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MAGE-BUILDING AND FRAMING PROCESSES OF AN ANTI-MOTHER/-WOMAN IN CICERO’S PRO CLUENTIO
1
作者 Hongxia Zhang Elizabeth Webster 《Journal of Ancient Civilizations》 2024年第1期51-72,124,共23页
In this case study we explore Cicero’s processes of framing and image-building regarding the concept of an anti-mother/-woman.For this we examine Cicero’s portrayal of Sassia,a woman who features as one of the main ... In this case study we explore Cicero’s processes of framing and image-building regarding the concept of an anti-mother/-woman.For this we examine Cicero’s portrayal of Sassia,a woman who features as one of the main antagonists of his speech Pro Cluentio.We analyse Cicero’s depiction of Sassia’s evilness towards her son,Cluentius,through the lens of frame and framing theories.By doing so,this case study aims to present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Cicero’s stratagems(e.g.,priming,calling for action;nudging,pushing someone towards action;and affordance,offering a frame to act outside of or within)which were employed in order to devise a negative characterisation of Sassia.The application of this methodological approach to Cicero’s framing of Sassia provides a new scope for analysing not only the classical text itself but also for the analysis of ancient human society to which it belong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FFORDANCE cicero frames&framing image-building nudging&priming Roman Republic STEREOTYPES
下载PDF
CICERO系统用于CAD/CAM全瓷冠制作 被引量:2
2
作者 赵玮 《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 2002年第2期125-125,共1页
传统的失蜡铸造法制作全瓷修复体费时并且难以获得与对颌牙良好的(牙合)接触,人们正努力用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作(CAD/CAM)的方式取而代之。自1984年以来许多CAD/CAM系统得以发展,主要如DURET,Minnesota,DCS,Procere和CICERO,用于制作嵌... 传统的失蜡铸造法制作全瓷修复体费时并且难以获得与对颌牙良好的(牙合)接触,人们正努力用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作(CAD/CAM)的方式取而代之。自1984年以来许多CAD/CAM系统得以发展,主要如DURET,Minnesota,DCS,Procere和CICERO,用于制作嵌体、高嵌体、全冠和固定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辅助制作 全瓷冠 cicero系统 CAD/CAM
下载PDF
Cicero's Rhetoric vs.Baumgarten's Aesthetics:A Small Comparison of Decorum of Cicero With Magnitudo of Baumgarten
3
作者 Jaewon Ahn 《Journal of Literature and Art Studies》 2018年第12期1674-1681,共8页
This paper made a comparison of Cicero’s Rhetoric with Baumgarten’s Aesthetics,for answering the question of how Baumgarten built the system of ars aesthetica on the basis of Cicero’s rhetoric.The paper demonstrate... This paper made a comparison of Cicero’s Rhetoric with Baumgarten’s Aesthetics,for answering the question of how Baumgarten built the system of ars aesthetica on the basis of Cicero’s rhetoric.The paper demonstrated how Baumgarten’s key ideas of pulchritudo and magnitudo were related with Cicero’s decorum and modus concepts.Baumgarten’s magnitudo originated in Cicero’s modus.Baumgarten,however,differentiated the idea pulchritudo from the Cicero’s decorum for approaching the issue of pulchritudo ips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icero RHETORIC Baumgarten AESTHETICS decorum magnitudo
