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icient Evergreen Plant Regeneration of Cinnamomum japonicum Sieb.through in vitro Organogenesis
1
作者 Jiaji Zhang Xiaofei Long +3 位作者 Yuhao Weng Tielong Cheng Jisen Shi Jinhui Chen 《Phyton-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otany》 SCIE 2021年第2期571-582,共12页
Cinnamomum japonicum Sieb.is an excellent roadside tree and medicinal tree species with considerable ornamental and economic value.In this study,we successfully developed a large-scale micropropagation protocol for C.... Cinnamomum japonicum Sieb.is an excellent roadside tree and medicinal tree species with considerable ornamental and economic value.In this study,we successfully developed a large-scale micropropagation protocol for C.japonicum for the first time.Sterilized shoots were excised and used as explants for shoot induction on several basal media,supplemented with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plant growth regulators(PGRs),such as Thidiazuron(TDZ),N^(6)-Benzyladenine(6-benzylaminopurine)(BA),α-naphthaleneacetic acid(NAA)and Gibberellic acid(GA_(3)).After comparison,the most efficient medium for shoot regeneration was 1/2 Murashige and Skoog(MS)medium containing 0.5 mg L^(-1)BA,0.05 mg L^(-1)NAA and 0.2 mg L^(-1)GA_(3),which resulted in an average number of induced shoots per explant and shoot length of 5.2 and 1.62 cm at 28 d,respectively.Then,elongated adventitious shoots were transferred to induce roots.86.7%of shoots was able to root on 1/2 MS medium supplemented with 0.5 mg L^(-1)NAA and 0.1 mg L^(-1)BA.The earliest rooting time observed was after 21 d and the average root length was up to 3.3 cm after 28 d.Our study shows that C.japonicum can be successfully regenerated through de novo organogenesis,which lays a foundation for future transformation research on this tre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innamomum japonicum Sieb. MICROPROPAGATION de novo organogenesis shoot induction RHIZOGENESIS
下载PDF
天竺桂挥发油化学成分及抑菌活性研究 被引量:34
2
作者 蔡建秀 尤祖卿 +1 位作者 黄晓冬 吴政声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03-408,共6页
