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口传艺术“楚调唐音”歌吟词的音声意韵研究
1
作者 江赟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报》 2023年第5期94-99,共6页
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楚调唐音”歌吟是我国传统吟诵流派中的一个重要分支。“诗歌同体”“诗以歌传”是中国文学一个独特而又漫长的文化景观。歌吟的古雅音韵在世代传薪中建构了其特有的声音景观和审美意趣,通过以词为载体的歌吟音... 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楚调唐音”歌吟是我国传统吟诵流派中的一个重要分支。“诗歌同体”“诗以歌传”是中国文学一个独特而又漫长的文化景观。歌吟的古雅音韵在世代传薪中建构了其特有的声音景观和审美意趣,通过以词为载体的歌吟音乐形态的分析,探寻歌吟中词的吟唱规律及其音声意韵的艺术观念,以丰富传统吟诵音乐形态的地域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传艺术 “楚调唐音”歌吟 音乐形态 音韵
下载PDF
宋玉著述真伪续辨 被引量:10
2
作者 吴广平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5期8-15,共8页
宋玉著述的真伪,是中国文学史研究中的一桩公案。20世纪初期,受疑古主义思潮的影响,宋玉的著述几乎全部被断定为伪作。20世纪末期,随着宋玉散体赋《御赋》的出土,怀疑宋玉散体赋为伪作的推断自然不攻自破,从而使人们对宋玉著述的真伪有... 宋玉著述的真伪,是中国文学史研究中的一桩公案。20世纪初期,受疑古主义思潮的影响,宋玉的著述几乎全部被断定为伪作。20世纪末期,随着宋玉散体赋《御赋》的出土,怀疑宋玉散体赋为伪作的推断自然不攻自破,从而使人们对宋玉著述的真伪有了全新的认识。经历了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过程后,我们现在可以断定,传世的19篇宋玉作品中,《报友人书》、《对友人问》、《对或人问》三篇为伪作,《高唐对》、《郢中对》两篇为《高唐赋》和《对楚王问》的异文,《舞赋》疑为东汉傅毅《舞赋》的摘录;而《楚辞章句》所收的《九辩》、《招魂》两篇,《文选》所收的《风赋》、《高唐赋》、《神女赋》、《登徒子好色赋》、《对楚王问》五篇,《古文苑》所收的《笛赋》、《大言赋》、《小言赋》、《讽赋》、《钓赋》五篇,《文选补遗》所收的《微咏赋》,加上银雀山出土的《御赋》,共14篇作品,则都确是宋玉所作;而《隋书.经籍志.小说类》所载署名宋玉所撰的《宋玉子》一书当是后人从民间收录的有关宋玉的逸事和言行的著作,其作者不可能是宋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玉 楚辞 散体赋
下载PDF
楚辞的诗体类型与流变 被引量:1
3
作者 黄震云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5期68-72,共5页
辞是一种古老的祝语,以表达美好的愿望,后又用来寄托盛世危言,具有悲歌性质。楚辞是汉代人编集时给出的名称,也同时被当作诗体一种,应是就整体风格而言。屈原的作品原有自己的诗体名称,具体地,一共有诗体11种,出自传统的有九(歌)、颂、... 辞是一种古老的祝语,以表达美好的愿望,后又用来寄托盛世危言,具有悲歌性质。楚辞是汉代人编集时给出的名称,也同时被当作诗体一种,应是就整体风格而言。屈原的作品原有自己的诗体名称,具体地,一共有诗体11种,出自传统的有九(歌)、颂、诵、辞、章、赋6种,这些诗体三代以来就已经形成。屈原自己创造的诗体有哀、骚、问、游、怀等5种,后代虽有述作,但未能广泛流行。因此,楚辞的诗体有整体的和具体的之分,在文学发展史上成为一个很重要的诗学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楚辞体 楚辞诗体 渊源流变
下载PDF
论骚体文学研究在当代楚辞学中的定位 被引量:1
4
