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phylogeny of the Passerida(Aves: Passeriformes)based on mitochondrial 12S ribosomal RNA gene
1
作者 Lina Wu Yanfeng Sun +3 位作者 Juyong Li Yaqing Li Yuefeng Wu Dongming Li 《Chinese Birds》 CSCD 2015年第1期22-29,共8页
Background: Passerida is the largest avian radiation within the order Passeriformes. Current understanding of the high-level relationships within Passerida is based on DNA–DNA hybridizations; however, the phylogeneti... Background: Passerida is the largest avian radiation within the order Passeriformes. Current understanding of the high-level relationships within Passerida is based on DNA–DNA hybridizations; however, the phylogenetic relationships within this assemblage have been the subject of many debates.Methods: We analyzed the 12 S ribosomal RNA gene from 49 species of Passerida, representing 14 currently recognized families, to outline the phylogenetic relationships within this group.Results: Our results identified the monophyly of the three superfamilies in Passerida: Sylvioidea, Muscicapoidea and Passeroidea. However, current delimitation of some species is at variance with our phylogeny estimate. First, the Parus major, which had been placed as a distinct clade sister to Sylvioidea was identified as a member of the super family;second, the genus Regulus was united with the Sturnidae and nested in the Muscicapoidea clade instead of being a clade of Passerida.Conclusion: Our results were consistent with Johansson's study of the three superfamilies except for the al ocation of two families, Paridae and Regulida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ylogeny Passerida MITOCHONDRIAL 12s RIBOSOMAL RNA gene
下载PDF
Molecular phylogeny of Pneumocystis based on 5.8S rRNA gene and the 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s of rRNA gene sequences 被引量:9
2
作者 LI ZiHui1,2, FENG XianMin1, LU SiQi1, ZHANG Fan1, WANG FengYun1 & HUANG Song1 1 Department of Pathogenic Biology,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069, China 2 Beijing Tuberculosis and Thoracic Tumor Research Institute, Beijing 101100, China 《Science China(Life Sciences)》 SCIE CAS 2008年第5期445-452,共8页
