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油樟叶渣制备活性炭工艺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杨学兵 莫开林 +2 位作者 张正香 杨凌 徐明 《四川林业科技》 2016年第5期45-47,共3页
以油樟叶渣为原料采用磷酸活化法制备活性炭,研究了浸渍比、升温速度、活化温度、活化时间等工艺条件对活性炭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浸渍比为1∶3、活化温度420℃、升温速度60℃·min^(-1)、活化时间60 min条件下,制得的油樟叶渣... 以油樟叶渣为原料采用磷酸活化法制备活性炭,研究了浸渍比、升温速度、活化温度、活化时间等工艺条件对活性炭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浸渍比为1∶3、活化温度420℃、升温速度60℃·min^(-1)、活化时间60 min条件下,制得的油樟叶渣基活性炭得率为36.5%,比表面积为1 107 m^2·g^(-1),亚甲基蓝吸附值为160 mg·g^(-1),碘吸附值935 mg·g^(-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樟叶渣 活性炭 得率 吸附性能
下载PDF
油樟叶挥发油对兔的急性皮肤刺激、眼睛刺激和皮肤光毒性的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张笑乐 向楠 +6 位作者 殷中琼 尚永祥 余孟骁 游飞 付强 夏春丽 申义君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3期36-39,共4页
试验通过对兔的一次给药和多次给药皮肤刺激试验、一次给药和多次给药的眼睛刺激试验和皮肤光毒性试验,观察皮肤反应和眼睛反应,评价油樟叶挥发油的皮肤刺激性、眼睛刺激性和光毒性。结果表明一次和多次用药高、中剂量油樟叶挥发油对破... 试验通过对兔的一次给药和多次给药皮肤刺激试验、一次给药和多次给药的眼睛刺激试验和皮肤光毒性试验,观察皮肤反应和眼睛反应,评价油樟叶挥发油的皮肤刺激性、眼睛刺激性和光毒性。结果表明一次和多次用药高、中剂量油樟叶挥发油对破损皮肤有可逆性刺激,低剂量无刺激;三个剂量对完整皮肤均无刺激。一次用药对眼睛有轻微可逆刺激,多次用药对个别个体造成不可逆损伤。油樟叶挥发油无光毒性。说明中剂量以下油樟叶挥发油皮肤用药较为安全,眼睛用药要慎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樟叶 挥发油 皮肤刺激 眼刺激 光毒性
下载PDF
油樟幼苗对马尾松林窗面积的光合响应特征 被引量:8
3
作者 刘辉 宋会兴 +1 位作者 杨万勤 张健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4089-4096,共8页
为了解马尾松人工林窗对伴生树种的影响,为马尾松人工纯林的团块状混交提供科学依据,研究了10 m×10 m(T1)、15 m×15 m(T2)、20 m×20 m(T3)、25 m×25 m(T4)、30 m×30 m(T5)、35 m×35 m(T6)和40 m×40 ... 为了解马尾松人工林窗对伴生树种的影响,为马尾松人工纯林的团块状混交提供科学依据,研究了10 m×10 m(T1)、15 m×15 m(T2)、20 m×20 m(T3)、25 m×25 m(T4)、30 m×30 m(T5)、35 m×35 m(T6)和40 m×40 m(T7)马尾松人工林窗中油樟(Cinnamomum longepaniculatum)幼苗叶片形态和光合生理特征的变化,探讨马尾松林窗斑块对混生树种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林窗面积低于20 m×20 m时,油樟幼苗叶片最大净光合速率显著低于旷地对照;2)叶片比叶重随着林窗面积的增大显著升高;林窗内油樟幼苗叶氮含量在小林窗中(10 m×10 m)显著低于旷地对照,但在大林窗中(如20 m×20 m)显著高于对照;林窗内幼苗叶磷含量则与旷地无显著性差异;3)叶氮在光合组分中的总分配系数随着林窗面积的增加而增大,其中叶氮在羧化组分中的分配系数升高尤为明显,而捕光组分的分配系数在林窗面积10 m×10 m—20 m×20 m范围内随林窗面积的增加而显著降低。可见,当马尾松林窗面积低于20 m×20 m时,林窗环境会显著影响油樟幼苗的光合能力,油樟幼苗可以通过调节比叶面积、叶氮含量以及叶氮在光合组分中的分配等形态、生理适应特征来适应林窗环境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樟 人工林窗 叶氮分配 光合能力 马尾松
