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宛敏灏《词学概论》字声之学探赜
1
作者 沈文凡 刘钦可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48-54,共7页
宛敏灏先生是20世纪词坛的重要学者之一,其凝聚心力所撰成的《词学概论》历经数次出版,至今仍能为当代研究者们指点迷津。其中《字声在词里的运用》一章不仅涵盖了四声发展的始末,还对字声的具体用法及搭配作出经典阐释。宛先生的词学... 宛敏灏先生是20世纪词坛的重要学者之一,其凝聚心力所撰成的《词学概论》历经数次出版,至今仍能为当代研究者们指点迷津。其中《字声在词里的运用》一章不仅涵盖了四声发展的始末,还对字声的具体用法及搭配作出经典阐释。宛先生的词学研究析毫剖厘,鞭辟入里;从音与声的多重维度思考词与音乐的关系,以音乐性为线索,归纳总结出词的发展路径,同时为字声之学贡献了新的观点与论据,对“入派三声”的语音现象作出更加通俗易懂的解释,将字声之学更为自然地融入到词学研究整体之中。全书从布局中见宏大开阔,从字声处察匠心巧思,是具有词学理论意义之著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宛敏灏 字声 《词学概论》
下载PDF
词调研讨与技法革新:论陈维崧的后期词体创作
2
作者 王毅 《保定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59-66,共8页
康熙十一年(1672)后,陈维崧完成了词学理论建构与词体创作的转型,并再次对自身的创作实践予以整体上的研讨与革新,主要体现在词调和倚声技法两个方面。陈维崧有意识地以词存调,在后期词体创作中注重一调一词、一调一题和因情因事选调三... 康熙十一年(1672)后,陈维崧完成了词学理论建构与词体创作的转型,并再次对自身的创作实践予以整体上的研讨与革新,主要体现在词调和倚声技法两个方面。陈维崧有意识地以词存调,在后期词体创作中注重一调一词、一调一题和因情因事选调三个维度,可谓体认古人之词心,振兴今日之词学。倚声技法上,陈维崧对叙事模式和用典方法加以改造。前者或以联想作为行文铺排的内容来源,脉络相对隐晦;或以意象为脉,在事件堆叠中起到起承转合的作用,意脉纵横。这两种方式在表述上或如神龙在天一鳞一爪,或如雕龙之首尾完好,随物赋形。后者于事典、语典中奉行点事不点人、点人不点事的用典原则,以藏头露尾的技法达到古雅质朴的艺术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维崧 词调 词体创作 用典
下载PDF
《淮海词》的用调特征及其词调史意义
3
作者 朱惠国 石佳彦 《河北学刊》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05-112,共8页
秦观《淮海词》留存完整词作96首,实际用调48种,从整体上看,具有用调分散、选调丰富的特点。秦观在北宋熙宁、元丰年间作长调较多,元祐、绍圣后却骤然减少,与当时长调逐渐增多的大趋势并不一致。这种情况与秦观的创作内容、生活处境、... 秦观《淮海词》留存完整词作96首,实际用调48种,从整体上看,具有用调分散、选调丰富的特点。秦观在北宋熙宁、元丰年间作长调较多,元祐、绍圣后却骤然减少,与当时长调逐渐增多的大趋势并不一致。这种情况与秦观的创作内容、生活处境、词作风格有着紧密关联,也受到了苏轼、柳永的影响。秦观颇通音律,有不少自创的词调和体式,依《钦定词谱》,首见于秦观的词调共有6个,这些词调在后世虽然没有广泛流传,但也不乏应和者,存在一些变体。除创调外,秦观尚有创体11种。秦观所创体式,改动之处虽不多,但对后世的影响较大。后世应和者大多能够遵循秦观的声情和体式进行创作,并在秦词的基础上产生了不少变体和别名。究其原因,一方面与秦观的词坛地位和词作的传唱程度有关,另一方面也说明词人的改动大多符合音律而受到后世词家的欢迎与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观 《淮海词》 词调 创调 创体
下载PDF
试论清真词的创调特征及成就
4
作者 黄敏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45-49,55,共6页