To clarify the phylogenetic relationships and species status of Pneumocystis, the 5.8S rRNA gene and the 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s (ITS, 1 and 2) of Pneumocystis rRNA derived from rat, gerbil and human were amplifi... To clarify the phylogenetic relationships and species status of Pneumocystis, the 5.8S rRNA gene and the 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s (ITS, 1 and 2) of Pneumocystis rRNA derived from rat, gerbil and human were amplified, cloned and sequenced. The genetic distance matrix of six Pneumocystis species compared with other fungi like Taphrina and Saccharomyces indicated that the Pneumocystis genus contained multiple species including Pneumocystis from gerbil. The phylogenetic tree also showed that Pneumocystis from human and monkey formed one group and four rodent Pneumocystis formed another group. Among the four members, Pneumocystis wakefieldiae was most closely related to Pneumocystis murina and Pneumocystis carinii, and was least related to gerbil Pneumocyst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NEUMOCYSTIS phylogeny 5.8S rrna gene 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S
原文传递
Frequency of mitochondrial 12S rRNA gene A1555G and 961 insC mutations among children with sensorineural deafness in China 被引量:1
3
作者 Xia Xu Guangqian Xing +4 位作者 Qinjun Wei Zhibin Chen Hongbo Cheng Xin Cao Xingkuan Bu 《Journal of Nanjing Medical University》 2006年第5期283-286,共4页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frequency of mitochondrial 12S rRNA gene A1555G and 961 insC mutations among Chinese with sensorineural deafness. Methods: Blood samples from 78 sporadic cases with sensorineural deafne...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frequency of mitochondrial 12S rRNA gene A1555G and 961 insC mutations among Chinese with sensorineural deafness. Methods: Blood samples from 78 sporadic cases with sensorineural deafness were obtained and DNA was extracted from the leukocytes, then the mitochondrial DNA target fragments were amplified by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 The 1555G mutations were detected by BsmA 1 restriction endonuclease digestion, every fragment was analyzed by sequencing; All the 961 insC mutation were detected by direct sequencing. Results: The percent age of A1555G