用水蒸馏法提取天竺桂(CinnamomumjaponicumSibe)挥发油,并用GC-MS分析化学成分,用滤纸片法测其抑菌活性。结果表明,从天竺桂挥发油中分离出27种化学成分,以冰片为主要成分,占26.03%;抑菌实验中,挥发油对大肠杆菌、枯草杆菌和金黄色葡... 用水蒸馏法提取天竺桂(CinnamomumjaponicumSibe)挥发油,并用GC-MS分析化学成分,用滤纸片法测其抑菌活性。结果表明,从天竺桂挥发油中分离出27种化学成分,以冰片为主要成分,占26.03%;抑菌实验中,挥发油对大肠杆菌、枯草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都有明显的抑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竺桂 挥发油 抑菌活性 气相色谱-质谱
下载PDF
天竺桂叶精油的含量动态、化学成分及体外抗菌活性 被引量:16
3
作者 黄晓冬 黄晓昆 +1 位作者 张娴 蔡建秀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82-188,共7页
探明天竺桂叶精油含量的月变化动态及高含油量月份的叶精油化学成分组成与抗菌效能。以水蒸汽蒸馏法提取天竺桂叶精油,GC-MS-DS分析叶精油化学成分,纸片扩散法与梯度浓度MIC法测定与评价叶精油的体外抗菌活性。不同月份的天竺桂叶精油... 探明天竺桂叶精油含量的月变化动态及高含油量月份的叶精油化学成分组成与抗菌效能。以水蒸汽蒸馏法提取天竺桂叶精油,GC-MS-DS分析叶精油化学成分,纸片扩散法与梯度浓度MIC法测定与评价叶精油的体外抗菌活性。不同月份的天竺桂叶精油含量变化范围约0.25~0.6mL/100g干叶,其中12月份精油含量相对较高,该月份的叶精油主要化学成分为匙叶桉油烯醇(13.522%)、丁香烯(10.403%)、丁香烯氧化物(8.691%)、α,α-4-三甲基-3-环己烯-1-甲醇(8.293%)等,体外抗菌试验表明该精油对普通变形杆菌、藤黄八叠球菌、甘蓝黑腐菌、白菜软腐菌等均具有较强的抑菌活性。天竺桂的适宜采叶期为12月份,此时精油得率较高,抗菌活性也强,在植物源抗菌剂与农药领域具有潜在的开发利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竺桂 精油 含量动态 化学成分 抗菌活性
下载PDF
天竺桂凋落叶对凤仙花生长和光合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6
4
作者 陈刚 彭勇 +4 位作者 涂利华 申玲 陈洪 胡红玲 陈云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015-1024,共10页
采用盆栽实验,通过向土壤(每盆8kg)中添加0g·pot-1(CK)、20g·pot-1(L)、40g·pot-1(M)和80g·pot-1(H)天竺桂(Cinnamomum japonicum)凋落叶,模拟其自然分解对凤仙花(Impatiens balsamina)生长和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 采用盆栽实验,通过向土壤(每盆8kg)中添加0g·pot-1(CK)、20g·pot-1(L)、40g·pot-1(M)和80g·pot-1(H)天竺桂(Cinnamomum japonicum)凋落叶,模拟其自然分解对凤仙花(Impatiens balsamina)生长和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显示:(1)添加天竺桂凋落叶M和H处理下,凤仙花生物量和地径均显著降低,而株高无明显变化;其叶绿素含量受到显著抑制,净光合速率(Pn)和水分利用效率(WUE)显著低于CK,而气孔导度(Gs)、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i)和蒸腾速率(Tr)3个气体交换参数显著高于CK。(2)Pn-PAR曲线和Pn-Ci曲线拟合表明,凤仙花在光饱和以及CO2饱和状态下的最大净光合速率(Pn max)、表观量子效率(AQY)、暗呼吸速率(Rd)、RuBP羧化效率(CE)和光呼吸速率(Rp)均随添加天竺桂凋落叶处理量的增加而呈下降趋势。(3)添加天竺桂凋落叶36d和67d时对凤仙花生长影响不明显,而处理58d时有明显抑制作用。研究表明,在模拟天竺桂凋落叶自然分解的土壤环境中,凤仙花的光合色素含量降低,抑制了其光合能力,对环境适应能力降低,导致凤仙花的生长受到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感作用 光合作用 凋落叶 天竺桂 凤仙花
下载PDF
天竺桂叶精油成分分析及其对蚊虫的毒杀作用 被引量:7
5
作者 申鸽 彭映辉 +5 位作者 秦巧慧 熊国红 扶巧梅 曾冬琴 陈飞飞 张云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32-136,共5页
