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恐惧-回避模型的康复护理方案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
1
作者 兰云霞 易梦思 +3 位作者 王晓明 张玉英 袁利琴 庞静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96-100,共5页
目的减轻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康复运动恐惧心理,促进其运动康复。方法便利抽取70例心内科住院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按入院时间分为两组各35例;两组均行常规治疗护理,同时对照组行常规康复护理,干预组构建和实施基于恐惧-回避模型的康... 目的减轻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康复运动恐惧心理,促进其运动康复。方法便利抽取70例心内科住院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按入院时间分为两组各35例;两组均行常规治疗护理,同时对照组行常规康复护理,干预组构建和实施基于恐惧-回避模型的康复运动方案,持续干预至出院后1个月评价效果。结果干预后干预组心功能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5),心脏病运动恐惧得分、明尼苏达州心力衰竭生活质量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运动方案实施过程中未发生运动相关不良事件。结论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实施基于恐惧-回避模型的康复运动方案能减轻患者运动恐惧心理,改善心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老年患者 恐惧-回避模型 心功能 运动恐惧 生活质量 康复护理
下载PDF
肝切除术后慢性疼痛的影响因素
2
作者 蔡敏 易明亮 +2 位作者 尹泓 王琼 伍静雯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63-266,共4页
目的探讨肝切除术后慢性疼痛(CPSP)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9年6月至2021年5月择期行肝切除术的患者110例,男91例,女19例,年龄≥18岁,BMI 15~30 kg/m^(2),ASAⅡ或Ⅲ级。根据术后3个月是否诊断CPSP将患者分为两组:非CPSP组和CPSP组。单... 目的探讨肝切除术后慢性疼痛(CPSP)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9年6月至2021年5月择期行肝切除术的患者110例,男91例,女19例,年龄≥18岁,BMI 15~30 kg/m^(2),ASAⅡ或Ⅲ级。根据术后3个月是否诊断CPSP将患者分为两组:非CPSP组和CPSP组。单因素分析后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肝切除术CPSP的影响因素。采用回归系数以及常数项构建肝切除术CPSP的预测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采用Hosmer-Lemeshow进行拟合优度检验。结果有42例(38%)患者肝切除术后发生CPSP。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MI≥25 kg/m^(2)是发生CPSP的保护因素,手术时间≥3 h、术后1 d白细胞计数≥13×10^(9)/L、术后24 h VAS疼痛评分≥4分是发生CPSP的危险因素。建立的预测模型的AUC为0.86,敏感性73.8%,特异性79.4%,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提示模型区分度和校准度均较好。结论BMI≥25 kg/m^(2)是肝脏切除术发生CPSP的保护因素,手术时间≥3 h、术后1 d白细胞计数≥13×10^(9)/L、术后24 h VAS疼痛评分≥4分是肝脏切除术发生CPSP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后慢性疼痛 肝切除术 影响因素 预测模型
下载PDF
慢性腰痛临床预测模型建立与验证
3
作者 邹梦迪 谭淏尹 +2 位作者 文雅倩 潘华峰 陈楚杰 《中国社会医学杂志》 2024年第3期355-360,共6页
目的 探究慢性腰痛相关致病因素,建立并验证慢性腰痛临床预测模型。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慢性腰痛危险因素调查问卷,于2022年5-10月,对四川省成都市火车南站、龙州路等10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760名门诊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收集相关信息。使... 目的 探究慢性腰痛相关致病因素,建立并验证慢性腰痛临床预测模型。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慢性腰痛危险因素调查问卷,于2022年5-10月,对四川省成都市火车南站、龙州路等10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760名门诊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收集相关信息。使用LASSO回归筛选潜在危险因素,以Logistic回归建立慢性腰痛临床预测模型,并验证模型准确性。通过ROC曲线、AUC值来判断模型的区分度,HL拟合优度检验、校准曲线图和计算C指数来判断模型的准确度。用Bootstrap法对模型进行内部验证,检验模型的内部稳定性,并对模型进行外部验证。结果 760名研究对象中有慢性腰痛434人,患病率为56.8%,通过LASSO回归从27个潜在因素中筛选出7个相关因素,其中6个是慢性腰痛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据此构建的预测模型区分度C指数为0.815(95%CI:0.772~0.857)、准确度C指数为0.778(95%CI:0.772~0.857)。结论 以患者年龄、工作要求、桌椅舒适度、社会支持程度、运动强度、三餐是否规律构建的慢性腰痛预测模型,能够有效预测患者慢性腰痛的患病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腰痛 危险因素 临床模型 列线图