mutation and mt961C insertion were 6.4% and 2.6% in the hearing-impaired Chinese subjects respectively. Conclusion: A1555G and 961insC mutations in mitochondrial DNA 12S rRNA gene regions may play a role in the pathogenesis of hearing loss in the sporadic cas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tochondrial DNA 12s rrna gene mutation hearing loss
下载PDF
3种青蟹线粒体12S rRNA基因序列分析 被引量:20
4
作者 高天翔 王玉江 +2 位作者 刘进贤 渡边精一 伏屋玲子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13-317,共5页
对采自泰国、马达加斯加和日本各地的青蟹属的3种青蟹Scyllaserrata(Forskl)、S.oceanica(Dana)和S.tranquebarica(Fabricius)的线粒体12SrRNA基因片段序列进行了测定,分析研究了其种间遗传差异及系统发育关系。研究结果显示:S.serrata... 对采自泰国、马达加斯加和日本各地的青蟹属的3种青蟹Scyllaserrata(Forskl)、S.oceanica(Dana)和S.tranquebarica(Fabricius)的线粒体12SrRNA基因片段序列进行了测定,分析研究了其种间遗传差异及系统发育关系。研究结果显示:S.serrata、S.oceanica及S.tranquebarica在12SrRNA基因片段上存在长度差异,3种青蟹的序列长度分别为422bp、426bp、425bp;种内个体间无序列差异或差异极小,种间序列差异远大于种内差异。以日本虫寻和底栖短桨蟹为外群,采用距离法和最大简约法重新构建了3种青蟹的分子系统树,得到的三个明显的分枝分别对应于上述3种青蟹,S.oceanica与S.tranquebarica两种间的亲缘关系较近。研究结果支持3种青蟹为不同物种的观点,建议对其进行分别的渔业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蟹属 线粒体DNA 12s rrna基因 遗传变异 系统发育
下载PDF
用12S rRNA基因序列研究斑腿蝗科二属六种的进化关系 被引量:13
5
作者 曾维铭 蒋国芳 +1 位作者 张大羽 洪芳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48-252,共5页
采用DNA测序技术测定了中国斑腿蝗科昆虫 6种和斑翅蝗科的红胫小车蝗线粒体 12SrRNA基因长约 345bp片段的序列。在获得的 345bp的序列中 ,A +T约占 71 8% ,其中 135个核苷酸位点存在变异 (约占 39 1% )。PAUP4 0b数据分析软件构建该 6... 采用DNA测序技术测定了中国斑腿蝗科昆虫 6种和斑翅蝗科的红胫小车蝗线粒体 12SrRNA基因长约 345bp片段的序列。在获得的 345bp的序列中 ,A +T约占 71 8% ,其中 135个核苷酸位点存在变异 (约占 39 1% )。PAUP4 0b数据分析软件构建该 6种蝗虫的MP和NJ分子系统树显示 ,稻蝗属和蔗蝗属各为独立的一支。在稻蝗属一支中 ,中华稻蝗与山稻蝗关系很近 ,而与小稻蝗关系较远 ,这与形态学结果相吻合 ;在蔗蝗属一支中 ,异歧蔗蝗与斑角蔗蝗亲缘关系较近 ,而与等歧蔗蝗关系较远 ,这与形态学研究结果并不吻合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腿蝗科 mtDNA 12s rrna基因 系统进化
下载PDF
基于线粒体12S和16S rRNA基因部分序列的角蟾亚科部分属种的系统发育关系 被引量:13
6
作者 江建平 袁富蓉 +1 位作者 谢锋 郑中华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41-248,共8页
测定了角蟾亚科 2属 8种 (亚种 )和外群 3种的线粒体 12S和 16SrRNA基因部分DNA序列 ,比对后序列长共 94 9bp ,其中变异位点数 32 0 ,简约位点数 2 0 6。邻接法和最大简约法分析的系统关系树一致表明内群为一单系群 ,其中腺角蟾首先与... 测定了角蟾亚科 2属 8种 (亚种 )和外群 3种的线粒体 12S和 16SrRNA基因部分DNA序列 ,比对后序列长共 94 9bp ,其中变异位点数 32 0 ,简约位点数 2 0 6。邻接法和最大简约法分析的系统关系树一致表明内群为一单系群 ,其中腺角蟾首先与其他物种分开 ;沙坪角蟾与宽头短腿蟾聚为一支 ;余下的 5种 (亚种 )角蟾组成一支 ,其中小角蟾短肢亚种的广西种群和香港种群聚为一亚支 ,另一亚支包括峨眉角蟾、小角蟾指名亚种、尾凸角蟾和重庆武隆的角蟾种 ,后两种角蟾进化关系最近。本结果支持短肢角蟾为有效种 ,同时提示腺角蟾、沙坪角蟾与宽头短腿蟾可能隶属 3个不同的亚属或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蟾亚科 角蟾属 短腿蟾属 无耳蟾属 rrna基因 无尾类