用水蒸汽蒸馏法从天竺桂鲜叶中提取精油,用GC-MS(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检测其化学成分,采用浸液法研究其对白纹伊蚊和致倦库蚊的毒杀活性。结果表明:天竺桂叶精油中,化合物相对含量最高的成分为2—莰醇(28.30%),其它... 用水蒸汽蒸馏法从天竺桂鲜叶中提取精油,用GC-MS(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检测其化学成分,采用浸液法研究其对白纹伊蚊和致倦库蚊的毒杀活性。结果表明:天竺桂叶精油中,化合物相对含量最高的成分为2—莰醇(28.30%),其它依次为桉叶油醇(20.98%)、乙酸龙脑酯(6.65%)、芳樟醇(5.94%)、α—松油醇(5.87%)、(-)-环氧石竹烯(5.11%)等;天竺桂精油对白纹伊蚊Ⅳ龄期幼虫和蛹的LC50值分别为75.466、87.508μg/mL,而对致倦库蚊则分别是61.804、77.654μg/mL。结果表明天竺桂叶精油对这2种蚊虫的幼虫和蛹均有显著的毒杀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竺桂 精油 蚊虫 毒杀活性 化学成分
下载PDF
天竺桂凋落叶添加对凤仙花生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涂利华 陈刚 +4 位作者 彭勇 苏婷 申玲 陈洪 胡红玲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233-1244,共12页
采用盆栽试验,通过向土壤(每盆8kg)中添加0(CK)、20(L20)、40(L40)和80g·pot-1(L80)天竺桂(Cinnamomum japonicum)凋落叶,模拟其自然分解对凤仙花(Impatiens balsamina)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显示:(1)天竺桂凋落叶处理显著增加了凤... 采用盆栽试验,通过向土壤(每盆8kg)中添加0(CK)、20(L20)、40(L40)和80g·pot-1(L80)天竺桂(Cinnamomum japonicum)凋落叶,模拟其自然分解对凤仙花(Impatiens balsamina)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显示:(1)天竺桂凋落叶处理显著增加了凤仙花现蕾前期和现蕾期叶片H2O2含量,同时显著抑制了凤仙花现蕾前期、现蕾期和盛花期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2)凋落叶添加处理显著增加了凤仙花现蕾前期抗坏血酸(ASA)含量,但现蕾期和盛花期ASA含量却显著下降。(3)添加凋落物处理显著降低了现蕾前凤仙花叶片MDA含量,但显著增加了现蕾期MDA含量,而盛花期MDA含量在L20、L80处理下显著降低,在L40处理下则显著增加。(4)天竺桂凋落叶添加对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两种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影响不显著。(5)凋落叶处理显著抑制了凤仙花地径生长和地上生物量积累。(6)天竺桂凋落叶中主要化感物质可能有香豆素、桉叶油醇、肉桂醛、反式石竹烯和松油醇等。研究认为,非酶促活性氧清除系统可能在凤仙花抵御化感物质氧化胁迫过程中发挥着比酶促系统更为重要的作用,其中的ASA在氧化胁迫的早期过程扮演着重要角色;天竺桂凋落叶添加处理所造成的氧化胁迫可能超过了两类活性氧清除系统的清除能力,对凤仙花膜系统造成明显伤害,导致其地径和生物量积累显著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凋落叶分解 化感作用 生理响应 天竺桂 凤仙花
下载PDF
NaCl胁迫对普陀樟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被引量:7
7
作者 李影丽 汪奎宏 +3 位作者 杜国坚 许利群 杨华 肖纪年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2期9377-9379,共3页
[目的]探讨NaCl胁迫对普陀樟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方法]以1年生普陀樟叶片为试材,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设置3种处理(NaCl溶液浓度分别为3、5、7 g/L),以清水为对照(CK),研究盐处理对苗木生长量、叶绿素含量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目的]探讨NaCl胁迫对普陀樟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方法]以1年生普陀樟叶片为试材,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设置3种处理(NaCl溶液浓度分别为3、5、7 g/L),以清水为对照(CK),研究盐处理对苗木生长量、叶绿素含量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结果]NaCl胁迫下,普陀樟苗高生长量下降,叶片的叶绿素含量下降趋于平稳;PSⅡ潜在活性(Fv/Fo)、原初光能转化率(Fv/Fm)变化一致,整体呈上升趋势;随NaCl胁迫的加剧,Fo变化最明显,叶绿素荧光参数间相关性先增强后减弱。[结论]普陀樟具有较好的抗盐性和广泛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CL胁迫 普陀樟 叶绿素荧光特性
