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tudies on Antibacterial Effect of Berberis julianae Schneid and Cinnamomum camphora( L.) Presl. to Avian Escherichia coli and Salmonella 被引量:2
1
作者 XI Ge-ji MOU Ya CHEN Chao-xi 《Animal Husbandry and Feed Science》 CAS 2013年第3期105-107,共3页
[Objective]This study aimed to observe the antibacterial activity of Berberis julianae Schneid and Cinnamomum camphora( L.) Presl. aqueous extracts and their antibiotical effect when being used with commonly used an... [Objective]This study aimed to observe the antibacterial activity of Berberis julianae Schneid and Cinnamomum camphora( L.) Presl. aqueous extracts and their antibiotical effect when being used with commonly used antibiotics in- vitro. [Method] Broth microdilution method and checkerboard dilution method were used and the reference strain E. coli ATCC25922 and clinical sample separation strains of E. coli and Salmonella were selected to determine the 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MIC) and fraction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FIC). [Result] The MICs of Berberis julianae Schneid and Cinnamomum camphora( L.) Presl. for E. coli and Salmonella were both 1 mg /mL,and that of other antibiotics for the two strains were in the quality control range provided by NCCLS. [Conclusion] The synergistic effect or additive effect were observed when they were applied with the commonly used antibioti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erberis julianae Schneid cinnamomum camphoral.) Presl. 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 Fraction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FIC).
下载PDF
Investigation of the Population Change of Cinnamomum camphora(L.) Presl. during the Past Century in Wuxi
2
作者 WU Jiaying WU Bingzuo +1 位作者 XU Zheng SUN Xiaopeng 《Journal of Landscape Research》 2016年第2期59-62,共4页
Through investigating the population change of Cinnamomum camphora(L.) Presl. in Wuxi City, the research found that C. camphora(L.) Presl. in the past century had already become common species from rare species, then ... Through investigating the population change of Cinnamomum camphora(L.) Presl. in Wuxi City, the research found that C. camphora(L.) Presl. in the past century had already become common species from rare species, then explored the causes,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he change. In view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urban greening, zonal vegetation and fl ora, this paper explored the scientifi c and reasonable application of tree species and also protection of urban plant divers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innamomum camphora(l..) Presl Population change Plant diversity
下载PDF
