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nnotations and Internal Cultural Meanings of Chinese Jade in Chu Culture at Pre-Qin Period
1
作者 Li Zhongyuan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315-319,共5页
The thesis conducts its analysis from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Chu state of Pre-Qin period in ancient China.The culture of Chu,usually focusing on ceremony sacrifice and several other activities,p... The thesis conducts its analysis from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Chu state of Pre-Qin period in ancient China.The culture of Chu,usually focusing on ceremony sacrifice and several other activities,presents uniqu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society and culture.Actually,the jade artifact at that time shows cultural features both at artistic and spiritual level and bears prominent cultural connotations like national spirit of solemnness and generosity.Chinese jade of Chu state of Pre-Qin period due to its abundant cultural connotations and meanings,poses to be an essential ele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which shows artistic and national features of traditional jade culture and can directly influence development of modern society and cul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内涵 楚文化 中国 社会文化发展 中华传统文化 玉器 文化特征 民族精神
下载PDF
早期楚文化探索 被引量:14
2
作者 王力之 《江汉考古》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49-57,共9页
本文从文献梳理开始,首先对早期楚文化的时限作了限定,认为早期楚文化应限于西周时期,不应无限地上溯。同时认为商代确实已有楚,但两周之楚不同于商代之楚,是周王朝分封之楚。在文献记载的楚人活动地域内,对西周时期的诸考古学文化遗存... 本文从文献梳理开始,首先对早期楚文化的时限作了限定,认为早期楚文化应限于西周时期,不应无限地上溯。同时认为商代确实已有楚,但两周之楚不同于商代之楚,是周王朝分封之楚。在文献记载的楚人活动地域内,对西周时期的诸考古学文化遗存进行了分析。认为只有鄂西北区(包括陕东南和豫西南)楚文化出现最早,而且分布普遍;荆州区、两陵峡区和沮漳河流域楚文化出现的时间不完全一样,这些地区楚文化的出现是楚人不断扩张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 楚文化 探索 分布 来源
下载PDF
先秦时期楚文化车制探略 被引量:3
3
作者 冯好 《江汉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3-59,18,共8页
本文通过对先秦时期楚文化车制与中原文化车制进行对比研究,探索了楚文化车制的地域特点与发展历程,认为楚文化车制的基本特点是独创性与延滞性并存,认为成熟的楚文化车制形成于春秋早中期。本文也初步分析了楚文化车制研究对于古代车... 本文通过对先秦时期楚文化车制与中原文化车制进行对比研究,探索了楚文化车制的地域特点与发展历程,认为楚文化车制的基本特点是独创性与延滞性并存,认为成熟的楚文化车制形成于春秋早中期。本文也初步分析了楚文化车制研究对于古代车制研究、对于深入探索楚文化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 楚文化 车制
