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3
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战国《诗》学传播中心的转移与汉四家《诗》的形成
被引量:
7
1
作者
刘毓庆
郭万金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85-90,共6页
汉代四家诗在先秦的师承源流 ,除《毛诗》自谓传自子夏 ,并有谱系流传外 ,其余三家 ,史皆无载。三家不言师承 ,并非数典忘祖 ,实由战国《诗》学传播混乱、师承不明所致。研究者多从传播主体入手 ,设定其为封闭型传播渠道 ,希图理清三家...
汉代四家诗在先秦的师承源流 ,除《毛诗》自谓传自子夏 ,并有谱系流传外 ,其余三家 ,史皆无载。三家不言师承 ,并非数典忘祖 ,实由战国《诗》学传播混乱、师承不明所致。研究者多从传播主体入手 ,设定其为封闭型传播渠道 ,希图理清三家在先秦的师承脉络 ,然终劳而少功 ,他们忽略了战国《诗》传播的全开放性与学术中心的地域性转移对《诗》学观念与流派形成的影响。战国学术中心有四次大转移 ,第一个学术中心形成于三晋之魏的西河 ,其学术以古史为根柢 ,以好古为特色。第二个学术中心转移于齐之稷下 ,其学术以杂学著称 ,而又侈谈阴阳五行。第三个学术中心转移于燕国 ,其特色由中和三晋之古学与齐之阴阳学说而成。第四个学术中心转移于楚之兰陵 ,实即鲁之次室 ,由荀子居兰陵而形成。其学杂帝王之术 ,有鲜明的政治倾向性。四次学术中心的大转移 ,也是《诗》学传播中心的四次大转移 ,直接影响了汉代四家《诗》学的形成 ,成为四家《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国
《诗经》
《诗》学传播中心
转移
汉四家《诗》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鹖冠子其人与其思想新探
被引量:
4
2
作者
杨兆贵
《管子学刊》
CSSCI
2008年第3期43-48,共6页
本文认为从现存资料很难证明鹖冠子必定是楚人或是赵人。从《鹖冠子》一书中的相关记载,可见他和赵、楚、秦、齐诸国的思想文化有相当的关系。他的弟子是庞煖,而非庞焕,庞煖与庞焕并非同一人。他的思想虽属于黄老学,但有自己特色的理论...
本文认为从现存资料很难证明鹖冠子必定是楚人或是赵人。从《鹖冠子》一书中的相关记载,可见他和赵、楚、秦、齐诸国的思想文化有相当的关系。他的弟子是庞煖,而非庞焕,庞煖与庞焕并非同一人。他的思想虽属于黄老学,但有自己特色的理论:水火相生说、天神地形说、五正说、成鸠氏理想统治说等。有些思想观念有矛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鹖冠子
《鹖冠子》
黄老学
战国时期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简论墨子兼爱说中的友善价值观蕴涵
被引量:
3
3
作者
冯正强
何云庵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7年第1期86-90,共5页
墨子的兼爱说产生于兼并战争频发、人民水深火热的战国时代,其以"兼爱""非攻"为思想核心,引导置身乱世的人们培养一种视天下之人为亲人的博爱胸怀,树立济世忘我的献身精神,以引导人际关系更加和谐友善地发展。这与...
墨子的兼爱说产生于兼并战争频发、人民水深火热的战国时代,其以"兼爱""非攻"为思想核心,引导置身乱世的人们培养一种视天下之人为亲人的博爱胸怀,树立济世忘我的献身精神,以引导人际关系更加和谐友善地发展。这与我们今天大力倡导的社会主义友善核心价值观在内涵上有着诸多的一致性。重温墨子的兼爱思想,不仅有助于唤醒人们内心深处日渐麻木的爱的情感,极大地丰富社会主义友善价值观的思想内涵,而且有助于推动现代国际秩序下国与国之间和平共处交往伦理规则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诸子学说
战国时代
墨子
兼爱说
儒家学说
社会主义友善核心价值观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战国墨家学派发展的四个阶段
被引量:
7
4
作者
郑杰文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9-60,共12页
依据墨家学说主旨、队伍组织、从事工作,特别是社会作用的不同,可将战国时期墨家学派的发展分为兴盛(公元前444年至公元前381年)、衰败(公元前381年至公元前311年)、转型(公元前311年至公元前250年)、重兴(公元前250年至公元前221年)四...
依据墨家学说主旨、队伍组织、从事工作,特别是社会作用的不同,可将战国时期墨家学派的发展分为兴盛(公元前444年至公元前381年)、衰败(公元前381年至公元前311年)、转型(公元前311年至公元前250年)、重兴(公元前250年至公元前221年)四个阶段。兴盛阶段,墨家着力游说诸侯、传播学说、制止攻战、助弱国守城;衰败阶段,墨家学派分化内斗,三派弟子活动转型;转型阶段,"谈辩派"后学热衷于空言思辨,"说书派"后学被视为与儒家同类,"从事派"后学对"任侠之风"产生重大影响;重兴阶段,墨家学派声势复盛,"说书派"后学的宣传,"从事派"后学对墨家精神的继承,"谈辩派"后学与儒家、法家的尖锐争辩,都产生了重大社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国墨家
发展四阶段
社会影响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成因
被引量:
4
5
作者
陈茵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1期77-81,共5页
“百家争鸣”是我国进入文明社会后出现的第一次空前活跃的学术思想争鸣。它的形成有一个长期的历史积累和演进过程 ,历经五百年之久 ,与奴隶制社会解体、封建制社会确立的过程相一致 ,两者之间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 :经济、社会结构解组...