下载PDF
疼痛管理干预在三叉神经痛患者治疗期间的应用
4
作者 薛营 陈小红 尼晓丽 《海南医学》 CAS 2024年第16期2414-2419,共6页
目的探讨基于慢性疼痛综合评估结果为基础的疼痛管理干预在三叉神经痛患者治疗期间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0月至2023年4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疼痛科住院治疗的80例三叉神经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 目的探讨基于慢性疼痛综合评估结果为基础的疼痛管理干预在三叉神经痛患者治疗期间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0月至2023年4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疼痛科住院治疗的80例三叉神经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方案,观察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以慢性疼痛综合评估结果为基础的疼痛管理干预方案。两组患者均护理至出院,出院后均随访12个月。随访12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和随访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时的数字评分量表(NRS)评分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并分析两组患者NPS评分和PSQI评分时间因素及时间因素与组间的交互作用;随访3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及随访3个月时的综合性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评分[包含焦虑分量表(HADS-a)和抑郁分量表(HADS-d)]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评分;随访12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及随访12个月时的三叉神经痛生活质量量表评分。结果重复测量数据方差分析显示,两组患者NPS评分和PSQI评分时间因素及时间因素与组间的交互作用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NPS评分、PSQI评分随着时间变化呈下降趋势,且时间因素的作用随着分组的不同而不同;随访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时,两组患者的NRS、PSQI评分较干预前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的HA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HADS评分中的HADS-a和HADS-d评分分别为(8.68±1.29)分、(6.59±1.72)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0.54±2.17)分、(7.96±2.2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的SSR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SSRS评分中的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对社会支持利用度评分分别为(11.78±2.39)分、(21.64±3.69)分、(9.71±1.82)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0.55±2.64)分、(20.06±3.16)分、(8.86±1.67)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的三叉神经痛生活质量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2个月后,三叉神经痛生活质量量表评分中的疾病症状、躯体症状、心理功能、社会功能评分分别为(12.81±3.27)分、(24.54±4.34)分、(10.69±4.26)分、(16.91±2.17)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4.36±3.07)分、(26.49±4.11)分、(12.74±4.62)分、(18.01±2.3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慢性疼痛综合评估结果为基础的疼痛管理干预措施可有效缓解三叉神经痛患者的远期疼痛,提高其睡眠质量,并通过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升患者社会支持程度,进而促进患者预后生活质量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疼痛 综合评估 疼痛管理 三叉神经痛 生物-心理-社会模式
下载PDF
基于啮齿类动物模型的推拿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机制研究进展
5
作者 吴丽萍 唐宏亮 +2 位作者 梁英业 王开龙 庞军 《环球中医药》 CAS 2024年第3期558-564,共7页
