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化学类型樟树叶挥发油成分的GC-MS分析 被引量:20
1
作者 付宇新 江香梅 +3 位作者 罗丽萍 章挺 郭夏丽 贺义昌 《林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72-76,共5页
为明确不同化学类型樟树叶挥发油化学成分组成特点,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提取5种不同化学类型樟树叶挥发油,运用GC-MS法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并比较了不同化学类型樟树叶挥发油含量和组成的差异。结果表明:芳樟叶挥发油共鉴定出54种成分... 为明确不同化学类型樟树叶挥发油化学成分组成特点,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提取5种不同化学类型樟树叶挥发油,运用GC-MS法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并比较了不同化学类型樟树叶挥发油含量和组成的差异。结果表明:芳樟叶挥发油共鉴定出54种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96.41%,其主要化学成分为芳樟醇、樟脑、石竹烯、桉叶油醇等;异樟叶挥发油共鉴定出53种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94.99%,主要为异橙花叔醇、芳樟醇、桉叶油醇、樟脑等;油樟叶挥发油共鉴定出53种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96.67%,主要为桉叶油醇、芳樟醇、松油醇、樟脑等;脑樟叶挥发油共鉴定出57种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95.73%,主要为樟脑、芳樟醇、石竹烯、桉叶油醇等;龙脑樟叶挥发油共鉴定出48种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95.61%,主要为龙脑、芳樟醇、左旋乙酸冰片酯、樟脑等。5种化学类型樟树叶挥发油化学成分在组成和含量上有所差异,鉴定出的共有成分有25种,主要为芳樟醇、桉叶油醇、松油醇、樟脑等,但是含量水平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樟树 化学类型 挥发油 化学成分
下载PDF
GC-MS分析樟叶和枝中挥发油的化学成分 被引量:8
2
作者 孙崇鲁 黄克瀛 +1 位作者 陈丛瑾 张炎强 《香料香精化妆品》 CAS 2007年第1期7-9,共3页
本文用水蒸气蒸馏法收集樟叶和枝中的挥发油成分,测得樟叶和枝的挥发油含量分别为1.55%和0.336%。并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各挥发油中的30种成分的结构和含量进行了比较,得知香樟叶和枝的挥发油含有相同的主要组分,但含量上有较... 本文用水蒸气蒸馏法收集樟叶和枝中的挥发油成分,测得樟叶和枝的挥发油含量分别为1.55%和0.336%。并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各挥发油中的30种成分的结构和含量进行了比较,得知香樟叶和枝的挥发油含有相同的主要组分,但含量上有较大的差别。鉴定的30种组分的含量各占其总峰面积的94.45%和89.73%,主要以萜烯类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樟叶 挥发油 gc-ms
下载PDF
GC-MS分析不同方法提取的樟树叶挥发油成分 被引量:5
3
作者 付宇新 章挺 +5 位作者 江香梅 罗丽萍 杨海宽 郭夏丽 刘星星 李桂兰 《南方林业科学》 2015年第3期6-10,27,共6页
为确定樟树叶挥发油最佳的提取方法,采用传统水蒸气蒸馏法、微波辅助蒸馏法、超声波辅助蒸馏法和同时蒸馏萃取法提取樟树叶挥发油,并用GC-MS法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比较。实验结果,MAHD挥发油得率为3.1%,略高于SDE的2.8%。4种提取方法... 为确定樟树叶挥发油最佳的提取方法,采用传统水蒸气蒸馏法、微波辅助蒸馏法、超声波辅助蒸馏法和同时蒸馏萃取法提取樟树叶挥发油,并用GC-MS法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比较。实验结果,MAHD挥发油得率为3.1%,略高于SDE的2.8%。4种提取方法所得挥发油共鉴定出79种化学成分,共有成分达到37种,其主要组成成分相近,主要为芳樟醇(64.156%~69.464%)、石竹烯(3.188%~3.814%)、桉叶油醇(2.559%~3.511%)、樟脑(2.015%~4.215%)等。综合分析,SDE成本投入少,简便,耗时短,是一种高效快速提取植物性挥发油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樟树 同时蒸馏萃取 挥发油 芳樟醇 气相色谱-质谱法
下载PDF
樟树叶挥发性成分研究 被引量:26
4
作者 吴学文 熊艳 游奎一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39-142,共4页
通过GC/MS方法,对湖南樟树嫩叶、老叶以及枯叶挥发油的成分和抗氧化性能进行了研究,分析鉴定了其中含量占95%以上的31个化合物。结果表明:嫩叶中以Copaene(28.55%)、石竹烯(25.81%)和α-石竹烯(12.69%)为主要成分;老叶挥发油以芳樟醇含... 通过GC/MS方法,对湖南樟树嫩叶、老叶以及枯叶挥发油的成分和抗氧化性能进行了研究,分析鉴定了其中含量占95%以上的31个化合物。结果表明:嫩叶中以Copaene(28.55%)、石竹烯(25.81%)和α-石竹烯(12.69%)为主要成分;老叶挥发油以芳樟醇含量最高(78.30%);枯叶挥发油主含石竹烯(38.64%)、芳樟醇(19.36%)、L-樟脑(18.69%)和α-石竹烯(17.66%)。三种挥发油均有抗氧化能力,清除ABTS自由基能力大小依次为:老叶>枯叶>嫩叶;脂质体系清除能力大小依次是:枯叶>老叶>嫩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樟 挥发油 GC/MS 枯叶 老叶 嫩叶 抗氧化
