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意觉”通感:“自我”的隐显与唐宋词的演进 |
张彤彤
|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学报》
|
2024 |
1
|
|
2
|
王国维《唐五代二十家词》稿本考论 |
梁帅
|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3
|
破与立:王若虚的唐宋诗观 |
白晓洁
|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4 |
0 |
|
4
|
明末清初拟话本小说中袭旧诗词的特征及成因 |
杨志君
段海波
|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4 |
0 |
|
5
|
宋词中的长安书写 |
张文利
张乐
|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7
|
|
6
|
从唐宋词海外翻译出版看中国传统典籍的海外经典化 |
黄立
白冰
|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3
|
|
7
|
北宋“话”体诗学论辨 |
张海鸥
梁穗雅
|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4
|
|
8
|
论唐宋词的“南唐范式” |
王兆鹏
胡玉尺
|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6
|
|
9
|
文学史视域中的翁方纲宋诗学 |
唐芸芸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5
|
|
10
|
略谈对词史的地域文化研究 |
刘扬忠
|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CAS
|
2008 |
4
|
|
11
|
谈文学排行榜的评价指标与权重设置——以唐诗宋词为中心 |
王兆鹏
|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8
|
|
12
|
论唐五代词向北宋词的演变历程——王国维“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之论的反思 |
木斋
|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4
|
|
13
|
创伤性记忆的自我隔离和审美表达——唐宋词战争灾难叙事的特殊模式 |
王晓骊
|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6
|
|
14
|
唐宋词集“副文本”及其传播指向——以明末清初编刻的唐宋词集为讨论中心 |
陈水云
|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0 |
10
|
|
15
|
20世纪的“唐宋诗之争”及其启示 |
叶帮义
余恕诚
|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5 |
2
|
|
16
|
元代诗学“主唐”“宗宋”论 |
查洪德
|
《晋阳学刊》
CSSCI
|
2013 |
5
|
|
17
|
康熙朝诗学走向与陈鹏年的诗歌主张 |
张兵
周媛媛
|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21 |
1
|
|
18
|
唐宋美学概观 |
薛富兴
|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6 |
4
|
|
19
|
晚清民国的唐宋词“新声”与近代乐歌的雅俗分化——以陈厚庵《宋词新歌集》为中心 |
刘兴晖
|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
2017 |
4
|
|
20
|
清代“唐宋诗之争”二元对立的消解及自反性特征 |
唐芸芸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