神经病理性疼痛(neuropathic pain,NP)的机制被认为是多因素的。近年大量研究发现,啮齿类动物模型是临床前NP较理想的模型,而推拿通过多种分子机制作用于NP的发展。本文基于慢性压迫性损伤和脊神经结扎的两种啮齿类动物模型,从推拿调节... 神经病理性疼痛(neuropathic pain,NP)的机制被认为是多因素的。近年大量研究发现,啮齿类动物模型是临床前NP较理想的模型,而推拿通过多种分子机制作用于NP的发展。本文基于慢性压迫性损伤和脊神经结扎的两种啮齿类动物模型,从推拿调节星形胶质细胞和M1型小胶质细胞,以减少神经炎症,抑制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和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的激活,并减少Ca^(2+)离子通道的表达,从而降低损伤敏感神经元的过度兴奋性,以及抑制促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β/18/6和炎症介质囊泡谷氨酸转运蛋白2、NOD样受体蛋白3炎症小体、长链非编码RNA BANCR的分泌,减少伤害感受器三磷酸腺苷受体P2X3和压电型机械敏感离子通道组件2的表达,调节疼痛回路中γ-氨基丁酸能传递方面。笔者总结分析推拿在神经病理性疼痛中缓解神经炎症、抑制神经元凋亡、促进突触重塑的分子机制,以期为进一步临床应用及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推拿 啮齿类动物模型 神经病理性疼痛 慢性压迫性损伤 脊神经结扎 痛觉超敏 研究进展
下载PDF
基于中医证型的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慢性疼痛的危险因素探究及风险预测模型构建 被引量:4
6
作者 高静 陈琼华 +2 位作者 何晓铭 康良琦 段怡帆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3期549-555,共7页
【目的】基于中医证型探索人工全膝关节置换(TKA)术后慢性疼痛(CPSP)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风险预测模型。【方法】以2020年4月30日至2020年10月30日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TKA手术治疗的膝骨性关节炎(KOA)患者为研究对象,结合文献... 【目的】基于中医证型探索人工全膝关节置换(TKA)术后慢性疼痛(CPSP)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风险预测模型。【方法】以2020年4月30日至2020年10月30日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TKA手术治疗的膝骨性关节炎(KOA)患者为研究对象,结合文献资料自制《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慢性疼痛危险因素探究调查表》,通过查询电子病例系统结合电话随访的方式获取患者的基本资料、既往史、个人史、中医证型、CPSP情况、疼痛数字评价量表(NRS)评分等相关信息并进行相关性分析,根据是否发生CPSP分为CPSP组和非CPSP组,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患者发生CPSP的危险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结果】(1)共纳入137例患者,在随访过程中剔除12例,最后纳入125例患者。其中,发生CPSP的患者(CPSP组)44例,占35.20%;未发生CPSP的患者(非CPSP组)81例,占65.80%。(2)单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饮酒史、体质量指数(BMI)、气滞血瘀证、寒湿痹阻证、肝肾亏虚证、术后当天及次日平均静息疼痛NRS评分、手术当天及次日平均运动疼痛NRS评分、中西医关节康复训练等均是TKA术后发生CPSP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3)进一步进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发现,饮酒史(OR=5.425,95%CI:1.436-20.489)、BMI(OR=3.480,95%CI:1.236-9.795)、气滞血瘀证(OR=4.711,95%CI:1.381-16.070)、寒湿痹阻证(OR=5.197,95%CI:1.192-22.645)、肝肾亏虚证(OR=4.358,95%CI:1.120-16.950)、术后当天及次日平均静息疼痛NRS评分(OR=5.579,95%CI:1.179-26.398)、手术当天及次日平均运动疼痛NRS评分(OR=3.800,95%CI:0.683-21.157)与CPSP呈正相关(P<0.05),中西医关节康复训练(OR=0.146,95%CI:0.046-0.459)与CPSP呈负相关(P<0.05)。【结论】行TKA手术治疗患者的饮酒史、BMI、气滞血瘀证、寒湿痹阻证、肝肾亏虚证、术后当天及次日平均静息疼痛NRS评分、手术当天及次日平均运动疼痛NRS评分是术后发生CPSP的危险因素,中西医关节康复训练是保护性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证型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 术后慢性疼痛 危险因素 预测模型
下载PDF
成人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后慢性疼痛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黄斌 《中国医刊》 CAS 2023年第9期966-969,共4页
目的探讨成人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后慢性疼痛的影响因素并构建其风险预测模型。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7月在安徽省安庆市立医院行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治疗的269例患者,术后6个月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 目的探讨成人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后慢性疼痛的影响因素并构建其风险预测模型。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7月在安徽省安庆市立医院行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治疗的269例患者,术后6个月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慢性疼痛的发生情况,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探讨术后慢性疼痛可能的影响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验证模型的预测价值。