下载PDF
不同产地龙脑樟叶挥发油成分的GC-MS分析 被引量:21
5
作者 张宇思 王成章 +3 位作者 周昊 陈虹霞 叶建中 陶冉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57-61,共5页
目的:分析比较江西吉安、湖南新晃、浙江淳安、福建厦门4个产地龙脑樟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龙脑樟叶挥发油,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结果:江西吉安产龙脑樟叶挥发油共鉴定出4... 目的:分析比较江西吉安、湖南新晃、浙江淳安、福建厦门4个产地龙脑樟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龙脑樟叶挥发油,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结果:江西吉安产龙脑樟叶挥发油共鉴定出44种成分,占总含量的99.16%,其中右旋龙脑占53.17%;湖南新晃产龙脑樟叶挥发油共鉴定出33种成分,占总含量的97.84%,其中右旋龙脑占32.71%;浙江淳安产龙脑樟叶挥发油共鉴定出34种成分,占总含量的98.1%,其中右旋龙脑占41.89%;福建厦门产龙脑樟叶挥发油共鉴定出25种成分,占总含量的99.58%,其中右旋龙脑占60.74%。结论:不同产地龙脑樟叶挥发油成分在组成和含量上有一定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脑樟叶 不同产地 挥发油 右旋龙脑 气质联用
原文传递
龙脑樟有性繁殖后代叶油分析 被引量:11
6
作者 陈美兰 华永丽 +2 位作者 黄璐琦 林淑芳 杨光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8期37-40,共4页
目的分析龙脑樟有性繁殖后代变异情况。方法以龙脑樟有性繁殖后代的3个月和12个月实生苗为材料,对其叶片的挥发油进行GC和GC-MS分析,以主要的9个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为指标对样本进行聚类,并对主要成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栽培3个月的... 目的分析龙脑樟有性繁殖后代变异情况。方法以龙脑樟有性繁殖后代的3个月和12个月实生苗为材料,对其叶片的挥发油进行GC和GC-MS分析,以主要的9个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为指标对样本进行聚类,并对主要成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栽培3个月的幼苗产生2种化学型,即黄樟油素型和丁香酚甲醚型;栽培12个月的幼苗成分较栽培3个月的幼苗成分复杂,形成了龙脑型,同时形成了樟脑型、桉油素型、异橙花叔醇型。结论龙脑樟有性繁殖后代会发生化学变异,其中只有60%保持了母本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脑樟 有性繁殖后代 挥发油
下载PDF
小叶香樟新鲜树叶挥发性成分分析 被引量:12
7
作者 张云梅 刘莹 陈业高 《分析试验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76-79,共4页
采用水蒸汽蒸馏和乙醚萃取收集小叶香樟新鲜树叶挥发油,经气质联用分析鉴定出49个化合物,占峰面积的95.9%,挥发油得率为1.73%。主要化合物的类型为单萜(86.4%)、倍半萜(10.0%)、芳香族(1.41%)和脂肪族(1.13%)。其中质量分数最高的为L-... 采用水蒸汽蒸馏和乙醚萃取收集小叶香樟新鲜树叶挥发油,经气质联用分析鉴定出49个化合物,占峰面积的95.9%,挥发油得率为1.73%。主要化合物的类型为单萜(86.4%)、倍半萜(10.0%)、芳香族(1.41%)和脂肪族(1.13%)。其中质量分数最高的为L-芳樟醇(45.9%),其次为樟脑(28.5%)和橙花叔醇(4.6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叶香樟 挥发油 气相色谱/质谱
下载PDF
超临界萃取香樟叶精油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12
8
作者 秦国正 丁家鹏 +1 位作者 窦德宇 柳春燕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5期362-364,共3页
目的:优选超临界流体萃取法提取香樟叶精油的工艺条件。方法:将自然干燥的香樟叶剪成约6 cm×1 cm大小的片状,以萃取温度、萃取压力和萃取时间为研究对象,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进行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以香樟叶精油萃取率为评... 目的:优选超临界流体萃取法提取香樟叶精油的工艺条件。方法:将自然干燥的香樟叶剪成约6 cm×1 cm大小的片状,以萃取温度、萃取压力和萃取时间为研究对象,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进行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以香樟叶精油萃取率为评价指标,优选超临界流体萃取香樟叶精油的工艺条件。结果:正交试验结果显示最佳萃取条件为萃取温度45℃,萃取压力15 MPa,萃取时间90 min。在该萃取条件下,香樟叶精油的萃取率为10.2%。结论:超临界流体萃取法提取香樟叶精油具有较高的萃取率,最佳萃取条件是萃取温度45℃,萃取压力15 MPa,萃取时间90 min,且萃取压力对萃取率的影响具有显著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流体萃取 香樟 精油 正交试验
