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8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Joinery and Structure:Cultural and Technical Comparison between Traditional Wooden Framing Systems in East Asia and Western Europe 被引量:1
1
作者 LIU Yan 《Chinese Annals of Histor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22年第1期89-118,共30页
Traditional wooden joinery is the craft of connecting wood pieces for buildings or producing utensils by utilizing only the geometry of the components and material properties of the wood,without other materials such a... Traditional wooden joinery is the craft of connecting wood pieces for buildings or producing utensils by utilizing only the geometry of the components and material properties of the wood,without other materials such as glue or metal connectors.In its thousands of years of tradition,this construction technique has achieved high accomplishment in both East Asian and European architectural civilizations.Although sharing the same basic principles,joinery techniques vary between regions and cultures,rooted in the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available wood species and their material properties,characteristics of craftsmanship,tools,and structural systems.Wood framing systems from China,Japan,and Western Europe are selected for comparison to asses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wood joinery and other aspects of building technology.The main conclusions include:in East Asia,the building tradition pays great attention to the design and execution of joinery(sunmao榫卯),making it responsible for multiple functions including architectural mechanics and the stability of the entire frame,which leads to a broader role meant by the term“joint”itself,while in Europe joinery is treated as the“node”or literally“joint”of the structure.Although in both East Asia and Europe wooden joinery serves as an aesthetic factor of the structure,its expression in East Asia is subtle,veiled,and restrained,while in Europe it is explicit and direct.The most important lesson we learn from the study of traditional joinery technology is that it should be seen in the context of the building process as a whole,taking into account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material resources,craftsmanship,tools,construction methods,structural form,and the structural syste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ooden joint chuandou tailiang sunmao Fachwerk(half-timbering timber framing) traditional Chinese wooden structure traditional Japanese wooden structure traditional European wooden structure post-and-beam construction
下载PDF
Shed Light on the Geometrical Configuration and Structural Principle of an Ancient Wooden Bridge in Qingming Shanghe Tu
2
作者 Pei-Shan Chen 《Journal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e》 2012年第6期665-672,共8页
In the centre of the famous Chinese painting, Qingrning Shanghe Tu, an arch-shaped timber bridge, Hongqiao, stands like a rainbow over the river Bianhe. Unfortunately, Hongqiao was damaged during floods from the Yello... In the centre of the famous Chinese painting, Qingrning Shanghe Tu, an arch-shaped timber bridge, Hongqiao, stands like a rainbow over the river Bianhe. Unfortunately, Hongqiao was damaged during floods from the Yellow River, and we can only see her beautiful form in Qingming Shanghe Tu. While, the geometrical dimensions, structural principle, as well as the construction methods of the bridge are still an interesting mystery. In the present paper, the author uncovers the structural principle and the geometric dimensions of the bridge as well as its history background. Furthermore, the author introduces two new structural systems, Lap-Beam and 1.5-Layer space frame, which are inspired by the structural principle of the Hongqia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p-beam 1.5-layer space frame arch bridge Hongqiao Qingming Shanghe Tu wooden bridge.
