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战国时期楚方言第一人称代词系统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尹喜艳 邵慧君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5期51-57,共7页
战国时期楚方言中的第一人称代词系统比较复杂,通过对战国时期《楚辞》以及楚地出土战国文献资料的整理与统计,发现战国时期楚方言中第一人称代词有"我"、"吾"、"余(予)"、"朕",论文分析了它... 战国时期楚方言中的第一人称代词系统比较复杂,通过对战国时期《楚辞》以及楚地出土战国文献资料的整理与统计,发现战国时期楚方言中第一人称代词有"我"、"吾"、"余(予)"、"朕",论文分析了它们在使用频率、称数、句法功能以及谦敬功能方面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国时期 楚方言 第一人称代词
下载PDF
闽语、侗台语给予义“与”字的音韵层次及年代问题 被引量:6
2
作者 郑伟 《语言科学》 CSSCI 2008年第3期320-328,共9页
文章以闽语、侗台语表"给予"的h■6和*h■3都来自早期汉语"与"的认识为前提,讨论了h■6、*h■3的音韵层次,以及它们分别进入闽语、侗台语的年代;文章还借助楚地的出土文献资料,试图说明云、以母字在南方方言、侗台... 文章以闽语、侗台语表"给予"的h■6和*h■3都来自早期汉语"与"的认识为前提,讨论了h■6、*h■3的音韵层次,以及它们分别进入闽语、侗台语的年代;文章还借助楚地的出土文献资料,试图说明云、以母字在南方方言、侗台语汉借词中读擦音,可能是古代楚方言读音层次的保留,大概无需用复辅音来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闽语 侗台语古 楚语
下载PDF
上古楚方言名物词新证五则 被引量:3
3
作者 范常喜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88-193,共6页
文章利用出土文献材料,对扬雄《方言》等汉人所记5则上古楚方言名物词作了新证,希望以此为汉语史的研究,尤其是汉语方言史的研究提供相关的研究材料。
关键词 《方言》 楚方言词 新证 出土文献
下载PDF
“熊”字的上古读音之古文字材料补证 被引量:3
4
作者 洪飏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5期112-114,共3页
古今汉语都有多种方言,同一种语音演变的现象,在不同方言中发生和完成的时间往往是不一致的。出土楚文献中侵部字与蒸部字常有交涉的情形,出土的多个古文字材料显示,熊字的古代读音经历了由侵部入蒸部的转变,它反映的是战国时期楚方言... 古今汉语都有多种方言,同一种语音演变的现象,在不同方言中发生和完成的时间往往是不一致的。出土楚文献中侵部字与蒸部字常有交涉的情形,出土的多个古文字材料显示,熊字的古代读音经历了由侵部入蒸部的转变,它反映的是战国时期楚方言里的方言音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部 蒸部 楚方言 方言音变
下载PDF
秦汉楚方言区文献中的鱼部与侯部 被引量:2
5
作者 谢荣娥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41-145,共5页
以秦汉楚方言区文献中反映语音的资料为对象,考察鱼部与侯部之间的关系。认为古侯部一等字与鱼部合流是上古楚方音的特点。提出这种独特的现象在《诗经》语音里无法得到解释,只能推定其另有来源。战国时期随着楚国地位的不断上升,楚语... 以秦汉楚方言区文献中反映语音的资料为对象,考察鱼部与侯部之间的关系。认为古侯部一等字与鱼部合流是上古楚方音的特点。提出这种独特的现象在《诗经》语音里无法得到解释,只能推定其另有来源。战国时期随着楚国地位的不断上升,楚语的影响也在不断地扩展,到了秦汉时期,其它方言区也零星出现古侯部一等字与鱼部合流的现象,但楚方言区韵语中最为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汉楚方言区 鱼部 侯部
下载PDF
《史记》、《汉书》中西汉楚方言的探究 被引量:2
6
作者 王冲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21-124,共4页
西汉时期楚方言的语音虽与中原地区的语音差异甚大,但其影响却非常深远。这不仅与战国时代楚国的强国地位有关,更重要的则是因为汉代文化的主流实际上是楚文化。而《史记》、《汉书》中的楚歌以及骚体诗赋等语料颇丰,加之利用数理统计... 西汉时期楚方言的语音虽与中原地区的语音差异甚大,但其影响却非常深远。这不仅与战国时代楚国的强国地位有关,更重要的则是因为汉代文化的主流实际上是楚文化。而《史记》、《汉书》中的楚歌以及骚体诗赋等语料颇丰,加之利用数理统计法便可分析这个时期的韵部分合,以此考察可以得出西汉楚方言的韵部特点和声调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楚方言 徵调 数理统计法 《史记》 《汉书》
