL.Bacillus sp.JDM-2-1 and S.capitis showed optimum growth at pH 6 and 7,respectively,while both bacteria showed optimum growth at 37°C.Bacillus sp.JDM-2-1 and S.capitis could reduce 85% and 81% of hexavalent chromium from the medium after 96 h and were also capable of reducing hexavalent chromium 86% and 89%,respectively,from the industrial effuents after 144 h.Cell free extracts of Bacillus sp.JDM-2-1 and S.capitis showed reduction of 83% and 70% at concentration of 10 μg Cr(Ⅵ)/mL,respectively.The presence of an induced protein having molecular weight around 25 kDa in the presence of chromium points out a possible role of this protein in chromium reduction.The bacterial isolates can be exploited for the bioremediation of hexavalent chromium containing wastes,since they seem to have a potential to reduce the toxic hexavalent form to its nontoxic trivalent for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ⅵ reducing bacteria BIOREMEDIATION Bacillus sp. JDM-2-1 Staphylococcus capitis
下载PDF
Intensification of adsorption process by using the pyrolytic char from waste tires to remove chromium(Ⅵ) from wastewater 被引量:4
15
作者 ZHOUJie YANGYong-rong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04年第6期1016-1019,共4页
Pyrolysis has the potential of transforming waste into valuable recyclable products. Pyrolytic char(PC)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products from the pyrolysis of used tires. One of the most significant applications ... Pyrolysis has the potential of transforming waste into valuable recyclable products. Pyrolytic char(PC)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products from the pyrolysis of used tires. One of the most significant applications for pyrolytic char recovered is used for the removal of Cr(Ⅵ) in the wastewater effluent to control waste by waste. The surface chemistry properties of surface element distribution / concentration and chemical structure were examined for the pyrolytic char and the commercial activated carbon(CAC) respectivel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surfaces of PC possesses a large amount of ester and hydrocarbon graft, whereas there are mainly carbon functional components of C—OH, C O and COOH on the surface of CAC. Therefore the surface electronegativity of PC is lower than that of CAC in the water. The repulsive interactions between the surfaces of PC and the negatively charged Cr(Ⅵ) ion are weaker than that of CAC, which results in an intensification of the adsorption process by the utilization of