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1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rocessing of Snack of Goat Chub Chili(Capsicum annuum L.)with Formulations of Tomato and Tomato-Marjoram
1
作者 Nelson Loyola López Francisca Ibarra Rubio +1 位作者 Carlos Acuna Carrasco Mariela Arriola Herrera 《Agricultural Sciences》 2019年第4期476-486,共11页
The cultivation of goat chili has potentially increased in Chile, due to different varieties of gourmet products made with it;for this reason, new industrial projects are sought to the growing volume to adapt them to ... The cultivation of goat chili has potentially increased in Chile, due to different varieties of gourmet products made with it;for this reason, new industrial projects are sought to the growing volume to adapt them to the new trends in consumption habits, mainly focused on achieving an attractive meal, a fast preparation and consumption, while nutrients are provided to offer some benefits for human health. The “snacks” products that include the use of fruit satisfactorily respond to these requirements, in addition to providing marketing alternatives to the surplus of fruit exports. For this reason, the present test, consisting of the processing of snacks based on goat chub chili with the addition of tomato and marjoram, was carried out to increase the palatability and the sensorial quality of the final product. The following formulations were used: only chili (T1);chili and tomato (T2);chili, tomato and marjoram (T3). The latter one was characterized by a good flavor and aroma. A large amount of the fruit water content had been removed by drying it with forced hot air. A product without chemical preserves was obtained, with physical and chemical parameters similar to those required by similar foods existing on the market today. In sensorial terms, the formulation to which marjoram was added showed good sensorial and acceptability attributes, highlighting them from the rest of the treatments. The snack color was maintained after the dehydration process, according to panelis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hydrated SNACK Capsicum annuum L. Goat chub