不同化学型樟树中萜类成分及药理活性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俞静怡 胡文杰 +2 位作者 罗辉 周升团 戴彩华 《中南药学》 CAS 2024年第8期2108-2115,共8页
5种化学型樟树在医药、化工、香精香料等领域具有重要的价值,这与其含有丰富的萜类成分密切相关。经统计,在5种化学型樟树中已报道的萜类成分共有184种,包括单萜94种、倍半萜88种和二萜2种,这些萜类化合物中除了共有成分7种以外,特有成... 5种化学型樟树在医药、化工、香精香料等领域具有重要的价值,这与其含有丰富的萜类成分密切相关。经统计,在5种化学型樟树中已报道的萜类成分共有184种,包括单萜94种、倍半萜88种和二萜2种,这些萜类化合物中除了共有成分7种以外,特有成分油樟型樟树有18种、脑樟型樟树有7种、芳樟型樟树有27种、龙脑樟型樟树有41种以及异樟型樟树有25种。5种化学型樟树具有抗菌、抗炎、抗肿瘤和抗病毒等作用,因此备受人们的关注。本文对近30年5种化学型樟树中萜类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行总结分析,并对其萜类化合物的药物开发进行讨论与展望,以期为不同化学型樟树的深入研究与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樟树 化学型 萜类 化学成分 药理活性
下载PDF
樟叶黄酮类成分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4
作者 杨鹏飞 卫金洪 +5 位作者 钱玉梅 孙正光 吴薇 黄申 费嘉翔 毛多斌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889-1894,共6页
目的研究樟叶黄酮类成分及其抗氧化活性。方法通过液液萃取、大孔吸附树脂、HW-40C凝胶色谱、分子排阻色谱和制备型HPLC分离纯化樟叶95%乙醇提取物,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采用DPPH法测定其抗氧化活性。结果从中分离... 目的研究樟叶黄酮类成分及其抗氧化活性。方法通过液液萃取、大孔吸附树脂、HW-40C凝胶色谱、分子排阻色谱和制备型HPLC分离纯化樟叶95%乙醇提取物,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采用DPPH法测定其抗氧化活性。结果从中分离得到10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 R,3S)-7-methoxy-5-O-β-D-glucopyranosyl-afzelechin(1)、槲皮素-3-O-桑布双糖苷(2)、槲皮素-3-O-β-D-芹菜糖-(1→2)-β-D-葡萄糖苷(3)、槲皮素-3-O-洋槐糖苷(4)、山柰酚-3-O-β-D-芸香糖-7-O-β-D-葡萄糖苷(5)、山柰酚-3-O-α-L-鼠李糖-7-O-β-D-葡萄糖苷(6)、5,3′-di-O-methyl-(-)-epicatechin(7)、cinchonainⅡb(8)、槲皮素-3,4′-二-O-β-D-葡萄糖苷(9)、表儿茶素(10)。化合物8清除DPPH自由基的IC 50值为4.8μg/mL。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2~6为首次从樟属植物中分离鉴定,化合物7~9为首次从樟叶中分离得到。化合物8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酮 分离鉴定 抗氧化活性
下载PDF
樟树不同器官中多糖抗氧化、免疫调节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12
5
作者 吴静 胡居吾 +3 位作者 熊伟 王慧宾 BAE Young-soo 吴磊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804-813,共10页
采用先喷雾干燥后醇沉的方法制备樟树根多糖(CCRP)、樟树茎多糖(CCSP)、樟树叶多糖(CCLP)以及樟树果实多糖(CCFP),并用苯酚硫酸法检测各多糖的含量,通过测定多糖清除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的能力以及还原能力评价抗氧化活性。然后通过... 采用先喷雾干燥后醇沉的方法制备樟树根多糖(CCRP)、樟树茎多糖(CCSP)、樟树叶多糖(CCLP)以及樟树果实多糖(CCFP),并用苯酚硫酸法检测各多糖的含量,通过测定多糖清除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的能力以及还原能力评价抗氧化活性。然后通过体外实验评估其对RAW 264.7巨噬细胞免疫调节活性。研究发现:CCRP、CCSP、CCLP和CCFP多糖的含量依次为52.35%、58.56%、56.62%和62.36%,果实多糖含量最高,抗氧化能力评价中,相同器官中粗多糖比精制多糖抗氧化活性能力强。同一浓度下,果实多糖对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最强,当多糖提取物浓度为2 mg/mL,清除率达到87.65%,其次是根多糖,清除率为79.63%;多糖提取物还原能力较强的部位是果实和根,在多糖浓度为2 mg/mL时还原能力分别达到最大0.98和0.85;但是各器官多糖对ABTS自由基的清除能力较弱。另一方面,CCRP、CCLP、CCFP和CCSP均可显著提高RAW 264.7细胞内一氧化氮(NO)的浓度和细胞因子如前列腺素E2(PGE2)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分泌。免疫调节活性大小顺序为樟树果实多糖>樟树叶多糖>樟树根多糖>樟树茎多糖。CCRP、CCSP、CCLP和CCFP均具有抗氧化活性并可以提高免疫力,在功能食品的开发中,可以作为一个潜在的抗氧化、免疫调节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樟树根 樟树果实 多糖 抗氧化 免疫调节活性