下载PDF
“丈八八”形制影响下的大木构架尺度表达——以木格倒苗寨及土家大寨传统民居为例
3
作者 袁晓菊 张兴国 《古建园林技术》 2024年第3期8-13,共6页
川渝地区苗族、土家族木构技术中传承因袭的“丈八八”形制,是将“八”为尾数的数字运用于传统建筑尺寸设计的地方营造习俗。这种以简明易记的尺寸数字把握建筑空间尺度的营造习俗,是地方传统建筑营造技术的经验积累和智慧总结,也是传... 川渝地区苗族、土家族木构技术中传承因袭的“丈八八”形制,是将“八”为尾数的数字运用于传统建筑尺寸设计的地方营造习俗。这种以简明易记的尺寸数字把握建筑空间尺度的营造习俗,是地方传统建筑营造技术的经验积累和智慧总结,也是传统建筑模数制度的发展延续和重要呈现。本文以叙永木格倒苗寨及秀山土家大寨传统民居为例,通过详实的实地调研和匠师访谈,探究“丈八八”形制在传统大木技术中的具体表达机制,分析不同地域间“丈八八”形制的关联和差异,并借此阐释川渝苗族、土家族传统建筑营造的一些重要规律和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 苗族 土家族 传统建筑 大木构架 丈八八
下载PDF
陕西安康地区传统民居大木作营造技艺研究
4
作者 李涛 李小转 马琳珠 《古建园林技术》 2024年第6期24-29,共6页
本文通过采用田野调查、现场测绘和工匠访谈,研究了陕西安康地区传统民居大木作营造技艺,对木构架体系、节点构造设计以及营造流程中的备料、初步加工、立架方法、与外墙结构搭接关系等进行详细记录,并对其营造技艺的风格特点和形成因... 本文通过采用田野调查、现场测绘和工匠访谈,研究了陕西安康地区传统民居大木作营造技艺,对木构架体系、节点构造设计以及营造流程中的备料、初步加工、立架方法、与外墙结构搭接关系等进行详细记录,并对其营造技艺的风格特点和形成因素进行分析,为安康地区传统民居营造技艺的保护传承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 传统民居 营造技艺 大木作 安康地区
下载PDF
黏弹性阻尼器加固穿斗式平面外木排架的抗震性能
5
作者 彭国威 陶忠 +4 位作者 赵聪 戴必辉 戴金沙 徐荣荣 燕钊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60-668,共9页
为研究穿斗式木结构的抗震性能及其加固方法,选取杉木和松木两种木材,设计并制作四榀穿斗式木结构平面外框架,采用黏弹性阻尼器加固试件,对加固和未加固的木框架分别进行低周往复荷载试验,研究结构的抗震性能及阻尼器的加固效果.研究结... 为研究穿斗式木结构的抗震性能及其加固方法,选取杉木和松木两种木材,设计并制作四榀穿斗式木结构平面外框架,采用黏弹性阻尼器加固试件,对加固和未加固的木框架分别进行低周往复荷载试验,研究结构的抗震性能及阻尼器的加固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加固后木排架滞回曲线的滑移和捏缩现象大幅减轻,滞回环面积增大,等效黏滞阻尼比增加,耗能能力增强,杉木和松木排架耗能能力分别提高83.31%和286.34%;加固后试件的骨架曲线斜率和极限承载力均得到大幅提升,斜率大致随加载幅值增大而增大,极限承载力杉木排架最大提升218.32%,松木排架最大提升458.89%;加固后木结构框架的刚度储备增高,初始刚度杉木试件提升46.9%,松木试件提升264.1%;杉木试件在安装阻尼器后节点的残余拔榫量减少15.06 mm,松木试件减少31.96 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斗式木结构 木排架 抗震加固 黏弹性阻尼器 直榫节点 抗震性能
下载PDF
颜文姜祠正殿大木作营造制度研究
6
作者 贾茜 林磊 《古建园林技术》 2024年第6期35-40,共6页
本文从颜文姜祠大殿的大木作营造制度入手,分析其柱、梁、铺作、角梁、歇山以及斜撑梁等结构构件的形制特点;分析用材等尺度规律。并与其他地区同时代的建筑遗构进行对比,进一步透视其所体现的营造制度。总结归纳其时代及地域性营造手法... 本文从颜文姜祠大殿的大木作营造制度入手,分析其柱、梁、铺作、角梁、歇山以及斜撑梁等结构构件的形制特点;分析用材等尺度规律。并与其他地区同时代的建筑遗构进行对比,进一步透视其所体现的营造制度。总结归纳其时代及地域性营造手法,试图为我国元明清建筑谱系特征做切片式研究,同时为山东地区早期木构建筑技术研究提供积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造制度 斗栱 大木构架