“百家争鸣”是我国进入文明社会后出现的第一次空前活跃的学术思想争鸣。它的形成有一个长期的历史积累和演进过程 ,历经五百年之久 ,与奴隶制社会解体、封建制社会确立的过程相一致 ,两者之间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 :经济、社会结构解组是“百家争鸣”形成的社会经济条件 ;上层建筑结构解组为“百家争鸣”提供了政治思想条件 ;文化扩散和教育下移是“百家争鸣”形成的文化知识基础 ;“士”阶层的崛起是“百家争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解组
社会流动
春秋战国
"百家争鸣"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五德”兼备:孙子将帅素质论略说
被引量:
1
6
作者
黄朴民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3期24-30,共7页
虽然与《吴子》《尉缭子》《六韬》等其他先秦兵书相比,治军问题并非孙子所关注的重点。但是,治军思想仍然为《孙子兵法》一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在孙子整个治军的理论体系中,其将帅观观点鲜明,内涵丰富,思想深邃,见解独到,不乏启迪,...
虽然与《吴子》《尉缭子》《六韬》等其他先秦兵书相比,治军问题并非孙子所关注的重点。但是,治军思想仍然为《孙子兵法》一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在孙子整个治军的理论体系中,其将帅观观点鲜明,内涵丰富,思想深邃,见解独到,不乏启迪,弥足珍贵。其中有关将帅素质问题的论述,是孙子将帅观的精华所在。文章对孙子将帅素质构成的"五德"之内涵及其意义与价值,进行了比较系统的考察和总结。指出"五德"的排序有其内在的严谨逻辑结构,"五德"的解读亦可以作直观理解和深度抉微的区隔,尤其值得关注的是,从将帅素质构成要素的具体变化之中,可以体会到兵学思想与政治生态之间存在着微妙的互动关系,任何观念文化的生成与变化都反映了一定的时代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子兵法》
将帅
素质
春秋战国
军事思想
德操品行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战国法家君主论中的悖论探析
被引量:
1
7
作者
池桢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33-136,共4页
战国时期法家君主论是一个悖论,它包含了理性与非理性的内容。理性内容是指它对在当时具有进步意义的王权政治的鼓吹、对制度化的强调以及对法的明确主张。非理性的内容则是指它对人性的否定、对君主个人绝对专制的鼓吹以及对各种卑劣...
战国时期法家君主论是一个悖论,它包含了理性与非理性的内容。理性内容是指它对在当时具有进步意义的王权政治的鼓吹、对制度化的强调以及对法的明确主张。非理性的内容则是指它对人性的否定、对君主个人绝对专制的鼓吹以及对各种卑劣的统治术的热衷。这种理性内容与非理性内容在战国法家君主论中的混容决定了这一理论的悲剧性。尽管它是同时期诸家君主论中最具有理性色彩的理论,但最终依旧滑入绝对专制主义的泥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国法家君主论
悖论
理性
非理性
悲剧性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孔子师徒的文学传播
被引量:
1
8
作者
陈桐生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2期55-64,共10页
春秋末年,中国的文学传播经历了从官方传播到民间文化学术流派传播的历史性变革,促成这一变革的是孔子师徒。孔子师徒文学传播的主要内容是礼学散文,也包括《诗》、《书》、《易》文献和六艺技艺。孔门文学传播有七大显著特点:传播的内...
春秋末年,中国的文学传播经历了从官方传播到民间文化学术流派传播的历史性变革,促成这一变革的是孔子师徒。孔子师徒文学传播的主要内容是礼学散文,也包括《诗》、《书》、《易》文献和六艺技艺。孔门文学传播有七大显著特点:传播的内容伴随着传播过程而不断生成;传播的动力来源于弟子对孔子学说的真诚信仰;传播的组织方式是在孔门弟子派系之内,按照师徒代代相传的方式进行;传播的分工有共同传播与独家传播;传播行为多受孔子教育思想及弟子个性、特长等因素的支配;传播的贡献大小取决于后学的才能以及志向;传播形式有单篇、结集、缀语、片断和片语传播。孔子师徒开启了战国两百多年的文学传播新格局,诸子百家面临新的传播环境,在继承孔子师徒传播模式基础上又有许多新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七十子后学
文学传播
战国诸子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孙子兵法》与先秦军事伦理思想的发展
被引量:
10
9
作者
龚留柱
《滨州学院学报》
2010年第1期1-6,共6页
从现存的兵书来看,《司马法》虽然成书较晚,但其中有一些"追论古者司马兵法"的内容,正体现了古代军事领域的人道主义。《孙子兵法》在理性思潮的背景下,认为军人的最大追求是"安国利主";战争中的最基本和优先的价值...
