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民国词史的失踪者——吴眉孙的文学交游及词学贡献 被引量:1
1
作者 薛玉坤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20-125,共6页
民国词人吴眉孙在当时虽享有美誉,身后却令名不彰,是民国词史上众多"失踪者"之一。其人长期在金融界工作,因得益于早年所受传统教育,有着相当深厚的旧学根底。且与当时旧式文人文酒诗会,交游密切,诗词吟咏相当活跃。其生前结... 民国词人吴眉孙在当时虽享有美誉,身后却令名不彰,是民国词史上众多"失踪者"之一。其人长期在金融界工作,因得益于早年所受传统教育,有着相当深厚的旧学根底。且与当时旧式文人文酒诗会,交游密切,诗词吟咏相当活跃。其生前结集刊行的词集《寒竽阁词》,内容丰富,感情真率诚挚,疏旷洒脱,风格兼有清丽与雄放之美。同时,在词集校勘与词人考订、词风与词派、词乐与词律等方面,吴眉孙均有较为深入的探讨和成果丰富的著述,是当时词学界颇为活跃的词学研究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眉孙 午社 《寒竽阁词》 民国词
下载PDF
汉魏六朝散体赋中“歌曰”之源头与流变
2
作者 丁玲 《唐都学刊》 2012年第4期8-12,共5页
汉魏六朝散体赋中的"歌曰"体现了对屈原、宋玉赋的沿革。渲染音乐情境的"歌曰"源于《招魂》《大招》中对音乐场面的描摹,并在乐器、歌舞题材赋中成为一种创作模式,且渐有作者情志之寄托;对话体及代言体的"歌曰... 汉魏六朝散体赋中的"歌曰"体现了对屈原、宋玉赋的沿革。渲染音乐情境的"歌曰"源于《招魂》《大招》中对音乐场面的描摹,并在乐器、歌舞题材赋中成为一种创作模式,且渐有作者情志之寄托;对话体及代言体的"歌曰"源自《讽赋》《登徒子好色赋》,其作用在于抒写主人公心志和实现赋中角色的互动,这类"歌曰"往往有较为明显的角色感,南朝宫廷赋中则出现了代言女性心志而无角色感,使赋中情境与抒情主人公相融无间的"歌曰";以"歌曰"、"诗曰"、"谣曰"、"重曰"等形式出现的双重乃至多重总领心绪语是由屈原赋中"重曰"、"少歌曰"、"倡曰"、"乱曰"等发展而来,南朝假设古人作赋情境之赋,也可视为对屈赋双重或多重总领心绪语创作模式的延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魏六朝 歌曰 屈原 宋玉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