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济南市大气PM_(10)、PM_(2.5)时空分布特征与城市街区形态关联分析
1
作者 肖华斌 许宇彤 +2 位作者 王子康 张小平 李杰 《园林》 2024年第3期121-130,共10页
高密度城市空间的颗粒物浓度分布对居民健康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然而,当前研究多集中在中宏观尺度,且不同季节背景对城市形态与颗粒物浓度之间定量关系的影响尚存争议。基于2021年济南市主城区65个空气质量监测站的PM_(2.5... 高密度城市空间的颗粒物浓度分布对居民健康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然而,当前研究多集中在中宏观尺度,且不同季节背景对城市形态与颗粒物浓度之间定量关系的影响尚存争议。基于2021年济南市主城区65个空气质量监测站的PM_(2.5)和PM_(10)浓度实时观测数据,分析了不同季节下城市街区形态对颗粒物浓度(PM_(2.5)和PM_(10))的影响。结果表明:(1)颗粒物浓度呈双峰型日变化,且具有显著的U形逐月变化规律,PM_(2.5)呈冬季高夏季低、春秋两季居中,PM_(10)呈春季高夏季低、秋冬两季居中的季节性变化特征,且呈东南低、西北高的空间分布格局,高污染区域集中于交通和建筑密集区域,低污染区域主要分布于大型城市绿地旁。(2)城市街区形态对颗粒物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季节分异性。PM_(2.5)与绿色空间指标在4个季节的相关性均十分显著,与绿地覆盖率(GCR)、绿地斑块形状指数(MSI)和绿地最大斑块指数(LPI)呈负相关性,与绿地斑块密度(PD)呈正相关,并且PM_(2.5)仅在秋冬季与建筑形态指标相关关系显著,其中建筑密度(BD)、建筑平均高度(AHV)和建筑平均体积(AV)是最具影响力的指标。PM_(10)仅在春冬两季与绿色空间指标显著相关,GCR和MSI产生的影响较大,并且与BD、AHV和容积率(FAR)等建筑形态指标仅在秋冬季节相关性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_(10) PM_(2.5) 时空特征 街区形态 关联分析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东部北10井区中深层稠油CO_(2)非混相驱油技术
2
作者 许海鹏 张新奇 +3 位作者 刘蕊 夏近杰 王倩 董宏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2-148,共7页
准噶尔盆地东部北10井区头屯河组油藏具有埋藏深、原油黏度大、储层强水敏的特点,自探明以来一直未获得有效动用。为了解决油藏难动用的难题进行了CO_(2)-稠油实验,在实验结果的基础上,根据试验区生产现状提出“非混相驱+吞吐”措施,利... 准噶尔盆地东部北10井区头屯河组油藏具有埋藏深、原油黏度大、储层强水敏的特点,自探明以来一直未获得有效动用。为了解决油藏难动用的难题进行了CO_(2)-稠油实验,在实验结果的基础上,根据试验区生产现状提出“非混相驱+吞吐”措施,利用数值模拟手段优化生产参数得到最优方案并预测出生产指标。结果表明:地层稠油注入CO_(2)后原油体积膨胀和黏度降低的能力大幅增强,是提高采收率的主要机理;井区稠油CO_(2)驱替方式为非混相驱,驱替过程中CO_(2)先以溶解和扩散作用为主,待建立驱替通道后才开始产出原油,采收率为29.60%;试验区非混相驱初期见效慢,为加快受效提出“油井吞吐”措施,数值模拟预测非混相驱配合3轮油井吞吐生产,最终采收率可达21.0%,解决了研究区油藏难动用的难题。研究成果对中深层强水敏稠油油藏的动用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深层稠油 强水敏 CO_(2)非混相驱 提高采收率 10井区
下载PDF
Directed self-assembly of block copolymers for sub-10 nm fabrication 被引量:7
3
作者 Yu Chen Shisheng Xio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xtreme Manufacturing》 2020年第3期126-159,共34页
Directed self-assembly(DSA)emerges as one of the most promising new patterning techniques for single digit miniaturization and next generation lithography.DSA achieves high-resolution patterning by molecular assembly ... Directed self-assembly(DSA)emerges as one of the most promising new patterning techniques for single digit miniaturization and next generation lithography.DSA achieves high-resolution patterning by molecular assembly that circumvents the diffraction limit of conventional photolithography.Recently,the International Roadmap for Devices and Systems listed DSA