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7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s of modified pulmonary rehabilitation on patients with moderate to severe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ail 被引量:1
1
作者 Jingjuan Xu Shengnan He +2 位作者 Ying Han Jingya Pan Ling Cao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ursing Sciences》 2017年第3期219-224,共6页
Objectives:This study aimed to assess the effects of modified pulmonary rehabilitation(PR)on patients with moderate to severe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Methods:A total of 125 patients(63 in the PR gr... Objectives:This study aimed to assess the effects of modified pulmonary rehabilitation(PR)on patients with moderate to severe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Methods:A total of 125 patients(63 in the PR group and 62 in the control group)were recruited in this study.The patients in the PR group received 12 weeks of conventional treatment,nursing,and modified pulmonary rehabilitation,while the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underwent 12 weeks of conventional treatment,nursing,pursed-lip breathing training,and abdominal breathing training.Baseline characteristics,St.George's Respiratory Questionnaire(SGRQ),the six-minute walk test(6MWT),modified medical research council(MMRC)dyspnea scale,and lung function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Results:A total of 112 patients(58 patients in the PR group and 54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completed the 12-week monitoring and follow-up.The SGRQ scores,symptoms(54.933±11.900),activity(52.644±14.334),impact(55.400±9.905),and total score(54.655±10.681)of the PR group did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 in pre-and post-treatments(P<0.05).No significant change was also observed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6MWT[(372.089±67.149)m]was significantly improved in the PR group(P<0.05)but was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MMRC(actual rank sum 1719,rank sum 2047.5)was significantly reduced in the PR group(P<0.05)but not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The lung function(FVC,FEV1,FEV1/FVC,FEV1%and PEF)of the patients in both groups did not significantly change(P>0.05).Conclusion:Modified PR reduces the symptoms of dyspnea,increases exercise capacity,and improves the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with moderate to severe COP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Moderate to severe NURSING Pulmonary rehabilitation Relaxation exercises lower extremity muscle training Upper extremity muscle training
下载PDF
髂静脉内支架植入术治疗深静脉血栓后综合征的疗效分析
2
作者 苏兴旺 袁土养 +3 位作者 徐孝友 刘永东 何山 孙立伶 《中外医疗》 2024年第21期77-80,共4页
目的对髂静脉支架治疗深静脉血栓后综合征疗效进行评价。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2023年6月柳州市柳铁中心医院收治的68例深静脉血栓后综合征(post-thrombotic syndrome,PTS)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其治疗方式分为支架治疗组(40例)和保守... 目的对髂静脉支架治疗深静脉血栓后综合征疗效进行评价。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2023年6月柳州市柳铁中心医院收治的68例深静脉血栓后综合征(post-thrombotic syndrome,PTS)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其治疗方式分为支架治疗组(40例)和保守治疗组(28例)。