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Ghana's Presidential Seats and Sword of State: Aesthetic Manifestation of Kwame Nkrumah' s Cultural Policy on Ghana's Political Culture
1
作者 Jerry Orhin Yorke Patrique deGraft-Yankson +1 位作者 Joseph Essuman Emmanuel Kodwo Amissah 《Journal of Literature and Art Studies》 2017年第12期1604-1624,共21页
This study explores the aesthetic dimensions of Kwame Nkrumah's cultural policies in the creation of Ghana's Presidential Seats and the State Sword. The study is an Art Historical research situated within the qualit... This study explores the aesthetic dimensions of Kwame Nkrumah's cultural policies in the creation of Ghana's Presidential Seats and the State Sword. The study is an Art Historical research situated within the qualitative research paradigm. It had a population of a defmed class of cultural policy makers, art historians, traditional rulers, nationalists, visual artists and Ghanaians resident both in and outside Ghana. The study examined how the creation of Ghana's Presidential Seats and the State Sword were influenced by Kwame Nkrumah's cultural policies and the cultural significance of the aesthetic interplay of ethnic insignias used in capturing the Ghanaian concept of Political authority. The study revealed that, Nkrumah recognised the cultural art forms and elements of ethnic Ghana as assets for national development. In line with his policy of building the Nation State of Ghana, he used ethnic cultural art forms and elements. At independence, Nkrumah commissioned some visual artist to create some artistic pieces (politico-cultural artefacts) for the Ghanaian political authority with inspiration or based on what pertains in the traditional authority (Chieftaincy) of Ghana. Politico-cultural artefacts as used in this study refer to the artefacts produced based on the cultural concepts of the ethnic states for the use of the political authority of the Republic of Ghana. Among these artistic pieces are the three Presidential Seats, The State Sword, The President's Personal Standard Pole and the State Ma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dinkra Presidential seats state sword politico-cultural artefacts Kwame Nkrumah's cultural policies
下载PDF
Shining Artistry Survives a Millenium—A True Record of Yue King Gou Jian's Sword
2
《China & The World Cultural Exchange》 1999年第5期40-41,共2页
关键词 shining Artistry survives a Millenium A True Record of Yue King Gou Jian’s sword
下载PDF
《庄子·说剑篇》透露出的武术文化信息 被引量:6
3
作者 申国卿 丁建岭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60-62,共3页
以《庄子.说剑篇》为研究对象,对其中与武术文化有关的内容进行了分析和探讨。从庄子的生卒年和《庄子.说剑篇》的真伪考证入手,肯定了该文在剑术以及武术理论发展方面所具有的重要地位;分三个方面论述了文中所反映出的战国时期燕赵武... 以《庄子.说剑篇》为研究对象,对其中与武术文化有关的内容进行了分析和探讨。从庄子的生卒年和《庄子.说剑篇》的真伪考证入手,肯定了该文在剑术以及武术理论发展方面所具有的重要地位;分三个方面论述了文中所反映出的战国时期燕赵武术文化发展概貌;从继往开来的角度,讨论了《庄子.说剑篇》对当今武术文化发展的积极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说剑篇》 剑士 武术文化 燕赵武术文化
下载PDF
“斩蛇剑”象征与刘邦建国史的个性 被引量:17
4
作者 王子今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20-27,共8页
刘邦"斩蛇"故事有可能类同"丹书狐鸣之事",经"史臣附会兴王之词"的渲染,被看作预言高祖帝业成功的标志。而"斩蛇剑"因此成为有神异特征的政治文物。刘邦早年曾经使用的"斩蛇剑",后... 刘邦"斩蛇"故事有可能类同"丹书狐鸣之事",经"史臣附会兴王之词"的渲染,被看作预言高祖帝业成功的标志。而"斩蛇剑"因此成为有神异特征的政治文物。刘邦早年曾经使用的"斩蛇剑",后来成为武装创业成功的象征,成为"布衣"、"匹夫"成就帝业的纪念。刘邦多次自称"吾以布衣提三尺剑取天下",可以读作对于这种建国方式的意义的提示。李世民、朱元璋也曾经发表认同这种建国史历程的言论,同样值得政治史研究者注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邦 斩蛇剑 三尺剑 布衣 帝业
