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药膏摩联合脉冲超短波治疗慢性踝关节扭伤的临床研究
1
作者 唐杰 张慧 +2 位作者 陈青松 何慧 岳霞 《医药前沿》 2024年第10期4-7,共4页
目的:研究中药膏摩联合脉冲超短波治疗慢性踝关节扭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8月北京市昌平区中西医结合医院门诊慢性踝关节扭伤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治疗组采用中药膏摩联合脉冲超短波治疗,对... 目的:研究中药膏摩联合脉冲超短波治疗慢性踝关节扭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8月北京市昌平区中西医结合医院门诊慢性踝关节扭伤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治疗组采用中药膏摩联合脉冲超短波治疗,对照组采用双氯芬酸二乙胺乳剂外用配合脉冲超短波治疗。在治疗前及治疗后第3、7、14、28、42天进行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分、Kofoed踝关节功能评分,并测量患踝软组织周径(四点定位法),对两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第3、7、14、28、42天,治疗组患者踝关节VAS评分降低值均大于对照组,Kofoed踝关节功能评分升高值均大于对照组,踝关节周径减小值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d后,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膏摩联合脉冲超短波治疗慢性踝关节扭伤,具备较好的疗效,能够有效减轻患者关节疼痛、缓解关节肿胀、改善关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踝关节扭伤 中药膏摩 脉冲超短波疗法
下载PDF
从五体理论探讨慢性踝关节不稳
2
作者 蒋宜伟 罗春晖 +6 位作者 安宁宁 杨青峰 马晨光 麻永胜 宋重东 刘沛 郝东昶 《中医药信息》 2024年第5期1-6,共6页
慢性踝关节不稳即陈旧性踝关节扭伤,属于“筋伤病”的范畴,多由急性踝关节扭伤疾病失治、误治所致,该病及其所致的并发症通常导致踝关节运动功能严重受限,生活质量大幅下降。五体层次结构是《内经》人体结构理论躯体部分的主体框架,与... 慢性踝关节不稳即陈旧性踝关节扭伤,属于“筋伤病”的范畴,多由急性踝关节扭伤疾病失治、误治所致,该病及其所致的并发症通常导致踝关节运动功能严重受限,生活质量大幅下降。五体层次结构是《内经》人体结构理论躯体部分的主体框架,与人体运动机能密切相关,踝关节不稳的发病过程和临床表现涉及中医五体病机的演变,故笔者试从五体理论出发,探讨和阐述慢性踝关节不稳的发病机制、治疗进展,发现在五体理论指导下,无论是传统中医疗法,或是将其与西医治疗手段相结合,均可对CAI产生良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 五体理论 慢性踝关节不稳 踝关节扭伤
下载PDF
增加着地时足外展角度可降低慢性踝关节不稳者内翻损伤的风险
3
作者 朱晓雪 赵琼秋 +4 位作者 张藤 王丹 邱继宏 宋祺鹏 沈培鑫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827-1833,共7页
背景:慢性踝关节不稳者在着地时易发生踝关节内翻扭伤,适度增大着地时足外展角度有助于减少踝关节内翻扭伤的发生,但尚无研究直接论证。目的:探讨着地时增加足外展角度对有无慢性踝关节不稳者着地过程中踝内翻角度、角度峰值时刻及角速... 背景:慢性踝关节不稳者在着地时易发生踝关节内翻扭伤,适度增大着地时足外展角度有助于减少踝关节内翻扭伤的发生,但尚无研究直接论证。目的:探讨着地时增加足外展角度对有无慢性踝关节不稳者着地过程中踝内翻角度、角度峰值时刻及角速度峰值的影响。方法:共招募了60名受试者,其中慢性踝关节不稳者30名,非慢性踝关节不稳者30名。使用模拟扭伤装置进行下落跳测试,该装置中的活动平台可向前翻转24°、向内侧翻转15°,从而模拟踝关节内翻扭伤时的足部位置。受试者需要在两种着地状态下进行下落跳测试,即自然着地和外展着地,后者的足外展角度更大,约为前者的150%以上。使用12摄像头三维红外动作捕捉系统记录运动学数据,采用双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和Spearman相关分析进行数据分析。结果与结论:①下落跳时的内翻角度峰值(P<0.001,η^(2)p=0.270)、内翻角速度峰值(P=0.015,η^(2)p=0.098)和内翻角度峰值时刻(P<0.001,η^(2)p=0.260)均存在显著的状态主效应;内翻角速度峰值存在显著的组别主效应(P=0.029,η^(2)p=0.080);②慢性踝关节不稳组与非慢性踝关节不稳组受试者着地时的足外展角度与踝内翻角度峰值(P=0.021,r=-0.310;P=0.042,r=-0.278)、内翻角度峰值时刻(P=0.018,r=-0.312;P=0.021,r=-0.309)均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慢性踝关节不稳组受试者着地时的足外展角度与内翻角速度峰值(P=0.021,r=-0.312)之间也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③提示增加着地时的足外展角度可以减小慢性踝关节不稳及非慢性踝关节不稳人群着地过程中的内翻角度峰值、内翻角速度峰值,提前内翻角度峰值时刻,从而降低踝内翻扭伤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踝关节不稳 踝关节扭伤 着地 内翻角度 足外展角度
下载PDF
肌内效贴治疗踝关节扭伤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5
4
作者 王柏清 田静 +1 位作者 蒋焱杰 李涓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3年第3期148-152,共5页