as one of the advanced lithography techniques for the fabrication of 3-5 nm technology node devices.DSA can be combined with other lithography techniques,such as extreme ultra violet(EUV)and 193 nm immersion(193i),to further enhance the patterning resolution and the device density.So far,DSA has demonstrated its superior ability for the fabrication of nanoscale devices,such as fin field effect transistor and bit pattern media,offering a variety of configurations for high-density integration and low-cost manufacturing.Over 1 T in-2 device density can be achieved either by direct templating or coupled with nanoimprinting to improve the throughput.The development of high x block copolymer further enhances the patterning resolution of DSA.In addition to its superiority in high-resolution patterning,the implementation ofDSA on a 300 mm pivot line fully demonstrates its potential for large-scale,high-throughput,and cost-effective manufacturing in industrial environ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rected self-assembly LITHOGRAPHY nanofabrication sub-10 nm block copolymer
下载PDF
Effect of ultrasound-guided pleural paravertebral block combined with general anesthesia on serum monocyte chemokinin-1, interleukin-6 and interleukin-10 levels in patients with early breast cancer after modified radical mastectomy
4
作者 Bao-Ying Zhang Dao-Xia Zhao 《Journal of Hainan Medical University》 2018年第18期64-68,共5页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ultrasound-guided pleural paravertebral block combined with general anesthesia on serum monocyte chemokinin-1 (McP-1), interleukin-6 (il-1) and il-10 levels in patients with ear...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ultrasound-guided pleural paravertebral block combined with general anesthesia on serum monocyte chemokinin-1 (McP-1), interleukin-6 (il-1) and il-10 levels in patients with early breast cancer after modified radical mastectomy. Methods: A total of 76 patients with early breast cancer from October 2015 to July 2018 were selected from our hospital and divided into study group (n=38) and control group (n=38).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general anesthesia, and the study group received ultrasound-guided paravertebral block combined with general anesthesia. Data of two groups of perioperative situation (PCIA press the number, volume of intraoperative sufentanil and PACU time), preoperative and postoperative 12 h, 24 h serum factor (MCP-1, IL-6, IL-10) level, after 2 h, 4 h, 8 h, 12 h, 24 h when pain (VAS) score, preoperative (T1), 15 min after the anesthesia (T2), 5 min after surgery (T3) hemodynamic state [heart rate (HR), mean arterial pressure (MAP)],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were counted. Results: (1) Perioperative status: PCIA presses, intraoperative dose of sufentanil and PACU duration in the study group were less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2) Serum factor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serum McP-1, il-6 and il-10 level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operation. The serum levels of McP-1, il-6 and il-10 in the two groups 12 h after operation were higher than those before operation. The serum levels of McP-1, il-6 and il-10 in the two groups at 24 h after surgery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at 12 h after surgery, and the serum levels of McP-1, il-6 and il-10 in the group at 12 h and 24 h after surgery were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3) Pain degree: the VAS score of the study group at 2 h, 4 h, 8 h, 12 h and 24 h after surgery wa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4) Hemodynamic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HR and MAP between the two groups during T1, HR and MAP in T2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T1, but the level of each indicator in the study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5) Adverse Reactions: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was lower in the study group (10.53%) than in the control group (28.95%). Conclusion: The application of ultrasound guided early breast cancer modified radical block complex general anesthesia thoracic vertebra, can reduce the dosage of anesthetic drugs, shorten the PACU, residence time, reduce postoperative pain, maintain stable hemodynamic state, inhibiting inflammatory reaction caused by surgical trauma degree, and can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and has safe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ltrasonic guidance PARAVERTEBRAL block General anesthesia Breast cancer Improved radical surgery MONOCYTE chemokinin-1 INTERLEUKIN-6 INTERLEUKIN-10
下载PDF
CT引导下脉冲射频联合连续神经阻滞治疗顽固性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疗效研究
5
作者 高谦 李宝福 +2 位作者 刘冰 王春满 李琳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64-268,共5页