下载PDF
基于12SrRNA基因的鹳形目系统发生关系 被引量:3
7
作者 张保卫 常青 +2 位作者 朱立峰 李明 魏辅文 《动物分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89-395,共7页
采用分子系统学的方法探讨鹳形目 5个科之间的系统发生关系。文中测出鹳形目鸟类 7种mtDNA 1 2SrRNA基因全序列 ,并结合来自Genbank的鹳形目另外 7个物种及原鸡的同源区序列 ,经ClustalW软件对位排列后共 1 0 0 9位点 ,包含 4 0 5个变... 采用分子系统学的方法探讨鹳形目 5个科之间的系统发生关系。文中测出鹳形目鸟类 7种mtDNA 1 2SrRNA基因全序列 ,并结合来自Genbank的鹳形目另外 7个物种及原鸡的同源区序列 ,经ClustalW软件对位排列后共 1 0 0 9位点 ,包含 4 0 5个变异位点 ,其中多态性位点 381个 ,2 6 0个简约信息位点。基于上述序列数据 ,以原鸡为外群 ,使用距离邻接法、最大简约法、最大似然法及贝叶斯法分别重建了鹳形目 5科 1 4种的系统发生树。重建的系统发生树显示 ,内群中的 1 4个种聚合为 4支 :科构成第一支 ,聚在系统树的基部 ;锤头鹳科与鲸头鹳科聚为一支 ;鹭科和鹳科各自聚成一支。在比较不同建树方法的结果并进行合意树分析后认为 :在鹳形目的系统发生中 ,科可能是最早分化出的一支 ;锤头鹳科与鲸头鹳科之间的亲缘关系最近 ,它们祖先与鹭科、鹳科之间的分歧在时间上可能非常接近。鹳形目 5个科之间的系统关系可以表示为 :(科 ,(鹭科 ,鹳科 ,(锤头鹳科 ,鲸头鹳科 ) )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鹳形目 系统发生 分子系统学 12srrna 基因
下载PDF
从12SrRNA基因序列研究中国蛙科24种的进化关系 被引量:32
8
作者 江建平 周开亚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38-44,共7页
测定了中国蛙科动物 2 4种和蟾蜍科的中华大蟾蜍线粒体 12SrRNA基因长约 40 0bp片段的序列。采用邻接法 ,对其数据的系统发生分析表明 2 4种可分成 3个支系 :第一个支系包括棘腹蛙、合江棘蛙、棘胸蛙、大头蛙、虎纹蛙、倭蛙、泽陆蛙共 7... 测定了中国蛙科动物 2 4种和蟾蜍科的中华大蟾蜍线粒体 12SrRNA基因长约 40 0bp片段的序列。采用邻接法 ,对其数据的系统发生分析表明 2 4种可分成 3个支系 :第一个支系包括棘腹蛙、合江棘蛙、棘胸蛙、大头蛙、虎纹蛙、倭蛙、泽陆蛙共 7种 ,其中 3种棘蛙组成一个单系 ;第二个支系由 3种湍蛙 ,即戴云湍蛙、华南湍蛙和武夷湍蛙组成 ,应属于湍蛙亚科 ;第三支系包含余下的 14种蛙 ,其中 5种林蛙和 4种臭蛙分别组成一个单系 ;2种侧褶蛙先聚合后 ,再与弹琴水蛙聚合 ,2种粗皮蛙首先聚合在一起 ,再与由林蛙组成的单系群聚合。第三支系首先与第二支系相聚 ,然后它们与第一支系形成姐妹群 ,即由蛙亚科的 7个物种组成的第一支系 ,不与蛙亚科另 14个物种组成的第三支系直接聚合 ,表明第一支系的物种可能不属于蛙亚科。此外 ,分子证据提示把陆蛙属、大头蛙属、虎纹蛙属、棘蛙属、臭蛙属、粗皮蛙属和侧褶蛙属从原来的蛙属分出有其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蛙科 分子系统学 MTDNA 12srrna基因 进化关系 两栖动物
下载PDF
从12SrRNA基因片段序列研究20种蛇的系统发生关系 被引量:9
9
作者 童宗中 王义权 周开亚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94-500,共7页
本文测定了中国产蛇亚目 2 0种蛇约 80 0bp的mtDNA 12SrRNA基因片段序列。所测序列与楔齿蜥的同源序列一起经ClustalX 1 8软件比对 ,共有 881个位点 ,其中变异位点有 4 94个。以楔齿蜥为外群 ,用NJ法构建了 4科 2 0种蛇的进化关系树 ,对... 本文测定了中国产蛇亚目 2 0种蛇约 80 0bp的mtDNA 12SrRNA基因片段序列。所测序列与楔齿蜥的同源序列一起经ClustalX 1 8软件比对 ,共有 881个位点 ,其中变异位点有 4 94个。以楔齿蜥为外群 ,用NJ法构建了 4科 2 0种蛇的进化关系树 ,对这 2 0种蛇的系统发生关系作了初步探讨。研究结果表明 :所研究的 4个科2 0种蛇分成 4个支系。第一个支系包括蟒科的东方沙蟒和蟒 2种蛇 ;第二个支系为蝰科 3种蛇 ,即草原蝰、尖吻蝮、竹叶青组成一个单系群 ;眼镜蛇科的眼镜蛇和银环蛇构成第三个支系 ;游蛇科的 13种蛇构成了第四个支系 ,其中灰鼠蛇、乌梢蛇和赤链蛇组成一个支系 ,锦蛇属的 7种蛇组成一个单系群 ,然后它们与前一支系相聚。剩下的颈槽蛇属两种聚类后与赤链华游蛇构成一个支系 ,并与游蛇科其它蛇组成姐妹群。第四支系首先与第三支系眼镜蛇科聚类 ,第二支系蝰科构成了三、四支系眼镜蛇科和游蛇科的姐妹群 ,第一支系蟒科在系统树的最基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2srrna基因片段 序列研究 系统发生关系 DNA序列