结果269例患者中,术后6个月发生慢性疼痛者共35例(13.01%),其中轻度疼痛28例、中度疼痛6例、重度疼痛1例。单因素分析显示,疼痛组与无疼痛组患者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手术次数、术中神经保护以及术前VAS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BMI>24kg/m^(2)、再次手术及术前VAS评分>3分是成人腹股沟疝修补术后慢性疼痛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术中神经保护是其独立保护因素(P<0.05)。据此构建的模型公式为:疼痛=0.945+0.157×BMI+0.162×手术次数-0.203×术中神经保护+0.181×术前VAS评分。该模型通过F检验(F=19.392,P=0.000),表明模型有效;ROC曲线分析显示曲线下面积为0.867,表明该模型对成人腹股沟疝修补术后慢性疼痛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结论BMI>24kg/m^(2)、再次手术及术前VAS评分>3分是成人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后发生慢性疼痛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术中神经保护是其独立保护因素,由此构建的预测模型对术后慢性疼痛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股沟疝修补术 慢性疼痛 相关因素 风险模型
下载PDF
胸腔镜手术慢性术后疼痛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 被引量:3
8
作者 张乐 苑雨辰 +1 位作者 张越伦 申乐 《基础医学与临床》 2023年第4期651-655,共5页
目的构建胸腔镜手术慢性术后疼痛的风险预测模型,开发风险评估工具。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前瞻性研究,选取2020年11月至2021年5月在北京协和医院择期行胸腔镜肺部手术的患者,最终入组1132例,使用数字等级评分评估患者出院时的急性疼痛及术... 目的构建胸腔镜手术慢性术后疼痛的风险预测模型,开发风险评估工具。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前瞻性研究,选取2020年11月至2021年5月在北京协和医院择期行胸腔镜肺部手术的患者,最终入组1132例,使用数字等级评分评估患者出院时的急性疼痛及术后6个月时慢性疼痛的情况,根据是否发生慢性术后疼痛将患者分为两组,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胸腔镜手术慢性术后疼痛的危险因素,构建预测模型并绘制列线图。结果术后6个月时报告慢性疼痛的患者有460例(40.6%)。慢性术后疼痛组的女性患者和有冠心病史的患者更多,出院时疼痛评分更高,出院后继续服用止疼药的患者更多,但是,术中吸入氧化亚氮和切口数量<3个的患者更少(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冠心病史、术中不吸入氧化亚氮、切口数量≥3个以及出院时的疼痛评分是慢性术后疼痛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预测模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734。结论胸腔镜手术慢性术后疼痛的危险预测模型有助于慢性术后疼痛的临床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镜手术 慢性术后疼痛 危险因素 预测模型
下载PDF
产妇产后慢性腰背痛发生风险的预测列线图模型构建
9
作者 吴雪琴 金荣 曹霞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23年第16期121-126,共6页
目的构建产妇产后慢性腰背痛的预测模型并验证其预测效果。方法选取进行分娩的孕妇45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7∶3比例分为建模组(315例)及验证组(135例)。根据产后有无慢性腰背痛发生,将建模组分为疼痛组(n=105)和无疼痛组(n=210)。采用单... 目的构建产妇产后慢性腰背痛的预测模型并验证其预测效果。方法选取进行分娩的孕妇45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7∶3比例分为建模组(315例)及验证组(135例)。根据产后有无慢性腰背痛发生,将建模组分为疼痛组(n=105)和无疼痛组(n=210)。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影响产妇产后慢性腰背痛发生的危险因素,并绘制预测产妇产后慢性腰背痛发生风险的列线图模型。结果315例孕妇中,出现产后慢性腰背痛105例,发生率为33.3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胎儿体质量≥4 kg(OR=2.585)、生育次数≥3次(OR=6.144)、分娩方式为剖腹产(OR=2.015)、产妇为婴儿主要护理者(OR=2.390)、有妊娠期腰背痛史(OR=1.942)、有椎管内麻醉(OR=2.223)为影响产后慢性腰背痛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基于以上危险因素建立预测产妇产后慢性腰背痛发生风险的列线图模型,并进行内外部验证,结果表明模型预测产后慢性腰背痛发生风险与实际发生风险基本一致;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建模组和验证组中预测模型预测产后慢性腰背痛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03(95%CI:0.754~0.845)、0.802(95%CI:0.725~0.866),表明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能力。结论胎儿体质量≥4 kg、生育次数≥3次、分娩方式为剖腹产、产妇为婴儿主要护理者、有妊娠期腰背痛史、有椎管内麻醉为影响产妇产后慢性腰背痛发生的危险因素。基于以上危险因素构建的预测模型可准确评估产妇产后慢性腰背痛发生的风险,区分度及有效性均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妇 产后慢性腰背痛 影响因素 列线图 预测模型