作者 郭建勋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1期92-95,114,共5页
骚体文学即楚辞体文学,它的研究对象包括屈、宋而后的纯楚骚体、楚歌体和骚体赋三种体式的作品,以及楚骚与赋、乐府诗、七言诗、哀吊文、骈文、曲子词、戏曲等多种文体的相互关系,并涉及到文体演变史、文学接受史、文人心态史等多个领... 骚体文学即楚辞体文学,它的研究对象包括屈、宋而后的纯楚骚体、楚歌体和骚体赋三种体式的作品,以及楚骚与赋、乐府诗、七言诗、哀吊文、骈文、曲子词、戏曲等多种文体的相互关系,并涉及到文体演变史、文学接受史、文人心态史等多个领域。这一概念的提出,对于当代楚辞学学科视域与学科空间的拓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骚体文学 文体史 楚辞学 拓展
下载PDF
许学夷楚辞批评考论
5
作者 汪群红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60-68,共9页
《诗源辩体》卷二主要是许学夷有关楚辞的批评,他对刘勰、朱熹、严羽、祝尧、胡应麟等人观点既有继承,又有所超越。许学夷以“辨体不辨意”为批评原则,强调屈骚本辞赋之宗,“不必以圣经列之”;他接受《昭明文选》骚、赋二分的分类原则,... 《诗源辩体》卷二主要是许学夷有关楚辞的批评,他对刘勰、朱熹、严羽、祝尧、胡应麟等人观点既有继承,又有所超越。许学夷以“辨体不辨意”为批评原则,强调屈骚本辞赋之宗,“不必以圣经列之”;他接受《昭明文选》骚、赋二分的分类原则,重点辨析骚、赋之别。对于楚辞各篇价值与优劣比较,许学夷往往据其文辞之有无意蕴、有无文采而立论。他对《楚辞》作者的考辨,亦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对屈原“忠而过”的评价,体现了许学夷对儒家中和思想的接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许学夷 楚辞 辩体
下载PDF
楚辞辩体
6
作者 周苇风 《云梦学刊》 2007年第2期40-43,共4页
“文体”有两种含义:一种含义指体裁,即文章的外在形式;另一个含义是文章的风格,包括影响文章外在表现形式的各种因素以及对风格产生制约和影响的其他一些社会文化因素,如家族、种族、国家、方言、各个历史阶段所形成的文学风尚等等。... “文体”有两种含义:一种含义指体裁,即文章的外在形式;另一个含义是文章的风格,包括影响文章外在表现形式的各种因素以及对风格产生制约和影响的其他一些社会文化因素,如家族、种族、国家、方言、各个历史阶段所形成的文学风尚等等。在汉代楚辞体之“体”是指风格,不是指体裁。汉代以后历代文人的拟骚之作仅仅继承了屈原取向悲情的文学传统,徒具骚体形式,而没有了楚地鲜明的地域特色。从这个角度来说,当楚文化如盐化水一般消融在渐渐成熟的汉文化之后,作为一种文体的楚辞悄然发生了演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楚辞 风格 体裁 辩体
下载PDF
解释学视野观照下的《楚辞补注》体例
7
作者 刘洪波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33-136,共4页
洪兴祖《楚辞补注》是现存最早以"补注"形式出现的古籍解释著作。洪兴祖创制并选定"补注"体来解释《楚辞》,有其必然性。它是洪兴祖针对《楚辞》文本的抒情特征和以往《楚辞》解释存在的不足,依据自己"补不足... 洪兴祖《楚辞补注》是现存最早以"补注"形式出现的古籍解释著作。洪兴祖创制并选定"补注"体来解释《楚辞》,有其必然性。它是洪兴祖针对《楚辞》文本的抒情特征和以往《楚辞》解释存在的不足,依据自己"补不足,发己意"的解释目的,凭藉解释体式的传统和经验来选择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兴祖 《楚辞》 解释 “补注”体式
下载PDF
论刘熙载诗赋对楚辞的接受
8
作者 施仲贞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5期46-49,共4页
刘熙载是晚清重要的楚辞学家。不仅在精神内核上,而且在艺术形式上,其诗赋都受到楚辞的浸染。