目的探究CT引导下脉冲射频联合连续神经阻滞治疗顽固性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本院收治的208例顽固性PHN患者为对象,随机数表法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4例。对照组接受CT引导下脉冲射频治... 目的探究CT引导下脉冲射频联合连续神经阻滞治疗顽固性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本院收治的208例顽固性PHN患者为对象,随机数表法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4例。对照组接受CT引导下脉冲射频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连续硬膜外神经阻滞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疼痛情况、临床有效率、镇痛补救情况、睡眠质量,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结果随访期间,4例患者失访。最终纳入联合组103例,对照组101例。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9.3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22%(P<0.05)。患者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阿森斯失眠量表(AIS)评分的时间、组间、时间与组间交互效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2、4周联合组VAS、AI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镇痛补救次数低于对照组,曲马多使用剂量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4周联合组血清HMGB1、IL-1β、IL-10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CT引导下脉冲射频联合连续神经阻滞治疗顽固性PHN,能有效减轻神经炎性损伤,改善患者疼痛症状,提高睡眠质量,其镇痛效果及临床疗效优于单纯使用CT引导下脉冲射频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脉冲射频 连续神经阻滞 高迁移率族蛋白B1 白细胞介素-1Β 白细胞介素-10
下载PDF
油源区内外断裂控藏作用差异性研究——以松辽盆地三肇凹陷和长10区块扶余—杨大城子油层为例 被引量:11
6
作者 付广 雷琳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719-725,共7页
在松辽盆地三肇凹陷和长10区块断裂发育及分布特征研究的基础上,利用断裂与三肇凹陷之间空间分布位置关系对三肇凹陷和长10区块断裂控藏作用的差异性进行了研究,得到三肇凹陷和长10区块扶余—杨大城子(扶杨)油层主要发育南北向的T2断裂... 在松辽盆地三肇凹陷和长10区块断裂发育及分布特征研究的基础上,利用断裂与三肇凹陷之间空间分布位置关系对三肇凹陷和长10区块断裂控藏作用的差异性进行了研究,得到三肇凹陷和长10区块扶余—杨大城子(扶杨)油层主要发育南北向的T2断裂,断裂密度大、平面分布不均,断裂断距小,延伸距离短,剖面上受基底断裂控制形成似花状垒堑组合,平面上密集成带。三肇凹陷T2源断裂主要对青一段源岩生成的油起垂向运移输导作用,使油向下"倒灌"运移进入扶杨油层。长10区块T2断裂对扶杨油层的油则主要起侧向运移输导作用,使三肇凹陷扶杨油层中的油向长10区块侧向运移。三肇凹陷T2断裂密集带不是扶杨油层油聚集成藏的主要部位,油主要聚集在T2源断裂的下盘,长10区块T2断裂密集带则是扶杨油层油聚集成藏的主要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肇凹陷 10区块 扶杨油层 断裂 输导 聚集
下载PDF
松辽盆地长10区块扶余油层运移输导通道及对油成藏的控制 被引量:28
7
作者 付广 刘美薇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01-207,共7页
通过油藏解剖和其与成藏条件时空配置关系分析,在总结长10区块扶余油层油运移机制及模式的基础上,对其运移输导通道及其对油成藏与分布的控制作用进行了研究,得到长10区块扶余油层油运移输导通道主要包括①T2源断裂是三肇凹陷青一段源... 通过油藏解剖和其与成藏条件时空配置关系分析,在总结长10区块扶余油层油运移机制及模式的基础上,对其运移输导通道及其对油成藏与分布的控制作用进行了研究,得到长10区块扶余油层油运移输导通道主要包括①T2源断裂是三肇凹陷青一段源岩生成的油向下伏扶杨油层"倒灌"运移的输导通道;②T2断裂配合砂体是三肇凹陷扶杨油层中油向长10区块侧向运移的输导通道。长10区块扶余油层油运移输导通道对油成藏与分布的控制作用主要表现为①T2源断裂发育程度控制着三肇凹陷向长10区块扶余油层油供给量;②T2断裂密集带是长10区块扶余油层油聚集的主要区域,被T2断裂配合砂体形成的输导通道连接的高断块是油聚集的主要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0区块 扶余油层 输导通道 断裂 砂体 侧向运移 倒灌运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苏10区块地应力与储集层裂缝分布 被引量:7
8
作者 郭鹏 李春林 哈文雷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87-488,共2页