从现存的兵书来看,《司马法》虽然成书较晚,但其中有一些"追论古者司马兵法"的内容,正体现了古代军事领域的人道主义。《孙子兵法》在理性思潮的背景下,认为军人的最大追求是"安国利主";战争中的最基本和优先的价值是"利",要"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孙子兵法》并不能体现古代的仁本主义,它的立场与儒家不同,是君主或者国家本位。先秦军事伦理思想的发展走了一个"U"型演进的道路,从《司马法》到《孙子兵法》是由上向下行,再由《孙子兵法》到《尉缭子》是攀爬上升,重新强调兵家道德。不应在道德上贬低《孙子兵法》,孙子不是政治家和社会理论家,军事学与伦理学也属于不同的领域,有不同的研究对象。正因为《孙子兵法》能够暂时抛开伦理的纠缠,才能创造出一个辉映千古的具有东方特色的兵学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子兵法》
先秦军事伦理
利战
国家本位
仁本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春秋战国经济技术发展与我国封建社会的文化生态
被引量:
1
10
作者
高巍翔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1期99-103,共5页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经济发展、政治变革、思想文化活跃的社会转型时期,三者在时空上一致,相互促进。本文旨在揭示该时期技术、经济社会、文化之间生态协调发展的互动关系:一、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的正关联为新的封建社会经济制度基础的...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经济发展、政治变革、思想文化活跃的社会转型时期,三者在时空上一致,相互促进。本文旨在揭示该时期技术、经济社会、文化之间生态协调发展的互动关系:一、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的正关联为新的封建社会经济制度基础的形成和思想文化的繁荣提供物质基础;二、上层建筑的解体和"百家争鸣"的出现奠定了我国封建政治制度和文化意识上层建筑的基本形态;三、文化扩散和教育下移以及"百家争鸣"的形成从思想文化上巩固了社会变革的成果,为以后封建社会的进一步完善提供了合理论证和预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秋战国
经济发展
封建社会
百家争鸣
思想文化
文化生态性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试论春秋战国时期的“从师热”
被引量:
1
11
作者
方燕
《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3期11-15,共5页
春秋战国时期由于士阶层崛起 ,养士之风盛行 ,私学勃兴 ,社会上掀起从师热潮 ,表现为学生来源广泛 ,成份复杂 ;师承各派 ,自主性强 ;随师流动 ,接触面广 ,由此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 ,推动了私家学派的发展 。
关键词
春秋战国
私学
土阶层
教育史
“从师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春秋战国哲学流派研究的反思
12
作者
张彦修
《管子学刊》
CSSCI
2006年第2期73-76,共4页
经过几十年的积淀,春秋战国哲学流派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也存在着需要认真反思的地方。春秋战国哲学流派历史价值认识不充分,哲学阵线的机械划分,哲学范畴、概念的教条比附,文献资料理解的歧义,简牍帛书的利用不足,指导理论的简...
经过几十年的积淀,春秋战国哲学流派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也存在着需要认真反思的地方。春秋战国哲学流派历史价值认识不充分,哲学阵线的机械划分,哲学范畴、概念的教条比附,文献资料理解的歧义,简牍帛书的利用不足,指导理论的简单化、研究方法的单一化等,分别从不同的侧面制约着春秋战国哲学流派研究的深入发展,也影响着对中国古代哲学的精确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秋
战国
哲学流派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鶡冠子》与帛书《黄帝四经》语法、文体比较研究
13
作者
孙福喜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0年第3期38-41,共4页
从文献学的角度 ,对《冠子》与帛书《黄帝四经》,在语法与文体方面进行比较后认为 :它们不但都喜欢用对立统一的概念 ,而且都是间或用韵的说理散文。这说明《冠子》
关键词
<
>
帛书<<黄帝四经>>
语法
文体
比较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中儒墨教育对“礼”传播的贡献
14
作者
左建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11期65-66,共2页
古代中国的礼,实际上是一个建构完备的制度与文化的体系,是一种集政治、宗教、伦理、教化、法律和军事要素于一体的整合性的治理构架。礼成于周公,而后一直在统治阶级内部传播。通过百家争鸣,礼开始逐步下移到平民中来。
关键词
春秋战国时期
百家争鸣
儒墨
礼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郭店竹简《老子》的版本归属及其学术史定位
15
作者
刘晗
《长治学院学报》
2014年第4期34-39,共6页
郭店竹简《老子》的形式和内容与今日所见帛书本及通行本有很大不同,它既非原始的、完整的传本,亦非选本或摘抄本,而是一种较早的经过系统化和逻辑化加工整理而成的传本。它的出土,一方面为我们探讨《老子》形成的早期阶段的历史提供了...
郭店竹简《老子》的形式和内容与今日所见帛书本及通行本有很大不同,它既非原始的、完整的传本,亦非选本或摘抄本,而是一种较早的经过系统化和逻辑化加工整理而成的传本。它的出土,一方面为我们探讨《老子》形成的早期阶段的历史提供了重要的实物线索,另一方面又能促使我们结合流传的多种版本,分析和把握《老子》传本的演变,推动和深化老子思想和道家学派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简《老子》
版本
战国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周代黄淮地区文化激荡与诸子思想的形成
16
作者
金荣权
《中原文化研究》
2020年第3期62-67,共6页
从春秋中期至战国时代,天下动乱与诸侯各行其政,同时也带来了学术的自由之风。在文化发展与传播方面,官学垄断地位结束,私学产生;史官文化式微,民间文化精英辈出;学术争鸣兴起,诸子百家大放异彩。黄淮地区独特的文化因子和多文化的交汇...