下载PDF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探讨疼痛程度对老年慢性疼痛患者衰弱的影响路径 被引量:1
10
作者 裴莹莹 王秀红 +1 位作者 汪俊华 邹惠美 《贵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3期307-313,319,共8页
目的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探讨贵阳市社区老年慢性疼痛患者的轻、中度疼痛与重度疼痛组其衰弱影响路径及效应量。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贵阳市630例社区老年慢性疼痛患者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Tilburg衰弱量表(TFI)、疼痛数... 目的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探讨贵阳市社区老年慢性疼痛患者的轻、中度疼痛与重度疼痛组其衰弱影响路径及效应量。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贵阳市630例社区老年慢性疼痛患者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Tilburg衰弱量表(TFI)、疼痛数字评价量表(NR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简版流调中心抑郁量表(CESD-10)以及慢性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CDSMS),所涉项目以面对面逐一询问并填写的方式进行问卷调查;采用AMOS 23.0建立结构方程模型,分析轻、中度疼痛组(NRS得分≤6分)和重度疼痛组(NRS得分≥7分)衰弱影响因素作用路径及效应量的改变。结果共发放643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630份,有效回收率为98.0%;社区老年慢性疼痛患者TFI得分为(5.71±3.58)分,检出率为53.2%;SSRS得分为(35.36±7.90)分,CESD-10得分为(7.92±5.69)分,CDSMS得分为(38.38±10.78)分;相关分析结果显示,TFI与SSRS、CDSMS呈负相关(r=-0.407、-0.586,P<0.01),与CESD-10呈正相关(r=0.494,P<0.01);CDSMS与SSRS呈正相关(r=0.353,P<0.01),与CESD-10呈负相关(r=-0.289,P<0.01);结构方程模型显示,χ^(2)/df、CFI、RFI、IFI、TLI、RMSEA两组拟合指数均达到适配标准;轻、中度疼痛与重度疼痛组相比TFI影响路径未发生改变,SSRS、CESD-10、CDSMS直接影响衰弱(P<0.05),同时SSRS和CESD-10能通过CDSMS间接作用于衰弱(P<0.05),但重度疼痛组SSRS对TFI直接和间接作用效应量分别下降0.288、0.031;CESD-10对TFI直接和间接作用效应量分别增加0.082、0.145;CDSMS对TFI直接作用效应量增加0.078。结论老年慢性疼痛患者衰弱检出率较高,重度疼痛组社会支持直接效应量和抑郁间接效应量变化幅度较大,自我管理行为直接效应量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疼痛程度 老年人 慢性疼痛 衰弱 影响因素分析 结构方程模型
下载PDF
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慢性疼痛发生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其预测模型构建
11
作者 曾秀萍 《临床医药实践》 2023年第12期936-939,共4页
目的:分析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慢性疼痛发生的影响因素并构建其预测模型。方法:选择2021年3月—2022年3月行胸腔镜肺癌根治术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148例。采用数字分级评分(NRS)对患者术后切口疼痛进行评估,术后3个月以上NR... 目的:分析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慢性疼痛发生的影响因素并构建其预测模型。方法:选择2021年3月—2022年3月行胸腔镜肺癌根治术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148例。采用数字分级评分(NRS)对患者术后切口疼痛进行评估,术后3个月以上NRS评分超过3分为慢性疼痛。其中56例术后慢性疼痛患者为疼痛组,其余92例患者为无痛组。对可能影响患者术后慢性疼痛发生的各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分析,并构建术后慢性疼痛预测模型。结果:148例患者中,56例患者术后3个月仍存在手术切口处疼痛,术后慢性疼痛发生率为37.84%。单因素比较结果显示,两组术后放疗、术后化疗、手术时间、术后2 d最高NRS评分以及术后14 d首次门诊随访NR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上述单因素分析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各因素作为自变量,组别作为因变量进行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后14 d首次门诊随访NRS评分、手术时间、术后2 d最高NRS评分以及术后放疗进入回归模型(P<0.05)。预测模型公式:Logit(P)=-0.913+0.140×术后放疗+0.006×手术时间+0.054×术后2 d最高NRS评分+0.267×术后14 d首次门诊随访NRS评分。随着Logit(P)值的升高,患者术后发生慢性疼痛的风险增加。结论:术后14 d首次门诊随访NRS评分、手术时间、术后2 d最高NRS评分以及术后放疗是影响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慢性疼痛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构建术后慢性疼痛预测模型可为慢性疼痛的临床护理工作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镜 肺癌根治术 慢性疼痛 影响因素 预测模型