下载PDF
樟树叶水浸提液对高羊茅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化感作用 被引量:13
6
作者 沈洁 吉星星 +2 位作者 袁堂如 赵兴兰 刘然然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4期3349-3353,共5页
试验探讨了不同浓度的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L.)Presl]叶水浸提液对草坪植物高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 Schreb.)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樟树叶水浸提液对受体植物种子的萌发及幼苗生长均有明显的化感抑制作用,... 试验探讨了不同浓度的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L.)Presl]叶水浸提液对草坪植物高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 Schreb.)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樟树叶水浸提液对受体植物种子的萌发及幼苗生长均有明显的化感抑制作用,且随着水浸提液浓度的升高,抑制效应增强。当水浸提液浓度达到150 mg/mL时,高羊茅种子的发芽率、发芽指数和单株幼苗的苗长、苗鲜重、根长、根鲜重均与去离子水处理的对照差异极显著(P<0.01)。其中对高羊茅种子发芽指数的化感抑制效应高于对发芽率的化感抑制效应;对幼苗生长指标的化感抑制作用强度高低排序依次为根长、苗长、根鲜重、苗鲜重;显示出樟树叶片中含有较强活性和具稳定性的化感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l )Presl] 高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 Schreb ) 种子萌发 幼苗生长 化感作用
下载PDF
樟树自由授粉家系生长与形质性状的遗传分析 被引量:23
7
作者 张谦 曾令海 +3 位作者 蔡燕灵 何波祥 连辉明 周丽华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6,共6页
以广东天然分布的208株樟树优树自由授粉子代为对象,在粤东河源开展遗传测定,分别测量了9 a时的3个生长性状(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与2个形质性状(通直度和树干数)指标。结果表明:上述5个性状在家系水平上存在显著差异,且具有较高... 以广东天然分布的208株樟树优树自由授粉子代为对象,在粤东河源开展遗传测定,分别测量了9 a时的3个生长性状(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与2个形质性状(通直度和树干数)指标。结果表明:上述5个性状在家系水平上存在显著差异,且具有较高的遗传变异。变异受较强程度的遗传控制,其中家系遗传力为0.56~0.85,单株遗传力为0.23~0.82。遗传相关性分析发现,3个生长性状间紧密相关,相关系数均超过0.90,但生长性状与形质性状以及形质性状相互之间均不存在明显相关。利用综合选择指数Ic和20%入选率筛选到生长和干形优良的家系共41个,其生长性状均具有较高遗传增益,但形质性状的遗传增益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樟树 自由授粉家系 遗传力 遗传相关性 育种值 遗传增益
下载PDF
樟树优良家系的组培育苗技术研究 被引量:22
8
作者 周丽华 蔡燕灵 +2 位作者 曾令海 蔡静如 张谦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67-73,共7页
以新选育的珍贵用材树种樟树的2个优良家系为材料,开展组培快繁育苗技术研究。结果表明,樟树适宜初代培养基为改良DCR(DCRI)附加6-BA 0.3 mg/L和NAA 0.05 mg/L。家系X5和X9的最佳继代培养基分别为DCRI+6-BA 0.6 mg/L+NAA 0.05 mg/L和DCR... 以新选育的珍贵用材树种樟树的2个优良家系为材料,开展组培快繁育苗技术研究。结果表明,樟树适宜初代培养基为改良DCR(DCRI)附加6-BA 0.3 mg/L和NAA 0.05 mg/L。家系X5和X9的最佳继代培养基分别为DCRI+6-BA 0.6 mg/L+NAA 0.05 mg/L和DCRI+6-BA 1.0 mg/L+IAA 0.2 mg/L+NAA 0.05 mg/L,其芽倍数分别为增殖2.69倍和3.25倍。通过优化组合,筛选得到2个家系的通用生根培养基:1/2MS+IBA 2.0 mg/L+IAA 1.7 mg/L+6-BA 0.1 mg/L+NAA 0.05 mg/L,其生根率高达96.30%。探索出适宜的驯化、移栽和后期管理技术,使2个家系生根苗的移栽存活率分别高达85.2%和89.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樟树 优良家系 组织培养
下载PDF
芳樟不同无性系叶片光合色素含量及叶绿素荧光参数分析 被引量:24
9
作者 林达定 张国防 +1 位作者 于静波 冯娟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2011年第3期56-61,共6页