下载PDF
新型黏弹性阻尼器增强穿斗木结构实验研究
7
作者 燕钊 陶忠 +1 位作者 戴必辉 徐荣荣 《科技通报》 2024年第6期86-93,共8页
为研究自主研发的新型黏弹性阻尼器加固村镇传统木结构的抗震性能,本文基于云南“一颗印”穿斗式木构架做法,制作了两榀足尺穿斗式木构架作为模型,其中一榀为穿斗木结构纵向木构架,另一榀为穿斗木结构横向木构架,依次对两榀木构架进行... 为研究自主研发的新型黏弹性阻尼器加固村镇传统木结构的抗震性能,本文基于云南“一颗印”穿斗式木构架做法,制作了两榀足尺穿斗式木构架作为模型,其中一榀为穿斗木结构纵向木构架,另一榀为穿斗木结构横向木构架,依次对两榀木构架进行低周往复试验。研究模型结构的滞回性能、骨架曲线、刚度退化、耗能性能和拔榫量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未加固木构架的滞回曲线呈明显反“Z”形,加固木构架的滞回曲线更饱满;新型黏弹性阻尼器成功地弥补了原始缺陷,提升了木构架的初始刚度;对比未加固木构架,加固后的纵向木构架的最大拔榫量降低了68.5%,横向木构架的最大拔榫量降低了81.25%。说明新型黏弹性阻尼器能够抑制节点拔榫破坏,提升木构架的抗侧刚度和耗能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斗木结构 木构架 黏弹性阻尼器 低周往复试验 抗震性能
下载PDF
澜沧江中游少数民族木构架民居的基因多样性调查
8
作者 刘大钰 潘曦 周扬 《建筑与文化》 2024年第3期187-192,共6页
澜沧江中游流域地处三江并流地区与藏彝走廊腹地,具有突出的文化多样性,分布着大量的传统民居与聚落。文章以该地区分布使用最广泛、最具代表性的木构架民居为对象,从技术、空间、象征三个维度对该类建筑展开基因多样性调查。该区域的... 澜沧江中游流域地处三江并流地区与藏彝走廊腹地,具有突出的文化多样性,分布着大量的传统民居与聚落。文章以该地区分布使用最广泛、最具代表性的木构架民居为对象,从技术、空间、象征三个维度对该类建筑展开基因多样性调查。该区域的木构架民居建筑内部形式十分多样,其中,在建造技术和空间布局上受流域和民族因素的共同影响,而文化象征方面则以民族为主导因素,总体上呈现出“同中有异”的特点,反映了该地区自然和文化环境的多样性,也反映了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民居 木构架 民族建筑 澜沧江中游 基因多样性
下载PDF
框架木箱有限元分析及优化设计
9
作者 孙基泰 王玉龙 《绿色包装》 2024年第9期20-24,共5页
对某公司框架木箱展开研究,通过优化设计提高木箱强度及刚度。采用方法基于有限元仿真方法模拟框架木箱在多种工况下的力学性能,并在分析的基础上对框架木箱一方面进行材料优化,使用性能更好的胶合板代替实木板;进行了结构优化,对框架... 对某公司框架木箱展开研究,通过优化设计提高木箱强度及刚度。采用方法基于有限元仿真方法模拟框架木箱在多种工况下的力学性能,并在分析的基础上对框架木箱一方面进行材料优化,使用性能更好的胶合板代替实木板;进行了结构优化,对框架木箱的顶盖和底座进行重新设计。结果表明,优化设计后框架木箱的最大变形量和最大应力均小于原有设计,强度和刚度都满足要求。框架木箱的优化设计合理,达到预期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框架木箱 有限元仿真 跌落分析
下载PDF
侗族木鼓楼底层构架抗震性能研究
10
作者 余汉谋 陈波 +3 位作者 刘伟 黄勇 梁弢 周志鹏 《建筑结构》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38-145,117,共9页
