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92篇文章
< 1 2 3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tudy on Chemical Constituents of Ethanol Extract from Yao Medicine Cissampelopsis spelaeicola
1
作者 Shuang LIANG Wenfang MA +3 位作者 Kewen LIANG Lichun ZHAO Gang DENG Dongyang XIE 《Medicinal Plant》 CAS 2020年第2期21-24,29,共5页
[Objectives]The research aimed to study the chemical constituents of ethanol extract from Yao medicine Cissampelopsis spelaeicola.[Methods]The petroleum ether,ethyl acetate and n-butanol fractions from 75%ethanol extr... [Objectives]The research aimed to study the chemical constituents of ethanol extract from Yao medicine Cissampelopsis spelaeicola.[Methods]The petroleum ether,ethyl acetate and n-butanol fractions from 75%ethanol extract of C.spelaeicola were isolated and purified by silica gel,SephadexLH-20 gel column and AB-8 macroporous resin column,etc.The structures of the compounds were analyzed and identified by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and spectral data(mass spectrometry,hydrogen spectrum and carbon spectrum).[Results]Twelve compounds were isolated and identified from 75%ethanol extract of C.spelaeicola.β-sitostero(I)and stigmasterol(II)were isolated from petroleum ether fraction;p-hydroxybenzoic acid(III),β-daucossterol(IV),protocatechuic acid(V),6β-hydroxyeremophi-7(11)-en-12,8β-olide(VI),10β-hydroxyeremophil-7(11)-en-8,12-olide(VII),10β-hydroxyeremophi-7(11),8(9)-dien-8,12-olide(VIII),quercetin(IX),hyperin(X)and 4α-hydroxy-eudesman-11-ene(XI)were isolated from ethyl acetate fraction;quercetin-3-O-robinobioside(XII)was isolated from n-butanol fraction.Compounds I-XII were isolated from C.spelaeicola for the first time.[Conclusions]The study can lay material foundation for activity study of C.spelaeicol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issampelopsis spelaeicola chemical constituents isol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STRUCTURAL identification
下载PDF
Study on Chemical Constituents from Phellodendron chinense
2
作者 Lian LIAN Xiaoyan XIAN +2 位作者 Donghai CHU Weili JIA Huiyuan GAO 《Medicinal Plant》 CAS 2023年第2期5-7,共3页
[Objectives]To isolate and identify chemical constituents from Phellodendron chinense.[Methods]Compounds were isolated by silica gel,Sephadex LH-20,and ODS column chromatography,and their structures were determined by... [Objectives]To isolate and identify chemical constituents from Phellodendron chinense.[Methods]Compounds were isolated by silica gel,Sephadex LH-20,and ODS column chromatography,and their structures were determined by means of the spectral analysis and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Results]Eleven compounds were isolated and identified as berberine(1),obaculactone(2),shihulimonin A(3),N-p-coumaroyltyramine(4),1-(4-hydroxy-3-methoxyphenyl)-2-[4-(3-hydroxy-propyl)-2-methoxyphenoxy]-propane-1,3-diol(5),phellodendrine(6),magnoflorine(7),palmatine(8),jatrorrhizine(9),columbamine(10),and obacunone(11).[Conclusions]Compounds 3 and 5 were isolated from Phellodendron for the first time,and compound 4 was isolated from this plant for the first tim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ellodendron chinense chemical constituents Structural identification Isolated for the first time