下载PDF
The Traditions of Thought Between Progress and Reaction. Cicero: An Interpreter and a Latin Creator of the Aristotelian Platonic Tradition of Thought
4
作者 Giuseppe Boscarino 《Journal of Philosophy Study》 2020年第5期320-328,共9页
Farington’s interpretation of the philosophies of Plato and Cicero as reactionary philosophies is discussed.In the light of our interpretative category,such as that of Traditions of Thought,understood as complex rati... Farington’s interpretation of the philosophies of Plato and Cicero as reactionary philosophies is discussed.In the light of our interpretative category,such as that of Traditions of Thought,understood as complex rational,historical constructions,within which metaphysical and epistemological principles are mediated with socio-economic-political-cultural conflicts,all denominated as ideologies,instead it is believed that scientific theories are not actually progressive or regressive,but rather the ideologies,when they interpret the concepts of scientific fact,scientific theory and,more strongly,that of philosophy,within general conceptions of the world.In the light of our interpretative category,they thus appear more than regressive philosophers instead of regressive ideologues,if we consider that the philosopher moves within the narrower fields of the so-called metaphysics and epistemology.Cicero also appears to be the great Latin creator of a way of understanding philosophy and its history with the dominant triad Socrates-Plato-Aristotele in it.All this must be considered within my broader historical-philosophical-epistemological elaboration,enclosed in my published books and papers,cited in referenc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aditions of thought philosophies IDEOLOGIES Plato and cicero
下载PDF
On Cicero’s Critique of Reason
5
作者 Cheng Zhimin Echo Y 《Contemporary Social Sciences》 2020年第3期88-98,共11页
In contemporary thinking, "reason" has become synonymous with "correctness" to the extent that it is even capable of prescribing laws to nature. Ancient philosophers, including Plato and Cicero, of... In contemporary thinking, "reason" has become synonymous with "correctness" to the extent that it is even capable of prescribing laws to nature. Ancient philosophers, including Plato and Cicero, offered a holistic, profound, and clear understanding of its connotations. As a symbol that distinguishes humans from animals and the requisite means or tools for seeking the truth, reason is characterized by both divinity and nobility. It also maintains a degree of neutrality, with the right use of reason as the key to determining its nature. In essence, reason is a type of calculation that can be used to do either good or evil. Hence, it must be supplemented by divinity and virtue. As a cognitive faculty, to reason is to perceive one’s own limits and practice moderation, temperance, and prudence, thus maintaining a full grasp of the world and becoming a useful be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ASON cicero DIVINITY NEUTRALITY limits