下载PDF
樟树自然脱落叶挥发油提取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张炯炯 李功华 李跃军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9年第8期1651-1653,共3页
目的:研究樟树自然脱落叶挥发油的提取工艺。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进行L9(34)正交试验,优选最佳提取工艺;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提取时间再优化试验;应用薄层色谱和紫外光谱吸收法比较了樟树自然脱落叶和新鲜茎、叶、果实等不... 目的:研究樟树自然脱落叶挥发油的提取工艺。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进行L9(34)正交试验,优选最佳提取工艺;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提取时间再优化试验;应用薄层色谱和紫外光谱吸收法比较了樟树自然脱落叶和新鲜茎、叶、果实等不同部位挥发油的含量和成分。结果:通过正交试验和提取时间再优化试验,得出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樟树自然脱落叶挥发油含量的最佳工艺条件是浸泡24h、加6倍量水,提取时间4h。薄层色谱法和紫外光谱吸收法表明,樟树自然脱落叶与新鲜茎、新鲜干燥叶、新鲜叶和果实中挥发油的含量不同,成分有差异。结论:在最佳工艺条件下,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樟树自然脱落叶挥发油的方法是经济和可行的。樟树自然脱落叶挥发油的含量仅次于新鲜干燥叶,是一种值得开发利用的植物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樟树 自然脱落叶 挥发油 提取工艺 正交试验
下载PDF
樟木与楠木木材挥发油成分的比较与分析 被引量:6
10
作者 陈云霞 史洪飞 +1 位作者 宋小娇 潘彪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12-316,共5页
【目的】通过对樟木与楠木中挥发油成分的分析比较,为樟木与楠木的化学辅助鉴别提供参考与依据。【方法】采用超声辅助正己烷/乙醇双液相萃取技术提取樟木与楠木中的挥发油,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的方法对其挥发油化学成分进... 【目的】通过对樟木与楠木中挥发油成分的分析比较,为樟木与楠木的化学辅助鉴别提供参考与依据。【方法】采用超声辅助正己烷/乙醇双液相萃取技术提取樟木与楠木中的挥发油,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的方法对其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分析。【结果】从樟木和楠木木材挥发油中分别鉴定出37和21个成分,各占挥发油总量的62.214%和33.365%。樟木中的主要成分为α-松油醇(7.311%)、桉油醇(6.850%)、2,4-二叔丁基苯酚(5.367%)、樟脑(4.674%)等;楠木中的主要成分为沉香螺萜醇(7.989%)、2,4-二叔丁基苯酚(3.016%)、马鞭草烯酮(2.999%)、β-桉叶醇(2.331%)等。【结论】樟木与楠木木材中挥发油成分共有11个,其主成分存在明显差异,可以作为樟木与楠木木材的辅助鉴别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樟木 楠木 木材 挥发油成分 gc-ms
下载PDF
不同方法提取川桂叶挥发油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李姣娟 黄克瀛 +1 位作者 龚建良 文瑞芝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04-108,共5页
采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法(SFE-CO2)和水蒸气蒸馏法(SD)从川桂叶中提取挥发油,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了挥发油的化学组成,并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两种方法所得挥发油存在较大差别,超临界CO2流体萃取得到挥发油的产率为1.6%,主... 采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法(SFE-CO2)和水蒸气蒸馏法(SD)从川桂叶中提取挥发油,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了挥发油的化学组成,并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两种方法所得挥发油存在较大差别,超临界CO2流体萃取得到挥发油的产率为1.6%,主要成分是香豆素(32.5%),芳樟醇(19.9%),棕榈酸(10.4%),而水蒸气蒸馏法得到挥发油的产率为0.9%,主要成分是芳樟醇(69.0%)、丁香烯(4.6%)、氧化丁香烯(2.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桂叶 挥发油 超临界CO2流体萃取 水蒸气蒸馏 气相色谱-质谱
下载PDF