从春秋中期至战国时代,天下动乱与诸侯各行其政,同时也带来了学术的自由之风。在文化发展与传播方面,官学垄断地位结束,私学产生;史官文化式微,民间文化精英辈出;学术争鸣兴起,诸子百家大放异彩。黄淮地区独特的文化因子和多文化的交汇、激荡,滋养了各种文化思想。这一时期所出现的学术精英和百家的代表人物中,有很多都生活在黄淮地区,如:儒家创始人孔子和战国时期的代表人物孟子;道家的创始人老子,后继者老莱子、庄子;墨家的创始人墨翟;法家代表人物申不害,集大成式人物韩非;阴阳家代表人物邹衍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秋战国
黄淮地区
中原文化
诸子思想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战国时期法家法律思想特色
17
作者
李晓蓉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第3期55-58,共4页
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社会新旧交替的大变革时期。就是在此多事之秋,一个新兴的"知识分子"阶层——士,在社会各领域异军突起,迅速发展成为一股重要的社会力量。法家就是其中一支最为引人注目的精英团队,其法律思想以勃勃生机引...
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社会新旧交替的大变革时期。就是在此多事之秋,一个新兴的"知识分子"阶层——士,在社会各领域异军突起,迅速发展成为一股重要的社会力量。法家就是其中一支最为引人注目的精英团队,其法律思想以勃勃生机引领了当时社会变革之潮,彰显出鲜明的时代特色,如以人性利己和历史发展作为立法前提、以君主专制作为立法宗旨、以富国强兵作为立法目标、以法治国作为执法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国时期
法家
法律思想
特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简论春秋战国时期私学教育理念的先进性
18
作者
宋冬梅
《高教学刊》
2017年第18期190-192,196,共4页
文章通过运用对比、论证、总结的方法,阐述了私学兴起的外因与内因,简论了私学在教育、治国方面及精神层面产生的积极作用,论证了春秋战国时期私学教育理念的先进性,体现了私学教育理念的特色。为后继关于完善西安市高等教育体制与利用...
文章通过运用对比、论证、总结的方法,阐述了私学兴起的外因与内因,简论了私学在教育、治国方面及精神层面产生的积极作用,论证了春秋战国时期私学教育理念的先进性,体现了私学教育理念的特色。为后继关于完善西安市高等教育体制与利用中国传统文化增强高校师生"德育"教育的研究做了前期准备与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秋战国
诸子百家
春秋战国时期思想与私学
春秋战国时期私学先进性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从知识阶层社会地位的变化看春秋战国时期教育制度的改革
19
作者
辛田
《榆林学院学报》
2008年第3期17-20,共4页
教育体制与现实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有着密切的关系,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教育史上的第一次体制变革的出现,不仅是当时社会政治制度变化的结果,也是当时社会知识阶层政治地位沦落、经济状况陷入困顿的结果,是知识阶层急于摆脱困境、谋求发...
教育体制与现实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有着密切的关系,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教育史上的第一次体制变革的出现,不仅是当时社会政治制度变化的结果,也是当时社会知识阶层政治地位沦落、经济状况陷入困顿的结果,是知识阶层急于摆脱困境、谋求发展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秋战国
教育体制
教育垄断
百家争鸣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转型
被引量:
3
20
作者
潘俊杰
魏婧
《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3期9-13,共5页
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转型是以诸子百家的学术文化为载体。先秦诸子的学术思想 ,是这一时期社会转型历史背景下文化转型的标志和丰硕成果。社会的历史性转型所引发的社会危机和文化危机 ,是先秦诸子学术兴起的历史土壤 ;诸子百家通过不同...
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转型是以诸子百家的学术文化为载体。先秦诸子的学术思想 ,是这一时期社会转型历史背景下文化转型的标志和丰硕成果。社会的历史性转型所引发的社会危机和文化危机 ,是先秦诸子学术兴起的历史土壤 ;诸子百家通过不同的角度、方法和途径对文化进行重建 ,形成不同的文化转型模式 ;礼乐文化精神向理性和人本文化精神的转变 ,是先秦诸子学文化转型的核心内容 ;文化的多样性和“求变”的时代特色构成春秋战国文化转型的显著特征。先秦诸子学文化转型的一般规律 ,对于当前我国社会历史性转型下的文化现代化有着重要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秋战国
诸子百家
文化转型
启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战国《诗》学传播中心的转移与汉四家《诗》的形成
被引量:
7
1
作者
刘毓庆
郭万金
机构
山西大学文学院
出处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85-90,共6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中国诗经学史"的阶段性成果
项目编号 :0 2BZW 0 2 5。
文摘
汉代四家诗在先秦的师承源流 ,除《毛诗》自谓传自子夏 ,并有谱系流传外 ,其余三家 ,史皆无载。三家不言师承 ,并非数典忘祖 ,实由战国《诗》学传播混乱、师承不明所致。研究者多从传播主体入手 ,设定其为封闭型传播渠道 ,希图理清三家在先秦的师承脉络 ,然终劳而少功 ,他们忽略了战国《诗》传播的全开放性与学术中心的地域性转移对《诗》学观念与流派形成的影响。战国学术中心有四次大转移 ,第一个学术中心形成于三晋之魏的西河 ,其学术以古史为根柢 ,以好古为特色。第二个学术中心转移于齐之稷下 ,其学术以杂学著称 ,而又侈谈阴阳五行。第三个学术中心转移于燕国 ,其特色由中和三晋之古学与齐之阴阳学说而成。第四个学术中心转移于楚之兰陵 ,实即鲁之次室 ,由荀子居兰陵而形成。其学杂帝王之术 ,有鲜明的政治倾向性。四次学术中心的大转移 ,也是《诗》学传播中心的四次大转移 ,直接影响了汉代四家《诗》学的形成 ,成为四家《诗》
关键词
战国
《诗经》
《诗》学传播中心
转移
汉四家《诗》
Keywords
the
warring
states
period