下载PDF
Reproductive farming technology in Japanese eel and chub mackerel 被引量:1
2
作者 Hiroshi Miyanishi Naoki Nagano 《Aquaculture and Fisheries》 2022年第5期595-600,共6页
Japanese eel(Anguilla japonica)and chub mackerel(Scomber japonicus)are commercially valuable species in Asian aquaculture.The reduction in eel and chub mackerel resources has been a serious problem in recent years tha... Japanese eel(Anguilla japonica)and chub mackerel(Scomber japonicus)are commercially valuable species in Asian aquaculture.The reduction in eel and chub mackerel resources has been a serious problem in recent years that should be addressed by reducing the catch of their natural populations to halt their decline and reach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Furthermore,securing sufficient food supply by aquaculture is an important step in addressing the increasing demand for fish products in recent years.Traditionally,juveniles of the Japanese eel and chub mackerel have been captured to be raised in aquaculture.Owing to the extensive research on these species,new technologies have been developed for full-lifecycle aquaculture of Japanese eel in 2011 and chub mackerel in 2014.These technologies are expected to stop the decline of natural resources and provide a stable food supply.Recently,seed production of these species has increased owing to the development of successful broodstock management and larval rearing techniques.Fundamental information on oocyte maturation and ovulation and its application for artificial induction of sexual maturation is needed to produce good quality seeds of the Japanese eel and chub mackerel.Here,hormonal mechanisms and previously and newly developed methods for artificial seed production have been describ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apanese eel chub mackerel Full-lifecycle aquaculture Hormonal maturation Saccus vasculosus
原文传递
关于帕竹政权时期大司徒绎曲坚赞修建的“十三大宗”考述
3
作者 拉巴 次仁卓嘎 《攀登(藏文版)》 2024年第1期70-78,共9页