踝关节扭伤在临床常见,如处理不当可能导致再次扭伤,甚至发展为慢性踝关节不稳,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肌内效贴因其无创、操作简便等优势,近年来在肌肉骨骼疾病的康复治疗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通过分析国内外相关研究,围绕肌内效贴... 踝关节扭伤在临床常见,如处理不当可能导致再次扭伤,甚至发展为慢性踝关节不稳,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肌内效贴因其无创、操作简便等优势,近年来在肌肉骨骼疾病的康复治疗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通过分析国内外相关研究,围绕肌内效贴对踝关节扭伤的治疗作用及可能的机制进行阐述,为探索更为有效的踝关节扭伤的治疗方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扭伤 肌内效贴 慢性踝关节不稳
下载PDF
单侧踝关节不稳对双下肢本体感觉的影响研究
5
作者 尹航 褚文颖 +2 位作者 王璐 于歌 陈亚平 《足踝外科电子杂志》 2023年第3期39-42,I0001,共5页
目的探究单侧慢性踝关节不稳(chronic ankle instability,CAI)对患者双侧本体感觉的影响。方法将2023年4月至2023年7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康复医学科就诊的20例外侧踝关节扭伤(lateral ankle sprain,LAS)后确诊为CAI的患者... 目的探究单侧慢性踝关节不稳(chronic ankle instability,CAI)对患者双侧本体感觉的影响。方法将2023年4月至2023年7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康复医学科就诊的20例外侧踝关节扭伤(lateral ankle sprain,LAS)后确诊为CAI的患者纳入CAI组,将20例过去1年内无任何踝关节扭伤史和下肢关节损伤的健康成年人纳入对照组,对所有参与者的本体感觉评分进行测试。结果CAI患者的本体感觉得分为(20.69±7.02)分,损伤侧本体感觉得分为(19.84±7.77)分,未损伤侧本体感觉得分为(21.54±8.32)分,均高于对照组的(13.64±5.17)分、(13.05±5.79)分、(14.22±6.6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AI患者损伤侧1/3本体感觉得分为(21.41±10.14)分,与未损伤侧得分(20.20±10.48)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损伤侧2/3本体感觉得分为(18.25±12.54)分,与未损伤侧得分(22.86±11.29)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损伤侧本体感觉总分为(19.83±7.77)分,与未损伤侧得分(21.53±8.32)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健康人群相比,CAI患者的损伤侧与未损伤侧的本体感觉均降低,CAI患者自身的损伤侧与未损伤侧的本体感觉无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体感觉 慢性踝关节不稳 外侧踝关节扭伤
下载PDF
针灸、超短波联合肌内效贴治疗慢性踝关节扭伤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1
6
作者 宋瑞军 董莉莉 +3 位作者 李明阳 张明 尚明臣 梁海龙 《中国现代医生》 2015年第21期71-73,共3页
目的探讨针灸、超短波联合肌内效贴治疗慢性踝关节扭伤的疗效,以供临床参考。方法 80例慢性踝关节扭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针灸、超短波治疗,治疗组在针灸、超短波基础上加入肌内效贴治疗,以7 d为一个疗程,连续治疗2... 目的探讨针灸、超短波联合肌内效贴治疗慢性踝关节扭伤的疗效,以供临床参考。方法 80例慢性踝关节扭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针灸、超短波治疗,治疗组在针灸、超短波基础上加入肌内效贴治疗,以7 d为一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共14 d,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实用骨伤科手册》进行评定。结果两组患者VAS评分和治疗有效率均改善,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1)。结论运用针灸、超短波联合肌内效贴治疗慢性踝关节扭伤能更有效缓解疼痛,改善踝关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 超短波 贴扎 慢性踝关节扭伤
下载PDF
改良Brostrom法联合踝关节镜治疗踝关节扭伤致慢性踝关节不稳的研究 被引量:16
7
作者 陈冬 姚建华 +1 位作者 黄炎 伍罕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5年第6期497-499,共3页
目的探讨改良Brostrom法联合踝关节镜治疗踝关节扭伤致慢性踝关节不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踝关节扭伤治疗后发展为慢性踝关节不稳的患者共23例,采用改良的Brostrom法联合踝关节镜进行治疗,AOFAS评分评价患者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1年... 目的探讨改良Brostrom法联合踝关节镜治疗踝关节扭伤致慢性踝关节不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踝关节扭伤治疗后发展为慢性踝关节不稳的患者共23例,采用改良的Brostrom法联合踝关节镜进行治疗,AOFAS评分评价患者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1年时的治疗效果。结果踝关节镜检查发现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滑膜增生,其中发生软骨损伤18例,Ⅱ~Ⅲ度损伤为主。术后1年患者AOFAS分项及总分均显著高于术前。结论采用改良Brostrom术式结合踝关节镜治疗踝关节扭伤致慢性踝关节不稳可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术后短期随访踝关节功能恢复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扭伤 慢性踝关节不稳 改良 Brostrom 踝关节镜
