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八髎”针刺联合督脉刺络放血拔罐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研究
1
作者 胡晔 李钰 +1 位作者 王钏 周利 《针灸临床杂志》 2024年第8期17-21,共5页
目的:探究“新八髎”针刺联合督脉刺络放血拔罐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研究。方法:将2021年1月—2022年6月期间就诊的血虚风燥型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接受督脉刺络放血拔罐治疗,观察组接受“新八髎”针刺... 目的:探究“新八髎”针刺联合督脉刺络放血拔罐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研究。方法:将2021年1月—2022年6月期间就诊的血虚风燥型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接受督脉刺络放血拔罐治疗,观察组接受“新八髎”针刺联合督脉刺络放血拔罐治疗,均连续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和治疗后12个月时的复发情况,比较治疗前和治疗后12个月时的中医症候积分、荨麻疹控制情况[荨麻疹控制评分(UCT)]、炎症因子水平和生活质量[中国版慢性荨麻疹生活质量问卷(CU-Q2oL)]评分。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2个月时,两组患者的中医症候积分、CRP、IL-4、IL-17和CU-Q2oL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同期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UCT评分较治疗前显著提高,且观察组高于同期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八髎”针刺联合督脉刺络放血拔罐治疗血虚风燥型慢性荨麻疹具有显著的疗效,可以有效缓解症状,降低患者体内炎症因子的水平,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效避免复发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荨麻疹 血虚风燥型 新八髎 针刺 督脉 刺络放血
下载PDF
胡兰贵运用芪脉地黄汤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经验撷菁
2
作者 马倩 张维亮 +5 位作者 申娜 陈小慧 邓树文 刘洋 胡娜 胡兰贵(指导) 《山东中医杂志》 2024年第6期635-638,共4页
胡兰贵教授认为慢性肾小球肾炎发病以外邪侵袭为引,病机以脾肾两虚为本,湿热、瘀血为标,三焦气滞为要。临床治疗本病,胡教授遵循“以脉为根”“以平为期”“守变相参”的辨证思维,应用健脾益肾、清热除湿、活血化瘀之芪脉地黄汤治之,并... 胡兰贵教授认为慢性肾小球肾炎发病以外邪侵袭为引,病机以脾肾两虚为本,湿热、瘀血为标,三焦气滞为要。临床治疗本病,胡教授遵循“以脉为根”“以平为期”“守变相参”的辨证思维,应用健脾益肾、清热除湿、活血化瘀之芪脉地黄汤治之,并强调在疾病后期以膏方巩固收功。附验案1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小球肾炎 芪脉地黄汤 脾肾两虚 湿热 瘀血 三焦气滞 胡兰贵
下载PDF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中医证素及危险因素分析
3
作者 马纪长 徐梦娇 +2 位作者 冯文烨 何彤 高峰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110-114,共5页
目的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住院患者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中医证素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纳入AECOPD住院患者340例,根据下肢静脉超声结果判断是否合并DVT,分为DVT组32例和非DVT组308例,并经倾向性评分得... 目的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住院患者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中医证素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纳入AECOPD住院患者340例,根据下肢静脉超声结果判断是否合并DVT,分为DVT组32例和非DVT组308例,并经倾向性评分得到30对匹配病例,比较两组患者一般情况、相关检验检查结果、中医证素及四诊信息的差异。