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论魏晋至宋律学的兴衰及其社会政治原因 |
叶炜
|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14
|
|
2
|
魏晋时期的家庭教育与社会教化 |
谢长法
|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3
|
|
3
|
魏晋南北朝时期儿童教育略论 |
王仁磊
|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11 |
1
|
|
4
|
魏晋玄学的形成与发展 |
张承宗
|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2 |
1
|
|
5
|
魏晋礼法之士的“德行”观 |
黄少英
|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
2005 |
1
|
|
6
|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医学教育 |
王能河
|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
|
2006 |
1
|
|
7
|
魏晋南北朝学校教材述略 |
吴洪成
贾璐
|
《衡水学院学报》
|
2020 |
1
|
|
8
|
王弼著述的性质及其思想来源的再审视 |
党圣元
陈民镇
|
《中原文化研究》
|
2017 |
0 |
|
9
|
魏晋六朝官学行政体制与师生管理制度考辨 |
胡金平
|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0 |
|
10
|
《维摩诘经》对中国传统文化影响举要 |
刘华山
李世伟
|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8 |
0 |
|
11
|
“人间世”中的“养生主”——“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新释 |
李加武
|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
2014 |
0 |
|
12
|
玄学名士重“自然”的理论依据 |
黄少英
|
《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
|
2005 |
0 |
|
13
|
魏晋学术思想的殊途同归——从王肃经学与王弼玄学对比的角度 |
郝虹
|
《大连大学学报》
|
2010 |
0 |
|
14
|
中华养生文化的历史沿革(上) |
魏聪
常丽萍
李翠茹
李红蓉
贾振华
|
《天津中医药》
CAS
|
2020 |
4
|
|
15
|
魏晋南北朝散文研究的重要意义 |
王更生
|
《许昌学院学报》
CAS
|
2004 |
3
|
|
16
|
源于襄阳 成于襄阳——浅谈道安般若学与荆州学派的渊源 |
胡中才
|
《襄樊学院学报》
|
2011 |
1
|
|
17
|
中华养生文化的历史沿革(下) |
魏聪
常丽萍
李翠茹
李红蓉
贾振华
|
《天津中医药》
CAS
|
2020 |
0 |
|
18
|
庄子学派与反庄派两千年博弈史 |
张远山
|
《社会科学论坛》
|
2022 |
0 |
|
19
|
魏晋士人与伊壁鸠鲁学派的生命美学比较分析 |
李然
|
《湖北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19 |
0 |
|
20
|
红尘与世外:江南宗族在道教发展中的影响力 |
赖全
|
《宜春学院学报》
|
2019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