下载PDF
双重任务和步行速度对慢性踝关节不稳患者步态变异性的影响 被引量:7
8
作者 马阳 董卫东 +1 位作者 丁俊杰 管英杰 《实用骨科杂志》 2018年第4期332-335,共4页
目的探讨双重任务和步行速度对慢性踝关节不稳定(chronic ankle instability,CAI)患者步态变异性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9月间诊治的16例患者,均有慢性踝关节不稳定症状,同时招募了16例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人作为对照... 目的探讨双重任务和步行速度对慢性踝关节不稳定(chronic ankle instability,CAI)患者步态变异性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9月间诊治的16例患者,均有慢性踝关节不稳定症状,同时招募了16例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在跑步机上测量在自定步速行走、双重任务自定步速行走、快速行走和双重任务快速行走四种不同条件下的步频的变异系数(stride time variability,STV)和步长的变异系数(stride length variability,SLV)。结果在自定步速行走(无双重任务)下,CAI和对照组的ST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46)。在健康对照组中,与自定步速行走模式下的STV相比,健康对照组人群的双重任务自定步速行走、快速行走及双重任务快速行走模式下的STV都降低(P值分别为0.011、0.016和0.001)。在CAI组中,与自定步速行走模式下的STV进行比较,只有双重任务快速行走模式下的STV降低(P=0.008)。两组受试者在四种不同行走模式下的SLV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CAI和健康受试者在挑战性的行走条件下均减少了步幅时间的可变性,但变化模式不同。与健康受试者相比,CAI患者出现因更高程度的步态障碍(概念混乱,应是"行走条件")导致其步态模式的改变,表明CIA患者感觉系统的适应性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踝关节不稳定 踝关节扭伤 步行 步态变化
下载PDF
高频超声评估慢性踝关节不稳定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3
9
作者 陈征 李建国 +2 位作者 田辉 车东东 朱家安 《肿瘤影像学》 2015年第2期85-89,共5页
目的:应用高频超声测量中立位和前抽屉应力位下距腓前韧带(ATFL)的长度变化,探讨应力位超声检查对慢性踝关节不稳定(CAI)的诊断价值。方法:将80例受检者(共134个踝关节)分为两组:无踝扭伤病史的健康对照组(共80个踝关节)和CAI患者组(共5... 目的:应用高频超声测量中立位和前抽屉应力位下距腓前韧带(ATFL)的长度变化,探讨应力位超声检查对慢性踝关节不稳定(CAI)的诊断价值。方法:将80例受检者(共134个踝关节)分为两组:无踝扭伤病史的健康对照组(共80个踝关节)和CAI患者组(共54个踝关节)。通过声像图测量ATFL在中立位和前抽屉应力位下的长度变化。受检者通过Cumberland踝关节不稳定评定问卷自我定量评估日常活动和体育运动中的踝关节功能,用前抽屉试验评定踝关节的松弛程度,统计两组间应力位超声检查结果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并分析其与前抽屉试验的相关性。结果:健康对照组双侧ATFL长度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健康对照组与CAI患者组ATFL长度变化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应力位超声检查结果与前抽屉试验呈显著正相关。结论:应力位超声检查与前抽屉试验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可定性和定量评估踝关节的松弛程度,并可作为踝关节陈旧扭伤所致慢性机械性不稳定的客观有效的诊断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慢性踝关节不稳定 踝扭伤 距腓前韧带 前抽屉试验
下载PDF
针灸治疗慢性踝关节扭伤145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0
作者 吴亿中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2003年第1期45-46,共2页
145例患者随机分成傍刺温针灸组 83例和单一针刺组 62例 ,治疗 2个疗程 ,观察比较 2组的疗效。结果显示 :傍刺温针灸组的总有效率为 98.8% ,治愈率 80 .72 % ,单一针刺组为 88.7% ,51 .61 % ,经统计检验 ,差异显著或极显著 (P <0 .0 ... 145例患者随机分成傍刺温针灸组 83例和单一针刺组 62例 ,治疗 2个疗程 ,观察比较 2组的疗效。结果显示 :傍刺温针灸组的总有效率为 98.8% ,治愈率 80 .72 % ,单一针刺组为 88.7% ,51 .61 % ,经统计检验 ,差异显著或极显著 (P <0 .0 5 ,P <0 .0 1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踝关节扭伤 针灸治疗 傍刺温针灸 单一针刺 运动性创伤 疗效
下载PDF