Center of diffus
in
g
the
Book of Songs transition
Four
school
s of
the
Book of Songs
in
Han Dynasty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鹖冠子其人与其思想新探
被引量:
4
2
作者
杨兆贵
机构
澳门大学教育学院
出处
《管子学刊》
CSSCI
2008年第3期43-48,共6页
文摘
本文认为从现存资料很难证明鹖冠子必定是楚人或是赵人。从《鹖冠子》一书中的相关记载,可见他和赵、楚、秦、齐诸国的思想文化有相当的关系。他的弟子是庞煖,而非庞焕,庞煖与庞焕并非同一人。他的思想虽属于黄老学,但有自己特色的理论:水火相生说、天神地形说、五正说、成鸠氏理想统治说等。有些思想观念有矛盾。
关键词
鹖冠子
《鹖冠子》
黄老学
战国时期
Keywords
Ho-- Kuan--
tzu
Ho-- Kuan--
tzu
school
of Huang-- lao
warring
states
period
分类号
B226.9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简论墨子兼爱说中的友善价值观蕴涵
被引量:
3
3
作者
冯正强
何云庵
机构
西南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信阳师范学院文学院
出处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7年第1期86-90,共5页
基金
2016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资助:"友善核心价值观的思想内涵及其培育践行研究"(16JD710039)
文摘
墨子的兼爱说产生于兼并战争频发、人民水深火热的战国时代,其以"兼爱""非攻"为思想核心,引导置身乱世的人们培养一种视天下之人为亲人的博爱胸怀,树立济世忘我的献身精神,以引导人际关系更加和谐友善地发展。这与我们今天大力倡导的社会主义友善核心价值观在内涵上有着诸多的一致性。重温墨子的兼爱思想,不仅有助于唤醒人们内心深处日渐麻木的爱的情感,极大地丰富社会主义友善价值观的思想内涵,而且有助于推动现代国际秩序下国与国之间和平共处交往伦理规则的形成。
关键词
诸子学说
战国时代
墨子
兼爱说
儒家学说
社会主义友善核心价值观
Keywords
various
school
s of thought
the
warring
states
period
Mo-tse
universal love
Confucianism
friendship of core socialist values
分类号
B224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战国墨家学派发展的四个阶段
被引量:
7
4
作者
郑杰文
机构
山东大学文史哲研究院
出处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9-60,共12页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重大项目:"墨家学说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06JJD720010)
文摘
依据墨家学说主旨、队伍组织、从事工作,特别是社会作用的不同,可将战国时期墨家学派的发展分为兴盛(公元前444年至公元前381年)、衰败(公元前381年至公元前311年)、转型(公元前311年至公元前250年)、重兴(公元前250年至公元前221年)四个阶段。兴盛阶段,墨家着力游说诸侯、传播学说、制止攻战、助弱国守城;衰败阶段,墨家学派分化内斗,三派弟子活动转型;转型阶段,"谈辩派"后学热衷于空言思辨,"说书派"后学被视为与儒家同类,"从事派"后学对"任侠之风"产生重大影响;重兴阶段,墨家学派声势复盛,"说书派"后学的宣传,"从事派"后学对墨家精神的继承,"谈辩派"后学与儒家、法家的尖锐争辩,都产生了重大社会影响。
关键词
战国墨家
发展四阶段
社会影响
Keywords
Mohist
school
in
the
warring
states
period
four stages of
the
development
social
in
fluence
分类号
B224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成因
被引量:
4
5
作者
陈茵
机构
武汉理工大学职业技术学院
出处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1期77-81,共5页
文摘
“百家争鸣”是我国进入文明社会后出现的第一次空前活跃的学术思想争鸣。它的形成有一个长期的历史积累和演进过程 ,历经五百年之久 ,与奴隶制社会解体、封建制社会确立的过程相一致 ,两者之间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 :经济、社会结构解组是“百家争鸣”形成的社会经济条件 ;上层建筑结构解组为“百家争鸣”提供了政治思想条件 ;文化扩散和教育下移是“百家争鸣”形成的文化知识基础 ;“士”阶层的崛起是“百家争鸣”
关键词
社会解组
社会流动
春秋战国
"百家争鸣"
Keywords
society dis
in
tegration
movement
in
the
society
the
Spr
in
g & Autum and
warring
states
period
'contention of various
school
s of thought
分类号
K225 [历史地理—中国史]
K231 [历史地理—中国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五德”兼备:孙子将帅素质论略说
被引量:
1
6
作者
黄朴民
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
出处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3期24-30,共7页
文摘
虽然与《吴子》《尉缭子》《六韬》等其他先秦兵书相比,治军问题并非孙子所关注的重点。但是,治军思想仍然为《孙子兵法》一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在孙子整个治军的理论体系中,其将帅观观点鲜明,内涵丰富,思想深邃,见解独到,不乏启迪,弥足珍贵。其中有关将帅素质问题的论述,是孙子将帅观的精华所在。文章对孙子将帅素质构成的"五德"之内涵及其意义与价值,进行了比较系统的考察和总结。指出"五德"的排序有其内在的严谨逻辑结构,"五德"的解读亦可以作直观理解和深度抉微的区隔,尤其值得关注的是,从将帅素质构成要素的具体变化之中,可以体会到兵学思想与政治生态之间存在着微妙的互动关系,任何观念文化的生成与变化都反映了一定的时代精神。
关键词
《孙子兵法》
将帅
素质
春秋战国
军事思想
德操品行
Keywords
Sun
tzu
’s Art of War
commander
quality
Spr
in
g and Autumn and
warring
states
period
military thought
moral conduct
分类号