支架治疗组行髂静脉球囊扩张成型支架置入术治疗,保守治疗组行保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Villalta评分、血管通畅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Villalt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Villalta评分较术前均降低,且支架治疗组患者术后3个月、6个月Villalta评分(10.81±2.97)分、(8.62±2.68)分均低于保守治疗组的(12.54±3.81)分、(9.81±1.6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03、2.089,P均<0.05)。支架治疗组患者治疗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的血管通畅率80.00%(32/40)、90.00%(36/40)和95.00%(38/40)均高于对照组的57.14%(16/28)、67.86%(19/28)、75.00%(21/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髂静脉内支架植入术治疗下肢静脉闭塞性疾病可以提高术后静脉血管通畅率,减轻下肢临床症状,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髂静脉支架置入 下肢静脉闭塞性疾病 Villalta评分 血管通畅率
下载PDF
从“血不利则为水”探讨慢性下肢静脉性水肿的血脉辨证 被引量:2
3
作者 樊炜静 杨宝钟 柳国斌 《中医药信息》 2024年第2期68-71,共4页
从“血不利则为水”的角度探讨慢性下肢静脉性水肿的中医证治,认为“血瘀水停”是慢性下肢静脉性水肿的重要病机,气病尤其是脾肾阳虚是发病的根本原因。临证在重视治血、治水和治气的同时要兼顾治络,以经方为本,活用虫类药和藤类药,补... 从“血不利则为水”的角度探讨慢性下肢静脉性水肿的中医证治,认为“血瘀水停”是慢性下肢静脉性水肿的重要病机,气病尤其是脾肾阳虚是发病的根本原因。临证在重视治血、治水和治气的同时要兼顾治络,以经方为本,活用虫类药和藤类药,补气兼顾温阳,活血兼顾逐瘀,通络兼顾养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下肢静脉功能不全 血瘀水停 络病
下载PDF
定向斑块旋切联合药物涂层球囊血管成形术治疗缺血性糖尿病下肢病变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4
作者 苗倩倩 金沐阳 +1 位作者 马鲁波 耿树军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13-17,共5页
目的:研究定向斑块旋切术联合药物涂层球囊血管成形术治疗缺血性糖尿病下肢病变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5月—2023年5月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连续收治的应用定向斑块旋切治疗的缺血性糖尿病下肢病变患者30例,平均年... 目的:研究定向斑块旋切术联合药物涂层球囊血管成形术治疗缺血性糖尿病下肢病变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5月—2023年5月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连续收治的应用定向斑块旋切治疗的缺血性糖尿病下肢病变患者30例,平均年龄(68.6±13.2)岁,Rutherford分级逸3级,平均病变长度(15.13±9.56)mm,慢性完全性闭塞病变9例(30%),均行定向斑块旋切术联合药物涂层球囊血管成形术治疗。主要观察指标为一期通畅率和二期通畅率。次要观察指标包括技术成功率、截肢率和免于靶病变血管重建率(TLR)。结果:30例患者均应用定向斑块旋切术联合药物涂层球囊血管成形术治疗,技术成功率为100%,术后平均随访7~20(10.7±1.8)个月,随访期间,2例患者因趾端坏死行坏死趾骨截趾术,无大截肢或死亡等重大事件发生。一期通畅率为80.0%(26/30),二期通畅率为93.3%(28/30)。所有患者未行补救性支架植入。围手术期发生并发症5例,其中血管穿孔3例(10.0%),远端栓塞2例(6.7%),术中均及时通过腔内治疗缓解。结论:定向斑块旋切术联合药物涂层球囊扩张成形术治疗缺血性糖尿病下肢病变安全有效,可避免或减少支架置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糖尿病下肢病变 慢性肢体威胁性缺血 定向斑块旋切 药物涂层球囊扩张成形术
下载PDF
左髂静脉受压对右下肢静脉临床表现-病因学-解剖学-病理生理学分级的影响
5
作者 周嘉辉 张丽峰 +2 位作者 耿彩娟 许田田 何春水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4年第5期520-523,共4页
目的探讨左髂静脉受压后形成连通右髂静脉的侧支静脉对右下肢静脉临床表现-病因学-解剖学-病理生理学(CEAP)分级的影响。方法收集2018年4月至2020年6月于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2255例静脉曲张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静脉造影结果将... 目的探讨左髂静脉受压后形成连通右髂静脉的侧支静脉对右下肢静脉临床表现-病因学-解剖学-病理生理学(CEAP)分级的影响。方法收集2018年4月至2020年6月于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2255例静脉曲张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静脉造影结果将其分为A组(n=71,左髂静脉狭窄形成明显连通右髂静脉的侧支静脉)和B组(n=2184,无明显髂静脉受压)。比较两组患者右下肢静脉曲张发生率、CEAP分级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右下肢静脉曲张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右下肢CEAP分级高于B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A组患者进一步分为以髂内静脉侧支循环为主的A1组(n=35)和以盆腔静脉侧支循环为主的A2组(n=36),两亚组患者的CEAP分级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髂静脉狭窄形成明显连通右髂静脉的侧支静脉患者的右下肢CEAP分级可能会更高,虽然右下肢静脉曲张发生率无明显差异,但仍要注意其对双下肢静脉功能的影响,提前进行预防或者手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髂静脉狭窄综合征 侧支血管形成 慢性下肢静脉功能不全 静脉造影 下肢静脉高压
下载PDF
多种方法预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评价
6
作者 关淑君 裴静璇 +5 位作者 洪炳 钟益锴 黄健 张岚 张露 杨蓉美 《青岛医药卫生》 2024年第1期33-36,共4页
