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3篇文章
< 1 2 2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Exploration and Contrast of the View of Wittgenstein and Chuang-Tzu on Words and Meanings
1
作者 Wang Lin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275-280,共6页
Although Wittgenstein and Chuang Tzu lived in utterly different backgrounds of times,geography and culture,they both paid close attention to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anguage and the world.What's more,they pointed... Although Wittgenstein and Chuang Tzu lived in utterly different backgrounds of times,geography and culture,they both paid close attention to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anguage and the world.What's more,they pointed out that there were indeed many things out of the reach of language,namely,the "unspeakable".The essence of Wittgenstein's early philosophy advocates that one has to remain silent for the unspeakable whereas the"Taoism"of Chuang Tzu,on the premise of the recognition of remaining silent,puts forward the highest state of expressing the"unspeakable"- that is,whether to make a statement or not.Despite the fact that there is a slight difference in textual representation and solutions,there is no doubt that they both focus their philosophical research on the"unspeakab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特根斯坦 庄子 对比度 词语 文化背景 文字表述 语言 哲学
下载PDF
《庄子》“适”的审美范畴论 被引量:1
2
作者 赵德鸿 《北方论丛》 2024年第3期79-87,共9页
庄子其全部的文本都在表达着适意的人生追求。“适”作为《庄子》的审美范畴,恰恰是庄子最为满意的人生状态,并成为庄子内心深处潜意识的人生理念。本文主要通过“适”的审美范畴分析,梳理庄子对于三种人生选择和生存方式的不同态度。... 庄子其全部的文本都在表达着适意的人生追求。“适”作为《庄子》的审美范畴,恰恰是庄子最为满意的人生状态,并成为庄子内心深处潜意识的人生理念。本文主要通过“适”的审美范畴分析,梳理庄子对于三种人生选择和生存方式的不同态度。一是“适人之适”,二是“自适之适”,三是“忘适之适”。庄子最为崇尚的人生场景即“忘适之适”,这也与其本人一贯崇尚的天地精神一脉相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适人之适 自适之适 忘适之适
下载PDF
“以道观之”与“知鱼之乐”:庄子知论及其现代教育意蕴
3
作者 孙波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4年第5期74-83,共10页