E89 [军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战国法家君主论中的悖论探析
被引量:
1
7
作者
池桢
机构
郑州大学历史与考古系
出处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33-136,共4页
文摘
战国时期法家君主论是一个悖论,它包含了理性与非理性的内容。理性内容是指它对在当时具有进步意义的王权政治的鼓吹、对制度化的强调以及对法的明确主张。非理性的内容则是指它对人性的否定、对君主个人绝对专制的鼓吹以及对各种卑劣的统治术的热衷。这种理性内容与非理性内容在战国法家君主论中的混容决定了这一理论的悲剧性。尽管它是同时期诸家君主论中最具有理性色彩的理论,但最终依旧滑入绝对专制主义的泥潭。
关键词
战国法家君主论
悖论
理性
非理性
悲剧性
Keywords
the
Legal
school
's monarch
the
ory
in
the
period
of
warring
states
absured
the
ory
rational
non-rational
tragic nature.
分类号
K231 [历史地理—中国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孔子师徒的文学传播
被引量:
1
8
作者
陈桐生
机构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中国语言文化学院
出处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2期55-64,共10页
文摘
春秋末年,中国的文学传播经历了从官方传播到民间文化学术流派传播的历史性变革,促成这一变革的是孔子师徒。孔子师徒文学传播的主要内容是礼学散文,也包括《诗》、《书》、《易》文献和六艺技艺。孔门文学传播有七大显著特点:传播的内容伴随着传播过程而不断生成;传播的动力来源于弟子对孔子学说的真诚信仰;传播的组织方式是在孔门弟子派系之内,按照师徒代代相传的方式进行;传播的分工有共同传播与独家传播;传播行为多受孔子教育思想及弟子个性、特长等因素的支配;传播的贡献大小取决于后学的才能以及志向;传播形式有单篇、结集、缀语、片断和片语传播。孔子师徒开启了战国两百多年的文学传播新格局,诸子百家面临新的传播环境,在继承孔子师徒传播模式基础上又有许多新变。
关键词
孔子
七十子后学
文学传播
战国诸子
Keywords
Confucius seventy disciples of Confucius' disciples literature communication various
school
s
in
the
warring
states
period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孙子兵法》与先秦军事伦理思想的发展
被引量:
10
9
作者
龚留柱
机构
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出处
《滨州学院学报》
2010年第1期1-6,共6页
文摘
从现存的兵书来看,《司马法》虽然成书较晚,但其中有一些"追论古者司马兵法"的内容,正体现了古代军事领域的人道主义。《孙子兵法》在理性思潮的背景下,认为军人的最大追求是"安国利主";战争中的最基本和优先的价值是"利",要"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孙子兵法》并不能体现古代的仁本主义,它的立场与儒家不同,是君主或者国家本位。先秦军事伦理思想的发展走了一个"U"型演进的道路,从《司马法》到《孙子兵法》是由上向下行,再由《孙子兵法》到《尉缭子》是攀爬上升,重新强调兵家道德。不应在道德上贬低《孙子兵法》,孙子不是政治家和社会理论家,军事学与伦理学也属于不同的领域,有不同的研究对象。正因为《孙子兵法》能够暂时抛开伦理的纠缠,才能创造出一个辉映千古的具有东方特色的兵学体系。
关键词
《孙子兵法》
先秦军事伦理
利战
国家本位
仁本
Keywords
Military Science of Sun
tzu
military ethics
in
the
period
of pre-Q
in
Dynasty
in
favor of
the
war
state-oriented
benevolence-centered
分类号
E892 [军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春秋战国经济技术发展与我国封建社会的文化生态
被引量:
1
10
作者
高巍翔
机构
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出处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1期99-103,共5页
文摘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经济发展、政治变革、思想文化活跃的社会转型时期,三者在时空上一致,相互促进。本文旨在揭示该时期技术、经济社会、文化之间生态协调发展的互动关系:一、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的正关联为新的封建社会经济制度基础的形成和思想文化的繁荣提供物质基础;二、上层建筑的解体和"百家争鸣"的出现奠定了我国封建政治制度和文化意识上层建筑的基本形态;三、文化扩散和教育下移以及"百家争鸣"的形成从思想文化上巩固了社会变革的成果,为以后封建社会的进一步完善提供了合理论证和预设。
关键词
春秋战国
经济发展
封建社会
百家争鸣
思想文化
文化生态性
Keywords
spr
in
g and autumn and
warring
states
period
economic growth
feudal society
contention of a hundred
school
s of thonght
ideological &cultural
cultural ecology
分类号
K225.03 [历史地理—中国史]
K231.03 [历史地理—中国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试论春秋战国时期的“从师热”
被引量:
1
11
作者
方燕
机构
四川师范大学历史系
出处
《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3期11-15,共5页
文摘
春秋战国时期由于士阶层崛起 ,养士之风盛行 ,私学勃兴 ,社会上掀起从师热潮 ,表现为学生来源广泛 ,成份复杂 ;师承各派 ,自主性强 ;随师流动 ,接触面广 ,由此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 ,推动了私家学派的发展 。
关键词
春秋战国
私学
土阶层
教育史
“从师热”
Keywords
Spr
in
g and Autumn
period
and
warring
states
period
follow
in
g teachers
scholars
private
school
in
g
分类号
G529.25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G529.31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春秋战国哲学流派研究的反思
12
作者
张彦修
机构
湛江师范学院法政学院