关键词 刘熙载 诗赋 楚辞 精神内核 艺术形式
下载PDF
《诗经》、《楚辞》比较研究的新收获——李金坤《风骚比较新论》简评
9
作者 祝诚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4期91-92,共2页
《风骚比较新论》一书,科学运用比较方法,在综论中原文化影响南楚文化的宏观背景下,从“文学精神”、“艺术形式”与“表现手法”三大版块,多角度、全方位、深层次、立体化地具体展开对《风》与《骚》在忧患意识、山水美意识、自然生态... 《风骚比较新论》一书,科学运用比较方法,在综论中原文化影响南楚文化的宏观背景下,从“文学精神”、“艺术形式”与“表现手法”三大版块,多角度、全方位、深层次、立体化地具体展开对《风》与《骚》在忧患意识、山水美意识、自然生态意识、龙凤文化、梦幻文化、弃妇情结、体制特征、比兴艺术等方面的异同比较,用事实证明《诗经》对《楚辞》全面而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骚比较新论》 观点新 体例新 方法新
下载PDF
论刘梦鹏《屈子章句》之注疏体例 被引量:1
10
作者 庄婷婷 施仲贞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9期18-25,共8页
刘梦鹏《屈子章句》是清代杰出楚辞学著作之一,其注疏体例别具一格。然迄今为止,学术界对刘氏之《屈子章句》论及极少,而能宏观系统作研究的则更为付诸阙如。其注疏体例的特色主要表现在篇章次第、注释编撰、征引典籍三个视阈。于篇目... 刘梦鹏《屈子章句》是清代杰出楚辞学著作之一,其注疏体例别具一格。然迄今为止,学术界对刘氏之《屈子章句》论及极少,而能宏观系统作研究的则更为付诸阙如。其注疏体例的特色主要表现在篇章次第、注释编撰、征引典籍三个视阈。于篇目次第上,简要阐述《屈子章句》之篇目编排,继而点出其"知人论世""以意逆志"之变动。于注释编撰上,通过列举刘氏《屈子章句》的注释,且联系他注,综合概括其注疏训诂方式之凝练、简扼。于征引典籍上,以援引几例来演绎推理出其征广引博,兼采众说之注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屈子章句》 体例 篇目次第 注释编撰 征引典籍
下载PDF
新世纪楚辞研究仍有广阔的天地──关于建立楚辞研究系统工程和楚辞学体系的初步设想
11
作者 殷光熹 《楚雄师专学报》 2001年第2期19-20,共2页
规划楚辞研究系统工程,建立当代楚辞学体系,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除了认识文化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努力净化学术空气,加强队伍的自身建设外,还需扎扎实实地做好以下工作:实证性的基础研究;以... 规划楚辞研究系统工程,建立当代楚辞学体系,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除了认识文化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努力净化学术空气,加强队伍的自身建设外,还需扎扎实实地做好以下工作:实证性的基础研究;以鉴赏和批评方式出现的应用性研究,以探讨文学发展规律为主要方向的理论性研究;文艺性创作及其成果的研究;交叉学科之间的综合研究;“边缘问题”的研究;楚辞研究的再研究;《楚辞》作品及其成果的翻译介绍(中外文化交流)等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楚辞学 系统工程 研究体系 文化建设 学风
下载PDF
新时期楚辞研究的开拓与反思 被引量:1
12
作者 秦玮 刘培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71-177,共7页
