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原地区战国至西汉墓葬出土陶釜研究
1
作者 张亮 秦雪松 《文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2-79,共8页
本文通过系统聚类分析方法,对中原地区战国至西汉墓葬出土的陶釜进行了类型学研究,认为战国中期陶釜以一种特殊葬俗的形式出现在郑州地区,战国晚期开始陶釜迅速发展,分布范围变广,数量和类型明显增多,包含有郑韩文化、晋文化和秦文化三... 本文通过系统聚类分析方法,对中原地区战国至西汉墓葬出土的陶釜进行了类型学研究,认为战国中期陶釜以一种特殊葬俗的形式出现在郑州地区,战国晚期开始陶釜迅速发展,分布范围变广,数量和类型明显增多,包含有郑韩文化、晋文化和秦文化三大系统。进入汉代,陶釜数量急剧减少,类型单一。陶釜在中原地区的发展历程与秦文化有密切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釜 中原地区 战国 西汉 类型学
下载PDF
襄阳楚史的成长期
2
作者 陈礼龙 熊选德 《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17-24,共8页
襄阳楚史分为楚族形成、成长、强盛、衰落和涅槃五个时期。成长期上承楚族形成期,下讫强盛期。其上限为西周初的熊绎,下限至春秋初的熊眴,大约286年的历史。成长期的楚国面对西周处在劣势中,周强楚弱,楚只有在困顿中前行,砥砺中奋进,其... 襄阳楚史分为楚族形成、成长、强盛、衰落和涅槃五个时期。成长期上承楚族形成期,下讫强盛期。其上限为西周初的熊绎,下限至春秋初的熊眴,大约286年的历史。成长期的楚国面对西周处在劣势中,周强楚弱,楚只有在困顿中前行,砥砺中奋进,其发展脉状大致上为:起—落—起—落—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襄阳楚史 成长期 楚国 西周 荆山
下载PDF
内蒙古准格尔旗福路塔墓地2018年发掘简报
3
作者 胡春佰 格日乐图 +7 位作者 高兴超 王永胜 李倩 白苏日娜(绘图) 陈文虎(拍照) 朝力门(拍照) 施慧超(绘图) 孙斯琴格日乐(绘图)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2-38,共17页
2017~2018年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今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院)对准格尔旗福路塔墓地进行了大规模考古发掘。其中2018年共清理战国晚期至西汉早期墓葬99座及祭祀坑1座,出土陶、铜、铁、玉、石、骨器等500余件。此次发掘发现了... 2017~2018年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今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院)对准格尔旗福路塔墓地进行了大规模考古发掘。其中2018年共清理战国晚期至西汉早期墓葬99座及祭祀坑1座,出土陶、铜、铁、玉、石、骨器等500余件。此次发掘发现了明确进入西汉纪年的墓葬,证明了汉初秦昭襄王长城以东的福路塔墓地所在区域仍然在西汉王朝的控制之下。该墓地以秦文化为主导,但同时存在赵文化、北方草原文化因素和西戎人群相关的随葬品,对于研究多文化交流融合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路塔墓地 战国晚期至西汉早期 秦文化
下载PDF
浙江温岭大溪古城遗址的调查与试掘 被引量:6
4
作者 田正标 徐军 +6 位作者 陈元甫 黄昊德 郎剑锋 张淑凝 叶艳莉 林太富 许慈波 《东南文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9-38,共10页
温岭大溪古城遗址通过两次考古调查与试掘,已可确认为是一座西汉东瓯国的城址,从地理位置到城址的年代,都完全可以排除是传说中的"徐偃王城"的可能。这一东瓯国城址的确定,是对汉东瓯国考古的重大成果,它对于东瓯国文化的研... 温岭大溪古城遗址通过两次考古调查与试掘,已可确认为是一座西汉东瓯国的城址,从地理位置到城址的年代,都完全可以排除是传说中的"徐偃王城"的可能。这一东瓯国城址的确定,是对汉东瓯国考古的重大成果,它对于东瓯国文化的研究和解决东瓯国建都的地望问题,都提供了重要的考古资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汉 东瓯国 大溪古城遗址