相关危险因素应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并对四诊信息与证素,血气、炎症指标与D-二聚体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该研究共纳入AECOPD住院患者340例,发生DVT者32例(占9.41%),与非DVT组比较,DVT组卧床时间≥3 d及AECOPD严重程度属Ⅱ、Ⅲ级的患者明显增多,动脉血氧分压(PaO_(2))水平降低更显著,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T%)、D-二聚体水平升高更显著,出现乏力、面色晦暗、唇甲发绀、舌下络脉色黯/迂曲、舌质黯红表现的患者明显增多(P<0.05,P<0.01)。非DVT组病位单纯在肺者更多,DVT组病位及心,病性要素属“血瘀”“气虚”者更多(P<0.05,P<0.01),DVT组以痰热血瘀兼气虚占比最高(36.67%),明显高于非DVT组(6.67%)。二元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卧床时间≥3 d(OR=45.535,P=0.002)、D-二聚体升高(OR=13.095,P=0.037)、痰热血瘀兼气虚(OR=8.832,P=0.048)是AECOPD住院患者合并DVT的独立危险因素。进一步分析发现乏力、面色晦暗、舌下脉络色黯/迂曲、舌质黯红与痰热血瘀兼气虚存在正向相关性(0<r<1,P<0.05),NEUT%、PaCO_(2)与D-二聚体存在正向相关性(0<r<1,P<0.05);PaO_(2)与D-二聚体存在负向相关性(-1<r<0,P<0.05)。结论AECOPD合并DVT的发生率较高,对存在卧床时间长、D-二聚体升高、痰热血瘀兼气虚等相关危险因素的患者应提高警惕并及早进行预防性抗凝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 下肢深静脉血栓 回顾性研究 痰热血瘀兼气虚 危险因素 相关性分析
下载PDF
西替利嗪联合穴位自血疗法治疗血虚风燥型慢性荨麻疹30例临床观察
4
作者 刘坛树 曾源 +1 位作者 连清清 邱蕊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24年第17期111-114,共4页
目的:观察及分析西替利嗪联合穴位自血疗法治疗血虚风燥型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IgE、C3、C4的影响。方法:在我科就诊的血虚风燥型慢性荨麻疹患者中选取60例,随机分成两组,将常规西替利嗪治疗给予对照组,观察组在其基础上加穴位... 目的:观察及分析西替利嗪联合穴位自血疗法治疗血虚风燥型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IgE、C3、C4的影响。方法:在我科就诊的血虚风燥型慢性荨麻疹患者中选取60例,随机分成两组,将常规西替利嗪治疗给予对照组,观察组在其基础上加穴位自血疗法。评定两组治疗前后1周荨麻疹活动度(UAS7)评分及检测治疗前后血清IgE、C3、C4水平,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3个月时进行随访比较两组复发率。结果:经治疗,两组UAS7评分及血清IgE、C3、C4水平均较同组治疗前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UAS7评分及血清IgE、C3、C4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有效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80%)(P<0.05)。治疗疗程结束后3个月进行随访,观察组复发率(6.90%)低于对照组(41.67%)。结论:西替利嗪联合穴位自血疗法能调整IgE、C3、C4水平,疗效确切,复发率低,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穴位自血疗法 血虚风燥型 慢性荨麻疹
下载PDF
润燥止痒胶囊联合盐酸依匹斯汀胶囊治疗血虚风燥型慢性荨麻疹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4
5
作者 黄艳春 龚丽萍 +2 位作者 杨美平 谢娟 章俊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913-915,918,共4页
目的观察润燥止痒胶囊联合盐酸依匹斯汀胶囊治疗血虚风燥型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探讨其对患者IgE,IL-4及IFN-γ客观性指标的影响。方法将85例血虚风燥型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28例)、西药组(27例)及中西医结合组(30例),观察其... 目的观察润燥止痒胶囊联合盐酸依匹斯汀胶囊治疗血虚风燥型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探讨其对患者IgE,IL-4及IFN-γ客观性指标的影响。