不同提取工艺对川桂叶挥发油抑菌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姣娟 黄克瀛 +2 位作者 卢丽俐 龚建良 陈丛瑾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40-44,共5页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同时蒸馏萃取法和有机溶剂提取-水蒸气蒸馏法从川桂叶中提取挥发油,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酵母、曲霉、青霉等6种常见污染菌作为供试菌,通过体外抑菌实验研究了3种不同提取工艺对挥发油抑菌活...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同时蒸馏萃取法和有机溶剂提取-水蒸气蒸馏法从川桂叶中提取挥发油,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酵母、曲霉、青霉等6种常见污染菌作为供试菌,通过体外抑菌实验研究了3种不同提取工艺对挥发油抑菌活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川桂叶挥发油对6种供试菌都具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其中对酵母菌的抑制作用最强。不同提取工艺对挥发油的抑菌活性有显著影响,同时蒸馏萃取法提取的挥发油抑菌活性最强,其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MIC 0.125%,MBC 0.125%,酵母MIC 0.0625%,MBC 0.0625%,曲霉和青霉MIC 0.250%,MBC 0.2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桂叶 挥发油 抑菌活性
下载PDF
吹扫捕集-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分析不同产地香樟叶精油成分及抑菌活性比较 被引量:20
13
作者 王进 曹先爽 +3 位作者 宋丽 丁兆青 汤锋 岳永德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31-136,共6页
采用吹扫捕集-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3个不同产地(广西、江西和安徽)的香樟叶精油成分差异,比较3种香樟叶精油对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活性。结果表明,从3种不同产地香樟叶精油中检出挥发性成分的数量依次为:江西香樟22种,安徽香樟20... 采用吹扫捕集-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3个不同产地(广西、江西和安徽)的香樟叶精油成分差异,比较3种香樟叶精油对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活性。结果表明,从3种不同产地香樟叶精油中检出挥发性成分的数量依次为:江西香樟22种,安徽香樟20种,广西香樟16种。3种香樟叶精油的共有成分主要为萜烯类化合物,相对含量不小于1%的共有成分为月桂烯、β-石竹烯和芳樟醇。芳樟醇的相对含量在3个产地的精油中差异较大,依次为:广西产地(76.97%)>江西产地(32.40%)>安徽产地(1.39%)。进一步利用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法,分析广西产地的香樟叶精油成分,结合保留指数,鉴定出44种化合物。抑菌活性结果表明,广西产地的香樟叶精油具有较好抑菌活性,对苹果炭疽菌、番茄灰霉菌和小麦赤霉菌的半抑制浓度值(处理48 h后)分别为:31.74、35.79 mg/L和38.02 mg/L。香樟叶精油中的芳樟醇成分对其抑菌活性具有重要贡献。本研究为香樟叶精油在果蔬防腐保鲜剂及相关产品的研发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樟 精油 挥发性成分 抑菌活性 吹扫捕集-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 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GC×GC-TOFMS)
下载PDF
南昌樟叶挥发油化学成分分析及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抑菌杀菌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张瑾楠 李志优 +1 位作者 王小青 吴东风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2381-2384,共4页
目的对南昌樟叶中挥发油粗油成分进行分析,并研究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两种细菌的抑菌浓度和杀菌浓度。方法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计算机联用技术测成分;采用96孔板微量稀释法培养测吸光度检测的方法,研究其对两种细菌的抑菌浓度... 目的对南昌樟叶中挥发油粗油成分进行分析,并研究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两种细菌的抑菌浓度和杀菌浓度。方法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计算机联用技术测成分;采用96孔板微量稀释法培养测吸光度检测的方法,研究其对两种细菌的抑菌浓度和杀菌浓度。结果从油中分离出40个色谱峰,鉴定了39个化合物,占总量的97.5%;挥发油对大肠杆菌的最低抑制浓度(MIC)在培养18--20 h为0.78μl/ml,延长至24 h后降低到1.56μl/ml,其最低杀菌浓度(MBC)为1.56μl/ml;而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随时间变化不明显,24 h内均为0.78μl/ml,其MBC为1.56μl/ml。结论南昌樟叶挥发粗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抑菌和杀菌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昌樟叶 挥发油 金黄色葡萄球菌 大肠杆菌 抑菌 杀菌
下载PDF