下载PDF
西汉早期出土金缕和丝缕玉衣部分玉料材质及其加工工艺特征管窥 被引量:5
5
作者 罗涵 李琳娜 +5 位作者 丘志力 李银德 陈灿强 龚盛玮 崔亚平 麦志强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61-73,共13页
广州西汉南越王墓和徐州狮子山汉墓是我国汉代最重要和出土玉器数量最多的两个王侯级墓地,两墓出土的丝缕和金缕玉衣是当时南方和中原汉王朝最重要的墓葬玉器之一。通过上手观察、显微镜拍照并利用环境扫描电镜和漫反射红外光谱、拉曼... 广州西汉南越王墓和徐州狮子山汉墓是我国汉代最重要和出土玉器数量最多的两个王侯级墓地,两墓出土的丝缕和金缕玉衣是当时南方和中原汉王朝最重要的墓葬玉器之一。通过上手观察、显微镜拍照并利用环境扫描电镜和漫反射红外光谱、拉曼光谱技术对广州南越王墓及徐州狮子山汉墓出土玉衣部分玉片的质材和加工工艺进行了观察测试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两地玉衣的玉料均主要为透闪石质,从现存玉衣颜色及玉质结构上看,徐州狮子山汉墓出土玉衣玉料来源单一且玉质明显好于南越王墓,南越王墓玉料具有多来源的特征,玉衣中的"假玉"可能来自粤西。从南越王墓玉衣片部分切割痕迹判断,南越王墓所使用的切割工具可能接近当时的最高水平,也可能存在中原交换来源的玉材,无法排除南越王墓玉衣全部或部分在当地制作的可能;南越王墓和徐州狮子山汉墓出土玉衣加工工艺特征明显不同,显示两地玉衣系由不同"玉作"体系加工完成,汉代可能存在多个不同的玉作体系,工艺水平参差不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衣 玉料 加工工艺 西汉 南越王墓 楚王墓
下载PDF
论秦汉辽西并海交通 被引量:9
6
作者 王子今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2期22-27,45,共7页
在战国环渤海地区文化发展的基础上,因大一统政治格局的形成,秦汉辽西交通设施的完善获得了更好的条件。秦二世巡行辽东与秦二世时代"治直道、驰道"的关系,不宜忽视。辽西并海交通道路建设,利用了辽西走廊"地势平衍"... 在战国环渤海地区文化发展的基础上,因大一统政治格局的形成,秦汉辽西交通设施的完善获得了更好的条件。秦二世巡行辽东与秦二世时代"治直道、驰道"的关系,不宜忽视。辽西并海交通道路建设,利用了辽西走廊"地势平衍"的自然地理条件。而生态环境的变化对辽西交通的显著影响,表现于"大水,傍海道不通"。分析这一情形,也会联系到对海侵的历史记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国 辽西 交通 并海
下载PDF
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前2世纪晋阳城市史料考议 被引量:4
7
作者 王子今 《晋阳学刊》 CSSCI 2010年第1期15-20,共6页
赵定都邯郸后,晋阳依然是"赵山北"之地的政治文化中心。秦王政即位初"晋阳反",体现了秦统一战争中与赵国争夺晋阳出现的反复。而嫪毐地位尊贵的年代,太原郡"为毐国"在这位强势人物"宫室苑囿自恣&q... 赵定都邯郸后,晋阳依然是"赵山北"之地的政治文化中心。秦王政即位初"晋阳反",体现了秦统一战争中与赵国争夺晋阳出现的反复。而嫪毐地位尊贵的年代,太原郡"为毐国"在这位强势人物"宫室苑囿自恣"的形势下,晋阳可能保留有体现较高消费生活等级的文物遗存。"高皇帝居晋阳",以此作为出击匈奴的军事基地。代王"都晋阳",以及汉文帝"幸太原""复晋阳、中都民三岁"史事,都描写了晋阳城市史辉煌的页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晋阳 战国晚期 西汉前期
下载PDF
战国至西汉第二人称代词称数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胡伟 张玉金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2期73-77,共5页