对18个芳樟〔Cinnamomum camphora(L.)Presl〕无性系叶片光合色素含量和叶绿素荧光参数进行了测定,并对各参数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基于上述测定结果对供试的18个芳樟无性系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芳樟不同无性系叶片叶绿素a、叶绿素... 对18个芳樟〔Cinnamomum camphora(L.)Presl〕无性系叶片光合色素含量和叶绿素荧光参数进行了测定,并对各参数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基于上述测定结果对供试的18个芳樟无性系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芳樟不同无性系叶片叶绿素a、叶绿素b及类胡萝卜素含量分别为0.60~2.26、0.24~1.15和0.14~0.50 mg.g-1,差异较大,部分无性系间叶绿素a和b以及类胡萝卜素含量差异达显著水平;其中,无性系BT2叶片的叶绿素a含量在18个无性系中最高,叶绿素b及类胡萝卜素的含量也较高。各无性系间叶片的初始荧光(F0)、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PSⅡ潜在活性(Fv/F0)、PSⅡ电子传递情况(Fm/F0)、光化学淬灭系数(Qp)、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PQ)和PSⅡ实际光化学效率(Qy)差异明显,且部分无性系间的差异达显著水平;各无性系间的最大荧光(Fm)、可变荧光(Fv)和荧光下降比值(Rfd)差异不显著。在各叶绿素荧光参数中,F0与Fm显著正相关;Fm与Fv、Fv/Fm、Fv/F0、Fm/F0以及Fv/Fm与Fv、Fv/F0、Fm/F0、Qy间均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其中Fv/Fm与Fv/F0、Fm/F0的相关系数均达0.98;Qp与NPQ、Rfd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其他参数则总体上呈负相关;Qy与Fm、Fv、Fv/Fm、Fv/F0、Fm/F0以及Rfd与NPQ、Qp、Qy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采用欧氏距离法,可将18个无性系划分为2类:第1类包含16个无性系;第2类仅包含无性系PC5和WP1。第1类又可进一步划分为2个亚类:第1亚类仅包含无性系BY2;第2亚类共包含15个无性系,其中的BT1与BT2距离最短,光合生理特征最接近。根据研究结果,初步推断芳樟各无性系叶片的潜在光化学活性和电子传递情况共同影响PSⅡ光能转换效率;无性系116、187、BT1和MD1对光能的利用率较高;无性系BT2则具有良好的光合生理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芳樟 无性系 光合色素 叶绿素荧光参数 聚类分析
下载PDF
樟树叶及天竺桂叶的精油抑菌活性研究 被引量:32
10
作者 马英姿 谭琴 +1 位作者 李恒熠 杨波华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6-40,共5页
采用水蒸馏法提取樟树叶、落叶、花及天竺桂叶的精油,用杯碟法测定了2种植物叶精油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青霉和黑曲霉的抑菌活性,并测定了2种精油对应试菌种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结果表明:樟树的落叶含精油最高,可达0.52%,天竺... 采用水蒸馏法提取樟树叶、落叶、花及天竺桂叶的精油,用杯碟法测定了2种植物叶精油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青霉和黑曲霉的抑菌活性,并测定了2种精油对应试菌种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结果表明:樟树的落叶含精油最高,可达0.52%,天竺桂鲜叶含精油量达0.53%;樟树叶精油对4种供试菌都有较好的抑菌效果,但天竺桂精油对青霉无抑制作用;樟树叶精油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青霉和黑曲霉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分别为2.500μL/mL,2.500μL/mL,0.625μL/mL,1.250μL/mL;天竺桂叶精油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黑曲霉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分别为1.25μL/mL,2.50μL/mL,5.00μL/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油 樟树 天竺桂 抑菌活性 最小抑菌浓度(MIC)
下载PDF
超声波辅助提取香樟根中总黄酮的工艺优化 被引量:3
11
作者 杨碧仙 滚兴圣 +2 位作者 袁德刚 吴吉超 云雪林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2894-2896,共3页
为了优化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L.)Presl.]根中总黄酮的超声波辅助提取工艺,采用单因素试验考察了超声波处理时间、乙醇体积分数、料液比对香樟根总黄酮得率的影响,结合正交设计L9(34)进行提取工艺优化试验,以芦丁为标准品,采用亚... 为了优化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L.)Presl.]根中总黄酮的超声波辅助提取工艺,采用单因素试验考察了超声波处理时间、乙醇体积分数、料液比对香樟根总黄酮得率的影响,结合正交设计L9(34)进行提取工艺优化试验,以芦丁为标准品,采用亚硝酸钠-硝酸铝-氢氧化钠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浓度。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影响香樟根总黄酮得率的因素为乙醇体积分数>料液比>超声波处理时间;最佳提取工艺为料液比1∶25(m/V,g∶mL)、乙醇体积分数50%、超声波处理时间30 min,在该条件下香樟根总黄酮的得率为2.692 mg/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l )Presl ]根 总黄酮 超声波辅助提取