下载PDF
试论春秋中晚期楚国在鄂东地区的军事存在 被引量:4
4
作者 丁兰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47-150,共4页
通过对鄂东地区出土的有完整发展序列的春秋中晚期楚器的型式分析,以及与邻近地区同时期出土器物的比较,认为鄂东地区沿麻城、黄冈一线在春秋中晚期的考古学文化特征与典型楚文化特征一致,即该地区在春秋中晚期为楚国的坤舆。结合当时... 通过对鄂东地区出土的有完整发展序列的春秋中晚期楚器的型式分析,以及与邻近地区同时期出土器物的比较,认为鄂东地区沿麻城、黄冈一线在春秋中晚期的考古学文化特征与典型楚文化特征一致,即该地区在春秋中晚期为楚国的坤舆。结合当时的历史地理情况可以看出,鄂东地区在春秋中晚期为楚国东部边境,是楚国与其东邻诸国争战的前沿;目前发现的鄂东地区麻城、黄冈一线的春秋中晚期遗存与楚国在该地区的军事存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秋中晚期 鄂东 楚文化 军事存在
下载PDF
湖北郧西县五斗种遗址发掘简报 被引量:2
5
作者 武仙竹 陈明惠 屈胜明 《江汉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9,51,共8页
郧西五斗种遗址发掘出土一批具楚文化特点的遗物以及陶窑等遗迹,还有动物骨骼、铁器等。简报介绍遗址发掘工作,对遗物文化特点进行简要分析,对遗址微地貌、动物骨骼与古环境、动物骨骼与遗址经济特点等也提出初步认识。
关键词 五斗种遗址 楚文化 鄂西北 东周时期
下载PDF
先秦时期吴楚地区与中原的经济文化交流 被引量:6
6
作者 程有为 《鄂州大学学报》 2008年第3期33-37,共5页
早在史前,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华夏、东夷部族已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苗蛮、百越部族有所交往,中原地区的庙地沟类型文化已至于汉水中游,长江下游良渚文化的玉器已经影响到黄河中下游地区。建都中原的商王朝的影响已至长江中下游地区,西周王... 早在史前,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华夏、东夷部族已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苗蛮、百越部族有所交往,中原地区的庙地沟类型文化已至于汉水中游,长江下游良渚文化的玉器已经影响到黄河中下游地区。建都中原的商王朝的影响已至长江中下游地区,西周王朝也向这一地区发展势力,长江中下游地区的考古学文化大都是在不断地吸取中原的先进技术而发展起来的。及至春秋时期,楚国与晋国争霸,吴、越也北上争霸中原,吴楚文化与中原文化又互相吸收和影响。战国时期楚国和中原地区通过战争和政治交往,加速了两地文化的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楚文化 先秦 地域 经济文化 交流
下载PDF
西楚文化特色文献馆藏建设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张丽红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63-66,共4页
本文介绍了西楚文化的由来、西楚文化的内涵、西楚文化的作用,以及建立西楚文化特色文献馆藏的意义,并以江苏宿迁学院图书馆文献建设为例,探讨了西楚文化特色馆藏的建设思路,提出了西楚文化特色文献的收集、分类和数字化方案。
关键词 西楚文化 特色馆藏 图书馆建设研究
下载PDF
明末清初湖湘文士咏物赋之题材和艺术开拓——以袁子让、王夫之为中心 被引量:2
8
作者 刘晓英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14-118,共5页
在明末清初的辞赋创作中,咏物赋犹如百花苑中一朵奇葩,格外流光溢彩。而湖湘文士的咏物赋以其对传统题材的大胆突破和艺术上的开拓创新,从一个侧面真实反映了此一时期辞赋发展的历史面貌,为明末清初的辞赋创作增添了活力。探究于此,对... 在明末清初的辞赋创作中,咏物赋犹如百花苑中一朵奇葩,格外流光溢彩。而湖湘文士的咏物赋以其对传统题材的大胆突破和艺术上的开拓创新,从一个侧面真实反映了此一时期辞赋发展的历史面貌,为明末清初的辞赋创作增添了活力。探究于此,对于我们揭示传统辞赋文学在此时的艺术发展规律;同时,对于底蕴深厚的以文学形式为载体之一的湖湘文化的现代解读,都具有重大启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末清初 湖湘文士 咏物赋 开拓 楚文化
下载PDF
论鄂君子皙之鄂 被引量:4
9
作者 罗运环 《鄂州大学学报》 2009年第3期31-33,共3页