"数"是语法学上的一个重要范畴,通过考察文献认为:战国时期的第二人称代词没有数的分别;秦至汉初时的"若"、"女(汝)"没有数的区别,"而"、"乃"则只能指称单数;西汉中晚期第二人称代词... "数"是语法学上的一个重要范畴,通过考察文献认为:战国时期的第二人称代词没有数的分别;秦至汉初时的"若"、"女(汝)"没有数的区别,"而"、"乃"则只能指称单数;西汉中晚期第二人称代词"乃"只有2例(表单数),不足以说明其称数功能,其他人称代词都不存在数的分别,但表示单数的用例占绝大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国 西汉 第二人称代词 称数
下载PDF
关于西汉梁孝王刘武历史地位的评析 被引量:3
9
作者 王增文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8期22-25,共4页
梁孝王是西汉文景时期的重要人物。他坚拒吴楚七国之乱,为维护汉朝天下,捍卫国家统一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招贤纳士,提倡风雅,开创了西汉梁国文化的繁荣局面;他生活极度奢侈豪华,大兴土木,劳民伤财,但在客观上却给后人留下了可供游赏观... 梁孝王是西汉文景时期的重要人物。他坚拒吴楚七国之乱,为维护汉朝天下,捍卫国家统一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招贤纳士,提倡风雅,开创了西汉梁国文化的繁荣局面;他生活极度奢侈豪华,大兴土木,劳民伤财,但在客观上却给后人留下了可供游赏观览的历史文化胜迹;汉景帝的随意许诺,窦太后的偏袒宠爱,在抵抗吴楚七国之乱中立下的汗马功劳等,都使他野心膨胀,终于上演了一场皇帝梦破灭的人生悲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汉 梁孝王 招贤纳士 吴楚七国之乱 梁苑
下载PDF
战国至西汉出土文献第二人称代词谦敬功能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胡伟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4期62-66,共5页
以往研究汉语史的论著,都认为"尔"、"汝"在战国时期是表示贱称,而通过考察战国、秦、西汉出土文献第二人称代词"尔"、"汝"、"而"、"若"的用法,得出战国、秦、西汉时期,只... 以往研究汉语史的论著,都认为"尔"、"汝"在战国时期是表示贱称,而通过考察战国、秦、西汉出土文献第二人称代词"尔"、"汝"、"而"、"若"的用法,得出战国、秦、西汉时期,只有封建文人或士大夫言语对称使用"尔"、"汝"才可能有谦敬功能,在老百姓实际口语中,常用的第二人称代词"尔"、"汝"、"而"、"若"一直都是通称形式,没有谦敬功能。对此认为:以往学者依据的语料是文人或士大夫的作品,而出土文献中有第二人称代词的例句多是当时人的口语,士大夫用语与百姓口语对第二人称代词的使用是有差别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土文献 第二人称代词 谦敬功能 战国 西汉
下载PDF
汉初楚王国官印与职官探赜 被引量:3
11
作者 汤其领 《韶关学院学报》 2007年第10期75-79,共5页
官印不仅是官吏任职的凭证,也是官吏身份地位的标志。近年来,徐州汉楚王陵墓中出土了大量官印,综其特征有三:一是印文多为4字;二是类别鲜明,多为基层官吏之印;三是印文与史载相符。这些官印揭示了汉初楚王国内官吏的设置情况。
关键词 汉初 楚王国 官印 置官
下载PDF
书肆起源考论 被引量:1
12
作者 钱昆 《高校图书馆工作》 CSSCI 2017年第2期23-25,共3页