功能性动作筛查对慢性踝关节不稳评价的效度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高原 于佳祥 《湖北体育科技》 2018年第3期226-229,共4页
目的探讨功能性动作筛查对慢性踝关节不稳评价的效度分析。方法选取24名慢性踝关节不稳受试者作为实验组,同时选取24名与实验组相匹配的受试者作为对照组。运用足踝功能障碍指数量表和功能性动作筛查对所有受试者进行测试,功能性动作筛... 目的探讨功能性动作筛查对慢性踝关节不稳评价的效度分析。方法选取24名慢性踝关节不稳受试者作为实验组,同时选取24名与实验组相匹配的受试者作为对照组。运用足踝功能障碍指数量表和功能性动作筛查对所有受试者进行测试,功能性动作筛查包括深蹲、跨栏架和直线弓箭步。结果实验组的功能性动作筛查分数、跨栏架分数、直线弓箭步分数、足踝功能障碍指数和足踝功能障碍运动指数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足踝功能障碍指数与功能性动作筛查分数和直线弓箭步分数都呈现高度相关,且差异显著(r=0.807,p<0.01;r=0.896,p<0.01);功能性动作筛查分数与足踝功能障碍运动指数也高度相关,且具有显著性差异(r=0.818,p<0.01)。结论功能性动作筛查能够有效地识别和评价慢性踝关节不稳的功能障碍,与深蹲和跨栏架测试相比,直线弓箭步测试能够更好地识别慢性踝关节不稳患者的功能缺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扭伤 慢性踝关节不稳 功能性动作筛查 直线弓箭步
下载PDF
中药洗药治疗陈旧性踝关节扭伤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2
12
作者 刘照富 张振南 《中医临床研究》 2014年第20期46-47,共2页
目的:观察中药洗药治疗陈旧性踝关节扭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出符合条件的陈旧性踝关节扭伤病人6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用中药洗药泡足30min,2次/d;对照组外用吲哚美辛巴布膏,1片/次,1次/d;2个疗程后两组进行临床... 目的:观察中药洗药治疗陈旧性踝关节扭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出符合条件的陈旧性踝关节扭伤病人6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用中药洗药泡足30min,2次/d;对照组外用吲哚美辛巴布膏,1片/次,1次/d;2个疗程后两组进行临床疗效评分。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93.33%、73.33%,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中药洗药治疗陈旧性踝关节扭伤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洗药 陈旧性踝关节扭伤 吲哚美辛巴布膏
下载PDF
慢性踝关节不稳者足底压力分布特征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3
作者 毛晓锟 张秋霞 +1 位作者 嵇洁 孙普庆 《河北体育学院学报》 2015年第3期84-87,共4页
慢性踝关节不稳者的踝关节容易反复损伤,而其足底压力特征还不甚明了。通过查阅大量资料并进行分析总结,对慢性踝关节不稳者足底压力特征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足底压力测试研究能够反映人体在安静和运动状态下的足部动作结构变化,有助... 慢性踝关节不稳者的踝关节容易反复损伤,而其足底压力特征还不甚明了。通过查阅大量资料并进行分析总结,对慢性踝关节不稳者足底压力特征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足底压力测试研究能够反映人体在安静和运动状态下的足部动作结构变化,有助于踝足损伤诊断和康复评定。关于慢性踝关节不稳者足底压力的分布特征还没有定论,因此慢性踝关节不稳对足底压力分布的影响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为慢性踝关节不稳的诊断以及康复评定提供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踝关节不稳 踝关节扭伤 足底压力
下载PDF
针刺结筋病灶点治疗慢性踝关节扭伤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迟永传 董宝强 林星星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17年第4期540-542,共3页
目的:观察比较毫针针刺结筋病灶点与经穴治疗慢性踝关节扭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20例慢性踝关节扭伤患者,随机分为结筋病灶点组和经穴组,每组各60例。结筋病灶点组患者先进行触诊,常见结筋病灶点为解溪次、丘墟次、下丘... 目的:观察比较毫针针刺结筋病灶点与经穴治疗慢性踝关节扭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20例慢性踝关节扭伤患者,随机分为结筋病灶点组和经穴组,每组各60例。结筋病灶点组患者先进行触诊,常见结筋病灶点为解溪次、丘墟次、下丘墟、中封次、商丘次、冲阳次、昆仑次、光明次、申脉次、京骨次、束骨次、太溪次、泉生足次、女膝次、照海次、公孙次等。标记、消毒,每次选取5~8个进行毫针针刺,留针30min。1次/d,5次/周,共4周;经穴组毫针针刺解溪、昆仑、申脉、照海、丘墟,留针30min。1次/d,5次/周,共4周。记录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VAS分值与踝关节功能分值,并进行疗效评价。结果:(1)结筋病灶点组疗效明显优于经穴组(P<0.01);(2)在减轻疼痛方面,结筋病灶点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3)在改善踝部功能方面,结筋病灶点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毫针针刺结筋病灶点治疗慢性踝关节扭伤可以更好的缓解疼痛、改善功能,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筋 结筋病灶点 慢性踝关节扭伤 随机对照试验