下载PDF
施肥对普陀樟苗木生长及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11
8
作者 陈闻 王晶 +3 位作者 叶正钱 费行海 孙圳 王国明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58-365,共8页
为了解不同施肥水平对普陀樟Cinnamomum japonicum var.chenii苗木生长及养分吸收利用情况的影响,设置了3个水平的田间试验,即不施肥(ck),常规施肥(T50,50 g·m-2)和增量施肥(T100,100 g·m-2),于2012年6月至9月观测苗高和地径... 为了解不同施肥水平对普陀樟Cinnamomum japonicum var.chenii苗木生长及养分吸收利用情况的影响,设置了3个水平的田间试验,即不施肥(ck),常规施肥(T50,50 g·m-2)和增量施肥(T100,100 g·m-2),于2012年6月至9月观测苗高和地径,定期采集分析土壤和植物样品。结果表明:普陀樟苗木的苗高、地径、根部和茎部生物量均随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P<0.05);而叶生物量和总生物量在6月时随施肥量增加而升高(P<0.05),到9月时则呈先升后降的趋势(P<0.05)。苗木体内养分质量分数和单株养分含量随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P<0.05),不同处理均以叶片养分质量分数最高;养分吸收及利用率随着施肥的增加而降低(P<0.05),T50和T100处理各元素的吸收利用效率均为氮>磷>钾。到试验结束时,T50处理土壤养分质量分数与试验开始时持平,T100处理钾积累,ck引起钾亏缺。从移栽成活来看,T50苗木体内养分积累,有利于移栽成活,保持土壤养分平衡;而T100养分浪费。综合判断,普陀樟苗木最适需养量应为50 g·m-2到100 g·m-2,且较接近50 g·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培育学 施肥 普陀樟 养分表观吸收率 施肥效率
下载PDF
无柄小叶榕、浙江樟及木荷容器育苗方案优选 被引量:4
9
作者 钱仁卷 郑坚 +3 位作者 马晓华 黄建 刘洪见 张旭乐 《中国农学通报》 2019年第2期42-47,共6页
为筛选出适宜无柄小叶榕、浙江樟及木荷生长发育的容器育苗方案,采用析因设计进行基质、容器袋规格及缓释肥用量对2年生无柄小叶榕、浙江樟和木荷容器苗生长影响的研究。研究表明,基质配比对3个树种2年生容器苗的生长影响不明显,但无柄... 为筛选出适宜无柄小叶榕、浙江樟及木荷生长发育的容器育苗方案,采用析因设计进行基质、容器袋规格及缓释肥用量对2年生无柄小叶榕、浙江樟和木荷容器苗生长影响的研究。研究表明,基质配比对3个树种2年生容器苗的生长影响不明显,但无柄小叶榕和浙江樟2年生容器苗生长对基质配比较木荷敏感。容器规格对3种2年生容器苗生长影响显著,均以18 cm×18 cm的无纺布容器袋最佳。2年生无柄小叶榕容器苗苗高和地径随着缓释肥施用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浙江樟和木荷在缓释肥2.0 kg/m^3时苗高或地径生长量最大,超过这一施肥量时生长有所下降。各因素间的交互效应基本达到显著水平,综合各因素对生长的主效应和互作效应,为3个优良造林树种各选出3~5种优化的容器育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柄小叶榕 浙江樟 木荷 容器育苗
下载PDF
三种调味品的果蝇伴性隐性致死试验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龄 陆静芬 +3 位作者 姚扣翔 黄品篯 李夏 徐薇 《癌变.畸变.突变》 CAS CSCD 1992年第4期18-21,25,共5页