为研究侗族木结构鼓楼的抗震性能,依据一实例杉木结构鼓楼,取其底层木构架,设计并制作了两榀单跨杉木构架缩尺模型,通过低周往复水平荷载试验与有限元数值模拟,分析木构架的滞回性能、刚度退化规律、变形等力学性能,并从能量角度定量分... 为研究侗族木结构鼓楼的抗震性能,依据一实例杉木结构鼓楼,取其底层木构架,设计并制作了两榀单跨杉木构架缩尺模型,通过低周往复水平荷载试验与有限元数值模拟,分析木构架的滞回性能、刚度退化规律、变形等力学性能,并从能量角度定量分析了木构架的耗能机制。结果表明:水平反复荷载作用下,木构架的滞回曲线呈反Z字形,有捏拢现象,滞回环面积逐渐增大,木构架耗能也随之增加;木构架抗侧刚度退化严重,且在加载初期退化速率快,至极限位移时,刚度仅为初始刚度的32%;木构架的变形能力较好,易整体倾斜,当柱顶水平位移达到20mm时,柱脚开始部分抬升及水平滑移,榫卯出现挤压与脱榫;木构架主要通过滞回耗能消耗能量,滞回耗能的最大耗能占比可达80%;榫头与卯口之间的摩擦系数越大,木构架的极限水平承载能力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侗族木鼓楼 木构架 抗震性能 耗能机制
下载PDF
苏州地区歇山厅堂大木构架演变刍议
11
作者 沈健 楚超超 《古建园林技术》 2024年第3期39-47,共9页
歇山建筑之研究是建筑史领域的重要内容。江南尤其是苏州地区宋元时期歇山厅堂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是我国歇山建筑体系中的重要支系。探究苏州不同时期歇山厅堂构架之构成及发展特征是充分认知这一建筑谱系的必要环节。本文基于前辈学... 歇山建筑之研究是建筑史领域的重要内容。江南尤其是苏州地区宋元时期歇山厅堂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是我国歇山建筑体系中的重要支系。探究苏州不同时期歇山厅堂构架之构成及发展特征是充分认知这一建筑谱系的必要环节。本文基于前辈学者之研究成果,梳理宋元以来苏州地区歇山厅堂实例,认为厅堂井字型构架与歇山厦两头屋架之一体性配适是其延续千载的基本构架传统,但随着山面梁架省、置不一,导致其分化为繁复的“设山面梁架的、相对均质的厦一架歇山厅堂”和简约的“无山面梁架的、完全均质的厦一间歇山厅堂”构架。整体构架之视角下,山面梁架作为主要线索,体现出在不同时期的不同作用,影响了苏州地区歇山厅堂构架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州地区 歇山厅堂 大木构架 山面梁架 演变
下载PDF
北京某五星级酒店水消防设计难点分析探讨
12
作者 刘苗苗 蒋毅 王一焜 《给水排水》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6-89,共4页
对北京某五星级酒店的水消防系统进行介绍,由于该建筑的独特造型,水消防系统的设计具有不同于其他项目的特点。重点对清水混凝土顶板上喷淋管道的安装,清水混凝土人字梁处的管道设计,钢木组合式屋架与喷淋安装的结合等进行分析探讨。该... 对北京某五星级酒店的水消防系统进行介绍,由于该建筑的独特造型,水消防系统的设计具有不同于其他项目的特点。重点对清水混凝土顶板上喷淋管道的安装,清水混凝土人字梁处的管道设计,钢木组合式屋架与喷淋安装的结合等进行分析探讨。该项目消防设计在满足国家规范的基础上,结合方案设计师对造型的要求,找出解决方案,为今后类似建筑的消防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防 喷水灭火系统 清水混凝土 木构架 五星级酒店
下载PDF
闽南传统民居大木架参数化和运算化HBIM建模方法
13
作者 杨宏基 赵冲 聂复丹 《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5-90,共6页
针对目前闽南传统民居保护工作中图纸绘制速度慢、数据共享性差等问题,提出一套基于历史建筑信息模型(HBIM)技术流程的参数化和运算化建模方法.首先,运用Revit应用程序开发接口,驱动模型的运算化生成;然后,结合WPF用户界面框架,实现模... 针对目前闽南传统民居保护工作中图纸绘制速度慢、数据共享性差等问题,提出一套基于历史建筑信息模型(HBIM)技术流程的参数化和运算化建模方法.首先,运用Revit应用程序开发接口,驱动模型的运算化生成;然后,结合WPF用户界面框架,实现模型的交互式生成;最后,基于WebGL技术,构建闽南民居云端展示平台,实现“互联网+古建筑”.为验证方法的有效性,选取典型案例进行方法实践.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准确高效地以数字化形式保存传统民居建筑的各类信息,同时可大大提高传统民居建筑逆向建模的速度与精度,为闽南乃至整个福建省的传统民居建筑信息化、数字化保护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闽南传统民居 大木架模型 历史建筑信息模型 参数化建模 运算化建模 互联网+古建筑