下载PDF
刺血法治疗陈旧性踝扭伤遗留踝关节行走痛的疗效 被引量:6
15
作者 赵天杰 王武超 杨琼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6年第18期125-127,共3页
目的探讨刺血疗法治疗陈旧性踝扭伤遗留踝关节行走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3年1月—2015年12月,将97例陈旧性踝扭伤遗留踝关节行走痛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49例)和对照组(48例),分别采用刺血疗法和扶他林外擦治疗,男52例,女45例。年龄1... 目的探讨刺血疗法治疗陈旧性踝扭伤遗留踝关节行走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3年1月—2015年12月,将97例陈旧性踝扭伤遗留踝关节行走痛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49例)和对照组(48例),分别采用刺血疗法和扶他林外擦治疗,男52例,女45例。年龄18-59岁,中位数39岁。病程1-24月,中位数10月。按照AOFAS评分进行组间及治疗前、治疗后4周疗效评价。结果治疗后4周治疗组AOFAS评分(87.53±3.27)较高于对照组(75.43±6.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治疗前后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评分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刺血疗法可有效治疗陈旧性踝扭伤遗留踝关节行走痛,改善踝关节活动度,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血疗法 陈旧性踝关节扭伤 行走痛 痹证
下载PDF
手法结合针刺及中药外用治疗陈旧性踝关节扭伤164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8
16
作者 李景元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80-480,F0003,共2页
目的:比较手法结合针刺及中药外用与单纯中药内服治疗陈旧性踝关节扭伤的临床疗效。方法:164例门诊患者按就诊次序分为2组。治疗组86例,以手法治疗为主,配合针刺和中药外敷治疗;对照组78例,单纯使用中药内服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 目的:比较手法结合针刺及中药外用与单纯中药内服治疗陈旧性踝关节扭伤的临床疗效。方法:164例门诊患者按就诊次序分为2组。治疗组86例,以手法治疗为主,配合针刺和中药外敷治疗;对照组78例,单纯使用中药内服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51%,对照组87.18%,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疲劳评定量表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法配合针刺及中药外用治疗陈旧性踝关节扭伤,疗效明显优于单纯中药内服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法治疗 针刺疗法 外治法 陈旧性踝关节扭伤
下载PDF
Noise-enhanced dynamic single leg balance in subjects with functional ankle instability 被引量:2
17
作者 Scott Ross Brent Arnold 《Journal of Sport and Health Science》 SCIE 2012年第2期102-106,共5页
Background:Stochastic resonance stimulation(SRS) transmits subsensory electrical Gaussian white noise into the body to enhance sensorimotor function.This therapy has improved static single leg balance in subjects with... Background:Stochastic resonance stimulation(SRS) transmits subsensory electrical Gaussian white noise into the body to enhance sensorimotor function.This therapy has improved static single leg balance in subjects with functional ankle instability.However,the effect of this stimulation on dynamic single leg balance is not known.Improvements in dynamic single leg balance with SRS may have implications For enhancing functional rehabilitation for ankle instability.Thus,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determine the effects of SRS on dynamic single leg balance in subjects with functional ankle instability. Methods:This study was an experimental research design and data were collected in a sports medicine research