目的 探讨多种方法预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22年2月-2023年3月医院收治的180例AECOPD患者分为3组,各60例,其中肝素组采用低分子肝素干预,间歇性气压仪干... 目的 探讨多种方法预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22年2月-2023年3月医院收治的180例AECOPD患者分为3组,各60例,其中肝素组采用低分子肝素干预,间歇性气压仪干预组采用间歇性气压仪干预,锻炼联合按摩组实施肢体锻炼联合穴位按摩干预,均干预7d,比较两组干预3d、7d时的凝血功能、血流动力学,统计两组DVT发生情况。结果 干预3d及干预7d时3组的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血小板(PLT)、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D-二聚体(D-D)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7d时,3组PT、APTT均低于干预3d, PLT均高于干预3d,有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7d时,3组下肢静脉血流速度均较干预3d时高,且肝素组腘静脉、胫后静脉及股深静脉血流速度高于间歇性气压仪干预组、锻炼联合按摩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3组干预3、7d时的DVT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AECOPD患者采用低分子肝素、间歇性气压仪及肢体锻炼联合穴位按摩干预均可有效预防DVT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 肝素 间歇性气压仪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下载PDF
下肢静脉溃疡病人自我管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陈诗源 《全科护理》 2024年第4期690-693,共4页
从自我管理的概念、下肢静脉溃疡病人自我管理的影响因素及现状等方面进行综述,旨在为开展慢性下肢静脉溃疡病人的自我管理工作提供借鉴。
关键词 下肢静脉溃疡 慢性病 自我管理 静脉病 综述
下载PDF
血栓弹力图对COPD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
8
作者 谭华侨 宾冬梅 +4 位作者 周杰良 邵超华 裴华 黄伟华 刘小娟 《新医学》 CAS 2024年第3期227-232,共6页
目的分析血栓弹力图(TEG)参数对COPD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35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COPD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的35例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COPD患者作为对照组,收集患者入院后24 h内的TEG参数,包括凝血反... 目的分析血栓弹力图(TEG)参数对COPD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35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COPD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的35例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COPD患者作为对照组,收集患者入院后24 h内的TEG参数,包括凝血反应时间R值、血液凝固时间K值、凝固角α角及最大血块强度MA值、血常规、血气分析及基本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及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TEG各项参数对COPD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测价值。结果R值、K值、α角与COPD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有关(P均<0.05),R值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87(95%CI 0.679~0.895),K值的AUC为0.758(95%CI 0.646~0.870),α角的AUC为0.689(95%CI 0.565~0.812),MA值的AUC为0.660(95%CI 0.533~0.787);4组数值联合预测COPD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灵敏度及特异度更高(AUC=0.882,95%CI 0.796~0.969,P<0.001),截断值为0.436,灵敏度为94%,特异度为80%。结论TEG中R值、K值及α角是COPD患者下肢深静脉形成的预测因素,R值、K值及α角均能良好预测COPD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且R值、K值、α角和MA四者联合预测灵敏度及特异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下肢深静脉血栓 血栓弹力图 LOGISTIC回归分析 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
下载PDF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中医证素及危险因素分析
9
作者 马纪长 徐梦娇 +2 位作者 冯文烨 何彤 高峰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110-114,共5页
目的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住院患者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中医证素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纳入AECOPD住院患者340例,根据下肢静脉超声结果判断是否合并DVT,分为DVT组32例和非DVT组308例,并经倾向性评分得... 目的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住院患者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中医证素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纳入AECOPD住院患者340例,根据下肢静脉超声结果判断是否合并DVT,分为DVT组32例和非DVT组308例,并经倾向性评分得到30对匹配病例,比较两组患者一般情况、相关检验检查结果、中医证素及四诊信息的差异。