下载PDF
梁子湖民歌地望与方言探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张靖鸣 赵杰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第1期13-15,共3页
梁子湖一带历史文化悠久,流传有不少悠久古朴,风格独特的民歌。对古代民歌和现代民歌方言进行浅析,使人们对梁子湖民歌方言的古越语和赣方言有了一定的了解。
关键词 梁子湖民歌 越人歌 楚语 赣方言
下载PDF
“侮”字归部辨正 被引量:4
8
作者 杨建忠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2期92-94,共3页
侮”字的归部在上古音研究中是个争论不体的问题,从《说文》“古文从母”及马王堆帛书通假字来看,当归之部;《诗经》中“侮”与侯部通押说明它在《诗经》时代已转入侯部。《楚辞》中从“母”之字归之部。“侮”字归部问题给我们的启示... 侮”字的归部在上古音研究中是个争论不体的问题,从《说文》“古文从母”及马王堆帛书通假字来看,当归之部;《诗经》中“侮”与侯部通押说明它在《诗经》时代已转入侯部。《楚辞》中从“母”之字归之部。“侮”字归部问题给我们的启示是:在讨论某字归部时,应综合考虑时、空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归部 楚方言 辩正
下载PDF
湘语的历史 被引量:2
9
作者 周赛红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4期106-108,共3页
战国时,楚国征服了湖南全境,楚人大量移民湖南。移民带来了他们的语言,即楚语,楚语是湘语的源头。楚语进入湖南,与湖南土著民所操的语言发生碰撞,形成了一种新的方言———南楚方言。南楚语形成以后,湖南地区接受了一次又一次的移民,南... 战国时,楚国征服了湖南全境,楚人大量移民湖南。移民带来了他们的语言,即楚语,楚语是湘语的源头。楚语进入湖南,与湖南土著民所操的语言发生碰撞,形成了一种新的方言———南楚方言。南楚语形成以后,湖南地区接受了一次又一次的移民,南楚语受到移民语的侵入。到明清时期,近代湖南方言格局基本形成,湘语区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楚语 南楚语 湘语
下载PDF
荆楚方言中的楚文化解读 被引量:2
10
作者 韩凝 张艳辉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年第5期12-15,共4页
语言是文化的反映与积淀,是地域或群体的标志性符号。文章以荆楚方言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法、语料描述法,观察荆楚方言与楚文化之间的映射关系,从荆楚方言的词汇系统、语调特征、造词方式、语用现象几个方面分析荆楚文化的特质,从语言... 语言是文化的反映与积淀,是地域或群体的标志性符号。文章以荆楚方言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法、语料描述法,观察荆楚方言与楚文化之间的映射关系,从荆楚方言的词汇系统、语调特征、造词方式、语用现象几个方面分析荆楚文化的特质,从语言的视角对楚文化进行解读,进一步丰富了荆楚文化的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荆楚方言 楚文化 语言文化
下载PDF
秦汉时期楚方言区文献中的东部与冬部 被引量:1
11
作者 谢荣娥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53-757,共5页
以秦汉时期楚方言区文献中反映语音的资料为对象,我们发现,东冬合韵与方音有关,带有楚方言色彩,楚方言中幽部与东部相通、冬部与阳部相叶、东部与蒸部相叶的现象更能说明楚方言里东冬两部的密切关系。这种关系绝非偶然,东冬合韵的性质... 以秦汉时期楚方言区文献中反映语音的资料为对象,我们发现,东冬合韵与方音有关,带有楚方言色彩,楚方言中幽部与东部相通、冬部与阳部相叶、东部与蒸部相叶的现象更能说明楚方言里东冬两部的密切关系。这种关系绝非偶然,东冬合韵的性质也必然需要从方言角度加以认识与解释,而且当我们将东冬两部置于他们各自与其它韵部的联系中时,这种系统而有规律的关系网进一步有力地证明了东冬合韵的方言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楚方言 东部 冬部
下载PDF
论张宇初的文艺辩证思想 被引量:2
12
作者 姜约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 2014年第1期91-94,共4页
作为明代道教美学思想的代表,张宇初的文艺美学思想中不乏辩证成分,在"文质"关系和"虚实"关系方面都留下了一些精辟之见。在文学内容与形式的关系问题上,张宇初认为"华"与"质"各有其长处与短处... 作为明代道教美学思想的代表,张宇初的文艺美学思想中不乏辩证成分,在"文质"关系和"虚实"关系方面都留下了一些精辟之见。在文学内容与形式的关系问题上,张宇初认为"华"与"质"各有其长处与短处,处理文质关系最理想的方式是由"华"反"质",达到"文"与"质"合乎自然的和谐;在"虚实"关系问题上,张宇初从哲学思辨的角度进行了论证,认为应以"虚"为本、"实"为用,在文艺作品中做到"虚实"完美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宇初 文艺辩证思想 文质 虚实