根据《西藏王臣记》等史书记载,帕竹政权的第一任第悉大司徒绛曲坚赞为了稳固政权,促进发展,采取了减轻差税、改定法律、在各冲要地点兴建以内邬栋孜为首的城堡(宗)、设立宗谿等一系列制度。关于他所修建的城堡(宗),后人习惯称之为“大... 根据《西藏王臣记》等史书记载,帕竹政权的第一任第悉大司徒绛曲坚赞为了稳固政权,促进发展,采取了减轻差税、改定法律、在各冲要地点兴建以内邬栋孜为首的城堡(宗)、设立宗谿等一系列制度。关于他所修建的城堡(宗),后人习惯称之为“大司徒的十三大宗”,但相关文献资料中几乎找不到“十三大宗”这样确切数字的表述。因此,对所谓“大司徒的十三大宗”的说法有待进一步考证,并且对于一些史书及论文中出现的琼杰宗、白朗伦珠孜宗、江噶尔达孜宗等类属于“大司徒的十三大宗”的说法更有待于进一步商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竹政权 大司徒绛曲坚赞 “十三大宗”
下载PDF
吐蕃贵族女性与敦煌佛教的关系——以降秋杰、贝吉昂楚为主
4
作者 朱丽霞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3期26-31,共6页
吐蕃贵族女性,尤其是后妃信佛现象比较突出,她们与敦煌佛教的关系也比较密切。摩诃衍那从敦煌到达拉萨后,其弟子就以贵族女性为主。其中,降秋杰和那囊氏西丁来自显赫的外戚家族,她们是传播摩诃衍那禅法的主要人物。而热巴坚的王妃贝吉... 吐蕃贵族女性,尤其是后妃信佛现象比较突出,她们与敦煌佛教的关系也比较密切。摩诃衍那从敦煌到达拉萨后,其弟子就以贵族女性为主。其中,降秋杰和那囊氏西丁来自显赫的外戚家族,她们是传播摩诃衍那禅法的主要人物。而热巴坚的王妃贝吉昂楚也笃信佛教,敦煌藏经洞出土的古藏文写经中,留下了不少由贝吉昂楚校对的写经题记。贝吉昂楚所在的抄、校佛经小组,由不同民族的僧俗人等组成。这些都可以折射出敦煌多民族文化交融的全面性,即跨越民族、阶层、性别的特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吐蕃 敦煌 贵族女性 降秋杰 贝吉昂楚
下载PDF
鲐鱼为原料制备低分子质量肽及其功能特性
5
作者 廖慧琦 杨留明 +3 位作者 张慧恩 曹少谦 杨华 戚向阳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55-162,共8页
为研究分子质量与鲐鱼多肽功能特性的关系,采用超滤技术对鲐鱼多肽进行分级截留,获得>10 kDa、5~10 kDa、<5 kDa等3个超滤组分,研究其功能特性、抗氧化活性以及免疫活性。结果表明,pH为3~11时,鲐鱼多肽不同分子质量组分均具有较... 为研究分子质量与鲐鱼多肽功能特性的关系,采用超滤技术对鲐鱼多肽进行分级截留,获得>10 kDa、5~10 kDa、<5 kDa等3个超滤组分,研究其功能特性、抗氧化活性以及免疫活性。结果表明,pH为3~11时,鲐鱼多肽不同分子质量组分均具有较好的溶解性。随着分子质量的降低,持水性、持油性、起泡性以及乳化性等功能特性均发生显著变化。同时鲐鱼多肽不同分子质量组分均表现出一定的抗氧化活性与免疫活性,其中<5 kDa超滤组分的抗氧化活性与免疫活性最高。氨基酸组成分析发现,鲐鱼多肽各超滤组分氨基酸含量丰富。该研究结果可为后续鲐鱼多肽在保健食品中的加工和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鲐鱼 活性肽 超滤 抗氧化活性 免疫活性
下载PDF
基于最大熵和栖息地指数模型预测东、黄海日本鲭渔场分布
6
作者 曹睿星 官文江 +1 位作者 高峰 贺伟伟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72-81,共10页
最大熵模型(Maximum Entropy Model,Maxent)和栖息地指数(Habitat Suitability Index,HSI)模型均广泛应用于渔情预报研究中。为比较两模型渔情预报效果以提升日本鲭(Scomber japonicus)资源的科学管理水平,本研究利用2003-2012年东、黄... 最大熵模型(Maximum Entropy Model,Maxent)和栖息地指数(Habitat Suitability Index,HSI)模型均广泛应用于渔情预报研究中。为比较两模型渔情预报效果以提升日本鲭(Scomber japonicus)资源的科学管理水平,本研究利用2003-2012年东、黄海日本鲭的渔业数据以及海表温度、海面高度、海表盐度、海表温度梯度等海洋环境数据,构建最大熵模型和HSI模型,以分析、比较两模型对东、黄海日本鲭栖息地的预测效果,并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模型预测的渔场概率与实际渔获量百分比之间的对应关系对两模型渔情预报效果进行了定量评价。结果表明:(1)最大熵模型预测的渔场发生高概率位置与捕捞位置基本重合,在无历史捕捞数据海域预测渔场发生的概率较低;HSI模型预测的高栖息地指数位置与捕捞位置部分重合,在无历史捕捞数据海域也可获得较高的栖息地指数,将非渔场预测为渔场的概率较高;(2)最大熵模型和HSI模型的月平均AUC值分别为0.95和0.66,故最大熵模型的预测结果相对较好;(3)使用HSI模型时,应在模型中加入非渔场数据,并加强对此类数据的收集,否则该类模型预报渔场时有扩大化的可能;使用最大熵模型时,必须提高渔业数据的空间覆盖率,否则无法全面反映渔场时空分布动态。本文研究结果可为提升东、黄海日本鲭渔情预报精度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大熵模型 栖息地指数模型 模型比较 日本鲭