《庄子·秋水》篇中的“以道观之”与“知鱼之乐”,是庄子关于何谓知及何以获知这一教育核心议题的表达和阐发。真知建基于“道”而非“物”,这种知识论意味着一种整体性的认识路径。真知及真知的习得,生发于个体对人事、物理的身... 《庄子·秋水》篇中的“以道观之”与“知鱼之乐”,是庄子关于何谓知及何以获知这一教育核心议题的表达和阐发。真知建基于“道”而非“物”,这种知识论意味着一种整体性的认识路径。真知及真知的习得,生发于个体对人事、物理的身心体悟亦即身亲躬行中。其中内蕴着在知识的分合间寻求平衡,在躬行践履中创获智识,在身心一如中成就完整人格等教育观念,是当代教育学人需要不断回眸并领悟的教育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秋水》 真知 体知 教育智慧
下载PDF
庄子本真理想人格审美内涵的现代阐释
4
作者 赵诗华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37-41,共5页
《庄子》文本中描写了大量理想的人格形象,都以保持个体自身的本真以及追求内在精神的自由作为最高的生命理想,这主要体现在庄子所塑造的丑人、匠人和以真人为代表的神人、圣人、至人等三类群体身上。他们充分体现了庄子理想人格的建构... 《庄子》文本中描写了大量理想的人格形象,都以保持个体自身的本真以及追求内在精神的自由作为最高的生命理想,这主要体现在庄子所塑造的丑人、匠人和以真人为代表的神人、圣人、至人等三类群体身上。他们充分体现了庄子理想人格的建构及其所表现出的三种审美意蕴和人生境界:形体残缺的真丑之美及其追求的顺命境界、涵道于技的游戏之美及其安命境界、达道的精神飘逸之美及其逍遥境界,它们共同指向个体生存与生命精神的自由和自在,并将其作为理想人格的内在规定,呈现了庄子“以真为美”的人格审美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本真 人格 审美
下载PDF
《庄子》“安之若命”释义
5
作者 夏资强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89-94,106,共7页
《庄子》内篇中的《人间世》和《德充符》都有提到“安之若命”。通过梳理《庄子》一书和“命”有关的思想理论,发现“命”不仅与“德”相即,而且还具有流变、无待的特点。“安之若命”语句的重点不在于对“命”的屈服与顺从,而在于强... 《庄子》内篇中的《人间世》和《德充符》都有提到“安之若命”。通过梳理《庄子》一书和“命”有关的思想理论,发现“命”不仅与“德”相即,而且还具有流变、无待的特点。“安之若命”语句的重点不在于对“命”的屈服与顺从,而在于强调面对人生困境时,人应当采取转化消解的态度。“安之若命”凸显了“德”将“心知”转化为“真知”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消解 心知
下载PDF
由“全生”至“全于道”:王雱对《庄子》内七篇的解读
6
作者 由美子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10-116,共7页
王雱《南华真经新传》探绎了《庄子》各篇上下之间的逻辑次序及内在关联,将内七篇看作层层递进的整体,形成完整的性命系统。在内七篇中,《逍遥游》为总序,其余六篇两两成对,分别体现了个人的“全生”、经世的“全生”、由“全生”至“... 王雱《南华真经新传》探绎了《庄子》各篇上下之间的逻辑次序及内在关联,将内七篇看作层层递进的整体,形成完整的性命系统。在内七篇中,《逍遥游》为总序,其余六篇两两成对,分别体现了个人的“全生”、经世的“全生”、由“全生”至“全于道”三个阶段的修养理路。由此反映出“有为入于无为”始终存于王雱的思想中,展现了王安石新学派哲学的理论关切和思想意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雱 《南华真经新传》 “全生” 无为 《庄子》内七篇
下载PDF
“楚狂接舆歌”的文学演变路径
7
作者 李媛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41-46,共6页
《庄子·人间世》“接舆歌”与《论语·微子》所载版本不一,前者的楚人文法特色更为浓厚。两处文本的思想差异关键在于“来世不可待,往世不可追也”与“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庄子·人间世》与楚系文献中出现的相似... 《庄子·人间世》“接舆歌”与《论语·微子》所载版本不一,前者的楚人文法特色更为浓厚。两处文本的思想差异关键在于“来世不可待,往世不可追也”与“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庄子·人间世》与楚系文献中出现的相似文本同属于未来“不可待”的传统,并将指涉对象具体到“人间世”之“世”,表明现世的明哲保身及未来的不可期待。《论语·微子》加以改造,与汉系文献同属于未来“犹可追”的传统。以“接舆歌”为主体内容的楚狂接舆歌孔子故事,经历“楚系文献—《庄子·人间世》—《论语·微子》”的文学演变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人间世》 《论语·微子》 文学演变