周邦彦在创用新调上展现了鲜明的个性特征,并取得了杰出的艺术成就。首先,清真词采用的曲类丰富,创调方式多样,创调技法高超,且创调成功率较高,推动了两宋词调的繁衍;其次,清真词创用新调并不囿于“缘题而赋”的藩篱,往往能突破调名本意... 周邦彦在创用新调上展现了鲜明的个性特征,并取得了杰出的艺术成就。首先,清真词采用的曲类丰富,创调方式多样,创调技法高超,且创调成功率较高,推动了两宋词调的繁衍;其次,清真词创用新调并不囿于“缘题而赋”的藩篱,往往能突破调名本意,一定程度上拓展了词调的表现空间;最后,周邦彦致力于规范新调的词体形式,积极探索各种新的词体结构,对词体建设有重大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真词 创调 特征 成就
下载PDF
夏承焘与夏敬观词学交游考论
5
作者 张燕芹 《扬州教育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6-10,共5页
民国词坛大家夏承焘与夏敬观的词学交游可分两阶段:一是1929年至1938年,夏承焘在杭州,夏敬观在上海,主要以信函往来;二是1939年至1942年,夏承焘因战乱避居沪上,以午社雅集为中心,与夏敬观交往密切。民国时期是“二夏”词学“交集”期,... 民国词坛大家夏承焘与夏敬观的词学交游可分两阶段:一是1929年至1938年,夏承焘在杭州,夏敬观在上海,主要以信函往来;二是1939年至1942年,夏承焘因战乱避居沪上,以午社雅集为中心,与夏敬观交往密切。民国时期是“二夏”词学“交集”期,其交游具有层递性与连续性。夏敬观提携夏承焘,体现词学代代承衍;同为“新变派”,二人围绕“四声之争”辨议词学,共同架构传统词学向现代词学过渡的桥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承焘 夏敬观 词学交游 午社 “四声之争” 民国词坛
下载PDF
诗家风采与记者目光——试论毛泽东诗词的新闻色彩 被引量:2
6
作者 江建高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77-80,85,共5页
毛泽东是政治家,也是诗人和记者。其70多首诗词特别是1949年以后的作品,因其对时代风云、社会变革中的一系列现实事件的近距离、几近零时差的观照,使作品在呈现诗艺美的同时,也洋溢着浓郁的新闻色彩。这种色彩体现在取材、构思时事件的... 毛泽东是政治家,也是诗人和记者。其70多首诗词特别是1949年以后的作品,因其对时代风云、社会变革中的一系列现实事件的近距离、几近零时差的观照,使作品在呈现诗艺美的同时,也洋溢着浓郁的新闻色彩。这种色彩体现在取材、构思时事件的重大性,即事名篇、一挥而就的时效性及作品内容、语言的趣味性。然而近些年来,论家对毛诗的新闻色彩或视而不见,甚至略有微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诗词 新闻色彩 重大性 时效性 趣味性
下载PDF
论王千秋《审斋词》 被引量:1
7
作者 崔海正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3期64-67,共4页
宋人王千秋《审斋词》的主旋律是心中事、客中情,并由此折射出忧念家国社稷的普遍性社会心态,有些词作亦颇具词史价值。词风朴实雅洁,笔力健拔,使调择腔自具特色,是不应长期被冷落的一部词集。
关键词 王千秋 《审斋词》 主旋律 词调
下载PDF
关于词乐与词律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张毅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2年第1期1-7,31,共8页
词原为一种依声填词的音乐文学样式,后演变为长短句的抒情格律诗,其间既有关联,又有不同,这也就使词乐研究与词律研究既同出一门而又有分别。由于曲谱的唱法失传,现代的词乐研究已多非真正意义的音乐研究,而是音乐文献的考释,人们更多... 词原为一种依声填词的音乐文学样式,后演变为长短句的抒情格律诗,其间既有关联,又有不同,这也就使词乐研究与词律研究既同出一门而又有分别。由于曲谱的唱法失传,现代的词乐研究已多非真正意义的音乐研究,而是音乐文献的考释,人们更多地关注词之起源的理论探讨。词律研究也从传统的词谱、词韵的制定,转向领会词之文字声情的声调之学,具有文艺学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词乐 词律 格律诗 音乐文学 词谱