楚辞研究代不乏人,成果丰硕。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学者们在前人的基础上积极推进,从不同角度、不同立场提出了许多发人深省的学术观点,呈现出多元化的研究格局,拓展了楚辞研究的学术空间。不可否认的是,新时期楚辞研究中也存在着话题过... 楚辞研究代不乏人,成果丰硕。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学者们在前人的基础上积极推进,从不同角度、不同立场提出了许多发人深省的学术观点,呈现出多元化的研究格局,拓展了楚辞研究的学术空间。不可否认的是,新时期楚辞研究中也存在着话题过于集中、选题流于重复、偏离学术性等问题。但随着研究文献日益丰富、研究方法日趋多样以及文体学研究的逐步深入,未来的楚辞研究将迈入新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期 楚辞 骚体 集中 偏离
下载PDF
秦汉骚体文学的赋化路径
13
作者 侯少博 《天中学刊》 2017年第1期82-86,共5页
楚骚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增加赋法成分,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时间、空间、情感流程和体物描写手法,并由此强化其抒情的特质。汉骚的赋法使用得更为频繁,表现手法也更为完善,但其目的多是为了消解情感,与楚骚有所不同。
关键词 骚赋 铺陈 楚辞 文体
下载PDF
汉代和亲诗考论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伟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94-100,共7页
和亲在国家利益与个人命运之间存在显著的张力,是汉以后重要的文学题材之一。乌孙公主刘细君《歌》是和亲文学的发轫之作。诗中细君对不公平命运的怨恨与悲凉心境的表达,体现了作者鲜明的个体生命意识。该诗继承了战国末期四兮三节奏骚... 和亲在国家利益与个人命运之间存在显著的张力,是汉以后重要的文学题材之一。乌孙公主刘细君《歌》是和亲文学的发轫之作。诗中细君对不公平命运的怨恨与悲凉心境的表达,体现了作者鲜明的个体生命意识。该诗继承了战国末期四兮三节奏骚体诗的传统并加以发扬光大,通过对该句式与汉代四兮三句式的研究,有助于了解早期七言诗的发展趋向。《怨旷思惟歌序》关于昭君出塞的记载多有错讹之处。琴家出于吸引观众的需要,叙述昭君出塞时在史实的基础上融入文学的想象。模仿昭君口吻虚拟的“作诗”反映了汉代四言诗的特点,取得了较高的艺术成就,对后代昭君题材诗影响深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 和亲 骚体诗 琴歌
下载PDF
试论楚辞体的形成及其文体特征
15
作者 步朝红 杨立琴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1期44-46,共3页
楚辞体是一种带有浓厚荆楚地方色彩的文学体式,源于南方文化,并以其对传统四言句式的突破、"兮"字句的广泛运用及浓烈的抒情色彩作为楚辞这一文体突出的特征。
关键词 楚辞体 形成 文体特征
下载PDF
吴世尚《楚辞注疏》成书及体例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葛鑫 《职大学报》 2019年第1期20-28,共9页
在楚辞学史上,吴世尚的《楚辞注疏》是一部颇具特色的清初楚辞著作。目前,学术界并未对吴世尚的家世生平、《楚辞注疏》的成书过程与著述体例作全面专题的论述。该书于版本篇次、笺注编撰方面自成体例。为了"庶使读者一气贯注,不... 在楚辞学史上,吴世尚的《楚辞注疏》是一部颇具特色的清初楚辞著作。目前,学术界并未对吴世尚的家世生平、《楚辞注疏》的成书过程与著述体例作全面专题的论述。该书于版本篇次、笺注编撰方面自成体例。为了"庶使读者一气贯注,不复隔阂",吴世尚在训释字音、字形及串讲句意时,力求精简,尤其是将音韵注解均置于眉批之上,具有鲜明的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世尚 《楚辞注疏》 成书体例
下载PDF
《九辩》乃“宋玉代屈原设言之作”辨——从《楚辞》成书之体例出发兼论“整体观照”之重要
17
作者 周春艳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2期146-152,共7页