下载PDF
不同水温对鲢鱼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7
作者 陈光付 《黑龙江水产》 2023年第4期267-269,共3页
为研究不同的水温对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该研究选用540尾市售的平均体质量为(736.0±20.0)g、体长为(45.0±1.3)cm的鲢随机分为6组,分别为温度1组、温度2组、温度3组、温度4组、温度5组、温... 为研究不同的水温对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该研究选用540尾市售的平均体质量为(736.0±20.0)g、体长为(45.0±1.3)cm的鲢随机分为6组,分别为温度1组、温度2组、温度3组、温度4组、温度5组、温度6组。每组鲢对应的饲养温度分别为12℃、16℃、20℃、24℃、28℃、32℃。每组90尾鲢,分3个平行小组,每一平行小组30尾。整个试验为期7d。试验结束后在各个平行小组中分别取3尾,采集血液用于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结果显示,温度4组的谷丙转氨酶水平、谷草转氨酶、碱性磷酸酶、总抗氧化能力和三酰甘油含量均极显著地高于温度1组(P<0.01);温度4组的谷丙转氨酶水平、碱性磷酸酶和总抗氧化能力极显著地高于温度6组(P<0.01);温度1组和温度2组的谷丙转氨酶、碱性磷酸酶和总抗氧化能力差异不显著(P>0.05);温度2组的谷草转氨酶、三酰甘油显著高于温度1组(P<0.05);温度5组的谷丙转氨酶水平、谷草转氨酶、碱性磷酸酶、总抗氧化能力和三酰甘油含量均高于温度6组,但以谷丙转氨酶、碱性磷酸酶、总抗氧化能力达显著性水平(P<0.05)。研究结果表明,饲养于水温24℃的鲢丙转氨酶水平、谷草转氨酶、碱性磷酸酶、总抗氧化能力和三酰甘油含量最高,最适宜其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温 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 血液 生理生化指标
下载PDF
基于框架法的东黄海日本鲭产卵群体形态差异分析 被引量:19
8
作者 刘楚珠 严利平 +4 位作者 李建生 吕振波 张壮丽 张辉 李圣法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908-917,共10页
利用2010年1月至5月在闽南、闽东、温台和烟威渔场采集的254尾产卵期日本鲭(Scomber japonicus)样品,分析了4个海域日本鲭产卵群体的形态差异。每尾样品先以框架测量法(truss method)测定20个框架的数据;再利用相对生长测定法(allometri... 利用2010年1月至5月在闽南、闽东、温台和烟威渔场采集的254尾产卵期日本鲭(Scomber japonicus)样品,分析了4个海域日本鲭产卵群体的形态差异。每尾样品先以框架测量法(truss method)测定20个框架的数据;再利用相对生长测定法(allometric method)对框架数据进行标准化,消除个体大小差异对分析的影响。用254尾样品标准化后的框架数据进行的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提取了3个主成分,其累计贡献率为86.63%。第2主成分主要受第二背鳍基底长度和臀鳍基底长度的影响;第3主成分主要受鳃盖腹部末端至腹鳍起点距离的影响。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4个日本鲭产卵群体的形态差异很大程度上是由体型的长短引起的。通过逐步判别分析(Stepwise Discriminant Function Analysis,DFA)建立了4个日本鲭产卵群体的判别公式,其判别准确率P1为97.06%~100%,判别准确率P2为97.14%~100%,综合判别率为99.2%。研究结果显示,源自4个海域的日本鲭产卵群体具有显著的形态差异。本研究旨在为东黄海日本鲭种群的划分从形态特征上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黄海 日本鲭 产卵群体 形态差异 框架法