下载PDF
从12S rRNA基因序列探讨中国10种壁虎的系统关系 被引量:12
10
作者 韩德民 周开亚 王义权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39-144,共6页
对肌肉样品采用SDS/蛋白酶K裂解、酚 氯仿抽提和乙醇沉淀提取总DNA ,用线粒体 12SrDNA通用引物扩增 ,用银染测序和ABIPrism 310型遗传分析仪测定了Gekkojaponicus,G .swinhonis,G .hokouensis,G .gecko,Cyrtopodionelongatus,C .russow... 对肌肉样品采用SDS/蛋白酶K裂解、酚 氯仿抽提和乙醇沉淀提取总DNA ,用线粒体 12SrDNA通用引物扩增 ,用银染测序和ABIPrism 310型遗传分析仪测定了Gekkojaponicus,G .swinhonis,G .hokouensis,G .gecko,Cyrtopodionelongatus,C .russowi,Teratoscincusroborowskii,Hemidactylusbowringii,H .frenatus和Gehyramutilata 10种壁虎的线粒体 12SrRNA基因片段的序列。对位排列后的序列长 42 1bp ,含 2 0 1个变异位点。属间核苷酸变异范围为 0 2 2 8~ 0 2 82 ,属内是 0 0 0 5~ 0 2 6 3。重建的分子系统树将 10种壁虎聚为三支 :第1支是大壁虎和截趾虎 ;第 2支由壁虎属其余的 3个种构成一个单系 ;第三支由其余 3个属的 5个种组成。研究结果表明 :截趾虎与壁虎属 4物种亲缘关系较近 ;吐鲁番沙虎和弯脚虎属 2物种、蜥虎属 2物种之间的亲缘关系较近 ,支持Russell (1976 )关于弯脚虎属与蜥虎属间进化关系的研究结果而不支持Kluge (1987)将沙虎属另立亚科的系统发生假说 ;铅山壁虎与无蹼壁虎最先聚为姐妹群 ,再与多疣壁虎相聚组成一个单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壁虎科 分子系统发生 12srrna基因序列
下载PDF
基于线粒体12S和16SrRNA基因部分序列探讨蚱科12种的系统发育关系(英文) 被引量:11
11
作者 陈爱辉 蒋国芳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510-514,共5页
用ABI 377自动测序仪测定了蚱科 5属 11个种的 12S和 16SrRNA基因部分序列 ,并从GenBank获得 1属 1种的同源序列 ;用ClustalX 1 81比较其同源性 ,用Mega 2 1计算序列变异性和遗传距离。在获得的736bp序列中 ,A +T含量为 71 2 %~ 77 5 ... 用ABI 377自动测序仪测定了蚱科 5属 11个种的 12S和 16SrRNA基因部分序列 ,并从GenBank获得 1属 1种的同源序列 ;用ClustalX 1 81比较其同源性 ,用Mega 2 1计算序列变异性和遗传距离。在获得的736bp序列中 ,A +T含量为 71 2 %~ 77 5 % ,平均为 73 9% ;G +C含量为 2 2 5 %~ 2 8 8% ,平均为 2 6 1%。经ClustalX1 81软件比对 ,共得到 75 5个位点 ,其中简约信息位点 185个。以Cylindraustraliakochii为外群 ,构建NJ、MP和ML分子系统树 ,结果表明 :(1)蚱属并非一个单系群 ,而是一个并系群 ;(2 )环江柯蚱Coptltet tixhuanjiangensis和贡山柯蚱C gongshanensis为同一个种 ,即贡山柯蚱 ,而环江柯蚱是贡山柯蚱的同物异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蚱科 系统发育关系 G+C 蚱属 同物异名 分子系统树 rrna基因 含量 线粒体 ML
下载PDF
麂属(Muntiacus)动物线粒体12SrRNA、细胞色素b基因和多药耐药基因序列分析及其分子进化关系 被引量:5
12
作者 易广才 张晓梅 单祥年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674-680,共7页