桂皮、茴香和花椒是人们普遍喜爱的调味品。为了对它们的安全性作出精确的评价,我们用黑腹果蝇(Drosophla melanogaster)的野生型原种Oregon K品系和Basc(Muller-5)品系作为材料,从其F-2检查了阴性对照、阳性对照和三种调味品对它们生... 桂皮、茴香和花椒是人们普遍喜爱的调味品。为了对它们的安全性作出精确的评价,我们用黑腹果蝇(Drosophla melanogaster)的野生型原种Oregon K品系和Basc(Muller-5)品系作为材料,从其F-2检查了阴性对照、阳性对照和三种调味品对它们生殖细胞三个发育阶段(成熟精子、精细胞和精母细胞)的伴性隐性致死(SLRL)的诱变性。三种调味品均以模拟实际烹煮的方式提取,其浓度为(250mg/ml)。经用Kastenbaum-Bowman方法对所有测试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为MMS阳性对照组与所有测试组比较时,其SLRL的诱变率均远远超过正常对照组(CK)的二倍,差异显著。根据资料,Oregon K品系的SLRL自发突变率多年来都稳定在0.4%。而所有测试组包括阴性对照组的SLRL诱变率均未超过此界限,因此可以认为这三种调味品均不具有SLRL诱变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伴性隐性致死 桂皮 茴香 花椒 果蝇
下载PDF
天竺桂离体培养体系的初步建立 被引量:3
11
作者 辜夕容 潘继杰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825-828,共4页
以天竺桂茎段为试验材料,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案,研究了大量元素、BA和NAA 3因素对初步建立天竺桂茎段离体培养体系的影响。接种30 d后,培养基中的天竺桂茎段均有程度不同的器官发生现象。结果表明:大量元素、BA和NAA均对天竺桂茎段隐芽... 以天竺桂茎段为试验材料,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案,研究了大量元素、BA和NAA 3因素对初步建立天竺桂茎段离体培养体系的影响。接种30 d后,培养基中的天竺桂茎段均有程度不同的器官发生现象。结果表明:大量元素、BA和NAA均对天竺桂茎段隐芽的发育以及愈伤组织的产生有显著影响。全量的MS大量元素以及BA/NAA浓度比为40时适于天竺桂茎段的离体培养。在试验中,9号即MS+BA 2.0(mg/L)+NAA 0.05(mg/L)培养基为天竺桂茎段初代培养的最适培养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竺桂 茎段 组织培养
下载PDF
肉桂及其混伪品的HSGC-MS的实验比较研究 被引量:12
12
作者 张海霞 陈建伟 吴志平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76-77,共2页
目的 比较肉桂及其混伪品的顶空气相指纹图谱 ,以此鉴别肉桂药材的真伪。方法 采用顶空气相色谱 -质谱 (HSGC- MS)计算机联用技术 ,分别测定肉桂、桂皮、柴桂的指纹图谱并加以比较。结果 肉桂的顶空气相指纹图谱与混伪品桂皮、柴桂... 目的 比较肉桂及其混伪品的顶空气相指纹图谱 ,以此鉴别肉桂药材的真伪。方法 采用顶空气相色谱 -质谱 (HSGC- MS)计算机联用技术 ,分别测定肉桂、桂皮、柴桂的指纹图谱并加以比较。结果 肉桂的顶空气相指纹图谱与混伪品桂皮、柴桂有明显区别 ,其指纹特征峰位于 10 .6 0 ,15 .6 0 min处 ,主要成分为桂皮醛。结论 此方法能有效地鉴别肉桂及其混伪品 ,具有快速、准确、操作简单 ,不需对样品进行提取分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SGC-MS 肉桂 柴桂 桂皮醛 顶空气相色谱-质谱 指纹图谱 鉴定
下载PDF
樟树叶及天竺桂叶的精油抑菌活性研究 被引量:32
13
作者 马英姿 谭琴 +1 位作者 李恒熠 杨波华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6-40,共5页
采用水蒸馏法提取樟树叶、落叶、花及天竺桂叶的精油,用杯碟法测定了2种植物叶精油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青霉和黑曲霉的抑菌活性,并测定了2种精油对应试菌种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结果表明:樟树的落叶含精油最高,可达0.52%,天竺... 采用水蒸馏法提取樟树叶、落叶、花及天竺桂叶的精油,用杯碟法测定了2种植物叶精油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青霉和黑曲霉的抑菌活性,并测定了2种精油对应试菌种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结果表明:樟树的落叶含精油最高,可达0.52%,天竺桂鲜叶含精油量达0.53%;樟树叶精油对4种供试菌都有较好的抑菌效果,但天竺桂精油对青霉无抑制作用;樟树叶精油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青霉和黑曲霉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分别为2.500μL/mL,2.500μL/mL,0.625μL/mL,1.250μL/mL;天竺桂叶精油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黑曲霉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分别为1.25μL/mL,2.50μL/mL,5.00μL/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油 樟树 天竺桂 抑菌活性 最小抑菌浓度(MIC)