下载PDF
Phytochemical and Bioactive Studies on Conyza blinii 被引量:2
3
作者 For Ph. D. Degree: Su Yanfang Supervisors: Prof: Zheng Junhua, Prof: Guo Dean, and Prof: Ma Junjiang Department of Natural Medicines, School of Pharmaceutical Sciences, Peking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3 《Journal of Chinese Pharmaceutical Sciences》 CAS 2001年第2期106-108,共3页
关键词 COMPOSITAE Conyza blinii Triterpenoidal saponins chemical constituents isol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ANTIULCER ANTITUMOR
下载PDF
白鹤灵芝化学成分及其体外抗肿瘤与降脂活性研究
4
作者 龚志强 肖阳 +5 位作者 韩沙 刘颖 齐晋 霍宇 黄艳红 杨立芳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630-2637,共8页
目的研究白鹤灵芝的化学成分及其体外抗肿瘤与降脂活性。方法白鹤灵芝乙酸乙酯部位采用正相、反相硅胶柱和半制备HPLC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采用MTT法测定体外抗肿瘤活性,采用油酸诱导的HepG2高脂细胞... 目的研究白鹤灵芝的化学成分及其体外抗肿瘤与降脂活性。方法白鹤灵芝乙酸乙酯部位采用正相、反相硅胶柱和半制备HPLC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采用MTT法测定体外抗肿瘤活性,采用油酸诱导的HepG2高脂细胞模型评价体外降脂活性。结果从中分离得到2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rhinacanthin A(1)、rhinacanthin B(2)、rhinacanthin C(3)、rhinacanthin D(4)、rhinacanthin E(5)、rhinacanthin M(6)、rhinacanthin N(7)、rhinacanthin Q(8)、rhinacanthin T(9)、rhinacanthone(10)、β-谷甾醇(11)、没食子酸(12)、香草酸(13)、丁香酸(14)、拉帕醇(15)、伞形花内酯(16)、sambucunlin A(17)、17α,21-dihydroxy-1,4-pregnadiene-3,11,20-trione,21-acetate(18)、1,8-二羟基蒽醌(19)、2,6-二甲氧基-1,4-苯醌(20)。化合物3、7抑制HepG2、Hela、A549、H22肿瘤细胞增殖的IC_(50)值为(0.66±0.17)~(3.22±0.49)μmol/L,且呈时间和浓度依赖性;化合物3、7、9对油酸诱导的HepG2高脂细胞脂质的清除率高达50%以上。结论化合物16~20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3、7具有良好的体外抗肿瘤活性,3、7、9具有较好的体外降脂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鹤灵芝 化学成分 分离鉴定 抗肿瘤 降脂
下载PDF
青钱柳叶化学成分及其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研究
5
作者 杨勇 郭婷思 +7 位作者 谢敏 谭李宏 李文楚 郑豪 黄费炳 杨玉佩 王炜 翦雨青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34-842,共9页
目的 研究青钱柳Cyclocarya paliurus(Batal.) Iljinskaja叶的化学成分及其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方法 青钱柳叶95%乙醇提取物采用大孔树脂、硅胶、Sephadex LH-20、聚酰胺、C18反相硅胶及半制备HPLC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 目的 研究青钱柳Cyclocarya paliurus(Batal.) Iljinskaja叶的化学成分及其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方法 青钱柳叶95%乙醇提取物采用大孔树脂、硅胶、Sephadex LH-20、聚酰胺、C18反相硅胶及半制备HPLC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采用PNPG法评价其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结果 从中分离得到1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cyclopaloside C(1)、cyclopaloside A(2)、juglanosides E(3)、vaccinin A(4)、ent-mururin A(5)、山柰酚-3-O-α-L-鼠李糖苷(6)、山柰酚-3-O-β-D-葡萄糖苷(7)、山柰酚-3-O-β-D-葡萄糖醛酸甲酯(8)、山柰酚-3-O-β-D-葡萄糖醛酸乙酯(9)、山柰酚-3-O-β-D-葡萄糖醛酸丁酯(10)、槲皮素-3-O-α-L-鼠李糖苷(11)、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12)、槲皮素-3-O-β-D-半乳糖苷(13)、槲皮素-3-O-β-D-葡萄糖醛酸丁酯(14)、香橙素(15)。