下载PDF
东海鲐鱼资源合理利用的研究 被引量:28
9
作者 王凯 严利平 +1 位作者 程家骅 李建生 《海洋渔业》 CSCD 2007年第4期337-343,共7页
利用1970-2006年每年取样鲐鱼所得叉长体重组构成资料,重点分析了70、80、90年代的鲐鱼生物学表征;并结合我国围网捕捞的发展变化情况,应用体长结构实际种群分析法(LVPA)对各个年代的鲐鱼捕捞死亡系数(F)做了分析对比,研究显示,东... 利用1970-2006年每年取样鲐鱼所得叉长体重组构成资料,重点分析了70、80、90年代的鲐鱼生物学表征;并结合我国围网捕捞的发展变化情况,应用体长结构实际种群分析法(LVPA)对各个年代的鲐鱼捕捞死亡系数(F)做了分析对比,研究显示,东海区日本鲭F由70年代的0.68上升为90年代的1.60,开发利用程度在不断地加大中。根据1990年以来的日本鲭渔获量资料,估算了1990-2001年东海区日本鲭资源量,结果表明,东海区日本鲭年平均资源量在(73.34-116.88)×10^4t之间波动。以LVPA法估算所得的90年代鲐鱼F值和最小开捕叉长的数据,利用B-H动态综合模型估算了不同渔业条件下的单位补充量渔获量(Y/R)的变化,结果显示,以目前的捕捞强度,日本鲭的开捕年龄从0.25龄提高为1.22龄,即最小开捕叉长由185 mm调整为247.61 mm,Y/R可提高15.1%,具有一定增产潜力。建议在实际渔业中,渔期适当推迟,禁止利用日本鲭幼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鲐鱼 LVPA B-H动态综合模型 捕捞死亡系数 开捕年龄 开捕叉长
下载PDF
基于提升回归树的东、黄海鲐鱼渔场预报 被引量:25
10
作者 高峰 陈新军 +1 位作者 官文江 李纲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39-48,共10页
为提高东、黄海鲐鱼渔场预报准确率、降低渔业生产成本,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提升回归树的渔场预报模型。研究采用2003—2010年我国大型灯光围网渔捞日志数据,以有网次记录的小渔区为渔场,以渔捞日志未记录的区域作为背景场随机选择假定... 为提高东、黄海鲐鱼渔场预报准确率、降低渔业生产成本,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提升回归树的渔场预报模型。研究采用2003—2010年我国大型灯光围网渔捞日志数据,以有网次记录的小渔区为渔场,以渔捞日志未记录的区域作为背景场随机选择假定非渔场数据,以海表水温等环境因子作为预测变量构建东、黄海鲐鱼渔场预报模型并以2011年的实际作业记录对预报模型进行精度验证。验证计算得到预报模型的AUC(area under receiver operating curve)值为0.897,表明模型的预报精度较高。模型的空间预测结果表明,预报渔场与实际作业位置基本吻合,其位置移动也与实际情况相符。这表明基于提升回归树的渔场预报模型可以用来进行东、黄海鲐鱼渔场的预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提升回归树 鲐鱼 渔场预报 东、黄海
下载PDF
东、黄海日本鲭种群鉴定和划分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11
作者 严利平 张辉 +1 位作者 李圣法 李建生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17-221,共5页
分布于东、黄海的日本鲭(Scomber japoncus)在我国海洋渔业中具有重要的地位,随着中韩、中日渔业协定的生效,开展日本鲭等重要经济鱼类的种群归属研究显得尤为重要。关于东、黄海日本鲭种群划分,20世纪中日两国学者利用标志放流和渔业... 分布于东、黄海的日本鲭(Scomber japoncus)在我国海洋渔业中具有重要的地位,随着中韩、中日渔业协定的生效,开展日本鲭等重要经济鱼类的种群归属研究显得尤为重要。关于东、黄海日本鲭种群划分,20世纪中日两国学者利用标志放流和渔业调查数据分别进行了研判,但中日间以及国内对其种群划分存在不同见解。21世纪以来,中国一些研究者利用形态框架法和分子遗传学方法对前辈的种群划分进行了验证并提供了一些证据,但分析结果值得商榷。总结相关研究结果,多数中国学者将分布于东、黄海的日本鲭划分为东海西部种群、五岛西部种群和闽南—粤东地方种群,也有中国学者将其划分为东海群系和闽南—粤东地方种群;日本学者将分布于东海不同越冬场日本鲭归属为对马暖流群系,也有日本学者将分布于东、黄海和日本海西部的日本鲭划分为九州西部群系和东海西部群系。针对东、黄海日本鲭种群划分存在的不同观点,今后研究者应同时利用目前较为先进的、相对可操作的鱼类框架形态和分子遗传等判别技术,增加产卵场样本采集覆盖面,以获得判别东、黄海日本鲭种群相对最为科学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鲭 种群结构 判别技术 东、黄海