laboratory.Twelve subjects with functional ankle instability(69±15 kg;173±10 cm;21±2 years) reported a history of ankle sprains and instability at the ankle with physical activity.A single leg jump-landing test was used to assess dynamic balance.Subjects were required to jump between 50% and 55% of the maximal vertical jump height,land on a single leg atop a force plate,and stabilize as quickly as possible.Jump-landing tests were performed with and without SRS.Three trials were performed for each treatment condition(SRS and control).A randomized block design was used to determine test order.Anterior/posterior and medial/lateral time-to-stabilization were computed to assess dynamic balance.Lesser time indicated better stability.One-tailed paired samples t tests were used for analysis(α≤0.05). Results:SRS improved anterior/posterior time-to-stabilization(stochastic resonance = 1.32±0.31 s,control = 1.74±0.80 s,p = 0.03),but did not enhance medial/lateral time-to-stabilization(stochastic resonance = 1.95±0.40 s,control = 1.92±0.48 s,p = 0.07). Conclusion:Clinicians might use SRS to facilitate balance improvements with sagittal plane dynamic single leg balance exercises that patients may not be able to perform otherwi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ronic POSTURE sprain Stochastic RESONANCE
下载PDF
以松治痛法对腰肌劳损患者肌张力、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6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程国杰 吕发明 +3 位作者 杨春 吴迎春 王筠 顾晶亮 《河北中医》 2018年第2期205-209,共5页
目的观察以松治痛法对腰肌劳损患者肌张力、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作用。方法将80例腰肌劳损患者随机分为4组。松筋止痛推拿组20例、柔筋补脾中药组20例予以松治痛法,分别予松筋止痛推拿、柔筋补脾中药治疗;... 目的观察以松治痛法对腰肌劳损患者肌张力、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作用。方法将80例腰肌劳损患者随机分为4组。松筋止痛推拿组20例、柔筋补脾中药组20例予以松治痛法,分别予松筋止痛推拿、柔筋补脾中药治疗;复方氯唑沙宗片组20例、功能锻炼组20例作为对照干预,分别予复方氯唑沙宗片、功能锻炼治疗。4组均连续治疗14 d。同时选取健康体检者120人作为健康对照组。比较健康对照组、腰肌劳损组治疗前竖脊肌表面肌电图指标均方根值(RMS)、平均功率频率(MPF)及血清TNF-α、IL-6水平;比较各组腰肌劳损患者治疗后竖脊肌表面肌电图指标RMS、MPF及TNF-α、IL-6水平。结果腰肌劳损组治疗前竖脊肌表面肌电图指标RMS、MPF均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松筋止痛推拿组治疗后RMS值高于功能锻炼组(P<0.05),各组腰肌劳损患者治疗后MPF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腰肌劳损组治疗前血清TNF-α、IL-6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松筋止痛推拿组、柔筋补脾中药组、复方氯唑沙宗片组治疗后血清TNF-α水平均低于功能锻炼组(P<0.05),柔筋补脾中药组、复方氯唑沙宗片组治疗后血清TNF-α水平均低于松筋止痛推拿组(P<0.05),柔筋补脾中药组与复方氯唑沙宗片组治疗后血清TNF-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腰肌劳损患者治疗后IL-6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松治痛法指导下的松筋止痛推拿和柔筋补脾中药均可改善腰肌劳损患者竖脊肌肌张力,降低血清TNF-α和IL-6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病 扭伤和劳损 中医疗法 腰肌 肌张力
下载PDF
慢性踝关节不稳定840例韧带损伤类型的超声评估 被引量:11
19
作者 单洁玲 李倩茹 +2 位作者 蔡叶华 阮婷婷 李宏云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53-258,共6页