总提取物抑制α-葡萄糖苷酶的IC_(50)值为(1.83±0.04)μg/mL,化合物1、4~5分别为(29.48±1.86)、(0.50±0.07)、(0.71±0.07)μmol/L。结论 化合物1为新四氢萘醇苷类,化合物4~5、8~10、14为首次从青钱柳叶中分离得到。化合物4~5为较少见的黄酮木脂素类化合物,对α-葡萄糖苷酶具有潜在的抑制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钱柳 化学成分 分离鉴定 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
下载PDF
关苍术亲脂性化学成分研究
6
作者 周媛媛 孙杰 +5 位作者 江冰悦 杨咏琪 董柯杉 王萍 方振兴 张晓娟 《中医药信息》 2024年第1期32-35,43,共5页
目的:研究关苍术亲脂性成分的化学成分。方法:使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中压液相色谱和半制备HPLC等方法对关苍术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理化性质和MS与NMR等波谱技术对其化学成分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关苍术... 目的:研究关苍术亲脂性成分的化学成分。方法:使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中压液相色谱和半制备HPLC等方法对关苍术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理化性质和MS与NMR等波谱技术对其化学成分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关苍术药材中分离并鉴定了12种化合物,分别鉴定为osthol(1)、Atractylochromene(2)、6,7-二羟基-8-甲氧基香豆素(3)、8-羟基-6,7-二甲氧基香豆素(4)、7-甲氧基香豆素(5)、豆甾-4-烯-3-酮(6)、蒲公英萜醇乙酸酯(7)、白术内酯Ⅱ(8)、白术内酯Ⅰ(9)、桉叶-4(15)-烯-7β,11-二醇(10)、反式对羟基桂皮酸甲酯(11)、丁香醛(12)。结论:化合物1,3~6,10~12为首次从关苍术中分离的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苍术 化学成分 理化性质 分离鉴定 结构鉴定
下载PDF
诃子制铁棒锤乙酸乙酯部位化学成分研究
7
作者 刘茜 刘佳 +3 位作者 徐磊 杨兴 苏锦松 张艺 《中药与临床》 2024年第5期25-27,共3页
目的:研究诃子制铁棒锤乙酸乙酯部位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MCI柱层析、Sephadex LH-20柱层析和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对诃子制铁棒锤进行系统分离研究,并应用现代波谱技术结合文献对所得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中分... 目的:研究诃子制铁棒锤乙酸乙酯部位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MCI柱层析、Sephadex LH-20柱层析和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对诃子制铁棒锤进行系统分离研究,并应用现代波谱技术结合文献对所得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5-Di-O-galloylshikimic acid(1)、3,4,8,9,10-Pentahydroxy-dibenzo[b,d]pyran-6-one(2)、3,4,5-Tri-O-galloylshikimic acid(3)、没食子酸(4)、没食子酸-5-羟甲基糠醛酯(5)、没食子酸甲酯(6)、鞣花酸(7)。结论:所得化合物可能是药效成分,旨在为诃子制铁棒锤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棒锤 诃子 乙酸乙酯部位 化学成分 分离鉴定
下载PDF
香附的化学成分及其体外抗炎活性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韩建卫 孙延平 +2 位作者 杨炳友 王秋红 匡海学 《中南药学》 CAS 2024年第2期322-328,共7页
目的研究香附Cyperi Rhizoma的化学成分及其抗炎活性。方法利用硅胶、Sephadex LH-20和制备型正相HPLC对香附95%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以脂多糖诱导的小鼠小胶质细胞BV-2炎症模型评价其... 目的研究香附Cyperi Rhizoma的化学成分及其抗炎活性。方法利用硅胶、Sephadex LH-20和制备型正相HPLC对香附95%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以脂多糖诱导的小鼠小胶质细胞BV-2炎症模型评价其抗炎活性。结果从香附中分离得到15个化合物,鉴定为:24-methylenecycloartenone(1)、cyperenal(2)、patchoulenone(3)、4,5,6,7,8,8a-六氢-3,4,8,8-四甲基-1H-3a,7-亚甲基甘菊环-4-醇甲酸酯(4)、4-烯-广藿香醇(5)、cyperenol(6)、cyperolactone(7)、(-)-caryophyllene oxide(8)、humulene epoxideⅡ(9)、humulene diepoxide A(10)、α-tocopherol(11)、litseachromolaevane A(12)、hyperhubein G(13)、nootkatone(14)和mustakone(15)。