对麂属 (Muntiacus)中的 3种动物 :赤麂 (M .muntjak) (2n =6♀ ,7♂ )、小麂 (M .reevesi) (2n =4 6 )、黑麂 (M .crinifrons) (2n =8♀ ,9♂ )线粒体DNA 12SrRNA和细胞色素b基因 784bp左右的片段和核基因———多药耐药基因(multidrug... 对麂属 (Muntiacus)中的 3种动物 :赤麂 (M .muntjak) (2n =6♀ ,7♂ )、小麂 (M .reevesi) (2n =4 6 )、黑麂 (M .crinifrons) (2n =8♀ ,9♂ )线粒体DNA 12SrRNA和细胞色素b基因 784bp左右的片段和核基因———多药耐药基因(multidrugresistance ,MDR1)的 72 8bp左右的片段进行了序列分析 ,并根据序列信息建立了分子系统树 ,同时探讨了这 3种动物的起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麂属 动物 线粒体12s rrna 细胞色素B 多药耐药基因 序列分析 分子进化
下载PDF
基于12SrRNA基因序列探讨崇安地蜥的分类地位 被引量:1
13
作者 唐鑫生 陈启龙 《动物分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75-479,共5页
为探讨崇安地蜥Platyplacoussylvaticus的分类地位,测定了崇安地蜥线粒体12SrRNA基因全序列,并从GenBank中下载了东亚产10种草蜥、3种地蜥的同源序列进行分析,采用MegaV2·1软件的NJ法和ME法、PAUP4·0软件的MP法构建分子系统... 为探讨崇安地蜥Platyplacoussylvaticus的分类地位,测定了崇安地蜥线粒体12SrRNA基因全序列,并从GenBank中下载了东亚产10种草蜥、3种地蜥的同源序列进行分析,采用MegaV2·1软件的NJ法和ME法、PAUP4·0软件的MP法构建分子系统树。结果表明:崇安地蜥线粒体12SrRNA基因全序列(952bp)中T、C、A、G碱基含量分别为23·1%、22·9%、35·9%、18·1%;与其它同源序列比对后有978bp,发现321个位点出现变异,占总位点数32·8%,其中199个简约信息位点,为总变异位点的62%;转换/颠换之比平均为2·16。构建的分子系统树中,NJ树和ME树完全一致,与MP树略有差异。3种构树法中崇安地蜥与南台草蜥Takydromussauteri、峨眉地蜥P.intermedius、先岛地蜥P.dorsalis均聚为一支,崇安地蜥与先岛地蜥亲缘关系最近。本实验结果支持将地蜥属并入草蜥属和取消地蜥亚属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崇安地蜥 12s rrna基因 地蜥属 草蜥属 系统发生
下载PDF
2种相手蟹线粒体12S rRNA基因序列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徐敬明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483-486,共4页
测定了红螯相手蟹和褶痕相手蟹线粒体12SrRNA基因部分片段的序列,前者为572bp,后者为576bp。二者的核苷酸序列A、T、G、C的含量相似,分别为42.5%、37.6%、11.9%、8.0%;42.0%、37.0%、12.5%、8.5%;不包括8处插Ⅳ缺... 测定了红螯相手蟹和褶痕相手蟹线粒体12SrRNA基因部分片段的序列,前者为572bp,后者为576bp。二者的核苷酸序列A、T、G、C的含量相似,分别为42.5%、37.6%、11.9%、8.0%;42.0%、37.0%、12.5%、8.5%;不包括8处插Ⅳ缺失位点,两序列间有48个变异位点,核苷酸差异率为8.42%,其中转换30个、颠换18个,转换与颠换比约1.67。对国内外相手蟹长度为383bp的12SrRNA基因同源序列进行分析,A+T含量为76.6%~81.4%,明显高于G+C的含量,且存有84个多态位点。系统发生树的拓扑结构显示,所有的相手蟹分别聚为3大支,代表着3个不同的属即相手蟹属、栉齿蟹属和仿相手蟹属;这与形态学分类结果相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螯相手蟹 褶痕相手蟹 12s rrna 序列 系统发生
下载PDF
水貂12S rRNA基因序列测定及鼬属动物的系统进化关系
15
作者 涂剑锋 王雷 +3 位作者 荣敏 徐佳萍 章秀婷 杨福合 《经济动物学报》 CAS 2009年第3期150-154,共5页
参照紫貂线粒体基因组序列设计引物,通过PCR直接测序的方法获得7个水貂品种线粒体12SrRNA基因全序列。分析显示:水貂12S rRNA基因的全长为960或962 bp,平均碱基组成为37.50%A、17.60%G、22.19%T和22.71%C,检测到8个多态位点,转换与颠换... 参照紫貂线粒体基因组序列设计引物,通过PCR直接测序的方法获得7个水貂品种线粒体12SrRNA基因全序列。分析显示:水貂12S rRNA基因的全长为960或962 bp,平均碱基组成为37.50%A、17.60%G、22.19%T和22.71%C,检测到8个多态位点,转换与颠换的比值为3∶1。结合GenBank检索得到的11种鼬属动物同源序列,以紫貂为外群,分别用邻接法和最大简约法构建鼬属动物系统进化树,两种进化树的拓扑结构基本一致。结果表明:我国水貂与美洲水貂亲缘较近,与欧洲水貂亲缘较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貂 12s rrna基因 系统进化关系