下载PDF
Tactics of Persuasion in Cicero’s Letters during the War of Mutina with the Military Commanders
6
作者 Duan Hongyu 《World History Studies》 2019年第2期1-22,共22页
Cicero tried to take advantage of the War of Mutina in spring 44 BC,to vilify Mark Antony who,in his view,was the mortal foe to the res publica libera.In order to achieve his aim,Cicero used his letter-exchange with t... Cicero tried to take advantage of the War of Mutina in spring 44 BC,to vilify Mark Antony who,in his view,was the mortal foe to the res publica libera.In order to achieve his aim,Cicero used his letter-exchange with the military commanders in North and West Italy as well as in Africa to exert his infl uence and assure their alliance against Antony.Cicero employed various tactics in his letters to persuade and integrate those commanders into his framework.Those tactics functioned for some time during the war but failed eventually.Due to the formidable alliance of the Caesarian party and the still scattered powers of the Republicans,Cicero’s maneuver to remove Antony only by means of political advocacy fail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CTICS PERSUASION cicero LETTERS Military Commanders War of Mutina
原文传递
帝国的政治神学:维吉尔与古罗马的虔敬观念
7
作者 王承教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4-143,共10页
维吉尔《埃涅阿斯纪》不仅通过塑造“虔敬的埃涅阿斯”(pius Aeneas)形象,将“虔敬”(pietas)定义为尽心尽力履行对父母家人、祖国和诸神的责任与义务的状态,还通过狄多与埃涅埃斯之间的争吵,反映出另外一种仅指向父母家人和国家的虔敬... 维吉尔《埃涅阿斯纪》不仅通过塑造“虔敬的埃涅阿斯”(pius Aeneas)形象,将“虔敬”(pietas)定义为尽心尽力履行对父母家人、祖国和诸神的责任与义务的状态,还通过狄多与埃涅埃斯之间的争吵,反映出另外一种仅指向父母家人和国家的虔敬观念,前者可谓之曰“埃涅阿斯式虔敬”,后者可谓之曰“狄多式虔敬”。观念史研究表明,从一个纯粹人伦意义上的观念开始,到奥古斯都时代最终演变为一个兼具人伦和宗教意义的观念,古罗马人的虔敬观念经历了从“狄多式虔敬”到“埃涅阿斯式虔敬”的发展。在西塞罗《论共和国》的斯基皮奥之梦里,随着罗马传统的诸神被替换为斯多亚意义上的天神,埃涅阿斯式虔敬还可以进一步发展为“鲍卢斯式虔敬”。“埃涅阿斯式虔敬”和“鲍卢斯式虔敬”这类富含宗教意义的虔敬观念不仅是终结帝国内战、促进罗马社会团结、奠定罗马社会和政治秩序的礼法手段,更是帝国扩张和帝国统治背后的政治神学基础,因而被维吉尔塑造成了古罗马民族身份认同的核心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吉尔 《埃涅阿斯纪》 虔敬 政治神学 西塞罗
下载PDF
从显赫政绩到高贵德性:西塞罗尊严思想研究
8
作者 冯飞 《政治思想史》 CSSCI 2024年第4期35-53,198,共20页
与现代主流观点相比,西塞罗版本的“尊严”,静态地看是“高阶”的,动态地看是“向上”的。早期西塞罗主要在政治领域使用“尊严”概念,在古典共和框架下发展了一种追求卓越政治成就的“优绩主义”;晚期西塞罗以人的内在德性修养为着眼... 与现代主流观点相比,西塞罗版本的“尊严”,静态地看是“高阶”的,动态地看是“向上”的。早期西塞罗主要在政治领域使用“尊严”概念,在古典共和框架下发展了一种追求卓越政治成就的“优绩主义”;晚期西塞罗以人的内在德性修养为着眼点论证“尊严”的配享资格,合乎逻辑地导出了一种推崇理性自律和人格升华的“至善主义”。从取向上看,西塞罗的“尊严”概念更加突出道德义务,同免于无理干涉的个人权利诉求没多少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塞罗 政治思想 尊严思想 政治功绩 道德义务
下载PDF
西塞罗基于自然和理性的道德责任观
9
作者 李亚莉 《当代中国价值观研究》 2024年第4期29-40,共12页
西塞罗传承和弘扬了斯多葛学派的伦理思想,以理性主义自然观作为讨论道德责任的基础,从人对德性之善的追求出发,推演出与不同德性相对应的各种道德责任:发现和发展真理的道德责任、公正和仁慈的道德责任、勇敢的道德责任和行为恰当的道... 西塞罗传承和弘扬了斯多葛学派的伦理思想,以理性主义自然观作为讨论道德责任的基础,从人对德性之善的追求出发,推演出与不同德性相对应的各种道德责任:发现和发展真理的道德责任、公正和仁慈的道德责任、勇敢的道德责任和行为恰当的道德责任。西塞罗因人因时地讨论了不同境遇下个体的道德责任要求,并从道德责任的主体、道德责任的对象以及道德责任本身三方面提出了履行道德责任的基本原则。西塞罗的道德责任观对后人进一步深化研究道德责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塞罗 道德责任 自然 理性