相关危险因素应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并对四诊信息与证素,血气、炎症指标与D-二聚体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该研究共纳入AECOPD住院患者340例,发生DVT者32例(占9.41%),与非DVT组比较,DVT组卧床时间≥3 d及AECOPD严重程度属Ⅱ、Ⅲ级的患者明显增多,动脉血氧分压(PaO_(2))水平降低更显著,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T%)、D-二聚体水平升高更显著,出现乏力、面色晦暗、唇甲发绀、舌下络脉色黯/迂曲、舌质黯红表现的患者明显增多(P<0.05,P<0.01)。非DVT组病位单纯在肺者更多,DVT组病位及心,病性要素属“血瘀”“气虚”者更多(P<0.05,P<0.01),DVT组以痰热血瘀兼气虚占比最高(36.67%),明显高于非DVT组(6.67%)。二元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卧床时间≥3 d(OR=45.535,P=0.002)、D-二聚体升高(OR=13.095,P=0.037)、痰热血瘀兼气虚(OR=8.832,P=0.048)是AECOPD住院患者合并DVT的独立危险因素。进一步分析发现乏力、面色晦暗、舌下脉络色黯/迂曲、舌质黯红与痰热血瘀兼气虚存在正向相关性(0<r<1,P<0.05),NEUT%、PaCO_(2)与D-二聚体存在正向相关性(0<r<1,P<0.05);PaO_(2)与D-二聚体存在负向相关性(-1<r<0,P<0.05)。结论AECOPD合并DVT的发生率较高,对存在卧床时间长、D-二聚体升高、痰热血瘀兼气虚等相关危险因素的患者应提高警惕并及早进行预防性抗凝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 下肢深静脉血栓 回顾性研究 痰热血瘀兼气虚 危险因素 相关性分析
下载PDF
钛镍记忆合金线分次牵张联合负压封闭引流修复慢性下肢皮肤缺损创面
10
作者 朱召银 林育林 +3 位作者 黄伍良 陈为坚 王婷 陈荣恒 《中国骨科临床与基础研究杂志》 2024年第1期21-25,共5页
目的探讨钛镍记忆合金线分次牵张联合负压封闭引流(VSD)修复慢性下肢皮肤缺损创面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2年12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应用钛镍记忆合金线分次牵拉联合VSD修复30例慢性下肢小面积全层皮肤缺损创... 目的探讨钛镍记忆合金线分次牵张联合负压封闭引流(VSD)修复慢性下肢皮肤缺损创面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2年12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应用钛镍记忆合金线分次牵拉联合VSD修复30例慢性下肢小面积全层皮肤缺损创面患者的临床资料。创面缺损面积1.5cm×2.0cm~3.0cm×13.0 cm,观察患者术后伤口愈合情况,记录并发症及随访结果。结果住院时间8~35 d(平均16.8 d);所有患者伤口愈合均良好,愈合时间19~31 d(平均24.5 d),外观良好;术后和随访期间未出现创面裂开或感染。结论钛镍记忆合金线分次牵张联合VSD治疗一期无法缝合的下肢小面积皮肤全层缺损慢性创面简便有效,具有愈合时间短、外观良好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 皮肤 创伤和损伤 慢性病 形状记忆合金 缝线 负压伤口疗法 伤口愈合
下载PDF
PTA治疗慢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疗效及支架内再狭窄的影响因素分析
11
作者 熊开军 金成勇 +3 位作者 何虎强 江琰 罗晗峰 袁梦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367-370,共4页
目的:探究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治疗慢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的疗效及支架内再狭窄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行PTA治疗的97例慢性下肢ASO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不同时间踝肱指数(ABI)、血流动力学指标[足背动脉内径、血流速度... 目的:探究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治疗慢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的疗效及支架内再狭窄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行PTA治疗的97例慢性下肢ASO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不同时间踝肱指数(ABI)、血流动力学指标[足背动脉内径、血流速度峰值、血流量]、血清生化指标[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超敏C反应单蛋白(hs-CRP)]变化,1年后随访再狭窄情况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结果:慢性下肢ASO患者术后7 d、6个月、1年ABI、足背动脉内径和血流量均高于术前(P<0.05),血流速度峰值均低于术前(P<0.05);术后1年,ABI均低于术后7 d和6个月(P<0.05),足背动脉内径低于术后7 d(P<0.05),血流速度峰值高于术后7 d(P<0.05);血管再狭窄者31例(31.96%),未狭窄者66例(68.04%);再狭窄组术前ABI、术后1年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均低于未狭窄组(P<0.05);植入支架≥2个比率、术前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术后1年TG、LDL-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均高于未狭窄组(P<0.05),植入支架长度大于未狭窄组(P<0.05);术前ABI、TG、LDL-C和术后1年TG、LDL-C、HDL-C、hs-CRP均为下肢ASO患者支架内再狭窄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PTA治疗慢性下肢ASO短期疗效显著,但有术后再狭窄风险,术前ABI、TG、LDL-C,术后TG、LDL-C、HDL-C、hs-CRP水平均为下肢ASO患者支架内再狭窄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 支架内再狭窄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AECOPD并发肺血栓栓塞症的危险因素分析
12