目的:通过对华山医院840例慢性踝关节不稳定患者踝关节超声图像的调查明确其韧带损伤类型及各损伤类型的流行病学特点,为临床诊断和手术治疗慢性踝关节不稳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纳人本院自2016年1月至2018年2月收集的840例慢性... 目的:通过对华山医院840例慢性踝关节不稳定患者踝关节超声图像的调查明确其韧带损伤类型及各损伤类型的流行病学特点,为临床诊断和手术治疗慢性踝关节不稳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纳人本院自2016年1月至2018年2月收集的840例慢性踝关节不稳定患者踝关节軔带损伤的超声图像,采用t检验和精确Fisher检验对患者的人口学资料及患侧分类进行统计分析,损伤类型结果以百分数呈现。结果:在840个病例中,单纯距腓前軔带损伤占47.9%(402/840),距腓前初带损伤合并胫腓韧带损伤占8.1%(68/840),距腓前韧带合并跟腓韧带损伤占44.0%(370/840);在370例合并损伤病例中,16.8%(62/370)的患者表现为距腓前韧带被完全吸收,其中19.4%(12/62)的患者跟腓初带也被吸收;在所有外侧韧带损伤病例中跟腓靭带出现吸收的比例较低(25/840=3.0%)。结论:在慢性踝关节不稳定中,超声检查发现跟腓韧带被完全吸收的病例并不常见,即使当距腓前靭带被吸收后,也只有大约1/5的跟腓軔带需要重建,并不需要在所有的踝关节外侧韧带手术中都常规修复或重建跟腓籾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扭伤 超声评估 慢性踝关节不稳定 距腓前韧带 跟腓韧带 损伤类型
下载PDF
Biomechanics of ankle giving way:A case report of accidental ankle giving way during the drop landing test 被引量:3
20
作者 Yumeng Li Jupil Ko +2 位作者 Shuqi Zhang Cathleen N.Brown Kathy J.Simpson 《Journal of Sport and Health Science》 SCIE 2019年第5期494-502,共9页
Background:Several case studies observed that the lateral ankle sprain resulted from a sudden increase in ankle inversion accompanied by internal rotation.However,without sufficient ankle kinetics and muscle activity ... Background:Several case studies observed that the lateral ankle sprain resulted from a sudden increase in ankle inversion accompanied by internal rotation.However,without sufficient ankle kinetics and muscle activity information in the literature,the detailed mechanism of ankle sprain is still unrevealed.The purpose of our case report is to present 2 accidental ankle giving way incidents for participants with chronic ankle instability(CAI)and compare to their normal trials with data of kinematics,kinetics,and electromyography(EMG).Case description:Two young female participants accidentally experienced the ankle giving way when landing on a 25°lateral-tilted force plate.3 D kinematics,kinetics,and muscle activity were recorded for the lower extremity.Qualitative comparisons were made between the giving way trials and normal trials for joint angles,angular velocities,moments,centers of pressure and EMG linear envelopes.Results:One participant’s giving way trial displayed increased ankle inversion and internal rotation angles in the pre-landing phase and at initial contact compared to her normal trials.Another participant’s giving way trial exhibited greater hip abduction angles and delayed activation of the peroneus longus muscle in the pre-landing phase versus her normal trials.Conclusion:A vulnerable ankle position(i.e.,more inverted and internally rotated),and a late activation of peroneus activity in the pre-landing phase could result in the ankle giving way or even sprains.A neutral ankle position and early activation of ankle evertors before landing may be helpful in preventing ankle sprai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ronic ANKLE instability EMG Kinematics Kinetics Lateral anlde sprain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