下载PDF
樟树叶油地理变异的研究 被引量:29
12
作者 张国防 陈存及 赵刚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1期22-25,共4页
对分布在福建省不同地区的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L.)Presl]叶油含量和主要化学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J3(118°16’-119°29’)和W1(28°18’-27°30’)交叉区域芳樟叶油含量(1.90%±0.30%)和... 对分布在福建省不同地区的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L.)Presl]叶油含量和主要化学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J3(118°16’-119°29’)和W1(28°18’-27°30’)交叉区域芳樟叶油含量(1.90%±0.30%)和芳樟醇含量(95.34%±1.10%)较高,可作为优良芳樟选育的重点区域;J2(117°03’-118°16’)和W3(26°42’~25°54’)交叉区域桉樟叶油含量(1.36%±0.48%)和1,8-桉叶油素含量(10.44%±17.28%)较高,可以作为优良桉樟选育的重点区域。J2和W2(27°30’-26°42’)交叉区域樟脑叶油含量(1.13%±0.65%)和樟脑含量(4.80%±13.97%)较高,可以作为优良脑樟选育的重点区域;J4(119°29’~120°43’)和W6(24°18’-23°31’)交叉区域黄樟叶油含量(1.05%±0.34%)和黄樟油素含量(9.01%±16.73%)较高,可以作为优良黄樟选育的重点区域。樟树叶油含量和主成分类型及含量呈明显的地理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樟树 叶油 地理变异
下载PDF
亚临界流体萃取樟叶精油及其抑菌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11
13
作者 周海旭 李忠海 +1 位作者 付湘晋 张慧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357-1360,共4页
目的:利用响应面法优化樟叶精油的亚临界萃取技术并考察其抑菌活性。方法: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樟叶精油得率为响应值,利用Box-Behnken中心组合试验优选亚临界萃取条件。采用固相微萃取与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结合对樟叶精油的成... 目的:利用响应面法优化樟叶精油的亚临界萃取技术并考察其抑菌活性。方法: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樟叶精油得率为响应值,利用Box-Behnken中心组合试验优选亚临界萃取条件。采用固相微萃取与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结合对樟叶精油的成分进行分析,通过峰面积归一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利用滤纸片琼脂扩散法和肉汤稀释法测定樟叶精油对4种供试菌的抑菌活性。结果:在最优的萃取条件(萃取时间30 min,萃取温度40℃,解析温度65℃)下樟叶精油得率为3.54%,这与模型预测值3.56%相匹配。GC-MS鉴定出47个化合物,其中相对百分含量超过1%的有12种成分,主要为桉油精(24.74%)、4-亚甲基-1-(1-甲基乙基)-[3.1.0]二环乙烷(7.05%)、芳樟醇(5.82%)、石竹烯(4.75%)。樟叶精油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枯草杆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结论:该萃取工艺安全可靠,精油得率较高且具有抑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樟树 精油 亚临界提取 响应面试验 GC-MS 抑菌活性
下载PDF
施肥对香樟幼苗光合生理的影响 被引量:12
14
作者 舒翔 范川 +5 位作者 李贤伟 李晓清 龙汉利 黄复兴 徐玲玲 刘鸿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57-162,共6页
【目的】探讨施肥对香樟幼苗光合生理的影响。【方法】采用正交设计,设置了氮、磷、钾3因素3水平(N、P:0、3、6g/株;K:0、2、4g/株),对盆栽香樟幼苗进行指数施肥。【结果】氮肥能显著提高香樟幼苗净光合速率(Pn)、叶绿素含量(Chl)和胞间... 【目的】探讨施肥对香樟幼苗光合生理的影响。【方法】采用正交设计,设置了氮、磷、钾3因素3水平(N、P:0、3、6g/株;K:0、2、4g/株),对盆栽香樟幼苗进行指数施肥。【结果】氮肥能显著提高香樟幼苗净光合速率(Pn)、叶绿素含量(Chl)和胞间CO2浓度(Ci),Pn和Chl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3g/株时值最大,Ci与施氮量呈正相关关系;磷肥能显著提高香樟幼苗的光饱和点(LSP),且随着施磷量的增加而升高,在6g/株时最大;钾肥能显著降低香樟幼苗的蒸腾速率(Tr),且随着施钾量的升高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在2g/株时最小。【结论】施肥能显著提高香樟幼苗的光合效率,促进香樟幼苗光合效率最显著的是处理N2P3K1,其氮磷钾配比为3∶6∶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樟 指数施肥 光合生理特性 光响应曲线