下载PDF
论式:修辞学、辩证法和逻辑学的关系纽结 被引量:5
10
作者 武宏志 张海燕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13-123,共11页
古希腊的法律修辞学刺激了辩证法的诞生,辩证法的论证工具——辩证推理同时也是逻辑学的一类研究对象。亚里士多德于分析性推理之外创立了论式理论系统,这种理论继而成为改造旧修辞学的利器。西塞罗在法律语境中将论式理论和修辞学紧密... 古希腊的法律修辞学刺激了辩证法的诞生,辩证法的论证工具——辩证推理同时也是逻辑学的一类研究对象。亚里士多德于分析性推理之外创立了论式理论系统,这种理论继而成为改造旧修辞学的利器。西塞罗在法律语境中将论式理论和修辞学紧密结合起来,形成了高于古代法律修辞学的新形式。辩证法、修辞学和逻辑,通过论式学说纠结在一起。现代论式学说的复兴,以承认分析性推理和论式性推理或辩证推理的区别为出发点。法律论证三学科——法律修辞学、法律辩证法和法律逻辑的互动发展,表明一种全面的法律论证理论有必要反映这三个学科的不同视角和规范,并汲取它们的精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辩证法 修辞学 逻辑 亚里士多德 西塞罗 昆体良 波伊提乌 论式
下载PDF
责任政治的伦理基础:早期西方责任政治观念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贤明 张力伟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94-100,共7页
责任不仅是道德主张,也是政治生活的基本要素。从政治的角度探讨责任,不仅可以加深对责任的理解,也会为实现责任政治提供理论资源。以古希腊、古罗马的政治思想为分析对象,可以梳理和把握早期责任政治观念的基本特征与表现:柏拉图集中... 责任不仅是道德主张,也是政治生活的基本要素。从政治的角度探讨责任,不仅可以加深对责任的理解,也会为实现责任政治提供理论资源。以古希腊、古罗马的政治思想为分析对象,可以梳理和把握早期责任政治观念的基本特征与表现:柏拉图集中关注公民的职责与理想城邦的建构、亚里士多德关注城邦善业的实现方式,西塞罗则强调从责任生活到责任政治的逻辑。总体来说,古希腊与古罗马时期的责任政治以伦理为主线,以公民对城邦的责任为核心,并逐渐拓展出公民责任、国家责任等不同类型责任的雏形。通过伦理达到良善的公共生活是早期西方责任政治观念的核心要旨,这一观念奠定了责任政治的道德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责任 责任政治 伦理政治观 柏拉图 亚里士多德 西塞罗
下载PDF
论西塞罗理性主义自然法思想 被引量:13
12
作者 齐延平 《法学论坛》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40-144,共5页
西塞罗因为对理性主义自然法的系统阐发而奠定了其在西方政治法律思想史上的地位。永恒的理性是自然法的本质 ,符合自然理性方为正义 ,自然法决定着人定法 ,构成了西塞罗法哲学体系的内在逻辑。秉持自然理性、关注现实实践、笃信法律与... 西塞罗因为对理性主义自然法的系统阐发而奠定了其在西方政治法律思想史上的地位。永恒的理性是自然法的本质 ,符合自然理性方为正义 ,自然法决定着人定法 ,构成了西塞罗法哲学体系的内在逻辑。秉持自然理性、关注现实实践、笃信法律与正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塞罗 自然法 理性主义
下载PDF
古典市民社会理念的历史流变及其影响 被引量:8
13
作者 李佃来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17-623,共7页
在市民社会理论史上,古典市民社会理论传统是由亚里士多德和西塞罗开创并加以发展的。作为一种政治哲学的创构,古典市民社会理念主要反映的是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政治现实,因此直接体现为古希腊、古罗马思想的主流。但在尔后的文化长河中,... 在市民社会理论史上,古典市民社会理论传统是由亚里士多德和西塞罗开创并加以发展的。作为一种政治哲学的创构,古典市民社会理念主要反映的是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政治现实,因此直接体现为古希腊、古罗马思想的主流。但在尔后的文化长河中,它仍然作为一种支配性话语而起作用,影响到中世纪、近代乃至当代思想家的学术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典市民社会理念 亚里士多德 西塞罗 政治共同体 阿伦特
下载PDF
论西方古代知识论的主流——柏拉图、西塞罗、奥古斯丁对知识的探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王晓朝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31-36,共6页
文章依循西方知识论所探讨的主要问题,即知识的本质、来源、特性和如何为知识辩护,回溯柏拉图、西塞罗、奥古斯丁对知识的探究,及其对这些问题的解答。在此基础上,作者总结了西方古代主流知识论的理论特征,即:本质主义、理性主义和可知论。
关键词 知识 柏拉图 西塞罗 奥古斯丁
下载PDF
西塞罗论苏格拉底 被引量:1
15
作者 包利民 余友辉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7年第3期151-158,共8页
在把苏格拉底敬奉为“哲学之父”的同时,西塞罗从两个方面对苏格拉底哲学及其传统进行了深刻的改造其一,通过对苏格拉底哲学的学园怀疑主义改造来消解希腊哲学的思辨理性,创造出“可能性真理”的思想,要求哲学成为一种实践的政治哲学;其... 在把苏格拉底敬奉为“哲学之父”的同时,西塞罗从两个方面对苏格拉底哲学及其传统进行了深刻的改造其一,通过对苏格拉底哲学的学园怀疑主义改造来消解希腊哲学的思辨理性,创造出“可能性真理”的思想,要求哲学成为一种实践的政治哲学;其二,通过在修辞学与哲学逻辑一致的基础上对修辞学的公共说服功能的强调,要求政治哲学从理论变成现实,来指导具体的政治生活。于是,通过对希腊哲学的理论改造与对现实政治的实践强调,西塞罗创建了一种独具罗马精神的知行合一的政治哲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塞罗 苏格拉底 可能性真理 修辞学说服 罗马政治哲学
