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写作理论元范畴“辞”论纲
1
作者 戴红贤 《长江学术》 CSSCI 2024年第2期55-66,共12页
“辞”是“司”的后起分化字。西周青铜铭文中“辞”与法律诉讼有关,本义为“讼辞”。东周“辞”引申出普通言辞的意义,孔子提出“修辞”概念,诸子共同建构了修辞伦理、修辞技艺和文体三位一体的修辞学说。修辞学术以语言为中心探索了... “辞”是“司”的后起分化字。西周青铜铭文中“辞”与法律诉讼有关,本义为“讼辞”。东周“辞”引申出普通言辞的意义,孔子提出“修辞”概念,诸子共同建构了修辞伦理、修辞技艺和文体三位一体的修辞学说。修辞学术以语言为中心探索了怎样思考、如何表达的问题,具有很强的工具性。“辞”成为一个跨界语言学、逻辑学、修辞学、文体学的重要范畴,被提升到理论层面予以反思和研究。这是中国写作理论元范畴“关键的一跳”。秦汉以来“言文分离”,随着诗文书写日益发展,表意单位为篇章且基于书面文辞的“辞章”概念产生。先秦修辞学演化为汉魏六朝辞章学,后者追求作品的辞藻、辞趣,偏向语言风格旨趣,窄化了写作学范围。如何赓续传统,继往开来,推进全球视域下21世纪中国写作学术的繁荣与发展,由“辞”进入,当能另辟蹊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章写作学
下载PDF
基于计量统计的“辞”与“词”异同辨析
2
作者 周璟雯 田宇贺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29-36,共8页
“辞”和“词”属于同音、异源字,字义有同有异,由“辞”与“词”组成的同音词也有进一步辨析的必要。采用计量统计方式,选取8组同音词,考察其在《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中的收录与释义情况,统计其在CCL、BBC等四大语料库中的词频。在此... “辞”和“词”属于同音、异源字,字义有同有异,由“辞”与“词”组成的同音词也有进一步辨析的必要。采用计量统计方式,选取8组同音词,考察其在《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中的收录与释义情况,统计其在CCL、BBC等四大语料库中的词频。在此基础上,将8组同音词分为四类,辨析其中的异同。同音等义异形词的词频是《现代汉语词典》推荐词形选用的主要依据,如“辞令”占比(80.46%)明显优于“词令”(19.54%),“辞令”作为推荐词形;同音近义异形词“辞典”和“词典”在指称工具书时各有侧重,前者可用于统称各类工具书,后者则多指其下语言文字小类;同音异义异形词“辞书”和“词书”语义分工明确,在大型词典中或可考虑分别出条;同音异体词“辞汇”在流传过程中的社会效应消失,应作别字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同 计量统计
下载PDF
《离骚》叙事与“辞”体的发展 被引量:1
3
作者 蔡树才 王召宇 《云梦学刊》 2023年第6期64-72,共9页
《离骚》同卜辞、祭祷辞的结构是大体对应的,其内容是运用叙述语言模拟在场的卜筮、祭祷等仪式展演活动。从东周时期言说、书写逐步脱离歌唱与仪式展演而独立发展的脉络看,《离骚》应是一种远离了音乐和占祭仪式、对人类本真活动加以语... 《离骚》同卜辞、祭祷辞的结构是大体对应的,其内容是运用叙述语言模拟在场的卜筮、祭祷等仪式展演活动。从东周时期言说、书写逐步脱离歌唱与仪式展演而独立发展的脉络看,《离骚》应是一种远离了音乐和占祭仪式、对人类本真活动加以语言化叙述和模拟的叙事韵文,是一种口头“辞”体文本,不宜归入“诗”。而在口传韵文转变为书面文本的过程中,《离骚》的叙事性得到进一步加强。因此,从叙事、口传韵文两个角度重新认识《离骚》和战国文学史,是十分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事结构 叙事韵文 口传文学
下载PDF
“修辞立其诚”考辨 被引量:4
4
作者 赖积船 赖鹏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06-108,共3页