作者 李宁波 王小雨 +1 位作者 武艳梅 耿乐 《中华养生保健》 2024年第22期50-55,共6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并发肺血栓栓塞症的独立危险因素,并通过深入分析这些因素,构建数学模型以评估预测效能。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3年3月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治疗的AECOPD患者的385份详细病历数据...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并发肺血栓栓塞症的独立危险因素,并通过深入分析这些因素,构建数学模型以评估预测效能。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3年3月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治疗的AECOPD患者的385份详细病历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对象分为无肺血栓栓塞症组和有肺血栓栓塞症组。运用单变量和多元变量分析策略来识别AECOPD并发肺血栓栓塞症的决定性因素。结果在参与研究的385例患者中,有53例被诊断为合并肺血栓栓塞症。单变量以及多元逻辑回归分析确认,巴氏指数、卧床时长、下肢静脉血栓、右心功能障碍、动脉血氧分压、纤维蛋白原和C反应蛋白为AECOPD并发肺血栓栓塞症的独立风险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使用包含独立影响因素及P值的逻辑回归模型,构建预测AECOPD并发肺血栓栓塞症的ROC曲线,其曲线下面积分别呈现出0.707、0.660、0.575、0.654、0.719、0.712和0.669的区分能力,其中P值一项预测表现尤为出色,达0.905。结论AECOPD患者的肺血栓栓塞症与巴氏指数等因素紧密相关。所建立的预测模型在特异性和灵敏性方面展现出显著的预测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 肺血栓栓塞症 下肢静脉血栓 肺动脉高压 纤维蛋白原
下载PDF
Lower Extremity Ulcers in Patients with Systemic Sclerosis
13
作者 Marta B. Bean Chris T. Derk 《Open Journal of Rheumatology and Autoimmune Diseases》 2022年第1期35-45,共11页
Introduction: Cutaneous manifestations of systemic sclerosis (SSc) include skin ulceration;4% - 12% of patients with SSc develop lower extremity ulcers of various etiologies. Limited data, significant morbidity, and s... Introduction: Cutaneous manifestations of systemic sclerosis (SSc) include skin ulceration;4% - 12% of patients with SSc develop lower extremity ulcers of various etiologies. Limited data, significant morbidity, and substantial cost of wound care led us to undertake this study to describe and identify risk factors. Methods: After Institutional Review Board approval, we identified 30 patients with SSc and lower extremity ulcers over a 10-year period at a single center with an SSc clinic, which were included in a descriptive analysis. Results: Median age of onset of lower extremity ulcers was 59.5 years (range 20 - 84). Ninety percent of patients were female, 60% were Caucasian, 63% had limited SSc, 13% diffuse SSc and 23% an overlap syndrome. Immunomodulators or steroids were prescribed in 53%;hypercoagulable state identified in 16%. Ulcers were attributed to venous stasis (27%), SSc (20%), trauma (20%), arterial disease (17%), and multifactorial/unknown (17%). In patients with ulcers attributed to SSc, age at onset was lower (45.5 vs 59.5 years). Biopsies generally did not contribute to management. Multidisciplinary treatment was routine;20% required amputation, 10% endovascular intervention, 20% frequent surgical debridement, 10% hyperbaric oxygen, 26% local treatment and antibiotics and 13% received immunosuppression for wound treatment. Conclusion: Lower extremity ulcers are a serious clinical problem in patients with SSc. The clinical exam, venous dopplers, ankle-brachial indices and assessment of vascular risk factors helped define causality. In younger patients, ulcers were more frequently attributed to SSc and these patients were more likely to be on immunosuppressants/DMARDS, possibly indicating severe phenotype of SS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wer Extremity Ulcers Systemic Sclerosis SCLERODERMA Peripheral Vascular disease venous Stasis
下载PDF