下载PDF
古时福建的开发及方言底层词 被引量:1
13
作者 陆招英 张平忠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08年第10期67-70,共4页
早期对福建进行开发的既有闽越族人,也有东吴人和南楚人后裔。他们在福建境内的生产和生活促进了闽地的发展,同时在方言中也留下了痕迹。
关键词 闽语 底层词 古越语 古吴语 古楚语
下载PDF
秦汉楚方言区文献中的脂部与微部 被引量:2
14
作者 谢荣娥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3期31-34,共4页
秦汉楚方言区文献中的脂微合韵与方音有关,带有楚方言色彩。先秦时期,楚方言里脂微合韵现象较为突出,至东汉,脂微两部发生合并。这种音变现象起初是在方言中发生的,是秦汉时期楚方言、秦晋方言共有的特征。
关键词 秦汉楚方言区 脂部 微部
下载PDF
楚方言同源词“溇” 被引量:1
15
作者 邵则遂 《汉语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9-35,95,共7页
本文根据文献认定、在古楚方言区域流行并有音近义通的特点,厘定"溇""蒌""篓"等一组字是楚方言同源词。
关键词 楚方言 同源词
下载PDF
战国楚简方言词语释证二则 被引量:1
16
作者 禤健聪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9期90-92,共3页
结合扬雄《方言》及古籍相关训诂材料,释证战国楚简文字中的古方言词语二则:将《曹沫之陈》的"散果"释为"散敤",为同义并列复合词,意指击伐;将包山楚简的容器名"■"释读为"■",是一种长颈大腹... 结合扬雄《方言》及古籍相关训诂材料,释证战国楚简文字中的古方言词语二则:将《曹沫之陈》的"散果"释为"散敤",为同义并列复合词,意指击伐;将包山楚简的容器名"■"释读为"■",是一种长颈大腹的陶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楚简 方言
下载PDF
从《度曲须知》看明末吴方言的语音特点 被引量:4
17
作者 唐七元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6期97-101,共5页
《度曲须知》是明末沈宠绥的曲律专著。其主要内容是讨论南北戏曲歌唱中念字的格律、技巧和方法。同时书里也谈到了如何"正吴中之讹音",它们涉及到当时吴方言的语音特点,对今汉语语音史和吴方言语音史的演变研究有一定的参考... 《度曲须知》是明末沈宠绥的曲律专著。其主要内容是讨论南北戏曲歌唱中念字的格律、技巧和方法。同时书里也谈到了如何"正吴中之讹音",它们涉及到当时吴方言的语音特点,对今汉语语音史和吴方言语音史的演变研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度曲须知 吴方言 语音
下载PDF
战国时期楚方言第一人称代词句法功能及谦敬功能计量考察 被引量:1
18
作者 尹喜艳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第3期78-80,共3页
通过考察发现,在《楚辞》屈原和宋玉的作品中,战国时期楚方言第一人称代词系统由"余(予)"、"吾"、"朕"、"我"组成,其中,"余(予)"句法功能最完备,"吾"宾语功能存在不足,&qu... 通过考察发现,在《楚辞》屈原和宋玉的作品中,战国时期楚方言第一人称代词系统由"余(予)"、"吾"、"朕"、"我"组成,其中,"余(予)"句法功能最完备,"吾"宾语功能存在不足,"朕"不作定语,"我"不作宾语,且这些第一人称代词都不具有谦敬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国时期 楚方言 第一人称代词 句法功能 谦敬功能
下载PDF
论秦汉时期楚方言区文献中的声调 被引量:1
19
作者 谢荣娥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1期69-74,共6页
秦汉楚方言区文献韵语中长入与去声的合并在不同韵部内并非同步的,从西汉到东汉,长入与短入关系逐渐疏远,最终变为去声。
关键词 秦汉时期 楚方言区 声调
下载PDF
论扬雄《方言》中南楚方言与楚方言的关系 被引量:4
20
作者 陈立中 《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1年第5期60-63,135,共5页
南楚方言与楚方言具有密切关系。从扬雄《方言》所提供的材料来看,南楚方言各地受楚方言影响的程度并不相同。楚方言对南楚方言的影响、渗透有其不平衡性。
关键词 语言渗透 不平衡性 扬雄 《方言》 南楚方言 楚方言 语言影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