下载PDF
油樟叶挥发油乳剂和醑剂的制备及其对空气的消毒效果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张笑乐 向楠 +4 位作者 殷中琼 尚永祥 夏春丽 申义君 刘涛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1期12909-12911,共3页
[目的]研究油樟[Cinnamomum longepaniculatum(Gamble)N.Chao]叶挥发油乳剂和醑剂的空气消毒效果。[方法]制备稳定的油樟叶挥发油乳剂和醑剂,液体喷雾消毒动物实验房15min,消毒后营养琼脂平板采样30min。37℃培养48h后进行空气中菌落计... [目的]研究油樟[Cinnamomum longepaniculatum(Gamble)N.Chao]叶挥发油乳剂和醑剂的空气消毒效果。[方法]制备稳定的油樟叶挥发油乳剂和醑剂,液体喷雾消毒动物实验房15min,消毒后营养琼脂平板采样30min。37℃培养48h后进行空气中菌落计数。[结果]用浓度为2%、8%和16%的油樟叶挥发油乳剂消毒后空气中菌落数显著少于空气对照(P<0.05),浓度为16%的剂量组细菌平均消亡率达84%;油樟叶挥发油醑剂各剂量组空气中菌落数均极显著少于溶剂对照(P<0.01),浓度为4%的剂量组细菌平均消亡率达91%。不同浓度的2种制剂中4%的醑剂消毒效果最佳。[结论]醑剂整体消毒效果高于乳剂,醑剂中低浓度效果相对较好,可替代84消毒液等其他消毒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樟叶 挥发油 乳剂 醑剂 空气消毒
下载PDF
脱油油樟叶栽培茶树菇及品质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王松 叶雷 +3 位作者 罗运川 宁春燕 游玲 魏琴 《宜宾学院学报》 2017年第6期115-119,共5页
为进一步扩大油樟叶渣栽培食用菌的利用范围,以菌丝长势、菌袋污染率、日均长速、产量、转化率为评价指标开展脱油油樟叶栽培茶树菇的研究,并对茶树菇品质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脱油油樟叶72%、玉米芯10%、麸皮10%、玉米粉5%、过磷酸钙1%... 为进一步扩大油樟叶渣栽培食用菌的利用范围,以菌丝长势、菌袋污染率、日均长速、产量、转化率为评价指标开展脱油油樟叶栽培茶树菇的研究,并对茶树菇品质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脱油油樟叶72%、玉米芯10%、麸皮10%、玉米粉5%、过磷酸钙1%、碳酸钙1%、石膏粉1%为栽培茶树菇的最佳配方,其生物转化率达54.49%,菌袋污染率低于2%,菌丝生长速度为2.96 mm/d,所得茶树菇主要营养物质与市售茶树菇无显著性差异.表明脱油油樟叶用于茶树菇的栽培是可行的,且与传统配方相比,具有生产成本低、菌丝生长快、污染低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菇 脱油油樟叶 栽培 利用
下载PDF
湖南油樟的化学类型 被引量:14
6
作者 李毓敬 李宝灵 +2 位作者 曾幻添 陆碧瑶 朱亮锋 《植物资源与环境》 CSCD 1993年第3期7-11,共5页
对湖南省的油樟(Cinnamomum longepaniculatum (Gamble)N.Cho ex H.W.Li)资源作了调查。用色谱、色谱/质谱联用方法鉴定了油樟叶精油的43个化学成分,依主含成分不同可将其划分为6个不同的化学类型。其中,主含甲基丁香酚、龙脑、樟脑... 对湖南省的油樟(Cinnamomum longepaniculatum (Gamble)N.Cho ex H.W.Li)资源作了调查。用色谱、色谱/质谱联用方法鉴定了油樟叶精油的43个化学成分,依主含成分不同可将其划分为6个不同的化学类型。其中,主含甲基丁香酚、龙脑、樟脑、芳樟醇和倍半萜烯的5个化学类型为首次在油樟中发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樟 化学类型
下载PDF