下载PDF
野生天竺桂叶挥发油化学成分的GC-MS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毕淑峰 杨梦雅 刘羽 《黄山学院学报》 2013年第5期66-69,共4页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野生天竺桂叶挥发油,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挥发油化学成分,并以面积归一法测定各成分的相对含量从野生天竺桂叶挥发油中共鉴定了88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83.77%,含量较高的化学成分有β-侧柏烯(12.54%)...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野生天竺桂叶挥发油,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挥发油化学成分,并以面积归一法测定各成分的相对含量从野生天竺桂叶挥发油中共鉴定了88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83.77%,含量较高的化学成分有β-侧柏烯(12.54%)、1-石竹烯(5.96%)、β-桉叶醇(5.85%)、α-桉叶烯(4.53%)等。野生天竺桂叶挥发油成分复杂,以萜类及其衍生物为主,含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竺桂 挥发油 化学成分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下载PDF
四川省天竺桂主要病虫害调查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何香 尚慧艳 何恒果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年第4期376-379,共4页
为初步探究四川省内天竺桂的病虫害状况,以便有针对性地提出有效的防治方法,于2013—2015年分别对四川省宜宾、南充、广安、成都、广元等不同地区天竺桂病虫害进行了系统的调查。结果表明,在四川地区天竺桂上病害共6种,主要包括病原为... 为初步探究四川省内天竺桂的病虫害状况,以便有针对性地提出有效的防治方法,于2013—2015年分别对四川省宜宾、南充、广安、成都、广元等不同地区天竺桂病虫害进行了系统的调查。结果表明,在四川地区天竺桂上病害共6种,主要包括病原为田中新煤炱菌[Neoca pnodium tanakae(Shirai et Hara)Yamam]的煤污病,病原为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Penz.)Sacc]的炭疽病、病原为枇杷壳二孢(Ascochyta eriobtryae)的叶斑病、病原为樟外担子菌(Exobasidium sawadae)的粉实病。虫害10种,以樟白轮蚧(Aulacaspis rosarum)、樟修尾蚜(Megoura citricola)、叶瘿蚊(Dansinenuras sp.)、樟梢卷叶蛾(Adoxophyes orana)为优势种群。并根据病虫害类型提出了防治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竺桂 四川 病虫害 种类调查 综合防治
下载PDF
三种调味品对小鼠精子形态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赵红刚 陈贤均 甘亚平 《咸宁医学院学报》 2002年第4期256-258,共3页
目的研究花椒、桂皮及八角对生殖细胞的毒性作用。方法用三种调味品的提取液灌胃 ,采用精子畸形测试的方法对小鼠的精子形态进行观察。结果比较三种调味品各剂量组 ( 2 5 0 ,5 0 0 ,1 0 0 0mg/kg)与阴性对照组精子畸形率 ( 1 8.8‰ ) ,... 目的研究花椒、桂皮及八角对生殖细胞的毒性作用。方法用三种调味品的提取液灌胃 ,采用精子畸形测试的方法对小鼠的精子形态进行观察。结果比较三种调味品各剂量组 ( 2 5 0 ,5 0 0 ,1 0 0 0mg/kg)与阴性对照组精子畸形率 ( 1 8.8‰ ) ,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在本实验条件下 ,即使在超过食用剂量数十倍的情况下 ,三种调味品对小鼠的生殖细胞也没出现毒性损害作用。初步认为 ,日常生活中花椒、桂皮及八角的常规用量应该是安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椒 桂皮 八角 精子畸形