方法将85例血虚风燥型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28例)、西药组(27例)及中西医结合组(30例),观察其疗效及复发率。于治疗前及治疗后分别检测三组患者IgE,IL-4及IFN-γ水平。结果治疗14天及28天中药组、西药组、中西医结合组有效率分别为29.63%,77.78%和60.00%及84.00%,75.86%和96.55%。治疗14天,西药组与中西医结合组均明显优于中药组(P<0.05);治疗28天,中西医结合组明显优于中药组(P<0.05)。治疗结束后28天,中药组、西药组、中西医结合组复发率分别为33.33%,60.00%和31.57%,中药组与中西医结合组复发率均明显低于西药组(P<0.05)。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中药组、西药组、中西医结合组分别为21.43%,29.63%和10.00%,中西医结合组均明显优于中药组与西药组(P<0.05)。治疗28天,三组血清IgE,IL-4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而IFN-γ明显升高(P<0.05)。结论润燥止痒胶囊联合盐酸依匹斯汀胶囊治疗血虚风燥型慢性荨麻疹可以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荨麻疹 血虚风燥型 润燥止痒胶囊 盐酸依匹斯汀胶囊 临床研究
下载PDF
针灸联合自血疗法治疗慢性荨麻疹(血虚风燥型)效果及对UAS评分、外周血T淋巴细胞STAT3 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37
6
作者 邹宇 吕欣桐 唐清体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781-1784,共4页
目的:探讨针灸联合自血疗法对血虚风燥型慢性荨麻疹患者的治疗效果及荨麻疹活动性评分(UAS)、外周血T淋巴细胞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STAT3)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将94例血虚风燥型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7例... 目的:探讨针灸联合自血疗法对血虚风燥型慢性荨麻疹患者的治疗效果及荨麻疹活动性评分(UAS)、外周血T淋巴细胞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STAT3)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将94例血虚风燥型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7例,对照组采用自血疗法治疗,观察组加用针灸疗法,评估两组疗效及中医症状、体征积分的改善情况,采用UAS评分评定患者治疗前后荨麻疹风团数量及瘙痒程度的变化,并于治疗前后留取外周血,测定患者外周血T淋巴亚群(CD3^+、CD4^+、CD8^+、CD4^+/CD8^+)及STAT3 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①治疗4周,两组瘙痒程度、皮损分布、风团大小、皮损红斑、皮损数量等中医症状及体征积分积分均降低(P<0.05),观察组各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②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③治疗4周,两组UAS表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降低(P<0.05),观察组U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④治疗4周,两组CD4^+上升,CD8^+降低,CD4^+/CD8^+上升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STAT3 mRNA水平降低(P<0.05),观察组CD4^+、CD4^+/CD8^+、STAT3 mRNA水平低于对照组,CD8^+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灸联合自血疗法治疗血虚风燥型慢性荨麻疹可改善患者症状及体征,提高治疗效果,降低UAS评分,改善其免疫功能,下调外周血T淋巴细胞STAT3 mRNA表达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荨麻疹 血虚风燥型 针灸 自血疗法 STAT3 mRNA
下载PDF
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湿热-血瘀-脾虚”证候分布与演变特点的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29
7