下载PDF
北宋词调声律考析(一) 被引量:1
9
作者 田玉琪 《长江学术》 2018年第2期117-123,共7页
唐宋词作为音乐之文学,其先乐后词的词乐配合方式决定了同一词调不同词人创作在分片、字数、声韵、句法等方面的高度一致,其变化也有很强的规律性。然由于乐谱失传及文献传播中的错讹,也由于相关词学理论的不健全,以致唐宋词众多词调及... 唐宋词作为音乐之文学,其先乐后词的词乐配合方式决定了同一词调不同词人创作在分片、字数、声韵、句法等方面的高度一致,其变化也有很强的规律性。然由于乐谱失传及文献传播中的错讹,也由于相关词学理论的不健全,以致唐宋词众多词调及同调作品在分片、用韵、断句等方面尚存在诸多问题。其中又以当意断与韵断、句断出现矛盾时,随意断句的问题尤为突出,而又多有本无矛盾而理解分歧以至错乱者。今试对北宋部分词调及同调词作的分片、声韵、句拍等在前人分析的基础上做一些辨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宋 词调 声韵 句拍
下载PDF
频域和时域信息对连续交替取样策略汉语声调识别的贡献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春晓 潘翔 +1 位作者 刘琚 聂开宝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41-44,共4页
文献研究表明,在电子耳蜗连续交替取样策略中,时域信息特别是包络随时间的变化轨迹对汉语声调识别有重要影响。在本文中,调整原始信号的包络轨迹,使四个声调的信号具有大体相同的包络变化曲线,称为调整信号。原始信号和调整信号分别通过... 文献研究表明,在电子耳蜗连续交替取样策略中,时域信息特别是包络随时间的变化轨迹对汉语声调识别有重要影响。在本文中,调整原始信号的包络轨迹,使四个声调的信号具有大体相同的包络变化曲线,称为调整信号。原始信号和调整信号分别通过C IS方案模拟,进行识别率对比。结果显示,在C IS方案中,时域信息对汉语声调识别有重要影响,但是频域信息是汉语声调识别的首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频域信息 时域信息 声调识别 基音频率 连续交替取样
下载PDF
宋词“入代(替)平声”说之检讨 被引量:1
11
作者 田玉琪 李雪铭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3-18,共6页
宋词创作中'入代(替)平声'说由宋末沈义父首倡,清代《词律》《词谱》诸书在词谱编撰中普遍运用了这一观点并加以引申发挥,而戈载的《词林正韵》更从词曲一理的角度将入代平声说进行了理论归纳并对入代平声之字作了具体罗列。宋... 宋词创作中'入代(替)平声'说由宋末沈义父首倡,清代《词律》《词谱》诸书在词谱编撰中普遍运用了这一观点并加以引申发挥,而戈载的《词林正韵》更从词曲一理的角度将入代平声说进行了理论归纳并对入代平声之字作了具体罗列。宋词创作中确有入代平声的现象,但是总的来看,入代平声还是词人偶然的运用,不是必然的法则,入声与平声之间的界限还是非常分明。《词林正韵》即分入声五部,又将入声派入三声之中,颇为自相矛盾,而其所列入作平声之字,并不符合宋人创作的实际情况,更多的是戈载自己根据曲韵之书的编造,淆乱词曲用字之界,不足为凭。至于哪些入声字可以偶代平声而用,还是要对今存宋人作品的入声字详加考察之后才能得出结论;而今日词体之创作,亦不宜'入代平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宋词 入代平声 《词律》 《词谱》 《词林正韵》
下载PDF
宋代无名氏词中首见词调之考辨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尊明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4期54-60,共7页