下载PDF
《庄子》隐逸思想新解
8
作者 夏资强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72-76,共5页
庄子隐逸思想受到诸多关注,通过对《庄子》文本分析,发现隐逸思想是在“是”“非”对举层面提出来,它并不偏重于“隐”这一具体行为,而是强调“心”的作用,超脱“是”与“非”的对立,达致“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的逍遥理境。
关键词 《庄子》 隐逸 逍遥 成心
下载PDF
笔花妙得天然趣 不是寻常梦里人--《庄子》“故事场景图”题画诗刍论
9
作者 李紫微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47-52,共6页
题画诗是一种特殊的文学体裁,名目繁多、内容丰富。《庄子》题画诗共分为两类,“诗画一律”类忠于画面,与画作互融情韵,“诗画异质”类则拓展了画作的意蕴,记录着诗作者与画作者真实而灵动的交流。《庄子》题画诗具有丰富的内容旨趣,是... 题画诗是一种特殊的文学体裁,名目繁多、内容丰富。《庄子》题画诗共分为两类,“诗画一律”类忠于画面,与画作互融情韵,“诗画异质”类则拓展了画作的意蕴,记录着诗作者与画作者真实而灵动的交流。《庄子》题画诗具有丰富的内容旨趣,是诗人个人志趣的体现,也是一种对《庄子》散文与图像作品的再解读,体现了后世文人对《庄子》的钻研与热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故事场景图 题画诗 图文关系
下载PDF
庄子“由技入道”观及其现代价值
10
作者 时赛 《金陵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61-70,共10页
《庄子》中塑造了诸多身怀绝技的劳动者形象,这些劳动者既是从事平凡职业的普通人,也是在劳动过程中由“技”入“道”的真人。“由技入道”观表明,人能在自主自由的劳动实践中,通过去除己见、体悟自然之理来通达生命自由之境。“由技入... 《庄子》中塑造了诸多身怀绝技的劳动者形象,这些劳动者既是从事平凡职业的普通人,也是在劳动过程中由“技”入“道”的真人。“由技入道”观表明,人能在自主自由的劳动实践中,通过去除己见、体悟自然之理来通达生命自由之境。“由技入道”的方法论主要包括:非志不取的劳动选择、用神不分的劳动心境、忘己入天的劳动艺术。庄子“由技入道”观暗含了劳动解放的思想蕴意,对于现代人重新审视劳动实践,探求劳动解放以及人自身的解放都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由技入道 技艺劳动 现代价值
下载PDF
《庄子休鼓盆成大道》的越界游旅及其图像隐喻
11
作者 宋丽娟 《文艺理论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2-30,共9页
《庄子休鼓盆成大道》不仅是最早被译成西文的中国话本,而且译文众多;其“艳孀变节”的主题引发了西方学者的比较研究,而其独特的双重叙事模式又令西方文人纷纷效仿;此外,西方画家为之精心绘制的插图,又赋予庄子不一样的视觉影像;凡此种... 《庄子休鼓盆成大道》不仅是最早被译成西文的中国话本,而且译文众多;其“艳孀变节”的主题引发了西方学者的比较研究,而其独特的双重叙事模式又令西方文人纷纷效仿;此外,西方画家为之精心绘制的插图,又赋予庄子不一样的视觉影像;凡此种种,使得《庄子休鼓盆成大道》成为多元文化融合的典型。这一方面体现了文本经由翻译,越界游于异域的旅程,另一方面这种越界游旅又使之成为一种流动的文本,在文本流动中完成内容的改写和含义的叠加,从而实现了多元文化的融通和汇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休鼓盆成大道》 流动的文本 翻译 图像隐喻
下载PDF
宋人庄学文学批评历程及其关注重心考察
12
作者 王英娜 《北方论丛》 2023年第6期131-140,共10页
《庄子》是融通哲学与文学的典范,历代评论颇丰。关于其文学因素的发掘,虽先秦时已有涉猎,但直到宋代时才全面展开,并成为庄子文学评论发展的重要时期。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宋人对《庄子》的篇章结构、文学技艺、“三言”涵义等均提出了... 《庄子》是融通哲学与文学的典范,历代评论颇丰。关于其文学因素的发掘,虽先秦时已有涉猎,但直到宋代时才全面展开,并成为庄子文学评论发展的重要时期。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宋人对《庄子》的篇章结构、文学技艺、“三言”涵义等均提出了诸多新见。他们不但在篇章命名、结构布局、文思义理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而且对庄子创作的情感、文势、笔法、风格、规则等亦展开了多视角的审思与研寻。虽然他们的观点并非定论,但其阐释推进了《庄子》的文学性探究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文学批评 宋代 阐释学