作者 彭杰 陈斌 +5 位作者 孙克伟 毛德文 肖德梅 焦金平 张涛 朱文芳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11年第3期135-138,共4页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重型肝炎(CSHB)主要证候"湿热-血瘀-脾虚"的分布特点及变化规律。方法:回顾性调查438例CSHB患者中医四诊资料,对早、中、晚不同临床期,以及早期的不同时间段的常见中医症侯及体征进行频数分析和变量聚类分...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重型肝炎(CSHB)主要证候"湿热-血瘀-脾虚"的分布特点及变化规律。方法:回顾性调查438例CSHB患者中医四诊资料,对早、中、晚不同临床期,以及早期的不同时间段的常见中医症侯及体征进行频数分析和变量聚类分析。结果:CSHB早期主要以舌质红、舌苔黄腻、脉弦数或脉弦滑、口干口苦等症候为主;中期主要以面色晦暗、舌下脉络迂曲、舌质紫暗等症候为主;晚期主要以舌下脉络迂曲、皮下瘀斑瘀点、便溏、腹胀、舌质紫暗、面色晦暗等症候为主。且早期患者随着病程的延长脾虚症候与血瘀症候逐渐明显。结论:CSHB早期主要以湿热证候为主伴有脾虚证候和血瘀证候;中晚期主要以脾虚证候和血瘀证候为主伴有湿热证候。CSHB早期就存在脾虚证候和血瘀证候的基础,随着病程的延长逐渐表现明显。因此,对CSHB患者的治疗,应注意在清热解毒、凉血活血的基础上,适时辨证加用温阳健脾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肝炎 乙型 慢性 分期 证候 脾虚 血瘀 湿热
下载PDF
康胃颗粒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癌前期病变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1
8
作者 吴耀南 陈一斌 +1 位作者 王文凡 涂志红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836-839,共4页
目的观察康胃颗粒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胃癌前期病变(GPL)中医辨证属脾虚湿热血瘀证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确诊为GPL,中医辨证属脾虚湿热血瘀证患者68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6例予康胃颗粒治疗,对照组32例予胃复春治疗,12周为1个疗程... 目的观察康胃颗粒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胃癌前期病变(GPL)中医辨证属脾虚湿热血瘀证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确诊为GPL,中医辨证属脾虚湿热血瘀证患者68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6例予康胃颗粒治疗,对照组32例予胃复春治疗,12周为1个疗程,均治疗2个疗程。结果治疗组的胃镜疗效和病理疗效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症状疗效和抗HP疗效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康胃颗粒是一种治疗GPL的有效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萎缩性胃炎 胃癌前期病变 脾虚湿热血瘀证 康胃颗粒 疗效观察 治疗组 颗粒 脾虚湿热 中医辨证 临床疗效
下载PDF
自拟消风散治疗血虚风燥型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7
9
作者 郭静 周策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14-517,共4页
【目的】观察自拟消风散治疗血虚风燥型慢性荨麻疹的临床效果,并与左西替利嗪进行疗效比较。【方法】将160例血虚风燥型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80例。治疗组以自拟消风散加减治疗,对照组用盐酸左西替利嗪口服液治疗,疗... 【目的】观察自拟消风散治疗血虚风燥型慢性荨麻疹的临床效果,并与左西替利嗪进行疗效比较。【方法】将160例血虚风燥型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80例。治疗组以自拟消风散加减治疗,对照组用盐酸左西替利嗪口服液治疗,疗程均为4周,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复发率。【结果】(1)治疗4周后,治疗组的的综合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059,P<0.001)。(2)治疗后,2组均能改善瘙痒、风团、心烦易怒、口干等症状以及减少复发率,且治疗组的作用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自拟消风散在治疗血虚风燥型慢性荨麻疹方面疗效确切,与盐酸左西替利嗪口服液治疗比较,在改善患者瘙痒、心烦易怒、睡眠、口干等症状以及减少复发率方面更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荨麻疹 中药疗法 血虚风燥 消风散 治疗应用