宋代无名氏词共计1590首,共用306个词调,除188调为沿用唐宋已有的旧词调外,为宋代无名氏所用的新词调共118调,其中77调为孤调,41调为首见之调。文章主要考辨《全宋词》据《梅苑》所收宋代无名氏词中的12个首见词调,即:《泛兰舟》《十月... 宋代无名氏词共计1590首,共用306个词调,除188调为沿用唐宋已有的旧词调外,为宋代无名氏所用的新词调共118调,其中77调为孤调,41调为首见之调。文章主要考辨《全宋词》据《梅苑》所收宋代无名氏词中的12个首见词调,即:《泛兰舟》《十月梅》《双头莲1》《东风第一枝》《早梅芳》《月上海棠》《捣练子2》《太常引》《西地锦》《踏歌》《玉楼人》《寻梅》,皆作于北宋,均为首见或创调,早于其他词人同调之作,反映了宋代无名氏词人为词调繁衍和词史发展所做出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无名氏词 首见词调 创调 考辨
下载PDF
论黄庭坚“好诗”词风对宋词内质的重构 被引量:4
13
作者 孙虹 孙蒙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5期91-96,共6页
文章具体分析了黄庭坚所谓"好诗"词风的内涵,指出其词内蕴了江西诗风的二重性:既具有瘦劲典雅之气骨,也具有蕴藉静穆之意韵。气骨偏于诗质,意韵则是对词体内质的回溯和深化。黄庭坚正是以这种词风,参与了词中"宋调"... 文章具体分析了黄庭坚所谓"好诗"词风的内涵,指出其词内蕴了江西诗风的二重性:既具有瘦劲典雅之气骨,也具有蕴藉静穆之意韵。气骨偏于诗质,意韵则是对词体内质的回溯和深化。黄庭坚正是以这种词风,参与了词中"宋调"内质的重新建构,并由此获得了词史上的一席之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庭坚 “好诗”词风 宋词内质 重构
下载PDF
稼轩词“入声韵”声情研究
14
作者 丰玉芳 周颖 《现代语文》 2019年第1期30-33,共4页
入声字在现代普通话中已经消失,然而入声有着非常独特的发音方式,在表情达意上有别样的作用,故被大量运用于古诗词中。入声的消失使得许多古诗词读起来平仄不相对、不押韵,其蕴含着的特殊声情也很难从诵读中体会出来。本文将从辛弃疾的... 入声字在现代普通话中已经消失,然而入声有着非常独特的发音方式,在表情达意上有别样的作用,故被大量运用于古诗词中。入声的消失使得许多古诗词读起来平仄不相对、不押韵,其蕴含着的特殊声情也很难从诵读中体会出来。本文将从辛弃疾的词作入手,探究其中入声韵所传达出的特殊声情,分析入声韵对情感抒发所产生的独特作用,从那些反复回环的入声之中体会作者的情感,同时感受其作品的美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稼轩词 入声韵 声情
下载PDF
徐渭研究在俄罗斯
15
作者 高玉海 徐凡哲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2021年第11期77-82,共6页
徐渭和汤显祖的文学创作分别代表明代杂剧和传奇的最高成就,但相对而言,徐渭在海外所受到的关注远远小于汤显祖。在二十世纪后期至二十一世纪以来,俄罗斯汉学界对徐渭的杂剧创作、戏曲理论、诗歌散文乃至榜联题词均有研究,其中马利诺夫... 徐渭和汤显祖的文学创作分别代表明代杂剧和传奇的最高成就,但相对而言,徐渭在海外所受到的关注远远小于汤显祖。在二十世纪后期至二十一世纪以来,俄罗斯汉学界对徐渭的杂剧创作、戏曲理论、诗歌散文乃至榜联题词均有研究,其中马利诺夫斯卡娅和尼科尔斯卡娅两位女汉学家一前一后,前肇其端而后扬其波。她们对徐渭研究的纵深度甚至准确性均可商榷,但她们关注的广度与研究视角对国内的徐渭研究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渭 四声猿 南词叙录 马利诺夫斯卡娅 尼科尔斯卡娅
下载PDF
简论晁补之《洞仙歌》词及其词史意义
16
作者 昝圣骞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0年第6期4-6,20,共4页