下载PDF
曹础基在庄学史上的贡献——兼谈其对关锋范式的突破
13
作者 周炽成 《衡水学院学报》 2023年第5期1-8,123,共9页
20世纪以来,《庄子》研究经历了不同研究范式的转换,其发展已经成为中国传统学术研究的一个缩影。作为新中国第一部《庄子浅注》的作者,曹础基的庄学研究在一定程度上与20世纪以来的《庄子》研究史相应发展。曹先生是新时期具有代表性... 20世纪以来,《庄子》研究经历了不同研究范式的转换,其发展已经成为中国传统学术研究的一个缩影。作为新中国第一部《庄子浅注》的作者,曹础基的庄学研究在一定程度上与20世纪以来的《庄子》研究史相应发展。曹先生是新时期具有代表性的研究者之一,也是庄学研究关锋范式的突破者。从《庄子浅注》到《庄子浅论》,其研究涵盖了庄学研究范式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变,促使《庄子》研究最终呈现多元化。在新版《庄子浅注》和《老庄旁训》中,曹先生对旧版一些过时的内容和形式进行了革命性的改变,展示了《庄子》研究的最新成果。探讨曹础基在新中国庄学研究史上的贡献和地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础基 《庄子浅注》 《庄子浅论》 《老庄旁训》 关锋范式 庄学史
下载PDF
陈鼓应《庄子今译今注》校补
14
作者 陈广忠 《阜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2期1-8,共8页
陈鼓应先生的《庄子今注今译》是一部在海内外学术界产生了广泛影响的《庄子》研究著作,然而由于出版较早,当时条件不具备,致使出现不少值得讨论的问题。为方便后学,也为了该书更好地传播,本文从8个方面,列举36条,对陈鼓应《庄子今注今... 陈鼓应先生的《庄子今注今译》是一部在海内外学术界产生了广泛影响的《庄子》研究著作,然而由于出版较早,当时条件不具备,致使出现不少值得讨论的问题。为方便后学,也为了该书更好地传播,本文从8个方面,列举36条,对陈鼓应《庄子今注今译》进行了讨论,并加以校勘和增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鼓应 《庄子今注今译》 校补
下载PDF
从“反知”到“真知”——庄子认识论的意义转向
15
作者 代训锋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81-86,共6页
在认识论的问题上,庄子的思想过程是先“反知”,通过对“知”的社会政治批判和认识论意义的批判,解构了原有的文化知识遗产,在此基础上,庄子建构起一种蕴含着对生命的意义和价值认识的“真知”。真知,就是对道、对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的认... 在认识论的问题上,庄子的思想过程是先“反知”,通过对“知”的社会政治批判和认识论意义的批判,解构了原有的文化知识遗产,在此基础上,庄子建构起一种蕴含着对生命的意义和价值认识的“真知”。真知,就是对道、对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的认识。从“反知”到“真知”,庄子实现了认识论的意义转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反知” “真知” 意义转向
下载PDF
庄子故里考释
16
作者 李永强 刘学智 《唐都学刊》 2023年第6期87-92,共6页
关于庄子故里问题,历代皆有学者考证,此一公案绵延至今。截至目前,就庄子故里归属有四说:其一为楚地说,其二为山东东明说,其三为河南商丘说,其四为安徽蒙城说。庄子故里楚地说有一定的合理性及依据,论证逻辑有三:一是考察楚国沿革,由吴... 关于庄子故里问题,历代皆有学者考证,此一公案绵延至今。截至目前,就庄子故里归属有四说:其一为楚地说,其二为山东东明说,其三为河南商丘说,其四为安徽蒙城说。庄子故里楚地说有一定的合理性及依据,论证逻辑有三:一是考察楚国沿革,由吴起变法到公族消杀北迁;二是对庄子职业和身份的进一步认定;三是屈庄合证,南北文化心理的差异。通过对庄子故里考释获得其在荆楚大地获取的思想渊源、精神底色和价值关怀,以探求庄子、道家、荆楚大地之间的关系及其思想脉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故里 楚地说 宋蒙地 《庄子研究》