新型微波导管腔内热消融术与激光导管腔内热消融术治疗慢性下肢静脉功能不全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立科 刘芸 +4 位作者 何兆鹏 彭军路 张峰 刘晨瑶 张磊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3年第8期909-912,955,共5页
目的探讨传统的激光导管腔内热消融术与新型微波导管腔内热消融术治疗慢性下肢静脉功能不全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21年1—6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收治的56例慢性下肢静脉功能不全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交互式网络相应系统将患者... 目的探讨传统的激光导管腔内热消融术与新型微波导管腔内热消融术治疗慢性下肢静脉功能不全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21年1—6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收治的56例慢性下肢静脉功能不全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交互式网络相应系统将患者随机分为微波导管组(实施新型微波导管腔内热消融术)与激光导管组(实施激光导管腔内热消融术),各28例。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术前、术后1个月及术后3个月的静脉临床严重程度评分(VCSS)。比较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大隐静脉主干再通率、术后1周皮下淤血及皮下硬结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3个月的VCSS均低于本组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个月及术后3个月的VCSS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大隐静脉主干再通率以及术后1周皮下淤血、皮下硬结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型微波消融导管腔内热消融术与激光导管腔内热消融术治疗慢性下肢静脉功能不全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均较高,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下肢静脉功能不全 微波消融 激光消融 有效性 安全性
下载PDF
基于循证构建的外周静脉留置针置入标准作业程序在经足背浅静脉行下肢静脉造影患者中的应用
15
作者 朱剑 毕蒙蒙 +4 位作者 邹转芳 赵鹏 舒晨 叶建华 李梅芳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CAS 2023年第5期59-63,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循证构建的外周静脉留置针置入标准作业程序(SOP)在经足背浅静脉行下肢静脉造影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0例经足背浅静脉行下肢静脉造影患者按护理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10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 目的探讨基于循证构建的外周静脉留置针置入标准作业程序(SOP)在经足背浅静脉行下肢静脉造影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0例经足背浅静脉行下肢静脉造影患者按护理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10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基于循证构建的外周静脉留置针置入SOP方案。比较2组患者留置针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单次建立穿刺时间、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留置针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患者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单次建立穿刺时间、VA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循证构建的外周静脉留置针置入SOP用于经足背浅静脉行下肢静脉造影患者,可有效提高患者留置针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患者满意度,减轻患者疼痛感,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静脉疾病 标准作业程序 外周静脉留置针 足背浅静脉 下肢静脉造影
下载PDF
下肢静脉曲张患者疾病认知行为现状及健康教育需求调查 被引量:2
16
作者 刘佳 刘丽萍 《现代医药卫生》 2023年第9期1527-1531,1538,共6页
目的调查下肢静脉曲张患者疾病认知行为现状及健康教育需求。方法按目的抽样原则,自行设计问卷对2020年1月至2022年5月在重庆某三甲医院血管外科门诊就诊的513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进行调查统计分析。结果高达47.95%(246/513)患者疾病认... 目的调查下肢静脉曲张患者疾病认知行为现状及健康教育需求。方法按目的抽样原则,自行设计问卷对2020年1月至2022年5月在重庆某三甲医院血管外科门诊就诊的513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进行调查统计分析。结果高达47.95%(246/513)患者疾病认知得分为0分或未得分,仅1.75%(9/513)患者得分为8分或满分。63.16%(324/513)患者从未接受过静脉曲张治疗。患者疾病知识获取主要来自医护人员[46.00%(236/513)]及亲友[41.72%(214/513)],最需要接受下肢静脉曲张治疗[58.48%(300/513)]、保健康复[52.44%(269/513)]、预防[42.88%(220/513)]相关疾病知识健康教育。不同年龄、居住地和文化程度的患者疾病认知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肢静脉曲张患者普遍缺乏疾病相关知识,就医意识淡薄,健康教育需求明确。医务人员需针对不同年龄、居住地和文化程度患者提供更积极、有效的健康教育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静脉曲张 慢性静脉疾病 疾病认知行为 健康教育 需求
下载PDF
柳国斌基于治未病思想治疗下肢静脉性溃疡经验 被引量:1
17
作者 原倩 樊炜静 《山东中医杂志》 2023年第1期72-75,83,共5页