矮化对油樟叶产量与内含物及土壤营养元素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贾晨 张时林 +2 位作者 靳伟 余天宇 樊建东 《四川林业科技》 2020年第4期78-82,共5页
对油樟矮化试验林的产叶量及其内含物和土壤营养元素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不同矮化强度的栽培措施能显著影响单位面积的产叶量(P<0.05),但不会显著影响叶含油率和桉叶油醇含量;油樟矮化栽培时,树干高度应保留在5~8 m,林分密度保留在1... 对油樟矮化试验林的产叶量及其内含物和土壤营养元素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不同矮化强度的栽培措施能显著影响单位面积的产叶量(P<0.05),但不会显著影响叶含油率和桉叶油醇含量;油樟矮化栽培时,树干高度应保留在5~8 m,林分密度保留在1290~1425株·hm^−2,其单位面积产叶量均在较高水平;油樟矮化栽培能显著影响土壤中的速效钾、全磷和全钾的含量;在油樟矮化栽培时,应适时适量补充钾肥,以保证土壤养分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樟 矮化栽培 叶产量 叶内含物 土壤营养元素
下载PDF
气相色谱法测定油樟油中桉油精的含量 被引量:3
8
作者 刘盼 刘艳 +1 位作者 陈斯玮 田吉 《西南医科大学学报》 2017年第1期64-66,共3页
目的:建立油樟叶挥发油中桉油精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气相色谱法,色谱柱为HP-5毛细管柱(5%Phenyl Methyl Siloxan,30 m×0.32 mm×0.25μm);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进样口温度为250℃;检测器温度为280℃;程序升温:以50℃... 目的:建立油樟叶挥发油中桉油精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气相色谱法,色谱柱为HP-5毛细管柱(5%Phenyl Methyl Siloxan,30 m×0.32 mm×0.25μm);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进样口温度为250℃;检测器温度为280℃;程序升温:以50℃为起始温度,保持1 min,0.5℃/min升温至65℃,保持1 min,再以50℃/min升温至250℃,保持6 min。结果:桉油精的量在2.126~34.012μg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6,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7.86%,RSD为1.75%。结论:该方法灵敏,准确,稳定,可为油樟油的质量控制提供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樟叶 挥发油 桉油精 气相色谱 含量测定
下载PDF
脱油油樟叶水浸提液对水稻秧苗生长及耐冷性的影响
9
作者 赵霞 杜婷 +2 位作者 蒲爱林 刘然方 段苹运 《杂交水稻》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5-134,共10页
油樟是四川地区重要的经济树种,随着油樟精油提取加工业规模扩大,脱油叶片残渣越来越多,其资源化利用成为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本研究以水稻品种德香4103和宜香优2115为材料,进行不同浓度的脱油油樟叶水浸提液(YZ)喷施试验,研究YZ对水... 油樟是四川地区重要的经济树种,随着油樟精油提取加工业规模扩大,脱油叶片残渣越来越多,其资源化利用成为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本研究以水稻品种德香4103和宜香优2115为材料,进行不同浓度的脱油油樟叶水浸提液(YZ)喷施试验,研究YZ对水稻秧苗生长及耐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常温培养下适当浓度的YZ显著促进地上部鲜重、苗高、叶龄的提高;德香4103和宜香优2115在50.0 g/L的YZ处理下,根系活跃吸收面积分别比对照提高257.00%和46.78%;100.0g/L的YZ显著降低抗氧化酶活性,增加过氧化物积累;主成分分析表明,2个品种均以50.0g/L的YZ处理促进作用最强。