下载PDF
潮汕地区和闽南地区传统合院式民居比较研究
14
作者 赵冲 黄宇琛 《华中建筑》 2024年第11期152-157,共6页
潮汕地区和闽南地区在民系的划分上同属闽海系,两地区具有相同的方言和相近的文化背景,民居建筑应呈现高度相似性。然而通过实地调研发现,两地区民居存在相似性的同时又存在差异。该文基于147栋两地区传统合院式民居实地调研,通过文献... 潮汕地区和闽南地区在民系的划分上同属闽海系,两地区具有相同的方言和相近的文化背景,民居建筑应呈现高度相似性。然而通过实地调研发现,两地区民居存在相似性的同时又存在差异。该文基于147栋两地区传统合院式民居实地调研,通过文献分析从两地区同属闽海系的地域文化背景出发,以类型梳理为逻辑对潮汕地区和闽南地区传统合院式民居的平面形制和大木构架类型进行了详细的比较研究,梳理共同的特征规律和存在的差异,并分析两地区传统合院式民居产生差异的内在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闽南地区 潮汕地区 传统合院式民居 平面类型 大木构架类型
下载PDF
3种材料加固古建筑木构架榫卯节点的抗震性能 被引量:13
15
作者 周乾 闫维明 纪金豹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49-656,共8页
采用扒钉、CFRP布(碳纤维增强塑料布)和钢箍3种材料加固古建筑木构架榫卯节点.通过人工加载方式,进行低周反复加载试验,分析3种材料加固后榫卯节点M-θ(弯矩-转角)滞回曲线、M-θ均值骨架曲线、耗能能力、刚度退化和延性的变化,对比了3... 采用扒钉、CFRP布(碳纤维增强塑料布)和钢箍3种材料加固古建筑木构架榫卯节点.通过人工加载方式,进行低周反复加载试验,分析3种材料加固后榫卯节点M-θ(弯矩-转角)滞回曲线、M-θ均值骨架曲线、耗能能力、刚度退化和延性的变化,对比了3种材料加固榫卯节点的抗震效果,并对3种材料在木构架加固工程中的应用提出建议.结果表明:榫卯节点加固前后均有良好的变形能力;CFRP布加固节点承载力>钢箍加固节点承载力>扒钉加固节点承载力;CFRP布加固节点耗能能力>钢箍加固节点耗能能力>扒钉加固节点耗能能力;CFRP布加固节点刚度退化>扒钉加固节点刚度退化>钢箍加固节点刚度退化;CFRP布加固节点延性>扒钉加固节点延性>钢箍加固节点延性.建议扒钉用于小型木构架加固;CFRP布用于中小型木构架加固;钢箍用于中大型木构架加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构架 抗震性能 榫卯节点 加固材料
下载PDF
框架式木结构示范住宅建造实例 被引量:7
16
作者 任海青 周海宾 +1 位作者 费本华 吕建雄 《建筑技术》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27-129,共3页
框架式木结构体系的特点是使用标准规格的木材制作房屋框架,在楼面、墙体、屋面均铺设标准规格的结构胶合板或定向刨花板。另外,框架式木结构示范住宅在防腐及防蚁方面具有独特设计。
关键词 住宅 木结构 平台框架法
下载PDF
框架木箱有限元受力分析 被引量:10
17
作者 蔡丽娜 王玉龙 +1 位作者 徐洁 陆晓娟 《包装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7期13-15,共3页
介绍了木包装的基本情况,对木包装中使用广泛的框架木箱的结构设计过程进行分析,并设计制做出了一个框架木箱,对其进行了有限元分析。采用大型有限元软件ANSYS和ANSYS-LSDYNA具体分析其在静载、堆码、叉取、跌落等各种情况下的力学性能... 介绍了木包装的基本情况,对木包装中使用广泛的框架木箱的结构设计过程进行分析,并设计制做出了一个框架木箱,对其进行了有限元分析。采用大型有限元软件ANSYS和ANSYS-LSDYNA具体分析其在静载、堆码、叉取、跌落等各种情况下的力学性能,为框架木箱的设计做出有益的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输包装 框架木箱 受力分析 有限元分析
下载PDF