下载PDF
经颅直流电刺激对骨关节炎慢性疼痛模型大鼠的镇痛作用及其机制
12
作者 叶银霜 徐佳微 +1 位作者 王琳 李铁山 《精准医学杂志》 2023年第3期264-267,271,共5页
目的 探讨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对单碘乙酸钠(MIA)诱导的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 OA)慢性疼痛模型大鼠的镇痛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健康雄性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MIA组、tDCS组以及假tDCS组,每组9只。假手术组大鼠在左膝关节... 目的 探讨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对单碘乙酸钠(MIA)诱导的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 OA)慢性疼痛模型大鼠的镇痛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健康雄性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MIA组、tDCS组以及假tDCS组,每组9只。假手术组大鼠在左膝关节腔内注射生理盐水,MIA组、tDCS组以及假tDCS组大鼠在同样部位注射MIA建立OA慢性疼痛模型。在注射MIA后第21天,分别给予tDCS组和假tDCS组大鼠进行为期8 d的真/假tDCS治疗。于治疗结束后第1、2、7天时对各组大鼠进行疼痛行为学测试;并于治疗结束后第2天取大鼠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AG)组织,采用免疫蛋白印迹法检测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表达情况。结果 疼痛行为学测试结果显示,tDCS组大鼠的热痛阈潜伏期在治疗结束后各时间点较假tDCS组显著延长(F=11.25~21.48,P<0.01)。同样,tDCS组大鼠的机械痛撤足阈值在治疗结束后各时间点也较假tDCS组明显增高(F=54.42~186.40,P<0.01)。免疫蛋白印迹检测结果显示,与假tDCS组比,tDCS组大鼠PAG组织中BDNF蛋白的表达量显著降低(F=24.70,P<0.01)。结论 tDCS能够有效缓解MIA大鼠诱导的OA慢性疼痛,并且治疗作用可以持续到治疗结束后第7天,其镇痛机制可能与下调MIA大鼠PAG组织中BDNF的表达,降低PAG中神经元兴奋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炎 慢性疼痛 经颅直流电刺激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疾病模型 动物 治疗结果
下载PDF
改进的大鼠单发佐剂性关节炎模型的建立和实验观察 被引量:26
13
作者 刘红香 许伟 +2 位作者 罗非 王金树 韩济生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1996年第4期223-228,共6页
本实验用油包水型完全弗氏佐剂(CFA)进行大鼠单侧踝关节腔内注射,制备出一种单发性关节炎模型,对此模型动物进行的实验观察表明:注药侧踝关节在注药后几小时即开始出现急性红肿,3周后肿胀稳定于一定水平,保持6周以上;注药... 本实验用油包水型完全弗氏佐剂(CFA)进行大鼠单侧踝关节腔内注射,制备出一种单发性关节炎模型,对此模型动物进行的实验观察表明:注药侧踝关节在注药后几小时即开始出现急性红肿,3周后肿胀稳定于一定水平,保持6周以上;注药侧踝关节的屈、伸关节疼痛试验评分明显升高,踝关节压痛阈值显著降低,即出现了明显的患侧关节痛敏,并可稳定持续几周。注射佐剂后第4周和第6周进行的X线检测显示:注射CFA的踝关节关节囊肿胀,关节腔狭窄,关节面粗糙。未见明显的关节周围骨质密度的改变,未发现动物身体其它关节出现变化。体重能稳定增长。以上结果提示:关节腔内注射油包水型完全弗氏佐剂引起的单发性关节炎大鼠全身状态良好,踝关节的炎性病变局限、固定、较轻,而关节局部痛敏明显,持续时间长,而且稳定。是一种比较好的慢性痛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发性 关节炎 动物模型 疼痛 CFA
下载PDF
姜黄素对免疫性前列腺炎大鼠肿瘤坏死因子-α、核因子-κB、环氧合酶-2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7
14
作者 赵亮 陈玉琴 +1 位作者 程邵龙 肖明朝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910-914,共5页
目的:探讨姜黄素对免疫性前列腺炎大鼠前列腺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TNF-α)、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环氧合酶-2(cyclooxygenase-2,COX-2)表达的影响。方法:将6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4组:... 目的:探讨姜黄素对免疫性前列腺炎大鼠前列腺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TNF-α)、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环氧合酶-2(cyclooxygenase-2,COX-2)表达的影响。方法:将6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姜黄素腹腔注射组及塞来昔布组(阳性对照组),每组15只。大鼠腹腔注射百白破疫苗同时皮下多点注射经过乳化的前列腺蛋白提纯液和免疫佐剂构建免疫性前列腺炎模型。