下载PDF
肝郁血虚型慢性荨麻疹患者负性情绪对神经生长因子和P物质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冬梅 马丽俐 +1 位作者 祝永强 王一枫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4年第6期1425-1427,共3页
目的:探讨肝郁血虚型慢性荨麻疹(CU)患者焦虑负性情绪与血清神经生长因子(NGF)和P物质(SP)水平的关系。方法:应用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对肝郁血虚型CU患者进行评分,评价患者的焦虑程度,应用双抗体夹心法测定患者血清中NGF和SP水平,与正... 目的:探讨肝郁血虚型慢性荨麻疹(CU)患者焦虑负性情绪与血清神经生长因子(NGF)和P物质(SP)水平的关系。方法:应用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对肝郁血虚型CU患者进行评分,评价患者的焦虑程度,应用双抗体夹心法测定患者血清中NGF和SP水平,与正常组作比较。结果:肝郁血虚型CU组HAMA评分高于正常组,可能对血清NGF和SP水平有影响。结论:肝郁血虚型CU患者焦虑负性情绪对病情影响与血清NGF和SP水平变化可能有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郁血虚型慢性荨麻疹 焦虑 神经生长因子 P物质
下载PDF
从血分论慢性荨麻疹之痒 被引量:13
11
作者 张梦然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2-34,共3页
慢性荨麻疹是皮肤科常见疾病之一,故探寻其治疗方法有重要意义。通过检索CNKI、万方数据库查阅近些年有关慢性荨麻疹文献资料,发现慢性荨麻疹缠绵难愈,易致邪气入里,所以在治疗上应考虑从血分入手。中医认为血液病理变化包括血寒、血热... 慢性荨麻疹是皮肤科常见疾病之一,故探寻其治疗方法有重要意义。通过检索CNKI、万方数据库查阅近些年有关慢性荨麻疹文献资料,发现慢性荨麻疹缠绵难愈,易致邪气入里,所以在治疗上应考虑从血分入手。中医认为血液病理变化包括血寒、血热、血瘀、血虚,临床因单纯血寒所致发病者甚少,故不作讨论。另外还与感染、食物、药物、精神及遗传因素等有关,治疗可从中医角度由血分辨证施治,护理注意禁触过敏原并及时调整内外环境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荨麻疹 血虚 血热 血瘀
下载PDF
加味柴胡舒肝散对肝郁血虚型慢性荨麻疹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冬梅 马丽俐 +1 位作者 祝永强 王一枫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4年第4期814-816,共3页
目的:探讨加味柴胡舒肝散治疗肝郁血虚型慢性荨麻疹(CU)的疗效及对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人血清神经生长因子(NGF)、P物质(SP)的影响。方法:将80例肝郁血虚型CU随机设立为治疗组(口服加味柴胡舒肝散和地氯雷他定片)和对照组(口服... 目的:探讨加味柴胡舒肝散治疗肝郁血虚型慢性荨麻疹(CU)的疗效及对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人血清神经生长因子(NGF)、P物质(SP)的影响。方法:将80例肝郁血虚型CU随机设立为治疗组(口服加味柴胡舒肝散和地氯雷他定片)和对照组(口服地氯雷他定片),比较两组的疗效及两组患者6周服用的地氯雷他定片的人均片数。应用双抗体夹心法测定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NGF和SP水平,并进行HAMA评分。选取健康体检者40例作为正常组,进行HAMA评分,检测NGF、SP水平。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7.5%与72.5%,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服用的地氯雷他定片人均片数较对照组明显减少,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血清NGF和SP水平较正常组,有差异性(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NGF和SP水平均显著下降,且两组组内、组间比较HAMA评分、NGF水平,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两组组内SP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两组的SP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柴胡舒肝散能提高治疗肝郁血虚型CU的疗效,明显减少地氯雷他定片的用量,并且能通过降低NGF水平,改善患者的焦虑等负性情绪,但对SP水平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味柴胡舒肝散 肝郁血虚型慢性荨麻疹 神经生长因子 P物质