下载PDF
天竺桂果皮色素提取方法研究
17
作者 蔡建秀 吴文杰 陈铁洪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43-246,共4页
对天竺桂果皮红色素进行提取,对常见的几种影响因素的几个水平进行比较分析,通过正交试验得出天竺桂果皮红色素的最佳提取工艺,其结果为以冰乙酸为提取剂,试验材料与浸提剂比为1∶10,35℃恒温,pH 3,4 h提取时间,提取率可达68.8%。
关键词 天竺桂 红色素 提取工艺 研究
下载PDF
三种调味品对小鼠内脏器官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赵红刚 陈贤均 《咸宁学院学报(医学版)》 2003年第3期174-176,共3页
目的探讨过量八角、花椒及桂皮对小鼠内脏器官的影响。方法分别使用不同浓度三种调味品的提取液灌胃 ,采用病理学检验技术 ,观察小鼠肝脏、肾脏等器官的病理学变化 ,并计算出肝、肾、脾的脏体系数。结果调味品各组小鼠的肝脏、肾脏和脾... 目的探讨过量八角、花椒及桂皮对小鼠内脏器官的影响。方法分别使用不同浓度三种调味品的提取液灌胃 ,采用病理学检验技术 ,观察小鼠肝脏、肾脏等器官的病理学变化 ,并计算出肝、肾、脾的脏体系数。结果调味品各组小鼠的肝脏、肾脏和脾脏重量都有所增加 ,脏体系数有不同程度升高 ,与正常组比较 ,差异具显著性 (P <0 .0 5 ,P <0 .0 1 )。肝脏、肾脏可见明显形态学改变 ,肝脏的损伤主要表现在肝细胞胞浆疏松化和气球样变 ,甚至出现双核、巨核和分裂相。肾脏损伤主要表现为肾小管上皮细胞水肿 ,肾小球毛细血管充血、出血。脾脏未见明显改变。结论三种调味品过量使用时 ,对小鼠肝脏、肾脏和脾脏有不同程度的损伤 ,但病变的程度与调味品的剂量关系不大 ,而与其种类关系较密切。八角的毒性反应最为明显 ,桂皮次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味品 小鼠 内脏器官 影响 病理学检验技术
下载PDF
天竺桂果实色素薄层成分分析
19
作者 蔡建秀 吴文杰 吴佐建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3期10587-10588,共2页
通过薄层层析方法分析出天竺桂果实色素的化合物,再通过紫外光谱仪分析方法鉴定出有效成分。用不同极性的溶剂,不同配比作展开剂进行最佳展开剂试验,结果表明无水乙醇∶水∶盐酸(5∶1∶1,V/V)为最佳展开剂。薄层层析只分离出一种黄绿色... 通过薄层层析方法分析出天竺桂果实色素的化合物,再通过紫外光谱仪分析方法鉴定出有效成分。用不同极性的溶剂,不同配比作展开剂进行最佳展开剂试验,结果表明无水乙醇∶水∶盐酸(5∶1∶1,V/V)为最佳展开剂。薄层层析只分离出一种黄绿色的色素类化合物,其Rf值为8.3。其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显示出类胡萝卜素的特征吸收,初步判定该色素类化合物为β-胡萝卜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竺桂 色素 薄层层析 Β-胡萝卜素
下载PDF
急肝效灵口服液对小鼠实验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20
作者 黄金保 宋晓亮 +7 位作者 刘晓驷 冯改壮 范毅敏 晋毅英 琚长青 马灵端 董国祥 张建中 《长治医学院学报》 1994年第4期303-305,共3页
急肝效灵是由丹参、赤芍、泽兰叶、茵陈、柴胡、大黄等十二味中药精制而成的复方制剂,我们用实验性肝损伤模型,通过酶学指标探讨了急肝效灵对肝损伤的有益作用。结果表明急肝效灵不同剂量组均有降低肝损伤后SGPT升高的作用,而以... 急肝效灵是由丹参、赤芍、泽兰叶、茵陈、柴胡、大黄等十二味中药精制而成的复方制剂,我们用实验性肝损伤模型,通过酶学指标探讨了急肝效灵对肝损伤的有益作用。结果表明急肝效灵不同剂量组均有降低肝损伤后SGPT升高的作用,而以20g/kg组效果最为明显,能显著降低硫代乙酰胺及CCl4所致SGPT的升高并有减轻病理改变的作用。急肝效灵10g/kg,20g/kg组还能显著降低扑热息痛所致肝湿重的增高,有缓解炎性损伤的作用。以上结果表明急肝效灵对实验性肝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可能是药物多成分多环节综合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肝效灵口服液 中药 肝损伤 药理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