化合物4和11可显著抑制NO的释放,抑制率分别为(49.17±0.01)%和(51.91±0.05)%。结论本文首次使用制备型正相HPLC技术对香附石油醚层进行系统分离,化合物2、6、9~11和13为首次从莎草科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2为首次从莎草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4、5和7为首次从香附中分离得到。化合物4和11有较强的体外抗炎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附 化学成分 分离鉴定 抗炎活性
下载PDF
蛇含委陵菜的木脂素类成分及其细胞毒活性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张宝 杨红 +4 位作者 匡维米 陈婷婷 金倩倩 李勇军 李悦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82-1090,共9页
为了研究蛇含委陵菜(Potentilla kleiniana)的化学成分及其肿瘤细胞毒活性,该研究综合运用D-101大孔树脂、硅胶、Sephadex LH-20、Toyopearl HW-40F及半制备高效液相等现代色谱分离技术对蛇含委陵菜60%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 为了研究蛇含委陵菜(Potentilla kleiniana)的化学成分及其肿瘤细胞毒活性,该研究综合运用D-101大孔树脂、硅胶、Sephadex LH-20、Toyopearl HW-40F及半制备高效液相等现代色谱分离技术对蛇含委陵菜60%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结合核磁共振波谱(NMR)、高分辨质谱(HR-ESI-MS)鉴定化合物的结构,并采用MTT法测定各化合物对人宫颈癌细胞株Hela的细胞毒活性。结果表明:(1)从蛇含委陵菜中分离鉴定了13个木脂素类化合物,分别为(+)-松脂素(1)、(+)-8-羟基松脂素(2)、(+)-丁香脂素(3)、(+)-杜仲树脂酚(4)、(+)-松脂素-4-O-β-D-吡喃葡萄糖苷(5)、(+)-8′-羟基松脂素-4-O-β-D-吡喃葡萄糖苷(6)、(+)-8′-羟基松脂素-4′-O-β-D-吡喃葡萄糖苷(7)、(+)-松脂素-8′-O-β-D-吡喃葡萄糖苷(8)、schilignan F(9)、(+)-松脂素-4,4′-O-双吡喃葡萄糖苷(10)、(+)-落叶松脂素-4′-O-β-D-吡喃葡萄糖苷(11)、neoolivil-4-O-β-D-glucopyranoside(12)、3,3′-bis[3,4-dihydro-4-hydroxy-6-methoxy-2 H-1-benzopyran](13)。其中,化合物1-4、7、8、10、12、13为首次从委陵菜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5、6、9、11为首次从蛇含委陵菜中分离得到。(2)细胞毒试验结果显示,化合物1、3、4对Hela细胞具有较好的抑制活性,其半数抑制浓度IC_(50)值分别为(69.94±1.89)、(66.25±2.11)、(59.81±1.73)μmol·L-1。该研究结果进一步丰富了蛇含委陵菜的化学成分,为抗宫颈癌药物的研发提供物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蛇含委陵菜 化学成分 分离纯化 结构鉴定 木脂素 细胞毒性 抗肿瘤活性
下载PDF
黄杜鹃根化学成分及镇痛网络药理学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吴慧婕 黄晓梅 +5 位作者 梁芬兰 黄欣 雷梦颖 周艳林 刘雪梅 王刚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7-155,共9页
研究黄杜鹃根的化学成分及镇痛的作用机制,为揭示黄杜鹃根镇痛药效物质基础提供理论依据。本文运用大孔树脂、硅胶柱色谱和制备色谱对黄杜鹃根进行化学成分分离,利用^(1)H NMR、^(13)C NMR、MS等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综合成分结果... 研究黄杜鹃根的化学成分及镇痛的作用机制,为揭示黄杜鹃根镇痛药效物质基础提供理论依据。本文运用大孔树脂、硅胶柱色谱和制备色谱对黄杜鹃根进行化学成分分离,利用^(1)H NMR、^(13)C NMR、MS等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综合成分结果联合网络药理学分析黄杜鹃根镇痛作用的主要靶点和关键通路。结果表明,共分离鉴定得到9个化合物:3个二氢查尔酮类化合物,分别是4’-O-甲基根皮苷(1)、根皮素4’-O-葡萄糖苷(2)、根皮素(3);3个三萜类化合物,分别是齐墩果酸(4)、白桦酸(5)、熊果酸(6);3个脂肪酸类化合物,分别是棕榈酸(7)、硬脂酸(8)、山嵛酸(9);网络药理学结果表明,分离得到的9个化合物主要作用在MAPK1、MAPK3、MAPK8、IL-6、CASP3等靶点,通过调控花生四烯酸代谢、炎症介质对色氨酸通道等信号通路发挥抗炎镇痛作用。该研究初步阐明黄杜鹃根的化学成分及潜在的作用机制,为筛选黄杜鹃根镇痛的药效成分及深入阐明作用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杜鹃根 化学成分 分离鉴定 网络药理学 镇痛
下载PDF
巴西人参根化学成分的研究(Ⅱ)
11
作者 黄锦程 周小青 +3 位作者 颜冬梅 唐琍萍 刘宏栋 李斌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545-1551,共7页