下肢静脉性溃疡为下肢静脉疾病的终末期临床表现,有癌变致残的风险。柳国斌教授认为本病以湿、瘀、虚为主,虚实夹杂,缠绵难愈。提出运用中医治未病思想治疗下肢静脉性溃疡,主要分为未病阶段、欲病阶段、既病阶段、瘥后阶段四个阶段,注... 下肢静脉性溃疡为下肢静脉疾病的终末期临床表现,有癌变致残的风险。柳国斌教授认为本病以湿、瘀、虚为主,虚实夹杂,缠绵难愈。提出运用中医治未病思想治疗下肢静脉性溃疡,主要分为未病阶段、欲病阶段、既病阶段、瘥后阶段四个阶段,注重不同阶段正邪、虚实、湿热瘀毒的消长变化,重视脾胃的化生功能,从而达到扶正祛邪、祛瘀生新、生肌长肉的目的。以自拟复原通络方化裁分阶段论治,临床疗效显著。附验案1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静脉性溃疡 治未病 柳国斌 复原通络方 未病阶段 欲病阶段 既病阶段 瘥后阶段
下载PDF
下肢静脉造影在下肢静脉疾病诊治过程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9
18
作者 孙岩 何玉祥 +2 位作者 张十一 金星 董典宁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1年第5期752-754,共3页
目的:探讨下肢静脉造影在下肢静脉疾病诊治过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本组患者共1696例,对其中2123条下肢行下肢静脉顺行造影,同时行逆行下肢静脉造影452条,对造影表现进行分析。结果:2123条下肢造影成功率为100%。其中正常静脉11条(0.52... 目的:探讨下肢静脉造影在下肢静脉疾病诊治过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本组患者共1696例,对其中2123条下肢行下肢静脉顺行造影,同时行逆行下肢静脉造影452条,对造影表现进行分析。结果:2123条下肢造影成功率为100%。其中正常静脉11条(0.52%),单纯性浅静脉瓣膜关闭不全409条(19.27%),原发性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1120条(52.76%),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302条(14.23%),先天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发育不全症15条(0.71%),深静脉血栓形成65条(3.06%),先天性静脉畸形骨肥大综合征14例条(0.66%),左髂总静脉压迫综合征187条(8.81%)。结论:下肢静脉造影对下肢静脉疾病原发病因的明确诊断、选择恰当的治疗方法以及疗效的观察等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和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静脉疾病 静脉造影
下载PDF
数字化X线下肢静脉造影录像在下肢静脉疾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5
19
作者 王光明 李振亚 +3 位作者 李德春 徐元顺 杜洪涛 邵国庆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6年第8期1514-1516,共3页
目的探讨数字化X线下下肢静脉造影录像在下肢静脉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50例患者53条下肢在数字化X线下行下肢静脉造影录像资料。结果 53条下肢静脉造影成功率100%。其中正常静脉0条,单纯性隐股静脉瓣膜关闭不全1条(1.89%),原发性... 目的探讨数字化X线下下肢静脉造影录像在下肢静脉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50例患者53条下肢在数字化X线下行下肢静脉造影录像资料。结果 53条下肢静脉造影成功率100%。其中正常静脉0条,单纯性隐股静脉瓣膜关闭不全1条(1.89%),原发性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17条(32.07%),深静脉血栓形成14条(26.41%),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5条(9.43),左髂总静脉压迫综合征14条(26.41%),先天性静脉发育异常和静脉瘤样病变2条(3.77%)。结论数字化X线下下肢静脉造影录像能更动态、直观的观察记录下肢静脉疾病原发病因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X线 下肢静脉造影 下肢静脉疾病
下载PDF
下肢静脉血栓性疾病发病与季节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9
20
作者 潘艳芳 武洪方 +2 位作者 赵玲玲 郭海涛 韩书明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07-309,共3页
目的 探讨下肢静脉血栓性疾病的发病与季节的关系.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择2012年8月至2014年2月在邯郸市中医院住院治疗的下肢静脉血栓性疾病患者300例,观察不同季节下肢静脉血栓性疾病的发病情况及中医证型,分析其与季节的关系.... 目的 探讨下肢静脉血栓性疾病的发病与季节的关系.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择2012年8月至2014年2月在邯郸市中医院住院治疗的下肢静脉血栓性疾病患者300例,观察不同季节下肢静脉血栓性疾病的发病情况及中医证型,分析其与季节的关系.结果 300例患者中下肢血栓性浅静脉炎14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58例,春季下肢静脉血栓性疾病发病率明显高于夏季和秋季〔32.8%(86/262)比21.3%(54/254)、18.4%(50/272),均P〈0.01〕,但却低于冬季组〔32.8%(86/262)比37.2%(110/29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冬季下肢静脉血栓性疾病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夏季和秋季(均P〈0.01).湿热下注型夏秋季节下肢静脉血栓性疾病的发病率较冬春季节增多〔55.6%(30/54)、60.0%(30/50)比20.0%(22/110)、23.3%(20/86)〕,湿热瘀阻型冬春季节下肢静脉血栓性疾病发病率较夏秋季节增多〔80.0%(88/110)、76.7%(66/86)比44.4%(24/54)、40.0%(20/50),均P〈0.01〕.结论 下肢静脉血栓性疾病的发病与季节有关,冬季和春季是高发季节,且以湿热瘀阻证为主要证型;临床治疗中可根据不同季节,针对不同的发病原因采取不同的预防措施,对其体质进行干扰,消除或减少发病因素,达到预防疾病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静脉血栓性疾病 季节 关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