在分析区域构造应力场特征的基础上,根据有限元法的基本理论,建立了苏10区块合理的地质、力学模型。通过地应力场的数值模拟,给出目的层的最大水平主应力、最小水平主应力、最大剪应力、平均应力和形变能等值线分布图。根据"三维... 在分析区域构造应力场特征的基础上,根据有限元法的基本理论,建立了苏10区块合理的地质、力学模型。通过地应力场的数值模拟,给出目的层的最大水平主应力、最小水平主应力、最大剪应力、平均应力和形变能等值线分布图。根据"三维等效张应力(σT)""、破裂值(I)"和"单位体积的应变能(u)"3个评价指标得出综合评价系数(R综),根据R综得出的构造裂缝发育区与高产气井及钻井岩心裂缝的吻合程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10区块 应力场 储集层裂缝 三维有限元
下载PDF
构造应力场与油气运聚规律探讨——以鄂尔多斯盆地苏10区块为例 被引量:8
9
作者 郭鹏 李春林 +1 位作者 哈文雷 任德生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11年第5期64-66,138,共3页
地应力是影响储层流体压力和驱动油气运移的主要动力之一。首先根据鄂尔多斯盆地苏10区块地质及区域构造应力场的特征,建立了该区块三维有限元模型。通过数值模拟分析,得到了目的层的平均应力、最大水平主应力等地应力等值线分布图,在... 地应力是影响储层流体压力和驱动油气运移的主要动力之一。首先根据鄂尔多斯盆地苏10区块地质及区域构造应力场的特征,建立了该区块三维有限元模型。通过数值模拟分析,得到了目的层的平均应力、最大水平主应力等地应力等值线分布图,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计算了油气运移势场。其次,综合分析了构造应力场与流体势场数值模拟结果和气井的生产情况,发现气井的高产井区为地应力场和流体势场的低值区。由此分析认为:在构造应力场作用下,油气易于从地应力场的高值区向低值区运移与富集,从流体势场的高势区向低势区运移与富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力场 三维有限元 油气运聚 流体势场 10区块
下载PDF
新版IEC 60601-2-10与上一版本的主要变化及对神经和肌肉刺激器产品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庞雪莲 张海明 +3 位作者 高山 张赟 周会林 赵宏杰 《中国医疗设备》 2017年第4期152-154,共3页
神经和肌肉刺激器在我国应符合YY 0607-2007行业标准。而YY 0607-2007转化自IEC60601-2-10:1987。IEC已经发布了新版IEC 60601-2-10:2016。本文介绍了新版本与上一版本在适用范围、术语和定义、输出、脉冲参数及电磁兼容性等方面的主要... 神经和肌肉刺激器在我国应符合YY 0607-2007行业标准。而YY 0607-2007转化自IEC60601-2-10:1987。IEC已经发布了新版IEC 60601-2-10:2016。本文介绍了新版本与上一版本在适用范围、术语和定义、输出、脉冲参数及电磁兼容性等方面的主要变化及对产品设计、外部标记、随机文件及注册审批等方面的可能影响,并对我国神经和肌肉刺激器类产品生产企业提升国际竞争力给出了加强参与国际标准化工作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EC60601-2-10 YY0607-2007 神经和肌肉刺激器 输出闭锁
下载PDF
泌阳凹陷泌浅10区剩余油分布特征与开发技术对策 被引量:2
11
作者 徐波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83-88,155,共6页
应用岩心、钻井、测井等资料对核三段Ⅳ油组砂体成因类型进行了分析。研究层段的沉积环境为三角洲前缘和前三角洲亚相,沉积微相包括水下分流河道、河道侧翼、分流间湾和远砂坝4类。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含油性好,河道侧翼较差,分流间湾为干... 应用岩心、钻井、测井等资料对核三段Ⅳ油组砂体成因类型进行了分析。研究层段的沉积环境为三角洲前缘和前三角洲亚相,沉积微相包括水下分流河道、河道侧翼、分流间湾和远砂坝4类。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含油性好,河道侧翼较差,分流间湾为干层,研究区富油能力受构造和岩性的共同控制。研究认为,剩余油的形成与分布受多种因素控制,主控因素是沉积微相,同时还受储层非均质、微构造、夹层分布和射开程度所控制。针对研究区剩余油的分布特征,提出了提高波及系数的调堵措施、加大对薄油层的开采、提高含油"死角"动用程度的定向钻井或侧钻水平井等开发技术对策,并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泌阳凹陷 剩余油 控制因素 技术对策 蒸汽吞吐 泌浅10区块
下载PDF
古城油田泌浅10区储层流动单元划分及储集质量评价 被引量:3
12
作者 贾胜彬 《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7年第3期25-28,33,共5页
选取粒度中值(M_d)、标准化孔隙度(φz)、流动带指数(I_(fz))共3个参数,采用参数概率直方图、多参数聚类分析等方法,将古城油田泌浅10区储层划分为4类流动单元。以流动单元为基础,结合储层物性、砂体类型、毛细管压力特征、孔隙结构对... 选取粒度中值(M_d)、标准化孔隙度(φz)、流动带指数(I_(fz))共3个参数,采用参数概率直方图、多参数聚类分析等方法,将古城油田泌浅10区储层划分为4类流动单元。以流动单元为基础,结合储层物性、砂体类型、毛细管压力特征、孔隙结构对储层的储集质量进行了综合评价,建立了4类储层分类评价标准。研究认为,古城油田泌浅10区Ⅱ、Ⅲ类储层分布广泛,是主要储层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单元划分 储集质量评价 泌浅10 古城油田