书肆是图书(交易)贸易的市肆,是社会和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古代文献流通的重要渠道之一。书肆的产生对古代的藏书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也是催生我国近代图书馆产生的滥觞之一。根据古代文献记载,最早的书肆起源于西汉末... 书肆是图书(交易)贸易的市肆,是社会和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古代文献流通的重要渠道之一。书肆的产生对古代的藏书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也是催生我国近代图书馆产生的滥觞之一。根据古代文献记载,最早的书肆起源于西汉末年,但是也有人从历史事物的发展特点出发进行分析研究,如陈文豪、林应麟二人就分别指出书肆应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从简册(策)的使用时间、造纸术的发明时间以及历史背景的影响等诸因素入手,同时结合相关文献记载,笔者认为书肆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说法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肆 简册(策) 槐市 西汉 春秋战国
下载PDF
南越国宫廷乐——晚开的礼乐奇葩 被引量:1
13
作者 孔义龙 曾美英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 2009年第3期60-63,共4页
西汉南越王墓再现了周代礼乐的编悬结构与设置规模,并按大型编悬乐与室内房中乐进行了分类。南越国第一、二代国君一直奉行的吸收、融合的经济、文化政策,致使南越宫廷礼乐形成多来源、多层次的组合特点,将中原传统的编悬乐队与南越族... 西汉南越王墓再现了周代礼乐的编悬结构与设置规模,并按大型编悬乐与室内房中乐进行了分类。南越国第一、二代国君一直奉行的吸收、融合的经济、文化政策,致使南越宫廷礼乐形成多来源、多层次的组合特点,将中原传统的编悬乐队与南越族羽人乐舞相配,表演祭祀或庆典音乐,为我们展现出古代音乐中独有的岭南特色。南越王宫廷音乐一方面是对岭南大地古代音乐文化的拓荒,另一方面又是对中原逐步衰微的礼乐文化的延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越国 宫廷乐 礼乐 南越王墓
下载PDF
西汉“故事”考论——兼及汉代治理国政的依据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沈阳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第1期7-12,共6页
不同时期的治国理政会遵循不同的依据。西汉时,随着统一国家的发展,"故事"演变为专有名词,含义趋向稳定,并在西汉中期成为治国理政的新依据,广泛运用于行政、职官和礼仪等领域。应用领域的不同是划分"故事"类型的... 不同时期的治国理政会遵循不同的依据。西汉时,随着统一国家的发展,"故事"演变为专有名词,含义趋向稳定,并在西汉中期成为治国理政的新依据,广泛运用于行政、职官和礼仪等领域。应用领域的不同是划分"故事"类型的一个标准,而不同类型"故事"数量的多少则显示出"故事"在不同领域的影响程度。西汉"故事"形成主体多种多样,在承袭过程中逐渐去情境化,地位较为模糊,表现和预示了后世"故事"的诸多特征,是研究中国古代"故事"现象的出发点。"故事"成为治国理政依据有利于弱化规律性和偶然性自然变动对汉代治国理政的影响,为时人发挥主观性提供选择余地,但也对个体临事专断能力提出考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汉 “故事” 治国理政 依据
下载PDF
西汉诸侯国梁国刍议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洪生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第5期10-15,共6页
梁国不仅是汉朝册封最早的诸侯国,也是西汉最强盛的侯国之一。梁孝王时代是梁国的鼎盛时期。对西汉这一强藩的纵深考察,可以揭示很多那一时期的社会矛盾和历史真相,从而深入体味中华文明和传统文化的深远与厚重。
关键词 西汉 诸侯国 梁孝王 社会地位
下载PDF
战国至西汉对偶艺术研究——以《史记》“引录文章”为例 被引量:1
16
作者 何凌风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13期5-10,22,共7页