下载PDF
香樟根际土壤化感作用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3
15
作者 李建勇 杨小虎 奥岩松 《生态环境》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763-765,共3页
化感作用是农林复合生态系统中作物相互作用的重要方式,它有十分重要的经济、生态意义。该研究采用常规水浸提方法制备不同浓度的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L.)Presl.)根际土壤水浸提液,用生物测定法测定其对萝卜(Raphanus sativus L.)... 化感作用是农林复合生态系统中作物相互作用的重要方式,它有十分重要的经济、生态意义。该研究采用常规水浸提方法制备不同浓度的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L.)Presl.)根际土壤水浸提液,用生物测定法测定其对萝卜(Raphanus sativus L.)、红苋菜(Amaranthus mangosfanus L.)和荠菜(Capsella bursa-pastoris(L.)Medic.)的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浸提液浓度不同,其化感效应不同,受体植物不同,化感效应差别也较大,具体表现为,浓度较低时,化感作用较小,对萝卜根生长起促进作用,随着溶液浓度的增大化感抑制作用逐渐增强,大致表现出低促高抑的规律;萝卜受化感作用抑制作用较其他两种蔬菜小。通过研究可得出结论:香樟对蔬菜有较强的化感作用,香樟林地发展林-菜复合种植一定要选择合适的蔬菜种类和科学的管理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樟 蔬菜 化感作用 水浸提液 根际土壤
下载PDF
樟树苗期萌芽特性遗传变异初步研究 被引量:11
16
作者 姚小华 任华东 +2 位作者 王开良 吴柯久 高森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4期537-543,共7页
通过对樟树苗期种源 /家系二水平试验研究 ,目的是为樟树遗传改良提供一些参考依据。研究表明 ,樟树的苗期萌芽率遗传变异存在于种源和家系二个层次。樟树早期萌芽百分率、中期萌芽百分率、晚期萌芽百分率种源层次的变异远大于家系层次... 通过对樟树苗期种源 /家系二水平试验研究 ,目的是为樟树遗传改良提供一些参考依据。研究表明 ,樟树的苗期萌芽率遗传变异存在于种源和家系二个层次。樟树早期萌芽百分率、中期萌芽百分率、晚期萌芽百分率种源层次的变异远大于家系层次的变异。方差分析表明 ,樟树苗期种源间在早期萌芽百分率、中期萌芽百分率上有极显著差异 ,晚期萌芽百分率性状有显著差异 ;家系之间在早期萌芽百分率性状上有极显著差异。种源内大多数家系间在苗期萌芽率上达不到显著水平。早期萌芽百分率、中期萌芽百分率、晚期萌芽百分率各性状 ,高于遂川种源的家系分别有 84、83、10 4个 ,低于遂川种源的分别有 10 7、10 8、87个。早期萌芽百分率、中期萌芽百分率、晚期萌芽百分率与地理纬度均呈负相关 ,其中早期萌芽百分率、中期萌芽百分率与地理纬度呈负极显著相关 ;早期萌芽百分率、中期萌芽百分率与年均温、1月均温和绝对低温极显著相关 ,早期萌芽百分率与干季数显著相关。早期萌芽百分率、中期萌芽百分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樟树 苗期萌芽率 种源/家系试验 遗传变异
下载PDF
长沙城市森林生物量的结构特征 被引量:7
17
作者 高述超 田大伦 +3 位作者 闫文德 朱凡 方晰 梁小翠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56-65,共10页
采用现场实测的方法,对长沙城市樟树马尾松林生物量的结构特征和生产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林分组成的乔木树种单株生物量不等同,其中樟树单株生物量为191.12 kg、马尾松291.97 kg、山矾29.37 kg、对萼山矾18.04 kg;林分乔木层生物量... 采用现场实测的方法,对长沙城市樟树马尾松林生物量的结构特征和生产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林分组成的乔木树种单株生物量不等同,其中樟树单株生物量为191.12 kg、马尾松291.97 kg、山矾29.37 kg、对萼山矾18.04 kg;林分乔木层生物量为76.14 t.hm-2,组成树种樟树为28.67 t.hm-2,占乔木层总生物量37.7%;马尾松17.51 t.hm-2,占23.0%;山矾22.91 t.hm-2,占30.0%;对萼山矾7.05 t.hm-2,占9.3%;林下灌木层生物量为16.15 t.hm-2,草本层为0.22 t.hm-2,层外层为0.05 t.hm-2;林地死地被物生物量为5.00 t.hm-2,其中L层为0.53 t.hm-2、F层2.57 t.hm-2、H层1.97 t.hm-2;凋落物生物量为7601.66 kg.hm-2,其中凋落针叶量占43.10%、凋落阔叶量占29.55%、落果6.47%、有机碎屑20.88%,并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凋落变化节律,年凋落物量有60%以上发生在秋冬季节;林分生产力4.85 t.hm-2.a-1,其中樟树为2.62 t.hm-2.a-1、马尾松为0.73 t.hm-2.a-1、山矾为1.14 t.hm-2.a-1、对萼山矾0.36 t.hm-2.a-1。研究结果可为城市森林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研究提供基本数据,为评价城市森林的服务功能和可持续经营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森林 樟树马尾松林 生物量 生产力 结构特征 长沙市