PC. The adsorption isotherms of Cr(Ⅵ) ion on the two kinds of carbons were determined experimentally. The larger adsorption amount on the PC in the case of Cr(Ⅵ) may be attributed mainly to its special surface micro-chemical environment. The mechanism of the removal Cr(Ⅵ) from aqueous solution was assumed to be the integration of adsorption and redox reaction. The adsorption was the rate-controlled step for Cr(Ⅵ) removal. The adsorption of Cr(Ⅵ) was identified as pseudo-second-order kinetics. The rate constants of adsorption were evalua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aste tire pyrolytic char surface chemistry properties Cr() wastewater treatment kinetics INTENSIFICATION
下载PDF
一株新型Lysinibacillus fusiformis菌株G5M11b对Cr(Ⅵ)的还原性能研究
16
作者 潘俊 董欣 王兴作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4062-4070,共9页
为了筛选对Cr(Ⅵ)有强耐性的菌株,并确定其最佳还原条件,通过驯化、筛选后得到耐铬菌株,利用形态特征、16S rDNA序列测定对其进行鉴定,进而建立响应曲面模型分析温度、pH值、质量分数对菌株还原效果的影响。结果显示,菌株与纺缍形赖氨... 为了筛选对Cr(Ⅵ)有强耐性的菌株,并确定其最佳还原条件,通过驯化、筛选后得到耐铬菌株,利用形态特征、16S rDNA序列测定对其进行鉴定,进而建立响应曲面模型分析温度、pH值、质量分数对菌株还原效果的影响。结果显示,菌株与纺缍形赖氨酸芽孢杆菌(Lysinibacillus fusiformis)G5M11b型系统发育关系接近,将其命名为LfCr6,菌株的最佳还原条件温度为27.42℃,pH值为6.78,菌株质量分数为4%。通过响应曲面模型预测出该菌对100 mg/L Cr(Ⅵ)的还原率可达80.2%。这表明LfCr6菌株可以耐受高质量浓度Cr(Ⅵ)且具有良好的Cr(Ⅵ)还原能力。该菌株为微生物修复Cr(Ⅵ)污染环境提供了可能的菌种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学 六价铬 菌株 生物学特征 还原条件
下载PDF
白术多糖对Cr(Ⅵ)诱导PK-15细胞凋亡和小鼠肾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吕昌洋 范汝鹏 +6 位作者 赵茜曼 高忆凡 蒋猛林 李林珏 郑丕苗 刘建柱 赵晓娜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9-66,共8页
为探讨白术多糖(RAMPS_(t))对Cr(Ⅵ)致PK-15细胞凋亡和小鼠肾损伤的保护作用,为临床中药多糖缓解重金属中毒导致肾损伤提供理论依据。采用RAMPS_(t)干预Cr(Ⅵ)所致PK-15细胞损伤,检测细胞存活率、ROS水平、线粒体膜电位、细胞凋亡率及Ba... 为探讨白术多糖(RAMPS_(t))对Cr(Ⅵ)致PK-15细胞凋亡和小鼠肾损伤的保护作用,为临床中药多糖缓解重金属中毒导致肾损伤提供理论依据。采用RAMPS_(t)干预Cr(Ⅵ)所致PK-15细胞损伤,检测细胞存活率、ROS水平、线粒体膜电位、细胞凋亡率及Bax、Bcl-2蛋白表达水平,测定MDA、SOD和GSH含量。为了进一步验证RAMPS_(t)对Cr(Ⅵ)致小鼠肾氧化应激及凋亡的保护作用,检测肾组织中ROS、MDA、SOD、GSH的变化及Bcl-2、Bax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RAMPS_(t)缓解Cr(Ⅵ)引起细胞内ROS水平升高,线粒体膜电位下降,MDA水平升高及SOD、GSH水平降低,且减少细胞凋亡率。同时,RAMPS_(t)增强Bcl-2蛋白表达水平,降低Bax蛋白表达水平。RAMPS_(t)干预可抑制Cr(Ⅵ)致小鼠ROS、MDA水平升高和SOD、GSH水平下降;并且降低Bax蛋白表达水平,增加Bcl-2蛋白的表达水平,减轻Cr(Ⅵ)诱导的小鼠肾脏细胞凋亡。因此,RAMPS_(t)通过降低ROS水平,阻断氧化应激介导的线粒体凋亡途径,从而拮抗Cr(Ⅵ)致PK-15细胞和小鼠肾氧化应激及凋亡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术多糖 Cr() 氧化应激 细胞凋亡 PK-15细胞
下载PDF
碱性条件下Cr(Ⅵ)和腐殖酸对赤铁矿胶体在多孔介质中迁移过程的机理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高羽 卢合峰 +4 位作者 秦雪芬 吕媛 杨潇 商建英 阎秀兰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01-907,共7页