于史籍中开创性地大量引录文章始于司马公。《史记》一书共引录东汉前文章49篇,从战国到西汉跨时约400年左右;但作者却有着共同的艺术取向,就是多在文中采用了对偶辞格。同时,通过精心结撰,拟制了许多足为后世师法的偶句格式,并与同时... 于史籍中开创性地大量引录文章始于司马公。《史记》一书共引录东汉前文章49篇,从战国到西汉跨时约400年左右;但作者却有着共同的艺术取向,就是多在文中采用了对偶辞格。同时,通过精心结撰,拟制了许多足为后世师法的偶句格式,并与同时代的作者们一道推波助澜、踵事增华,最终使得这种以追求对偶工整为美的趋向蔚成风气,以至成为东汉散文的普遍特色,并于六朝时期演变为骈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国 西汉 《史记》 引录文章 对偶 修辞美
下载PDF
秦末战争性质异说——兼论楚、汉分封问题 被引量:1
17
作者 夏增民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第3期14-20,共7页
长期以来,历史教科书一直把陈涉、吴广首倡的秦末战争定性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战争,然而细加考析,称其为六国复辟战争或更为切实。其一,秦统一以后,六国谋求复国的活动一直存在。其二,陈涉等义军领导人的身份大多似为贵族,而非农民;... 长期以来,历史教科书一直把陈涉、吴广首倡的秦末战争定性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战争,然而细加考析,称其为六国复辟战争或更为切实。其一,秦统一以后,六国谋求复国的活动一直存在。其二,陈涉等义军领导人的身份大多似为贵族,而非农民;义军队伍的主要成分即使是农民,也并不意味着战争的性质是农民战争,而是要看义军的纲领和目标。其三,战争初期的形势,都以复立六国为主要目标。其四,反抗暴秦的斗争,多发生在原六国地区,故秦之地并无战争,说明秦地人民并未反秦。其五,项羽分封是实现战争初期达成的战略目标以及应和当时要求"封建"的社会思潮,而非主观的历史的倒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末战争 六国复辟 楚、汉分封
下载PDF
《汉书·地理志》所载侯国城市时间断限考 被引量:1
18
作者 肖爱玲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第3期15-23,共9页
《汉书·地理志》载西汉末年侯国城市241个,然志中名目又不及此数。前辈学者对此多有研究,然终不能补足。通过对《汉书》诸表所载侯国城市的分封、存废等时间排比,最终确认《汉志》所载侯国城市的时间断限为成帝绥和二年三月(公元前... 《汉书·地理志》载西汉末年侯国城市241个,然志中名目又不及此数。前辈学者对此多有研究,然终不能补足。通过对《汉书》诸表所载侯国城市的分封、存废等时间排比,最终确认《汉志》所载侯国城市的时间断限为成帝绥和二年三月(公元前7年3月),并补足了241个侯国城市之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书·地理志》 西汉 侯国城市
下载PDF
汉代楚王墓建筑形制源起及演变——徐州西汉楚王墓建筑在汉代墓葬文化中的意义
19
作者 潘卉 王瑶 《建筑与文化》 2014年第11期162-163,共2页
以徐州西汉楚国的墓葬建筑为论述对象,阐述"因山为陵"墓制的源起和发展,及其引导下西汉墓葬制度的变革,探讨徐州西汉楚王墓在汉代墓葬文化定型过程中的作用。
关键词 西汉 楚王墓 徐州 墓葬建筑文化 因山为陵 前堂后室
下载PDF
汉代车师国史表(前108—191)
20
作者 陈君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3期90-101,共12页
本表是对汉代车师国史事的详尽编年,以《汉书》《后汉书》《资治通鉴》等文献为基础,兼采汉简、汉碑之材料,前人及时贤相关考证附于征引文献之末,并根据需要加按语对史事予以说明。所辑史事以车师国为主,中原、河西及西域发生的重要事... 本表是对汉代车师国史事的详尽编年,以《汉书》《后汉书》《资治通鉴》等文献为基础,兼采汉简、汉碑之材料,前人及时贤相关考证附于征引文献之末,并根据需要加按语对史事予以说明。所辑史事以车师国为主,中原、河西及西域发生的重要事件择其相关者录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 车师 西域 凉州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