"修辞"包含"修饰言辞"与"经营内容"两个方面;"立其诚"指的是讲究精审准确、深刻独到、信实可靠、行事敬慎。二者是相辅相成的,"立其诚"是"修辞"的出发点与基本要求,也是... "修辞"包含"修饰言辞"与"经营内容"两个方面;"立其诚"指的是讲究精审准确、深刻独到、信实可靠、行事敬慎。二者是相辅相成的,"立其诚"是"修辞"的出发点与基本要求,也是修辞的目的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诚
下载PDF
“辞”非文体论——与禇斌杰先生商榷 被引量:2
5
作者 陈广忠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12-120,285,共9页
《楚辞》,即"楚人语词"。"辞",不是文体名。当今学术界认为"辞"是文体之名,此说不能成立。《楚辞》与《楚词》并举,"辞赋"与"词赋"并称,"辞人"与"词人"同用。... 《楚辞》,即"楚人语词"。"辞",不是文体名。当今学术界认为"辞"是文体之名,此说不能成立。《楚辞》与《楚词》并举,"辞赋"与"词赋"并称,"辞人"与"词人"同用。词、辤、辭(后二字今简作"辞")本义不同,但是三字古音相同,可以通假。本文考察了两汉至盛唐11种主要文献,论证了作者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文体名 《楚 《楚词》 词赋 词人 并用
下载PDF
《辞源》申集虫部修订举隅
6
作者 王诚 《励耘语言学刊》 2013年第1期245-252,共8页
从语词释义、书证标点和单字注音三方面举例说明(《辞源》申集虫部的修订工作,对以下内容进行商榷讨论,提出修订意见:(一)“虫沙”、“蚁城”等词的释义。(二)“蜇”、“螺蜔”、“螺子墨”等条目所引书证的标点。(三)“蛫”... 从语词释义、书证标点和单字注音三方面举例说明(《辞源》申集虫部的修订工作,对以下内容进行商榷讨论,提出修订意见:(一)“虫沙”、“蚁城”等词的释义。(二)“蜇”、“螺蜔”、“螺子墨”等条目所引书证的标点。(三)“蛫”、“螝”、“螕”等字的注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源》 虫部 修订 释义 标点 注音
下载PDF
《楚辞》“仟眠”释义商兑
7
作者 白建忠 《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2期26-29,共4页
"仟眠"一词最早应该出现于《楚辞》。"仟"字最早可能出现于汉代,"仟"作"阡"亦可,"仟眠"通作"阡眠"。其中的"仟"、"阡"是指田间的小路,泛指田野。这... "仟眠"一词最早应该出现于《楚辞》。"仟"字最早可能出现于汉代,"仟"作"阡"亦可,"仟眠"通作"阡眠"。其中的"仟"、"阡"是指田间的小路,泛指田野。这二词的本意是"田广远",后来在使用的过程中,又被引申为包括田地、草木等在内的事物向远处延伸、蔓延之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楚 仟眠 阡眠 田广远 广远
下载PDF
清华简《良臣》《祝辞》的形制与书写 被引量:2
8
作者 李松儒 《汉字汉语研究》 2020年第1期32-38,125,共8页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第三册发表的《良臣》与《祝辞》两篇竹简,是由同一抄手所写。本文将对这两篇竹简的形制与书写做全面的研究。
关键词 清华简 良臣 形制 字迹
下载PDF
“楚辞”“楚词”之释义及其关联与差异 被引量:1
9
作者 张子薇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第4期62-65,76,共5页
不同历史时期,“楚辞”“楚词”称谓不分,长期混淆。分析“楚辞”“楚词”之释义与流变可知其产生的关联与差异:二者从内容上说,具有一致性,即同质异名;从形式上说,古人“辞”“词”通用,汉代文体之辩以及王逸《楚辞章句》的问世,皆为... 不同历史时期,“楚辞”“楚词”称谓不分,长期混淆。分析“楚辞”“楚词”之释义与流变可知其产生的关联与差异:二者从内容上说,具有一致性,即同质异名;从形式上说,古人“辞”“词”通用,汉代文体之辩以及王逸《楚辞章句》的问世,皆为二者命名各异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楚词 释义
下载PDF