鄂君子皙之鄂见于西汉末年刘向的《说苑.善说》,尚缺这方面的专门研究。文章从文本出发论证鄂君子皙之鄂在"东鄂"不在"西鄂",鄂君子皙"泛舟新波"的水域地望,很可能就在今梁子湖,其受封时间当在楚灵王(公... 鄂君子皙之鄂见于西汉末年刘向的《说苑.善说》,尚缺这方面的专门研究。文章从文本出发论证鄂君子皙之鄂在"东鄂"不在"西鄂",鄂君子皙"泛舟新波"的水域地望,很可能就在今梁子湖,其受封时间当在楚灵王(公元前540-前529年)之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秋 鄂君子皙 吴楚文化
下载PDF
屈原时代:楚与齐之文化交流 被引量:1
10
作者 黄崇浩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5期5-7,33,共4页
战国中后期,亦即屈原时代,既是楚国与北方诸国争强较胜的时代,也是与中原文化积极交流的时代,而交流的重点对象乃是齐文化。从战国中后期中原文化的地域特征、屈原时代的齐楚文化交流活动,以及屈原等人所受齐文化的影响诸方面着手,可具... 战国中后期,亦即屈原时代,既是楚国与北方诸国争强较胜的时代,也是与中原文化积极交流的时代,而交流的重点对象乃是齐文化。从战国中后期中原文化的地域特征、屈原时代的齐楚文化交流活动,以及屈原等人所受齐文化的影响诸方面着手,可具体描述这一事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国 齐文化 楚文化 交流 屈原
下载PDF
《庄子》文化渊源论析
11
作者 乔守春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18年第4期68-75,共8页
从文化角度看,《庄子》的形成,主要有三条渊源:一是以关注宇宙时空、社会秩序和个人生存为内容的先秦理性精神的熏染,一是以巫术、神话和歌舞为内容的荆楚浪漫文化的浸润,一是传统科学技术观念在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方面对庄子的启迪。
关键词 庄子 文化渊源 先秦理性 荆楚文化 传统科技观
下载PDF
湖北省郧县胡家窝遗址发掘报告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俊 余西云 龚鑫炳 《江汉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17,共15页
胡家窝遗址位于湖北省十堰市郧县青山镇胡家窝村一个临汉江的土台上,中心位置为东经110°57′53″,北纬32°46′00″。2006年10月~12月,武汉大学考古与博物馆系对该遗址进行了发掘,揭露出后冈一期文化、朱家台文化和战国时期... 胡家窝遗址位于湖北省十堰市郧县青山镇胡家窝村一个临汉江的土台上,中心位置为东经110°57′53″,北纬32°46′00″。2006年10月~12月,武汉大学考古与博物馆系对该遗址进行了发掘,揭露出后冈一期文化、朱家台文化和战国时期遗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家窝 后冈一期文化 仰韶晚期遗存 楚文化遗存
下载PDF
汉水流域古方国的类型及其构成 被引量:5
13
作者 蓝哲 龚玉华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5年第5期20-24,共5页
汉水流域位于我国中部腹地,自古以来即是南北文化交融的重要地区。黄河文明、长江文明相互汇合,形成了汉水文化自身的特色,在中国文化史上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春秋时期汉水流域的古方国之间的关系,以及楚文化在这一地区的影响和传播,... 汉水流域位于我国中部腹地,自古以来即是南北文化交融的重要地区。黄河文明、长江文明相互汇合,形成了汉水文化自身的特色,在中国文化史上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春秋时期汉水流域的古方国之间的关系,以及楚文化在这一地区的影响和传播,呈现出该地区的历史流变脉络,说明汉水流域古方国的类型与楚文化构成有着必然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水文化 楚文化 春秋 方国 类型
下载PDF
从战国楚地玉器看楚文化内涵 被引量:2
14
作者 闫丽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6年第4期38-42,共5页
战国时期楚地玉器数量庞大,种类繁多。从工法、造型、纹饰等多方面表现出楚地的风格与特色。玉器的制作、使用也表现出丰富的楚文化内涵,融道德、宗教、政治、审美于一体,体现着楚人的社会生活、民族精神和审美观念。
关键词 战国玉器 楚国 文化内涵
下载PDF
楚建筑与现代建筑风格的融合及应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朱育萱 《山西建筑》 2012年第20期15-16,共2页