下载PDF
消白冲剂对气虚湿瘀型慢性肾炎患者血液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4
13
作者 王琛 钟菁 《新中医》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3-15,共3页
目的:观察消白冲剂对气虚湿瘀型慢性肾炎(CGN)患者血液动力学、减少尿蛋白的作用机理。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口服消白冲剂(处方:黄芪、石韦、白茅根、益母草、鬼箭羽)治疗,对照组30例口服保肾床治疗。均以3月为1疗程... 目的:观察消白冲剂对气虚湿瘀型慢性肾炎(CGN)患者血液动力学、减少尿蛋白的作用机理。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口服消白冲剂(处方:黄芪、石韦、白茅根、益母草、鬼箭羽)治疗,对照组30例口服保肾床治疗。均以3月为1疗程。测定治疗前后血肌酐(Cr)、血尿素氮(BUN、内生肌酐清除率(Ccr)、24h尿蛋白定量等生化指标及血浆内皮素(ET)、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血栓素(TXB_2)、6-酮-前列腺素(6-keto-PGF_(1α))等血管活性因子的水平。结果:2组对临床主要症状均有改善作用,但治疗组对乏力、纳减等症状的改善优于对照组。2组治疗后均可显著降低24h尿蛋白定量,而且Ccr有上升的趋势(P<0.05)。治疗组ET值较治疗前有所下降(P<0.05),CGRP值较治疗前有所上升(P<0.05);2组TXB_2值较治疗前均有所下降(P<0.05,6-keto-PGF_(1α)值较治疗前有所上升(P<0.05)。结论:消白冲剂能纠正血管活性因子水平,改善肾脏血液动力学,从而有效地降低尿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炎 气虚湿热 消白冲刺 血液动力学 慢性病
下载PDF
舌象在慢性盆腔炎中应用价值的探讨 被引量:2
14
作者 汤倩珏 陈锦黎 +1 位作者 黎捷灵 燕海霞 《中国当代医药》 2012年第14期7-9,共3页
目的客观评价中医药治疗慢性盆腔炎前后的舌象变化,初步探讨舌象形成的机制,为舌象应用于慢性盆腔炎的疗效评价提供依据。方法根据慢性盆腔炎辨证依据,收集肝郁肾虚证和湿热瘀阻证患者共66例,运用ZBOX-Ⅰ型中医舌象数字化分析仪采集治... 目的客观评价中医药治疗慢性盆腔炎前后的舌象变化,初步探讨舌象形成的机制,为舌象应用于慢性盆腔炎的疗效评价提供依据。方法根据慢性盆腔炎辨证依据,收集肝郁肾虚证和湿热瘀阻证患者共66例,运用ZBOX-Ⅰ型中医舌象数字化分析仪采集治疗前后的舌象客观化参数,采用t检验比较治疗前后舌象客观化参数,采用逐步回归方法分析与各舌象客观化参数相关的主要因素。结果 (1)66例肝郁肾虚证和湿热瘀阻证患者,舌象客观化参数比较后发现治疗前两组在腐腻指数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湿热瘀阻证大于肝郁肾虚证;治疗后,两组在瘀斑指数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郁肾虚证小于湿热瘀阻证。治疗后,肝郁肾虚证患者瘀斑指数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湿热瘀阻证患者的腐腻指数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结合实验室指标,对各舌象客观化参数进行逐步回归分析得出,瘀斑指数的的血小板偏回归系数为0.396,经t检验,其对瘀斑指数的形成作用显著;胖瘦指数的血沉偏回归系数为0.016,经t检验,其对胖瘦指数的形成作用显著;剥苔指数的血小板偏回归系数为0.007,CRP的偏回归系数为0.108,血沉的偏回归系数为-0.115,经t检验,三者对剥苔指数的形成作用显著。结论不同证型的慢性盆腔炎舌象分布不同,不同治法对舌象客观化参数的影响不同;各种舌象的形成有一定的相关因素,表现为血小板与瘀斑指数的形成密切相关,血沉与胖瘦指数的形成密切相关,血小板、CRP、血沉与剥苔指数的形成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盆腔炎 肝郁肾虚 湿热瘀阻 舌象 客观化分析
下载PDF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中医证型与血小板参数的关系 被引量:6
15