下载PDF
闽南—台湾浅滩渔场海表温度对鲐鲹鱼类群聚资源年际变动的影响初探 被引量:16
12
作者 张学敏 商少平 +3 位作者 张彩云 卢振彬 商少凌 李雪丁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91-96,共6页
利用闽南-台湾浅滩渔场1986-1997年遥感海表温度资料与同期灯光围网渔业信息船的渔捞日志,对该渔场海表温度与鲐鲹鱼类群聚资源年际变动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的探讨。结果表明,沿着25.5℃等温线形成一个中心渔场,空间位置的年际摆动范... 利用闽南-台湾浅滩渔场1986-1997年遥感海表温度资料与同期灯光围网渔业信息船的渔捞日志,对该渔场海表温度与鲐鲹鱼类群聚资源年际变动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的探讨。结果表明,沿着25.5℃等温线形成一个中心渔场,空间位置的年际摆动范围在纬向上小于0.5°;海表温度距平(SSTA)与鲐鲹鱼类资源指数的变动在年际尺度上没有关联,但在年代际尺度上存在一定关联,1988年起SSTA摆动的频度和幅度在正值态大于负值态,而资源指数则呈现逐步上升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PUE 鲐鳢鱼类 遥感SST 长期变动 闽南一台湾浅滩渔场
下载PDF
复合种群管理的风险评估——以日本鲐为例 被引量:7
13
作者 官文江 高峰 +1 位作者 李纲 陈新军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3期3682-3692,共11页
单一种群是目前渔业资源评估的基本假设,但渔业资源常由多个地方种群或产卵种群组成,并且种群间存在交流,构成复合种群。根据复合种群概念,以东、黄海日本鲐为例,对其12种种群动态情况进行了模拟。利用模拟所得的数据及剩余产量模型,分... 单一种群是目前渔业资源评估的基本假设,但渔业资源常由多个地方种群或产卵种群组成,并且种群间存在交流,构成复合种群。根据复合种群概念,以东、黄海日本鲐为例,对其12种种群动态情况进行了模拟。利用模拟所得的数据及剩余产量模型,分别分析了在复合种群、两独立种群及单一种群假设下所设置的10种评估管理方案,结果表明:(1)基于复合种群假设的评估管理方案与模拟的种群动态一致,在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PUE)观测误差较小情况下,该方案为最佳方案,可获得最大可持续产量,但随CPUE观测误差增大,该方案种群灭绝率增大,管理效果随之退化。(2)基于两独立种群假设的评估管理方案均使资源过度开发,不利于资源可持续利用。(3)在单一种群假设下,选择不同CPUE作为资源指数和采用不同捕捞量分配方法的评估管理方案存在过度捕捞和开发不足两种状况,其管理效果受种群本身参数及空间交换率等因素的影响而不同;若采用的CPUE反映部分种群动态信息,则其评估管理方案至少在一种模拟情况下出现种群100%灭绝;若CPUE能反映整个种群资源量的动态变化,且捕捞量能按种群的空间结构进行分配,则管理效果与(1)类似,但不能获得最大可持续产量,若忽略种群的空间结构影响而均匀分配捕捞量,则至少在一种模拟情况下出现种群100%灭绝。据此,对于复合种群的管理,建议:(A)如果种群数据收集及数据精度能得到保证,该资源的评估与管理应基于复合种群假设;(B)如果目前收集种群数据存在较大困难,且CPUE数据存在较大误差,则可采用单一种群假设,但必须设定更保守的捕捞量和采用基于种群空间结构的总许可渔获量(TAC)管理方案;(C)在制定渔业管理政策时,应结合种群生态、数据、模型假设及参数估计方法等方面的不确定性对管理控制规则进行系统的管理策略评价以避免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鲐 复合种群 资源评估 渔业管理 风险分析
下载PDF
碱性脂肪酶酶解鲐碎肉脂肪的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吴汉民 沈莲清 +3 位作者 桑卫国 董明敏 黄晓春 黄光荣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81-85,共5页