下载PDF
Species authentication of commercial beef jerky based on PCR-RFLP analysis of the mitochondrial 12S rRNA gene 被引量:6
16
作者 Shi-Yi Chen Yi-Ping Liu Yong-Gang Yao 《Journal of Genetics and Genomics》 SCIE CAS CSCD 2010年第11期763-769,共7页
In this study, we determined species-specific variations by analyzing the mitochondrial 12S rRNA gene sequence variation (-440 bp) in 17 newly obtained sequences and 90 published cattle, yak, buffalo, goat, and pig ... In this study, we determined species-specific variations by analyzing the mitochondrial 12S rRNA gene sequence variation (-440 bp) in 17 newly obtained sequences and 90 published cattle, yak, buffalo, goat, and pig sequences, which represent 62 breeds and 17 geo- graphic regions. Based on the defined species-specific variations, two endonucleases, Alu I and Bfa I, were selected for species authentication using raw meat/tissue samples and the PCR-RFLP method. Goat and pig were identified using the Alu I enzyme, while cattle, yak, and buffalo were identified by digestion with Bfa I. Our approach had relatively high detection sensitivity of cattle DNA in mixed cattle and yak products, with the lowest detectable threshold equaling 20% of cattle DNA in a mixed cattle/yak sample. This method was successfully used to type commercial beef jerky products, which were produced by different companies utilizing various processing technologies. Our results show that several yak jerky products might be implicated in commercial fraud by using cattle meat instead of yak mea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2s rrna gene PCR-RFLP meat species identification beefjerky commercial fraud
原文传递
中国林蛙的分子系统关系 被引量:23
17
作者 江建平 周开亚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27-32,共6页
测定了 6种林蛙和用作外群的 2种侧褶蛙和 1种陆蛙的线粒体 12SrRNA基因序列 393bp。序列两两对位比较表明内外群间的位点替换率是 7 3%到 2 3 1% ,内群中物种间则为 0 0 %到 9 2 %。依据上述DNA序列 ,用距离法和最大简约法的系统发育... 测定了 6种林蛙和用作外群的 2种侧褶蛙和 1种陆蛙的线粒体 12SrRNA基因序列 393bp。序列两两对位比较表明内外群间的位点替换率是 7 3%到 2 3 1% ,内群中物种间则为 0 0 %到 9 2 %。依据上述DNA序列 ,用距离法和最大简约法的系统发育分析表明 :①研究的 6种林蛙聚为一支 ,构成单系群 ,并有高的BPs值(90 %以上 )支持 ;② 6种林蛙可以分成 2个姐妹群 ,即中国林蛙、黑龙江林蛙和桓仁林蛙为一组 (BPs >94% ) ,峨眉林蛙、昭觉林蛙和镇海林蛙为一组 (BPs >5 0 % ) ;③昭觉林蛙与镇海林蛙有较近的亲缘关系 ;④中国林蛙的榆中种群与牡丹江种群间的遗传分化似乎达到了种级分化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蛙 MTDNA 12srrna基因序列 分子系统学