从楚文化和古代楚建筑中解析楚建筑风格和文化特征,尝试将楚建筑与现代建筑风格相融合。从浪漫主义和沉稳庄重两方面探索了楚建筑在现代的发展方向,对楚建筑的继承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楚文化 现代建筑风格 楚建筑特征 楚建筑元素
下载PDF
两周至秦汉时期铜铎的考古学观察 被引量:1
16
作者 赵凌烟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64-71,共8页
由考古发现的两周、秦汉时期铜铎资料可知,铜柄铎应产生于西周中期,可能源于晚商至西周初铜铙体量、甬部特征与铃类器形、音舌特征的结合。楚、吴越两文化区应是木柄铎产生和发展、传播的关键区域,其制造者采用铜木(骨)复合材质可能与... 由考古发现的两周、秦汉时期铜铎资料可知,铜柄铎应产生于西周中期,可能源于晚商至西周初铜铙体量、甬部特征与铃类器形、音舌特征的结合。楚、吴越两文化区应是木柄铎产生和发展、传播的关键区域,其制造者采用铜木(骨)复合材质可能与简化范铸工艺流程、减轻其整体质量有关。铎在春秋中晚期至两汉墓葬中普遍与兵器共存,应可印证文献中铎在军事活动中用于传达号令的记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周 秦汉 铜铎 楚文化 吴越文化
下载PDF
春秋战国楚国青铜器纹饰研究——以蟠绕龙纹为例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晶晶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3期54-56,共3页
青铜器是几千年来中华文明历史的见证,每一件器物都是中华民族广大劳动人民智慧与汗水的结晶。春秋楚国的青铜文化相当发达。楚铜器以其富丽繁缛、曲中有直的造型使其在青铜器历史上独树一帜。所以本论文选取春秋战国时期楚国这个具有... 青铜器是几千年来中华文明历史的见证,每一件器物都是中华民族广大劳动人民智慧与汗水的结晶。春秋楚国的青铜文化相当发达。楚铜器以其富丽繁缛、曲中有直的造型使其在青铜器历史上独树一帜。所以本论文选取春秋战国时期楚国这个具有浓厚地域特色的、能够表现春秋时期青铜铸造工艺的历史国度进行研究,并针对蟠绕龙纹这一纹样,进行深入探讨,使得所研究的内容更具有典型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秋战国 蟠绕龙纹 楚文化
下载PDF
匠师巧思——楚国漆器设计的文化语义探析
18
作者 周倩平 兰娟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5期48-53,共6页
楚漆器器型和纹饰设计中都遵循了“制器尚象”原则,制器中大量使用“凤鸟”造型和纹饰,且漆器造型和纹饰设计写实与变形、抽象相结合,另有大量呈现楚人生活场景和巫术活动的漆彩绘独具特色。这些器物符号其实言说的是重巫、信祀和崇神... 楚漆器器型和纹饰设计中都遵循了“制器尚象”原则,制器中大量使用“凤鸟”造型和纹饰,且漆器造型和纹饰设计写实与变形、抽象相结合,另有大量呈现楚人生活场景和巫术活动的漆彩绘独具特色。这些器物符号其实言说的是重巫、信祀和崇神的楚文化以及楚人的凤鸟崇拜等文化心理和精神信仰,器物史就是文化史,器物本身就是文化的凝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秋战国 楚文化 楚漆器 制器尚象
下载PDF
滁河流域商代文化遗存分期及文化因素构成探析——以典型陶器为研究视角
19
作者 赵慧群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15-123,共9页
据文献所载,位于江淮地区南部的滁河流域在商时期为各夷族集团活动频繁区域,所呈现的考古学文化具有多样性特征。文章以大城墩遗址为典型遗址进行分期,结合其他文化遗存和烟大古堆新材料,将该地区商代文化遗存分为三小期前后两阶段。通... 据文献所载,位于江淮地区南部的滁河流域在商时期为各夷族集团活动频繁区域,所呈现的考古学文化具有多样性特征。文章以大城墩遗址为典型遗址进行分期,结合其他文化遗存和烟大古堆新材料,将该地区商代文化遗存分为三小期前后两阶段。通过各期文化特征的梳理,对该地区文化因素构成问题进行了讨论,为理清该地区考古学文化提供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滁河流域 商代 典型陶器 文化分期 文化因素
下载PDF
广东韶关“战国属楚”论质疑
20
作者 丘卫平 《韶关学院学报》 2009年第5期18-20,共3页
传统史观认为韶关地区战国时期已属楚地,但从韶关地区考古文化所表现出来的特点及其与其相连的湘南地区同期考古文化的比较来看,当时韶关地区并不"属楚"。
关键词 韶关地区 战国时期 楚文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