唐代殿堂型木构架柱架摇摆抗侧机理研究 被引量:18
18
作者 王娟 崔志涵 +1 位作者 杨庆山 杨娜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04-114,共11页
唐代殿堂型木结构建筑是我国古建筑遗存中弥足珍贵的文物,其建造年代久远,数量稀少,结构形制特殊且极富时代特征,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文化与科学研究价值。其木构架由三个水平结构层柱网层、铺作层和屋架层自下而上通过榫卯连接叠垒而成... 唐代殿堂型木结构建筑是我国古建筑遗存中弥足珍贵的文物,其建造年代久远,数量稀少,结构形制特殊且极富时代特征,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文化与科学研究价值。其木构架由三个水平结构层柱网层、铺作层和屋架层自下而上通过榫卯连接叠垒而成。为深入研究此类型木构架的抗侧性能,建立了某唐代殿堂型木结构一榀构架的精细化有限元足尺实体模型,并进行了水平低周反复加载模拟,系统研究了木构架的变形特点、破坏形态、滞回特性、抗侧刚度及耗能特征。结果表明在水平往复荷载作用下,殿堂型木构架的主要变形特征为柱脚无滑移偏转抬升,柱架摇摆并带动整体结构协同抬升摆动,铺作层如同刚体抬升平移,剪切变形不明显;主要破坏形式为栌斗全截面压溃和柱脚边缘压屈;构架滞回曲线呈“S”形,具有显著捏拢效应,两端较为饱满。木构架初始抗侧刚度较大,屈服后刚度退化显著,主要通过柱脚节点和柱头-栌斗节点的塑性变形、构件接触面的摩擦滑移、结构整体转动抬升摆动耗能,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建木构架 柱架摇摆 抗侧机理 铺作层 唐代
下载PDF
云南彝族传统民居构造技术 被引量:7
19
作者 赵西平 刘加平 +1 位作者 尚建丽 赵方周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40-43,共4页
针对我国传统民居的主要结构形式之一——土-木构架结构体系民居可就地取材、建造过程简单、节能、利于基地生态环境的特点,总结分析该类民居的建造习俗、墙体构造、结构形式、房屋定数及抗震性能等问题,从场地选择、地基基础、结构体... 针对我国传统民居的主要结构形式之一——土-木构架结构体系民居可就地取材、建造过程简单、节能、利于基地生态环境的特点,总结分析该类民居的建造习俗、墙体构造、结构形式、房屋定数及抗震性能等问题,从场地选择、地基基础、结构体系、建筑材料、细部构造等几个方面,为进一步研究该类传统民居提供基础,且随着研究的逐步深入,将成为科学定量化标准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木构架 彝族民居 构造技术
下载PDF
带消能节点的梁柱式木结构民宅的抗震性能 被引量:7
20
作者 周爱萍 黄东升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81-85,共5页
以Q235钢制作的消能节点,将规格木材组合成的梁、柱连接成具有较大抗侧刚度的延性框架体系.该结构不使用我国传统木结构的榫卯连接,节点不削弱木构件,故具有更高的承载力;不需要北美轻型木结构体系中的墙体提供抗侧刚度,因而结构布置灵... 以Q235钢制作的消能节点,将规格木材组合成的梁、柱连接成具有较大抗侧刚度的延性框架体系.该结构不使用我国传统木结构的榫卯连接,节点不削弱木构件,故具有更高的承载力;不需要北美轻型木结构体系中的墙体提供抗侧刚度,因而结构布置灵活,且节省材料.对采用该节点的木框架结构示范工程进行了结构分析和足尺节点的拟静力试验.结果表明:节点通过钢板的塑性变形消耗能量,具有良好的耗能能力;在考虑频遇地震作用参与的荷载标准组合作用时,结构的变形能满足现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相关要求;在罕遇地震作用时,框架的弹塑性变形集中在消能节点上,层间相对弹塑性角位移小于1/50,达到我国现行规范抗震设防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框架结构 消能节点 装配式木结构 拟静力试验 结构抗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