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六种寄主植物对二点叶蝉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 被引量:15
1
作者 李小珍 刘映红 田艳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8期1431-1434,共4页
在 2 5℃恒温条件下 ,以盆栽玉米、小麦、高粱、水稻、谷子、大麦及虮子草为食料 ,研究了食物对二点叶蝉实验种群生长发育及繁殖的影响 .结果表明 ,二点叶蝉在虮子草上不能完成世代发育 .在其余 6种寄主植物上各虫态的发育历期、存活率... 在 2 5℃恒温条件下 ,以盆栽玉米、小麦、高粱、水稻、谷子、大麦及虮子草为食料 ,研究了食物对二点叶蝉实验种群生长发育及繁殖的影响 .结果表明 ,二点叶蝉在虮子草上不能完成世代发育 .在其余 6种寄主植物上各虫态的发育历期、存活率、雌成虫寿命及单雌平均产卵量存在显著差异 .从卵到若虫期的发育历期在高粱上最短 (2 4 1d) ,玉米上次之 (2 4 2d) ,小麦上最长 (2 5 5d) ;取食水稻时 ,若虫的存活率(4 0 8% )最低 ,成虫寿命最短 (12 2d) ,单雌平均产卵量 (12 3粒 )也显著低于其它 5种寄主植物 .用生命表参数综合评价表明 ,6种寄主植物中 ,谷子和玉米最适合二点叶蝉生长发育及繁殖 ,其次分别为高粱、大麦、小麦、水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点叶蝉 生命表参数 寄主
下载PDF
二点叶蝉自然种群的时空动态 被引量:3
2
作者 李小珍 刘映红 +1 位作者 赵志模 周利飞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21-226,共6页
选择受密度影响较小的负二项分布K值 ,描述玉米上二点叶蝉自然种群在 3个海拔高度上的空间格局及时序动态。在玉米生育期间 ,二点叶蝉种群即可作聚集分布亦可作均匀分布。 4月中下旬 ,二点叶蝉种群呈均匀分布 (K <0 ) ;5月份 ,呈聚... 选择受密度影响较小的负二项分布K值 ,描述玉米上二点叶蝉自然种群在 3个海拔高度上的空间格局及时序动态。在玉米生育期间 ,二点叶蝉种群即可作聚集分布亦可作均匀分布。 4月中下旬 ,二点叶蝉种群呈均匀分布 (K <0 ) ;5月份 ,呈聚集分布 (K >0 ) ;6月上中旬呈均匀分布 (K <0 ) ;6月下旬至 7月上旬呈聚集分布 (K >0 ) ,表现为扩散→聚集→再扩散→再聚集的总趋势。K值亦表明 ,5月份高海拔聚集强度最高 ,6月下旬至 7月上旬则低海拔的聚集强度最高。根据Taylor的幂函数法和Iwao的M -X回归方程的系数 ,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点叶蝉 自然种群 负二项分布 昆虫 时空动态
下载PDF
温度对二点叶蝉的发育存活及繁殖的影响 被引量:6
3
作者 李雪燕 刘映红 +1 位作者 魏劲 青玲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35-39,共5页
在15℃,20℃,25℃,28℃,32℃,35℃恒温条件下,研究温度对二点叶蝉发育、存活和繁殖的影响。拟合二点叶蝉发育速率与温度之间的关系模型,求出各发育阶段的发育起点温度和发育上限、下限温度,组建不同温度下实验种群特定时间生命表,计算... 在15℃,20℃,25℃,28℃,32℃,35℃恒温条件下,研究温度对二点叶蝉发育、存活和繁殖的影响。拟合二点叶蝉发育速率与温度之间的关系模型,求出各发育阶段的发育起点温度和发育上限、下限温度,组建不同温度下实验种群特定时间生命表,计算种群增长参数,分析种群增长参数与温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15℃下,卵不能完成发育,在35℃条件下3龄若虫不能存活。二点叶蝉种群增长最适温区为25~32℃。在该温区范围内,内禀生殖力为0.0631~0.0463,周限增长率为1.0561~1.0497,种群存活曲线属于DeeveyI型,而在15℃不利条件下,种群存活曲线属于DeeveyIII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点叶蝉 发育 生命表 温度
下载PDF
玉米鼠耳病及其介体二点叶蝉研究进展 被引量:2
4
作者 李小珍 刘映红 +1 位作者 青玲 李雪燕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270-1279,共10页
玉米鼠耳病(Maize wallabyeardisease,MWED)是由介体昆虫二点叶蝉Cicadulina bipunctella(Mats)、Cicadulina bimaculata(Evans)以及Nesocluthapallida(Evans)传播的一种重要系统性植物病害。该病最早发生在澳大利亚昆士兰,20世纪80年... 玉米鼠耳病(Maize wallabyeardisease,MWED)是由介体昆虫二点叶蝉Cicadulina bipunctella(Mats)、Cicadulina bimaculata(Evans)以及Nesocluthapallida(Evans)传播的一种重要系统性植物病害。该病最早发生在澳大利亚昆士兰,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我国四川、贵州省和重庆市的多个县(市)爆发,近年来又在日本九州、冲绳等地区发生,均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玉米鼠耳病的发生发展与介体叶蝉源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传毒规律、玉米品种、玉米生育期、环境条件以及栽培措施等密切相关。因此,切断传播途径、减少毒原、栽培抗性品种、选择合理的栽培措施是有效降低该病发生危害的重要措施。从玉米鼠耳病的发生发展、病原,介体二点叶蝉源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传毒规律以及防治措施等方面综述了国内外二点叶蝉及玉米鼠耳病的研究现状,以期为玉米鼠耳病及其介体叶蝉的研究与防治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点叶蝉 玉米鼠耳病 传播
下载PDF
二点叶蝉的生物学特性及人工饲养 被引量:5
5
作者 李小珍 刘映红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43-145,共3页
二点叶蝉是玉米鼠耳病的一种重要介体昆虫,以禾本科作物及杂草为食。研究表明该种群具有一定的趋光性和趋嫩绿性等特点,若虫共5龄。二点叶蝉对玉米的选择性最强,画眉草的选择性最弱。四川北部地区该虫1a发生3代,以越冬代和第1代危害严... 二点叶蝉是玉米鼠耳病的一种重要介体昆虫,以禾本科作物及杂草为食。研究表明该种群具有一定的趋光性和趋嫩绿性等特点,若虫共5龄。二点叶蝉对玉米的选择性最强,画眉草的选择性最弱。四川北部地区该虫1a发生3代,以越冬代和第1代危害严重。室内饲养二点叶蝉种群时,以5~7叶龄的玉米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点叶蝉 生物学特性 人工饲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