出处
《管子学刊》
CSSCI
2006年第2期73-76,共4页
文摘
经过几十年的积淀,春秋战国哲学流派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也存在着需要认真反思的地方。春秋战国哲学流派历史价值认识不充分,哲学阵线的机械划分,哲学范畴、概念的教条比附,文献资料理解的歧义,简牍帛书的利用不足,指导理论的简单化、研究方法的单一化等,分别从不同的侧面制约着春秋战国哲学流派研究的深入发展,也影响着对中国古代哲学的精确理解。
关键词
春秋
战国
哲学流派
Keywords
the
Spr
in
g and Autumn
period
the
warring
states
school
s of philosophy
分类号
B26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鶡冠子》与帛书《黄帝四经》语法、文体比较研究
13
作者
孙福喜
机构
西北大学文博学院
出处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0年第3期38-41,共4页
文摘
从文献学的角度 ,对《冠子》与帛书《黄帝四经》,在语法与文体方面进行比较后认为 :它们不但都喜欢用对立统一的概念 ,而且都是间或用韵的说理散文。这说明《冠子》
关键词
<
>
帛书<<黄帝四经>>
语法
文体
比较
Keywords
He Kuan
tzu
silk book Huang Di Si J
in
g
grammer
style
the
end of
the
warring
states
period
.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中儒墨教育对“礼”传播的贡献
14
作者
左建
机构
新乡学院文学院
出处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11期65-66,共2页
文摘
古代中国的礼,实际上是一个建构完备的制度与文化的体系,是一种集政治、宗教、伦理、教化、法律和军事要素于一体的整合性的治理构架。礼成于周公,而后一直在统治阶级内部传播。通过百家争鸣,礼开始逐步下移到平民中来。
关键词
春秋战国时期
百家争鸣
儒墨
礼
Keywords
the
Spr
in
g and Autumn and
warring
states
period
s
Hundred
school
s of Thought
period
Confucian-ism and Mohism
propriety
分类号
G65 [文化科学—教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郭店竹简《老子》的版本归属及其学术史定位
15
作者
刘晗
机构
济宁学院文化传播系
出处
《长治学院学报》
2014年第4期34-39,共6页
文摘
郭店竹简《老子》的形式和内容与今日所见帛书本及通行本有很大不同,它既非原始的、完整的传本,亦非选本或摘抄本,而是一种较早的经过系统化和逻辑化加工整理而成的传本。它的出土,一方面为我们探讨《老子》形成的早期阶段的历史提供了重要的实物线索,另一方面又能促使我们结合流传的多种版本,分析和把握《老子》传本的演变,推动和深化老子思想和道家学派的研究。
关键词
竹简《老子》
版本
战国
Keywords
the
bamboo Lao
tzu
the
edition
the
warring
states
period
分类号
B223.1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周代黄淮地区文化激荡与诸子思想的形成
16
作者
金荣权
机构
信阳师范学院淮河文明研究中心
出处
《中原文化研究》
2020年第3期62-67,共6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先秦淮河流域族群演化与文化融合研究”(16BZS035)阶段性成果。
文摘
从春秋中期至战国时代,天下动乱与诸侯各行其政,同时也带来了学术的自由之风。在文化发展与传播方面,官学垄断地位结束,私学产生;史官文化式微,民间文化精英辈出;学术争鸣兴起,诸子百家大放异彩。黄淮地区独特的文化因子和多文化的交汇、激荡,滋养了各种文化思想。这一时期所出现的学术精英和百家的代表人物中,有很多都生活在黄淮地区,如:儒家创始人孔子和战国时期的代表人物孟子;道家的创始人老子,后继者老莱子、庄子;墨家的创始人墨翟;法家代表人物申不害,集大成式人物韩非;阴阳家代表人物邹衍等。
关键词
春秋战国
黄淮地区
中原文化
诸子思想
Keywords
the
Spr
in
g and Autumn and
warring
states
period
Huang-Huai Bas
in
culture of Central Ch
in
a
thoughts of
school
s
分类号
K224 [历史地理—中国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战国时期法家法律思想特色
17
作者
李晓蓉
机构
遵义师范学院政治经济与管理学院
出处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第3期55-58,共4页
文摘
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社会新旧交替的大变革时期。就是在此多事之秋,一个新兴的"知识分子"阶层——士,在社会各领域异军突起,迅速发展成为一股重要的社会力量。法家就是其中一支最为引人注目的精英团队,其法律思想以勃勃生机引领了当时社会变革之潮,彰显出鲜明的时代特色,如以人性利己和历史发展作为立法前提、以君主专制作为立法宗旨、以富国强兵作为立法目标、以法治国作为执法原则。
关键词
战国时期
法家
法律思想
特色
Keywords
the
warring
states
period
law
school
law thought
dist
in
ctive
分类号
K231 [历史地理—中国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简论春秋战国时期私学教育理念的先进性
18
作者
宋冬梅
机构
西北大学现代学院基础部
出处
《高教学刊》
2017年第18期190-192,196,共4页
基金
西安市社科规划基金西北大学现代学院专项"基于春秋战国时期的私学教育理念对我市教育体制的研究--以高等教育为例"(编号:16XD07)
文摘
文章通过运用对比、论证、总结的方法,阐述了私学兴起的外因与内因,简论了私学在教育、治国方面及精神层面产生的积极作用,论证了春秋战国时期私学教育理念的先进性,体现了私学教育理念的特色。为后继关于完善西安市高等教育体制与利用中国传统文化增强高校师生"德育"教育的研究做了前期准备与理论指导。
关键词
春秋战国
诸子百家
春秋战国时期思想与私学
春秋战国时期私学先进性
Keywords
spr
in
g and Autumn
period
&
warring
states
period
all masters and
school
s
thoughts and private
school
s
in
the
Spr
in
g and Autumn
period
the
advanced nature of private
school
s
in
the
Spr
in
g and Autumn
period
分类号