采用扩展青霉 (Penicilliumexpansum )PF868产生的碱性脂肪酶为酶源 ,酶解脱脂鲐碎肉 ,其最适条件为 :32~ 34℃ ,pH 9.3,酶活浓度 4 0u/ml,碎肉的质量与酶液体积比为 1g∶5ml,脱脂时间 5 0min。鲐碎肉的干基残脂率低于 4 .0 %。
关键词 扩展青霉PF868 碱性脂肪酶 酶解 鲐碎肉 干基残脂率 脂肪
下载PDF
鱼类栖息地模拟的比较研究—以东海鲐鱼为例 被引量:8
15
作者 倪一卓 程和琴 +4 位作者 江红 韩震 刘瑜 傅文 王远飞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726-732,共7页
利用东海海域1997年10月、1998年3月、1999年7月和2000年1月鲐鱼渔获率及表层温度、盐度和初级生产力等环境因子数据,构建东海鲐鱼资源空间分布与环境因子间的一般线性模型(GLM)和广义加性模型(GAM),并将GLM和GAM模拟值的均值分别与实... 利用东海海域1997年10月、1998年3月、1999年7月和2000年1月鲐鱼渔获率及表层温度、盐度和初级生产力等环境因子数据,构建东海鲐鱼资源空间分布与环境因子间的一般线性模型(GLM)和广义加性模型(GAM),并将GLM和GAM模拟值的均值分别与实测值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及其误差分析。分析结果表明,GLM与GAM模型的独立样本t检验P值均大于0.05,因此两者都可模拟东海鲐鱼栖息地的空间分布。其中,GLM模型对鲐鱼渔获率空间分布趋势的模拟更为准确;而GAM模拟值对鲐鱼栖息地环境因子的变化比较敏感,能够解释更多空间数据的变化,因而GAM在分析鱼类栖息地与环境因子间关联程度或资源评估方面具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鲐鱼 栖息地模拟 资源评估 GIS 东海
下载PDF
草鱼(♀)×赤眼鳟(♂)杂交F_1与其亲本的肌肉特性比较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李迪 李伟 +5 位作者 肖调义 褚武英 何美凤 周智愚 金生振 邓亚林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8-33,F0003,共7页
为探讨草鱼(♀)×赤眼鳟(♂)杂交F_1的肉质特点,以同规格的草鱼(♀)×赤眼鳟(♂)杂交F_1和其亲本草鱼(母本)、赤眼鳟(父本)为材料,采用质构仪测定分析比较了三者肌肉质构特性,采用冷冻切片法和HE染色法统计分析比较了三者肌纤... 为探讨草鱼(♀)×赤眼鳟(♂)杂交F_1的肉质特点,以同规格的草鱼(♀)×赤眼鳟(♂)杂交F_1和其亲本草鱼(母本)、赤眼鳟(父本)为材料,采用质构仪测定分析比较了三者肌肉质构特性,采用冷冻切片法和HE染色法统计分析比较了三者肌纤维数量和密度,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方法分析了与肉质特性关联紧密的钙蛋白酶抑制蛋白(CAST)基因、Ⅰ型胶原蛋白α1基因(COL1A1)和α2基因(COL1A2).在杂交F_1和亲本肌肉中的表达量.结果显示:杂交F_1与母本草鱼、父本赤眼鳟的肌肉黏附性、胶着性和回复性无显著性差异(P>0.05);杂交F_1的肌肉硬度、弹性、内聚性和咀嚼性均显著高于母本草鱼(P<0.05),与父本赤眼鳟无显著差异;杂交F_1的肌纤维直径和密度与其母本草鱼无显著差异(P>0.05),与其父本赤眼鳟差异显著(P<0.05);COL1A1和COL1A2两个基因在杂交F_1肌肉组织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其母本草鱼(P<0.05),而与其父本赤眼鳟无显著差异(P>0.05);CAST基因在杂交F_1肌肉组织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其母本草鱼(P<0.05),与其父本赤眼鳟无显著差异(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鱼(♀)×赤眼鳟(♂)杂交F1 肉质 肌纤维 I型胶原蛋白α1 I型胶原蛋白α2 钙蛋白酶抑制蛋白
下载PDF
用剩余产量模型专家系统(CLIMPROD)评估东海鲐鲹鱼类最大持续产量 被引量:23
17
作者 陈卫忠 李长松 俞连福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404-408,共5页