造模成功后,连续给药四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前列腺组织中TNF-α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前列腺组织NF-κB(p65)水平变化,免疫荧光测定前列腺组织COX-2水平变化,Western blot法测定前列腺组织NF-κB(p65)及COX-2的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前列腺组织中TNF-α(F=382.730,P=0.000)、NF-κB(p65)(F=56.230,P=0.000)、COX-2(F=122.290,P=0.000)的表达明显高于其他3组。姜黄素治疗组大鼠前列腺组织中TNF-α、COX-2表达明显低于塞来昔布治疗组(P<0.01),而NF-κB(p65)的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9)。结论:姜黄素对免疫性前列腺炎大鼠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降低前列腺组织中炎性细胞因子TNF-α、NF-κB(p65)、COX-2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前列腺炎/慢性骨盆疼痛综合征 大鼠模型 姜黄素
下载PDF
氯诺昔康对慢性疼痛大鼠脑脊液谷氨酸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浒 杨文燕 +1 位作者 张小梅 衡新华 《云南医药》 CAS 2009年第3期281-283,共3页
目的在大鼠慢性疼痛模型上,观察氯诺昔康对大鼠脑脊液谷氨酸含量的影响,探讨氯诺昔康治疗慢性疼痛的机制。方法制作大鼠慢性关节炎疼痛模型,腹腔内注射氯诺昔康用药2周,测定用药前后屈、伸关节疼痛试验评分疼痛评分、用高效液相色谱-异... 目的在大鼠慢性疼痛模型上,观察氯诺昔康对大鼠脑脊液谷氨酸含量的影响,探讨氯诺昔康治疗慢性疼痛的机制。方法制作大鼠慢性关节炎疼痛模型,腹腔内注射氯诺昔康用药2周,测定用药前后屈、伸关节疼痛试验评分疼痛评分、用高效液相色谱-异硫氰酸苯酯衍生法测定用药前后脑脊液谷氨酸含量的变化。结果(1)氯诺昔康用药2周屈、伸关节疼痛试验评分显著低于非用药组(P<0.05);(2)氯诺昔康用药2周脑脊液谷氨酸含量显著低于非用药组(P<0.05)。结论氯诺昔康可治疗慢性疼痛,降低脑脊液谷氨酸合成是其治疗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诺昔康 慢性疼痛模型 镇痛 脑脊液 谷氨酸含量
下载PDF
不同浓度阿米替林抗大鼠坐骨神经痛觉过敏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宋莉 杨邦祥 +3 位作者 康仙慧 肖红 杨帆 刘慧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339-1343,共5页
目的观察坐骨神经局部注射阿米替林对坐骨神经慢性结扎损伤(chronic constriction injury,CCI)大鼠机械和热痛阈的影响,探讨不同浓度阿米替林外周抗痛觉过敏的作用。方法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53只,体重(200±20)g,按照Bennett等的方... 目的观察坐骨神经局部注射阿米替林对坐骨神经慢性结扎损伤(chronic constriction injury,CCI)大鼠机械和热痛阈的影响,探讨不同浓度阿米替林外周抗痛觉过敏的作用。方法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53只,体重(200±20)g,按照Bennett等的方法制备CCI模型。取模型制备成功的48只大鼠随机分为6组(n=8):NS组、A2.5组、A5组、A10组、A15.9组和Aip组。Aip组为腹腔注射阿米替林2.5mg,NS组、A2.5组、A5组、A10组和A15.9组分别于坐骨神经旁注射生理盐水0.5mL以及2.5、5.0、10.0、15.9mmol/L阿米替林0.5mL。分别于注药前及注药后1、2、4、8、12、24、48h测定大鼠机械刺激缩足反射阈值(mechanical withdrawal threshold,MWT)和热缩腿反射潜伏期(thermal withdrawal latency,TWL),并根据Hwang等运动评分进行患肢运动功能评价。结果48只大鼠均存活至实验完成,无伤口感染、肢体瘫痪及导管脱落等现象发生。A2.5组、NS组和Aip组大鼠运动功能均无明显改变,运动功能评分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5组在2h内、A10组在4h内、A15.9组在8h内均出现运动功能障碍,运动功能评分与NS组、Aip组及注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其后运动功能均完全恢复。注药前6组大鼠MWT和TWL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2.5组在2h内,A5组在4h内,A10组和A15.9组在24h内各时间点MWT及TWL较注药前、NS组和Aip组均显著升高(P<0.05),且A2.5组、A5组、A10组随阿米替林给药浓度的增加,MWT和TWL逐渐升高,持续时间逐渐延长。A15.9组与A10组间及Aip组与NS组间注药后各时间点MWT及TW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坐骨神经旁注射不同浓度(2.5~15.9mmol/L)阿米替林均可提高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的MWT和TWL,具有外周抗痛觉过敏的作用,且有浓度依赖性和封顶效应;5.0~15.9mmol/L阿米替林可产生运动阻滞,但均可完全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米替林 慢性结扎损伤模型 机械痛阈 抗痛觉过敏
下载PDF
脉冲射频对大鼠坐骨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4
17
作者 马芸 李振宗 +2 位作者 申颖 孟岚 崔秀玉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461-463,共3页