目的研究巴西人参根Pfaffia glomerata(Spreng)Pedersen的化学成分。方法巴西人参根95%乙醇、50%乙醇提取物采用硅胶、D101大孔树脂、葡聚糖凝胶LH-20、聚酰胺、ODS、制备型HPLC及重结晶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 目的研究巴西人参根Pfaffia glomerata(Spreng)Pedersen的化学成分。方法巴西人参根95%乙醇、50%乙醇提取物采用硅胶、D101大孔树脂、葡聚糖凝胶LH-20、聚酰胺、ODS、制备型HPLC及重结晶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中分离得到1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2,4-苯三酚(1)、polypodine B(2)、(-)-丁香脂素-4-O-β-D-吡喃葡萄糖苷(3)、poststerone(4)、stachysterone B(5)、calonysterone(6)、taxisterone(7)、makisterone C(8)、20,22-O-(R-ethylidene)-20-hydroxyecdysone(9)、20,22-O-(R-3-methoxycarbonyl)propylidene-20-hydroxyecdysone(10)、shidasterone(11)、5α-20-hydroxyecdysone(12)、abutasterone(13)、25-hydroxydacryhainansterone(14)、甲基-α-D-呋喃果糖苷(15)、甲基-β-D-呋喃果糖苷(16)、竹节参皂苷Ⅳa甲酯(17)、尿嘧啶核苷(18)。结论化合物1~6、8~16、18首次从巴西人参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3~6、8~16、18首次从珐菲亚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西人参 化学成分 分离鉴定 甾酮
下载PDF
木瓣树枝叶甲醇提取物的化学成分(Ⅱ)
12
作者 付云 江霞 +3 位作者 张敉 袁承 秦谊 戴伟锋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6-109,共4页
运用多种方法对木瓣树(Xylopia vielana Pierre)枝叶甲醇提取物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鉴定。结果显示:共分离鉴定出12个化合物,分别为vielaninor N(1)、xylopidimer D(2)、(-)-4β,10β-香木兰烷二醇(3)、(-)-4α,10α-香木兰烷二醇(4)、... 运用多种方法对木瓣树(Xylopia vielana Pierre)枝叶甲醇提取物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鉴定。结果显示:共分离鉴定出12个化合物,分别为vielaninor N(1)、xylopidimer D(2)、(-)-4β,10β-香木兰烷二醇(3)、(-)-4α,10α-香木兰烷二醇(4)、4β,10α-香木兰烷二醇(5)、(+)-松脂素(6)、原儿茶酸(7)、尿嘧啶(8)、(3 S,5 R,6 S,7 E,9 R)-3,6-二羟基-5,6-二氢-β-紫罗兰醇(9)、(1 R,4 S,10 R)-10,11-二甲基-二环己烷-5(6)-烯-1,4-二醇-7-酮(10)、3-羟基-1-(4-羟基-3,5-二甲氧基苯基)-1-丙酮(11)、2,4-二羰基六氢-1,3-二氮杂(12)。其中,化合物10和11首次从番荔枝科(Annonaceae)分离获得,化合物6、9和12首次从木瓣树属(Xylopia Linn.)分离获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瓣树 化学成分 甲醇提取物 分离 鉴定
下载PDF
广西地不容块根化学成分及其酪氨酸酶抑制、杀虫活性研究
13
作者 农艳婷 邹碧群 +7 位作者 曾思文 王亚凤 阳丙媛 黄永林 郭伦发 杨克迪 何瑞杰 葛利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310-3315,共6页
目的研究广西地不容块根化学成分及其酪氨酸酶抑制、杀虫活性。方法广西地不容块根70%乙醇提取物采用Sephadex LH-20、MCI、ODS、半制备HPLC、HSCCC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以左旋多巴为底物,测定酪... 目的研究广西地不容块根化学成分及其酪氨酸酶抑制、杀虫活性。方法广西地不容块根70%乙醇提取物采用Sephadex LH-20、MCI、ODS、半制备HPLC、HSCCC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以左旋多巴为底物,测定酪氨酸酶抑制活性。以柑橘木虱防治效果为指标,评价杀虫活性。结果从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延胡索乙素(1)、去氢克班宁(2)、crebanine(3)、stephanine(4)、liriodenine(5)、piperumbellactam A(6)、sinoacutine(7)、(+)-salutaridine N-oxide(8)、bisnorargemonine(9)、(+)-corytuberine(10)、sebiferine(11)、palmatrubine(12)。化合物5~7对酪氨酸酶IC 50值分别为(0.1702±0.0101)、(0.7663±0.0331)、(0.5193±0.0075)mg/mL。化合物2~5、7、8、10~12对柑橘木虱的防治效果在(19.33±0.57)%~(77.15±0.45)%之间。结论化合物2、5、6、8~12为首次从该植物块根中分离得到,6、9为首次从千金藤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5~7具有较强的酪氨酸酶抑制活性,7、8、10具有较强的杀虫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地不容 块根 化学成分 分离鉴定 酪氨酸酶 杀虫活性
下载PDF
山橿根大极性部位化学成分及其抗肿瘤活性研究
14
作者 田志浩 孙孝亚 +4 位作者 张珊珊 郜志宁 李焱 陈若曦 陈随清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617-2623,共7页