关于《九辩》之作者,前贤时彦多有考辨且说法不一。或从东汉王逸说,主宋玉作;或从明代焦竑说,主屈原作;或否定以上二说,认为作者乃汉代人。以上诸说,以王、焦二说最为常见,又王逸说乃学界主流看法,焦竑说则因证据不足而难以立论。然鉴... 关于《九辩》之作者,前贤时彦多有考辨且说法不一。或从东汉王逸说,主宋玉作;或从明代焦竑说,主屈原作;或否定以上二说,认为作者乃汉代人。以上诸说,以王、焦二说最为常见,又王逸说乃学界主流看法,焦竑说则因证据不足而难以立论。然鉴于焦说不仅曾产生过不小影响,且进入本世纪后尚时有从之者,故此论题仍有继续研讨之必要。就《楚辞》成书之体例出发进行整体观照,足证王逸之说无疑。《九辩》只能是宋玉之,且只能是代屈原设言之作,否则,无以解释其何以入选《楚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辩》 宋玉 《楚辞》 成书体例 整体观照
下载PDF
文学史论楚辞兴起因缘之回顾探讨
18
作者 柯混瀚 《云梦学刊》 2012年第6期26-34,共9页
今日台湾常见之九种中国文学史著作,在分析、探讨楚辞兴起之因缘时,有七种忽略了屈原对于"楚辞体"创造之重要地位,有一种对此论及之比重较少,只有王忠林等编写的《增订中国文学史初稿》对此论述得最为扼要、全面。结合当代楚... 今日台湾常见之九种中国文学史著作,在分析、探讨楚辞兴起之因缘时,有七种忽略了屈原对于"楚辞体"创造之重要地位,有一种对此论及之比重较少,只有王忠林等编写的《增订中国文学史初稿》对此论述得最为扼要、全面。结合当代楚辞研究的相关成果,反思文学史针对此一议题之处理,有两点不容忽视:其一为楚辞名义问题,牵涉到作者采用的是广义或狭义的定义;其二为"南北之辨",则是如何看待楚辞与南、北文化之间的渊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史 楚辞 文体 《诗经》
下载PDF
论刘勰对《楚辞》之探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乔晓慧 《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3期57-60,共4页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多次论及《楚辞》,不仅列《辨骚》于总论,而且对其"取熔经意"的传承、"自铸伟词"的创新特点加以分析,呈现出主客观相统一的文学批评意识。刘勰认为,《楚辞》的创作固然与经典有异,但在朗丽耀...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多次论及《楚辞》,不仅列《辨骚》于总论,而且对其"取熔经意"的传承、"自铸伟词"的创新特点加以分析,呈现出主客观相统一的文学批评意识。刘勰认为,《楚辞》的创作固然与经典有异,但在朗丽耀艳的辞力之下,不掩其哀志伤情的雅正之理。刘勰在充分肯定《楚辞》文学源头地位的同时,针对齐梁时期讹滥的文风,提出要顺美匡恶、拯救流弊的创作本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勰 楚辞观 取熔经意 卓烁异采 博徒英杰
下载PDF
从《与兄平原书》看陆云辞赋
20
作者 张照 《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年第4期41-43,共3页
太康文学,以“三张二陆两潘一左”为主,其中又以陆机潘岳成就最高。作为“二陆”之一的陆云,受其兄文学成就的影响,往往被研究者们忽视。但陆云无论在文学理论还是辞赋创作上,都颇有自己的见解并取得了一定成就,我们实在不该厚此薄彼。... 太康文学,以“三张二陆两潘一左”为主,其中又以陆机潘岳成就最高。作为“二陆”之一的陆云,受其兄文学成就的影响,往往被研究者们忽视。但陆云无论在文学理论还是辞赋创作上,都颇有自己的见解并取得了一定成就,我们实在不该厚此薄彼。试从《与兄平原书》浅析陆云辞赋在清省、出语、主情三个方面的特色,以进一步认识陆云在太康乃至整个西晋文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云赋 清省 出语 先情后辞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