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以巫文化为线索探析楚建筑的精神意象 |
王发堂
王怡晨
|
《华中建筑》
|
2024 |
0 |
|
2
|
论圣贤精神在古琴文化艺术中的根脉性作用 |
昶国伟
|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
2024 |
0 |
|
3
|
处境、心态与话语特色——再论《离骚》的创作时间 |
唐旭东
|
《云梦学刊》
|
2024 |
0 |
|
4
|
《离骚》中的时空建构及其成因、意义 |
刘亦茹
|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报》
|
2023 |
0 |
|
5
|
楚辞与汉代骚体赋流变 |
易闻晓
|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12
|
|
6
|
楚骚“香草美人”手法在六朝文学中的承传 |
于浴贤
|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0 |
5
|
|
7
|
王维追步楚骚的文化背景和美学意义 |
王志清
|
《唐都学刊》
|
2005 |
4
|
|
8
|
刘勰论《诗》、《骚》 |
戚良德
|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2 |
2
|
|
9
|
学古出新 传扬楚骚——《招隐士》解读和审美 |
殷光熹
|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
2004 |
1
|
|
10
|
论郭焯莹《读骚大例》的研究方法 |
郭建勋
陈聪灵
|
《云梦学刊》
|
2016 |
2
|
|
11
|
论贺铸词对楚辞的接受 |
胡遂
邬志伟
|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6 |
1
|
|
12
|
论韩少功寻根小说的楚文化底蕴 |
张晓燕
|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
2007 |
4
|
|
13
|
楚骚之苗裔──评邹惟山十四行抒情诗 |
曾思艺
|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2 |
2
|
|
14
|
权德舆对楚骚的接受与中唐文学思想的变迁 |
陈彝秋
|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0 |
|
15
|
文学史视野下的赋、骚关系诠辨——兼说“楚声”与“兮” |
何易展
|
《云梦学刊》
|
2009 |
0 |
|
16
|
楚骚与哀吊类韵文 |
郭建勋
|
《云梦学刊》
|
2002 |
0 |
|
17
|
论屈骚句式在汉赋中的流变 |
李慧芳
|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10 |
0 |
|
18
|
楚骚对茂陵石雕艺术风格之影响 |
王大卫
|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
2010 |
0 |
|
19
|
《离骚》“三后”即新蔡简“三楚先”说——兼论穴熊不属于“三楚先” |
宋华强
|
《云梦学刊》
|
2006 |
4
|
|
20
|
班氏家族骚体赋的楚祖意识及其价值 |
苏萍
|
《鞍山师范学院学报》
|
2007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