目的研究山橿根大极性部位的化学成分及其抗肿瘤活性。方法山橿根大极性部位采用硅胶柱、Sephadex LH-20凝胶柱、半制备HPLC、ODS中压柱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采用MTT法测定其抗肿瘤活性。结果从... 目的研究山橿根大极性部位的化学成分及其抗肿瘤活性。方法山橿根大极性部位采用硅胶柱、Sephadex LH-20凝胶柱、半制备HPLC、ODS中压柱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采用MTT法测定其抗肿瘤活性。结果从中分离得到1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6-二甲氧基-4-羟基苯基-1-O-β-D-葡萄糖苷(1)、3-羟基-4,5-二甲氧基苯酚-β-D-吡喃葡萄糖苷(2)、紫丁香苷(3)、1-O-3,4-二甲氧基-5-羟苯基-(6-O-3,5-二甲氧基没食子酰)-β-D-吡喃葡萄糖苷(4)、p-cymen-7-ylβ-D-glucopyranoside(5)、pisumionoside(6)、staphylionoside D(7)、dendranthemoside B(8)、lynoiside(9)、nudiposide(10)、淫羊藿次苷B1(11)、(2 S)-pinocembrin-7-O-(6-O-α-L-rhamnopyranosyl-β-D-glucopyranoside)(12)、(+)-N-(methoxycarbonyl)-N-norboldine(13)。化合物3、13对人肺癌细胞(A549)、人胃癌细胞(MGC80-3)表现出明显的细胞毒活性。结论化合物1~13为首次从山橿中分离得到。化合物3、13具有良好的抗肿瘤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橿 化学成分 分离鉴定 抗肿瘤活性
下载PDF
贯叶金丝桃二氯甲烷部位的化学成分研究
15
作者 张亦云 韩竹箴 +5 位作者 张倩 王佳 程明赛 王振中 杨颖博 肖伟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552-1558,共7页
目的研究贯叶金丝桃Hypericum perforatum L.二氯甲烷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贯叶金丝桃二氯甲烷部位采用硅胶、ODS、Sephadex LH-20、半制备HPLC等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 目的研究贯叶金丝桃Hypericum perforatum L.二氯甲烷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贯叶金丝桃二氯甲烷部位采用硅胶、ODS、Sephadex LH-20、半制备HPLC等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贯叶金丝桃降碳聚酮A(1)、α-芒柄花醇(2)、(3 R)-thunberginol(3)、2-geranyloxy-1-(2-methylpropanoyl)-phloroglucinol(4)、4,6-dihydroxy-2-O-(3″,7″-dimethyl-2″,6″-octadienyl)-1-(2′-methylbutanoyl)benzene(5)、norhyperpalum G(6)、garsubellin A(7)、garsubellin B(8)、(2″R/S)-kellerine C(9)、kobusone(10)、圣草酚(11)。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2~3为首次在藤黄科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4~10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贯叶金丝桃 二氯甲烷部位 化学成分 分离鉴定
下载PDF
巴西酒神菊乙酸乙酯部位化学成分研究
16
作者 梁勇 周小青 +6 位作者 唐琍萍 高雪梅 颜冬梅 陈笑天 徐典 李斌 刘宏栋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906-1913,共8页
目的对巴西酒神菊Baccharis trimera(Less.)DC乙酸乙酯部位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巴西酒神菊乙酸乙酯部位采用大孔树脂D101、Sephadex LH-20凝胶、硅胶等多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结... 目的对巴西酒神菊Baccharis trimera(Less.)DC乙酸乙酯部位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巴西酒神菊乙酸乙酯部位采用大孔树脂D101、Sephadex LH-20凝胶、硅胶等多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中分离得到2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5,16-epoxy-15α-methoxy-ent-clerod-3-en-18-oicacid(1),13-epi-15,16-epoxy-15α-methoxy-ent-clerod-3-en-18-oic acid(2),methyltrineracetal(3),epimethyltrineracetal(4),trinerolide(5),15-epitrinerolide(6),18-methylmalonyl-7α-hydroxy-methyltrineracetal(7),18-methylmalonyl-7α-hydroxy-epimethyltriner-acetal(8),18-methylmalonyl-methyltrineracetal(9),18-methylmalonyl-epi-methyltrineracetal(10),methy 3,5-dicaffeoylquinate(11),8-dimetho-xyflavone(12),4′,7-dihydroxy-5-methoxyflavanone(13),4-(3′,4′-dihydroxycinnamoyl)-oxy-methylcinnamate(14),3′,7-dihydroxy-4′,6,8-trimethoxy-flavone(15),erigeroflavanone(16),nepetin(17),4,2′,4′,β-tetrahydroxy-6′-methoxy-α,β-dihydrochalcone(18),eugenyl-O-β-D-glucoside(19),7-hydroxyl-5,6,3′,4′-tetramethoxylflavone(20),phomoxanthone J(21),18-acetyl-7α-hydroxy-methyltrineracetal(22),18-acetyl-7α-hydroxy-epimethyltrineracetal(23)。