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Cine模式扫描实现动态靶区精确勾画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刘忠翔 张书旭 +2 位作者 余辉 张海南 林生趣 《肿瘤基础与临床》 2010年第3期241-243,共3页
目的探讨基于Cine模式扫描实现动态靶区范围精确勾画的可行性。方法用GE LightSpeed16排螺旋CT对周期运动体模进行多床位Cine模式轴向扫描,每个床位扫描持续时间4.0 s,扫描范围覆盖全部体模。利用自主开发的软件系统对Cine模式扫描所得C... 目的探讨基于Cine模式扫描实现动态靶区范围精确勾画的可行性。方法用GE LightSpeed16排螺旋CT对周期运动体模进行多床位Cine模式轴向扫描,每个床位扫描持续时间4.0 s,扫描范围覆盖全部体模。利用自主开发的软件系统对Cine模式扫描所得CT图像进行平均密度投影(AIP)和最大密度投影(MIP),分别得到体模的AIP和MIP CT图像。图像分析不同窗宽、窗位时AIP和MIP CT图像中靶区形态的表现特征。结果在不同窗宽、窗位时,AIP和MIP CT图像上靶区的形态各异、大小不同;当窗宽、窗位合适时,AIP和MIP CT图像均能清晰刻画靶区的动态特征,准确再现靶区的运动范围。结论利用Cine模式扫描重建的AIP和MIP CT图像能实现动态靶区范围的个体化精确勾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ine模式扫描 平均密度投影 最大密度投影 动态靶区勾画
下载PDF
基于Cine扫描的4D-CT图像重建系统设计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刘忠翔 张书旭 +2 位作者 余辉 张海南 林生趣 《医疗装备》 2010年第8期20-23,共4页
为了在普通多螺旋CT上实现4D-CT重建,研究中采用VC++程序设计语言和模块化的程序设计方法,开发了基于Cine扫描的4D-CT图像重建系统。利用本系统,根据体表轮廓和肺组织的体积变化确定CT图像在呼吸周期中的相位,按相位分组排序后,实现4D-C... 为了在普通多螺旋CT上实现4D-CT重建,研究中采用VC++程序设计语言和模块化的程序设计方法,开发了基于Cine扫描的4D-CT图像重建系统。利用本系统,根据体表轮廓和肺组织的体积变化确定CT图像在呼吸周期中的相位,按相位分组排序后,实现4D-CT重建,其重建过程不依赖于外在的呼吸监测装置、不受CT机本身的软硬件限制,具有普遍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维计算机断层图像(4D—CT) 图像重建 电影模式扫描
下载PDF
心肌桥的双源CT四维电影显示与常规冠状动脉造影的对照分析 被引量:21
3
作者 张龙江 卢光明 +5 位作者 郭华 陈鹏 孙志远 王俊鹏 李林 黄伟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654-1658,共5页
目的利用双源CT四维电影模式观察心肌桥(MB)在整个心动周期的变化,并与常规冠状动脉造影(CAG)对照,探讨其诊断MB的临床意义。方法2006年12月到2007年3月,共有15例患者行双源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DSCTCA)显示为MB的患者同时进行了CAG。15... 目的利用双源CT四维电影模式观察心肌桥(MB)在整个心动周期的变化,并与常规冠状动脉造影(CAG)对照,探讨其诊断MB的临床意义。方法2006年12月到2007年3月,共有15例患者行双源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DSCTCA)显示为MB的患者同时进行了CAG。15例患者的DSCTCA和CAG数据分别以4D电影模式重组和回放,对照分析两者显示MB的价值。在4D影像上分别测量MB处在收缩期(40%)和舒张期(70%)的管径,计算其在收缩期的狭窄率及其与"挤牛奶效应"出现的关系。结果15例MB患者,CAG提示4处MB,DSCTCA显示20处MB,两者之间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1)。15例MB患者的4D电影显示MB存在不同程度的"挤牛奶效应"。与DSCTCA的MPR显示的χ2检验显示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231);与CAG相比,4D电影更多地检出了MB的这种典型征象,两者之间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1)。MB在收缩期狭窄的程度与"挤牛奶效应"出现率有关(r=0.640,P=0.006)。结论双源CT四维电影模式可较CAG更生动地再现CAG上的"挤牛奶效应",结合常规的后处理技术可作为MB诊断的有用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桥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电影显示
下载PDF
正常脑脊液循环的MRI定量研究 被引量:12
4
作者 姚伟武 陈星荣 +1 位作者 沈天真 杨世埙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2001年第5期289-294,共6页