适当浓度的YZ可有效缓解低温胁迫对秧苗生长的抑制作用,主要表现为枯萎叶片减少,鲜重、苗高、茎粗显著增加,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活性显著增加,丙二醛含量显著降低。YZ对秧苗耐冷性的影响在品种间存在差异,主成分分析得出,相对于其他浓度的YZ,25.0 g/L的YZ处理能较好地缓解德香4103秧苗的低温胁迫,而50.0 g/L的YZ处理能较好地缓解宜香优2115的低温抑制作用。综上,适当浓度的YZ有利于水稻秧苗生长并提高其耐冷性,这将促进脱油油樟叶资源化利用,带动油樟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油油樟叶 水稻 秧苗生长 耐冷性
原文传递
油樟叶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工艺研究及稳定性考察 被引量:35
10
作者 刘宇 殷中琼 +4 位作者 魏琴 贾仁勇 范静 周黎军 杜永华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3期2105-2108,共4页
研究油樟叶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的最佳制备工艺并考察其稳定性。采用饱和水溶法制备包合物,进行正交试验,以包合产率和包合率为筛选指标,优选包合工艺。使用红外分光光度法和薄层色谱法对包合效果进行评价,并考察包合物在强光、高温... 研究油樟叶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的最佳制备工艺并考察其稳定性。采用饱和水溶法制备包合物,进行正交试验,以包合产率和包合率为筛选指标,优选包合工艺。使用红外分光光度法和薄层色谱法对包合效果进行评价,并考察包合物在强光、高温、高湿环境下的稳定性。最佳包合条件为1 mL油樟叶挥发油与8 gβ-环糊精进行包合,包合时间3 h,包合物温度40℃,β-环糊精和水的体积比1∶15。经红外分光光度法和薄层色谱法鉴定,形成了油樟叶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并具有一定的抗光照性、热稳定性、湿稳定性。试验得出的最佳包合工艺操作简便,包合物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樟叶挥发油 Β-环糊精 表征 稳定性
原文传递
特色香料作物油樟叶内生Bacillus velezensis YZ12的鉴定及拮抗病原菌活性 被引量:7
11
作者 李苗 李彦铭 +6 位作者 冯瑞章 张子娴 周万海 杨福珍 魏琴 左山 刘洋 《生物资源》 CAS 2020年第4期414-420,共7页
植物内生菌关系到植物的健康生长,且与植物产生的相关功效产物紧密关联。以我国四川宜宾油樟叶片分离筛选得到的内生细菌作为研究对象,利用传统微生物培养方法,基于形态学观察,16S rRNA和gyrA基因系统发育分析的多相分类学方法,将其鉴... 植物内生菌关系到植物的健康生长,且与植物产生的相关功效产物紧密关联。以我国四川宜宾油樟叶片分离筛选得到的内生细菌作为研究对象,利用传统微生物培养方法,基于形态学观察,16S rRNA和gyrA基因系统发育分析的多相分类学方法,将其鉴定为贝莱斯芽胞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并通过对从油樟叶片中分离的油樟真菌YZP-01以及常见植物病原真菌绳状篮状菌(Talaromyces funiculosus)、拟轮枝镰孢菌(Fusarium verticillioides)、草酸青霉(Penicillium oxalicum)四种致病菌株进行了拮抗试验,发现了该菌株具有广谱且良好的拮抗病原菌活性。使用特定引物扩增功能基因(bioA,bmyB,ituC,fenD,srfAA,srfAB,yngG和yndJ),并成功从菌株YZ12中扩增出这些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樟叶片 内生细菌 贝莱斯芽胞杆菌YZ12 分离 鉴定 拮抗 生防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