香樟叶挥发油的提取工艺及其抑菌活性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姚小平 李玲玲 李唯 《曲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0年第4期95-98,共4页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香樟叶中的挥发油并测定其抑菌活性.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香樟叶挥发油的最佳提取条件,利用滤纸片法和管碟法检测挥发油对5种常见指示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黑曲霉、酿酒酵母)的抑...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香樟叶中的挥发油并测定其抑菌活性.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香樟叶挥发油的最佳提取条件,利用滤纸片法和管碟法检测挥发油对5种常见指示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黑曲霉、酿酒酵母)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香樟叶挥发油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3,蒸馏时间6 h,浸泡时间1.5 h,在此条件下,挥发油的得率为2.3%.此条件下提取的挥发油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黑曲霉、酿酒酵母均有一定的抑菌作用,MIC分别为3.9μL/mL,7.8μL/mL,15.6μL/mL,31.3μL/mL,31.3μL/mL.结论:香樟叶挥发油对5种指示菌均有一定的抑菌作用,其中对于大肠杆菌的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樟叶 挥发油 提取 抑菌
下载PDF
不同方法提取樟树落叶挥发油的比较 被引量:8
16
作者 黎莉 吕萌 +5 位作者 方继德 巨修练 刘恋 顾芸 胡云飞 邓斌 《武汉工程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12期40-43,57,共5页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HD)、微波辅助-水蒸气蒸馏法(MAHD)和微波无溶剂提取法(SFME)提取樟树落叶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及峰面积归一化法对挥发油成分进行分析鉴定.实验结果表明,3种方法提取的挥发油提取率接近,水蒸气蒸馏法为0.98%,微波辅...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HD)、微波辅助-水蒸气蒸馏法(MAHD)和微波无溶剂提取法(SFME)提取樟树落叶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及峰面积归一化法对挥发油成分进行分析鉴定.实验结果表明,3种方法提取的挥发油提取率接近,水蒸气蒸馏法为0.98%,微波辅助-水蒸气蒸馏法为1.12%,微波无溶剂提取法则为1.04%.3种方法提取的挥发油共鉴定出29种化合物,单萜类氧化物和倍半萜氧化物为挥发油的主要成分;HD所得挥发油中香樟醇、桉树叶醇、樟脑和α-松油醇的质量分数分别为25.58%、21.26%、16.79%和11.19%,MAHD为26.29%、28.72%、15.64%和10.16%,SFM为17.74%、17.74%、17.74%和12.46%.不同方法提取的樟树落叶挥发油提取率及成分总体相近,但也存在一定差异,这为进一步开发利用樟树落叶提供了一定的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辅助水蒸汽蒸馏 微波无溶剂提取 气相色谱-质谱法 樟树 挥发油
下载PDF
香樟果挥发性成分不同提取方法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及其对神经细胞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3
17
作者 杨锦强 杨念云 +2 位作者 于生 崔小兵 郭舒臣 《中国药业》 CAS 2017年第12期23-26,共4页
目的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法分析并比较固相微波萃取法与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香樟果中挥发性成分效果,并研究香樟果挥发性成分对神经细胞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固相微波萃取法、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性成分,GC-MS法分析和鉴定,并用... 目的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法分析并比较固相微波萃取法与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香樟果中挥发性成分效果,并研究香樟果挥发性成分对神经细胞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固相微波萃取法、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性成分,GC-MS法分析和鉴定,并用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相对百分含量;采用对照法研究水蒸气蒸馏提取的挥发性成分对神经细胞的活性。结果 2种方法提取的香樟果挥发性化学成分有差异。利用固相微波萃取从香樟果中分析鉴定出26种化学成分,主要成分为β-侧柏烯(16.07%)、樟脑(14.31%)、3-蒈烯(13.70%)、桉叶油醇(11.53%)和莰烯(5.09%);利用水蒸气蒸馏从香樟果中分析鉴定出23种化学成分,主要成分为黄樟素(19.81%)、桉叶油醇(9.68%)和芳樟醇(5.88%)。香樟果挥发油质量浓度为100μg/m L时能增强神经细胞活性。结论 2种提取方法得到的香樟果挥发油成分,主要成分差异较大,可根据目标产物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提取方法。同时,固相微波萃取法提取香樟果挥发性成分,集萃取、进样于一体,操作简单,重复性好,对香樟果的质量控制有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樟果 挥发性成分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 固相微波萃取 水蒸气蒸馏 神经细胞活性