下载PDF
樟树水浸液对钉螺的生态毒理学效应 被引量:4
18
作者 王万贤 柯文山 +4 位作者 吴明煜 孙启祥 彭镇华 尹蔚琳 张倩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919-925,共7页
用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新鲜根皮、茎皮、叶为材料,设置1%、0.5%、0.1%、0.05%4个不同浓度梯度的水浸液处理钉螺,以清水和1 mg/L浓度的氯硝柳胺溶液为对照,统计钉螺死亡率,并分析钉螺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及采用... 用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新鲜根皮、茎皮、叶为材料,设置1%、0.5%、0.1%、0.05%4个不同浓度梯度的水浸液处理钉螺,以清水和1 mg/L浓度的氯硝柳胺溶液为对照,统计钉螺死亡率,并分析钉螺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及采用透射电镜分析亚显微结构损伤情况。结果表明:(1)樟树各部分的水浸液均有很好的灭螺效果。钉螺死亡率随处理浓度的增加和时间的延长呈上升趋势,0.5%—1.0%以上的樟树根皮、茎皮、叶水浸液均可达到100%的毒杀钉螺致死效果,与1 mg/L氯硝柳胺溶液的灭螺效果相当;灭螺效果顺序依次为:根皮>茎皮>叶。(2)在处理初期,钉螺体内过氧化氢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明显增强,但随处理时间延长,其活性急剧降低;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谱显示,处理24—48 h后钉螺酶活高于对照组,处理72—96 h后酶活最强,而处理120 h酶活则大大减弱。(3)钉螺肝细胞亚显微结构观察表明,随处理时间的延长,线粒体、内质网、细胞核等结构损伤越来越严重。这些结果表明樟树水浸液对钉螺肝脏造成过氧化伤害和细胞器结构损伤,具有很好的杀螺效果,可作为生态工程抑螺林树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樟树 钉螺 杀螺活性 生态工程抑螺 血吸虫病
下载PDF
福建樟树叶油的化学成分及其含量分析 被引量:30
19
作者 张国防 陈存及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4期69-70,共2页
Basedon 329samples from28 counties ofFujian Province,components ofessential oil were analyzed by GC-M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as higher content of essential oil in Cinnamomum camphora(L.) Presl leaf from Fujia... Basedon 329samples from28 counties ofFujian Province,components ofessential oil were analyzed by GC-M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as higher content of essential oil in Cinnamomum camphora(L.) Presl leaf from Fujian Province(mean content 1.084%).58 compounds were identified and their relative contents were determined by normalization method of areas.58 compounds represented 96.909% of total peak areas.Its main compounds included linalool(43.732%),camphora(14.431%),1,8-cineole(10.457%),safrole(7.079%),α-terpineol(2.570%),and β-phellandrene(2.231%),etc.These constituents represented 80.5% of total peak are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樟树 叶油 GC—MS 化学组成
下载PDF
不同化学型樟树的RAPD分析 被引量:18
20
作者 张国防 陈存及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2期17-21,共5页
用RAPD标记技术分析了30个不同化学型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L.)Presl〕样本的遗传关系。14个引物共扩增出170个位点,其中多态位点161个,多态性位点百分率达94.71%,特异位点有15个。聚类结果显示,当λ=13时,30个樟树样本被分为4类,... 用RAPD标记技术分析了30个不同化学型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L.)Presl〕样本的遗传关系。14个引物共扩增出170个位点,其中多态位点161个,多态性位点百分率达94.71%,特异位点有15个。聚类结果显示,当λ=13时,30个樟树样本被分为4类,即芳樟型(主成分为芳樟醇)、脑樟型(主成分为樟脑)、桉樟型(主成分为1,8-桉叶油素)和黄樟型(主成分为黄樟醇),表明不同化学型樟树样本间的遗传关系与其叶精油的主成分有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樟树 化学型 分类 RAPD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