《楚辞·九章·惜往日》校读一则 被引量:1
10
作者 侯瑞华 《汉字汉语研究》 2020年第3期116-118,128,共4页
《楚辞·九章·惜往日》"乘泛泭以下流兮,无舟楫而自备"一句,其中的"备"当读为"浮",指乘舟顺流而下,没有舟楫任其漂浮。这与前句所言的乘马无辔衔而任其自行,都是为了说明"背法度而心治&qu... 《楚辞·九章·惜往日》"乘泛泭以下流兮,无舟楫而自备"一句,其中的"备"当读为"浮",指乘舟顺流而下,没有舟楫任其漂浮。这与前句所言的乘马无辔衔而任其自行,都是为了说明"背法度而心治"的危险而举出的生动比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惜往日 校读
下载PDF
“修辞立其诚”内涵流变及对汉语修辞学和修辞实践的影响
11
作者 张子豪 李胜梅 《阜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4期41-46,共6页
“修辞立其诚”如何客观解读,学界认识并不一致,综合各家说法,大致可以理解为“(更好地)修整(或修治)语辞(包括言语和文辞)以有效表达真意建立诚信”。“修辞立其诚”作为一种观点,在文学、哲学、辞章学、翻译学等诸多学科中得到进一步... “修辞立其诚”如何客观解读,学界认识并不一致,综合各家说法,大致可以理解为“(更好地)修整(或修治)语辞(包括言语和文辞)以有效表达真意建立诚信”。“修辞立其诚”作为一种观点,在文学、哲学、辞章学、翻译学等诸多学科中得到进一步阐释,发生了内涵流变。作为汉语修辞学的重要学科命题,引发了系列讨论,如“修辞立其诚”是否为汉语修辞学的学科之源、“修辞”实践是否必须遵循“立诚”原则等。作为名言熟语,在言语实践中被广泛引用,以展示古文功底和文采,增强言语表现力和说服力,但大多仅就字面理解为写作之法或为人之道,这种修辞实践可看作“语言文字的一切可能性”的主观发挥和充分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立其诚” 内涵流变 学术影响 原则 实践
下载PDF
屈洪同轨 视界融合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洪波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14-118,共5页
楚国的屈原因为其身处特殊的时代环境,且其个人的际遇遭受到了现实困境,所以屈原的生存境况带有强烈的边缘意识况味,屈赋的创作就与此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而宋代的洪兴祖因为与屈原有着类似的历史境遇,有着相似的人生轨迹,因此他在诠... 楚国的屈原因为其身处特殊的时代环境,且其个人的际遇遭受到了现实困境,所以屈原的生存境况带有强烈的边缘意识况味,屈赋的创作就与此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而宋代的洪兴祖因为与屈原有着类似的历史境遇,有着相似的人生轨迹,因此他在诠释《楚辞》时,能使解释者的视界与《楚辞》作品内容的视界两者之间达到融合,能深刻体味到《楚辞》作品的真谛,在诠释中体现了自己品读《楚辞》的真知灼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屈原 境遇 洪兴祖 视界融合
下载PDF
利用出土文字材料考辨《老子》中的一处异文 被引量:1
13
作者 俞绍宏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4期131-135,共5页
《老子》第二章有"万物作而不辭",考察包括敦煌本、简帛本在内的《老子》诸本,其中的"辭"又有异文"始"、辤、■。考察西周、春秋、战国、秦汉文字材料中"■"、"辭"、"嗣"... 《老子》第二章有"万物作而不辭",考察包括敦煌本、简帛本在内的《老子》诸本,其中的"辭"又有异文"始"、辤、■。考察西周、春秋、战国、秦汉文字材料中"■"、"辭"、"嗣"、"司"、"治"、"始",以及"厶"、"司"双声符字的使用情况,可知此处的"辭"在《老子》中本应作"■";战国时期""字消亡,在传抄过程中"■"被"厶"、"司"双声符字取代;秦、汉文字系统中"厶"、"司"双声符字消亡,又被转写作"辭"或"始"。其应读"司",义为掌控、支配、控制;训、读为"治"也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子 考辨