下载PDF
齐2-8-10块分子膜驱油技术研究与实践 被引量:2
13
作者 刘富 陈文文 《新疆石油天然气》 CAS 2016年第4期25-27,34,共4页
针对齐2-8-10块杜家台油层目前的开发情况,提出了利用一种可以改变岩石表面性质、降低原油与岩石表面作用力的分子膜剂做为驱油剂的技术对策,通过室内模拟实验表明该分子膜驱油剂可在水驱后进一步提高驱油效率6%左右,且能降低含水率及... 针对齐2-8-10块杜家台油层目前的开发情况,提出了利用一种可以改变岩石表面性质、降低原油与岩石表面作用力的分子膜剂做为驱油剂的技术对策,通过室内模拟实验表明该分子膜驱油剂可在水驱后进一步提高驱油效率6%左右,且能降低含水率及注入压力。现场在7口注水井分两个阶段共注入分子膜驱油剂74.55 t,在统计期内周围21口油井有17口井见到了增油降水1 847 t,综合含水下降了1.2%,取得了非常好的驱油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齐2-8-10 分子膜驱油剂 驱油效率
下载PDF
松辽盆地长10区块扶余油层源外斜坡区油成藏规律 被引量:3
14
作者 由辉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3-26,共4页
通过油藏解剖分析及其与成藏条件空间匹配关系,对长10区块扶余油层油分布成藏模式和主控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长10区块扶余油层油主要分布FⅠ油层组,平面上,沿断裂密集带分布,由构造低部位至构造高部位含油层位由多变少;剖面上,上油... 通过油藏解剖分析及其与成藏条件空间匹配关系,对长10区块扶余油层油分布成藏模式和主控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长10区块扶余油层油主要分布FⅠ油层组,平面上,沿断裂密集带分布,由构造低部位至构造高部位含油层位由多变少;剖面上,上油下水主要分布在断裂密集带北部,上水中油下水和上水中气、油下水主要分布在断裂密集带南部.油运聚成藏模式为三肇凹陷青一段源岩生成的油在超压作用下通过源断裂向扶杨油层"倒灌"运移,在浮力作用下通过2个断裂密集带输导通道向长10区块侧向运移,主要在断块和断层岩性等圈闭中聚集成藏.油成藏与分布主要受到3个因素的控制:(1)2个断裂密集带分布控制着油聚集区域;(2)断裂密集带内断层—岩性和断块圈闭有利于油聚集成藏;(3)距三肇油源区越近越有利于聚集成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0区块 扶余油层 油分布规律 成藏模式 主控因素 断裂密集带
下载PDF
春10块中深薄层稠油油藏效益开发实践与认识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长宏 《西部探矿工程》 CAS 2019年第9期109-111,共3页
春10块稠油油藏具有埋藏较深、油层厚度薄、地下原油粘度大、隔夹层厚度小的特点。通过开发方案优化,配套CO2强化采油、注采一体化、井筒掺稀油降粘、N2抑制边底水等工艺技术的应用,实现了效益开发。春10块中深薄层稠油油藏效益开发的... 春10块稠油油藏具有埋藏较深、油层厚度薄、地下原油粘度大、隔夹层厚度小的特点。通过开发方案优化,配套CO2强化采油、注采一体化、井筒掺稀油降粘、N2抑制边底水等工艺技术的应用,实现了效益开发。春10块中深薄层稠油油藏效益开发的成功经验,丰富了稠油油藏效益开发领域,进一步拓展了稠油油藏开发空间,为同类油藏效益开发提供了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0 稠油油藏 效益开发
下载PDF
腰段连续硬膜外阻滞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大鼠IL-10、TNF-α的影响
16
作者 董有静 白玉 崔健君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86-588,共3页
目的:探讨腰段连续硬膜外神经阻滞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防治作用的免疫学机制。方法:参照OLSON等介绍的方法复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大鼠模型。实验动物分为4组:对照组(A组)孕鼠从妊娠14 d起每日皮下注射0.5 ml生理盐水;实验组(B组)孕鼠从妊... 目的:探讨腰段连续硬膜外神经阻滞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防治作用的免疫学机制。方法:参照OLSON等介绍的方法复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大鼠模型。实验动物分为4组:对照组(A组)孕鼠从妊娠14 d起每日皮下注射0.5 ml生理盐水;实验组(B组)孕鼠从妊娠14 d起每日皮下注射L-NAME 50 mg;假手术组(C组)孕鼠从妊娠14 d起行硬膜外腔置管术,但不给药;治疗组(D组)孕鼠从妊娠14 d起行硬膜外腔置管术,每日注入0.125%Bupivacaine 25 lμ。双抗体夹心法观察腰段连续硬膜外神经阻滞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大鼠胎盘、子宫组织白细胞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的变化。结果:IL-10含量,B、C组较A、D组明显降低(P<0.05),A与D组、B与C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TNF-α含量,B、C组较A、D组明显增高(P<0.05),A与D组、B与C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腰段连续硬膜外神经阻滞减少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大鼠TNF-α的含量,增加IL-10的含量,可能是其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具有防治作用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连续硬膜外阻滞 白细胞介素10 肿瘤坏死因子Α