结论化合物3~10,22~23为首次从巴西酒神菊中分离的差向异构体,化合物11~16,18~21为首次从酒神菊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西酒神菊 乙酸乙酯部位 化学成分 分离鉴定
下载PDF
战骨叶甲醇部位化学成分及其抗炎活性研究
17
作者 贺非凡 赵宁涛 +5 位作者 颜小捷 卢凤来 蒋小华 李和平 李典鹏 陈月圆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894-1899,共6页
目的研究战骨叶甲醇部位的化学成分及其抗炎活性。方法战骨叶甲醇部位采用薄层色谱、柱色谱和HSCCC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采用RAW264.7模型评价其体外抗炎活性。结果从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 目的研究战骨叶甲醇部位的化学成分及其抗炎活性。方法战骨叶甲醇部位采用薄层色谱、柱色谱和HSCCC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采用RAW264.7模型评价其体外抗炎活性。结果从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为鉴定为牡荆素(1)、balanophonin(2)、桦褐孔菌二糖(3)、4-allyl-2,6-dimethoxyphenol-β-D-glucopyranoside(4)、去氢催吐萝芙木醇(5)、地芰普内酯(6)、(E)-4-((1S,3R,4R)-1-hydroxy-4,5,5-trimethyl-7-oxabicyclo[4.1.0]heptan-1-yl)but-1-en-3-o-ne(7)、(E)-4-hydroxyphenylprop-7-ene 4-O-β-D-glucopyranoside(8)、4-羟基苯甲酸4-O-β-D-吡喃葡萄糖苷(9)、vicenin(10)、齐墩果酸(11)、芝麻素(12)。化合物1、2、5、7、10、12对NO均具有良好的抑制活性,IC 50值分别为(26.42±2.5)、(21.24±2.2)、(25.88±1.9)、(29.72±2.1)、(8.90±1.1)、(9.73±0.7)μmol/L。结论化合物2、4~8为首次从豆腐柴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2、5、7、10、12具有抗炎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骨叶 甲醇部位 化学成分 分离鉴定 抗炎活性
下载PDF
元江锥叶化学成分及其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研究
18
作者 程雪雪 王亚凤 +3 位作者 何瑞杰 阳丙媛 刘章彬 黄永林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987-2993,共7页
目的研究元江锥叶化学成分及其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方法元江锥叶甲醇提取物采用MCI gel CHP 20P、Sephadex LH-20、Diaion HP20SS等多种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采用PNPG法测定α-葡萄糖... 目的研究元江锥叶化学成分及其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方法元江锥叶甲醇提取物采用MCI gel CHP 20P、Sephadex LH-20、Diaion HP20SS等多种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采用PNPG法测定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结果从中分离得到1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原儿茶酸(1)、没食子酸(2)、3-O-α-L-阿拉伯吡喃糖基-4-羟基苯甲酸(3)、3-O-没食子酰基莽草酸(4)、methyl 4-epi-shikimate-3-O-gallate(5)、5-O-没食子酰基莽草酸(6)、5-O-咖啡酰基莽草酸(7)、6-O-没食子酰基-葡萄糖苷(8)、1,6-二-O-没食子酰基-β-D-吡喃葡萄糖苷(9)、1,3-二-O-没食子酰基-α-D-葡萄糖苷(10)、2,3-二-O-没食子酰基-D-葡萄糖苷(11)、β-O-methylgluco-2,3-digalloyl esters(12)、(3 R,1′S)-[1′-(6″-O-galloyl-β-D-gluco-pyranosyl)oxyethyl]-3-hydroxy-dihydrofuran-2(3H)-one(13)、4-O-D-(6′-O-galloyl)glucopyranyl-(E)-p-coumaryl acid(14)、chestanin(15)、1-desgalloyl eugeniin(16)、picrorhiza acid(17)、11-诃子裂酸甲酯(18)。化合物2和16的IC_(50)值分别为(0.12±0.059)、(0.00089±0.00025)mmol/L。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元江锥叶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和16具有较强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江锥 化学成分 分离鉴定 Α-葡萄糖苷酶