晁补之是两宋创作《洞仙歌》词最多的词人,《洞仙歌》也是晁氏使用最多的词调之一,其缘由包括该词调本身的声情美、师友的创作引导和词人高风旷放的性格。他的创作独具特色,开拓了《洞仙歌》词咏物和游仙的传统,发展了词调的体制,在《... 晁补之是两宋创作《洞仙歌》词最多的词人,《洞仙歌》也是晁氏使用最多的词调之一,其缘由包括该词调本身的声情美、师友的创作引导和词人高风旷放的性格。他的创作独具特色,开拓了《洞仙歌》词咏物和游仙的传统,发展了词调的体制,在《洞仙歌》词填制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其研究理应获得更多重视与投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晁补之 洞仙歌 词调
下载PDF
詹安泰词学风格论述评
17
作者 殷学国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第4期74-78,共5页
无论是从人品论文品还是从文体论风格,风格研究都陷入陈陈相因或肤廓影响的困境。词学家詹安泰的研究论著蕴藏着丰富的风格论资源。詹安泰在其词学论集中提出了融苍质于重拙大的新词境,探讨了一条结合声情、词情从体式、章句、意格、修... 无论是从人品论文品还是从文体论风格,风格研究都陷入陈陈相因或肤廓影响的困境。词学家詹安泰的研究论著蕴藏着丰富的风格论资源。詹安泰在其词学论集中提出了融苍质于重拙大的新词境,探讨了一条结合声情、词情从体式、章句、意格、修辞诸方面探究词之风格的研究路径。詹安泰词学风格研究,无论从词学研究还是风格研究而言,对文学研究者都具有开拓境界和方法启示的意义和价值,有待进一步阐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詹安泰 词学 风格 声情 词情
下载PDF
宋词词体基本流变--以柳永、苏轼、李清照为例
18
作者 冯宇 《西安交通工程学院学术研究》 2021年第1期67-70,共4页
词的演变经由隋唐到宋经历了初生、茁长、发展、衰落的四个阶段,使词从胡夷里巷之曲逐渐发展成为真正的“抒情诗”。在整个词体的演变过程中,以柳永、苏轼、李清照对词体演变的贡献为依据,展现整个宋词词体的演变轨迹。
关键词 长调赋化 诗词一体 别是一家
下载PDF
采用过零刺激方案提高电子耳蜗声调识别 被引量:3
19
作者 倪赛华 孙文业 +4 位作者 孙宝印 周强 王振明 顾济华 陶智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2014年第19期232-236,共5页
针对目前噪声环境下电子耳蜗汉语声调和语句识别率急剧下降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时间精细结构过零刺激方案(FSZC)。利用语音信号时间精细结构的过零点时刻产生高速脉冲刺激序列,从而不仅将时间精细结构编码到电子耳蜗语音算法中,同时采... 针对目前噪声环境下电子耳蜗汉语声调和语句识别率急剧下降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时间精细结构过零刺激方案(FSZC)。利用语音信号时间精细结构的过零点时刻产生高速脉冲刺激序列,从而不仅将时间精细结构编码到电子耳蜗语音算法中,同时采用过零点时刻非均匀的采样脉冲刺激序列,确保了语音的空间编码和时间编码。声学模拟实验表明,相比于连续交替采样策略(CIS)和过零点时刻刺激策略(ZCT),FSZC方案在汉语声调和语句识别率上都有较大程度的提高,而且在噪声环境下对于声调和语句识别具有相对较强的抗噪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精细结构 过零点 汉语声调 电子耳蜗
下载PDF
词调读札
20
作者 高建中 《楚雄师专学报》 2001年第1期3-6,共4页
词调依曲定体,是符合某一曲调的歌词形式。从写作与艺术的角度,分别探讨了《如梦令》、《钗头凤》、《浣溪沙》、《行香子》的叠语、章法、排句诸问题。
关键词 词调 叠语 章法 排句 《如梦令》 《钗头凤》 《浣溪沙》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