下载PDF
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SPME-GC/MS)法分析樟树叶的挥发性物质 被引量:4
18
作者 衣晓明 谷茂 +1 位作者 陈飞鹏 邢志国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5期56-59,共4页
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SPME)吸附樟树叶的挥发性物质,采用GC/MS技术分析鉴定,用峰面积归一化法进行定量。从樟树叶中鉴定出38种化学物质,占挥发性物质总量的98.53%。樟树叶的主要挥发性物质有石竹烯,(Z,Z,Z)-1,5,9,9-四甲基-1,4,7环-... 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SPME)吸附樟树叶的挥发性物质,采用GC/MS技术分析鉴定,用峰面积归一化法进行定量。从樟树叶中鉴定出38种化学物质,占挥发性物质总量的98.53%。樟树叶的主要挥发性物质有石竹烯,(Z,Z,Z)-1,5,9,9-四甲基-1,4,7环-十一碳三烯,己酸叶醇酯,S-(Z)-3,7,11-三甲基-1,6,10-十二烷三烯-3-醇,3,7-二氢-3-甲基-1H-嘌呤-2,6-二酮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相微萃取(SPME)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 樟树叶 挥发性物质
下载PDF
苗药走马胎超临界CO_2流体萃取物中挥发性成分的GC-MS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杨碧仙 胡奇志 +1 位作者 胡馨 云雪林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2期127-131,共5页
目的:研究苗药走马胎的挥发性化学成分。方法: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法(SFE)从苗药走马胎中萃取挥发性成分,萃取条件为:萃取釜压力25 MPa,温度50℃,萃取时间2 h。用气相色谱法-质谱法(GC-MS)分离测定萃取物,结合计算机检索鉴定化合物结构,... 目的:研究苗药走马胎的挥发性化学成分。方法: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法(SFE)从苗药走马胎中萃取挥发性成分,萃取条件为:萃取釜压力25 MPa,温度50℃,萃取时间2 h。用气相色谱法-质谱法(GC-MS)分离测定萃取物,结合计算机检索鉴定化合物结构,应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相对百分含量。结果:SFE萃取物得率1.7%,鉴定出54个化学成分,匹配度>90%的成分38个,占挥发油总数的70.37%,主要为黄樟脑(29.44%)、榄香素(23.58%)、谷甾醇(12.43%)、亚麻油酸(11.32%)、安息香酸苄酯(4.64%)、洋橄榄油酸(3.37%)等。结论:苗药走马胎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条件及其挥发性成分的GC-MS研究,为利用和深入研究该药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苗药走马胎 挥发性成分 超临界CO2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原文传递
油樟叶挥发油水乳剂制备工艺的优化 被引量:1
20
作者 杜永华 范静 +4 位作者 魏琴 殷中琼 贾仁勇 刘宇 周黎军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8期4381-4386,共6页
为了提高油樟[Cinnamomum longepaniculatum(Gamble)N.Chao]叶挥发油的水溶性及其在制剂过程中的稳定性,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油樟叶挥发油水乳剂配比,并对该配方产品进行验证试验,包括水乳剂类型鉴别、物理性能、稳定性、持泡... 为了提高油樟[Cinnamomum longepaniculatum(Gamble)N.Chao]叶挥发油的水溶性及其在制剂过程中的稳定性,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油樟叶挥发油水乳剂配比,并对该配方产品进行验证试验,包括水乳剂类型鉴别、物理性能、稳定性、持泡性等,检验产品的合格性。结果表明,油樟叶挥发油水乳剂最佳乳化工艺确定为乳化剂亲水亲油平衡值HLB为12.0、乳化剂添加比例为4%、油樟叶挥发油添加比例为20%,所得乳剂的离心稳定性常数Ke为20.80%。此配方所得油樟叶挥发油水乳剂稳定性好,可有效减少挥发油的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樟[cinnamomum longepaniculatum(Gamble) N.Chao]叶 挥发油 水乳剂 制备 表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