下载PDF
毛梗豨莶正丁醇部位化学成分研究
19
作者 颜蓉 陈钟文 +5 位作者 张玉珂 黄晓璐 雷彬 易宏婷 刘峰 刘华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664-3671,共8页
目的研究毛梗豨莶正丁醇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毛梗豨莶正丁醇部位采用硅胶、ODS及制备HPLC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中分离得到1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orientalin B(1)、ent-2-oxo-15,16,19-trih... 目的研究毛梗豨莶正丁醇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毛梗豨莶正丁醇部位采用硅胶、ODS及制备HPLC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中分离得到1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orientalin B(1)、ent-2-oxo-15,16,19-trihydroxypimar-8(14)-ene(2)、ent-12α,16-epoxy-2β,15α,19-trihydroxypimar-8-ene(3)、ent-12α,16-epoxy-2β,15α,19-trihydroxypimar-8(14)-ene(4)、奇壬醇(5)、benzyl-O-β-D-glucopyranoside(6)、hexyl-β-glucopyranoside(7)、(Z)-3-hexenyl-β-D-glucopyranoside(8)、phenylethyl-O-β-D-glucopyranoside(9)、(6 R,9S)-3-oxo-α-ionol-β-D-glucopyranoside(10)、2-methoxy-4-(2-propenyl)phenyl-β-D-glucoside(11)、4-allyl-2,6-dimethoxyphenyl glucoside(12)、2-hydroxy-methylphenyl-1-O-β-D-glucopyranoside(13)、icarside B 2(14)、everlastoside D(15)、(2 S,4R,5S,7S,9S,10R,13S,15R)-2,7,15,16,19-pentahydroxypimar-8(14)-ene(16)、benzyl-β-D-apiofuranosyl-(1″→6′)-β-D-glucopyranoside(17)。化合物9显示较弱的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化合物15显示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和较强的ABTS自由基清除活性。结论化合物7~9、14、15为首次从豨莶属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4、7~17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9和15具有一定的抗氧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梗豨莶 正丁醇部位 化学成分 分离鉴定
下载PDF
粉防己地上部分化学成分及其潜在作用靶点及活性研究
20
作者 薛佳芸 郭弯 +2 位作者 康云 黄建明 汪亚勤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980-2986,共7页
目的研究粉防己Stephania tetrandra S.Moore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并预测其潜在作用靶点和活性。方法粉防己地上部分70%乙醇提取物采用大孔树脂、硅胶、Sephadex LH-20、半制备HPLC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 目的研究粉防己Stephania tetrandra S.Moore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并预测其潜在作用靶点和活性。方法粉防己地上部分70%乙醇提取物采用大孔树脂、硅胶、Sephadex LH-20、半制备HPLC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利用PharmMapper平台预测化合物的潜在作用靶点及活性。结果从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6 S,6a S-N-neolitsine N_(α)-oxide(1)、新木姜子素(2)、荷包牡丹碱(3)、南天宁碱(4)、氧化南天宁碱(5)、oxophoebine(6)、N-乙酰去甲荷包牡丹碱(7)、鹅掌楸碱(8)、6 R,6a S-N-nantenine N_(β)-oxide(9)、氧化克班宁(10)、stigmast-4-ene-6β-ol-3-one(11)。化合物的潜在靶点包括胰腺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和转甲状腺素蛋白。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6、8~11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11具有抑制多种肿瘤细胞的潜在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防己 地上部分 化学成分 分离鉴定 作用靶点 PharmMapper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