目的:观察脉冲射频(pulsed radiofrequency,PRF)对大鼠坐骨神经慢性缩窄损伤(chronic cons-triction injury,CCI)后行为学的影响,探讨脉冲射频的镇痛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18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6只):正常对照组(Control组),模型组(CCI... 目的:观察脉冲射频(pulsed radiofrequency,PRF)对大鼠坐骨神经慢性缩窄损伤(chronic cons-triction injury,CCI)后行为学的影响,探讨脉冲射频的镇痛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18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6只):正常对照组(Control组),模型组(CCI组),脉冲射频治疗组(CCI+PRF组)。测定大鼠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机械缩足反射阈值(mechanical withdrawal threshold,MWT)。结果:模型组及脉冲射频治疗组治疗前MWT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MWT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相比,脉冲射频治疗组于脉冲射频术后8、10、12及14天MWT显著升高(P<0.01)。结论:脉冲射频能明显减轻慢性坐骨神经缩窄大鼠的机械性超敏,对神经病理性痛具有明确的镇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病理性痛 脉冲射频 慢性缩窄损伤模型
下载PDF
慢性疼痛与抑郁的心身医学整合观 被引量:9
18
作者 吴爱勤 游林林 《医学与哲学(B)》 2014年第12期1-4,共4页
生物医疗观对慢性疼痛患者的诊疗作用较差。慢性疼痛常因为心理应激、个性、行为和疾病状况而复杂化,增加了患者诊疗的难度。患者常因情感症状、生活压力,而失去信心,陷入无助地痛苦选择冲突中。应用一种系统的跨学科方法重建和保持医... 生物医疗观对慢性疼痛患者的诊疗作用较差。慢性疼痛常因为心理应激、个性、行为和疾病状况而复杂化,增加了患者诊疗的难度。患者常因情感症状、生活压力,而失去信心,陷入无助地痛苦选择冲突中。应用一种系统的跨学科方法重建和保持医生的共情和患者的积极心理,采用疾病状态、生活经历、个性特征和行为模式的四种心身整合观点,综合评估抑郁和慢性疼痛患者。设计综合诊疗方案评定的痛苦作用,在方案制定的过程中认识到这四个观点彼此不同,相互补充,全面阐释影响患者痛苦的生物、心理和社会的多种原因。心身整合观点为设计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了方法,提高了医生成功治疗慢性疼痛患者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疼痛 抑郁 心身医学观
下载PDF
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慢性疼痛的相关因素及其预测模型 被引量:34
19
作者 鲁义 姚嘉茵 +5 位作者 龚楚链 王保 卿朝晖 劳俊铭 刘栋 尧新华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197-1200,共4页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6个月发生慢性疼痛(CPSP)的相关因素,并进一步建立风险预测模型。方法选择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177例,男85例,女92例,年龄65~80岁,ASAⅠ-Ⅲ级。应用NRS量表评价术后24 h以及术后6个月的...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6个月发生慢性疼痛(CPSP)的相关因素,并进一步建立风险预测模型。方法选择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177例,男85例,女92例,年龄65~80岁,ASAⅠ-Ⅲ级。应用NRS量表评价术后24 h以及术后6个月的疼痛情况。依据国际疼痛学会的标准诊断CPSP。根据患者术后6个月是否诊断为CPSP分为两组,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PSP的相关因素并建立风险预测模型。结果单因素分析提示术后6个月CPSP相关因素包括饮酒史、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手术时间、手术类型、术后24 h NRS评分以及术后镇痛方式(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CPSP危险因素包括术中出血量大、手术时间长以及术后24 h NRS评分>3分(P<0.05)。CPSP风险预测模型具有较高的敏感性(78.05%)和特异性(97.04%)。结论本研究建立CPSP的风险预测模型,能够较为准确地预测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6个月CPSP发生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后慢性疼痛 老年患者 髋关节置换术 预测模型
下载PDF
氯诺昔康治疗慢性关节炎疼痛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浒 张小梅 +1 位作者 衡新华 李惠芳 《昆明医学院学报》 2009年第11期55-58,共4页
目的在大鼠慢性关节炎疼痛模型上,观察氯诺昔康对大鼠脑脊液谷氨酸含量的影响,探讨氯诺昔康治疗慢性疼痛的机制.方法制作大鼠慢性关节炎疼痛模型,腹腔内注射氯诺昔康用药2周,测定用药前后踝关节直径,运动评分,屈、伸关节疼痛试验评分,... 目的在大鼠慢性关节炎疼痛模型上,观察氯诺昔康对大鼠脑脊液谷氨酸含量的影响,探讨氯诺昔康治疗慢性疼痛的机制.方法制作大鼠慢性关节炎疼痛模型,腹腔内注射氯诺昔康用药2周,测定用药前后踝关节直径,运动评分,屈、伸关节疼痛试验评分,用高效液相色谱-异硫氰酸苯酯衍生法测定用药前后脑脊液谷氨酸含量的变化.结果(1)氯诺昔康用药2周运动评分高于非用药组(P<0.05),踝关节直径和屈、伸关节疼痛试验评分低于非用药组(P<0.05);(2)氯诺昔康用药2周脑脊液谷氨酸含量低于非用药组(P<0.05).结论氯诺昔康可治疗慢性关节炎疼痛,降低脑脊液谷氨酸合成是其治疗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诺昔康 慢性关节炎疼痛模型 镇痛 脑脊液 谷氨酸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