下载PDF
定边油田某10区块延长组长8油藏控制因素及有利区预测
17
作者 罗宝莉 张刚 +1 位作者 安山 王迪东 《辽宁化工》 CAS 2011年第6期651-653,共3页
通过对定边油田某10区块延长组长8油藏烃源岩的分布、构造特征、有利相带、低压等因素的系统分析研究,认为烃源岩为油气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油源;小型隆起构造与砂体的有机配置为油气的优先富集提供了有利条件;水下分流河道为油气富集提... 通过对定边油田某10区块延长组长8油藏烃源岩的分布、构造特征、有利相带、低压等因素的系统分析研究,认为烃源岩为油气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油源;小型隆起构造与砂体的有机配置为油气的优先富集提供了有利条件;水下分流河道为油气富集提供了空间;在过剩压力作用下,油气从高压区向低压区运移,因此,在高压背景下的低压区是油气聚集的主要场所。在此基础上划分了5个有利区带:某57井区、某37井区、某49井区、某68井区、某53井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边油田某10区块 长8油藏 控制因素 有利区预测
下载PDF
卫城油田卫10块低渗富集小断块中高含水期层间挖潜研究
18
作者 肖利平 孟翠萍 +2 位作者 朱士建 曾玲 侯祥虎 《内蒙古石油化工》 CAS 2010年第21期142-145,共4页
针对卫10块已进入中高含水开发期,区块综合含水上升快,自然递减居高不下等问题,在地层精细对比、构造精细解释、沉积微相、储层综合评价、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的基础上;通过以中部封堵、拉大注采井距,边部加强平面及层间动用为主要治理... 针对卫10块已进入中高含水开发期,区块综合含水上升快,自然递减居高不下等问题,在地层精细对比、构造精细解释、沉积微相、储层综合评价、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的基础上;通过以中部封堵、拉大注采井距,边部加强平面及层间动用为主要治理方向的实施,提高了注入水利用率,提高区块分层动用程度,控制了区块含水上升速度,改善注水开发效果,探索出了一套适合中高含水期低渗透复杂断块油田剩余油挖潜治理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0 油藏描述 剩余油 层间挖潜
下载PDF
春10井区特稠油水平井蒸汽吞吐注采参数优化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余洋 冯国庆 +3 位作者 陈仁人 冯彦臣 李偲宇 谢佳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16年第3期105-107,110,共4页
春光油田春10井区主力产油层沙湾组Ⅱ2、Ⅱ1层地质情况复杂,在蒸汽吞吐开采过程中,缺乏合理、有效的方法指导注采参数的选择,阻碍了该区经济开发效益的提高。针对上述问题,建立了适合该区特稠油水平井蒸汽吞吐注采参数优化调整的地质模... 春光油田春10井区主力产油层沙湾组Ⅱ2、Ⅱ1层地质情况复杂,在蒸汽吞吐开采过程中,缺乏合理、有效的方法指导注采参数的选择,阻碍了该区经济开发效益的提高。针对上述问题,建立了适合该区特稠油水平井蒸汽吞吐注采参数优化调整的地质模型,并利用数值模拟技术优化了注采参数,确定出分层系分类井的注采参数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光油田 10井区 蒸汽吞吐 注采参数 水平井 数值模拟 正交设计
下载PDF
松辽盆地长10区块扶余油层沉积微相研究
20
作者 韩莹 《内蒙古石油化工》 CAS 2011年第4期110-111,共2页
结合区域地质背景,通过对研究区沉积物粒度分析、岩心观察、测井曲线等资料的综合分析,论述扶余油层的沉积微相展布及微相类型和特征。研究区扶余油层为河控三角洲沉积,主要为三角洲分流平原和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进一步划分为分流河道... 结合区域地质背景,通过对研究区沉积物粒度分析、岩心观察、测井曲线等资料的综合分析,论述扶余油层的沉积微相展布及微相类型和特征。研究区扶余油层为河控三角洲沉积,主要为三角洲分流平原和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进一步划分为分流河道、河口坝、席状砂等8种微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0区块 河控三角洲 分流河道 沉积微相 扶余油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