下载PDF
论俞樾《庄子平议》中“理训”的生成——以俞樾《庄子平议》对二王《庄子杂志》的继承为中心 被引量:1
17
作者 郭泓志 《武陵学刊》 2023年第1期103-109,115,共8页
俞樾《庄子平议》对王念孙、王引之父子《庄子杂志》的考据形式与考据结论均有吸收。俞樾《庄子平议》的一大特色,是在对二王《庄子杂志》继承的基础上,一方面发展了二王“相对为文”的考据形式,使“相对为文”成为可以不依赖任何考据... 俞樾《庄子平议》对王念孙、王引之父子《庄子杂志》的考据形式与考据结论均有吸收。俞樾《庄子平议》的一大特色,是在对二王《庄子杂志》继承的基础上,一方面发展了二王“相对为文”的考据形式,使“相对为文”成为可以不依赖任何考据质料的考据形式;一方面提高了以庄解庄考据质料的地位,使《庄子》文句的结构和语义成为可以支撑结论的唯一考据质料。两方面的相互结合、共同作用造成了“理训”的必然生成。“理训”既是文献考据学发展到高级阶段的必然产物,又在一定程度上对文献考据学的基本精神有所偏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邮二王 《读书杂志》 俞樾 《庄子平议》 理训
下载PDF
《庄子》“撄宁”本义探赜 被引量:1
18
作者 汪冬贺 《社会科学论坛》 2023年第1期28-37,共10页
“撄宁”出自《庄子·大宗师》,“撄”字应解释为“损”,而非历来解庄者所认为的“纷扰”。“撄宁”作为庄子哲学中工夫修养论与境界描述的综合,表现了个体生命通过“损”的修养工夫实现内在超越的体道过程,这一特质遵循《庄子》一... “撄宁”出自《庄子·大宗师》,“撄”字应解释为“损”,而非历来解庄者所认为的“纷扰”。“撄宁”作为庄子哲学中工夫修养论与境界描述的综合,表现了个体生命通过“损”的修养工夫实现内在超越的体道过程,这一特质遵循《庄子》一书哲学语言的表达方式,契合庄子哲学经典范畴之间的内在关联性及核心要义,并与庄子生命观的总体取向相辅相成。对“撄宁”本义的探赜,有助于理解庄子哲学的内在超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撄宁 本义 生命观
下载PDF
论庄子“乘物以游心”的精神意蕴 被引量:1
19
作者 司雨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1期81-86,共6页
《庄子·人间世》中所提及的“乘物以游心”内涵丰富,充分反映了庄子哲学所蕴含的人生智慧。“游心”以“乘物”为基础和前提,二者是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乘物”包含多层结构,分别是乘自然层面之物、乘躯体层面之物、乘社会层面... 《庄子·人间世》中所提及的“乘物以游心”内涵丰富,充分反映了庄子哲学所蕴含的人生智慧。“游心”以“乘物”为基础和前提,二者是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乘物”包含多层结构,分别是乘自然层面之物、乘躯体层面之物、乘社会层面之物、乘观念层面之物。“游心”可从三重维度加以理解,分别是齐万物、明生死、吾丧我。“乘物以游心”是以道心游世,表达的不是消极的避世态度,而是积极的应世精神。同时,“乘物以游心”深刻反映出庄子的处世智慧,即以平常心面对人世纷扰,做平常人;达人心、达人气以助人;虚己顺物,外曲内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乘物 游心 游世
下载PDF
庄子“无用之用”的生态哲学智慧
20
作者 蓝淇嘉 何晓涛 《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49-52,共4页
庄子的“无用之用”蕴含丰富的生态哲学智慧。出于对“用”的追逐,人类随心所欲地从自然环境攫取自己所需,一味地毁坏夺取而丝毫不考虑产生的后果,“无用”才是保全自然生态的“大用”。“用”的核心内涵投射于人解读为政治处世的“无为... 庄子的“无用之用”蕴含丰富的生态哲学智慧。出于对“用”的追逐,人类随心所欲地从自然环境攫取自己所需,一味地毁坏夺取而丝毫不考虑产生的后果,“无用”才是保全自然生态的“大用”。“用”的核心内涵投射于人解读为政治处世的“无为”,投射于物可视为生态伦理上的“天人合一”。庄子“无用之用”的生态哲学,对当下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仍具有积极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生态哲学 “无用之用” “天人合一”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