根据统计资料,利用剩余产量模型专家系统对东海鲐Shen鱼类最大持续产量作了谰估分析。结果表明;东海鲐Shen鱼类化整为零分析时的MSY在34.5-44.2万吨之间,按种类分别评估时,鲐鱼的MSY为16.1万吨、蓝圆S... 根据统计资料,利用剩余产量模型专家系统对东海鲐Shen鱼类最大持续产量作了谰估分析。结果表明;东海鲐Shen鱼类化整为零分析时的MSY在34.5-44.2万吨之间,按种类分别评估时,鲐鱼的MSY为16.1万吨、蓝圆Shen万吨,按区域分析时,鲐Shen鱼类东海北部群的MSY为12.5-13.2万吨,福建沿海群为20.1万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鲐Shen鱼 最大持续产量 剩余产量模型 专家系统
下载PDF
漂洗方式对鲢鱼品质及氯霉素残留的影响 被引量:4
18
作者 杨毅青 王綪 +4 位作者 金钥 张文禹 梁丽雅 闫师杰 马俪珍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55-160,共6页
分别研究水漂、盐漂和碱漂3种漂洗工艺对鲢鱼肉中品质指标及氯霉素残留的影响。结果表明:经漂洗,鲢鱼肉的蛋白质、脂肪和灰分含量均降低,水分含量升高,其中盐漂1∶5的蛋白质和灰分损失最少;盐漂L*值显著高于水漂与碱漂,a*值和b*值变化... 分别研究水漂、盐漂和碱漂3种漂洗工艺对鲢鱼肉中品质指标及氯霉素残留的影响。结果表明:经漂洗,鲢鱼肉的蛋白质、脂肪和灰分含量均降低,水分含量升高,其中盐漂1∶5的蛋白质和灰分损失最少;盐漂L*值显著高于水漂与碱漂,a*值和b*值变化不显著(P>0.05);碱漂对pH值影响最大,水漂最小;漂洗后TBARS值显著降低;盐漂1∶5可达到最佳保水性;水漂和盐漂可显著降低鲢鱼肉中氯霉素残留,但碱漂欠佳。因此,盐漂1∶5是最佳漂洗工艺,它不仅可以保持良好的品质,而且有效降低鱼肉中的氯霉素残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漂洗 氯霉素 鲢鱼 品质
下载PDF
东黄海鲐鱼生物经济模型及管理策略探讨 被引量:15
19
作者 张广文 陈新军 李纲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47-452,共6页
鲐鱼是我国近海重要经济鱼类,如何综合考虑生物、经济和社会效益来科学制定渔业管理目标是确保该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研究内容。根据中、日、韩三国鲐鱼围网生产作业数据及相关经济数据,构建基于Schaefer剩余产量的生物经济模型,探讨... 鲐鱼是我国近海重要经济鱼类,如何综合考虑生物、经济和社会效益来科学制定渔业管理目标是确保该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研究内容。根据中、日、韩三国鲐鱼围网生产作业数据及相关经济数据,构建基于Schaefer剩余产量的生物经济模型,探讨不同管理目标下的产量及其对应捕捞努力量,以及1年(短期)、5年(中期)和10年(长期)的经济效益和资源状况。结果表明,最大持续产量(MSY)、最大经济产量(MEY)和生物经济平衡点(BE)对应的捕捞努力量(以我国大型灯光围网的单位网次产量为准)分别为23964网次,13816网次和27631网次,其对应的第1年产量和利润分别为39.29万t和5.56亿元,22.65万t和3.20亿元,及45.30万t和6.41亿元;前5年累计的产量和利润分别为181.88万t和19.78亿元,131.04万t和25.81亿元,及192.10万t和13.12亿元;前10年累计的产量和利润分别为354.62万t和34.53亿元,272.32万t和57.24亿元,及362.08万t和14.07亿元。研究表明,以BE为管理目标则其短期经济效益为最大,而以MEY为管理目标则其长期经济效益为最大。探讨了不同管理方法对鲐鱼渔业所产生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鲐鱼 生物经济模型 大型灯光围网渔业 东黄海
下载PDF
基于多智能体的交通枢纽微观仿真研究 被引量:12
20
作者 李得伟 韩宝明 鲁放 《都市快轨交通》 2006年第5期48-51,共4页
结合多智能体和传统的计算机仿真技术,以城市轨道交通枢纽为例,提出交通枢纽内部的客流及设施协调性微观仿真模型。提出基于流线范围的枢纽环境表示方法,探讨枢纽系统仿真中智能体的个体行为模型、运动规则、碰撞检测,以及相互通信与合... 结合多智能体和传统的计算机仿真技术,以城市轨道交通枢纽为例,提出交通枢纽内部的客流及设施协调性微观仿真模型。提出基于流线范围的枢纽环境表示方法,探讨枢纽系统仿真中智能体的个体行为模型、运动规则、碰撞检测,以及相互通信与合作等问题,最后给出实验结果和结论。由该模型提供的实验方法,可以研究交通枢纽内部设施布局的合理性和旅客复杂行为对交通枢纽设施所产生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智能体 微观仿真 交通枢纽 设施布局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