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如歌、如泣、如诉:“楚调唐音”歌吟近体诗之音乐特性 被引量:2
1
作者 江赟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报》 2017年第2期92-102,共11页
"楚调唐音"歌吟(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传统吟诵众多流派中的一个重要分支。歌吟作为中华文化的一种回归,它将有形的文字转化为声音,进而艺术化、人文化。通过对当代唯一传承人的歌吟曲谱的采集及口传记录,依据"... "楚调唐音"歌吟(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传统吟诵众多流派中的一个重要分支。歌吟作为中华文化的一种回归,它将有形的文字转化为声音,进而艺术化、人文化。通过对当代唯一传承人的歌吟曲谱的采集及口传记录,依据"楚调唐音"歌吟在同一首诗(词)中可分别采用如歌、如诉、如泣三种吟唱模式的特性,选取近体格律诗的歌吟曲谱为音乐分析对象,探寻总结其歌吟之基本规律,为丰富吟诵音乐形态的地域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如歌 如泣 如诉 “楚调唐音”歌吟 近体诗 音乐分析
下载PDF
古汉诗英译中的认知性辞格——以王昌龄《出塞》为例
2
作者 李叶平 《贵州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第2期7-12,共6页
修辞与翻译之间的关系非常紧密,在古汉诗英译这一领域,对于修辞格的翻译尤为重要。然而,修辞视角的古汉诗英译研究存在研究对象分散、研究成果难以推广等问题。在汉语修辞学领域,新近出现了一种认知性辞格理论,该理论对于认知性辞格的... 修辞与翻译之间的关系非常紧密,在古汉诗英译这一领域,对于修辞格的翻译尤为重要。然而,修辞视角的古汉诗英译研究存在研究对象分散、研究成果难以推广等问题。在汉语修辞学领域,新近出现了一种认知性辞格理论,该理论对于认知性辞格的翻译具有重要参考意义。不过,针对古汉诗英译,还需对该理论进行适应性的研究,并建立合适的评价原则。以王昌龄的《出塞》为例,对其原文和三个经典英译本进行了基于认知性辞格理论的分析。在此基础上,对该理论进行了一些增补,指出在古汉诗的象征辞格语言结构中,一些可能特征不会出现在文本之中,而是存在于文化语境中。此外还整理了适用于古汉诗英译的评价体系,指出对于认知性辞格的翻译,可以从相对原诗的语义跨度变化和译文的可接受性两个方面进行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性辞格 认知语言学 古汉诗 英译 《出塞》
下载PDF
论杜甫前、后《出塞》的多歧性阐释及其原因
3
作者 刘晓亮 《嘉应学院学报》 2019年第5期79-84,共6页
历代注杜诸家对杜甫前、后《出塞》的编年、主旨及创作手法存在多歧性阐释,通过梳理这一杜诗阐释史上的现象,进而分析这一现象的原因和价值,以期丰富杜诗学的研究成果。
关键词 出塞 阐释 多歧性 原因 价值
下载PDF
沧桑历史与时代变迁的壮阔书写——梁晓阳长篇小说《出塞书》研讨会综述
4
作者 雷成佳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第1期84-89,共6页
梁晓阳的长篇小说《出塞书》研讨会于2020年12月13日在广西北流召开,来自区内外的几十位专家多角度、多层面地对这部史诗式巨著的写作姿态、文本境界、人物形象、语言描写、叙事视角、写作手法、结构布局、文体风格等展开了深入的交流... 梁晓阳的长篇小说《出塞书》研讨会于2020年12月13日在广西北流召开,来自区内外的几十位专家多角度、多层面地对这部史诗式巨著的写作姿态、文本境界、人物形象、语言描写、叙事视角、写作手法、结构布局、文体风格等展开了深入的交流。研讨会高度肯定了作品的价值和文学史意义,一致认为《出塞书》体现了作者梁晓阳对文学写作的真诚和热情,其文本境界阔荡苍茫,人物形象鲜活丰富,语言描写灵动细腻,叙事视角和写作手法独特多样,结构布局严谨浑然。与会专家们关于小说文体风格的讨论更是热烈,大家各抒己见,肯定了作品在文体上的跨界、融合与掘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晓阳 《出塞书》 研讨会
下载PDF
新出王家咀楚简《孔子曰》释译
5
作者 彭伟明 张健雅 《嘉应学院学报》 2022年第4期67-71,共5页
新公布的王家咀楚简《孔子曰》四枚简,其内容为孔子与弟子相关言论记录,在738号、771号简文中孔子号召弟子“鸣鼓而攻之”的学生是“子路”,非今本《论语》等古书的“冉求”;在843号、852号简文则记录了孔子困于陈蔡之间的言论,从简文... 新公布的王家咀楚简《孔子曰》四枚简,其内容为孔子与弟子相关言论记录,在738号、771号简文中孔子号召弟子“鸣鼓而攻之”的学生是“子路”,非今本《论语》等古书的“冉求”;在843号、852号简文则记录了孔子困于陈蔡之间的言论,从简文字词句与理解与今本《论语》相比来看,同中有异。文章考释了《孔子曰》四枚简字、词、句的语义并配以白话文翻译,最后对汉代以前出土简帛中的孔子言论古书作了归纳与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家咀楚简 《孔子曰》 考释 孔子言论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