下载PDF
孟子的话语理解观——“以意逆志”新解
14
作者 施麟麒 王建华 《励耘语言学刊》 CSSCI 2016年第1期96-108,共13页
本文认为,《孟子》“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反映了孟子的话语理解观。其中“文”指文字,“辞”是话语,“志”是符合道德的思想意图。整句话的意思是不能因为文字的局限而妨碍对话语的理解,也不能因为话语的局限而妨碍对君子意志的理... 本文认为,《孟子》“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反映了孟子的话语理解观。其中“文”指文字,“辞”是话语,“志”是符合道德的思想意图。整句话的意思是不能因为文字的局限而妨碍对话语的理解,也不能因为话语的局限而妨碍对君子意志的理解。“以意逆志”中,“意”和“志”都具有道德含义,“以意逆志”作为一种话语理解方法,要求听话人以符合良心义理的思想认识去理解、揣度他人的语用行为,这是孟子的性善论和伦理学意义上的类推法则在话语理解方法上运用的必然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意逆志 类推
下载PDF
《文心雕龙》之《镕裁》《章句》等篇中“本”“体”“要”之内涵新探
15
作者 白建忠 《语文学刊》 2020年第4期1-5,共5页
"辞尚体要"一语最早出自《尚书·毕命》篇,是指文辞表达的旨趣切实完备且抓住要领。"辞尚体要"被真正运用到文章理论之中,当首推刘勰的《文心雕龙》,刘勰从文体的角度赋予了"辞尚体要"新的内涵。《... "辞尚体要"一语最早出自《尚书·毕命》篇,是指文辞表达的旨趣切实完备且抓住要领。"辞尚体要"被真正运用到文章理论之中,当首推刘勰的《文心雕龙》,刘勰从文体的角度赋予了"辞尚体要"新的内涵。《镕裁》与《章句》篇中"体""要"的含义与"辞尚体要"的内涵较为接近。"立本有体"是指一篇文章中情理的设置与表达要有条不紊、切实完备。"撮辞以举要"是指选择运用文辞要抓住要领,且遵循每种文体根本的写作规范。"意穷而成体"是指一篇文章表达的情理要像身体一样,有序完整。此外,在《章句》篇中,"振本而末从"中的"本"是情理的意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心雕龙 尚体要 立本有体 以举要 意穷而成体
下载PDF
论“词”、“辞”类异形词的历史与现状——兼评《现代汉语词典》与《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的规范化处理 被引量:5
16
作者 崔达送 《中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64-370,共7页
本文主要讨论了收入《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的24组现代汉语"词"、"辞"类异形词。这些异形词的形成是历史积淀的结果,有很强的历史传承性。早期和后期的《现代汉语词典》对这些词语的处理分别符合词汇史理据和现代... 本文主要讨论了收入《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的24组现代汉语"词"、"辞"类异形词。这些异形词的形成是历史积淀的结果,有很强的历史传承性。早期和后期的《现代汉语词典》对这些词语的处理分别符合词汇史理据和现代汉语的词频,它坚持的是一种动态的规范观。《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的某些处理不符合语言事实。本文对进一步规范"词"、"辞"类异形词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形词 历史 现状 《现代汉语词典》 《现代汉语规范词典》 规范化
原文传递
以汉魏辞赋考释汉画像之鱼车图
17
作者 杨园 《古代文学理论研究》 2020年第1期563-579,共17页