赤铁矿胶体是一种广泛存在于土壤中的活性组分,可与重金属Cr(Ⅵ)发生吸附、沉淀、络合等多种化学作用,从而影响Cr(Ⅵ)在土壤中的迁移富集.探究赤铁矿胶体-Cr(Ⅵ)-腐殖酸(HA)三元体系在多孔介质中的共迁移过程,对于深入理解Cr(Ⅵ)污染过... 赤铁矿胶体是一种广泛存在于土壤中的活性组分,可与重金属Cr(Ⅵ)发生吸附、沉淀、络合等多种化学作用,从而影响Cr(Ⅵ)在土壤中的迁移富集.探究赤铁矿胶体-Cr(Ⅵ)-腐殖酸(HA)三元体系在多孔介质中的共迁移过程,对于深入理解Cr(Ⅵ)污染过程和防控原理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通过吸附、聚集和柱迁移实验,探究了碱性条件下Cr(Ⅵ)和HA对赤铁矿胶体的聚集动力学和迁移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加Cr(Ⅵ)相比,加入0.25~10 mg/L Cr(Ⅵ)会提高赤铁矿胶体的ζ电势,降低胶体与石英砂之间的最大排斥势垒,阻滞赤铁矿胶体在砂柱中迁移,穿透峰值从61%降至50%左右.引入HA会增加赤铁矿胶体表面负电荷,增强Cr(Ⅵ)与赤铁矿胶体之间的静电斥力,且与Cr(Ⅵ)竞争吸附赤铁矿胶体表面的结合位点,抑制Cr(Ⅵ)在赤铁矿胶体上的吸附,导致胶体与石英砂之间的最大排斥势垒升高.Cr(Ⅵ)和HA的吸附先后顺序对赤铁矿胶体稳定性和迁移性有显著影响.赤铁矿胶体在HA-Cr(Ⅵ)体系中的ζ电势和水合粒径(分别为−30 mV和200~300 nm)比Cr(Ⅵ)-HA体系(分别为−28 mV和400~500 nm)要小,且在HA-Cr(Ⅵ)体系中穿透峰值更高.研究显示,在碱性条件下,尽管HA会抑制Cr(Ⅵ)在赤铁矿胶体表面上的吸附,但会增加赤铁矿胶体在环境中的稳定性和迁移性,使得吸附在赤铁矿胶体表面的Cr(Ⅵ)随胶体发生共迁移的可能性增加,具有潜在的环境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铁矿胶体 腐殖酸 Cr() 稳定性 迁移
下载PDF
铁镧双金属MOF去除水体中的磷酸盐和Cr(Ⅵ) 被引量:1
19
作者 金史怡 郭波 +3 位作者 曹群 冯凡 陈彩玉 王瑞麟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4918-4928,共11页
采用快速高效的电沉积法制备了磁性铁镧双金属MOF(Fe/La-MOF)材料,并用于去除水中的磷酸盐和Cr(VI).结果显示:Fe/La等物质的量比,单独去除磷酸盐或Cr(VI)时,Fe/La-MOF投加量1g/L(除P)或2.5g/L(除Cr(VI)),pH值2~7(除P)或pH值2~11(除Cr(VI... 采用快速高效的电沉积法制备了磁性铁镧双金属MOF(Fe/La-MOF)材料,并用于去除水中的磷酸盐和Cr(VI).结果显示:Fe/La等物质的量比,单独去除磷酸盐或Cr(VI)时,Fe/La-MOF投加量1g/L(除P)或2.5g/L(除Cr(VI)),pH值2~7(除P)或pH值2~11(除Cr(VI)),反应120min,磷酸盐(初始100mg P/L)或Cr(VI)(初始20mg Cr/L)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4%或95%以上. Langmuir等温线能很好拟合Fe/La-MOF对磷酸盐或Cr(Ⅵ)的吸附,且理论最大吸附量分别是350.4mg P/g和33.4mg Cr/g. Fe/La-MOF吸附磷酸盐或Cr(Ⅵ)的行为更符合拟二级动力学,表明该过程以化学吸附为主;XPS、XRD、FTIR等表征结果进一步揭示:主要的吸附机理是发生在磷酸盐或Cr(Ⅵ)阴离子与Fe/La-OH之间的配体交换.另外,磁性Fe/La-MOF易于分离且在多次循环使用中保持较好的稳定性. Fe/La-MOF可同时用于去除磷酸盐和Cr(VI),pH值近中性, Fe/La-MOF加入量2.5g/L,反应120min,磷酸盐(初始25mg P/L)和Cr(VI)(初始20mg Cr/L)的去除率分别达到100%和92.2%.总之, Fe/La-MOF是一种可以快速制备的、具有良好吸附和稳定性能、宽大的pH值适用范围的高效吸附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金属MOF 磁性 电沉积 磷酸盐 Cr()
下载PDF
氯化锌改性甘蔗渣生物质炭对Cr(Ⅵ)的吸附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亚伟 陈双莉 《广东化工》 CAS 2024年第6期34-37,44,共5页
以甘蔗渣为原料,采用氯化锌改性的方法,制备新型改性生物质炭并用作吸附剂去除水体中的Cr(Ⅵ)。采用SEM、FTIR对改性前后的生物质炭表面结构、孔径、比表面积和表面官能团进行了表征。通过初始浓度、吸附剂用量、温度、时间和pH值五组... 以甘蔗渣为原料,采用氯化锌改性的方法,制备新型改性生物质炭并用作吸附剂去除水体中的Cr(Ⅵ)。采用SEM、FTIR对改性前后的生物质炭表面结构、孔径、比表面积和表面官能团进行了表征。通过初始浓度、吸附剂用量、温度、时间和pH值五组单因素控制实验,确定了最佳吸附条件,探讨了各种因素对吸附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改性生物质炭用量为2 g·L^(-1),35℃,pH2.0左右,吸附时间120 min,铬离子初始浓度为100 mg·L^(-1)的时候吸附效果最好,吸附量45.64 mg·g^(-1),去除率可达91.64%。该生物质炭对Cr(VI)的吸附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渣 生物质炭 Cr() 吸收 改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