作者 曹承楼 胡大庆 李晨霞 《河南中医》 2017年第6期1018-1020,共3页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慢性乙肝)中医证型与血小板检测参数的关系。方法:将162例慢性乙型肝炎住院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同时检测其肝功能和血小板计数(platelet,PLT)以及平均血小板体积(Mean platelet volume,MPV)、血小板压积(...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慢性乙肝)中医证型与血小板检测参数的关系。方法:将162例慢性乙型肝炎住院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同时检测其肝功能和血小板计数(platelet,PLT)以及平均血小板体积(Mean platelet volume,MPV)、血小板压积(Platelet aggregation,PCT)、血小板分布宽度(Platelet distribution width,PDW)、大血小板比率(Large platelet ratio,P-LCR),分析其相互关系。结果:各项血小板参数检测中,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与湿热蕴结证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瘀血阻络证的PDW、P-LCR与肝郁脾虚证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瘀血阻络证的P-LCR与脾肾阳虚证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小板参数异常率比较,湿热蕴结证除PCT外其他各指标与肝郁脾虚证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湿热蕴结证的PDW与P-LCR与脾肾阳虚证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慢性乙肝患者中,患者中医证型与血小板检测指标有一定的相关性,尤其是与大血小板比率增高关系较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肝郁脾虚证 湿热蕴结证 瘀血阻络证 肝肾阴虚证 脾肾阳虚证 血小板参数
下载PDF
慢性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辨证规律研究 被引量:11
16
作者 王真权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5期106-108,112,共4页
目的初步研究慢性溃疡性结肠炎(UC)的证候特点。方法通过临床调查,运用聚类分析及主成分分析,研究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辨证规律。结果 1.通过证型聚类,可以将慢性溃疡性结肠炎证型分为气虚湿热证、脾肾阳虚证、气滞血瘀证和阴虚血瘀... 目的初步研究慢性溃疡性结肠炎(UC)的证候特点。方法通过临床调查,运用聚类分析及主成分分析,研究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辨证规律。结果 1.通过证型聚类,可以将慢性溃疡性结肠炎证型分为气虚湿热证、脾肾阳虚证、气滞血瘀证和阴虚血瘀证四大类。2.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各证型的结构为气虚:神疲懒言、食少、倦怠乏力、面色萎黄;湿热:经常腹泻、大便脓血、里急后重、肛门灼热、苔腻;气滞血瘀:情志抑郁、腹胀、舌紫暗、舌有斑点、月经推迟或延长;阴虚:经常便秘、五心烦热、盗汗、舌苔少、脉细;脾肾阳虚:面色白光白、腹痛喜按、形寒肢冷、舌淡。结论运用聚类分析及主成分分析对慢性溃疡性结肠炎进行中医辨证证型研究,分析其证型、证型结构,为进一步探讨本病辨证规律及立法、组方、用药规律打下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溃疡性结肠炎 辨证 聚类分析 主成分分析 气虚湿热证 脾肾阳虚证 气滞血瘀证 阴虚血瘀证
下载PDF
中医辨证论治Hp相关性慢性胃炎30例 被引量:2
17
作者 翟金海 花海兵 +1 位作者 陈兰 张肖 《河南中医》 2015年第3期589-590,共2页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论治联合西医三联根除方案治疗Hp相关性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Hp相关性慢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单纯予三联根除方案,治疗组给予中药联合西医三联根除方案,中药疗程8周,西药疗程7 d...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论治联合西医三联根除方案治疗Hp相关性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Hp相关性慢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单纯予三联根除方案,治疗组给予中药联合西医三联根除方案,中药疗程8周,西药疗程7 d。观察两组Hp根除率和主要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Hp根除率为83.3%,对照组Hp根除率为66.7%,两组Hp根除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主要症状积分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辨证论治联合西医三联根除Hp疗法可以提高Hp根除率,改善患者主要不适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胃炎 肝胃不和证 脾胃湿热证 脾胃虚弱证 胃阴不足证 胃络瘀血证