目的 :运用MRIcine相位对比法研究正常志愿者的脑脊液流动。材料和方法 :采用MRIcinePC对40例正常志愿者颅内及椎管脑脊液循环进行研究 ,男29例 ,女11例 ,年龄7~76岁。对其中31例作了中脑导水管、枕大孔和C2 水平的脑脊液流动方向、流... 目的 :运用MRIcine相位对比法研究正常志愿者的脑脊液流动。材料和方法 :采用MRIcinePC对40例正常志愿者颅内及椎管脑脊液循环进行研究 ,男29例 ,女11例 ,年龄7~76岁。对其中31例作了中脑导水管、枕大孔和C2 水平的脑脊液流动方向、流速和流量的研究 ,9例测定了T6 及L1 水平的脑脊液流动方向。结果 :(1)心房收缩期和心室收缩期 ,脑脊液自第三脑室向下流入第四脑室 ;心室舒张期 ,则脑脊液流动方向相反。椎管内心脏收缩期和舒张期脑脊液流动方向与中脑导水管基本相同 ,即收缩期脑脊液向下流动 ,而舒张期脑脊液向上流动。脑脊液在椎管内的流动方向蜿蜒曲折 ,颈和腰段椎管内能测得明显脑脊液流动和确定其流向的部位在椎管的前部 ,而胸段则在椎管的后部。(2)每个心动周期中脑导水管脑脊液向下峰速和向上峰速分别为15.6±6.58mm/s和15.92±6.79mm/s ,中脑导水管的向下流量及向上流量分别为0.547±0.208ml/s及0.538±0.208ml/s ,净向下流量为0.009±0.008ml/s ;枕大孔脑脊液向下峰速和向上峰速分别为2.47±0.98mm/s和2.94±1.34mm/s ,向下流量及向上流量分别为0.534±0.249ml/s及0.530±0.250ml/s ,净流量为0.004±0.002ml/s ;C2 层面脑脊液向下峰速和向上峰速分别为4.72±1.86mm/s和4.89±1.78mm/s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 电影 相位对比法 脑脊液 流动
下载PDF
交通性脑积水脑室分流前后的脑脊液MRI定量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姚伟武 陈星荣 沈天真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2003年第1期12-16,共5页
目的:运用 MRI cine PC定量研究交通性脑积水脑室分流前后的脑脊液流动情况。材料和方法:在1.5T GEHorizon Signa磁共振机器上利用MRI cine PC程序,在以前实验所得的液体流速与信号强度关系公式的基础上,对16例交通性脑积水的中脑导水... 目的:运用 MRI cine PC定量研究交通性脑积水脑室分流前后的脑脊液流动情况。材料和方法:在1.5T GEHorizon Signa磁共振机器上利用MRI cine PC程序,在以前实验所得的液体流速与信号强度关系公式的基础上,对16例交通性脑积水的中脑导水管、枕大孔和C2水平脑脊液流速、流量情况进行MRI cine PC检查(1.5TGE Horizon Signa),并对其中10例交通性脑积水脑室引流后的中脑导水管和枕大孔处脑脊液的流速和流量同样进行测量,并与术前进行比较。同时作为对照,对31例正常志愿者颅内中脑导水管、枕大孔和C2水平的脑脊液流速和流量进行测定。结果:交通性脑积水中脑导水管水平脑脊液流速和流量明显增快,与正常者进行统计有明显差异(P<0.05),向下峰速和向上峰速分别为47.57±16.71mm/s和44.48±19.22mm/s,向下流量及向上流量明显增大为3.142±1.055ml/s及3.143±1.055ml/s;脑脊液净流量为0±0.003ml/s。而枕大孔向下峰速和向上峰速分别为1.37±0.44mm/s和1.33±0.41mm/s,向下流量及向上流量分别为0.351±0.125ml/s及0.350±0.12lml/s;脑脊液净流量为0.001±0.007ml/s。C2水平脑脊液向下峰速和向上峰速分别为2.41±1.27mm/s和2.95±1.15mm/s,向下流量及向上流量分别为0.521±0.214ml/s和0.519±0.214m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 相位对比法 脑脊液 交通性脑积水 MRI
下载PDF
磁共振成像在家猪心梗存活心肌诊断中的实验及临床初步应用
6
作者 袁丽华 张冰 朱斌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590-593,605,共5页
目的:评估心肌灌注成像、心肌活力及运动分析磁共振成像(MRI)在家猪心肌梗死存活心肌诊断中的实验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心肌梗死3天模型14例、3周模型12例及心肌梗死患者17例进行心脏磁共振(MR)检查。平衡梯度回波序列(BFFE)用于观察... 目的:评估心肌灌注成像、心肌活力及运动分析磁共振成像(MRI)在家猪心肌梗死存活心肌诊断中的实验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心肌梗死3天模型14例、3周模型12例及心肌梗死患者17例进行心脏磁共振(MR)检查。平衡梯度回波序列(BFFE)用于观察心肌运动,快速梯度回波序列(T1TFE)用于观察首过心肌灌注表现;反转恢复梯度回波序列用于观察延迟时相心肌活力表现。结果:家猪心肌梗死3天、3周MR检查及患者可见心肌内的首过灌注缺损区,发现率为100.0%、92.0%和82.3%。心肌活力分析示,左心室心肌内存在不同范围的强化灶,发现率为7.0%、50.0%和88.2%。心肌运动减弱节段与强化节段基本一致。明显纤维化或瘢痕心肌表现为心肌变薄,并始终保持低信号。结论:通过综合分析延迟强化,运动能力显著降低和可能存在的首过灌注缺损,可以更有效地识别梗死或瘢痕心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模型 心肌灌注成像 心肌活力分析 心脏电影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儿科学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4
7
作者 崔瑞琴 王剑锋 冯振娥 《中医儿科杂志》 2013年第3期42-44,共3页