下载PDF
日本“向右转”的民族两面性解读——读《菊与刀》的文化启示 被引量:2
5
作者 束必铨 周建明 《太平洋学报》 CSSCI 2012年第12期97-103,共7页
近期,日本社会右倾化抬头,日本政府对钓鱼岛的"国有化"事件引发中日关系的紧张,日本为什么会向右转,会走多远?成为牵动整个亚太格局变动的重大因素。要深刻地理解当下日本政治"向右转"的深层次原因,需要从全球、亚... 近期,日本社会右倾化抬头,日本政府对钓鱼岛的"国有化"事件引发中日关系的紧张,日本为什么会向右转,会走多远?成为牵动整个亚太格局变动的重大因素。要深刻地理解当下日本政治"向右转"的深层次原因,需要从全球、亚太地区格局变动、日本国内的困境来进行考察,更重要的是要对日本的传统文化特征进行剖析。真切了解与中国利益攸关的日本的民族性,是21世纪前半叶中国在崛起过程中所必须解决的问题。本文依据美国学者撰写的报告《菊与刀》,对日本的民族性进行剖析,以期引起国内思想界和学术界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右倾化” 民族两面性 《菊与刀》 文化启示
下载PDF
大IT革命初论 被引量:7
6
作者 刘益东 《科技资讯》 2014年第24期32-34,共3页
与20世纪70、80年代开始的浅层的IT革命不同,肇始于21世纪初的大IT革命在科技、经济、文化、思维、社会等各个方面引发了深刻变革。云科学革命是大IT革命的核心,大IT革命也面临"囚车剑魔"四大困境与科技危机这一最大挑战。
关键词 大IT革命 云科学 预演学和预演研究 “编导研”学 魔戒困境 双刃剑困境
下载PDF
李墨林按摩疗法结合易筋经九鬼拔刀式治疗慢性颈痛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9
7
作者 张琪 《四川中医》 2014年第10期145-147,共3页
目的:观察练习易筋经九鬼拔刀式结合李墨林按摩疗法与单纯按摩治疗慢性颈痛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慢性颈痛患者随机分为推拿练功组和单纯推拿组,每组30例,推拿组采取李墨林按摩手法治疗,推拿练功组在相同手法基础上结合练习易筋经九鬼... 目的:观察练习易筋经九鬼拔刀式结合李墨林按摩疗法与单纯按摩治疗慢性颈痛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慢性颈痛患者随机分为推拿练功组和单纯推拿组,每组30例,推拿组采取李墨林按摩手法治疗,推拿练功组在相同手法基础上结合练习易筋经九鬼拔刀式,2个疗程后比较疗效差异。结果: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区别(P<0.05)。结论:传统推拿疗法结合指导患者习练易筋经九鬼拔刀式在治疗慢性颈痛方面较单纯手法有显著优势,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筋经九鬼拔刀式 李墨林 按摩手法 慢性颈痛
下载PDF
文本细读的意义和可能 被引量:1
8
作者 张业松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1年第3期68-74,共7页
自20世纪中期英美“新批评”理论兴起以来,文本细读作为一种理论批评方法早已在文学批评和研究中得到广泛运用,理论层面的进展也日新月异,大大拓展了对叙事文类和抒情文类的理解空间。伴随大学教改中博雅教育和“原典精读”要求的强化,... 自20世纪中期英美“新批评”理论兴起以来,文本细读作为一种理论批评方法早已在文学批评和研究中得到广泛运用,理论层面的进展也日新月异,大大拓展了对叙事文类和抒情文类的理解空间。伴随大学教改中博雅教育和“原典精读”要求的强化,文本细读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也得到越来越多的强调。在大学的“原典精读”教学实例中,文本细读在促进人文传承和学术创新方面的意义和可能性有较为生动的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典精读 教学实践 鲁迅 《铸剑》 《狂人日记》
下载PDF
历史、政治与女性身体的边地呈现——从董立勃小说《烈日》、《箫与刀》看新疆兵团妓女改造运动
9
作者 张凡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2013年第1期39-44,共6页
发生于20世纪50年代初的妓女改造运动是被当代作家反复书写的历史事件之一,他们从不同的角度与层面走进共和国成立之初那场浩荡的运动,用文学语言和浪漫想象去书写经历这场运动的新中国的"旧女性"们的现实世界,从而呈现出当... 发生于20世纪50年代初的妓女改造运动是被当代作家反复书写的历史事件之一,他们从不同的角度与层面走进共和国成立之初那场浩荡的运动,用文学语言和浪漫想象去书写经历这场运动的新中国的"旧女性"们的现实世界,从而呈现出当年这些新中国的"旧女性"———妓女们在改造过程中鲜为人知的辛酸与苦涩。这场妓女改造运动的最终完成,依靠的是特定时空下党和政府的劳动教育、她们自身从自我精神层面的"脱胎换骨",以及整个社会从观念上对她们身份及所从事的行当认识的彻底转变。董立勃小说《烈日》、《箫与刀》中关于新中国成立之初那场妓女改造运动的文字呈现和对当时妓女们社会改造的文学叙述,走进了数十年前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妓女改造运动的历史场域,使人了解了那些女人们曾经生活的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妓女改造运动 董立勃小说 《烈日》 《箫与刀》
下载PDF
秦陵铜车御者佩饰与“王负剑”新释 被引量:2
10
作者 党士学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8年第3期1-6,共6页
秦陵铜车上的御官作为秦代上层人物的代表,其逼真的形象为研究秦代的服饰器用提供了坚实的证据。文章通过对铜御官俑佩环和佩剑的型制、纹饰、塑造形式、表现手法、展示内容等方面的考察和分析,结合历史文献和考古资料,探讨了佩环和佩... 秦陵铜车上的御官作为秦代上层人物的代表,其逼真的形象为研究秦代的服饰器用提供了坚实的证据。文章通过对铜御官俑佩环和佩剑的型制、纹饰、塑造形式、表现手法、展示内容等方面的考察和分析,结合历史文献和考古资料,探讨了佩环和佩剑的实际材质、原本面貌和制作情况,剖析了其中的礼制和习俗成份,对环绶的释名提出了新解,以充分证据对秦代御者佩剑的真假进行了辨析,并根据铜御者的佩剑方式,对荆轲刺秦王事件中的"王负剑"问题作出了新的考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陵铜车 御者 佩环 佩剑 王负剑 考辨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