下载PDF
从虚瘀浊毒立论探讨慢性肾脏病的发病机制 被引量:10
18
作者 吕帆 李伟 《河南中医》 2019年第10期1482-1484,共3页
肾虚是慢性肾脏病发生的内在基础,湿热浊毒是其发生的关键环节,瘀血贯穿慢性肾脏病的始终。慢性肾脏病中,肾虚、湿热浊毒、瘀血互为因果,相干为病。因此,在慢性肾脏病的治疗过程中,当以肾虚、湿热、瘀血立论,以扶正祛邪为原则,以"... 肾虚是慢性肾脏病发生的内在基础,湿热浊毒是其发生的关键环节,瘀血贯穿慢性肾脏病的始终。慢性肾脏病中,肾虚、湿热浊毒、瘀血互为因果,相干为病。因此,在慢性肾脏病的治疗过程中,当以肾虚、湿热、瘀血立论,以扶正祛邪为原则,以"补肾化瘀清泄"为治疗大法,扶正以健脾、补肾,调补气血阴阳,祛邪以利水渗湿、泄浊排毒、活血化瘀,根据肾气、肾阳、肾阴虚的程度灵活运用补气、温阳、益肾滋阴的药物,同时适当增强健脾之功,补后天以养先天;化瘀时应当注意寒热虚实之不同,酌情配伍利湿化痰、理气的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脏病 肾虚 湿热浊毒 瘀血
下载PDF
四川文氏皮科流派协定方治疗慢性湿疮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谭强 肖敏 +4 位作者 余倩颖 尤雯丽 雷晴 陈明岭 艾儒棣 《陕西中医》 2019年第11期1578-1581,共4页
目的:观察四川文氏皮科流派协定方治疗慢性湿疮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慢性湿疮及中医湿热蕴肤证、脾虚湿蕴证、血虚风燥证证候诊断的患者纳入观察,分别给予相应中药口服,在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进行皮损面积、EASI评分及瘙痒评分比较。结... 目的:观察四川文氏皮科流派协定方治疗慢性湿疮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慢性湿疮及中医湿热蕴肤证、脾虚湿蕴证、血虚风燥证证候诊断的患者纳入观察,分别给予相应中药口服,在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进行皮损面积、EASI评分及瘙痒评分比较。结果:慢性湿疮患者在治疗4周后,各证候患者皮损面积、EASI评分及瘙痒评分均明显下降,治疗前后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4周后临床疗效评价,取得痊愈49例,显效125例,总显效率为62.8%;在治疗结束6月后对取得痊愈和显效的患者回访,共随访160例,痊愈患者增加到101例,复发39例,总体复发率为24.4%。结论:运用四川文氏皮科流派协定方治疗慢性湿疮可显著降低其皮损面积百分比、EASI评分及瘙痒评分,取得满意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湿疮 湿热蕴肤证 脾虚湿蕴证 血虚风燥证 文氏马齿苋汤 文氏健脾除湿汤 文氏润燥止痒汤
下载PDF
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中医分型 被引量:7
20
作者 王雪慧 田梓廷 李竹英 《河南中医》 2018年第4期508-510,共3页
中医传统上将哮喘分为发作期和缓解期,发作期以"症"分为寒哮、热哮、寒包热哮、风痰哮和虚哮,缓解期以"证"分为肺脾气虚证、肺肾两虚证两型,但这种方法过于简单、笼统,已不能很好地满足当前临床实际辨证的需要,而... 中医传统上将哮喘分为发作期和缓解期,发作期以"症"分为寒哮、热哮、寒包热哮、风痰哮和虚哮,缓解期以"证"分为肺脾气虚证、肺肾两虚证两型,但这种方法过于简单、笼统,已不能很好地满足当前临床实际辨证的需要,而且与西医的哮喘三期(急性发作期、慢性持续期和临床缓解期)相矛盾。哮喘慢性持续期既有痰瘀内伏未消,又有肺脾肝肾气阴阳不足,乃虚实夹杂之证,可以分为气虚感寒证,阳虚恶寒证,阴虚夹热证,痰瘀阻滞证,其中,气虚、阳虚证可发病为寒哮;阴虚夹热证可发病为热哮;气虚、阳虚合热证可转化为寒包热哮;气虚、阳虚合痰瘀阻滞证可发病为风痰哮;气虚、阴虚、阳虚证可发病为虚哮;慢性持续期时,作为哮喘发作的过渡时期,若控制良好,患者将归于缓解期,若控制不佳,则转入急性发作期,因此慢性持续期是哮喘治疗的黄金时期,辨证准确,施治及时,可减少患者发病几率,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哮喘 慢性持续期 气虚感寒证 阳虚恶寒证 阴虚夹热证 痰瘀阻滞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