对如何提高中西医结合儿科学的教学效果及其与教学方法的关系进行了探索和实践,认为只有根据课程特点,灵活运用传统讲授与以问题为基础学习(PBL)的教学模式,同时根据具体情况穿插情景教学等其他教学模式,如案例教学等,才能收到很好的教... 对如何提高中西医结合儿科学的教学效果及其与教学方法的关系进行了探索和实践,认为只有根据课程特点,灵活运用传统讲授与以问题为基础学习(PBL)的教学模式,同时根据具体情况穿插情景教学等其他教学模式,如案例教学等,才能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改革 教学模式 案例教学 中西医结合
下载PDF
医学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中医药自信主题课程思政教学模式的探索
8
作者 郭羽 刘琪 元海军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3年第20期162-164,共3页
医学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是中医院校医学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专业课正确的价值引领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才兼备中医药人才的有效途径。文章围绕设定的课程思政目标,深入挖掘思政元素,基于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探索专业教育... 医学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是中医院校医学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专业课正确的价值引领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才兼备中医药人才的有效途径。文章围绕设定的课程思政目标,深入挖掘思政元素,基于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探索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有机融合的路径和方法。通过调查反馈评价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和该教学模式的有效性,并对课程思政的实践进行教学反思,可为中医院校其他医学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和教学模式转变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 课程思政 中医药自信 教学模式
下载PDF
动态CT扫描在探索声带麻痹患者喉部软组织三维动态变化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3
9
作者 马艳利 王勇 +5 位作者 蔡捷 游永晶 张哲义 王金岸 蒋家琪 庄佩耘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009-1015,共7页
目的采用动态CT扫描探索声带麻痹患者喉部软组织三维形态的动态变化及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选取2017年10月至2019年7月就诊于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二嗓音科的单侧声带麻痹患者18例(男10例,女8例,年龄29~75... 目的采用动态CT扫描探索声带麻痹患者喉部软组织三维形态的动态变化及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选取2017年10月至2019年7月就诊于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二嗓音科的单侧声带麻痹患者18例(男10例,女8例,年龄29~75岁)和健康受试者10名(男5名,女5名,年龄25~58岁),行喉部动态CT Cine电影序列扫描,获得受试者从吸气到发音过程中喉部运动的10个动态序列影像,结合声门区面积和环状软骨位移的动态变化将获得的动态序列影像划分为吸气相和发音相、开相和闭相,分别测量各个相位声带长度、宽度、厚度和声带下方收敛角度。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单侧声带麻痹患者与健康受试者声带的三维形态参数。结果健康受试者从吸气到发音的过程中,吸气相和发音闭相声带形态相对稳定,发音开相和开闭相变换时,声带形态变化明显,长度变长(1.19±0.10)mm,宽度变宽(2.19±0.17)mm,厚度变薄(2.66±0.56)mm,声带下方收敛角度变小(31.45±4.78)°。声带麻痹组与健康受试组比较,开相时,声带麻痹组患侧声带的厚度比健康受试组薄(t=10.25,P<0.001),宽度较健康受试组大(t=5.25,P<0.001);闭相时,声带麻痹组患侧声带下方收敛角度较健康受试组大(t=4.41,P=0.001),健侧声带宽度比健康受试组大(t=2.54,P=0.026),其他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喉部动态CT扫描为吸气到发音过程中喉部软组织三维形态动态变化的客观定量测量提供了一种简便、无创的方法。吸气到发音过程中,失神经支配的单侧声带麻痹患者的声带下方收敛角度与声带厚度较健康受试组发生特征性的动态变化。闭相时健侧声带的宽度可用于评估其代偿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带麻痹 动态CT cine电影模式 声带下方收敛角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