下载PDF
论共同体观念的语词生成与理论建构 被引量:6
16
作者 李志华 王晓朝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9-35,共7页
本文运用发生学的方法,揭示共同体观念的语词生成和共同体思想的理论建构。第一部分,作者指出,共同体这个语词在西方语言中源于共善和公共,具有丰富的内涵。第二部分,作者指出,共同体是古希腊罗马哲学和政治学的重要概念,在哲学形上学... 本文运用发生学的方法,揭示共同体观念的语词生成和共同体思想的理论建构。第一部分,作者指出,共同体这个语词在西方语言中源于共善和公共,具有丰富的内涵。第二部分,作者指出,共同体是古希腊罗马哲学和政治学的重要概念,在哲学形上学和伦理学的语境下,共同体与共善的关系密不可分;而在政治学的语境下,共同体是公共的名词化和实体化,共善则是建构人类社会的纲领和目标。把善提升为至善是一条哲学伦理学的理论建构通道,而把善提升为共善,则是哲学政治学的通道,与哲学伦理学的理论建构通道并行不悖。第三部分,作者指出,奥古斯丁批判地吸取了柏拉图和西塞罗的相关思想,然后以公义为纲,建构了他的理想共同体——上帝之城。奥古斯丁对共善的探究,直接导致对理想共同体的理论建构。他的理想共同体以信仰为核心,以伦理为共同体成员的守则,以秩序与和谐为共同体的特色,以普爱为共同体生存与发展的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体 柏拉图 西塞罗 奥古斯丁
下载PDF
物文主义民法观的产生和影响 被引量:7
17
作者 徐国栋 《河北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60-64,共5页
把物文主义的民法观的起源追溯到西塞罗时代,探讨西塞罗的市民法定义及其思想和经济基础,以及由此而来的政治态度,得出物文主义的民法观属于有产阶级的初步结论。以此为基础,继续探讨西塞罗的市民法观对于英语国家和大陆法系国家乃至社... 把物文主义的民法观的起源追溯到西塞罗时代,探讨西塞罗的市民法定义及其思想和经济基础,以及由此而来的政治态度,得出物文主义的民法观属于有产阶级的初步结论。以此为基础,继续探讨西塞罗的市民法观对于英语国家和大陆法系国家乃至社会主义国家的影响,结论是:物文主义的民法观具有追求公私法的明确界线的积极价值,但无产阶级国家对它的采用具有荒谬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文主义 西塞罗 公私法划分 人文主义
下载PDF
拉丁哲学的起源及西塞罗对哲学的诠释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晓朝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9年第5期39-45,共7页
学术界历来贬低或否认拉丁哲学的成就及其相对独立的地位。本文考察拉丁哲学的起源及罗马共和国末期哲学观念的变迁,指出希腊哲学融入拉丁文化是通过以西塞罗为代表的一批拉丁知识分子的努力开始的,这种创建本民族哲学的努力应当给予... 学术界历来贬低或否认拉丁哲学的成就及其相对独立的地位。本文考察拉丁哲学的起源及罗马共和国末期哲学观念的变迁,指出希腊哲学融入拉丁文化是通过以西塞罗为代表的一批拉丁知识分子的努力开始的,这种创建本民族哲学的努力应当给予肯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丁哲学 西塞罗 哲学观
下载PDF
自然法、道德责任与伦理原则——西塞罗慈善伦理思想及其评价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银春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11-115,共5页
西塞罗是古希腊罗马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哲学家与演说家,他将古希腊哲学与古罗马现实相结合,重构了一套哲学理论体系,其中蕴含了丰富的慈善伦理思想。西塞罗从"自然法"的外在规定性与"绝对道德责任"的内在要求,论证... 西塞罗是古希腊罗马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哲学家与演说家,他将古希腊哲学与古罗马现实相结合,重构了一套哲学理论体系,其中蕴含了丰富的慈善伦理思想。西塞罗从"自然法"的外在规定性与"绝对道德责任"的内在要求,论证了慈善存在的合理性与正当性,同时,西塞罗在追问慈善本质的基础上,确立了慈善行为应遵循的基本伦理原则:(1)"不超越财力"的适度原则;(2)根据亲疏关系、受助者的品格及需要选择施助对象的原则;(3)"回报优先于行善"的感恩原则。西塞罗的慈善伦理思想经过历史沉淀,依然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历史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塞罗 慈善伦理思想 自然法 绝对道德责任
下载PDF
演说术与教育——从西塞罗、昆体良看古罗马教育品质之变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双洪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8-13,共6页
西塞罗和昆体良是古罗马文教思想的奠立者。比较西塞罗的《论演说家》和昆体良《演说家的教育》,可以看出古罗马教育品质的变化。西塞罗的《论演说家》培养的是合演说家、哲人、政治家一体的完美演说家,昆体良的《演说家的教育》中的完... 西塞罗和昆体良是古罗马文教思想的奠立者。比较西塞罗的《论演说家》和昆体良《演说家的教育》,可以看出古罗马教育品质的变化。西塞罗的《论演说家》培养的是合演说家、哲人、政治家一体的完美演说家,昆体良的《演说家的教育》中的完美演说家是精通演说的好人。西塞罗旨在通过演说家的教育来形塑罗马自己的思想传统,昆体良虽然也欲通过对德性的重视来匡救时弊,但重点却放在探讨教育过程中的各种细节问题。究其原因,西塞罗面临的挑战是在希腊罗马文化的张力中接续罗马传统,而昆体良的主要问题则是在传统日渐败坏的帝国重振罗马古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塞罗 昆体良 演说家 教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