鱼车图是汉画像中常见的图像类型。根据汉魏辞赋中有关乘鱼和鱼车的描写,可证明汉画像中的鱼车图内涵是表现乘鱼游仙。从当时古籍文献所载和相关乘鱼图看,鱼车图属于乘鱼图的一种表现形式,旨趣皆在游仙。游仙不是死后升仙,而是生前升天... 鱼车图是汉画像中常见的图像类型。根据汉魏辞赋中有关乘鱼和鱼车的描写,可证明汉画像中的鱼车图内涵是表现乘鱼游仙。从当时古籍文献所载和相关乘鱼图看,鱼车图属于乘鱼图的一种表现形式,旨趣皆在游仙。游仙不是死后升仙,而是生前升天游历,这是汉魏辞赋所表现的重要内容,由此以观汉画像,能对相关画像的涵义有新的认识。通过汉魏辞赋和汉画像游仙内容的比较,也能发现二者相似的表现方式和自觉的艺术取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画像 鱼车图 乘鱼图 游仙
原文传递
论赋的起源和赋文体的成立 被引量:15
18
作者 傅刚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82-94,共13页
赋的起源和文体的形成,有源于楚辞、源于六诗、源于纵横家文、源于诸子等各种不同说法,学术界根据汉代辞赋作品的不同体制,区分为骚体赋、大赋、小赋等类别,又据时代先后,以骚体赋最早产生,渐渐影响到大赋的产生。在这个基础上研究赋的... 赋的起源和文体的形成,有源于楚辞、源于六诗、源于纵横家文、源于诸子等各种不同说法,学术界根据汉代辞赋作品的不同体制,区分为骚体赋、大赋、小赋等类别,又据时代先后,以骚体赋最早产生,渐渐影响到大赋的产生。在这个基础上研究赋的起源,其实混淆了赋文体产生的历史时段,因而对汉代辞赋出现的不同面貌,不能提供合理的历史依据,故解释也就往往纠缠在一起,难以说明赋文体发展的历史途径。经过对历史材料的梳理可知,在赋文体建立的过程中,楚辞的影响其实很晚,最少到汉武帝时才由南方传到北方,经过由南入北的辞赋家如枚乘等人的努力,以楚辞体与北方流传的以铺叙风物为特征的杂赋结合起来,遂在枚乘、司马相如等人手中建立起一种新型文体——大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起源 赋文体
原文传递
《屯》卦考 被引量:7
19
作者 傅道彬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66-70,共5页
《周易·屯卦》是六十四卦之一,“屯”是“春”之古字,从文字学上“屯”“春”一也,在哲学上《周易》经传都是从春天的角度阐发其哲学意义的。根据古代春天尚生的原则,又从婚姻礼俗学与《周易》结构学证明,《屯》卦是从天地人三方... 《周易·屯卦》是六十四卦之一,“屯”是“春”之古字,从文字学上“屯”“春”一也,在哲学上《周易》经传都是从春天的角度阐发其哲学意义的。根据古代春天尚生的原则,又从婚姻礼俗学与《周易》结构学证明,《屯》卦是从天地人三方面完整地表现了春天的风貌:自天言之,描写的是春天雷雨之象;自地言之,是春天草木破土之形;自人言之,表现的是春天“劝生”之俗。《屯》卦阐释的“生”的意义正是由春天的意义引发出来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屯》卦 春天 尚生
原文传递
四部分类法中别集与总集关系考论 被引量:1
20
作者 杨晓斌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08-112,共5页
对于四部分类法中别集与总集之间的关系,今人普遍认为:别集是与总集相对而言。但是,通过对"别集"、"总集"术语的产生、概念内涵的演变的考察,可以发现:无论是从《隋志》对文献类目的最初设置,还是从以后目录学著作... 对于四部分类法中别集与总集之间的关系,今人普遍认为:别集是与总集相对而言。但是,通过对"别集"、"总集"术语的产生、概念内涵的演变的考察,可以发现:无论是从《隋志》对文献类目的最初设置,还是从以后目录学著作中的实际著录与集部类目设置来看,在四部分类法中,"别集"是相对"楚辞"而提出,别集起初得名是从"别聚焉,名之为集"而来,不是与"总集"相对而言。所谓"别集与总集相对"不是对四部分类法中别集的定义,形成这种误解的症结在于:一是对"楚辞"类目设置的认识比较含混,二是没有全面考察《隋志》之后的目录学著作因循旧例的著录实际与类目设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分法 别集 总集 “楚”类目设置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