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川江流域传统城镇风景要素梳理及组织特征探究 被引量:7
1
作者 毛华松 梁斐斐 熊瑞迪 《风景园林》 2018年第9期27-33,共7页
区域城镇风景特征与自然基底、历史进程、产业、人文等密切相关,梳理传统城镇风景要素及其空间分布、组织特征,对当代语境下的地域性城镇风景体系重构具有重要的指导与借鉴意义。川江流域城镇地处峡江地带,属典型的山地城镇,加之受悠久... 区域城镇风景特征与自然基底、历史进程、产业、人文等密切相关,梳理传统城镇风景要素及其空间分布、组织特征,对当代语境下的地域性城镇风景体系重构具有重要的指导与借鉴意义。川江流域城镇地处峡江地带,属典型的山地城镇,加之受悠久的演进历程和地域多元文化影响,其城镇风景极具历史及地方性特征。通过对方志、文集、诗歌等文字记载和相关图画资料进行量化统计、图文对照分析,梳理川江流域传统城镇风景要素数量、类型及位置分布;同时借助HGIS技术对城镇古代舆图、城图等进行地理信息的空间表达。归纳宏观视域下风景分布与山水构架的耦合关系,以及城镇及周边视域下城镇与风景互为补充和参照的融合关系。为构建多元的城镇风景要素、强化地方山水格局、促进城镇与风景协同发展等提供研究方法探究和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传统城镇风景 川江流域 风景要素 组织特征
下载PDF
川江流域生态地貌系统稳定性影响因素 被引量:2
2
作者 李立华 刘淑珍 何毓成 《山地研究》 CSCD 1992年第2期116-122,共7页
川江流域片蚀与地表物质组成、坡度和坡长关系密切,且明显受地貌类型控制;沟蚀与森林覆盖率呈负相关,而和人口密度呈正相关;重力侵蚀在盆周山区和流域西北部高山中山区危害严重;人类消极活动在盆中丘陵区因人口稠密而活跃。这四个因素... 川江流域片蚀与地表物质组成、坡度和坡长关系密切,且明显受地貌类型控制;沟蚀与森林覆盖率呈负相关,而和人口密度呈正相关;重力侵蚀在盆周山区和流域西北部高山中山区危害严重;人类消极活动在盆中丘陵区因人口稠密而活跃。这四个因素的发生发展制约着本流域生态地貌系统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江流域 生态地貌系统 稳定性
下载PDF
川江流域防护林区土壤质量评价方法 被引量:10
3
作者 张建辉 《山地研究》 CSCD 1992年第2期109-115,共7页
根据川江流域防护林区内森林地、宜林地并存,且宜林地占有相当比重的特点,将评价对象仅限定于土壤本身,并选取土壤质地等十项可实测土壤指标为评价因素。在此基础上,邀请众多专家进行土壤质量的指标强度分级和因素权重分配。最后采用模... 根据川江流域防护林区内森林地、宜林地并存,且宜林地占有相当比重的特点,将评价对象仅限定于土壤本身,并选取土壤质地等十项可实测土壤指标为评价因素。在此基础上,邀请众多专家进行土壤质量的指标强度分级和因素权重分配。最后采用模糊数学的综合评判法对土壤质量作出评价。评价结果表明,此套方法对川江流域防护林区土壤质量评价是较为合理的,并较其他方法更具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江流域 土壤 质量 模糊数学
下载PDF
川江流域防护林区林地的保护性利用 被引量:2
4
作者 张建辉 《山地研究》 CSCD 1993年第4期257-260,共4页
川江流域防护林区森林地面积仅占全区林地面积的44%,而疏林地、灌木林地、未成林造林地、宜林地等尚需抚育或营造的林地占56%,其中宜林地尚有20%。在分析区内林地利用现状的同时,指出了各类林地的主要土壤类型、主要问题及造林或抚... 川江流域防护林区森林地面积仅占全区林地面积的44%,而疏林地、灌木林地、未成林造林地、宜林地等尚需抚育或营造的林地占56%,其中宜林地尚有20%。在分析区内林地利用现状的同时,指出了各类林地的主要土壤类型、主要问题及造林或抚育的难易。着重从森林营造和管理角度,提出了相应的保护林地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江流域 林地 保护 利用
下载PDF
川江流域洪涝成因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贺素娣 《山地研究》 CSCD 1991年第2期99-104,共6页
川江流域洪涝频繁而危害大。兹以旬、两旬雨量分别为250—350,350—500毫米作主要洪涝指标。流域内洪涝频率、大面积洪涝频率的分布区域差异明显。洪涝的形成受暴雨和大地形结构控制,此外还受四川盆地地形、水系结构与森林遭破坏等的影响。
关键词 川江流域 洪涝 成因
下载PDF
川江流域防护林区土地利用的卫片图像判读
6
作者 高世忠 程地玖 任革非 《山地研究》 CSCD 1992年第4期234-238,共5页
在本区(102°35′—109°15′E,28°50′—33°10′N,土地面积15.5万平方公里)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中,用影像判读标志和地理景观综合分析判读,确定地理要素(纬度、地貌、海拔、坡度、坡向)和人类开发活动对土地利用类型的... 在本区(102°35′—109°15′E,28°50′—33°10′N,土地面积15.5万平方公里)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中,用影像判读标志和地理景观综合分析判读,确定地理要素(纬度、地貌、海拔、坡度、坡向)和人类开发活动对土地利用类型的影响,掌握各种地类的分布规律和开发利用特征。据此,对 9个一级地类和 18个二级地类编制成1:20万土地利用现状图。经野外验证,判读准确率9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江流域 林区 土地利用 卫生图像
下载PDF
川江流域土地利用时空格局动态变化特征 被引量:9
7
作者 于志磊 秦天玲 +2 位作者 王刚 郝彩莲 耿思敏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8-43,61,共7页
川江流域是长江上游经济区的核心区,也是国家西部大开发的重要地区,其土地利用变化对国土资源优化布局、生态屏障建设以及下游流域生境保护具有显著作用。该研究以2000年、2005年及2013年3期的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分析了川江流域土地利... 川江流域是长江上游经济区的核心区,也是国家西部大开发的重要地区,其土地利用变化对国土资源优化布局、生态屏障建设以及下游流域生境保护具有显著作用。该研究以2000年、2005年及2013年3期的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分析了川江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动态变化特征,并利用植被指数、植被覆盖度变化对研究区土地利用合理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该流域土地利用类型在数量、结构上都存在明显的分异特征。2000年-2013年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0.83%,表明这期间每年每100km2土地中有0.83km2的利用方式发生了改变。研究认为,土地利用类型间的多维向转化是引起土地利用时空分布变化的直接表现形式。2000年-2013年期间植被指数NDVI出现好转现象,表明近13年来川江流域土地利用具有一定程度上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江流域 土地利用 时空格局变化 植被指数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