G640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从知识阶层社会地位的变化看春秋战国时期教育制度的改革
19
作者
辛田
机构
榆林学院政治经济与历史系
出处
《榆林学院学报》
2008年第3期17-20,共4页
基金
榆林学院2007年教改项目(JG0736)
文摘
教育体制与现实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有着密切的关系,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教育史上的第一次体制变革的出现,不仅是当时社会政治制度变化的结果,也是当时社会知识阶层政治地位沦落、经济状况陷入困顿的结果,是知识阶层急于摆脱困境、谋求发展的结果。
关键词
春秋战国
教育体制
教育垄断
百家争鸣
Keywords
the
Spr
in
g and Autumn and
the
warring
states
period
s
educational system
educationalmonopoly
contention and flourish
in
g of numerous
school
s of thought
分类号
G529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转型
被引量:
3
20
作者
潘俊杰
魏婧
机构
西北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
西北大学文学院
出处
《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3期9-13,共5页
文摘
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转型是以诸子百家的学术文化为载体。先秦诸子的学术思想 ,是这一时期社会转型历史背景下文化转型的标志和丰硕成果。社会的历史性转型所引发的社会危机和文化危机 ,是先秦诸子学术兴起的历史土壤 ;诸子百家通过不同的角度、方法和途径对文化进行重建 ,形成不同的文化转型模式 ;礼乐文化精神向理性和人本文化精神的转变 ,是先秦诸子学文化转型的核心内容 ;文化的多样性和“求变”的时代特色构成春秋战国文化转型的显著特征。先秦诸子学文化转型的一般规律 ,对于当前我国社会历史性转型下的文化现代化有着重要的启示。
关键词
春秋战国
诸子百家
文化转型
启示
Keywords
Spr
in
g and Autumn
period
and
warring
states
various
school
s of thoughts and
the
ir exponents dur
in
g
the
period
of pre-Q
in
times
culture turn
in
g
enlightenment
分类号
K207 [历史地理—中国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战国《诗》学传播中心的转移与汉四家《诗》的形成
刘毓庆
郭万金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5
7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鹖冠子其人与其思想新探
杨兆贵
《管子学刊》
CSSCI
2008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简论墨子兼爱说中的友善价值观蕴涵
冯正强
何云庵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7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论战国墨家学派发展的四个阶段
郑杰文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
7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成因
陈茵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五德”兼备:孙子将帅素质论略说
黄朴民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战国法家君主论中的悖论探析
池桢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孔子师徒的文学传播
陈桐生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孙子兵法》与先秦军事伦理思想的发展
龚留柱
《滨州学院学报》
2010
1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春秋战国经济技术发展与我国封建社会的文化生态
高巍翔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试论春秋战国时期的“从师热”
方燕
《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春秋战国哲学流派研究的反思
张彦修
《管子学刊》
CSSCI
2006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3
《鶡冠子》与帛书《黄帝四经》语法、文体比较研究
孙福喜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0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4
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中儒墨教育对“礼”传播的贡献
左建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1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5
郭店竹简《老子》的版本归属及其学术史定位
刘晗
《长治学院学报》
201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6
周代黄淮地区文化激荡与诸子思想的形成
金荣权
《中原文化研究》
2020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7
论战国时期法家法律思想特色
李晓蓉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15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8
简论春秋战国时期私学教育理念的先进性
宋冬梅
《高教学刊》
2017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9
从知识阶层社会地位的变化看春秋战国时期教育制度的改革
辛田
《榆林学院学报》
2008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0
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转型
潘俊杰
魏婧
《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