下载PDF
斑鳠烂鳃病病原菌的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邓国成 江小燕 +1 位作者 陈昆慈 刘礼辉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42-448,共7页
从池塘患烂鳃病的斑鳠(Mystus guttatus)亲鱼病灶中分离出一株毒力较强的致病菌-Mg2,经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性和16SrRNA基因序列分析鉴定,其主要特征为:菌体细长,无鞭毛和荚膜,革兰氏阴性,大小0.5×(6.5—11)μm,菌落黄色,边缘... 从池塘患烂鳃病的斑鳠(Mystus guttatus)亲鱼病灶中分离出一株毒力较强的致病菌-Mg2,经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性和16SrRNA基因序列分析鉴定,其主要特征为:菌体细长,无鞭毛和荚膜,革兰氏阴性,大小0.5×(6.5—11)μm,菌落黄色,边缘不整齐呈假树根状。氧化酶、过氧化氢酶阳性,分解酪素和明胶,硝酸盐还原阳性;不分解纤维素、几丁质、酪氨酸、七叶灵和淀粉,吲哚和葡萄糖产气阴性。对恩诺沙星、诺氟沙星、萘啶酸、红霉素、洁霉素敏感,菌株的16SrRNA基因序列分析结果表明:Mg2菌株与柱状黄杆菌聚类,基因序列的同源性在97.5%以上,综合生理生化、分子生物学两方面的分类鉴定结果,Mg2菌株应归类鉴定为柱状黄杆菌(FlavobacteriumColumna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鳠 柱状黄杆菌 16S rrna基因 系统进化
下载PDF
从12S rRNA基因部分序列探讨络新妇亚科升格为科级阶元的有效性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士伟 潘红春 《蛛形学报》 2010年第1期31-36,共6页
络新妇亚科曾归入园蛛科,后改为属于肖蛸科,目前又升格为科级阶元。为对络新妇亚科的分类地位作进一步研究,测定了9种蜘蛛线粒体12SrRNA基因的部分序列;另外还从GenBank检索到17种蜘蛛的12SrRNA基因的的相应序列。基于12SrRNA基因... 络新妇亚科曾归入园蛛科,后改为属于肖蛸科,目前又升格为科级阶元。为对络新妇亚科的分类地位作进一步研究,测定了9种蜘蛛线粒体12SrRNA基因的部分序列;另外还从GenBank检索到17种蜘蛛的12SrRNA基因的的相应序列。基于12SrRNA基因序列进行的分子系统发生分析结果表明络新妇亚科即不属于园蛛科、也不属于肖蛸科,而是与肖蛸科或园蛛科均无直接关联的独立支系,这个结果证实了将络新妇亚科升格为科级阶元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络新妇亚科 络新妇科 12s rrna基因 分子系统发生
原文传递
六种灵猫科动物的分子系统关系研究
20
作者 方亲亲 吴孝兵 +1 位作者 费荣梅 晏鹏 《激光生物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3期349-354,共6页
对六种灵猫科物种线粒体12 S rRNA基因及其中四种的Cytb基因部分序列进行了测定,并从Gen-Bank获得斑林狸(Prionodon pardicolor)、熊狸(Arctictis binturong)的Cytb基因同源序列。两基因整合序列比对后长755 bp,12 S rRNA基因序列中有7... 对六种灵猫科物种线粒体12 S rRNA基因及其中四种的Cytb基因部分序列进行了测定,并从Gen-Bank获得斑林狸(Prionodon pardicolor)、熊狸(Arctictis binturong)的Cytb基因同源序列。两基因整合序列比对后长755 bp,12 S rRNA基因序列中有70个变异位点,31个简约信息位点,在Cytb基因序列中,共有120个位点呈现变异,60个简约信息位点,Cytb基因的碱基变异百分比高于12 S rRNA基因的碱基变异百分比。使用邻接法(NJ)、最大似然法(ML)重建的分子系统树显示:斑林狸从灵猫亚科中分离出来,支持灵猫亚科的多系起源,而且斑林狸可能是中国起源最早且最特化的灵猫科动物。另外,同属于灵猫亚科的大灵猫(Viverra zibe-tha)、小灵猫(Viverricula indica)聚为一支,同属于棕榈狸亚科的果子狸(Viverricula indica)、熊狸聚为姐妹群,这些与传统形态学分类观点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猫科 12 S rrna基因 CYT B基因 系统关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